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盛唐当驸马-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猛将李光弼。而陇右军代表新任陇右兵马使、河源军使哥舒翰则在明年大朝会跟随王忠嗣进京。”

    “李光弼?”顾元溪瞪大眼睛道:“你是说平定‘安史之乱’的名将李光弼?”

    “什么‘安史之乱’?”李倓听得一头雾水,随即哑然失笑道:“不过此次进京的另外一位兵马使确实姓史。”

    “不会叫史思明吧?”顾元溪脸色阴沉沉道。

    惊李倓惊讶道:“你怎么知道?不错。正是叫史思明。”他喃喃自语道:“就在王忠嗣大胜吐蕃、吐谷浑的奏折进京不久后。在天下藩镇中实力地位仅次于王忠嗣的范阳、平卢两镇节度使安禄山也上奏说在北面大胜契丹叛军,并且遣其部将平卢兵马使、卢龙军使史思明进京献俘。而安禄山也将在明年正月大朝会进京。”

    “这安禄山也真是个不甘寂寞的胖子啊~”顾元溪愁眉不展道:“李光弼与史思明这两个在‘安史之乱’中相爱相杀的好基友、唐燕两大名将就此一同登场了啊,历史真是会装弄人。”

    李倓见他心不在焉,便蹙眉问道:“怎么?你认识这李光弼与史思明不成?”

    “何止认识!”顾元溪心里喃喃念道:“如果历史不改变的话,十年后,这两个人都会成为名震天下、弹指间翻云覆雨的人物。”

    “不过也难怪。”李倓笑了笑道:“这李光弼的父亲李楷洛原为契丹酋长,则天大圣皇后时期拜左羽林大将军,封蓟国公,以骁勇善战出名。李光弼深沉而刚毅,喜读班固的《汉书》,治军极严。其本人深得王忠嗣的器重礼遇,虽宿将莫能比。王节帅不止一次在众将面前说过‘他日得我兵者,光弼也。’此次随王节帅大胜吐蕃与吐谷浑,王节帅更是在众人面前说‘光弼必居我位’。而河西节度副使、大斗军使、洮州刺史安思顺则不止一次想把女儿嫁给他,屡为光弼所拒绝。这件事在长安里里外外,也是人们饭后茶语的闲话。”

    “果然是英雄惜英雄啊。这王忠嗣慧眼识英雄,果然有慧眼识人之明。”顾元溪大为感概。

    李倓继续道:“而这史思明也是不得了。前年这史思明蒙陛下召见,亲自赐座并与之交谈后,对他的军事才能大为称赞。陛下问其多大年龄,史思明回答说:‘已经四十岁了。’陛下拍着他的背说:‘你好好地努力吧,日后一定会显贵的。’”

    李倓想得出神,片刻后才回过神来道:“这史思明骁勇善战,胸怀才略,其箭术更是超伦绝世,被称为‘河北第一神箭’。与河西节度军中的年轻副尉李晟、安西节度军中的蕃军校尉白孝德一同被称为‘天下三大神箭手。’三人中,那李晟与白孝德不过是年轻的下级军官而已,以骁勇闻名。只有这史思明成名已久,威名远扬,深为契丹、奚人等蕃胡部族所惧。”

    “李晟、白孝德?”顾元溪暗暗沉声道:“这两人可也是中唐时期叱咤风云的名将啊,果然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盛唐帝国到底孕育了多少人才啊。”

    “这史思明深得安禄山器重。在安禄山帐下与范阳兵马使安守忠分别掌管范阳、平卢两镇兵马。被称为‘河北双雄’。然后史思明与安守忠两人在范阳、平卢两军中又与安禄山麾下的李归仁、田乾真、阿史那承庆三人一同被称为‘幽州五虎将’,在安禄山征讨契丹、奚人等部落的战争中屡有战功,都是天下闻名的悍将。”

    “所以作为安禄山的儿子,他老爸的得力部下进京应会,安庆光那小子理所当然应该代表安禄山一方一同前去是么?”顾元溪局促不安的问道。

    “不错。不止那安庆光,连安庆宗还有安禄山其他留在长安当朝儿子也都要一同前去。”李倓补充道:“自然。作为王忠嗣一方,他的儿子还有两个女儿此次也会一同参与。”

    “不过是两个兵马使而已。即便两人声名远扬,但在满朝诸公面前不过是两个丝毫不入流的角色而已吧。何以见得要秦国夫人设宴,诸皇孙陪同呢?”顾元溪问出了自己心中的疑问。

    “李光弼与史思明或许在陛下还有政事堂的相公们眼中不值一提。但他们背后的上司却都是拥强兵要镇于一壤的诸侯啊。之所以大张旗鼓欢迎这两位兵马使,归根到底还是为了抚慰他们身后所代表的还有他们的上司。”李倓苦笑道:“李、史两人固然微不足道。但李光弼代表关、陇、河、朔、四镇兵马与他们的节度使王忠嗣,史思明则代表范、平两镇兵马与他们的节度使安禄山。以微知著,朝廷如此大费周章显示对他们的恩宠,主要还是为了怀柔他们背后的军方还有靠山。”

    李倓微微一笑道:“政治上的任何一件行为决定,向来都不是无关紧要的。你日后步入官场,要切记这一点。”

    “好吧。”顾元溪无可奈何地摆摆手道:“那么接下来,我要怎么做呢?”

    “接下来嘛——”李倓闻言精神焕发,兴高采烈地挽着顾元溪的肩膀笑道:“接下来自然是到东西两市为你选一张好弓了。既要在猎会上一鸣惊人,岂可无好弓使用?”

第三十七章 西市买骏马() 
与宋帝国不同的是,唐帝国前期由于产马地众多加上朝廷实施了有效的管理机构和得力措施,所以马匹颇为充裕。

    张说在《大唐开元十三年陇右监牧颂德碑》说:“大唐接周隋乱离之后,承天下征战之弊……肇自贞观,成于麟德。四十年间,马至七十万六千匹……于斯之时,天下以一缣易一马,秦汉之盛,未始闻也。”

    唐朝朝廷马匹数量在贞观末期与高中麟德年间达到极盛,超过了七十万匹。而在高宗后期和武则天在位期间,在与吐蕃和后突厥的交战损失惨重,一度只剩二十几万匹。在开元十三年,帝国朝廷所掌管的马匹恢复到了四十三万匹。此时,唐朝养马业迎来第二个辉煌期。

    除此之外,贵族官僚富人也饲养大量私马。为了发展社会马牧业,大唐朝廷制定了一些鼓励民间私人养马的政策,并且唐朝前期实行府兵制,府兵所需戎器驮马锅幕糗粮均须自备。因此,唐代农民也普遍养私马。

    因此,除了朝廷的官方养马业外,民间养马业的规模也极为盛大。

    《新唐书》兵志载:“王侯、将相、外戚牛驼羊马之牧布诸道,百倍于县官,皆以封邑号名为印自别,将校亦备私马。议谓秦汉以来,唐马最盛,天子又锐志武事,遂弱西北蕃。”

    自秦汉以来,以唐马最盛,由此各种有关于马的活动也极为盛行。如赛马、马球等运动便极受唐人推崇与热爱。

    所以,作为大唐京师长安的两个cbd高级商业区之一的“西市”,里面马市交易自然也是极为繁荣。

    顾元溪兄妹加上李倓三人,带着几个随从走到距离食香楼不远的一家马行。

    这家马店唤作“百骏行”,这家马行的前堂装饰的也是极为华丽光鲜。

    前堂按照价格高低与马种分为了几个区域。不同区域分别用栏杆分开,然后各自区域的墙上摆满了柜子,柜子前则挂满了许多牌子。这些牌子上则写着某匹马的马种、产马地、马龄以及名号。

    每个区域都有着好几个负责招待的小厮。一旦客人对某个马牌上的马产生了兴趣,负责招待的小厮便会用这块马牌当做钥匙,将它所挂的那个柜盒打开,从中抽取出一副图画。那副图画便画着这匹马的形状与神态,并在画上写上马龄与马的名字,以供客人作进一步的选择。待客人进一步确认后,小厮便会将图画收起来,拿着马牌带领客人到后方的马厩去亲自实物观看。

    “这掌柜想的还真是颇为周到啊。”顾元溪大为感慨,古代人做生意已经想得这么周密,一点也不比现代人差啊。

    “那是自然。”李倓得意洋洋的点头笑道:“这‘百骏行’在长安马市颇有声名。”

    “三位是来选马的么?”一位身材略带臃肿的中年男子笑容可掬的上前问道:“小老儿姓周,诸位若是想买马,那来我‘百骏行’便是来对了。天下间各**匹,小老儿虽不敢说应有尽有,但也可说基本齐全。诸位先来喝杯乳酪,慢慢细看便是,小老儿保证三位能感受到本行宾至如归的气氛。”

    顾元溪见这周掌柜说了一大堆道道,不由得想起后世那些推销人员,便微微笑道:“掌柜这里有什么好的马,能否为我等介绍一番?”

    “那是自然。”周掌柜笑逐颜开,点头道:“马质将马的用途分为三种。所谓‘马量三物,一曰戎马,二曰田马,三曰驽马。’这戎马便是战马,田马便是打猎用的马匹。这驽马不说也罢。三位贵客皆是一声贵气,想来是需要田马,好趁着时节到郊外打猎的吧?”

    “不错。”顾元清点点头,娇笑道:“掌柜说的是,我们要的正是打猎用的田马。”

    “这田马自然是要来打猎用的。那戎马则分为战马与驮马几种,用途也是分得极细。”周掌柜热情洋溢地搓着手笑道:“其实在我大唐民间中,这戎马与田马分得倒也不是很细。毕竟这田马虽较之戎马驯服,但我大唐风气极为尚武,所以在民间,除了一些文弱的士人与贵家子弟以外,即便是功臣勋贵子弟郊外打猎,大多也用的是戎马,即战马。”

    顾元溪听得津津有味道:“这马方面,请掌柜为我多多讲解罢。”

    周掌柜尚未开口,一旁的李倓却插嘴吭声道:“这马按性别年龄分为儿马、骒、驹、骥、与骟。儿马便是公马,骒马是母马,驹为小马,骥是老马。而骟自然就是指被阉割后,丧失生育能力的马了。”

    顾元清听到最后,脸色一红,随即嫣然一笑道:“若按照颜色,又有骠、骝、骃、骅、骊、騧、骐、骓、骢、駹、骍、龙等各种颜色之分。”

    她盈盈笑道:“像那楚霸王的‘乌骓’便是黑色白蹄的骓马。而本朝唐朝皇帝的‘昭陵六骏’中,征讨刘黑闼所乘的那匹黄皮黑嘴,身布连环旋毛的拳毛騧便是属于黑嘴黄毛的騧马;而平宋金刚所乘的那匹白里沁黄的特勒骠,便是黄色骠马。”

    顾元溪听得目瞪口呆,拍案叫绝。而周掌柜早在一旁竖起了大拇指,赞赏不已道:“未想到这位小姐也是个中行家。不错,说得都没错。”

    顾元清脸色一红,略带羞涩地问道:“不知掌柜这里有何良马呢?”

    周掌柜闻言立即抬首挺胸,眉飞色舞的回答道:“若要以产地而分,这大唐马种又可分为草原马、辽东马、西域马、回纥马、陇右马、河曲马、西南马、吐蕃马、大食马还有江南马几大类。这几大类之下,又各自可以细分为很多马种。”

    李倓乃皇家子弟,对这些马类知识自然了如指掌,只是无心卖弄而已,所以听了也未见惊奇之色。而顾家兄妹平时很少接触,此时听得是瞠目结舌、如痴如醉。

    “还请掌柜为我等细细说来。”顾元溪听得兴趣盎然,点头咂嘴:“比如这草原马、陇右马等又可细分为哪几种呢?”

    “呵呵。”周掌柜见客人听得入迷,也是忻忻得意道:“不急。这西南马又分为建昌马、云南马、贵州马、百色马、利川马等。这些都是小型山地马品种,性情灵敏而温驯,善于爬山,适于山地驮运,一般当作运输的驮马用。还有那种江南马也是如此,这些不适合用于军事还有打猎中,所以此次不提也罢。”

    周掌柜得意自鸣的补充道:“至于这草原马,并非是统指生长于草原的马匹。而是带指北方漠南漠北等草原部落的马种,按照部族部落而命名。其中以突厥马、延陀马、同罗马、仆固马等几种最为出名。这同罗部与仆固部都是原来漠北的铁勒九姓之一。那范阳节度安中丞的范阳军中便有一支‘同罗精骑’,与朔方军中的‘仆固骑兵’都是藩镇中以骁勇出名的蕃军。”

    周掌柜继续道:“这草原马体格不大但极为耐劳,不畏寒冷,生命力极强,能够在艰苦恶劣的条件下生存。经过调驯的蒙古马,在战场上不惊不诈,勇猛无比,历来是一种良好的战马。草原上诸蕃胡部落的游牧骑兵都是以此为坐骑,而我大唐军队中,河东节度军的骑兵大部分也是骑这种草原马,除此外,范阳军、朔方军还有河西军的骑兵也有一部分草原马。”

    “想来这就是后世的蒙古马了。”顾元溪听到这两个部落的马种,颇感无奈。因为日后安史之乱中,叛军名将崔乾佑与哥舒翰于灵宝西原大战,便是以六千同罗骑兵袭击官军后方,使得官军首尾骇乱而大败。而另外一支仆固骑兵则在名将仆固怀恩带领下,在安史之乱中为唐军屡立战功。

    周掌柜见顾元溪听得入神,更是洋洋自得的大谈起来:“至于辽东马便分为契丹马、渤海马、辽东马、金州马、黑河马等几个主要马种。这些马的特征是体质结实、干燥,性情温驯,有悍威,结构匀称。毛色主要为骝毛,栗毛次之,黑毛较少。这几种辽东马的优点是挽力较大,速度快,并且可战驮兼用。为范阳军、平卢军所广泛使用。”

    顾元溪三人点点头,并未插嘴。

    那周掌柜更是意满志得的为三人继续讲解道:“而我大唐国朝马匹数量最多的自然便是陇右马与河曲马了。朝廷在陇右、河西的等产马地分别设置了几十个群牧监,这陇右马与河曲马也是我大唐骑兵的主力马。大部分情况下,两者在军中彼此并无仔细区别开来。这两大类马种,本行存量也是最为充足。”

第三十八章 吐谷浑宝马() 
“这陇右马与河曲马是我大唐国朝培育数量最多的马种。”周掌柜神采奕奕道:“这两类马种,统称为‘河陇马’。按照产地又可分为河曲马、陇右马、武威马、吐谷浑马、伊吾马、关中马、洮阳马、敦煌马、酒泉马、交河马等等。其中以河曲马与吐谷浑马最为难得与稀贵。”

    随即他怕顾元溪听不懂,又解释道:“这武威马就是以前的凉州马,敦煌马便是沙州马,酒泉马是肃州马,张掖马是甘州马,伊吾马是伊州马,交河马是西州马。这些又统称为‘西凉马’。河西节度使军中的‘甘凉轻骑’与北庭节度使军中的‘伊西猎骑’便是用的这些西凉马种。”

    李倓见顾元溪听得一头雾水,便上前解释道:“我皇唐本是道州县三级制,天宝元年改州为郡。像凉州便改成武威郡,瓜州改为晋昌郡,沙州改为敦煌郡,伊州改为伊吾郡,西州改为交河郡。所以像那酒泉马与肃州马名称不同,实则都是一样的。不过即使州郡名称相异,民间百姓却还是习惯以旧州名称呼。倘若你到别的地方,别人与你介绍时,一般还是会用凉州马、伊州马这些说与你听。”

    顾元溪听得似懂非懂,便问那周掌柜道:“既如此,那这河曲马、陇右马两马种有何特征与优点呢?”

    周掌柜不厌其烦的解释道:“这两种其实区别不大。只是按照河西与陇右两藩镇的划分,人们习惯把它区分开来而已。这两马种都属于挽乘兼用型,此马性情温顺,气质稳静,持久力较强,疲劳恢复快。故多作役用。且对西北高寒、气候多变的恶劣环境有极强的适应能力,特别以善走沼泽草地而著称。故享誉于骑兵将士之中。”

    周掌柜讲的口水飞溅,眼笑眉飞。他兴奋道:“这两大类马种中又以纯正的河曲马还有吐谷浑马最为优秀。河曲马是我汉土内最为高大的骏马。传闻汉朝时,朝廷为改良中原地区的马种,曾引西域的优良马种汗血马放牧于河曲一带,这些马的后代为汉朝征讨匈奴立下汗马功劳。而吐谷浑马又称‘青海骢’。《隋书·吐谷浑传》记有:‘青海周回千里,中有小山,其俗至冬辄放牝马于其上,言得龙种。吐谷浑尝得波斯草马,放入海,因生骢驹,能日行千里,故时称青海骢。’这河曲马混有汗血马血统,而吐谷浑马混有波斯马血脉,都是极为优秀的良马。”

    他嘿嘿一笑道:“这河曲马与吐谷浑马都是河陇马种内极为优秀的骏马。一般都是优先充入禁军还有供给陇右、河西两镇的精锐骑兵使用,在河陇马种内极为罕得,我这里也恰恰只有一匹吐谷浑马而已。三位您看,要不要小老儿带你们前去看看?”

    三人闻言欣然应允。那周掌柜从三人穿着佩饰上看,便知道三人都是富豪子弟,是那种不差钱的主。他欢欣若狂之下,直接拿了马牌,亲自带领三人前去后院的马厩观看。

    ‘百骏行’堂后有一个宽敞的厩苑,厩苑按照马种与价钱高低分为不同的厩闲。厩苑旁边还有一个小型的露天跑马场,以供客人试跑。

    “三位这边请。”周掌柜笑容可掬的笑道:“这匹吐谷浑马是专门蓄养的,有独立的马房和马夫喂养。并且马棚收拾的也很干净,绝不会像那些普通马匹的马厩一样脏乱且臭不可闻。”

    顾元清本是个爱干净的女子,先前还害怕这些马厩脏乱难闻。此时闻言倒是暗自长舒了一口气,点头道:“如此甚好。”

    “周掌柜的马行马匹数量真是不可计数啊。”顾元溪抚掌赞叹道:“这么多的马匹,真是可用成百上千来形容了。”

    周掌柜摇头笑道:“这厩苑里的马匹数量在小老儿的马行内,不过是九牛一毛而已。”说完不管顾元溪惊奇赞然的目光,捋着胡须得意洋洋的说道:“百骏行的马场遍布河西、陇右、河东、朔方以及辽东等五大主要产马地,大大小小几十个马场,共养马匹三万匹!单单是最大的陇右总马场便养马八千匹。除了就地交易外,每年都会运来一定数量的良马,放养在长安郊外的草场。然后再从长安草场内选择其中几百匹置于这西市本行的厩苑,以供客人观看。事实上,客人们如果真要购买意愿,本店都会令有关人员带领其往郊外马场亲自观察选购的。”

    李倓忍不住咂舌道:“唐制规定:朝廷的群牧监中,凡马五千匹为上监,三千匹以上为中监。掌柜那个最大的陇右总马场的养马数量可比朝廷的群牧上监还要多啊!”

    周掌柜闻言顿时露个苦瓜脸,他感慨道:“百骏行虽然每年养马三万余匹,不过每年到最后死去与丢失的马匹都会超过总数的一半。并非看起来这么光鲜啊!哎……不提也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