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谋明天下-第1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翻译进入厢房,连忙开口。

    吴宗睿看了看两个金发碧眼的船主,看了看翻译。

    “你们这批货物,是准备运送到什么地方去的。”

    “大人,是准备运送到福建去的。”

    “装运的都是什么货物。”

    “从安汶和爪哇运送来的大米、砂糖、香料、胡椒、鹿肉、鹿皮等等。”

    “哦,你们是打算运送到福建去交易的吗,到了福建,你们准备交换什么东西。”

    翻译看了看吴宗睿,眨了眨眼睛,犹豫着开口了。

    “大人,主要是交易丝绸、茶叶,还有瓷器。”

    吴宗睿微微点头,面带微笑开口了。

    “有句话说的好啊,相识是缘,如今正是冬季,海上风大浪大,也不知道你们为什么这个时节从事海运,既然来到了登州,那就在登州交易吧,你和你的两位船主说说,我们登州有交易市场,想要筹集到丝绸、茶叶和瓷器,不是很困难,而且我们这里还有押司,可以负责将你们的货物安全的押送到目的地,也可以将你们需要的货物,押送到港口,我想,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差不多能够完成交易,来年的正月,你们可以带着货物从这里出发。。。”

    翻译眨了眨眼睛,生怕自己听错了,有些不知所措。

    “怎么,你不相信我所说的话语吗。”

    “不敢不敢,只是我不知道这里的市场是如何交易的。”

    “你们在福建一带交易,每艘商船,必须给予郑氏家族三千金,这还不包括上岸之后交易的商贸赋税,是不是这样啊。”

    翻译的脸色发白,不由自主点头,扭头叽里咕噜的开始给两个金发碧眼的船主禀报。

    吴宗睿有些后悔,如果他带着亨利等人前来,就能够明白翻译说些什么了。

    两个船主的脸色也微微变化,低声和翻译说了好一会。

    终于,翻译抬头,看着吴宗睿开口了。

    “大人,我们同意在这里交易,愿意出商贸赋税,三十抽一,以黄金白银结算。。。”

    吴宗睿笑了,不过是冷笑。

    “看样子你们是不想要这五艘货船了,三十抽一,你们从哪里得知的如此低的商贸赋税,本官给你们提供交易市场,提供货运码头,你们却提出三十抽一的赋税,当本官是傻子吗,你们若是没有诚意,我们就不用交谈了。”

    翻译露出狡黠的笑容。

    “大人,这个可以商谈,只要有足够的利润,我们今后一定在这里开辟码头,长期在这里交易,大人以为如何。”

    “不错,你我的目的一致,你们通过海运赚钱,我们同样通过海运赚钱,目前我拥有的全部都是战船,你也看见了,这水师码头的战船超过百艘,今后我还会拥有货船,和你们一样从事海运,不过我不会像郑氏家族那样做,做生意需要双赢,我们双方都赚钱,这样才能够长久,我看这样,码头商贸赋税十五抽一,货物上岸之后,转运、交易等赋税,三十抽一,除此之外,再无其他任何赋税。”

    翻译的神色有些犹豫。

    “告诉你的船主,羊毛出在羊身上,我若是抬高商贸赋税,最终还是购买这些货物的百姓吃亏,他们需要掏出更多的银子,所以我会尊重承诺,反过来说,你们也一样,严格遵守诺言。”

    “登州码头以前有过海运的交易,但已经过去很多年了,有些规矩淡漠了,你们来了,在这里做生意,我们就要定下明确的规矩,双方都按照规矩来做事情。”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方面我们需要做好,你们同样需要做好,你们的联合东印度公司,有些实力,我是知道的,所以我才相信你们。”

    “话就说这么多,你们做决定吧。”

    吴宗睿刚刚说完,一名金发碧眼的船主开口了。

    “大、大人说的是真的吗,要真的是这样,我们就成交。。。”

    吴宗睿笑了。

    “原来我的话,你们能够听懂,那就好,我是朝廷官员,信奉诚信是立身之本,如果没有了诚信,那什么事情都做不好。”

    “好、好,我们要的就是诚信。”

    另外一个金发碧眼的船主也开口了。

第二百四十三章 转变思想() 
巡抚衙门,厢房。

    史可法、曾永忠、崔云辉、廖文儒和刘宁等人,悉数在等候。

    蓬莱水城是水师码头,属于绝对的禁地,其他船只是绝对不能靠近的,商船尤其不能涉足,想不到吴宗睿竟然决定了,在距离水师码头不远处,临时修建商贸码头,这可是犯下了大忌,弄得不好就会遭遇到弹劾。

    再说了,皇上和朝廷压根就不支持海运,当初福建的郑志龙称霸海上,东印度公司也在海上不断骚扰,成为了令朝廷无比头疼的事情,好不容易让福建巡抚熊廷弼招抚了郑志龙,打压了东印度公司,想不到吴宗睿居然准备和东印度公司做生意。

    就连史可法和崔云辉,都觉得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众人的目的,就是阻止吴宗睿做出此决定的。

    一刻钟之后,吴宗睿进入了厢房。

    史可法首先开口。

    “大人,东印度公司五艘商船闯入了水师码头,按照朝廷的律令,应该予以扣押。。。”

    崔云辉也跟着开口。

    “大人,万万不可在水师码头附近修建货运码头啊。。。”

    吴宗睿摆摆手,看了看众人,笑着开口。

    “今日你们都是为了此事来的吗。”

    曾永忠跟着开口。

    “大人,我等与史大人和崔大人的认识一样,我们不仅要收缴东印度公司的五艘商船,还要勒令东印度公司,今后不可擅自闯入我水师码头,否则货船扣押,人员关进大牢之中。。。”

    廖文儒和刘宁没有开口说话,但连连点头。

    吴宗睿脸上的笑容慢慢消失。

    “如果你们是为了此事前来劝谏,那么你们达不到目的,我已经做出决定,不仅会让东印度公司在水师码头附近交易,还要修建货运码头。。。”

    史可法也急了,上前一步。

    “大人为何要如此做,为何听不进下官与众人的劝谏,我等都是为了大人好啊。”

    吴宗睿轻轻叹了一口气。

    “你们的好意,我当然清楚,在水师码头附近修建货运码头,违背了朝廷的规矩,轻则遭遇弹劾,皇上下旨禁止修建货物码头,重者罢官归家,甚至被投入到大牢之中去。。。”

    “大人既然清楚,为何还要如此做。”

    “为了登州,为了莱州,为了这里的老百姓,若是我不想办法,按照目前的态势,一年之后的登州和莱州,比现在还要萧条,到了那个时候,我等怕是没有脸继续在这里为官了。”

    吴宗睿话语说出口,屋子里瞬间沉默。

    好一会,史可法再次开口。

    “大人一心为了登州和莱州,下官明白,可也要保全自身啊,有些事情可以做,有些事情不能做,若是自身都不能保全了,何来为登州和莱州的百姓做事。”

    “说得好,宽之兄,看样子这次,你是经过了认真的思考,有了自身的见解。”

    史可法脸色微红,抱拳稽首,再次开口。

    “下官并非蛮不讲理,商贸交易的事宜,若是大人说得出理由,让下官心服口服,下官愿意与大人一道为货运码头鼓与呼。。。”

    崔云辉也跟着开口。

    “下官和史大人一样,只要大人说的在理,下官坚决追随大人身后。。。”

    吴宗睿点点头,史可法到底不一样,思维还是缜密。

    “那好,我就说说理由,诸位认真听好。”

    吴宗睿站起身来,走到了墙边,墙上挂着登州和莱州的地图,上面详细标注了人口户数以及人口数的情况。

    “登州和莱州的情况,我不多说,你们都知道,快两个月时间过去,来到登州和莱州落户之人寥寥无几,相反,还不断有人离开登州和莱州,前往济南等地。”

    “这样的情形,已经持续近两个月时间了,且还在继续。”

    “为了改变这等的情形,我已经殚精竭虑,可现实的情况,依旧没有好转。”

    说到这里,吴宗睿走到了史可法和崔云辉的面前。

    “宽之兄,崔大人,你们有好的办法吗。”

    两人连连摇头,这方面他们肯定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吴宗睿走到了桌案前面,手指轻轻敲着桌面。

    “自古以来,商贸兴则地方兴,汉唐莫不是如此,这方面,崔大人应该特别有感触吧,南直隶为何会繁华富庶,南京和淮安等地,为何让人流连忘返,大都是商贸发达的原因。”

    “也许你们不认可这种观念,那我来给你们好好解释一番。”

    “譬如说登州,如果有了货运码头,大量的货物在货运码头交易,则商贾必定在这里云集,因为他们需要在这里交易货物,大量的货物从这里运往北方和南方,大量的货物从北方和南方运到这里,接着运送到海外。”

    “商贾为了交易的方便,必定在这里租下房屋铺面,以便于交易,他们吃喝拉撒总是需要消耗钱财吧,他们平日里的娱乐总是需要银子吧,他们将钱财消耗在这里,必定能够吸引更多的商贾前来吧,这是循环往复的过程。”

    “曾先生,文儒,刘宁,淮安漕运码头,你们应该很清楚吧。”

    “接下来我们再来说到登州和莱州的百姓,货物码头的建立,必定会有人来搬运货物,得到报酬,这样可以让登州和莱州的部分百姓,在码头上找到活计,获取报酬,养活家人,商贾多了,客栈、酒楼、赌坊和青楼总是需要吧,这些地方招募的活计,也是我登州和莱州的百姓,这样又有一批人能够活命吧。”

    “再从长远说,货运码头建立起来,商贸交易发展起来,那么登州的粮食、菜蔬甚至肉食,悉数可以用来交易,包括一些农户种植的果木,同样可以用来交易,他们只要挣到了银两,就可以维持家中的开销,而且他们通过商贸交易,赚取到了银子,就算是遭遇到荒年,也可以通过商贸交易,购买到粮食,度过难关。”

    “我说的这些,你们不可否认吧。”

    “再来说最为关键的一点,登州和莱州如今缺人到了无法维持的地步,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叛军蹂躏了这里,因为外界对登州莱州的传闻,依旧是赤地千里,依旧有杀人如麻的叛军,来到这里的人,朝不保夕,无法活命,如此情况之下,谁还会到登州和莱州。”

    “田地需要有人耕种,城池需要有人修缮,官道需要有人维护,这一切都需要人,若是无人到登州和莱州,我等就算是拼了老命,也毫无用处。”

    “商贾无利不起早,哪里有银子赚,哪怕是天涯海角,他们也会闻风而来。”

    “商贸码头建立起来,商贾必定到登州来,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诸多的商贾到了登州,看见这里的情形,知道巡抚衙门的告示文书,通过他们的嘴,将这里的情况说出去,他人岂会不信,而且我断定,最先搬迁到这里来的,就是那些商贾。”

    “通过商贸码头,吸引到大量的人来到登州和莱州,所有问题迎刃而解,何乐而不为。”

    “如此的机会在眼前,诸位,你们说我是忌讳朝廷的规矩,还是破釜沉舟。”

    “所以说,货运码头必须要修建,如今是冬季,正好大规模的修建货运码头,来年春季即可投入使用,而且我们还要修建大规模的商贸交易场所,让商贾有地方专门从事交易。”

    “当然,我们也要建立市舶司,专门收取商贸交易的赋税。”

    “好了,该说的我都说了,诸位还有什么异议。”

    。。。

    又是长时间的沉默。

    终于,史可法首先抱拳稽首。

    “大人的苦心,下官完全明白了,下官支持大人,若是朝廷责怪,下官愿意与大人共同承担责任。。。”

    崔云辉也抱拳稽首开口。

    “下官愿意追随大人,货物码头修建事宜,下官愿意竭尽全力。。。”

    。。。

    厢房的气氛还是有些凝重,尽管吴宗睿说的很好,但是现实问题也摆在面前,那就是在水师码头附近修建货运码头,违背了朝廷的制度,可能招致弹劾。

    这个问题不解决,其他的都是白说。

    曾永忠等人没有开口,最为担心的就是这个问题。

    吴宗睿明白众人的担心。

    “诸位,朝廷那边,我会想办法应对的,诸位不要过于担心,我可不是莽撞之人,若是没有好的应对之策,也不会这样做的。”

    吴宗睿刚刚说完,厢房里面的气氛很快轻松了。

    。。。

    厢房里面只剩下刘宁。

    “刘宁,这是我亲笔写的信函,你带着信函,还有两颗夜明珠,带着十名兄弟,昼夜兼程,赶赴京城,将信函和夜明珠一同交给高起潜公公,你记住,一定要亲自交给高公公,这是我的玉牌,高公公见到这个玉牌,就会见你的。”

    “今日就出发,切记切记,一定要快马加鞭,若是高公公愿意回信最好,不愿意回信,也会带来口信,你要一字不漏带回来。”

    。。。

    刘宁带着十名军士出发了。

    吴宗睿不担心刘宁等人的安危,有了信义押司的名号,这一路还没有谁敢抢劫。

    应该说,吴宗睿交好高起潜,是走的最为正确的一步棋,他在登州和莱州的所作所为,有了高起潜的支持,基本不用担心什么了。

    没有这层保障,吴宗睿还真的不敢大胆做事。

第二百四十四章 立竿见影() 
应该说史可法的观念并未完全转变过来,只不过吴宗睿所做的事情,有一个大的前提,那就是为了登州和莱州,为了登州和莱州的百姓,这个大义凛然的观念,让史可法无法反驳,而且史可法为官是踏实的,登州的萧条,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若是有某个举措能够改变当下的困境,史可法肯定会同意。

    至于说崔云辉,接受吴宗睿的认识快了很多。

    水师码头很快变得热闹起来。

    水师码头开辟出来一部分的地方,作为暂时的货运码头,大量的货物开始下船,而负责搬运这些货物的,则是登州府衙和蓬莱县衙召集的一些城内的百姓,这些百姓能够得到报酬。

    作为军事基地的水师码头,按照道理来说是应该要保密的,不过吴宗睿无所谓,这个时代,不管是大明王朝,还是后金鞑子,对于水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管是各级的官吏,还是寻常的百姓,压根不会注意蓬莱的水师码头,不会泄密。

    同时,蓬莱知县崔云辉开始勘察地方,看看在什么地方修建货运码头。

    在海边选择货运码头并不复杂,沿海有很多平缓的地方,再说了,现如今修建货运码头,并非是几百年之后的大动干戈,没有钢筋水泥,主要依靠的就是人力。

    这方面吴宗睿倒是下定了决心,以登州新军为主,参与货运码头的建设,同时吸纳部分的百姓,参与货运码头的修建,而货运码头的图纸,则由总教习特谢拉等人负责。

    两位金发碧眼的船主,明显知道登州尚没有现成的货运码头,更没有大型的交易市场,但他们没有提出异议,毕竟这一次的交易,他们能够赚到更多的钱财,何乐而不为。

    让吴宗睿想不到的是,仅仅过去五天的时间,就有商贾来到了登州,前往水师码头。

    无利不起早,只要有钱赚,商贾肯定会迅速前来。

    每一个到登州来的商贾,都需要在蓬莱县衙报备,领取出入水师码头的许可证,同时领取一张巡抚衙门的告示,一些商贾仔细看了巡抚衙门的告示,不大敢相信,还要回头详细询问县衙的官吏,他们得到的答复是肯定的,而且官吏还告诉他们巡抚衙门下发告示的原因,那就是登州和莱州遭遇到叛军的蹂躏,如今叛军被彻底剿灭,登莱之地陷入困顿之中,需要吸纳人户前来生活。

    巡抚衙门的告示很清楚,愿意前来登州和莱州生活之人,县衙将会为他们注册身份,也就是录入黄册,让这些人成为登州和莱州的百姓和农户,同时县衙按照每个成年男子五亩耕地、每个成年女人三亩耕地的标准,划拨耕地,这些耕地三年之内免除赋税,种地所得的收入,全部归自家所有,三年之后,若是获取耕地之人还在登州和莱州生活,而所耕种的土地属于无主之地,则官府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这些耕地归于农户所有。

    这就是送土地的举措,可以说在大明各地都无此类的情形。

    告示下发之后,前来咨询的商贾越来越多。

    终于,在第十天,有数名商贾,告诉家人到登州来,到了第十五天,有百来人来到了登州,前往登州府衙和蓬莱县衙登记,他们很快获得了土地。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消息,迅速传开。

    青州府城,一群人在街角,低声说话。

    “听说到登州和莱州,可以获得土地耕种,而且还免去三年的赋税。。。”

    “不会吧,登州和莱州不是有叛军和土匪吗,听说去的人,稍不小心就被杀了。。。”

    “什么啊,你那都是老黄历,叛军早就被朝廷剿灭了,前几天我伯父带回来的消息,还催促我赶快到登州去,可以获得土地耕种,要是去晚了,那就没有土地了。。。”

    “真的是你的伯父说的吗。。。”

    “那还有假啊,我的伯父已经到登州去了,说是获得了土地耕种,伯父专门让人带回来口信,让我赶快去,我要不是很你们关系好,怎么会说给你们听。。。”

    “谢谢老兄了,我赶紧回去准备,马上就到登州去。。。”

    后金鞑子控制之下的复州。

    大街的隐蔽处,同样有一群人聚集,正在小声的议论。

    “前些日子,登莱巡抚下发的告示和文书是真的。。。”

    “怎么说啊,不可能吧。。。”

    “肯定是真的,叔伯前些日子到登州去做生意,在县衙领取了告示,专门询问了县衙的官吏,刚开始还将信将疑,试探着将家人带到登州去,结果真的分到了土地,还免去三年的赋税,叔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