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秦皇纪-第2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与商鞅推行的“不分贵贱,一体同法”比起来,自然是无法得到秦军将士们的认同。

当然,秦军将士们之所以如此有见识,是因为荀子和公孙龙子在王翦的提议下写的檄文,文中把周室的过错大加挞伐,秦军将士们很是认可这些说法。

就这样,秦军将士在秦异人率领下,很快就到了洛阳。

远远就望见一座雄伟的城池,虎踞龙盘,气象万千,极为了得。

“王都到了!王都到了!”将士们发出一阵欢呼声,个个喜笑开颜。

“王都洛阳?”秦异人的眼睛瞪圆了,死盯着这座雄伟的城池,大是激动。

周室的王都洛阳在当时是周王室的象征,秦军逼近洛阳,就意味着周室即将覆灭,这是由自己一手推动与实施的,要秦异人不激动都不成。

“洛阳到了!呵呵!”黄石公、尉缭和司马梗发出一阵畅笑声,个个喜动颜色,他们的心情和秦异人一样激动。

他们要终结的是传承了八百多年的周王室,谁能不激动?

“武王率兵十万进入洛阳,要把九鼎迁到咸阳,却是因为折胫而死,迁鼎之事不得不作罢。自此以后,大秦虽是有心于天下,却是不敢问鼎重,今日,我们将进入洛阳,灭周室,迁九鼎!”秦异人很是激动,红光满面,扯起嗓子大声训话。

“灭周室!”

“迁九鼎!”

将士们爆发出惊天动地的欢呼声,吼声直贯九霄,震得地皮都在颤抖。

灭亡周室,迁九鼎,是无数人的愿望,却是没有一人成功,如此奇功竟然由自己创造,将士们能不激动吗?

特别是九鼎,这是华夏的传国圣器,是王朝的象征,是天子的圣器,谁能拥有九鼎,就意味着谁将一统天下。

为此,“列国纷纷问鼎重”,就是没有一人敢于付诸行动,虽有秦武王这莽撞之君行动,却是因失败而告终。今日,迁九鼎的理想即将实现,将士们特别欢畅,高昂着头鼎,挺起胸膛,尽情的发泄欢喜之情。

狂喜中的秦军如同风一般,很快就开到洛阳城下,把城下情景看清楚了,不由得大是惊讶,只见城门口跪了一群人。

这些人正是周赧王君臣,此时的周室君臣赤着上身,跪在地上,额头抵在冰冷的地面上,这是在请罪。

在战国时代赤着上身,跪在地上请罪,这是最为严重的责罚之一了,比如廉颇向蔺相如负刑请罪,就是赤着上身背着荆条。

眼下的周赧王君臣只差背负刑条了。

周赧王跪在最前面,一颗雪白的头颅低垂着,额头抵在冰冷的地面,颤抖着身子,道:“姬延(周赧王姓名)向大秦请罪!”

“请罪?”秦异人好一阵诧异,秦异人设想过很多到达洛阳的情景,其中不乏周赧王请降的情节,就是没有想到周赧王会请罪,还是如此赤着上身,以最高的礼节请罪。

不仅秦异人诧异,就是黄石公、尉缭、司马梗他们哪一个不是惊讶莫多?

“周天子请罪,周室已灭,大功成也!”秦异人看着浑身发抖的周赧王,异常激动。

灭掉周室,就意味着天下无主了,天下无主,天下人就会想谁来当这个天下共主?自然而然的,就会产生“一统”之心,这对秦国的统一大业有着极大的好处。

再者,周赧王向秦国请罪,秦国就能要他“禅位”。即使周赧王不“禅位”的话,以秦国强横的实力,也可以称帝,只不过阻力要大些。当然,若是周赧王“禅位”,这是最好的结局,秦国就可以名正顺的成为天下共主,可以聚民望,收人心,对于统一大业有着莫大的好处。

瞧周赧王这副胆颤心惊的样儿,他不敢不禅位,这天下共主就跑不了。

黄石公、尉缭互视一眼,大是欢喜,难掩激动之情,满面红光。

“周室灭亡了!”

陡然间,秦军爆发出惊天动地的欢呼声,人人喜笑开颜,比起长平大战获胜还要欢喜。

长平大战虽然是一个了不得的大胜仗,可是,那未能灭掉赵国,不够完美。而眼下灭掉的是天下共主的周室,谁能不欢喜?

听着秦军将士的欢呼声,周赧王吓得尖叫一声:“娘啊!”差点屎尿齐流。

周赧王本一无能无胆无误之人,乍闻这山呼海啸一般的欢呼声,震耳欲聋,他能不震惊莫铭吗?

周赧王身后的一众大臣也是吓得不轻,个个都快软倒了。

“真是一群无用之人!”秦异人看在眼里,很是鄙夷。

“王太孙,这要如何处置?”司马梗眼里尽是喜色,笑呵呵的冲秦异人问道。

“王太孙……”黄石公和尉缭齐声道,就要提醒,却给秦异人摆手阻止。

秦异人飞身下马,快步来到周赧王身前。

听着秦异人的沉重脚步声渐渐逼近,周赧王身上的冷汗如同水一般渗了出来,汗水滴在地上,发出“嘀嗒嘀嗒”的声响,异常清晰。

周赧王想要朝后缩,却是身上乏力,退不得。不仅退不得,身子一软,软倒在地上,如同一瘫烂泥。

就在周赧王都快晕过去时,只听秦异人在身旁道:“你这是何苦呢?”

秦异人伸手,把周赧王扶了起来,满脸笑容,冲周赧王埋怨道:“你瞧瞧你,虽是春时了却也挺冷的,你赤着身子,还不冻坏了?”

说着,秦异人解下袍衫,披在周赧王身上。

秦异人这是在做秀,此时就是需要做秀!

第四十六章 华夏圣器:九鼎

黄石公和尉缭互视一眼,微微颔首,对秦异人此举大为赞赏。

周室虽然亡了,周天子依然是一个象征,象征着前朝,象征着周室。若是秦异人要杀他,太简单了,不过是一力士之力而已。然而,那只是图一时之快,不计后果的莽撞之行。

要是杀了周赧王的话,一定会背上骂名,会让无数人骂秦异人残暴,没有容人之量。

这还是次要的,最为主要的是,这会失人心,让人失望。

秦异人善待周赧王,亲手相扶,还解衣衣之,这会被人传颂,会被人赞扬,会得到美名。自然而然的就能聚民望,收人心,尤其是洛阳王者的民心会归附秦国。

可以这样说,秦异人这是把周赧王的价值最大化了。

“这……”周赧王只觉身上一暖,一件袍衫披在自己身上,立时惊讶莫铭,一张嘴张得老大,眼睛瞪圆,一副做白日梦的样儿。

对于周赧王来说,他自认为罪大恶极,一是因为秦武王死在洛阳,秦国这次灭周,难道不会为秦武王报复?虽然秦武王身死是自找的,天知道秦国会不会有以此为籍口报复周室。二是周赧王这次跳出来,命西周公讨秦,可以说他是罪魁祸首,秦国要惩处他再正常不过。

依眼下情形来看,秦异人好象没有问罪的样子,这大大的出乎周赧王意外,要他不惊讶都不成。

紧接着,周赧王就是大喜过望,晃着一颗雪白的头颅,冲秦异人感恩戴德:“谢王太孙!谢王太孙不杀之恩!”

“你尽管宽心,大秦不仅不会杀你,还会延续周室宗庙。”秦异人满脸含笑,宽慰一句。

终结一个王朝,可以杀掉前朝的帝王,却不会毁掉前朝的宗庙,这是一个传承。周武王伐纣以后,虽是杀了纣王,并没有毁掉殷商宗庙,而是封为“宋”国,延续殷商宗庙。

秦异人要毁周室宗庙的话,很简单的事儿,一道命令而已。只是,那样会被人指责,会招来骂名,不如留下周室宗庙,可以得到美名。

要知道,周室已经亡了,要留其宗庙,不过是派几个人看守就成,还能得到美名,这是很划算的事儿。

“真的?”周赧王万万没有想到,秦异人竟然如此好说话,不仅饶过了他,还要保留周室宗庙,这让他有些难以置信。

“千真万确!”秦异人重重点头,声调并不高,却是语气笃定。

“大秦仁慈!”周赧王激动得眼泪直流,一个劲的冲秦异人谢恩。

对于周赧王来说,他是亡国之君,他自觉对不起列祖列宗,泉下无脸与列祖列宗相见。若是能保留宗庙的话,他的羞愧之心就会好受多了。

“谢王太孙!”周赧王的那些大臣也是激动难已,冲秦异人谢恩。

这些大臣虽是无能无胆无识的草包,不过,若论忠心,还真的不错。因为周室衰败,只要稍有不忠之心就会远走他邦,他们能留下来,与周室共存亡,这份忠心是不需要怀疑的。

“走,进城!”秦异人执着周赧王的手,两人并肩而行,这让周赧王大是激动,他更加放心了,这性命不会有问题了。

就这样,秦异人进入了洛阳城,放眼一眼,大是惊讶,又是惋惜。

惊讶的是,王都洛阳很是雄伟,城里的宫殿很多,一座接一座,不知几多。而且这些宫殿座座雄伟,气象万千,是盛极一时周王朝的象征。

不说别的,只瞧这些宫殿就能知晓当年的周王室是何等的强盛,就是强悍如同纣王都被周武王灭了。

惋惜的是,整座洛阳城只见房屋不见人,人非常稀少,很冷清,如同一口活棺材。周室是最为保守的,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到了战国时代,还在遵守周公成法,还在推行井田制,这严重的束缚了国人庶民的积极性,只要有可能,能逃国的都逃国去了,是以,洛阳的口众特别少。

而且,周室宫殿陈旧破败,这是年久失修所致。

“徒留周公之迹,却不周公之明!”秦异人大是感慨。

洛阳,是由周公所建,在当时称“雒邑”。周公之所以修洛阳,是要利用这里的有利的地理位置,接受诸侯朝见。

周朝的发源地是在陕西的岐丰之间,是由小部落发展而来,周武王伐纣成功,虽是夺了殷商天下,却是因为周部族的人口实在是不多,只能龟缩在镐京,无法进入中原之地,没有以纣王都城朝歌为都,就是一个明证。

周室拥有天下,实行分封制,大量的诸侯被分封于各地。这要如何约束这些诸侯呢?这就是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在当时,约束诸侯多采用“朝见”的方式,相当于后世的“述职”。当然,天子接受诸侯的朝见,除了约束诸侯,听取诸侯对政绩的汇报,封赏或削减封地外,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接受朝贡。

诸侯向天子进贡是天经地义的事儿,每当诸侯朝见天子,都要携带大量的贡品。周室的日常开支,主要就是依靠这些贡品,这对周室来说,极为重要。

周室的都城在镐京,诸侯从各地赶去朝天子太不方便了。

举个例子,姜子牙的封地是齐国,就是现代的山东之地。若姜子牙朝天子的话,从山东赶到陕西西安以西的镐京,这路程就有四五千里之遥。如此之远的路程,若是以每天行百里之程算,赶到镐京就需要一个多两个月。朝见完天子,从镐京赶回山东,又要一个多两个月。这一个来回,光是花费在路上的时间就差不多要三个月了。

当然,这还仅仅是理论上的计算,还要考虑到天气变化,是不是有洪水山崩道路不通这些情形,这需要的时间就更长了。

周武王伐纣之后,没过多久就死了,留下姜子牙、周公和召公辅政。姜子牙主要掌管军队,召公主要掌管律令,周公主要掌管内政。如何解决诸侯朝天子路途太过遥远这一难题就落在了周公肩上。

周公决定修洛阳,在洛阳接见诸侯朝见。

之所以选中洛阳,是因为洛阳“居天下之中”,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赶去洛阳,其距离差不多,这可以大大的缩短路程,节约时间。

洛阳建成后,周天子从镐京出发,赶到洛阳接受诸侯的朝见,结果却是天子和诸侯各走一半,皆大欢喜,天下称便。

自此以后,洛阳就成了周室极为重要之地,每到诸侯朝见天子之时,周天子都要驾临洛阳。到了周幽王时,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弄得天怒人怨,到了西戎进攻镐京之时,没有诸侯鸟他了,周幽王也就被西戎杀死。

周平王请得秦部族出兵,收复镐京。然而,镐京已经被戎人破坏得不成样儿了,宫室被烧光了。周平王把镐京的残破样儿看在眼里,心里发冷,不想再呆在镐京,决心东迁洛阳。

周平王之所以决定去洛阳,而不是去别的地方,是因为洛阳的宫室完好无损。就这样,周室由镐京迁到了洛阳,西周也就结束了,东周就开始了,著名的“春秋战国”大争之世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秦异人进入洛阳,看到的全是周公遗迹。回想当日,在周公之时,周室很强盛,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如今,徒留周公遗迹,周室已经灭亡了,要秦异人不感慨都不成。

“可惜了,大好的宫室却是落得如此惨败样儿。”黄石公、尉缭和司马梗也是感慨万千。

“王太孙,请进。”周赧王忙躬身,邀请秦异人进入宫殿。

“去陈鼎殿。”秦异人一步踏入宫殿,冲周赧王吩咐一句。

洛阳最为重要的东西莫过于九鼎了,秦异人当然是想第一时间见识见识。

“九鼎!”黄石公、尉缭和司马梗心头一片火热,大是急切。

九鼎,是华夏圣器,是华夏的象征,谁个不知,哪个不晓?可是,九鼎放在洛阳,等闲人哪里能见到,就是七大战国的国君也没有机会见到。除了秦武王见到过九鼎外,其他的国君几乎没有见过。

马上就要亲眼见到九鼎了,谁能不激动?谁能不急切?

周赧王心头一沉,心想秦异人要是见到雍鼎上秦武王的血迹,会不会大怒呢?

可是,他不敢违逆秦异人之意,只得带路,引领着秦异人一行,直奔陈鼎殿而去。

陈鼎殿很大,足以容纳数千人。在殿内摆放着九尊巨大的青铜鼎,气象不凡,一股霸道之气油然而生。

“这就是九鼎?果是不凡!”秦异人眼睛一亮,脱口赞赏。

“好!好!好!不愧是九鼎!”黄石公、尉缭和司马梗眼里一片火热,眼睛瞪得滚圆,死盯着九鼎。

九鼎呈圆形摆放,外围八鼎,中央一鼎,其方位依“九州”而定。

而且,中央之鼎最大,最为气派。

大禹划分九州,命每州进贡精铜,铸成九鼎,一鼎代表一州,自此以后,九鼎就成了华夏的象征,成了传国圣器。夏商周三代,无不以得九鼎为得天下的象征。

“中央之鼎是豫州鼎,中原之地也;东边四鼎是徐、扬、青、兖四州;西边四鼎是雍、凉、幽、冀四州。”周赧王极不情愿,又不得不为秦异人解释。

在解释到雍鼎时,周赧王看着秦武王的血迹,声音有些打颤,心里大是后悔,为何不把秦武王的血迹清理掉呢?

“雍鼎?”怕什么来什么,秦异人一双眼睛盯着雍鼎。

第四十七章 三川郡

秦武王嬴荡是秦惠文王的长子,为人莽撞,却是力大无穷,是当时天下有名的猛士,他最喜欢的事情莫过于与人比力气之大小了。为此,他身边聚集了乌获和孟贲这样闻名天下的猛士,一有机会就会比试力气的大小。

他继位之后就想着把九鼎迁走,他说若能见识九鼎即使死也不后悔。为此,他亲率十万秦军进入洛阳,准备灭周,迁九鼎。

当他见到九鼎后,发现九鼎很是巨大,很是沉重,一时兴起,想要与人赛力气,比试举鼎。而他身边著名的猛士乌获和孟贲无不是赞成,当然,也有人劝阻,秦武王恃力之人,哪会听从,就这样,举鼎一事就定下来了。

秦武王的力气真的不小,他真的把雍鼎举起来了,只是没有顶住,雍鼎落下来,砸断了他的腿,活活痛死。

这件事,周室引以自豪,以为天佑周室,只要有九鼎在,周室就在。为此,周室没有把秦武王的血迹清理掉不说,还刻意保护好,每当有不顺心的事儿,就会来到雍鼎前自我安慰一通。

秦武王举鼎身死一事,让天下人认为周室气数未尽,自此以后,那些有心要问鼎重的国君们再也不敢了。

“这是武王血迹吧?”秦异人冲周赧王问道。

“……”周赧王嘴巴张得老大,不知道是承认的好,还是不承认的好。

若是承认的话,那就是不打自招,要是秦异人震怒的话,他就没有好果子吃了。若是不承认的话,这能瞒得住吗?

“嗯。”秦异人鼻孔里传出一声轻嗯。

周赧王听在耳里,如同惊雷炸响,一个激灵,忙道:“是是是……”一口气不知道说了几多个“是”字,额头上的冷汗渗出来了。

“准备一下,把九鼎迁走吧。”秦异人冲司马梗道。

“诺。”迁走九鼎是必然之事,司马梗忙领命。

“这雍鼎上的血迹不必清理了,就这样保存下来吧。”秦异人吩咐一句。

“呃。”司马梗不明所以,嘴里发出一阵磨牙声。

秦武王举鼎而死,这是秦国王室的丑事,按理说,应该把这血迹清理干净才是正理。秦异人竟然要保存这血迹,司马梗还真是想不明白。

“司马将军,你但做无妨。”黄石公为他解释一句,道:“有道是‘善泳者溺于水,恃力者亡于力’,武王之事虽丑,却足为大秦诫,留着这血迹,可以警示后人,莫要莽撞行事。”

这正是秦异人的用意,司马梗恍然。

见秦异人并无问罪之意,周赧王一颗提着的心方才放了下来。

“颜渊呢?我怎么没见到颜渊?”秦异人眼中精光一闪,冲周赧王问道。

“颜渊?”周赧王心头一跳,差点蹦起来,他万万没有想到,秦异人竟然会问起颜渊。

秦异人在邯郸操持抡材大典时,周赧王派颜渊为天子使者,给秦异赏了穆天子车。秦异人因此而与颜渊相识,对颜渊的才学极为赞赏。今日入得洛阳,却是不见颜渊,不得不问起。

“王太孙有所不知,颜渊多有狂悖之言,是以,我把他下狱了。”周赧王忙回答。

“狂悖之言?哈哈!”秦异人仰首向天,放声大笑,笑声中蕴含着讥讽。

听着秦异人的笑声,周赧王一颗心直往下沉,隐隐知道不妙。

“姬延啊姬延,你真是有眼无珠,怪不得周室会亡于你手。”秦异人收住笑声,不住摇头,数落道:“纵观你所有大臣中,唯颜渊最有风骨,最有才华,你却不重用他,真是可惜。”

说到这里,略一停顿,眼中精光一闪,冲周赧王道:“要是我没料错的话,颜渊一定是阻止你参与讨秦一事,你自以为此次讨秦必是手到擒来,不仅不听颜渊的劝,还把颜渊下狱了,是吧?”

秦异人猜得很准,事实就是这样的。

“这……”周赧王张大了嘴,不知从何说起。

“你要是能听颜渊的话,就不会有今日之祸。”秦异人摇摇头,一脸的讥讽之色,道:“西周公联合的那些人能叫军队?那是一群乌合不之众,不堪一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