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两汉往事-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邦造反的成功得益于此。当然造反成功后,他又不自觉地走上了这条老路。这条路上注定荆棘遍地,注定坎坷崎岖。因为这一决定为他自己制造了不少麻烦,也为后代出了不少难题,一直困扰了刘姓天下近百年时间。在几代人痛苦的挣扎、碾压和屠杀后,直到他的一个尤为生猛的后代横空出世,才使这一恶性循环得以较为有效的控制。

    宗旨是确定了,但刘邦的痛苦还没解决,因为项羽还在荥阳外倒处悠转。拆迁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抗议队伍敲锣打鼓地游行,这种肆无忌惮的行为让刘邦受尽折磨。但他毫无办法,因为现在的项羽铁拳无敌,硬气功了得,依然无比强大。虽然刘邦打太极的功夫很有造诣,但在擂台上,被铁拳狠捶猛砸的时间多,还手的机会却很少。

    但这一切,注定不会太久。因为柔能克刚,再强的硬气功都有软肋,虽然这个软肋隐藏的够深,但最终还是被找到了。

第五章 楚汉争锋—(十五)离间() 
就在刘邦四处找人聊天谈心探讨革命理论的同时,项羽却正在加快着进攻的步伐。几个月后,项羽彻底截断了汉军的运粮甬道,把刘邦围困在荥阳城内。

    日子一天比天难过,刘邦一天比一天焦虑,毫无办法的刘邦准备和项羽进行一次对话,因此派使者求见项羽,请求割据荥阳以西来与项羽讲和。这无疑是次割肉,刘邦处世哲学很简单——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可这一次,他真的很无奈,准备把到嘴边的肥肉吐出来和项羽分享。然而项羽不是傻子,更重要的是身边还有范增那个比较厉害的角色,因此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刘邦的示好,一门心思要和他一较高下。

    当使者返回荥阳,把项羽的原话复述给刘邦后,刘邦很失望,看了站在身边的陈平一眼,自言自语地感慨了一句:“天下纷纷,何时定乎?”

    陈平向前迈出了两步,讲了一段早已思虑已久的话,从此也正式登上了舞台,开始了让人眼花缭乱的表演。

    陈平是一个实用主义者,“实用”两个字可以做为其一生的评语。无论他所出的计谋,讲的话,甚至办出来的事,全部围绕着这两个字进行。和萧何比,他少了些和睦;和张良比,他少了些大气。但事实证明,他的“实用”理论,无论在战争时期还是在和平年代,都能让他能游刃有余。功成名就之后,萧何绞尽脑汁地败坏自己的名声来降低危险系数,张良费气淘力地淡出老大视线,而陈平却能自由自在地在刘邦身边畅游,过的还比较滋润。我不认为陈平的处世方式好,而只是想说他的方式真的很有用。

    当初,项羽要杀他,一口气跑到汉军大营,在魏无知的引荐下,见到了刘邦。应该说陈平跳槽是有资本的,因为在项羽手下时,已经是个高级干部,最起码是个中层领导。刘邦对他的到来还是比较认可的,并且还亲自请他吃了顿饭,聊了几个小时的天,相谈甚欢,最终给了他一个职务——都尉,主管军中人事。对陈平来说,这一次只是换了个公司,岗位相同,职务相同,级别相同,但不同的是在老大心中的地位不同。仅此一项不同,注定了他一生的走向。

    无论在哪个公司,有两个部门通常比较牛气。一个是财务部,管着财政大权,无论是谁,再厉害都要花钱,想花钱就得来说好话,要不然饿死你。所以,要进财务部的门,先把脸上表情摆好,笑脸进门、点头哈腰,半天好话之后,能笑着出来算你运气,只要别哭鼻洒泪就行。另一个就是人事部,管着人事考核权。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在这里要敢放肆,随时都可能完蛋。因此要进人事部的门,先的表情严肃,庄重进门、谨慎应承,绞尽心机之后,能顺利出来算你走运,只要别挥汗如雨就好。

    陈平很幸运,赶上了个好日子。这次平级调动,让他掌握了人事考核权,也让他发现了个一本万利的生财之道。陈平的考核方式很简单:衙门大开,有钱进来,没钱滚蛋。谁送的钱多,派给谁好差事,轻松便捷还能捞点实惠,赢点彩头;要不然就给你个苦差事,活多难干好还穷的叮当响,费力不讨好。

    他这么一搞,有很多人不满了。一个楚国逃兵,跑来没几天就有资格考核这些老将,还明目张胆地收受贿赂,要是没人提意见那才有鬼呢。

    最终,周勃、灌婴等一些将领忍不住了,在刘邦面前述说他们的不满,“陈平只是长的好,未必有真本事,中看不中用。”

    刘邦听了这些话,微微一笑,毫无表示。刘邦很相信自己辨别人才的能力,有没有本事自己会有衡量,别人的乱叫,连一点参考价值都没有。

    周勃等人见刘邦没有反应,准备下剂猛药,实实在在恶心陈平一把,“我们听说陈平在他家里时,与嫂子私通(盗其嫂);后来侍奉魏咎,待不下去,投奔到楚;投楚不合,又投汉。并且我们听说陈平还肆意受贿,送钱多得好去处,送钱少得坏去处。”

    随着他们说话的进度,刘邦的脸色越来越难看。“盗其嫂”那件事十足让人恶心,不过在史料里另有记录说陈平偷过嫂子的藏金,到底是“盗其嫂”还是“盗其嫂金”,这实难以考证。不过周勃、灌婴这群人既然要抨击他,也没必要调查那么清楚,哪条狠就照哪条来,少一字还是多一字没关系,只要有用就行。总的来说,这句话真实性是有待考究的,说给刘邦听听实际上也起不到多大作用。

    但其后的话可就很有深意了。刘邦虽然看重人才,但更看重忠诚。并且随后的事实证明,对于不够忠诚的人,纵然有天大的本事,只要有一次放肆,那只有一条路可走——死。而陈平的频繁跳槽,似乎和忠诚两字一点也不靠边。因此,刘邦对陈平产生了怀疑,并且把魏无知叫来痛骂了一顿。

    魏无知这个人很聪明,虽然名字叫“无知”,而事实上还是知道很多东西的。等刘邦骂完后,他开口了,“我推荐他,是因为他的才能,陛下所问的是他的品行。假如一个人有尾生、孝己那样的品行,但没有好的谋略,对战争的胜负起不了作用,那陛下用他干什么呢?”

    魏无知见刘邦没有反应,咽了口唾沫接着喷,“楚汉相争,我推荐的奇谋之士,所考虑的只是他的计谋是不是对陛下有用而已。再说,私通、受贿些许小事,这怎么值得你疑虑呢?”

    魏无知的长篇大论发完了,刘邦对陈平的疑虑也打消了。现在我们对人才考核要求很全面,“德、能、勤、绩”,哪一样都要说出个一二三,而事实证明要按这种选拔方式来干,最终选出来的只能是个庸才。而刘邦的选人方式很简单——能。他的这种简便的选人方式,让他留住了陈平,而事实证明他的这次决定,是他这一生最为正确的决定之一。

    但刘邦还是招来陈平加以质问,“听说你原来是帮助魏王的,后来离开魏王去帮助楚霸王,现在又来帮助我,这怎么不让别人怀疑你的信义呢?”陈平不紧不慢地回答道:“同样一件有用的东西,在不同的人手里作用就不同了。我侍奉魏王,魏王不能用我,我离开他去帮助楚霸王,霸王也不信任我,所以我才来归附大王。我虽然还是我,但用我的人可不一样了。我久慕大王善于用人,所以才不远千里来投奔大王。我什么也没带,来到这儿,所以什么都没有,才接受了人家的礼物。没有钱,我就生活不了,也就办不了事。如果大王听信谗言,不起用我,那么,我收下的那些礼物还没有动用,我可以全部交出来,请大王给我一条生路,让我辞职回家,老死故乡。”

    一阵大侃,道明了各方的政治优劣,还把自己的受贿行为说的冠冕堂皇。他表演完了,刘邦的疑虑顿消,对陈平倍增好感,还重赏一番,提升他为护军中尉,时时留在身边,专门监督诸将,将领们这才不敢再说什么了。

    讲和的请求遭到项羽的拒绝,在听完刘邦一阵感慨之后,陈平站了出来,开始了他的第一次表演。

    陈平把刘邦和项羽的优略进行了一次长篇大论的分析后,指出了项羽的软肋——疑心太重;想了一个策略——反间;并且提出了一个办法——行贿。拿出几万斤金,实施反间计,离间楚国君臣,使其内部互相诛罚。陈平这次建议应该是他这一生最为得意之笔。项狂人的软肋被他发现,铁拳无敌的神话也逐渐走向破灭。

    刘邦是见过世面的,听完他的话后,觉得办法可行,便阔绰地提供黄金四万斤交陈平任意支配,并且还做的很到位,从来不过问开支情况,足足把这个大贪污犯撑的胃口全无。随后的日子里,陈平开始了他的行贿工作,楚军之中谣言四起。

    没多长时间,楚军之中一个小道消息逐渐传播开来:范亚父、龙且、钟离昧等大将在项王手下,功劳很多,但始终不能封王,他们想和汉王联合,灭掉项羽,各自为王。此时的楚国,逢人见面第一句问话,不是“吃了没有”,而是“反了没有”。一传十,十传百,随着消息逐渐蔓延,项羽也开始对这些人心存猜忌,而这些人更是胆颤心惊。不幸的是,这些人都是项羽手下的能人、能将。不过再能,也不能再用了,这是项羽的想法。

    虽然项羽猜忌了很多人,但有一个人一直没被猜忌,这个人就是范增。因为项羽和范增的关系简直太好了,“亚父”,这个称呼那可不是白给的。爹都当这么多年了,说反就反了?能给项羽当爹,到刘邦面前能当个啥?说范增造反,任谁都不会相信,反正现在的项羽绝对不会相信。

    但陈平的搞法还是收到不少成效的。项羽对手下将领起疑心后,对刘邦进攻的节奏放慢了,并且还派了个使者来见刘邦,想稳定稳定刘邦,然后整顿整顿后院。可如果他要知道这次行为会带来什么后果的话,就算弄十头牛来拉也不会派人去和刘邦谈判的。

    使者进了荥阳。在这里坐了半天冷板凳,刘邦没见到,连个像样的角色都没露过头,简直无视他的存在,这让使者很生气。就在使者独自生闷气的时候,时间也已到饭点。既然人家来了,总的管顿饭吃吧?好戏开始上演了。

    有小卒过来有请,说陈都尉订了个雅间,等他过去吃饭。再生气,饭总要吃吧?因此使者跟着小卒向饭局走去。还没进屋,陈平就迎了出来,“哎呀,失礼!失礼!俗事羁绊,让先生久等。”

    使者和陈平都是老熟人,多年同事,相互了解。但这是使者自己认为的,事实上陈平了解他,而他一点也不了解陈平。因为陈平说的话,那叫哄死人不偿命。

    刚一进屋,传菜员就把好酒好菜端了过来,往桌上摆。传菜员摆酒席期间,陈平也没闲着,他再三问起范增的起居近况,大赞范增,并附耳低声、神秘兮兮地问:“亚父范增有什么吩咐?”使者不解地问道:“我们是霸王派来的,不是亚父派来的。”陈平一听,故作吃惊地说:“我们以为是亚父派来的人呢!”转头对传菜员吼道:“拿走!拿走!”然后起身就走。

    使者看着丰盛大餐,整装待吃,口水都流了多长,却只在他的面前晃了一晃又端了出去。

    端出去就端出去吧,到了饭点,总的管点饭吃吧。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再有深仇大恨也得让吃顿饭呀,总不能空着肚子搞谈判吧。

    一会功夫,传菜员又来送饭了,往桌子上一方,使者差点没吐出来,霉粮腐肉一大锅,热腾腾端来,满屋臭气。

    使者终于被激怒了,拂袖而起,愤然离去。在拐角的深处,陈平冷冷地看着使者的背影,森森地笑了。

    使者真的没辜负陈平的良苦用心,回到楚军第一时间就去见了项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一五一十、形象生动地向项羽加以了展现。项羽恼怒了,也被蒙蔽了。他的性格,他的智商,如果能不背蒙蔽那才会出怪呢。最终结果是,项羽对范增大起疑心。

    而此时的范增却茫然不知,匆匆忙忙跑到项羽面前,说道:“快攻荥阳,不可久拖不决。”

    等范增说完,项羽怀疑的眼神,紧紧的盯着他。在经范增一阵催促后,项羽终于开口了:“我进军荥阳,亚夫可后方起事?”

    范增住口了,他突然觉得有些莫名其妙,但联想起楚军现在的各种传言,他明白了,项羽在怀疑自己。

    这是对自己人格的侮辱,七十多岁的老头,和项家两代人的交情,没想到会能被怀疑,倔强的老头愤然起身,悲愤地说道:“天下大事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

    既然你提出来了,那好呀,项羽下边的工作就有些过火了。毫不挽留,马上就走,指定路线,专人护送。范增这一路走的,那个气呀,哪受过这种委屈呀?一路叹气,吃不下,睡不着,伤心不已。75岁的老头,一路颠簸,连气带累,痈疽发作,身死半路。

    范增死了,刘邦笑了。范增的离去,使项狂人失去了唯一的智囊,失去了臂膀的项羽也只能抓瞎,多年来的努力付诸东流。

    就如三国游戏中的设置,武力超群,智力超低,分辨能力极为有限。而项羽很不幸地归属到了这一类,这个只有28岁的年轻人,在以往的日子里有范增陪着,纵然出错也不会太过要命,而以后的日子则只有靠自己,成功还是失败,天知道,反正是在碰运气。

第五章 楚汉争锋—(十六)荥阳大战() 
范增,义无反顾地死了。范增的死深深地刺激了项羽,这个率性的男人突然发现自己做的有些过火,也逐渐意识到自己似乎上了刘邦的大当。回过神来的项羽把所有的伤心和愤怒一股脑发泄到刘邦的身上。

    愤怒的项羽不再考虑自己的后院是否会起火,亲率大军直奔荥阳,彻底截断甬道粮路,把刘邦团团围在荥阳城内。

    刘邦本准备离间楚国君臣,缓解荥阳压力,没想到把项羽刺激的太狠,压力不但没缓解反而增大了,这是刘邦不曾预料到的。既然没预料到那就要付出点代价。

    汉军断粮了,别说项羽围着荥阳城四边敲打随时都有破城的危险,单是挨饿就让刘邦很是难受,这让他亲身感受了一次张耳曾有过的痛苦。

    现在的刘邦不光痛苦,甚至还有些绝望。

    因为刘邦在痛苦之时,又听到了一个不好的消息,吕泽等前来营救的那帮子人都被项羽毫不留情地赶了回去。这个消息简直让刘邦陷入了绝望,刺激项羽太狠,累的自己要贴了老命。

    关键时刻一个人站了出来,这个人叫纪信。这个人很忠诚,并且长的像极刘邦。实际上,在鸿门宴时我们就提过这个人,当时刘邦一个人骑马逃跑,留下四个人提剑殿后,纪信就在这四个人之中,另外三个人事樊哙、夏侯婴、靳彊。也就是说,他当时的地位和樊哙、夏侯婴这些人几乎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这一次,他准备独自挑起大梁,把救难工作进行到底。

    纪信说话了,“现在情况紧急,臣有办法,可保汉王逃走。我的脸型很像大王,请你脱下衣服给我穿上,我冒充大王向敌人投降,你带领人马乘机冲出去。”

    刘邦深深的看了纪信一眼,这也许是一个办法,虽然不太完美,但也只能这么干了。在得到刘邦同意后,由陈平写了降书,派人送交项羽,说汉王今夜便出东门投降。

    收到降书后,项羽以及手下战将们都着实得意了半天。刘邦终于要歇菜了,这是项羽认为的。

    半夜,城内两千多名妇女在军士的驱赶下相拥而出。楚军各路围城将领也纷纷赶过来围观这一盛况,一睹刘邦磕头的场景,以致围城楚军防守松懈。刘邦便乘机在夏侯婴、樊哙等将领们的保护下从西门逃出。

    两千多名妇女稀稀拉拉走完,天已大亮,这时装成汉王模样的纪信,卧在一乘龙车上,但一直用衣袖遮住自己的模样,楚兵以为是汉王出降,欣喜若狂,高呼万岁。

    兴奋的项羽出营审视,跑到龙车跟前一看,见车上坐着的人根本就不是刘邦,怒声问道:“你是何人?”

    “我乃大汉将军纪信。”

    项羽抓狂地问道:“汉王在哪里?”

    纪信大笑着说道:“早已离开这里了!”

    项羽发现自己被戏弄后极为恼怒,在一阵破口大骂后,下令烧毁龙车,当然坐龙车的纪信也随着这场大火完成了他的使命。

    同时,项羽命令大军猛攻荥阳。

    就在刘邦逃命前期,在荥阳城内还是做了些安排,御史大夫周苛守荥阳,魏豹、枞公协助。刘邦前脚刚走,枞公就向周苛进言,“反国之王,难与守城。”简单一句话,就要了魏豹的命。魏豹这个人混的有些不值,只因为自己太有眼色,太会随风倒,结果要了自己的命。

    魏豹死了,周苛和枞公还在顽强的抵抗,虽然也没能多活太长时间,但还是尽了自己的本分。因为刘邦跑了,但项羽这一时半会还没能进城。

    刘邦逃出荥阳后,一路长跑,直接奔回关中。在老巢调集军队,准备再战荥阳,和项羽搞拉锯。

    就在刘邦准备向荥阳进发之时,袁生(名字不祥)向刘邦进谏:“汉与楚相距荥阳数岁,汉常困。愿君王出武关,项羽必引兵南走,王深壁,令荥阳成皋间且得休。使韩信等辑河北赵地,连燕齐,君王乃复走荥阳,未晚也。如此,则楚所备者多,力分,汉得休,复与之战,破楚必矣。”

    刘邦最大的优点就是善于采纳建议,这一次依然如此。最终刘邦出兵宛县、叶县之间。

    刘邦挖空心思想策略的同时,而项羽却打红了眼,只要一听见刘邦两字,就容易冲动,不再考虑什么策略、套路,方式很简单,刘邦在哪就打哪。刘邦刚到宛县,项羽立马放弃荥阳,挥师南下,找刘邦打架。然而在宛县,刘邦又一次让项羽失望了,因为他根本就没想过和项羽对砍,一门心思躲在城内搞防守,无论怎么骂就是不露头。这让项羽很着急。

    就在项羽着急之时,传来了一个消息,一个不好的消息——彭越渡过睢水,大败项声、薛公于下邳。

    彭越这些年从来没有消停过,一直在闹腾,一直很顽强,在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