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唯。”殿中传来一片应承之声。
待殿中的声音落下,熊槐见事情已经安排好,便开口道:“既如此,退朝吧。”
······
三日后。
熊槐与景翠便带着近十五大军,离开郢都,走陆路,望寿县而去。
四月中旬。
当熊槐率领楚军抵达寿县西南三十里处时,便遇到了前来迎接的斗由以及鄂君。
很快,二人便来到熊槐身侧的一辆战车上,一同拱手行礼道:“大王。”
熊槐点了点头,然后看着与几年前相比,已经发福许多的鄂君,笑着问道:“鄂君,卿是什么时候赶到寿县的?”
鄂君应道:“回大王,臣受到司马的军令之后,便立即率领广陵守军赶来寿县,知道今日,已经在寿县外呆了十三天。”
熊槐微微颔首,然后突然面色沉重的问道:“鄂君,你就在广陵,与江淮的封君们接触甚多,这次寡人命江淮的封君前往陈地,跟随司马攻打魏国,不知淮南的封君们可有怨言?”
江淮的封君,除了靠近陈地的项君等封君,还有淮北的一些封君,需要同时防备齐魏两国外,淮南的封君,一向都是防备齐越两国的。
这次驺然让他们劳师远征魏国,熊槐担心他们心中有所不满。
鄂君摇了摇头,笑道:“大王,虽然这次淮南的士卒需要劳师远征魏国,但是,封君贵族们,不仅没有任何怨言,相反,大家对大王的决定,都心怀感激之意。
大家唯一的担心就是,听说大王把臣也带去攻打齐国后,有些担心越国会不会偷袭广陵。”
“哦!”熊槐一怔。
对鄂君所说,封君贵族担心越国一事,并不感到奇怪,令熊槐意想不到的是,这些人竟然对让他们前去攻打魏国,还怀抱感激。
想着,熊槐不禁奇怪的问道:“大家为何会感激寡人?”
“这···”鄂君张了张嘴,欲言又止。
熊槐另一侧的战车上,景翠不屑的一笑,没好气的道:“大王,楚国这次攻打齐国,所面对的乃是郯城以及莒城这两座大城,齐国已经派出重兵把守,强行攻城,必然损失惨重。
而魏国则不然,此番四国伐魏,秦韩攻魏之西,司马率楚军攻魏之南,宋军攻魏之东,面对各国的围攻,魏国根本没有抵抗的实力。难易得失之间,大家当然乐意攻打魏国。”
熊槐恍然大悟,却并没有说什么。
而鄂君则是尴尬的笑了笑。
接着,熊槐转头看向鄂君,眼中带着笑意,道:“鄂君,本次攻打齐国,寡人直把卿呆在身边,去与齐国硬碰硬,卿不会埋怨寡人吧。”
第五百章 射天鞭地()
鄂君早在数年前就知道楚国的战略方向,为此镇守广陵数年,目的,就是为了这一战。若是楚王现在让其去打魏国,他可不乐意。
故而,鄂君听到楚王的话,立即行礼道:“大王对臣的爱护,臣只有感激之心,必会全力以赴,为大王攻取越国。”
熊槐点了点头,然后看着鄂君滚圆的肚子问道:“鄂君,寡人不怀疑卿的决心,只是,数年不见,卿在广陵镇守的这一段时间,一直都没有战事,是否疏于操练,还能为寡人冲锋陷阵否?”
鄂君见熊槐盯着他的肚子看,唯恐楚王将他留在身边,不让他率军作战,顿时大急道:“大王请放心,臣在广陵这几年,日夜忧心越国会偷袭广陵城,有负大王所托,故而从来都不敢懈怠,现在,臣依旧还能驾得了车,拉的了弓。”
说着,鄂君立即从战车上拿起一张弓,也不上箭,直接双臂用力,将弓拉满,而后松开再拉满,如是再三,这才停了下来,转头向熊槐问道:“大王,如何?”
熊槐笑了笑道:“好,鄂君英勇不减当年。”
鄂君闻言立即咧嘴一笑。
另一边,景翠瞥见鄂君发白的脸色,以及那遮住双手的颤抖衣袖,心中若有所思。
日落时分。
大军抵达寿县,然后进入鄂君早已准备好的大营之中。
军营主帐中,熊槐坐在主位,向帐中的重卿看了一眼,然后向景翠问道:“柱国,司马那边可曾传来消息,他们现在怎么样了。”
景翠立即应道:“回大王,司马传来的最新消息:三日前,司马已经在陈城聚集十五万大军,只等淮南的军队一到,就可以在五月初一,出兵攻打魏国。”
“好。”熊槐点了点头,接着,向陈轸问道:“贤卿,各国那边现在如何了。”
陈轸立即拱手答道:“大王,越国这边,越王率领的越军已经抵达淮北,并与淮北的越军会师,一共聚得十五万大军,此刻正在赶去钟吾城。”
熊槐露出嘲弄之色,之前越王出兵总是比楚军滞后,这次一听说楚国要将广陵的楚军调取攻打齐国,这便提前出兵了。
免得楚国看到越国迟迟不出兵,就打消了从广陵调兵的念头。
陈轸见楚王没有说话,迟疑了一下,接着开口道:“大王,另外,宋国传来的消息,这次宋王要出兵攻打魏国,遭到群臣的反对。”
“群臣反对?”熊槐一怔。
陈轸点了点头道:“大王,正是如此。宋国群臣认为宋国上次已经出兵攻打了魏国,已经报复了魏国上次攻打宋国的仇恨。现在,宋国不应该毫无理由的向比宋国强大的魏国挑衅,尤其是齐宋两国关系极度恶劣的情况下。除了少部分的宋臣,以及宋相上官大夫宋卿仇液等人外,宋国的许多大臣,全都苦劝宋王不到四处树敌,否则必遭天谴。”
熊槐闻言瞳孔一缩,群臣反对这种事情,不是敌我矛盾,不好处理。
想着,熊槐迟疑的问道:“那宋国现在的情况如何?”
陈轸斟酌了一下,然后沉重的开口道:“大王,宋王遭到大臣苦劝后,不胜其扰。于是命人在宋宫外门外挂起血袋,而后亲自以箭射之,箭矢射中血袋,鲜血从袋中落到地上,宋宫外的土地上,全被鲜血侵染成红色。而后宋王拿出刑鞭,抽打被鲜血侵染的土地数十下···”
熊槐皱了皱眉,对宋王的举动不甚明白,问道:“贤卿,宋王这是何意?”
帐中的其他大臣,同样也摸不着头脑,全都狐疑的看着陈轸。
陈轸解释道:“大王,那血袋不是其他,而是象征上天,宋王射之流血,就是为了向群臣表明,宋王他根本就不在乎上天,若是上天要惩罚他,他也能以箭射之,让上天血流满地。”
熊槐惊疑地道:“陈轸,难道宋王鞭打土地,这是表示鞭打大地吗?”
陈轸点了点头:“大王,正是如此。”
见陈轸确认,帐中的人全都脸色苍白的倒吸一大口冷气,接着面面相觑,说不出话来。
对天地都不放在心上,并且毫无顾忌的宋王,不要说宋国的群臣,那么他们这些楚国的臣子,只是听着,并没有亲眼看到宋王那不可一世的一幕,就心中有些发怵,更何况宋国的那些大臣。
熊槐一呆,同样也被宋王的百无禁忌所震惊。虽然他也对鬼神之说毫无顾忌,但是面对迷信的群臣以及国人,也从来都不敢把心中的不屑表现在明处。更何况是箭射上天,鞭打大地。
而宋王,他怎么就敢······
这大概就是真正的勇士吧!
熊槐愣了许久,这才开口道:“陈卿,那么宋国最后如何了?”
陈轸答道:“回大王,宋王射天鞭地后,宋国群臣惊慌失措,无人再敢直视宋王,也无人再敢劝谏。最后,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宋王下令征召军队,然后准备出兵伐魏。”
顿了顿,陈轸接着道:“宋国因为君臣的冲突,征召兵力的时间稍稍晚了数天,但是现在也已经开始征召士卒了,应该能在五月初出兵伐魏。”
熊槐吐出一口气,然后想了想,从诸将的脸上扫过,突然问道:“诸卿,宋王如此肆无忌惮,连天地都无所畏惧。若是不久后宋王知道寡人这次是在欺骗他,那么宋王会不会恼羞成怒,而后大肆兴兵伐楚。还有,寡人安排在宋国的上大夫以及中大夫,会不会遭到宋王的杀戮。”
众人闻言相互对视,然后全都向景翠看去。
景翠见帐中的其他人全都看来过来,立即拱手道:“大王,此战若是我楚国能大胜而归,宋国必定会出兵伐楚,与我们是否欺骗了宋王没有关系。”
接着,公孙衍出言道:“大王,柱国所言甚是,不仅是宋国,其他几国也一样。只不过,因为我们楚国的欺骗,或许导致各国来袭的时间,会更加快一些。”
熊槐闻言点了点头,表示了然。
顿了顿,熊槐暂时放心令他心中不安的宋王,沉重的看向陈轸,问道:“陈卿,现在秦韩两国的情况如何?”
陈轸应道:“大王,韩国传回的消息,在四月初就开始聚集兵力,如今,韩国在安陵已经聚集了近六万军队,而且还有不少士卒还在向安陵聚集。四月底,韩国应该可以在安陵聚集十万韩军。
至于秦国,因为魏章的缘故,秦国在三月下旬就已经开始向河西增兵,甘茂也在三月底赶到河西坐镇。四月底,秦国应该可以在河西聚集二十万秦军。
所以,只要五月一到,除去宋国可能有些勉强,其他各国应该都可以在初一攻打魏国。”
“好!”熊槐笑道:“这些消息对寡人来说,都是好消息。既然越王已经赶到淮北了,那么寡人也不能让越王久等。”
说着,熊槐向景翠吩咐道:“柱国,传令下去,明日一早立即出发赶去钟吾城。”
“唯!”
最后,熊槐向斗由吩咐道:“贤卿,有劳你继续留在寿县,为寡人提供支持。”
“唯。”
第五百零一章 楚越会盟()
十余日后,四月二十七日,楚越两国在钟吾城外会师。
次日,熊槐与越王在钟吾城中相会,二人相对而座。。。
越王笑道:“楚王,敢问这一战怎么打,不知楚国有何计划,寡人带来的十五万越军,愿听楚王的吩咐。”
熊槐看着一脸轻松的越王,同样笑道:“越王,如今齐国已经在郯城以及琅琊布下重兵,以我们现在的兵力,想要攻下这两座城池,恐怕有些勉强。”
越王闻言点了点头。
楚国之前频频联络各国,齐魏两国也不是瞎子,自然不会毫无准备了。
以楚越两国现在的兵力,攻克些许小城,自然不在话下,但是攻打齐国重兵防守的大城,那就有所不足。
熊槐见越王点头,脸色似乎更加轻松的样子,于是继续道:“所以,寡人的意思是,你我两国的军队,接下来兵分两路,先行清理周围的小城。然后我楚军围住郯城,越军围住琅琊城,以对齐国进行牵制,接着便可以静待魏国的消息。
只要魏国顶不住四国的压力,向寡人投诚,那么寡人立即就顺势组建五国联军,号令诸国进攻齐国的西面。那时,齐国面对各国联军,必定难以抵挡,一面大军撤回齐国西部,一面派人向你我两国求和。”
说着,熊槐露出得意的笑容:“那时,你我两国就可以趁机向齐王索要齐长城以南所有的土地,寡人获取郯城、莒城,而越王则可获取琅琊。如此,不战而屈人之兵,不知越王以为如何。”
越王一听这上兵伐谋之策,不必让越国强攻琅琊,顿时心中一松,大笑着同样道:“高,楚王果然高明,寡人佩服。”
“哪里,哪里!”熊槐谦虚的应着,脸上仅是得意之色,没有半分谦虚之意。
接着,熊槐与越王对视一眼,二人同时发出大笑声。
笑毕。
越王拱手示意道:“楚王,既然你我已经定下策略,而不久就是五月初一,那么寡人就不打搅了,这就返回越营,准备出征事宜。”
熊槐闻言立即拱手回礼道:“好,越王请。”
说着,熊槐便起身,准备亲自送越王出城。
钟吾城大门外。
熊槐看着越王离去的队伍,心中长长一叹。
可惜楚军刚到钟吾城,大军还没有准备好。另外,可惜现在唐昧他们也还没有准备好,还没有被公子玉请入越国境内,难以突袭吴城。更加可惜的是,各国伐魏之战还没开打。否则,刚刚就在这钟吾城中,熊槐就有直接绑架越王的冲动。
想着,熊槐摇了摇头,就迈步向城中走去。
回到方才议事的大厅,君臣再次做好后,景翠拱手行礼道:“大王,不知我们是否真的攻打郯城附近的小城,以继续麻痹越王?”
熊槐沉吟了一下,然后问道:“柱国,不知你是什么意思?”
景翠应道:“大王,臣的意思是,越王率领的十五万越军,其中精锐一半不到,大半都是征召的士卒,就算是正面对决,我们胜算也很大。更何况,率领大军强行攻城,哪怕仅仅只是一些小城,也要付出一二日,乃至三四日的时间。况且,攻城一事,本来就极为影响士卒的士气。
更重要的,还是大军的补给问题。如今我们还在楚境之内,可以就近得到补给,若是战线推进到郯城,那么就需要分出一部分军队运送军粮,这对我们决战十分不利。
所以,臣的意思是,不如率军北上,攻下一座城池后,便止步不前,进行休整,以备决战。”
说着,景翠迟疑道:“只是,这需要一个理由。”
“理由?”熊槐闻言一笑:“这好办,就说寡人水土不服,病了。”
景翠急忙拒绝道:“大王不可,大王乃是一国之君,身系楚国之望,岂能生病。此举必然影响我们自己的士气。”
熊槐一怔,然后又笑道:“既然寡人不能生病,那么就让其他人生病好了。”
想了想,熊槐便笑道道:“等攻下一座小城后,就止步不前,若是越王来问,就说寡人幼子公子彘病了,寡人心中甚是忧虑,无心战事,还望越王见谅。”
熊槐说完,立即自顾自的笑了起来,这理由,他自己也不相信,更何况是越王。
那时,对楚国来说,已经快到琅琊的越王信不信,已经不重要了。
局已设下,越王已是瓮中之鳖,跑不掉了。
此刻,楚王的大笑声传来,厅中的众将全都跟着大笑起来。
······
五月初一,这是各国攻打齐魏两国的日子。
这一日,楚越两国联军,兵分两路,越王率军向东北方向的琅琊城而去。而熊槐则是率军望郯城而去。
齐国莒城。
齐王又一次坐镇莒城。
此刻,齐相储子向齐王禀报到:“大王,南边传来的消息,楚国与越国已经分兵。楚国从钟吾城出发,兵锋指向郯城。两天前,楚国开始攻打沂水南边的一座小城,现在,虽然还没有消息传来,但是,沂南小城恐怕已经被楚军攻克了。”
齐王闻言面色不变,接着毫无表情的问道:“那么现在越军到哪里了?”
储子应道:“回大王,越军两天前才离开鄣城,算算时间,现在应该快抵达纪鄣城了。”
齐王脸色露出一丝喜色,点了点头,接着,又问道:“魏国那边,现在情况怎样?”
储子面色沉重道:“大王,魏国的情况,恐怕比我们之前预料的要艰难不少。
本来,我们齐魏两国联合出手,拉拢宋国内部亲齐亲魏派系的大臣,并且还说服了不少宋国宗室勋贵,劝谏宋王不要四处树敌,以阻碍宋国出兵,减轻魏国的压力。结果,没有想到,宋王面对群臣的劝阻,竟然做出了射天鞭地这样疯狂的行为。宋国群臣,一时间为宋王所摄,全都不敢开口再劝。所以,宋国仅仅只是迟缓了一天,五月初二就出兵伐魏了。”
齐王脸色僵硬,一阵沉默之后,嘴里迸出一句话道:“宋王这个疯子,暂时不必理会,等寡人解决了楚国,再收拾他。”
第五百零二章 议楚盟()
储子点了点头,不置可否,顿了顿,继续道:“至于秦韩两国,正如之前预料的一般,韩国出兵十万,秦国出兵二十万,全都是两国之相亲自领军。而赵国那边,正如之前得到的消息一样,并没有出兵。
故,由于宋王意外之举,另外,也是因为魏国的兵力不足,所以,魏国决定主防秦楚两国,而对宋韩两国则采取以城池换时间的策略。”
齐王点了点头,思索的片刻,然后开口问道::“相国,虽然宋国那边,宋王的疯狂举动,令我们齐魏两国的谋划付诸流水。但是,宋国毕竟是小国,实力连韩国都不如,所以宋国的出兵,依然还在魏国的承受范围之内。
现在,面对各国的围攻,尤其是秦国也插上一手,寡人心中很忧虑,我们齐魏两国能获取最后的胜利吗?”
储子闻言立即坚定的点了点头。
同样的问题,在各国正式出兵之前,齐王已经向他问了多次,毫不意外,储子每次给予齐王肯定的答复。
这一次,储子同样也是如此,眼中露出坚定不移之色,智珠在握的再次回答道:“大王,以楚国为首的各国,看似强大,实则矛盾重重,臣请一一进行说明。
先说正在与楚国一同攻打我们齐国的越国,越国与我们齐国并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琅琊城虽是越国故都,并且这几年越国出兵的目标都是琅琊。但是,琅琊城对越国来说实则不是善地。越国的核心之地乃是越国古都会稽一带,接下来,便是吴国故土,再次才是淮南淮北一带。
而琅琊此地,乃是越国最强大时期,从其他国家哪里抢来的落脚之地罢了,根本毫无根基可言。况且,琅琊就在我齐国南面的长城之侧,越国想要越国长城攻击我齐国故土,这是千难万难的事情,而我齐国越过长城攻击琅琊,则是轻而易举。
所以,越国一旦获取琅琊城,那么必然需要留下重兵防守。而越国这个国家,从南面的会稽到北面的琅琊,二者相距超过千里,如此漫长的战线,却又没有足够的实力防守,定都琅琊,对越国来说,是祸非福。这就是越国当年轻易放弃都城琅琊,并迁都到吴城的原因。”
说着,储子拱手道:“大王,所以,臣的意思,若是可以,我们完全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