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北境之王-第1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到将书信放在韩湛面前的桌案上,随后便退到了一旁。韩湛朝桌案上的信件看了一眼,却没有拿起来看,而是望着另外一名骑都尉打扮的武将问道:“不知这位兄台该如何称呼?”

    听到韩湛的问话,骑都尉打扮的人连忙上前一步,单膝跪下,抱拳向韩湛施礼,回答说:“西凉王昌,见过亭侯!”

    王昌?!韩湛在心里叫这个名字重复一遍后,觉得好像从来没听说过,因此他将求助的目光投向了一旁的郭嘉,希望能从他那里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谁知郭嘉与他的目光相对之后,却轻轻地摇了摇头,示意自己也未曾听说过这个名字。

    见从郭嘉这里的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信息,韩湛只能望着王昌问道:“骑都尉,本侯从来未曾听说过你的姓名,不知你是何人的属下?”

    如果是旁人问这句话,没准王昌早就发火了。但此刻问话的人是韩湛,他只能恭恭敬敬地回答说:“回亭侯的话,小的乃是大司马李傕麾下的骑都尉,乃是默默无名之辈,亭侯不知,也是情有可原。”

    韩湛见王昌表现得如此恭恭敬敬,冲他点了点头后,没有让他起身,而是打开了徐庶所写的书信。他快速地浏览完上面的内容后,知道跪在自己面前的王昌,目前控制着长安的西门,若是能收服他,那么冀州大军便能兵不血刃地从西门进入长安。

    从徐庶的书信上,韩湛知道此人有非常大的利用价值,便连忙站起身,绕过桌案来到王昌的面前,俯身扶起他,嘴里笑着说:“原来是王骑都尉,本侯怠慢了。来人啊,给王骑都尉看座!”

    分坐两侧郭嘉、典韦等人,见韩湛对一名小小的骑都尉如此客气,脸上都露出了惊诧的表情。韩湛把众人的反应都看在眼里,他微微一笑,随后冲着已经坐下的王昌问道:“王骑都尉,护送信使一事,你尽快派遣手下即可,何必要冒险跑一趟呢?”

    王昌听到韩湛的问题,立即恭恭敬敬地回答说:“回亭侯的话,小的离开徐先生居住的驿馆后,反复思索再三,觉得亲自到大营里来见亭侯,显得更有诚意一些,因此便冒险跟信使来到了这里。”

    郭嘉从韩湛和王昌的对话中,听出要夺取长安城,此人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连忙也奉承了对方几句,随后向他打探起城内的虚实。他从王昌的嘴里得知:李傕、郭汜的兵马,原本都驻扎在长安城外。城内驻扎的都是原来朝廷的军队,不过将领都换成了李傕、郭汜的手下。

    听说城内还有四五万被李傕控制的兵马,韩湛就浑身冒冷汗。别看自己手下有七八万大军,但要想攻取这座城池,自己手下的兵马肯定会丧失殆尽。但如果王昌肯主动打开西门,让自己的大军入城,那么就能大大地减少冀州军的伤亡。

    想到这里,他客气地问王昌:“不知王骑都尉有和打算?”

    王昌站起来回答说:“回亭侯的话,李傕虽是王某的旧主,但良禽择木而栖,只要亭侯一句话,王某愿意打开西门,迎冀州兵马入城。”

    “如此甚好,甚好!”听到王昌再次表态,愿意主动打开城门,迎接冀州兵马入城,韩湛不禁喜出望外,他上前抓住王昌的手臂说道:“若是本侯进了长安城,灭掉了李傕、郭汜,定当奏请圣上,给将军封侯。”

    如果是别人这么说,王昌肯定是不屑一顾。但说这话的人是韩湛,不光当今圣上在他的手里,而且朝中的文武百官,也倾向于他。一旦他掌握了长安,要给自己加官进爵,甚至封侯,不过是一句话的事情。

    王昌连忙在韩湛的面前跪下,感激涕零地说:“多谢亭侯美意。小的愿为亭侯效犬马之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听到王昌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时,韩湛不禁一愣,心说这不是诸葛亮在《出师表》里说的话么,你怎么提前这么多年就说出来了?但他没时间想这些问题,连忙附身扶起了王昌,笑着说:“王将军,若是我军能顺利地取得长安城,你今日之义举,必将载入史册,为后世所传颂。”

    王昌等韩湛说完后,小心地提醒他:“亭侯,小的只是一个小小的骑都尉,当不起将军之称。小的不敢奢望能被载入史册,只希望将来入土之后,别给子孙后代留下骂名就知足了。”

    确认王昌是真心投奔之后,韩湛、郭嘉等人就与王昌商议入城的细节。看着摊放在桌案上的舆图,王昌用手指着西门的方向,说道:“小的目前控制着西门,而安西将军杨定的兵马在南门,不过有李傕的心腹监视,他很难有什么作为。因此小的认为,如果亭侯想率大军入城的话,只能从西门而入。”

    韩湛等王昌说完后,没有立即发表自己的看法,而是扭头问郭嘉:“奉孝,本侯想听听你的意思,你怎么看?”

    “我军分三面围城,李傕的注意力势必会吸引在这三个方向。”郭嘉指着舆图,对韩湛说道:“而王将军也曾经是李傕的心腹,他做梦都想不到会众叛亲离,也就不会将注意力放在西门。因此我军绕到西门,从这里入城,能杀李傕一个措手不及。”郭嘉之所以称呼王昌为王将军,是因为韩湛亲口封王昌为裨将军,因此便顺理成章地改了口。

    王昌等郭嘉说完后,又补充说:“小的麾下有五千兵马,几乎都是自己的亲信,就算被李傕察觉,领兵来攻,也能支撑一两个时辰。只要亭侯能及时率兵赶到,小的保证您能顺利地入城。”

    接着,韩湛、郭嘉又和王昌讨论了一些细节问题。最后商议待明日午时,冀州的兵马从西门入城。王昌见自己此行的目地已经达到,便起身向韩湛告辞。

    等王昌离开后,典韦立即瓮声瓮气的问韩湛:“主公,此人靠的住吗?千万不要中了李傕的诡计。”

    “典韦将军莫要担心。”郭嘉笑呵呵地说道:“据嘉观察,王昌要归降,乃是出自真心。明日我军一到西门,他就会开门投降的。”

    韩湛见典韦似乎还想劝说自己,连忙抬手制止了他,说道:“典韦,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王昌能亲自到军中,就说明了他的诚意。明日天明以后,你立即率兵攻打东门,以吸引李傕军的注意,我率夏侯兰、张辽及两万人马,绕过城池,从西门进城。”

    次日天明之后,典韦率领军马前往了东门,而韩湛则和夏侯兰、张辽等人,率领两万步卒,悄悄地绕过了长安城,朝城西进发。

    午时时分,韩湛的兵马经过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长安的西门。在城楼上翘首期盼的王昌,见到韩湛的兵马终于出现在自己的视野里,连忙命自己的心腹出城,与韩湛联络,说一切都已准备就绪,随后可以打开城门,迎接大军入城。

    韩湛本来打算让兵马休整一段时间,再入城也不迟。此刻见到王昌派来的心腹,便临时改变了主意,率大军朝西门而来。

    驻扎在城外的郭汜,自从昨日大败之后,派出了探马在长安城的四周进行哨探。一名在西门附近游弋的探马,看到有一支大军朝长安的西门进发时,先是一愣,等他看清楚对方的旗帜后,立即被吓得拨马就走,赶回营中向郭汜禀报。

    郭汜听到探马的回报之后,而已被吓了一跳。他一把将跪在地上的探马提起来,大声地问:“你果真看清楚了,出现在城西的兵马,是冀州兵马?”

    “没错,大将军,没错。”探马慌乱地回答说:“小人看得清清楚楚,的确是冀州军的旗号。而且他们刚出现在西门外时,城里还冲出了一骑,前去与他们联络。”

    郭汜用力将探马朝外一推,推得他坐在了地上,随后喃喃地说:“完了,完了。城中有冀州军的内应,长安城是保不住了。”想到一旦李傕完蛋,自己也保不住,连忙吩咐道,“拔营,立即拔营!我们尽快返回西凉。”

    不说郭汜的兵马仓皇拔营,离开了长安城外,朝西凉退去。再说韩湛的兵马来到了长安城外,王昌连忙吩咐打开城门、放下吊桥,并亲自率领自己手下的军侯、都伯们到城门边去迎接韩湛。

    韩湛下马和站在路边的王昌寒暄了几句后,随后转身冲着夏侯兰和张辽说道:“大军进城,千万别走掉了李傕!”

    “末将领命!”夏侯兰和张辽答应一声,率领大军就鱼贯着进入了长安城,沿着街道朝皇宫的方向推进。

    等到大军基本入城后,韩湛笑着对王昌说:“王将军,你和你的手下继续坚守西门,只要不放乱军逃出城,就是大功一件!”

    “末将领命!”王昌连忙答道:“请亭侯放心,末将就算拼了自己的性命,也绝对不会让李傕从城门逃出城去。”

    对于王昌的表态,韩湛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后翻身上马,带着陈到和数百骑兵进入了城内。在王昌派出的向导带领下,朝着徐庶下榻的驿馆而去。

    等韩湛走远之后,王昌冲着自己的部下大声地说:“拉起吊桥、关闭城门,刀出鞘弓上弦,严加戒备,不可使一个乱军从西门出城。”

    一名军侯听到王昌的命令,凑近他的耳边低声地说:“骑都尉,城中的兵士,有不少是我们的同乡,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就动手,我担心手下的弟兄们下不了手。”

    王昌望着自己的部下,等他说完后,思索了片刻,说道:“若是肯弃械投降者,不杀;继续顽抗者,一律格杀勿论。”

第282章 金蝉脱壳() 
    李傕站在皇宫外,听着城东面传来的喊杀声,不住地抬手拭去额头的汗水,不停地吩咐身边的亲兵:“速速地查看东门的情况,随时向本大司马回报。”

    亲兵一个接一个地离开了他的身边,到东门去查看冀州军攻城的情况。同时,也有亲兵被派往北门和南门,虽说这两侧城门外的冀州兵马不曾攻城,但他们在城外列阵,就足以让人心惊胆战的,况且还有不少部下包藏祸心,谁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会突然造反,因此李傕觉得有必要及时地了解各个方面的情况。

    就在李傕忐忑不安之时,街道上忽然传来了一阵急如骤雨的马蹄声。他侧耳听了片刻,便听出马匹正朝自己这里而来,他不禁浑身一震,心头涌起了不祥的预感。

    一名骑兵来到了李傕的面前,勒住了战马,随即翻身下马,在李傕面前单膝跪下:“小人参见大司马。”

    见到骑兵神色慌乱的样子,李傕的心往下一沉,他已经意识到肯定出了什么想不到的意外,连忙颤声问道:“何事?”

    骑兵赶紧回答说:“回大司马的话,城西守将王昌已打开城门,放冀州兵马入城。冀州军兵分两路,正朝着此处而来。”

    李傕听到这里,脑袋嗡的一下,面色骤然变得苍白,他的身子摇晃了几下,直挺挺地往后倒去,幸好李暹及时地伸手扶住了他,嘴里还在喊:“叔父,你怎么了?”

    李傕被李暹和几名亲兵搀扶着坐在一个锦墩上,面无血色地说道:“完了,这下全完了。王昌放冀州军入城,只要他们打开了北门和南门,我们就插翅难逃了。”

    他的话刚说完,就听到外面乱糟糟地响成了一片,无数的人在喊:“冀州兵马入城了,冀州兵马入城了……”

    李傕听到这个喊声,更是被吓得面无血色。好在李暹还算镇定,连忙吩咐亲兵护着李傕退进了皇宫,他们打算利用宫墙来负隅顽抗。

    李傕退进皇宫没多久,就听到外面的喊杀声、兵器的金铁交鸣之声响成了一片。他战战兢兢地来到城楼之上,朝下张望,见自己手下的兵士正和冀州兵马展开混战。看了一会儿,他发现自己的人马越打越少,而冀州兵马却越来越多,他虽然不清楚这是因为从西门入城的兵马,杀散了北门和南门的守军,将城外的赵云、黄忠放进来的缘故,但根据他的经验,城中的兵马是支撑不了多久。

    再说韩湛到了驿站,见到在这里的徐庶后,慰勉了他几句,便一起朝皇宫而来。来到皇宫附近,见这里已经乱成了一锅粥,双方数以千计的兵马正在这里厮杀。看到李傕的兵马人数虽然处于劣势,但如果他们困兽犹斗的话,势必给自己造成巨大的伤亡。想到这里,韩湛眉头一皱,顿时计上心头。

    他扭头冲跟在身后的陈到说道:“叔至,命令兵士们喊话:只诛首恶,胁从不问,弃械者免死!”

    陈到听完韩湛的吩咐,不敢怠慢,立即带着几名亲兵,朝着正在混战的人群冲过去,同时嘴里大喊:“只诛首恶,胁从不问,弃械者免死!……”

    先是陈到一个人在喊,很快他带着的几名亲兵也跟着喊了起来,最后在皇宫外的冀州兵士都大声地喊叫起来。正在拼死作战的李傕军,听到冀州军在这么喊,顿时丧失了继续打下去的勇气。有人带头,自然就有跟随者,先是一两名兵士停止了抵抗,扔掉了手里的兵器,接着是十几二十个兵士,最后是成百上千的兵士扔掉兵器,一时间只听到兵器叮当落地的声音。

    半柱香之后,除了少数忠于李傕的兵士退进了皇城外,剩下的兵士不是战死,就是丢掉武器向韩湛他们投降了。

    李暹身中数刀,在两名兵士的搀扶下,跌跌撞撞地跑到了城墙上,跪在李傕的面前说道:“叔父,冀州兵势大,我军抵抗不住,还是尽快撤吧。”

    “撤,我们往哪里撤?”望着城下黑黝黝的一片冀州军,李傕苦笑着说:“皇城已经被冀州兵马所谓,我们是插翅难逃了。”

    “叔父,快走吧。”李暹朝城下看了一眼后,催促李傕说:“再不走,就真的走不掉了。”说完,他扭头对搀扶自己的一名兵士说道,“你与吾叔父的体型差不多,快点把身上的衣服脱下来,和吾叔父对换。”

    那名兵士知道自己一旦穿上了李傕的盔甲,估计离死就不远了。但看到手里握着还在滴血宝剑的李暹,心里明白,一旦自己不照李暹所说的做,自己马上就会毙命,因此他只能硬着头皮脱下了身上的盔甲,和李傕交换。

    宫门很快就被冀州军从外面撞开,兵士们呐喊着冲进了皇宫。韩湛知道李傕此刻就在皇城内,连忙又发出了第二道命令:“生擒李傕者,赏千金,封列侯!取李傕首级者,赏百金,连升三级!”

    很快,韩湛的这道命令,就在冀州兵士的口中喊开了:“生擒李傕者,赏千金,封列侯!取李傕首级者,赏百金,连升三级!”

    皇城中的李傕军,原本就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一类,听到冀州兵马的喊声,也不禁怦然心动。面对潮水般涌来的冀州兵马,连忙将双手高高地举过头顶,嘴里喊道:“不打了,不打了,我们投降!”

    见宫门连片刻的工夫都没支撑住,就被攻破了,李暹连忙带着剩下的人,护卫着真假李傕朝宫内退去。

    “李傕在那里!”刚投奔韩湛不久,寸功未立的张辽,看到李暹带着一名穿着李傕盔甲的人,朝深宫退去,连忙用手里的兵器朝前一指,大喊道:“杀啊!”

    张辽策马冲上前,魏续、宋宪、成宜、侯成四人深怕他有什么闪失,都紧紧地跟在他的身后,将沿途的李傕军杀散,朝着逃跑的李傕追去。

    黄忠带着兵马冲进皇宫之后,见到远处逃跑的李傕,立即张弓搭箭朝对方放箭。离弦之箭犹如闪电一般飞入人群,准确地命中了那名穿李傕盔甲的兵士。那人惨叫一声,直接栽倒在地。

    正在朝前冲的冀州军,见到李傕被一箭射倒,都不禁欢呼起来。而冲在最前面的张辽,见李傕被射倒,不禁叹了口气,随之放慢了脚步。

    李暹见假的李傕被箭射倒,慌乱挣扎着拖着李傕朝深宫逃去。由于他们对宫中的地形熟悉,居然很快就摆脱了追杀的冀州兵。

    黄忠来到了“李傕”的尸首前,翻身下马,准备割下对方首级时,一旁的宋宪忽然喊道:“这不是李傕!”

    “什么,这不是李傕?”听到宋宪这么说,黄忠不禁一愣,他连忙将尸首翻过来查看,别看他不认识李傕,却依旧能认出这是一个冒牌货。据他所知,李傕是满脸络腮胡子,而倒在地上的人却是面白无须,看起来也就二十出头,黄忠知道自己中了李傕的金蝉脱壳之计,气得狠狠地踹了尸首一脚,随后吩咐四周的兵士:“在宫中仔细搜索,千万不可走了李傕!”

第283章 韩湛的计划() 
    不管李傕是死了还是逃了,城中的兵马很快就陷入群龙无首的境地。韩湛命兵马在城里大喊:“只诛首恶,胁从不问,弃械者不杀!”

    城中的兵马大多数都非李傕的嫡系,只不过因为领兵的将领被换成了李傕的心腹,而不得不暂时服从李傕的调遣。此刻李傕的“死讯”已经传遍了全城,再听到冀州兵的喊声,大家都无心再战。看到冀州兵一冲过来,立即纷纷弃械投降。

    到天黑之后,整个长安城都被冀州军控制了。太尉杨彪、大司农朱儁带着朝中的文武百官,来到皇宫见韩湛。

    看到沿途遍地的尸首,不少文官被吓得双腿打颤,需要旁人搀扶,才能勉强站立。韩湛见这些人被吓得魂飞魄散,知道就算勉强把他们聚集起来,也讨论不出什么东西。因此他与杨彪、朱儁见礼后说道:“两位大人,今日我军刚刚平定京师,尚有不少的李傕的余党没有清除,不如请各位大人先行回府,待明日局势稳定后,再议事不迟?”

    朱儁不明白韩湛这么说的目地,便好奇地问:“亭侯,老夫不明白你的意思。既然文武已经聚集于此,我们就在这里议事有何不可,为何非要等到明日呢?”

    韩湛朝那些被吓得魂不附体的文官一指,说道:“大司农请看,这些大人都被遍地的尸首吓坏了,想必就算留下,也会魂不守舍而难以议事。既然如此,不如让他们先回去歇息一晚,待明日再议事也不迟。”

    朱儁听完韩湛的话之后,扭头问站在一旁的杨彪:“杨太尉,不知你的意下如何?”

    其实杨彪见到尸横遍野的场景,和闻到空气中挥之不去的血腥味时,也一阵阵地犯恶心,但他担心得罪了韩湛,因此只能硬着头皮召集百官到此。此刻听到韩湛主动提出让百官先回家歇息,待明日在议事,自然是求之不得。不过他还是假装思索了片刻,才点着头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