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有那么多的百姓自愿加入到义军之中。
这个世上,张东涛只忠于大人,按照大人的要求做事情,而且在他的潜意识里面,认定大人是一定能够登上九五之尊位置的。
在张东涛看来,唯有大人才有资格登上九五之尊的位置。
有了这样的认识,张东涛对于大人的很多命令,是完全能够理解的,但张国新就不一定了,不一定理解上面下达的所有命令。
等到张国新说完,张东涛不紧不慢的开口了。
“国新,你说的不错,吴襄率领的辽东边军,战斗力的确强悍,他们在辽东长期与后金鞑子对峙,不管怎么说,战斗力都是强于各镇明军的,不过,你要是认为他们无坚不摧,我肯定不相信。。。”
张东涛还没有说完,张国新再次开口。
“大哥,我没有说辽东边军无坚不摧,他们怎么可能是登莱新军的对手,我的意思是说,义军目前还不是他们的对手,你贸然接受闯王的命令,率领十万义军去迎战辽东边军,怎么可能获取作战的胜利,去年的潼关之战,义军几乎全军覆没,难道你忘记了吗。”
张东涛眯了眯眼睛,看着张国新。
“国新,你的意思是说,我们要服从闯王的命令,继续逃亡吗,如果我们撤离的过程之中,遭遇到吴襄及其麾下辽东边军的围剿,我们该怎么应对,重复去年的潼关之战吗,闯王麾下近二十万义军军士,除开老营的两万多军士,其余军士是什么情况,你我都是清楚的,带着这些军士往湖广方向撤离,我们迟早被辽东边军追上,到了那个时候,我们是不是再次进入到深山之中去。”
张国新看着张东涛,有些迷糊了,这不是张东涛需要考虑的问题,是李自成才会考虑的问题,难不成张东涛真的想着帮助李自成了吗。
“大哥,你该不会真的想成为流寇吧。”
张东涛看着张国新,有些恼怒的开口了。
“都一年多时间了,你居然说出这样的话来,我会想着委身流寇吗,如果我做了那样的选择,你还能够活到今天,还能够成为亲兵营的副总管吗。”
看见张东涛的神色不是很好,张国新连忙再次的开口。
“大哥,我也就是这样一说,没有真的那样想,我就是觉得奇怪,你我在李自成的身边做事情,一切都是遵照上面的命令行事,至于说李自成是不是能够强大起来,与你我没有多大的关系,这一次你居然准备率领十万军士对阵辽东边军,这样做太危险,你要是出现了什么意外,大人肯定是不答应的。”
张东涛略微的沉思了一会,看着张国新开口了。
“国新,你不用担心,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按照上面的要求做的,至于说其他方面,你就不用多问了。”
张国新脸上的神色瞬间释然,两人潜伏在李自成的身边,就是要相互信任,否则两人根本无法坚持下去,张国新是佩服张东涛的,张东涛独自在李自成身边坚持了多年,如果没有顽强的意志,根本无法坚持。
既然张东涛说是按照上面的要求做事情,张国新就不会继续询问了。
“大哥,那你准备如何应对辽东边军的进攻啊。”
张东涛摆了摆手。
“我还没有完全想好,你就不用多问了,你在闯王的身边,如果要往湖广方向撤离,机灵一点,紧紧跟随在闯王的身边,我这里你不用担心,不管是不是能够抵御辽东边军,我都会为自身考虑到退路的。”
两人在营房说话的时间接近一刻钟。
张国新离开张东涛营房的时候,没有谁注意。
此次闯王李自成下达了与官军作战的命令,寻常的军士不会感觉到奇怪,不过高层的那些人还是颇为震惊的,毕竟他们面对的是大明辽东边军,战斗力强悍,义军恐怕不是大明辽东边军的对手,不过闯王和众人说了,这一次不要想着能够躲避,就算是义军朝着湖广的方向撤离,辽东边军也会追上来,除非近二十万人全部都到大山里面去。
闯王说话的时候,恢复了当年攻陷大明中都凤阳府城的气势,让所有人折服。
当闯王任命老营总管张东涛为先锋,率领十万义军军士抵御大明辽东边军的时候,同样引发了众人的诧异,毕竟张东涛很少率领大军作战,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闯王身边。
这一次作战存在的危险,不少人都是清楚的,张东涛率领的十万军士之中,老营军士一万人,这一万人才是真正的依靠,其余九万军士,听起来数量庞大,可真正上了战场,恐怕会成为老营军士的累赘。
当然,能够从如此残酷的战斗之中生存下来的军士,很快就能够进入老营之中,成为老营之中的一名军士。
张国新也是义军之中高层的一员,得知张东涛将要率领十万义军前去抵御大明辽东边军,而且是两万辽东边军,肯定担心,私下里与张东涛说说话,也没有什么奇怪了。
李自成的营房,依旧是那么黑衣人,所不同的是,这一次是黑衣人主动前来禀报了。
“闯王,张东涛和张国新这段时间的接触比较多,属下好几次发现,张国新和张东涛之间说话的时间比较长,而且说话的时候都是在营房里面,声音也很低,不想让其他人听见。。。”
“知道了,其他的人发现有什么异常吗。”
“也有一些异常,好几名总管都在私下里议论什么,显得挺神秘的,属下觉得,是不是有明军前来围剿我义军,让他们心生异志了。。。”
李自成瞪了一眼黑衣人。
“张东涛和张国新,你不用监视,也不用关心了,他们说些什么我知道,至于说其他的总管私下里议论,你也不要去监视,你们这段时间主要还是看看,是不是有人准备逃到西面去,如果是新营的军士,不必理睬,如果是老营的军士,或者是军官,你们可以直接扣留,必要的时候可以直接动手斩杀。”
黑衣人离开不久,张东涛到营房来了。
还有一天的时间,张东涛就要率领十万军士前往洋县一带,抵御辽东边军了。
“张东涛,快坐下说话。”
李自成早就有些忍不住,准备询问张东涛是如何准备的,毕竟大明辽东边军异常的强悍,如果正面对决,没有丝毫的胜算,李自成担心张东涛的安危,也担心麾下的一万老营军士,如果损失太过于惨重,他难以承受。
张东涛对着李自成抱拳行礼之后,没有马上坐下。
“闯王,明日属下就要率领兄弟们出发了,今日专门来向闯王辞行,属下知道闯王关心兄弟们的安危,专门来给闯王禀报。。。”
李自成站起身来,走到了张东涛的身边。
“张东涛,我的确有些担心,此番前往洋县作战,你的对手是两万辽东边军,不管你如何指挥作战,都要保证自身的安全。”
张东涛点点头。
“闯王,我会时刻派遣斥候,禀报前方的消息,如果兄弟们无法抵御辽东边军,我会让斥候以最快的速度禀报,闯王接到斥候的禀报,请迅速朝着湖广的方向撤离。”
“不用担心我这里,洋县距离兴安州还有一些距离,一切都来得及。”
张东涛没有说自己准备如何指挥大军抵御辽东边军的进攻,在他看来,作战需要结合诸多的实际情况,而且此次如何作战,信函之中早就有明确的指示,张东涛照着信函上面的指示去做,能够在作战的时候完全发挥出来就可以了。
“闯王,属下有个不情之请,属下的兄弟张国新,一直都埋怨属下,想跟随属下一同到前方去抵御明军,属下不同意。。。”
张东涛还没有说完,李自成就挥手开口了。
“我知道了,这肯定不行,让你们两兄弟都到前面去冒险,我可不答应,你就放心的去指挥作战,张国新的事情,我来解决。”
。。。
一直到张东涛离开营房,李自成也没有开口询问其准备如何抵御大明辽东边军,李自成相信,张东涛内心一定有了定夺,这个时候他需要做的就是完全支持张东涛。
能够成为各路义军公认的首领,李自成还是有很多长处。
第五百七十一章 老瓶新酒(1)()
在汉中府城外面逗留了足足五天的时间,吴襄终于决定开拔了,前往兴安州作战,这一次他为辽东边军赚足了脸面,山东巡抚孙传庭专门写来了信函,承诺会解决粮草不足的问题,至于说麾下军士驻扎在汉中府城外面的时候,四处骚扰百姓,弄得周遭天怒人怨的局面,吴襄视而不见,反倒认为这是辽东边军外出驰援作战所具有的特权。
内心里面,对于登莱新军严明的军纪军规,吴襄嗤之以鼻,军士只要打仗的时候凶悍就可以了,能够在战场上打败对手才是王者,至于说军纪军规方面,表示一下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规定的那么严格与执行的那么不近人情。
当然,对于登莱新军的战斗力,吴襄绝对的佩服,绝对的服气,知道自己麾下的辽东边军不是对手,至于说为什么登莱新军的战斗力强悍,吴襄倒是没有思考过。
支持吴襄这种思维的,还有一个例子,那就是后金鞑子,后金的满八旗,入关作战的时候,烧杀劫掠无恶不作,但其战斗力异常的强悍,而且吴襄也听说了,驻扎在沈阳及其周边的满八旗军士,军纪军规也不是那么好,面对汉人的时候,他们毫无顾忌。
所以,在吴襄看来,战斗力强悍才是最为主要的。
大军开拔的时候,得到了五天的粮草,这是汉中府衙倾尽全力才凑到的粮草,汉中府知府已经打算在战斗结束之后辞去知府的职位,因为他无法维持汉中府下半年的开销,可以遇见,汉中府所辖的地方,不仅仅是百姓,包括某些积蓄不是很多的官吏,生活都会陷入困顿之中,甚至是无法活下去。
吴襄虽然出了一口气,虽然瞧不起流寇,但是面对作战的时候,表现还是谨慎的。
斥候已经派遣出去,从汉中开拔,沿途要经过城固县、洋县、子午镇、石泉县、汉阴县等地,最终抵达兴安州衙,展开对流寇的围剿。
大军从汉中府出发之前,吴襄已经派遣斥候沿途侦查了。
这一次,吴襄的要求很严格,他知道出去侦查的斥候,一定会顺手牵羊,搜刮一些财物,但侦查到流寇的行踪才是最为主要的任务,斥候必须侦查到流寇的主力在什么地方,这样大军才能够快速出击,包围并彻底剿灭流寇。
吴襄觉得,流寇真的是不堪一击,不配称为辽东边军的对手,只要斥候发现了流寇的主力在什么地方,辽东边军的军士扑上去,就能够全歼流寇。
当年登莱新军曾经大败流寇,斩杀了流寇多名首领,现在,吴襄也想着证明辽东边军的战斗力,至少辽东边军能够完全碾压流寇。
张东涛突然改变了部署,原来是计划在洋县与大明辽东边军作战,拼尽全力抵御辽东边军,义军出发之后,他突然下达了命令,大军开始急行军,目的地暂时不透露。
决战的地点选择在洋县与石泉县中间的子午镇,西乡县所辖的子午镇。
这个子午镇的名气稍微小一些,虽然也是古道,但远不及西安府城外的子午镇那么大的名气,西乡子午镇被称作南子午镇,西安府城外的子午镇被称作北子午镇。
尽管南子午镇的名气小一些,但多次经过此地的张东涛,对于这里有着非常深刻的印象,南子午镇的左右两边都是大山,一条古道从大山中间穿过,古道的地势颇为险要,古道的长度接近十五公里。
南子午镇是洋县抵达汉阴城的唯一通道,吴襄及其麾下的辽东边军,想要围剿义军,就必须要经过南子午镇,否则他们只有绕道湖广的郧阳,才能够抵达兴安州。
临时改变决战的地点,意味着改变作战的策略,张东涛的确是这么计划的。
原来的作战方案,义军与大明辽东边军在洋县一带决战,义军如果不敌辽东边军,可以伺机从南子午镇的古道迅速撤离,毕竟这里的地形特殊,辽东边军的军士不一定适应,义军军士倒是非常熟悉,因为义军之中有很多军士就是本地人。
不过大军出发之后,张东涛突然觉得,自己麾下的军士熟悉南子午镇的地形,熟悉整个古道的地形,就是最大的优势,南子午谷里面的古道,延绵近三十里,义军在古道之中选择最佳地点设伏,能够给予辽东边军猝不及防的打击,而且因为地势特殊,辽东边军的优势在南子午镇以及古道之中完全没有办法展示出来。
张东涛其实是将有可能进行的两次作战,压缩为一次,就在南子午镇这个地方,倾尽全力,与大明的辽东边军作战。
张东涛没有将自己做出的决定告诉任何人,他派遣了家在南子午镇的几名军士,和他们一道,费劲气力勉强画出了南子午镇以及古道的大致地形。
义军没有专门的斥候,老营之中有部分的军士勉强会侦查,这些军士绝大部分都是以前明军哗变的军士,进入义军队伍之后,因为长时间没有出去侦查,能力也弱化了,长期以来,义军作战的方式颇为特殊,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从来不再某一处固定下来,所以他们基本不需要斥候,作战的时候整体推进,转移的时候也是大队人马推进。
这成为了义军最大的短板,张东涛曾经想着提醒李自成,但最终没有开口,如果他在李自成的面前展现出来过于强悍的能力,必定遭遇到猜忌和怀疑。
好在大明辽东边军行为太过于恶劣,在汉中引发了天怒人怨,所以张东涛不需要派遣斥候,就能够知道辽东边军的一举一动,以及他们的行军路线。
义军抵达位于汉阴县与石泉县中间的方山关,张东涛得到了准确的情报,大明的辽东边军已经从汉中府城出发,前往固城。
张东涛变得紧张起来,百姓带来的消息,已经是两天之前的讯息,按照大明辽东边军的行军速度,应该抵达固城县,朝着洋县的方向行军了。
留给张东涛的时间不多了。
义军再一次加快了行军的速度,仅仅用了一天多的时间,就抵达了石泉县。
南子午镇距离石泉县只有五十多里地,急行军大半天的时间可以抵达。
一夜歇息之后,张东涛的命令下达,大军急行军,进入南子午镇的古道之中。
南子午镇古道之中,有两处可以设伏的地方,一处地名为落第谷,一处地名为高升谷,两处山谷相距不足三里地,相传有一名前往西安府城赶考的秀才,才华绝伦,抱着必中举人的心态赶路,经过落第谷的时候,被此地险峻的地形所吸引,索性露宿了一夜,翌日脑子突然变得糊涂,乡试落地,接下来的十年时间,秀才每次参加乡试,脑子就会糊涂,无一例外的落第,后来这么秀才再次经过南子午镇的时候,意外的发现高升谷的地势也颇为险峻,索性在这里也过了一夜,之后这名秀才乡试高中,紧接着会试和殿试全部高中,且成为了当年的状元,光宗耀祖。
这个传说流传出来之后,兴安州、汉阴县以及石泉县赶考的考生,经过南子午镇古道的时候,大都选择在高升谷歇息一晚,匆匆路过落第谷,绝不停留。
张东涛也听到了这个传说,家在南子午镇军士描绘地形的时候说出来的。
张东涛对此没有多大的兴趣,他已经在考虑,如何在这两处地方设伏了。
第一次指挥大军作战,张东涛还是有些谨慎的,或者说底气不足,毕竟对手太过于强悍,稍有不慎,就很有可能是全军覆没的结局,他实在不明白,信函之中怎么会将诸多的事情预料的那么清楚,为什么会要求他来指挥义军作战。
大军朝着南子午镇方向行军的时候,张东涛的脑子有些迷糊,作战的地方改变了,作战的策略必定发生变化,义军是不是有把握牵制大明辽东边军,谁也不知道。
义军抵达饶风镇,稍作停留。
饶风镇过去十多里地,就进入了南子午镇的古道了。
汉阴县城内的掌柜突然出现在面前的时候,张东涛险些没有控制住情绪。
掌柜的和诸多的商贾百姓一样,也是来给义军通报明军情况的,这样的情形大家见怪不怪了,也就没有谁在意。
掌柜的递给了张东涛一封信函,这一次倒是没有要求张东涛马上销毁信函,而是要求张东涛在战斗结束之前,务必销毁信函。
张东涛将信函足足看了五遍,最终还是直接销毁了。
大军从饶风镇出发的时候,张东涛的脸上依旧带着沉思的神情,但气质好了很多。
这是一封相关关键的信函,也是原来那封信函的补充,张东涛有些不明白,掌柜的为什么没有当时将两封信函全部拿出来,而要等到如此关键的时刻,拿出来第二封至关重要的信函,当然,他不会去追究这里面的原因。
义军抵达南子午镇古道的时候,张东涛终于开始了全面的部署,落第谷和高升谷两处地方,就是义军设伏的地点,只是两处设伏地点的作用完全不一样。
第五百七十二章 老瓶新酒(2)()
大军抵达洋县,斥候依旧没有发现流寇的任何踪迹,到了这个时候,吴襄总算是相信了五省总督熊文灿以及陕西巡抚孙传庭提供的情报,流寇的主力应该是在兴安州一带活动,势力覆盖到了汉阴县的周边,大军过了洋县,到了石泉县和汉阴县等地之后,流寇一定会得到消息,要么开始溃逃,要么做出决战的架势。
吴襄倒不在乎流寇大规模的溃逃,他率领大军在后面追击就是了,真正到了作战的时候,辽东边军的军士很能吃苦,急行军的速度很快,一定能够追上溃逃的流寇。
至于说流寇进入到大山之中,吴襄嗤之以鼻,近二十万人进入到大山之中,难道去吃土吗,如果流寇真的选择进入到大山之中,吴襄肯定会摸着额头大叫庆幸,那样他就可以率领所有的军士,围住大山、监视几个主要的出口,就能够取得作战的完胜。
当然,二十万流寇一窝蜂的扑过来,阵势还是可怕的,所以吴襄必须做好准备。
汉中府一带的地形,吴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