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盛唐当驸马-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卧槽!”顾元溪愕然无语,尼玛这老东西太狂了。二十一世纪的那些公仆都没敢这么狂啊。虽然这强盗逻辑也是事实,真是官,顾元溪也奈何不了他。问题是光明正大抢了别人东西不加以掩饰就罢了。用不着这么直白把这些露不出台面的话说出来吧。

    顾元溪大汗,这老者太有个性了。这已经不是“我爸是李刚”的水平,这分明达到李刚他爷爷的等级了。

    顾元溪无奈苦笑道:“老人家,你这是为老不尊啊。这可是违背了大唐皇朝诚信友爱、以人为本的和谐主义啊。”

    “我为老不尊?”老者抹着嘴边的油大笑道:“你都不懂得尊老爱幼,我为老不尊又如何?”

    尼玛,光天化日抢了我的东西还这么振振有词。“这人脸皮真厚。”顾元溪心里暗骂不已。他娘的如果这社会这么多为老不尊的老人,还怎么建设和谐主义和谐风气?

    “这样吧,如果老人家喜欢的话,我下次叫人把这烤羊肉打包带到你府上就是。”他稍微思索,随即露出一丝谄笑道:“老人家您刚才说你是当官的,不知可否留下官职跟名讳还有居住地址,我也好改日叫人送到你府邸去让您好生品尝。”

    “留下官职名讳跟居住地址?”老者哑然失笑道:“恐怕不是想着怎么把羊肉送我府上吧。你分明是想留下的我的信息,好去京兆尹那边报官来抓我吧。”

    顾元溪一怔,随即脸上难得一见地露出脸红之色:“这老人太贼了,我的想法居然被他一眼就看破。”

    顾元溪被老者道破心思后,心里暗自感慨道:“这老油条这般奸诈狡猾,想必平时在官场没少干这些阿谀奉承、贪污腐化的坏事。”

    他长叹一声:“哎!看来彻底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四个尊重方针,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六个方面等做法实在很有必要啊——”

    老者看他阴沉着脸在思索什么,不由得大笑道:“小伙子,我也不白吃你的。这样吧,我帮你写副字,就算是偿还这顿饭的食资吧。”

    “你又不是皇帝,写副字顶个卵用。”顾元溪没生好气的回了他一句,低声嘟喃道:“想随便写几个鬼画符来偿还老子辛辛苦苦做出来的孜然羊肉?想得美!”

    老者不以为意一笑,走到自己方才的位置,从包袱里面拿起纸笔,将纸卷铺到桌上,唤着顾元溪道:“小伙子,想写什么字,你来说,我来写——”

    我靠!顾元溪讶然道:“这位老人家你是搞写生的么,怎么出来吃个饭都要带这些累赘东西。”

    老者听得似懂非懂,只是摇头苦笑。

    顾元溪稍微思索,然后沉声道:“这样吧,你帮我写几句广告语。”

    “何为广告语?”老者露出疑惑不解之色。

    “广告语指通过各种传播媒体和招贴形式向公众介绍商品、文化、娱乐等服务内容的一种宣传用语。简单来说就是广而告之。”顾元溪说了一大段后,才愕然说道:“我跟你说这些干什么,说了你也不懂,你照着我写就是。”

    “你就写‘顾氏香楼孜然羊肉,最好吃的烤羊肉,天下第一的烤羊肉。’”顾元溪大大咧咧的吩咐那老者,顿了顿后又添加一句道:“还有‘独家羊肉,祖传秘方,吃出健康。新滋味,新品味。’这句你也记下来。”

    老者闻言喉咙一哽。尼玛这人太无耻了。不就一道菜吗,吹得跟人间无天上独有一样。“这人很无耻。”这是老者对顾元溪的评价。

    老者提笔落墨,不再多言。他写字时倒是极其认真,脸上都是那种全心投入的神色,他洋洋挥洒,一挥而就,不到片刻就已经停笔成书。

    “好了。”老者放下毛笔,得意笑道:“如何,可否偿还得你的烤羊肉钱?”

    顾元溪往那字卷一瞥,顿时一脸黑线。他郁闷道:“老人家,这鬼画符也叫书法么?街上三岁小儿写的都比你好,这鸟字跟道馆那些乱七八糟的画符有得一比。”

    他拍了老者的肩膀,轻轻咽下喉咙的口水,无奈说道:“看你这么老,我也不叫你还钱。这样吧我拿几张黄色纸缯给你,你在上面写一句‘急急如律令’之类的符咒,我好拿去贴在门前辟邪。这样你总写的来了吧?”

    老者本来写完字在悠闲喝着一口茶,闻言心头一紧,一口茶水已是随口喷出。他剧烈地咳嗽了数声,脸膛呛得通红。

    “老人家,我不是有意伤你心,只是你这鬼画符,我实在拿不出手啊!算了算了,你走吧,那孜然羊肉就当做请你吃吧。以后见到人就跟他们们说我们食香楼这里烤羊肉如何好吃就行,算是帮我们做个广告。”顾元溪以为老者自尊心受创,不由得生起一丝愧疚之意,连忙安慰道。

    老者又惊又羞又怒,他不由得厉声道:“什么鬼画符,你再给我好好看看!”

    顾元溪看了那字卷半响,还是看不出什么。他无奈道:“老人家你也不用伤心,像你们这些人都喜欢附庸风雅我知道,但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王羲之、王献之的。回去再练个几十年就是了。”然而他内心却道:“七十多岁的人这字还写成这样,都半只脚踏入棺材了,这辈子看来是没救了。”

    老者闻言反而放声大笑道:“今草起于汉朝张芝,而二王发扬光大。王羲之父子擅长行书,在草书方面也是成就极高。只是单单论这狂草的话,今世第一人非我张颠莫属。”

    “张颠?”顾元溪大为汗颜,心里点头道:“你不仅颠,而且还很狂,狂到我顾三哥都甘拜下风。”当下也不反驳,只是连笑几声。

    老者似乎知道了顾元溪的心思,当下也不点破。他哭笑不得道:“当世狂草,能与我相提并论的只有怀素那个小和尚。只是这狂草,居然被你说成鬼画符。你这小伙子到底是哪里来的怪胎啊?看起来也是斯斯文文像个读书人似的,怎么在书法上一点鉴赏能力都无。”

    “怀素?”顾元溪觉得这个名字有些熟熟的。

    “当今世人只要得到我的片纸支字,都视若珍品,世袭真藏。只有你这没眼色的小伙子弃如敝履。”老者捋了捋胡子,洒然一笑。

    “也罢。”老者自嘲道:“过些时日等你回过神来,就会明白老夫这副字到底能否抵得了你一顿烤羊肉的钱!”

    他收拾起包袱,缓缓走出食香楼,放声笑道:“你这烤羊肉独具一格,确实是难得的佳肴。在大唐或许真是独此一家了。老夫先走了,下次再带朋友来你这里吃罢。哈哈,到时你在与我说说这副字到底写的如何。”

    “真是个怪人。”顾元溪闻言只能摇头苦笑而已。然后才细细看起这副字来。他仔细一看,只觉得这草书左驰右鹜,千变万化,似金蛇狂舞,又如虎踞龙盘,表现一泻千里之势,极诡异变。他不由得大吃一惊。

    待他看完,发现到末尾落款处的几个小字后,倏地勃然失色。

    落款处写着几个小字:“从五品上金吾长史吴县张旭题字。”

第二十六章 王忠嗣的奏折(一)() 
天宝五载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年。先是正月传出太子内兄,刑部尚书韦坚与陇右、河西两镇节度使皇甫惟明合谋作乱,其后又牵扯到了太子李亨与朝野许多高官显贵。就在人们惶恐地以为十年前“三庶人”一案又要重演时,却随着此案的两个主要人——皇甫惟明与韦坚的被贬,却又顿时平静了下来。太子李亨依旧稳坐太子之位,左相李适之虽然主动请辞相位,却反而加了从二品太子少保闲职,虽然实权尽无,但名义上反而是升官了。可见两人并未受到多大波及。

    然而,就在朝野内外以为一切如常时,随着东宫党的第三号人物——四镇节度使王忠嗣的三道奏折的入京,朝野内外波澜顿起。

    王忠嗣,盛唐第一名将。其父王海宾以骁勇闻名,在吐蕃松州保卫战中力战而死。年幼的王忠嗣被唐玄宗收为假子,接入宫中抚养。因为常与忠王李亨一起游玩,所以被朝野内外公认为东宫党的强力人物。

    开元十八年,王忠嗣随河西节度使萧嵩出征,在玉川战役中以三百轻骑偷袭吐蕃,斩敌数千,使吐蕃赞普仓皇逃走。后接替王侄担任陇右节度使。开元二十六年北伐契丹,率十万骑兵,北出雁门,于桑干河三战三捷,奚、契丹联军全军覆没。天宝初年,大败突厥叶护部落,取乌苏米施可汗首级至长安。天宝五载,如今年方四十岁的王忠嗣已经是声名赫赫的大唐第一名将。

    今年正月,在陇右、河西两镇节度使皇甫惟明被贬职后,时已是朔方、河东两镇节度使的王忠嗣由此又担任河西、陇右节度使。此时,王忠嗣佩带四种将印,控制万里,劲兵重镇,都归其掌握,自唐朝建国以来,还未曾有过这种事。

    这三道奏折中,第一道是:“天宝五载,率领陇右军与吐蕃大战于青海、碛石等地。三战三捷。”

    原来今年正月王忠嗣兼任陇右、河西两镇节度使的半个月后,立即率领陇右军队与吐蕃大战于青海、碛石,三战皆大获全胜。吐蕃赞普也就是金城公主的丈夫赤祖德赞上表请求议和。

    第一道奏折传到长安,满城皆惊喜若狂。事实上,王忠嗣的老对头,同为东宫党支柱的前任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在去年攻打石堡城战役中,在吐蕃大论莽布支与吐谷浑小王两国军队的配合,失利而归。而吐蕃赞普因此上表耀武扬威,口出狂语。使得朝野内外,无论是官员还是将士抑或平民,个个愤慨万分,无时不刻不想着报仇雪恨。

    这也是皇甫惟明被贬官后,民间很多为那位修漕渠的刑部尚书韦坚喊冤,却无多少人理会皇甫惟明死活的问题。毕竟老百姓的心思单纯而狭隘。他们只知道巍巍大唐的威名在皇甫惟明手上被污,只记得皇甫惟明给大唐带来耻辱。却忘记了皇甫惟明也是一位与吐蕃屡立战功的名将,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所以当王忠嗣这道大胜吐蕃的奏折入京后,朝野上下无论官民都感到扬眉吐气。传闻已经一个月不上朝的唐玄宗李隆基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授予王忠嗣一个几岁的小儿子从五品的官衔。并让大臣拟出章程,要大肆封赏王忠嗣以及陇右节度军镇的将领跟军士。

    然而王忠嗣不仅是大唐开国以来绝无罕有的四镇节度使,而且官职已经从三品御史大夫这样极为贵重的兼官了。四十岁的四镇节度使,从三品高官,再往上就是正三品官阶了。要知道,大唐一品到二品正从四阶极为难得。在如今朝廷里正从一二品屈指可数,除了那几位皇子所领的虚衔外,官职最高的就是如今权倾朝野的李林甫了。

    李林甫如今爵位是从一品晋国公,散官官阶为从二品光禄大夫,职事官为从二品尚书左仆射兼正三品右相(即中书令)。但因为大唐官员与级别和待遇除了皇室外都是按照散官官阶来决定的。所以事实上李林甫只是从二品官阶而已。

    而左相李适之则是在辞去相位后,才从正三品左相(即侍中)的职事官升为从二品太子少保,光禄大夫。即使他之前就已经是从二品清和县公的爵位了。所以,大唐朝廷,除了皇室以及李林甫这种权臣外,想要混到正三品以上,基本就得做到李适之那样的位置然后等到辞职赋闲以后养老,或者死了以后被追赠才能得到这个官阶。大唐的一二品可不是后来满清那种一二品大员满街走一大片,还外加一大堆超品官员那样不值钱。所以在大唐,做到正三品职事官就已经顶天了。

    但王忠嗣才四十岁,论实权他已经是大唐开国以来绝无仅有的四镇节度使,朝廷最为重要的军镇都在其掌握之中。论爵位,他已经从二品清源县公;论散官,他已经是从三品银青光禄大夫;职事官也有了正三品御史大夫这样无比显贵的兼官。所以如何封赏,实在让有关官员的费尽脑筋。

    就在朝廷还在讨论王忠嗣如何封赏的时候,王忠嗣又给这些朝堂官员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他又上了第二道奏折:“天宝五载三月,又率河西军征伐吐谷浑于墨离军,虏其全部而归”。

    原来就在王忠嗣大胜吐蕃不久后,鉴于上次皇甫惟明因为吐谷浑军队相助吐蕃,导致唐军在两国夹击之下失利而还。王忠嗣又马不停蹄率军讨伐原迁居在沙州墨离军的吐谷浑部,将迁居在此的吐谷浑部全部俘虏而回。至此,吐蕃失去了一大臂助。

    第二道奏折再次送到长安时,整座帝都都沸腾了。据说李林甫李相国听到这个消息后,脸顿时都黑了。而整座长安却因此沉醉在胜利的喜悦中。

    毕竟,这位大唐战神给他们带来太多惊喜了。以前的胜绩不提,就在近两年也是战功彪炳,无人可及。

    天宝三载,时任朔方节度使的王忠嗣因后突厥汗国大乱。于是率领朔方军乘乱出击,破后突厥左厢阿波达干等十一部,与回纥和葛逻禄一起攻杀拔悉密部的颉跌伊施可汗。

    天宝四载,王忠嗣兼任河东节度使后。自朔方至云中,边陲数千里,要害之地,皆列置城堡,率领河东军拓地数百里。北塞胡人由此不敢南侵。边人以为自张仁亶之后为将帅者,皆不及之。

    天宝五载,就是今年,在兼任陇右节度使与河西节度使后,先是率领陇右军三胜吐蕃,又率领河西军虏获沙州吐谷浑。

    三年间,兼四镇节度使,在每一个节度军镇都率领那里的军队立下了不世功业。于是,民间沸腾,很多人以此为傲,都把王忠嗣称作是唐太宗时期的卫国公李靖、英国公李绩和唐高宗时期的邢国公苏定方、闻喜县公裴行俭那样的名将。

    而朝廷与政事堂宰相们听到这个消息后,也顾不着什么年纪轻,官阶高,难以升赏这样的事了。政事堂与吏部效率这次出奇的快,拟出章程后授予王忠嗣从三品鸿胪卿的职事官衔。

    从这可以看出政事堂与朝廷那群高官大员们对此有多么恐惧。毕竟大唐虽然分文官武职,但可不像宋明以后重文轻武一样文武殊途,此时节度使达到一定资历与功绩后大多会入朝担任宰相,至于开元朝宰相基本个个都是从节度使那位置走过来的。所谓“出将入相”,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何况王忠嗣的散官一直都是文散官,也就是即使多年从事军戎,但他的职位明面上一直是在走文官这条路。四十岁的节度使啊,如果让他进来当宰相,那政事堂以及满朝衮衮诸公情何以堪?所以,一定要把他的官职官阶压下来。

    但事实上反而是把王忠嗣当做眼中钉的李林甫摆手笑道:“若是敢这样赏赐,恐怕皇上那里要发脾气,到时候诸公都得收到责备。”于是又加授了正三品金紫光禄大夫的文散官官阶。

    李林甫都这么说了,政事堂以及朝廷对此也只能默认。但很多人反应过来后,都真心实意的在心里暗暗夸了李林甫一声“高明。”

    (晚点一定会再更新一章,如果有时间,可能会更新两章。朝堂之上,要开始不平静了。)

第二十七章 王忠嗣的奏折(二)() 
朝廷上,大部分官员都因为加授王忠嗣官职的事情而闹得不可开交。

    李林甫提议加授王忠嗣正三品金紫光禄大夫大夫散官官衔后,很多人虽然都不情愿,但也无可奈何。不过等到这些官员反应过来后,都真心实意的在心里暗暗夸了李林甫一声“高明。”

    这些官场的老狐狸很快就知道其中奥妙。

    原来,虽然拥有正三品金紫光禄大夫的散官官阶后,就可以名正言顺担任正三品的职事官了。但正三品职事官也有很多种:

    有右相以及左相这样的中书省、门下省长官。这两职位都是三省长官之一,掌握国家决策以及封驳审议的大权,是事实上的宰相。与从二品的尚书左右仆射同属于国家权力之巅。此外还有六部尚书、十六卫大将军这样的实权高官,但也有太子宾客、太常卿、太子詹事、中都督、上都护这样不是有名无实的虚职。

    所以无论是相国党还是原来左相党抑或是东宫党和其他小党派或者中立党派的官员们,都不由得感叹李林甫这位当朝相国的高明之处,果然姜还是老的辣。先一步抢占先机把正三品金紫光禄大夫这样的散官官衔授予王忠嗣,防止皇帝因为接连的战功,在兴奋之下直接授予王忠嗣正三品职事官里面的实权职位。

    事实上李林甫也是无可奈何,如果做得太过火,皇帝觉得太过于亏欠王忠嗣的话,直接把他提升为正三品职事官那就更糟糕了。

    况且李林甫想得远远比其他官员要深远的多。王忠嗣此时已经是四镇节度使了,大唐帝国超过一半的军队都被他一人所掌控,而且河东、朔方、陇右、河西四镇可比不得偏远的范阳、安西等地,这四镇都是濒临关中的险要重镇,精兵重镇掌握在一人之手,一旦王忠嗣反叛的话,长安立马就得完蛋,连还手之力都无。

    虽然李林甫知道唐玄宗依旧信任王忠嗣这个假子,但如此重要的军镇跟精兵集于一人之手,以帝王心术来看问题,倘若说没有一丝怀疑与防备是不可能的。皇帝一定会防止关陇四镇长期掌握在一个人的手中,这不仅仅是为了国家安全以防万一,也是帝皇权力制衡的需要。

    所以王忠嗣这四镇节度使也做不了几年了,除非他英年早逝或者皇帝让他死,不然再过几年王忠嗣必然就要像自己还有当年开元朝的节度使们一样,入朝登堂拜相执掌朝政。

    从开元朝以来,已经形成惯例,功名著者往往知政事成为宰相。但他希望能拖就拖。这个关头,刚刚扳走一个真正的宰相李适之,又扳走了一个即将成为宰相的韦坚,怎么能再进来一个王忠嗣呢?要知道门下省长官,也就是左相的位置因为李适之去职后还空着呐!

    虽然这个位置以王忠嗣目前的资历来说是毫无可能的。但六部尚书内,原来属于韦坚等东宫党还有李适之一党的,可是还占据了一半。目前李林甫正在想方设法把他们排挤出去,此时怎么还会再让一个属于东宫党的王忠嗣插手进来,就算不担任实职,而只作为兼官也不行,要杜绝一切祸患。

    虽然李林甫知道王忠嗣目前不太可能入朝为相,但也知道王忠嗣过几年必然会入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