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楚怀王-第1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这粮食是借的。

    良久,熊槐开口道:“好!”

    ······

    金君等六位封君离去后不久,熊槐就等到斗由进来。

    斗由坐下后,熊槐问道:“如何?”

    斗由应道:“大王,栋君詹阳君已经向臣说明,愿意借五万石粮食以备国用,并以目前的粮价为标准,支助太府千金购粮,等今年秋收以后,再归还他们粮食。另外,二人听闻太府缺钱,愿献出千金以资国用。”

    熊槐听着后面一句话,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算他们识相。

    “将这个消息传给广陵的鄂君,让鄂君把栋君詹阳君献金的事情传给逯君四人,让他们四个人看着办吧。”

    “另外,将这件事散步出去,别让其他的封君又有不长眼的!”

    斗由拱手道:“唯!”

    接着,熊槐继续说起齐国的事情,道:“自从齐国粮价涨到一百二十钱一石,已经有二十来天过去,直到现在,齐国一直没有降价吧?”

    “从齐国传回的消息,正是如此。”斗由点头应道。

    “而现在寡人已经对越线的封君敲打了一番,所以···”熊槐看着斗由道:“所以寡人决定继续涨价,免得麦米成熟后,各国的麦米全都流入齐国!”

    斗由应道:“臣领命。”

    齐国。

    听到季子的禀报,齐王冷冷的一笑,道:“季子尽管放手去做,楚国要涨价,难道寡人还会怕他,比钱财,寡人不惧任何国家。”

    “传令,立即将粟米与麦米的价格涨到一百五十钱,寡人倒要看看,楚王是不是敢继续与寡人抬价。”

    季子迟疑了一下,开口道:“大王,粮价涨到一百五十钱,以齐国的财力,自然能坚持下去,但是,臣担心,齐国的百姓恐怕会难以承受。”

    “原本我们将粮价涨到一百二十钱,百姓们就怨声载道,若是继续涨三十钱,若是与楚国僵持数月,直到麦米收获,臣担心许多百姓会因此而破产。”

    齐王一滞,眼中闪过一丝犹豫,面色沉重。

    百姓难堪其负的问题,的确是一个大问题。

    若是为了麦米而失去民心人望,即便获得大量的麦米,恐怕也得不偿失。

    想着,齐王开口问道:“季子,这个问题的确不可不察,不知季子可有解决之法?”

    ps:昨日出现一个失误,哪陵君被灭族我自己也给忘了,导致出现死而复生的情况,多谢书友提醒!

    已修改,致歉!

第三百五十五章 疑虑() 
    季子对这个问题已经想了许久,此刻听到齐王询问,便应道:“如今这么高的粮价并不是因为饥荒造成,而是因为我们强行涨价所致。”

    “所以,对以种田为业的农夫来说,粮价高涨暂时对他们有利。而对其他百工之人,小商人,以及许多下层士人,全都是不利的,百钱的高粮价持续一两月倒也勉强能接受,可是价格再高时间再长,那么这些人可能就会因此破产。”

    “而这些人一般都居住在城中,所以,臣建议,重新在城中清查人口,将每户的人口查清,发放身份证明。然后每月的初一十五向百姓售粮,凭身份证明,以每石四十钱的价格,向百姓出售半月的口粮。”

    “一则维持百姓日常所需,二则体现大王爱民之意。”

    齐王沉吟了一下,所谓的清查人口,其实只是清查流动人口,城中定居的百姓,基本上都已经早有记录,所以此事并不难。

    令齐王担忧的是另一件事,想着,迟疑道:“季子,这个办法不错,只是,寡人还有疑问,若是有百姓虚报人口多买粮食,并且通过低买高卖从中获利怎么办?”

    季子应道:“大王,臣只听说过隐瞒人口,逃税漏税的,至于增报人口可以获利的。粮价乃是根本,难道会一直如此之高吗?再说,众所周知,麦米即将成熟,到时粮价下跌,难道多余的人口就不需要交人头税了吗?一旦战事爆发,难道百姓就不用出人作战吗?”

    “至于低买高卖的事情,只需下令,拒不接受收购低于一百石的小额粮食即可。”

    “如此一来,自然也就不会给百姓可趁之机!”

    齐王仔细想了想,开口道:“好,就按季子的意思办。”

    楚国。

    陈轸将齐国的消息禀报完,然后退在一边静静的等待。

    听到齐国已经将粮价涨到一百五十钱,熊槐心中除了震惊,还是震惊。不过,听到最后齐国对百姓进行限量低价售粮,熊槐心中除了佩服,还有一丝淡淡的迟疑。

    想着,熊槐看着陈轸道:“陈卿,齐国涨价涨的如此之快,几乎是得知楚国涨价的瞬间,便立即进行涨价,一直维持比楚国高的粮价。更关键的是,齐国的粟米价格与麦米一样,这与楚国的情况一致。”

    “寡人怀疑,这齐国是不是已经发现快速制作面粉的石磨了?”

    陈轸的眼中露出一丝凝重,应道:“大王,此事臣也有所怀疑,已经派人去查探,看看齐国是否也有能快速制作面粉的办法,无论是石磨还是其他东西。”

    “只是根据目前的消息来看,齐国各处并无异常,也并未出现一些奇怪的地方,或者大规模的抽调工匠。”

    “虽然此事目前暂未得到确认,但是,齐国粟米的价格与麦米一样,就说明了很大的问题。”

    熊槐点了点头,楚国也不傻,这几个月来,齐国一直保持麦米与粟米同价,很明显就足以说明问题。

    天下各国除了楚国,没有那个国家一直维持麦米与粟米等价的。

    想着,熊槐看了一眼李秋,吩咐道:“将令尹、太府尹入宫,寡人有事相询。”

    李秋行礼道:“唯!”

    不多时,景鲤与斗由一同进入宫中,见陈轸已经在殿中,心中有了猜测。

    楚王找他们俩进宫,而且还与陈轸有关,无疑就是跟齐国粮价有关了。

    礼毕。

    熊槐将情况介绍了一遍,然后问道:“令尹,太府尹,寡人担心齐国已经发现快速制作面粉的方法,若是情况属实,那么在未来,麦米成熟之时,恐怕齐国全力愚楚国竞争麦米,这是寡人所不愿意见到的,不知诸卿何以教我?”

    景鲤斗由闻言,顿时一惊。

    如果齐国真的发现了一种快速制作面粉的方法,那么就需要重新评估齐国的购粮活动。因为接下来不仅仅是今年麦米成熟后,齐国会与楚国竞争,而且在面粉制作面粉公开以前,齐国每年都会与楚国竞争。

    齐国的财富,楚国肯定比不上,这样一来楚国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各国的麦米流入齐国。对此,肯定不能忍。

    景鲤沉默了一下,开口道:“大王,此事既然还没有确认,那么会不会是齐国因为在各国收购不到粟米,又因为我们楚国的麦米价格太高,所以齐国在缺粮之下,不得不出此下策,效仿楚国将粟米麦米等价,一向各国收购麦米。”

    熊槐想了想,开口道:“令尹所言也并非没有可能,不过,万一齐国真的有所发现呢!”

    “这······”景鲤面色沉重,他知道石磨这东西,只要有一个思路,就很容易制作出来。

    而且齐国一直鼓励面粉,齐国百姓制作的面粉众多,不仅能保证国内所需,而且还能售往三晋燕宋等国。所以说,在这么多人制作面粉的情况下,若是有一二个齐国百姓有所发现,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毕竟,齐国那么多人,而且齐国的奇技淫巧不在少数,谁也不能保证其中没有灵光一闪的聪明人。

    斗由眉头微皱:“大王,若是齐国仅仅只是因为楚国的缘故,才不得不提高麦米的价格,那么齐国只会在今年与我们竞争。若是因为其他,那么我们就必须另寻他策,将齐国打压下去。”

    说着,斗由拱手道:“大王,如今各国的粮价基本上已经达到饥荒之时价格,各国的百姓已经出现很大的不满,而我们楚国与齐国在此基础上有进行了一波涨价,再次拉动各国粮价上涨,近百年一来,没有那一年的粮价比今年还高了。”

    “这种短时间内被还可承受,若是时间一长,那么各国为了维持国家的稳定,肯定会对粮食进行降价,维持正常的粮价水平。”

    “若是各国对齐国不再进行粮食封锁,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不受各国严密控制的麦米肯定会全都流向齐国。而我楚国,将无力与齐国竞争。”

    最后,斗由开口道:“所以,现在的情况,最重要的还是需要确认齐国是否真的有所发现!”

第三百五十六章 试探() 
    斗由说完,陈轸应道:“太府尹放心,在下会加大对齐国的探寻力度,尽快查明此事。”

    陈轸说完,熊槐摇了摇头:“仅凭我们在齐国的探子,短时间内恐怕难有结果。毕竟齐国乃是大国,如果齐国将制作面粉的作坊藏在一个偏僻的地方,或者说放在一个海岛上,那么我们一两年内根本查不到真相。”

    景鲤询问道:“不知大王的意思是。”

    熊槐没有回答景鲤的问题,而是向陈轸问道:“贤卿,天下各国的种植麦米的众寡情况是怎么样的?”

    陈轸答道:“大王,现在各国种植的麦米数量,当以我们楚国为首,江淮之间,今年通过强制推行,种植的数量普遍超过接近七成,最高的地方,种植的麦米已经与粟米相当。可是以为内今年要修建水渠的缘故,江汉之间种植的麦米,恐怕还比不上去年。”

    熊槐闻言点了点头,修建水渠的壮丁大都是江汉的百姓,这自然会影响麦米的种植。

    陈轸说完楚国,接着继续道:“接下来的国家,当数齐国,因为齐国粮食被烧,饥荒的压力瞬间压在齐国身上,故而在齐国的强制推行下,齐国各地种植麦米的数量,达到了惊人的六成。”

    “其次便是燕国,因为燕国遭到齐国洗劫的缘故,齐国退兵燕王职即位后,燕国内部呈现出严重的危机,所以燕王为了尽快恢复燕国的实力,同样也大力推行麦米,只是效果不佳,种植数量只有三四成左右。”

    “另外,魏韩两国以及宋国,因为靠近楚国的缘故,因为楚国的麦米与粟米等价,所以,受此影响,三国种植的麦米数量接近超过两成接近三成。”

    “至于秦赵两国,秦国因为土地不适合种植麦米,麦米产量较低,所以并没有种植太多麦米,仅仅只是为了备荒,才种植了一点。赵国因为离楚国太远,也没有种植多少。”

    陈轸说完,熊槐便开口道:“天下各国的麦米情况很明显,那就是齐楚燕三国最多,其中,我楚国,才是天下各国麦米最多的。除去齐国以外国家所种种植的麦米,哪怕全都加在一起,恐怕也比不上我楚国的麦米。”

    景鲤三人全都点了点头。

    熊槐顿了顿,继续道:“我楚国的麦米虽多,但是大都集中在江淮一带,这一片区域与齐国接壤,这就为齐国收购我楚国的麦米提供了一个便利。”

    “所以,寡人打算对齐国进行试探,提高粟米的价格,同时,降低麦米的价格。因为我楚国的百姓可以用麦米为粟米抵税,所以,即便楚国的麦米价格远低于粟米,那么,百姓也不会将麦米低价出售,而是会选择将麦米用来抵扣粟米的税收。”

    “齐国若是没有发现面粉的制作方法,只是把麦米当作应急的粮食,那么仅仅只是收购其他各国的麦米那也足够了。”

    “若是齐国发现了面粉的制作方法,一定会对江淮的麦米眼馋,会继续提升麦米的价格,直到齐国麦米的收购价格,超过楚国的粟米价格,以让楚国的麦米流入齐国。”

    斗由想了想,开口道:“大王,此策可以一试。”

    见斗由认可,熊槐点头道:“好,那么贤卿可以部署计划,将粟米涨到一百八十钱,麦米跌到一百钱。”

    “唯!”

    接着,熊槐又对陈轸道:“贤卿,查探齐国的行动同样不能停止。”

    陈轸应道:“是,大王。”

    见楚王下令,景鲤开口道:“大王,一百六十钱的价格,对百姓来说实在太高,我们是否效仿齐国,对百姓进行低价售粮。”

    熊槐想了想,摇头道:“不必了,如今已是二月,江南的麦米即将成熟,用不了多久,粮价就会掉下去,左右不过一月的时间而已,无需进行扰民盘查游民,只需足量供应菽豆便可。”

    ······

    齐国。

    季子向齐王禀报道:“大王,楚国那边的粮价又出现了变动,这次粟米的价格已经涨到一百八十钱,但是,与粟米不一样的是,麦米的价格跌到了一百钱。”

    齐王一怔,不解的问道:“季子,楚国这是何意?”

    “寡人记得自三年前开始,楚国的麦米价格就一直与粟米相同,怎么现在楚国不再维持这一措施了。”

    季子沉吟道:“大王,依臣之见,有两种可能。”

    “其一是楚国江南的麦米即将成熟,若是楚国继续维持如此高的价格,以楚国的财力,恐怕难以承受。故而,楚国正在逐步降低麦米的收购价格,免得百姓集中卖粮。”

    齐王微微颔首,他方才想到的,也是这一点。

    楚国的洞庭一带乃是楚国重要的产粮区,也是楚国粮食成熟较早的区域,算算时间,也差不多了。

    “这第二种可能性,或许也是楚国对我们试探。”

    “我们这几个月来,一直与楚国一般,将麦米的价格保持与粟米一致,这肯定已经引起楚国怀疑,楚国肯定以为我们已经知道了些什么,这才用这种方式进行试探。”

    “若是我们同样与楚国一样,提升粟米价格而降低麦米价格,应该会打消楚国的疑虑,以为我们只是今年缺粮,来年就不会因为缺粮而与楚国竞争了。”

    “只是这样一来,因为楚国的税收制度,那么江淮的麦米就会被楚国百姓与勋贵用来交税,而不会把麦米走私到齐国。”

    齐王目光一沉。

    之前为了防止石碾的消息走漏,齐国可是直接暂停了所有的石碾,就是为了避免出现现在的这种情况。

    齐国虽然能瞒住其他国家,但是面对楚国这个比齐国还要先发现面粉制作方法的国家,起疑试探,也并非不可能。

    此刻,齐王心中难以确认,沉吟片刻后,开口问道:“季子,不知卿以为以为楚国的目的是那一种?”

    季子面色凝重道:“大王,臣的看法,第一种可能性很高,但是也不能排除第二种可能性。”

    齐王见季子也不能保证,便沉默下来。

    片刻之后,齐王再次询问道:“季子,不知石碾能制作面粉的事情,能瞒住各国多长时间?”

    能瞒多久?

    想到石碾的情况,季子摇了摇头:“大王,此事很难瞒住,石碾不仅我们齐国有,而且宋楚越魏四国也有少量流传。只是宋魏两国不提倡制作面粉,这才没有在第一时间被人发现罢了。”

    齐王点了点头,因为其他国家不提倡面粉,所以,其他国家的百姓有很大的可能连面粉都没有听说过,更别提面粉是用麦米做的了。

    既然连面粉都不知,自然也就没有挖掘出石碾的其他用法。

    只是,齐王一想到齐国一年前就有百姓用石碾制作面粉,便叹道:“寡人知之矣,百鸟在手不如一鸟在林。就连鬼神也只知道一年之后的事情,寡人哪里还敢期待来年!”

    “所以,请季子与江淮一带的个国贵族商人接触,就说寡人愿意高价收粮,麦米的价格与粟米相等,不,不仅是麦米,而且菽豆也一样。”

    季子应道:“唯。”

第三百五十七章 征粮() 
    齐楚两国新一轮的涨价,看得各国目瞪口呆。

    赵国邯郸。

    赵王向肥义问道:“相国,如今楚国为了防止粮食流入齐国,已经将粮价涨到超过一百五十钱,现在我们还跟不跟?”

    肥义摇了摇头,面色沉重问道:“大王,可知昔日管仲将天下的粮价涨了二十倍,那是什么情况?”

    赵王闻言,这才恍然大悟道:“不错,昔日管仲能将粮价涨价二十倍,这是因为齐国将各国的余粮全都买走,而且鲁国的百姓全都不种粮,以致鲁国无粮可用,这才得逞。”

    “如今齐国并未接连遇到天灾**,而且还种植了大量的麦米,显然不能通过粮食打垮齐国,只能限制齐国并削弱齐国罢了。”

    肥义拱手道:“大王,正是如此,如今齐国的麦米即将成熟,齐国对各国的粮食也不再抱有强烈的需求,到时粮价自然就会跌下去。”

    “如今,我们已经与齐国硬抗了数月之久,以致国内出现民怨,所以,左右不过一两月而已,我们也没有必要继续与齐国拼粮价了。”

    “从楚国传来的消息,麦米价格下跌,不正是说明了这一点吗!”

    赵王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接着开口道:“不错,正是如此。所以,寡人决定也对麦米进行降价,在麦米收割之时,逐步恢复正常的粮食价格,不知相国以为如何?”

    肥义行礼道:“大王英明。”

    楚国。

    齐国那边的消息传到郢都,这边,熊槐再次将景鲤三人召到楚宫。

    面色凝重道:“现在情况已经很明显,齐国将麦米与粟米同时涨到一百八十钱,超过楚国粟米二十钱,这就足以说明齐国已经掌握了快速制作面粉的方法,并且在打我楚国麦米的注意。”

    之前得到这个消息,熊槐虽然早有准备,但是依然还是大吃一惊。

    齐国如此明目张胆的提价,分明就是想要收购楚国的麦米。

    对此,正值楚国囤粮备战之际,熊槐绝不能让麦米被奸商走私到齐国。

    “不知三位贤卿何意教我?”熊槐向景鲤三人问道。

    斗由率先开口道:“大王,如今齐国的麦米价格已经如此之高,若想让粮食留在楚国,臣以为有两个办法,其一是封路,其二是征粮。”

    “麦米成熟以后,江淮一带的麦米首先会聚集在三个地方,太府、封君、农夫。太府收上来的麦米暂且不论,封君手中握有大量麦米,若是封君想要走私麦米,出卖给齐国,难度不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