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谋明天下-第2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庭减轻压力。孙传庭知晓熊文灿的苦心,异常的感激。

    按照大明朝廷的规矩,山海关总兵吴襄率领大军,进入到陕西境内之后,就要服从陕西巡抚孙传庭的命令,孙传庭可以直接调遣大军,可以直接下达作战的命令。

    可惜辽东边军历来都有些桀骜不驯,不可能完全服从地方的命令,毕竟他们战斗力强悍,这一点皇上和朝廷都是知道的,不会过多的干涉。

    孙传庭本也不打算过多干涉辽东边军作战的事宜,只要他们剿灭李自成及其麾下的流寇,其余的事情就不用管那么多了,可是吴襄麾下的军士进入陕西之后,不断的骚扰百姓,甚至在城内公开的劫掠,地方官府无法忍受,不断的向孙传庭告状,让孙传庭也愤怒了。

    孙传庭连续给吴襄写去了两封信函,毫不客气的警告了吴襄,务必约束军士的言行,不要骚扰地方官府和百姓,陕西各地尽管非常困难,可一定会想办法供给辽东边军需要的粮草。

    同时,孙传庭还给五省总督熊文灿写去了信函,告知了辽东边军在陕西的种种恶行。

    辽东边军没有收敛,反而以粮草不足为借口,狮子大开口,要求地方官府提供钱粮,在地方官府无法满足的情况之下,变本加厉的劫掠百姓,美其名曰满足大军粮草开销。

    孙传庭终于忍不住了,开始直接插手辽东边军剿灭流寇的战斗,他写信给山海关总兵吴襄,令吴襄及其麾下的军士加快行军步伐,务必于四月底展开对流寇的围剿。

    孙传庭的举措得到了五省总督熊文灿的支持,熊文灿也给吴襄下达命令,要求其服从陕西巡抚孙传庭的命令,加快行军步伐,迅速展开对流寇的围剿。

    陕西,汉中府辖下的凤县。

    城外的军营,等待凤县提供粮草的吴襄,一脸的冷漠,看着桌上的信函。

    孙传庭的信函,以及熊文灿的信函,都在桌案上面,吴襄早就仔细看过了。

    副总兵肃立在一边,脸上带着不服气的神情。

    “熊大人和孙大人都写来了信函,要求我们四月底展开对流寇的围剿,今天已经是四月二十五日,五天的时间,我们要抵达兴安州,开始围剿流寇,凤县还没有给大军提供足够的粮草,孙大人不问问他下面的官员,却催促我们马上开始剿灭流寇,总兵大人,属下认为,不用理睬熊大人和孙大人的命令,他们要是追究,我们就说粮草没有得到保障,影响大军行军,无法在预定的时间内剿灭流寇。”

    副总兵说完,吴襄微微点头。

    吴襄想了很多,五省总督熊文昌和陕西巡抚孙传庭两人同时下达命令,一般情况之下,吴襄是不敢违背的,必须按照命令的要求行事,可大军的粮草不足实实在在,如果加快行军的步伐,就要备足十天以上的粮草,保证大军在预定时间内赶赴兴安州,开始围剿流寇。

    而且孙传庭在之前的信函之中训斥辽东边军劫掠百姓,已经让吴襄愤怒,所以对于孙传庭的命令,吴襄是不在乎的。

    但吴襄不能不在乎熊文灿,熊文灿是五省总督,与朝中内阁大臣、兵部尚书杨嗣昌的关系很好,吴襄如果得罪了熊文灿,就等于是得罪了杨嗣昌,这样的罪名吴襄背不起,也无法承担由此产生的后果。

    看了看副总兵,吴襄开口了。

    “熊大人和孙大人都下达了作战的命令,我们不能不理睬,还是要摆出架势的,明日大军开拔,加快行军速度,尽快抵达兴安州,围剿流寇。”

    副总兵有些着急,看着吴襄再次开口了。

    “总兵大人,大军粮草不足啊,要是抵达兴安州,大军没有了粮草,怎么剿灭流寇啊,自保都有问题了。”

    吴襄点点头。

    “今日你和我一同到城里去,找到凤县知县,我倒是要看看,这位知县大人准备说些什么,是不是无法提供大军需要的粮草。”

    副总兵连连点头。

    “总兵大人说的是,要是粮草不足,我们无法剿灭流寇。”

    说到这里,副总兵想起了什么。

    “总兵大人,孙大人都写来好几封信函了,您也可以给孙大人回复,告诉他我们的粮草不足,陕西各地的大人,没有给我们提供足够的粮草,如果因为粮草不足,导致我们无法剿灭流寇,那责任就是孙大人的。”

    吴襄笑了笑,语气不善的开口了。

    “暂时不着急,明日我们加快行军速度,两日之内抵达汉中府城,到时候我们找到知府大人,要求提供足够的粮草,如果知府大人也不能够提供足够的钱粮,到了那个时候,我会给孙大人写去信函,请求孙大人帮忙协调粮草的事宜。”

    副总兵楞了一下,情不自禁的向吴襄竖起大拇指。

    “还是总兵大人厉害,属下就没有想到这一点。”

    “好了,你准备准备,一个时辰之后,我们到凤县县城去,见一见知县大人,看看凤县到底能够给我们提供多少的粮草。”

    。。。

    “啪。。。”

    孙传庭狠狠的将信函拍在桌案上面,脸色铁青。

    “这个吴襄,做的太过分了,已经是四月底,他麾下的军士还在汉中府城周边逗留,说什么钱粮不足,他们路上走了一个多月时间了,劫掠的钱财还少了吗,军士的腰包里不知道有多少钱财,陕西各地遭遇到前所未有的灾荒,地方官府根本拿不出来多少的粮食,吴襄不知道吗,居然想着让我给他们协调粮草不足的事宜,明显是想着和我对着干。”

    送信来的巡抚衙门知事吓了一跳,连忙抱拳对着孙传庭开口了。

    “大人,下官以为,这都是辽东边军的托辞,他们就是不服从大人的命令,大人可以给五省总督熊大人写去信函,告知辽东边军的所作所为,下官相信,熊大人一定会主持公道。”

    盛怒之下的孙传庭,看了看突然开口说话的知事,不耐烦的开口了。

    “什么事情都给熊大人写信,还要我这个陕西巡抚干什么,吴襄率领的辽东边军进入到陕西,就要服从地方的命令,这是皇上和朝廷定下的规矩,这里可不是辽东,不是他辽东边军的地盘,我是陕西巡抚,吴襄必须要服从我下达的作战命令。。。”

    面对盛怒的孙传庭,知事再也不敢开口说话,他不过是从七品的官员,在巡抚大人的眼里压根不算什么,刚刚是看见孙大人发脾气,不过是想着帮忙化解一下。

    至于孙大人所说吴襄以及辽东边军必须服从命令这句话,也就是听听罢了,谁不知道辽东边军飞扬跋扈,不要说地方官府,就连朝廷都知道,这么多年过去,也没有见到朝廷责罚哪一个领兵入关作战的辽东边军的军官。

    将胸中的怒气发泄出来,孙传庭清醒了很多,当今之机,是必须让吴襄率领辽东边军抵达兴安州,开始剿灭流寇,而不是在信函中争执。

    “你在外面等一会,我马上给吴襄写信,这封信必须以最快的速度送到汉中府城去。”

    知事离开厢房,孙传庭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拿起了桌案上面的文书,不得不说,吴襄的确聪明,一直到大军抵达汉中府城,才提到了粮草不足与地方粮草供给不足的问题,将这个问题甩给了孙传庭。

    吴襄明显在发泄心中的怒气,却让孙传庭无话可说。

    孙传庭的脾气历来都是急躁的,眼睛里面揉不得沙子,不过面前前来驰援的辽东边军,他不得不强忍脾气,毕竟人家是来帮忙的,你陕西镇的军队打不过流寇,本来就没有底气,凭什么在人家援军面前发脾气。

    当然,孙传庭如果出任五省总督,情况又不一样了。

    这封信函写的颇为艰难,足足持续了近两个时辰的时间。

    知事进入厢房的时候,孙传庭的神色已经恢复正常。

    “这封信函,务必于明日午时之前送到汉中府城,交给吴襄总兵,有关粮草不足的事宜,巡抚衙门来调节想办法,但吴襄必须率领军士发起对流寇的进攻。”

    孙传庭的话语,表面上看是说给知事的,其实仔细品味,他的这些话是说给自己的,这是信心不足的表现,更是底气不足的表现。

    

第五百六十九章 独立指挥() 
大量的情报送到营地,不用过多侦查,李自成已经知道进入汉中的辽东边军,总兵力超过两万人,大军的统帅是山海关总兵吴襄。

    李自成第一时间做出的决定是全线撤离,他可以瞧不起各镇的明军,可以与各镇明军硬碰硬,但绝不会在辽东边军的面前放肆,毕竟辽东边军的战斗力不一般。

    当年的曹文诏,率领的只有三千辽东边军,却成为整个义军的梦寐。

    李自成一年前经历潼关之战的惨败,当时围攻的明军之中,就有辽东边军。

    得知是辽东边军,李自成没有犹豫,马上就准备转移,离开汉中,往东进入湖广。

    近二十万大军,想要转移可没有那么简单。

    李自成告知的第一个人,就是老营总管张东涛,其实张东涛探查情报回来后,就禀报说此番进入陕西作战的官军,很有可能是辽东边军,并据此推断朝廷已经开始再次集结大军,准备围剿义军,张东涛禀报此事的同时,还提醒李自成做好应对的准备。

    不知道为什么,李自成没有安全相信张东涛的情报,一直到辽东边军快要抵达汉中府城,距离兴安州已经不是很远,李自成才确信张东涛探查的情报是准确的。

    张东涛进入营房的时候,发现李自成的亲卫已经开始收拾营房里面的东西。

    李自成并未下达全面撤离兴安州的命令,为什么亲兵就开始收拾物品了。

    “张东涛,你来了,我正想和你商议,前几天你探查到的情报是准确的,此番进入汉中府的大明的辽东边军,约有两万人,领兵的大明山海关总兵吴襄,此人我听说过,在辽东边军之中还有一些名气。”

    “义军虽然有近二十万的军士,但老营军士只有两万多人,战斗力是不能够与辽东边军比较的,所以我决定了,义军往湖广方向撤离,避开大明的辽东边军,今日让你来,就是告诉你,你率领老营的军士,做好撤离的准备,明日就分批次前往湖广。。。”

    李自成说完之后,张东涛没有马上离开。

    李自成有些奇怪,看着张东涛。

    “张东涛,还有什么事情吗。”

    张东涛摇摇头,对着李自成抱拳开口了。

    “闯王,我觉得义军不能撤离,只要兄弟们上下齐心,我们就能够应对辽东边军的进攻。”

    李自成感觉到吃惊,也有些哑然,他不知道张东涛指挥作战的能力究竟如何,这些年以来,张东涛绝大部分时间都在亲兵营,从来没有单独领兵作战,当然每次李自成遭遇到危险,张东涛指挥亲兵营撤离的时候,还是有条不紊的,潼关之战处于极度危险的时刻,张东涛依旧指挥亲兵营,护着他逃出生天。

    “张东涛,你从来没有领兵单独作战,如果前来围剿我们义军的是各镇的明军,我们倒是不用担心,不过辽东边军不一样,他们战斗力强悍,作战凶狠,杀人不眨眼,我们义军如果和他们作战,损失一定很大。”

    李自成说的很委婉,毕竟潼关之战的惨败,已经是李自成内心的一个结,轻易不会提及。

    李自成还有其他的想法,之所以决定麾下义军往湖广的方向撤离,是准备让在襄阳一带活动的高应登应对大明辽东边军,当然,这种祸水东引的想法,李自成绝不会说出来。

    “闯王,我的确没有领兵作战的经历,不过我觉得,闯王是各路义军拥戴的大帅,如果能够率领义军打败大明辽东边军,日后各路义军见到闯王,绝不敢敷衍,这样闯王就能够真正成为各路义军的大帅了。”

    李自成摇摇头,觉得张东涛想的太过于单纯,当年的闯王高迎祥,是各路义军的总首领,不过在遭遇到危险的时候,没有见过哪一路义军前去驰援,高迎祥被朝廷斩杀之后,他李自成成为了闯王,义军依旧是各自为政,谁也不服谁,想要兼并任何一路的义军,除非是打败对方,才有可能真正兼并对方。

    为了义军闯王那点虚名,就拿着麾下义军军士来对付大明骁勇的辽东边军,这样的事情李自成是绝不会做的。

    “张东涛,你的想法我明白,其实各路义军谁都想着成为总首领,能够成为义军总首领的条件,就是看谁的力量更加强悍,这才是最重要的,并不是谁谁打败了明军,就能够成为义军总首领的。”

    张东涛也在摇头。

    “闯王,我不是这么看的,前些日子听闯王说,山西、河南、四川和湖广等地,又有了十多家的义军崛起,其中八大王张献忠、曹操罗汝才和顺天王高应登的力量都不弱,众人还是拥戴您为义军的闯王,没有因为您潼关之战的失败,而拥戴其他人为闯王。。。”

    张东涛还没有说完,李自成就摆手了。

    “那个时候官军势大,各路义军自身难保,没有谁想着成为义军的闯王,张东涛,你要明白一点,如果潼关之战我被官军斩杀了,张献忠就成为义军的闯王了。”

    李自成尽管不断的驳斥张东涛的想法,却没有阻止张东涛辩解,其实从张东涛的身上,他倒是有了不一样的感悟。

    “闯王既然这样说了,我承认我的想法不成熟,不过我觉得,我们义军迟早要面对大明辽东边军,如果每一次遇见了辽东边军,就一味的撤离,岂不是在气势上面就弱下去了,将来真的想和辽东边军作战的时候,众多的兄弟们肯定没有士气,还是选择撤离。”

    张东涛说出这番话的时候,李自成神情略微严肃一些了。

    “张东涛,我想不到你会这么说,你说的有些道理,说说看,你是怎么想的。”

    张东涛的一颗心略微的放下了。

    换做以往,张东涛是绝不会说这些话的,李自成下达撤离的命令,他会马上执行,才不管义军是不是能够壮大起来,现如今上面给他的命令不一样了,他必须要倾尽全力,让义军的队伍壮大起来,让义军的实力上一个新台阶。

    “闯王,我是这样想的,我们已经经历过潼关之战的失败,还不是缓过来了,一年前的潼关之战,没有谁想到闯王您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再次强大起来,近一年时间以来,您在汉中壮大了力量,让众多的兄弟拜服,成为义军名副其实的首领,这一次大明的辽东边军前来围剿,首先就是针对您的,其原因就是因为您是义军的首领,如果不能够正面应对大明的辽东边军,总有一天,我们会被迫于大明的辽东边军作战。”

    李自成看着张东涛,微微点头,没有开口说话。

    “闯王,我们有近二十万的兄弟,就算是辽东边军骁勇,我们无法打败他们,但只要我们展现出来不怕死的气概,拼死与他们作战,也能够消耗他们的实力,辽东边军不管怎么厉害,他们都是人,不是神仙。”

    “大不了我们拼上十万人,如果真的无法抵御辽东边军的进攻,我们再行撤离也不迟。”

    “辽东边军初来乍到,不熟悉汉中的地形,只要我们快速的撤离,他们根本追不上我们。”

    。。。

    张东涛的意思说的非常明确,李自成听完张东涛的话语,有些出神。

    掐指一算,李自成造反已经有十年时间,其中最为辉煌的就是崇祯八年的正月,一举拿下了大明中都凤阳府城,震撼了天下,当年闯王高迎祥被官军斩杀,李自成被推举为义军的闯王,成为各路义军名义上的首领,不过自那以后,李自成再也没有辉煌过了。

    潼关之战,让李自成思索了很长的时间,为什么各路义军都会遇见这样的情形,力量壮大起来之后,遭遇到朝廷官军的围剿,一度面临生死边缘,而后因为官军围剿的力度减弱,义军趁着空隙的时间再次壮大。

    李自成一直都没有相通这一层,所以在麾下义军面临危险的时候,第一选择就是撤离和躲避,要不是张东涛刚刚的话语,他的命令已经下达了。

    营房里面有些沉闷,李自成没有说话,张东涛站立在一边,也没有开口,亲兵早就撤离到营房外面去等候了。

    终于,李自成抬头,看了看张东涛。

    “张东涛,你说的不错,也许我好多年都没有想清楚的问题,这一次能够彻底弄明白了,也罢,我们就和大明的辽东边军面对面干一场,大不了我们败了,朝着湖广的方向撤离。。。”

    李自成说完,张东涛抱拳行礼。

    “闯王英明。”

    李自成看着张东涛,笑着挥挥手。

    “张东涛,我没有看出来,你的能力真是不错,以前总是让你在亲兵营,是我的失误,这一次与大明的辽东边军作战,你就在我的身边,协助我指挥战斗。”

    张东涛连连摆手。

    “闯王,万万不可,您不必去冒险,再说了,义军还是要做好往湖广方向撤离的准备,您要是信得过我,就让我来指挥这场战斗。”

    李自成楞了一下,看着张东涛。

    “好啊,由你指挥这场战斗我放心,说吧,你有什么要求。。。”

第五百七十章 冒险一搏() 
张国新看着张东涛,眼睛里面几乎要冒出火花。

    “大哥,你疯了,前来围剿义军的是吴襄麾下的辽东边军,他们长期驻扎在山海关,粮饷充足,战斗力强悍,而且他们有两万人,义军的情况你又不是不知道,潼关之战失败后,近二十万义军都是最近一年时间招募的,没有经历多少的战斗,哪里是吴襄的对手。。。”

    张东涛看着张国新,神情颇为平静。

    上面的命令,只要求他一个人知晓,所以从汉阴县城回来,张东涛没有将信函上面的所有内容都告知张国新。

    在义军中潜伏多年,一直都是在李自成的身边,张东涛的某些想法早就转变过来,什么皇上和朝廷,什么皇恩浩荡,在他的眼里压根不算什么,如果皇上和朝廷真的是考虑到百姓的死活,也不会有那么多的义军冒出来,也不会有那么多的百姓自愿加入到义军之中。

    这个世上,张东涛只忠于大人,按照大人的要求做事情,而且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