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谈艺录-第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叭嘶蛩说淖髌罚芡烟セ还牵右愿脑欤涑勺约旱亩鳎俏呤帧
  二、抒情诗亦可以借鉴。比如黄庭坚《和陈君仪读太真外传》诗里写到:“扶风乔木”、“斜谷铃声”,本来都是无情的声音,不体现喜怒哀乐,而他却写“不关情处总伤心”。这个写法正合嵇康所论:“声音以平和为主,而感物无常;心志以所俟为主,应感而发”(《声无哀乐论》),声音的哀乐是由心定的。心愁时,所闻皆哀音,所见皆伤情。黄庭坚把握住了这个根本,所以纵有前人已写过类似诗意,到他笔下也能翻出新词,不做生硬的承袭。
  三、从前人佳句中受到启发,在自己作品中加以运用,这是常有的事。但是有人善于脱胎换骨,如以上举出黄庭坚的两个例子;有人则只是“运古”,不乏蹈袭之嫌,钱先生指出陆游的若干诗句,貌似写景抒情,实则运古袭古,如《题壁庵》:“身并猿鹤为三口,家托烟波作四邻”,本于白居易《解苏州自喜》:“身兼妻子都三口,鹤与琴书共一船”,只在用词遣句上模仿,诗句固然好,功劳却没有陆游的。可见脱胎换骨地借鉴并非易事。这里指出苏轼的诗例,《东栏梨花》将梨花比作雪,唐代诗人杜牧已用这个比喻,喻其白而易谢,意同词同,苏轼未能翻新。而他的《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高烧银烛照红妆”,“红妆”、“睡”将花拟人,柄烛欣赏,有着一份柔和缠绵的情意,“只恐”又流露了惜春伤春之感。在他之先李商隐有过“更持红烛赏残花”的名句,也写惜春之意,但持烛赏的是残谢之花,没有将花拟人。在李商隐之前,白居易的《惜牡丹》中早云:“夜惜衰红把火看”,也是怕明天看不到了,而须燃火夜间观赏,句式和词章几乎相同,但苏轼将花拟人化,翻出了新意,融进了感情,所以说是点铁成金。相比之下,陆游的“常恐夜寒花寂寞,锦茵银烛按凉州”,临摹之中仅表达出一份爱花惜花之感,确实逊色。怎样才能学习到脱胎换骨、点铁成金的艺术手法,通过这几首诗的比较,似乎不言自明了。
  (2)
  (黄庭坚)《送王郎》云:“酌君以蒲城桑落之酒,泛君以湘累秋菊之英①,赠君以黟川点漆之墨,送君以阳关堕泪之声。②”天社未注句法出处。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十九谓仿欧公《奉送原父侍读出守永兴》③:“酌君以荆州鱼枕之蕉,赠君以宣城鼠须之管”等语④。孙奕《示儿编》卷十谓顾况《金珰玉佩歌》云⑤:“赠君金珰大霄之玉佩,金琐禹步之流珠⑥,五岳真君之秘箓,九天文人之宝书”;山谷仿作云云;晁无咎仿作《行路难》云⑦:“赠君珊瑚夜光之角枕,玳瑁明月之雕床,一茧秋蝉之丽穀,百和更生之宝香⑧。”按胡孙二说皆未探本。鲍明远《行路难》第一首云⑨:“奉君金卮之美酒,玳瑁玉匣之雕琴,七彩芙蓉之羽帐,九华蒲萄之锦衾”,晁作亦名《行路难》。欧黄两诗又皆送人远行,盖均出于此,与顾歌无与。宋赵与时《宾退录》⑩卷四谓黄诗正用鲍体,明谢榛《四溟山人集》⑾卷二十三《诗家直说》及郭子章《豫章诗话》⑿卷三亦谓本鲍诗而加藻润,是矣。(7页)(黄庭坚)《戏答王定国题门两绝句》之二云:“花里雄蜂雌蛱蝶,同时本自不作双。”天社引李义山《柳枝》词云:“花房与蜜脾,蜂雄蛱蝶雌。同时不同类,那复更相思。”按斯意义山凡两用,《闺情》亦云:“红露花房白蜜脾,黄蜂紫蝶两参差。”窃谓盖汉人旧说。《左传》僖公四年⒀:“风马牛不相及”,服虔注:“牝牡相诱谓之风”⒁《列女传》卷四《齐孤逐女传》⒂:“夫牛鸣而马不应者,异类故也”;《易林》大有之姤云⒃:“殊类异路,心不相慕,牝猭无猳,鳏无室家”;又革之蒙曰:“殊类异路,心不相慕;牝牛牡猳,独无室家”;《论衡·奇怪篇》曰⒄:“牝牡之会,皆见同类之物,精感欲动,乃能授施。若夫牡马见雌牛,雄雀见牝鸡,不相与合者,异类故也。”义山一点换而精彩十倍;冯浩《玉溪生诗详注》于此诗未尝推究本源,徒评以“生涩”二字,天社亦不能求其朔也。(9—10页)      ①桑落:陕西蒲城产的名酒。湘累:被放逐在湘江上的罪臣,指屈原。他在《离骚》里说:“夕餐秋菊之落英。”
  ②黟川:在安徽。指安徽产的墨,甚黑。阳关:即阳关曲,亦称送别曲。
  ③《苕溪渔隐丛话》:宋胡仔撰,前集六十卷,后集四十卷。分类编排,论诗考义者居多。欧公:宋欧阳修。原父:宋刘敞字。
  ④鱼枕之蕉:用鱼头骨来装饰的似蕉叶的酒杯。鼠须管:用鼠须制的笔。
  ⑤《示儿编》:宋孙奕撰,二十三卷。分总说、经说、文说、诗说、杂记等。顾况:唐诗人。
  ⑥金珰大霄之玉佩:金珰,金饰;大霄,当指大云。金琐禹步之流珠:配上金锁,走道士作法的巫步时用的流珠。
  ⑦晁无咎:宋代作家晁补之字。有《鸡肋集》,七十卷。
  ⑧角枕:用角装饰的枕。百和香:多种香料配制成的香。
  ⑨鲍明远:南朝宋作家鲍照字。撰有《鲍参军集》十卷。
  ⑩《宾退录》:宋赵与时撰,十卷。多考证经史,辨析典故,兼及论诗。
  ⑾《四溟山人集》:二十四卷,内含《诗家直说》,即《四溟诗话》。
  ⑿《豫章诗话》:六卷。多论其乡人诗,及诗作于其乡者。
  ⒀《左传》:即《左氏春秋》,相传鲁左丘明撰。
  ⒁服虔:东汉史学家。
  ⒂《列女传》:汉刘尚撰,七卷。
  ⒃《易林》:梁焦延寿(字赣)撰,十六卷。
  ⒄《论衡》:汉代哲学家王充撰,三十卷。
  这里两则讲的是关于仿拟格,是句法和句意的仿拟,前人在造句的方法和造句的含意上,都有不少摹仿,但后人往往不能作探本之论。比如:黄庭坚的《送王郎》,题目已点出是送人远行之作,在即将分手之时,诗人与王郎同饮酒,同泛舟,赠纪念品,唱送别诗,用这样四句排列在一起的排比句法,表达一个送别的意思。宋代的胡仔、孙奕都曾作出探本之论,但均未探出本源。钱先生从晁补之仿作鲍照的《行路难》发现了黄诗句式亦源于鲍照。鲍诗的句法,是一连四句排比,首句用一个动词“奉”字,一个宾词“君”字,然后是美酒、雕琴、羽帐、锦衾,形容词对形容词,名词对名词,虚词对虚词,十分严格的四句排比式,而这种句式现在发现鲍照用得最早。黄庭坚仿作时,在文字上有所润饰,逐句以动词起句,形成“酌”、“泛”、“赠”、“送”四个动词的相对,更觉结构完整。又如黄庭坚《戏答王定国题门两绝句》中,在诗意上采用了层层递进的句法,用雄蜂与雌蝶的对比句,说明异类之异性不能成双的道理,任渊同样没能寻到本源。钱先生指出,李商隐的《闺情》写到“黄蜂紫蝶两参差”,异类互不吸引的意思,但其本源在《左传》“风马牛不相及”、《列女传》“牛鸣而马不应”,异类之故。焦延寿用母牛和公猪不慕,王充用马牛、鸡雀不合,都是说同一个意思。而李商隐的诗,有脱胎换骨之妙,用“黄蜂紫蝶”换去牛马鸡雀,显得格外优美和精彩。
  (3)
  韩致尧《三月》颈联云①:“四时最好是三月,一去不回唯少年”,静安此联似之。而“一事能狂便少年”,意更深永。谓老成人而“能狂”,即不失为“少年”,即言倘狂态尚犹存,则少年未渠一去不回也。(352页)      ①韩致尧:唐韩偓字。
  这里讲修辞的仿拟格。王国维《晓步》中的“四时可爱唯春日,一事能狂便少年”,仿拟韩偓《三月》一联。但韩偓的一联有伤情意,感叹少年的一去不回。王的一联,言老人而有少年精神,钱先生称为“意更深永”,“少年未渠一去不回也。”
  《谈艺录》读本(八)比拟不当
  《随园诗话》卷十六引鲍氏女闻钟声诗曰①:“是声来枕畔,抑耳到声边”,子才以为有禅理,与朱子“南安闻钟”相似②。亦属道听途说。《朱子语类》卷一百四记少时同安闻钟鼓,一声未绝,而此心已自走作!乃指人心之出入无时,飘迅不测,钟鼓动而有声,然心之动更疾于钟鼓之动。东坡《百步洪》诗所谓“坐觉一念逾新罗”是也③。《庄子·秋水》曰:“夔怜□,□怜蛇,蛇怜风,风怜目,目怜心”④;盖念才及而心已至,神行绝迹,极宇宙间之速。按《明儒学案》卷四引夏东岩云⑤:“耳之听止于数百步外,目之明止于数十里外,惟心之思则入于无间。虽千万里之外与数千万年之上,一举念即在于此”云云,是庄子语好注脚。庄子谓“目怜心”,朱子意言“耳怜心”;虽庄子喜天机之自动,朱子恶人心之难静,指趣不同,而取喻一也。流俗遂传朱子闻钟,觉此心把持不住,与伽耶舍那铃鸣心鸣、《传灯录》卷二⑥。慧能蚿动心动⑦、同上卷五。本寂闻钟曰:“打着吾心”,《五灯会元》卷十三⑧。诸事略似,亦即《战国策·楚策》一所谓⑨:“寡人心摇摇如悬旌。”此于鲍氏女子诗,了无牵涉。《楞严经》卷三云⑩:“汝更听此只陀园中,食办击鼓,众集撞钟。钟鼓音声,前后相续。此等为是声来耳边,耳往声处。”鲍女之句,盖全袭此。(203—204页)      ①《随园诗话》:清袁权撰,十六卷,补遗十卷。丹阳鲍氏女自称闻一道人,陆蓑云妻。
  ②朱子:宋理学家朱熹。《朱子语类》是朱熹语录,由门生黎靖德辑,一百四十卷。
  ③新罗:古国名。《传灯录》从盛禅师曰:新罗国在海外,一念已逾。
  ④《庄子》:战国时宋人庄周撰,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秋水》是外篇中的一篇。夔(kuí奎):一足兽。□(xián贤):百足虫。
  ⑤《明儒学案》:清黄宗羲(字太冲,号黎洲)撰,六十二卷。
  ⑥伽耶舍那:天竺三十五祖中的第十七祖僧伽难提,受戒后,讫名伽耶舍那。《传灯录》卷二:“他时闻风吹殿铜铃声,尊者问师曰:‘铃鸣邪?风鸣邪?’师曰:‘非风非铃,我心鸣耳。’尊者曰:‘心复谁乎?’师曰:‘俱寂静故。’”《传灯录》:即《景德传灯录》,宋释道原撰,三十卷。
  ⑦慧能:唐高僧,禅宗东土第六祖,姓卢,谥大鉴禅师。
  ⑧本寂:后梁高僧,曹山本寂禅师。《五灯会元》:宋释普济撰,二十卷。
  ⑨《战国策》:汉刘向编撰,分东西周、秦、楚、燕、齐、三晋、宋、卫、中山十二国记战国时事。
  ⑩《楞严经》:佛经,唐般刺密帝译,十卷。
  《随园诗话》中引丹阳鲍氏女《咏溪钟》云:“溪外声徐疾,心中意断连。是声来枕畔?抑耳到声边?”袁枚以为颇近禅理,并认为朱熹少时闻钟自觉心把持不住亦即此意。实则朱熹是指人心的运动速于钟声,钟鼓只有动才有声,而人心之动,“飘迅不测”,如苏轼《百步洪》诗句所云,坐在那里一想便越过新罗国了,是言心之疾,亦即《庄子·秋水》里的一足兽“夔”,多足虫“□”,无足的“蛇”,无形的“风”,形在此而光在彼的“目”,深藏于内而神游于外的“心”,其活动的速度,比较起来,心的迅速大大超越风和目。夏东岩说:耳只能听数百步之外,目只能望数十里之外,唯有心之思无止境,那怕万里之外与千年之上,一念即达于彼。庄子说“目怜心”是“喜天机自动”,朱熹说“耳怜心”是“恶人心难静”,一喜一恶虽有不同,而以心喻速是相同的。所以说朱熹少时闻钟声而心动,与伽耶舍那、慧能、本寂诸大师闻声而心鸣心动近似,而与鲍氏女诗所云不是一回事。《楞严经》里所谓“钟鼓音声,前后相续”,一声牵起一声,分不清是“声来耳边,耳往声处”,正是鲍氏女诗意所含哲理的本源,而袁枚未真正解透此意。
  《谈艺录》读本(九)以目拟文
  仲任此语①,乃吾国以目拟文之最早者。《自纪》篇亦云:“孟子相贤以眸子明瞭者,察文以义可晓。”《五灯会元》卷三白居易问惟宽禅师云②:“垢即不可念,净无念可乎”;师答:“如人眼睛上,一物不可住。金屑虽珍宝,在眼亦为病。”《白氏文集》卷四十一《西京兴善寺传法堂碑》目记此问答③。施尚白《愚山别集》卷一《樱啊な霉实洹诽醪刀侣勖舷逖粼脾埽骸肮湃耸肴粒薮佣讯庋剩缪壑兄坏媒鹦肌F率级嗔隙!狈犊咸谩对儆胍迕怕畚纳杵吩脾荩骸八季既缜锼直任恼吕碜罟ぁ7嗤脸旧巢唤倘耄鹉嘤裥家材讶荨!蔽馕哪尽度辶滞馐贰返谑丌蓿泶可嫌朕竟锫郯斯晌牟灰嗽永愧撸健肮湃怂档煤谩币唤冢嗉次┛碛镆病N笔椤冬構旨恰肪碇幸缎凼殖吩脾啵骸拔嵝娜缒浚钊绯景#匚蘅扇胫怼!保164—165页)      ①仲任:汉代哲学家王充字。此指王充在《论衡·累害篇》中说:“清受尘,白受垢,青蝇所污,常在练素。”《自纪》是王充《论衡》中最后一篇。
  ②《五灯会元》:宋释普济撰,二十卷。惟宽禅师:姓祝,号惟宽,谥曰大彻禅师。
  ③《白氏文集》:唐白居易撰,七十一卷。
  ④《愚山别集》:清施闰章(号愚山)撰,二十八卷。其中《樱啊范怼6拢核嗡臻哦戮邮俊C舷逖簦禾拼嗣虾迫唬逖羧恕
  ⑤范肯堂:清代诗人范当世字,初名铸。撰有《范伯子诗集》。
  ⑥吴文木: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号。撰有长篇小说《儒林外史》五十五回。
  ⑦马纯上:即秀才马二先生,他与做诗名士蘧公孙说:“古人说得好,‘作文之心如人目’,凡人目中,尘土屑固不可有,即金玉屑又是着得的么?”二位均《儒林外史》中人物。
  ⑧《瑯嬛记》:旧题元代伊士珍撰,三卷。内容多荒诞之谈,钱希言《戏瑕》始以为伪书。
  元和十二年(817)惟宽禅师在传法堂说法,白居易向他提了四个问题,其中之一正如这一则所举引的,白居易问:“垢即不可念,净无念可乎?”禅师答曰:“无论垢与净,一切勿起念”,“如人眼睛上,一物不可住。金屑虽珍宝,在眼亦为病。”此语正合谈艺。施闰章在《樱啊分兴邓臻岸讯庋剩缪壑凶挪坏媒鹦肌F率级嗔稀!彼健岸嗔稀保幢纠床挥Φ毙慈胧亩鳎卜沤チ耍端问∽ⅰに臻防铮壬赋鏊帐摹爸饕∈窃谑锲膛殴诺涑捎铩保苑交亍⑼跏勒辍⒑搿⑻吩骸⑼醴蛑运嗌琛笆抡稀薄ⅰ叭缁健薄ⅰ拔摺钡让〉呐溃舱粲凇岸嗔稀敝小1热纭吨芄怼菲呗桑骸拔峤衲歉疵沃芄可邢睬锢垂使4浞锞梢郎匠t兀,清泉长与世穷通。至今游客伤离黍,故国诸生咏雨濛。牛酒不来乌鸟散,白杨无数暮号风。”八句中有四处用古人、古事、古诗。一是孔子曰:“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二是周文王元年,有凤集于岐山(查慎行注引《竹书纪年》);三是《诗经·黍离》句意;四是《诗经·东山》咏周公东征事。当然,这也可以说是用事博,算不上都是诗之患,但是像“伤离黍”指故宫没有了,变成种黍离的田。当时还有周公庙,这样说不够恰当。作诗如人眼睛,范当世说纵使“金泥玉屑”也难容,《儒林外史》里写的马二先生与蘧公孙论八股文不宜杂览,说明也认识到这一点。《琅嬛记》中引《玄观手钞》云:“吾心如目,妄念如尘埃,必无可入之理。”此语也正合谈艺。可见,在修辞时,这是应当注意的问题。
  《谈艺录》读本(一○)反仿
  (王安石)《竹里》:“自有春风为扫门”;雁湖注引贺方回《题定林寺》①:“东风先为我开门。”按此诗为李涉或僧显忠作②,非荆公诗。(参观《宋诗选注·序》27页)“扫门”注当引李太白《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亦遣清风扫门,明月侍坐。”又按王景文《雪山集》卷十五③《夜坐起赠范西叔、何子方》云:“青荧一点无人到,赖有西风为掩门。”“东风开门”,“西风掩门”,相映成对,岂所谓“反仿”欤(参观《管锥编》746—747页)。谢茂秦《四溟山人全集》④卷二十二《诗家直说》论“学诗者当如临字之法”,举例云:“子美‘日出篱东水’,则曰‘月堕竹西峰’;若‘云生舍北泥’,则曰‘云起屋西山’”;虽庸劣诗匠沾沾自喜,正属“反仿”之类。(400页)
  杜牧之《寄杜子》第一首⑤:“狂风烈焰虽千尺,豁得平生俊气无”;放翁《纪梦》第二首:“不知挽尽银河水,洗得平生习气无”,拟议变化,足比美东坡之于牧之矣。易风吹火为河泻水,变发泄之意为荡涤之意,所谓“反仿”也(参观补订荆公诗注第十九条)。(445页)
  《古诗十九首》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而范云《赠沈左卫》⑦:“越鸟憎北树,胡马畏南风。”此诗家“反仿”古例之尤佳者。(641页)      ①雁湖:宋代笺注家李璧号。为《王荆公诗》五十卷作注。贺方回:宋代作家贺铸字。
  ②钱先生《宋诗选注·序》云:“这首《竹里》不是王安石所作,是僧显忠的诗,经王安石写在墙上的。”又注:“见《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七。《全唐诗》把《竹里》误收入李涉的诗里。”
  ③王景文:宋王质字。撰有《雪山集》十六卷。
  ④《四溟山人全集》:明谢榛撰,二十四卷,《诗家直说》收入集中。
  ⑤杜牧之:唐代诗人杜牧字。
  ⑥《古诗十九首》:东汉时期无名作家的作品。
  ⑦范云:南北朝作家,字彦龙。
  仿效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手法,或在立意上,或在句式上,或在使用比喻,或在某一字句上,仿效前人或他人的作品。仿效必须经过自己的变化,或脱胎换骨,或画龙点睛,或推陈出新,不论仿效得好或不好,都与毫不加以变化的剽袭截然不同。
  仿效有正仿、反仿两种。“效西施之颦,学邯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