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最后刘永福这个红河总督,基本就成了胡秋林的橡皮图章,当然他也乐意当这个橡皮图章。当了两年冒牌总督后,刘永福也不是没有收获,至少他明白红河地区要想真正发展起来,政府就必须派驻更多的建设力量过来,而只有建立了文官政府,才能有足够的建设力量来一心一意的谋求经济发展。
因此刘永福对于现在的撤督建省十分赞同,红河地区早就不需要军管了,建省的条件已经成熟,所以就算程宇华不建省,他也打算找个机会向程宇华提建议。只是程宇华比他看得更准,不用刘永福提醒,就开始了撤督建省。
交趾省所辖辖区就是红河地区,只是在这次内阁撤督建省的讨论会议上,首相许言诤建议程宇华将他所定的红河省省名,更改为交趾省。
许言诤之所以如此建议,是因为红河地区,甚至是越中的部分地区,在历史上多次内附,而在内附的时候,这些地方就以交州交趾两个地名交替出现在史书上,其中又以交趾的地名最广人所知。因此取名交趾,不仅仅可以显示中原政权过去在这里的荣光,同时还可以增加当地民众对南宁的归属感。
事实确实也是如此,程宇华设立交趾省的命令传来后,当地的很多老学究就开始引经据典,向他们周边的年轻人解释交趾一名的由来,等这些解释传开后,当地很多民众都不禁欣喜的大呼,原来我们本就是汉民的后代,这无形中就更让他们对新身份的认可了。
交趾在越南统治下的时候,当地民众就很羡慕南宁百姓的生活,因为南宁百姓不仅大多都有田地,生活富足,而且政府管理轻松,他们可以自由出行。因此当初在得知被并入南宁后,并不像其他地方那样存在很多的抵抗,基本可以算是和平交接。
而在并入南宁后,程宇华虽然设立了总督区,明面上这里和本土不一样,但是内里却和本土一般无二,因为他不仅命令施行本土的各项制度,而且还鼓励民间资本前来投资。
当初设立总督只是为了留一段时间的缓冲区,方便政府给交趾一些优惠政策,便于打基础。这让一开始还担心会被区别对待的当地民众,算是彻底放下了忧虑。
如今这里已经在南宁治下近两年了,现在不仅已经修了很多公路,改善了交通,而且还建立了大量工厂,更重要的是,程宇华早在两年前就颁布了新的土地政策,让普通民众都有了各自的田地。可以说,交趾现在除了在教育和文化等软实力上,与本土老四省有很大差距外,其他的方面就算还没有赶上老四省,但是差距也已经不是太大了。
而且交趾还有老四省所没有的优势,这里因为还有待开发,很多地方都可以作为投资热点,因此这里的经济活动更加活跃,特别是现在南宁至河内的铁路即将修通,不少商人都看到了交趾未来的发展潜力,于是发生了第二次大规模资金进入的*。
第一次大规模资金涌入*发生在两年前,也就是程宇华在交趾地区实行优惠的投资政策后,也就是在这两年的时间里,交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政务官胡秋林也很精明,当初他利用程宇华给予的资金支持,并没有用来发展工业,而是用在了改善交通和民生上。
如今交趾虽然不能说交通发达,但是也已经有了很好的商品流通条件了,加上铁路即将开通,因此撤督建省后的第二波投资潮,也就自然而然随之而来了。
相对于交趾建省后即将到来的大踏步发展,山南此次的建省完全就是搭了顺风车。因为按照南宁省级单位的要求,山南是全部不符合的。因为其境内才爆发叛乱,虽然借此清除了所有叛军,让山南没有了不稳定因素,但是这里毕竟才并入半年不到,通知基础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因此内阁并不建议此次也在山南设省。
不过程宇华的看法与其他人不同。山南确实不满足建省条件,此时山南就像一张白纸,什么也没有,但是正因为是一张白纸,所以此时正是设省的最好时机。如果不抓住这个机会,以后就算再想设省,政府也会北上沉重的负担。
一张白纸既是简单,同时也是干净简洁,此时设省,就意味着可以更方便的进行经济规划,不存在太多顾虑,当地政府完全可以在这张白纸上,按照计划任意泼墨挥毫,所以程宇华最后力排众议,让山南也跟着这次调整,成立了文官政府。
经过此次调整,南宁政府就一共有了六个省一个直辖市和一个总督区,境内人口一亿四千万,面积一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基本形成了一个大区域的经济区,只要完全消化了交趾和山南两省,那么也就意味着北伐大后方已经成型。》
第一百零七章廉政总局()
伴随着这次撤督建省动作的,还有程宇华对云南广西两省的四名省级官员缺额的任命。这四人里有三个是许言诤推荐的,剩下的一个则是广州市长方策,他被任命为广西负责工商业的副省长。
许言诤推荐的三个人程宇华并不熟悉,只知道提拔前都是重点城市的市长,而且这三个城市这几年发展得都不错,表明三人还是很有能力的。
而在此之前,程宇华专门命令安全局对这四人进行了一番调查,主要是考察他们的官品如何,特别是曾经是否有过贪污受贿的经历。最后的结果也让他满意,四人虽然不能说完全没有污点,但是整体还是很不错的。也正是因为这一点,程宇华才同意对这四人进行提拔。
虽然方策上任广州市长后,程宇华也在一直关注他,去年还派他跟随外交大臣丁生去香港参加谈判,可以说,方策在广州的一举一动,程宇华都多少知道一点,但是他也只知道一些表面情况,内里方策为官到底怎么样,也只能经过调查之后才能清楚。
通过这次对这四人的审查行动,程宇华也意识到他迫切需要一个全新的调查机构,一个专门用于防*的调查机构,这个机构就是之前他一直在考虑的廉政总局。
此时议会制定的防*法律也快要完成了,而这部法律的执行机构就是廉政总局,只是程宇华虽然考虑了一个多月了,但是廉政总局的负责人却一直没有找到很好的人选。
在程宇华的计划里,廉政总局既是情报机构,也是执法的暴力机构,只是它针对的是官员这个群体而已。所以它的负责人既要有很强的情报收集能力,同时也要有一定的职场经验,否则一般人是绝对发挥不了廉政总局的作用的。
能够在南宁从政的都是精英,这些人都对南宁的法律很熟悉,如果他们有人想贪污*,那么肯定早就将贪污*的证据清理得一干二净了。如果不能从他们留下的蛛丝马迹中找到线索,那么就不会有证据去逮捕那些贪官污吏了。
廉政总局不是明朝的东西厂,没有确凿的证据,是不能随意逮捕官员的,这是程宇华给这个还没有成立的机构,制定的的首要办事原则。
虽然程宇华痛恨贪腐,但是他也明白,如果廉政总局随意抓人,那么就会让整个南宁官场都人心惶惶,所以包括前期的收集证据等所有行动,都必须暗地里进行。要想做到这一点,未来的局长就必须要有丰富的情报能力。而要满足程宇华的这个条件,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从现有的两个情报单位里选人。
安全局的任务是对内反间谍,军情局的任务是对外收集情报,这两个单位里的核心人员都经受过专业的训练,如果是从这里选人的话,就可以保证局长一上任立刻就能发挥作用,他可以利用训练出来的专业能力,迅速组建廉政总局自己的调查机构,这样一来,以后就不需要再像这次这样,还要依靠安全局来调查预备提拔的官员了。
而且要想廉政总局发展得好,最好是从情报单位里的高层中选人。这些人都是历经层层考察上来的,都有丰富的经验。程宇华在两个情报机构的现有高层人员里选来选去,最后选中了刚刚加入军情局的宋远山。
宋远山在将家人带到南宁后,就被寇诚任命为越南情报专员,任务就是负责越南的所有情报收集,包括顺化政府,南圻的法国殖民政府。不过现阶段宋远山最主要的工作重点,就是安排程宇华安排下来的在南圻暴动的任务。
军情局成立了上十年,拥有一套自己的运行架构。局长寇诚负责全局,副局长负责提供后勤保障和支援,下面再依据不同国家,分为了不同的小组,宋远山现在负责的小组就是越南组,因此宋远山也算是军情局的高层人员。
按照寇诚对宋远山的评价,就算他不是高层人员,也完全符合程宇华的选人标准。因为如果没有很强的能力,寇诚也不会一加入军情局,就被任命为了重要的越南组组长了。
寇诚之所以让宋远山去负责越南,一是因为宋远山确实能力很强,一个人就可以在山南暴乱中,将整个军情局和陆荣廷的驻军耍的团团转。正因为这个原因,一向爱才的寇诚才会为他向程宇华求情。二是因为宋远山从小生活在越南,而且还是在南圻的西贡,对当地的情况很熟悉。宋远山可以凭此将程宇华布置下来的任务完成得很好,除此之外,他还有组织****的经验,所以寇诚才会任命宋远山这个新人,担任重要的越南组组长。
既然选中的人选,程宇华为了尽快让廉政总局运行起来,所以在西方元旦的前一天晚上,他通知了寇诚带着宋远山来王府,他想要亲自见见这个让寇诚都灰头土脸的情报人才。
南宁虽然和西方交流频繁,境内的洋人也越来越多,而这些洋人也将西方的元旦节日带到了这里,但是这个节日在南宁并没有受到欢迎,所以此时街上没有太多的节日气氛。
不过自从交流电在南宁开始投入使用后,已经有大半个城市的居民都安装了电灯,特别是那些精明的商人,他们将电灯接到了商铺里,因此现在即使到了晚上,街上都有很多人在逛街购物。
寇诚带着宋远山从军情局总部上了马车,一路上繁华的街景并没有吸引住宋远山,就是很少见过的电灯都没有引起他的注意,因为自从知道了要去见程宇华后,他就一直心情忐忑。
宋远山从没有想过程宇华会见他。虽然他现在也算是南宁的中层官员了,但是他自认还入不了程宇华的眼睛。在南圻给哈文当翻译的时候,他出入总督府,见过的高官无数,但是与他将要见的这个人相比起来,以前他见过的那些人,就都不算什么了。
南宁很强大,百姓生活很好,这是宋远山到这里的最直观的感受,而作为南宁这个强大政权的掌舵人,程宇华在他心里也就更加的神秘。在他看来,越王虽然只是王爷,但是却比北京皇宫里的那位皇上还要文胜武功,对于这一点,作为海外华侨出身的宋远山感受的更真切。
自他开始记事以来,南洋的华人就从没有得到过洋人的重视,总是生活在最底层,特别是后来到新加坡一带经商以后,对华人的生活状态就认识得更深了。原本他以为,这样的生活不可能再改变了,因为华人自己没有强大的政府,北京也从没有管过他们。但是让他没想到的是,南宁政府横空出世,用一场战争就改变了南洋华人的地位。
南宁打败法国后,宋远山当时还在西贡殖民政府里任职,没有机会再到外面去认真观察华人的生活,但是南圻华人的改变,他却一点点的看在眼里。就连他自己,也很少再遭到法国人的嘲笑了。
就是因为知道南宁对南洋华人的重要作用,所以在知道要去和程宇华见面后,他就开始感受到了无穷的压力。他要见的这个人,就是南宁政府最核心的人物,也是改变华人地位最重要的一个人。》
第一百零八章首次面君()
宋远山随着寇诚一路心事的来到了王府门口,直到马车停下,他还没有清醒过来。寇诚看到宋远山没有动的意思,以为对方有什么事,所以自己就先下了车,对于自己看好的人,寇诚还是不拘小节的。
寇诚下了马车后,看到宋远山还没有动静,他只好挑起门帘向里看了一下,发现宋远山还呆坐在那里不动,明显是走神了,于是拉起喉咙干咳了一声,这才让宋远山的思想回到了现实中来。
宋远山此时才发现自己冒失了。作为下属,他本来是应该先下车的,但是却因为自己的走神,居然让上司在车下等着自己,心里不禁责怪自己不该出现这样的失误。
宋远山急忙向寇诚告了声罪,三两步下了车,站在了寇诚身旁。
虽然到南宁市已经大半个月了,但是这还是宋远山第一次到这里来。对于这个新兴政权的心脏所在地,他也忍不住好奇心,开始打量起了王府的大门。发现这里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深宅大院,甚至整个大门给人的感觉,完全与南宁政府的气势不符。
门口左右两边就只是各站了四名卫兵,再无他人。王府的大门大开,门额上悬挂着一副牌匾,上书“越王府”三个大字。字体虽然不像是名家所写,但是却气势磅礴,力透匾体。
宋远山一眼就看出这三个字是越王程传民所写,因为悬挂在军情局大厅里的行事操守就是越王所书,他每天从那里进出都会看上几眼,因此对越王的字体早已熟悉。
明白了这三个字的出处,宋远山原本已经平复下来的心思又忐忑了起来。程传民虽然由于身体原因,而早已退居幕后,不再理事,但是作为南宁政府的奠基人,他的威名还是会给所有人带来无穷压力的。
站在一旁的寇诚,将宋远山整个面部变化都看在了眼里,他很清楚宋远山此时的心理状态。因为他自己每次看到那三个字的时候,也不禁会勾起以前跟随老越王戎马半生的回忆,因此他也并没有认为宋远山的心理承受能力有多差。
寇诚掸了掸衣服,随后向宋远山说道:“走吧,随我一起进去!”
宋远山听到寇诚的提醒,急忙收敛起心神,跟了上去。不过他没有寇诚走得那样轻松,整个人的身体好像都绷了起来,看样子极不协调。
寇诚走在前边一步远,看到宋远山的样子,不禁皱了皱眉头,随即对着他说道:“不用紧张,世子殿下很随和,一直都是求贤若渴,平时也没那么多规矩,只要你做好了自己的工作,他不会在乎你的出身和亲近关系的。”
宋远山几乎就是一步登天,从一介平民直接跨入了中层官员的行列,在军情局只任职大半个月,如今又被世子点名召见,这对于他来说,前后落差太大,一下子还没有适应过来,因此才一路上都在走神,进了王府之后又不自觉的将神经绷紧了起来。
正是明白了宋远山的心理,寇诚才没有训斥他,反而开导了起来。
听了寇诚的话,宋远山也慢慢的放松下来,不过神情还是有点紧张。寇诚看了后知道自己的话起了作用,也不再说什么,只是带头走在了前面。
到了勤政殿外面的时候,寇诚看到了刘玉林,知道是正在等他们,因此带着宋远山急忙迎了上去。
“刘侍卫长辛苦,下班后一起喝一杯?”
“呵呵,刘局长,恐怕没时间,你也知道,殿下这几天正在审核《反贪污法》,每天都忙到深夜。”刘玉林婉拒了寇诚的邀请,他也确实没有时间,程宇华忙,他也要跟着忙。
听了刘玉林的解释,寇诚点了点头,也理解了对方。作为侍卫长,程宇华没有休息,他是不能走的。
“嗯,既然你忙那就算了,以后有的是机会,对了,这就是宋组长宋远山,殿下要我带他过来的。”寇诚向刘玉林介绍起了宋远山。
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进入越王府的,即使受到了邀请,在见程宇华之前,也必须经受刘玉林的审核,避免无关人等打扰程宇华的工作计划。因此寇诚必须向刘玉林解释清楚带宋远山来的目的。
刘玉林看了看站在寇诚身后的宋远山,随即点了点头,他自然知道程宇华今晚要召见谁,他也清楚宋远山的详细资料,所以一看到寇诚身后的人,他就知道了对方的身份。
“时间差不多了,两位跟我来!“刘玉林看了看怀表,说道。
刘玉林按照程宇华的吩咐,直接将寇诚两人带到了他的办公室。
此时程宇华确实是在审核《反贪污法》的终稿,这部法律前天才由议会制定完成。根据南宁的制度,议会制定成的每一部法律,都必须经过王府的审核同意才能公布实施,因此程宇华这两天晚上都在忙这个。
这部法律是在程宇华提供的初稿的基础上完成的,大部分内容他都清楚,所以他看得很快,今晚就可以全部看完签字。
刘云林带着寇诚两人进来的时候,程宇华只剩下了最后一页。注意到有人来了,他抬起头看了看,指着一旁的椅子说道:“寇局长你带着宋组长先坐,我马上就好。”
看到程宇华正在工作,于是寇诚带着宋远山安静的坐在了下首的椅子上。没坐一会,侍女端来了茶水。
寇诚默然品茶,可是宋远山却感觉浑身不自在,坐在那里左右手不自觉的握紧了起来,带动了身上的衣服发出一阵悉悉唰唰的声音。
寇诚注意到了宋远山的响动,转头瞪了他一眼,然后指了指茶杯。
被寇诚瞪了一眼后,宋远山努力的调整了一番才安静了下来,不过他并没有喝茶,而是一动不动的看着程宇华。他也知道此时发出声音很不合适,但是自进来后,他就心潮澎湃,内心控制不住的激动起来。此时他不再是忐忑,而是为自己能受到这样的待遇激动。
宋远山早就知道世子只有十八岁,但是现在看起来比他想象的还要年轻。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年轻人,居然上任两年来,败法国,逼英国,不仅将南宁的疆域几乎扩大了一倍,而且还让南洋的华人自此可以抬起头来做人。
原本在宋远山想来,就算世子再怎么年轻,但是毕竟生在王家,对自己这样的无名之辈,绝对不会太过重视。
他在来之前,早已听同事说过世子很好相处,平易近人,但是他就是不相信,甚至将民间传说面见君王的礼仪都演示了好几遍,熟记下来以备急用。但是让他没想到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