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一梦之凤鸣朝阳-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亲殿宇。 贾赦如今开了窍,这样大事自然不肯放手给贾珍去办,只命贾琏和那些老管家们一道督造修建。自己每日只拉着贾珍在书房里谈天说地。

    贾珍明知此项工程大有油水可捞,偏生自己连手都插不进去,只急的心头冒火。偏生贾政是个无用无趣的,想要提点都提点不上。

    虽说省亲的娘娘是贾政的闺女,□□国府如今是贾赦主事,贾政又是个不通俗务的人,身边那些清客如今也都不在,一下子没了出主意的人,自己也是有些茫然,也只得过来权就贾赦这边。

    因那日议事之时便瞧着王夫人脸色难看,政老爷便也不肯自寻没趣,只不往王夫人屋里去,每日里在外头回来,只往赵姨娘和周姨娘屋里消遣。

    因此王夫人想说教 都没寻着机会。 听说已经议定了大房和东府各自拿出五万两,剩下的都要自己这边出,王夫人当场心痛的差点厥过去。

    按说分家的时候有老太太偏心帮着,二房并不比大房少分了东西,如今要这十几二十万两银子自家也拿得出来。只是一下子动用这么多的现银,库里差不多就要空了大半,王夫人是万万舍不得的。就算是为了自己的亲闺女花钱,那也如同割肉一般。

    沉吟半日,想出一个主意来。便命人即刻备车,往薛家去寻薛姨妈说话。

    薛姨妈这几日为了薛蟠之事,正坐卧不安的时候,听说王夫人来了,倒有些纳罕。 须知自从薛蟠和宝玉挥拳之后,王夫人大为不满,姐妹间颇有些疏远之意。虽然薛姨妈过去走了几趟,依旧不大热络的。

    只见王夫人满面春风的进来,薛姨妈便觉得越发诧异,只得先笑着命同喜同贵倒茶来,又请王夫人坐下。

    宝钗正在里间做针线,听说姨娘来了,忙出来拜见。王夫人便拉住宝钗的手,笑道,“数日不见,宝丫头出息的越发好了。便是我们那边的三个姑娘,也都不及宝丫头。想必娘娘回来见了也是喜欢的。”

    宝钗听这话来的突兀,微微起了疑心,却不说破,只作含羞带笑退回里间,却不做针线,只站在门后留神听着。

    果然王夫人说了几句闲话,便把话头扯到省亲之事上,说道,“如今外头老爷们已经议定了动工修建别院,待一切妥当了便可题本请娘娘回来省亲了。那时总算可以一家子团圆了。”

    元春进宫的早,薛姨妈那时又在金陵,原也不曾见过的。听王夫人如此说了,也笑道,“果然是件大喜事。娘娘这些年在里头,还不知怎么想家里头呢。”

    王夫人便叹口气,道,“如今我们府里的情形你也是知道的。按说如今都是大房把持着,可不该是他们拿出银子来使用的么。偏生大老爷只会哭穷,有老太太帮着说了几句话,最后才肯拿出五万两来,这够作甚么的。好在东府里也肯相帮,也拿出了几万两银子,只是下剩的却要我和你姐夫拿出来的。

    分家之时老太太是不偏不向的,一丝一毫也没有多分给我们。如今却要一下子拿出十几二十万两银子出来 ,倒也是有些紧了。只是为了娘娘倒也顾不得了,不得已只得找你商议,先从你这里拿些银子救急,赶年下田庄铺子的出息都收上来了,自然就还上了。”

    薛姨妈自王夫人进来便有些疑惑,此刻听她说到借钱,心里反倒踏实了下来。她们姐妹自小一同长大,彼此的脾性都是最知道的。自己这姐姐一贯是进去的宽出来的严,也不是自今日始的。

    按说前些时日两房分家,贾政作为次子,老太太偏心护着,多分了许多家产。若不是大房那边有贾琏和凤姐坐镇,只怕大房反倒要吃亏。 这些薛姨妈虽不曾亲见,也有许多婆子嘴碎,早就传的内外皆知………自然这里头也不乏凤姐刻意。

    不想到了王夫人嘴里,竟变成了老太太不偏不向。 连站在后面偷听的宝钗都忍不住微微心里冷笑了一声。 往日瞧着这个姨娘倒是慈善和气不过的人,今日品着也不过如此罢了。

    原先落选之后,母亲话里话外的也曾暗示过一些意思。宝钗是个有心计的,深思熟虑之后也觉得以自家的门第,若是能嫁过贾府这边来倒也是好的。何况宝玉的模样不必说了,那性子也是能拿捏得住的,又有姨娘变成婆婆在后面帮着,久后自然能过得顺风顺水。

    故而也格外用心留意宝玉屋里那些丫头,时不时 的小恩小惠的拉拢一回。因着袭人是个最得用的,偏多送了些东西。果然那丫头懂得投桃报李,每每在宝玉跟前夸赞宝姑娘这般那般的好处。

    虽然老太太存了些亲上做亲的心思,人家林府却不领情,黛玉也早早就搬出去了。宝钗暗暗瞧着,心里越发觉得宝二奶奶的位子非自己莫属。虽然老太太又弄来个湘云,可是自小就没了爹娘的女子,哪里能和自己相比。

    谁知人算不如天算,荣国府居然一时三刻就分了家。姨娘这个二房太太也被迁出了荣禧堂,姨爹也不再是荣国府的当家,所有荣国府的人情往来都有大房老爷出面。

    虽说宝玉依旧跟着老太太住着,终究有些名不正言不顺起来。 宝钗这才后知后觉的的想到,姨爹原就不是袭爵长子,竟然在正室住了那么多年,亏得他老人家还成天里满口的仁义道德礼义廉耻,难道连长幼有序都不明白的。

    还有宝玉。虽然长了个好模样,待女孩子也和气,却是不通仕途经济的。自己不肯念书也就罢了,还要讥讽读书做官的人是禄蠹。只是荣国府的世袭只有一个,怎么算也袭不到宝玉头上,难道他要一辈子这么在家里做富贵闲人么。 听说大房的贾琮和二房的贾环如今都是日日发奋的,唯独宝玉照旧成日里在內纬厮混。

    这也罢了,前几日薛蟠和宝玉动手之事,虽然薛姨妈不曾明着对宝钗提起,莺儿早就从府里下人口中听到消息,回房悄悄的说给宝钗知道。 只把宝钗惊得目瞪口呆。自己的哥哥一贯便是这样的,当日为了个香菱都敢闹出人命。

    只是宝玉怎能为了个男人和哥哥争风吃醋了起来,哪里还有一点大家公子的体统。 宝钗素日里那些小心思瞬间灰飞烟灭,只余下无限感叹。

    薛姨妈心里想的倒也和宝钗差不许多。当日搬出贾府之时,就已经不打算再提金玉良缘了。横竖自家女儿是才貌双全的,又端庄稳重,总不至于非要吊死在宝玉那一棵树上。

    只是好歹也是亲姐妹,做姐姐的张口了,薛姨妈也不能装听不见,只得笑道,“姐姐也知道的,如今我们家也是不比往常了,出去的多,进来的少,偏生蟠儿又是个惯会花钱的。只不知姐姐还须多少银子?”

    王夫人知道自己这妹子心活面软,听她先说了那几句谦逊的话,也并不耽心,只道,“娘娘难得回来省亲一趟,倒要办的风风光光的 ,才是咱们这样人家的体统。 我们如今都拿出来也有二三十万两了,若是妹妹这里能再帮着先支应十万两,加上我们那边的,大约也就应付的过了。”

    薛姨妈不意亲姐姐竟然如此狮子大开口,倒怔了一怔,半日笑道,“如今大半的家业都在外头那些铺子里压着货呢,只怕一时也筹措不出这么多的现银来。姐姐且先回去,待蟠儿回来我细问问,能拿出多少来,必定都给姐姐凑出来的。”

    王夫人听这话说的大近情理,也不好再逼,只得笑着起身告辞。薛姨妈亲自送到门口方回。

    回来之间见宝钗已经站在外间炕前,薛姨妈便道,“方才你姨娘说的话想必也听清了。如今你哥哥还没回来,倒是咱们娘们先商议了再和他提罢。”

    宝钗微微皱眉道,“莫非娘真要借出那么多的银子给姨娘么。”

    薛姨妈叹气道,“如今你舅舅一家放了外任都不在京中,咱们在京里能依靠的也只有你姨爹一家了。我儿不要忘了,当日你哥哥闹出人命官司来,帮着咱们料理那个贾大人还是你姨爹保荐的。如今你姨娘难得张口这一回,又是省亲这样的大事,咱们若是不肯相帮,面子上终究也不好看。”

    宝钗也知娘说的都是实情,便道,“娘说的自然是有理的。只是这银子易借难还,到时只怕咱们自己要用的时候反拿不回来,那时铺子里头周转不来,反倒扎手。不如少借些罢了,既能全了姨娘的脸面,又不伤了咱们自家的元气。”

    薛姨妈素日是肯听女儿的话的,想了想道,“依着你说,借给你姨娘多少合适呢。”

    宝钗心里早已有了成算,微微笑道,“妈方才也和姨娘说了,如今咱们的银子都在铺子里压着呢,急切折不出来也是有的。 倒不如就借一万两出去,日后姨娘能还回来自然最好,若是还不回来,只当是咱们送给娘娘的一点心意。娘若是有些为难,只管打发婆子们把银子送过去,也不必亲自过去。姨娘是明白人,自然也就晓得了。”

    “何况哥哥那性子娘是知道的,如今对姨娘和宝玉那边多有微词,若是背着他借出这么多银子,只怕哥哥知道了反要闹得天翻地覆的。倒不如等他回来,把方才这些话对他说了 ,想来一万两银子,哥哥也不至于不允,也不能伤了咱们一家子的和气。 ”

    薛姨妈听了有理,点头道,“还是我儿想的周全。只是你哥哥如今,哎,不提也罢。”

    宝钗便知娘是不欲使自己知道那些腌臜之事,心里也微微一酸,勉强笑道,“哥哥总是少年心性,在外头跟着那些人成日里逛去,难免学了些这样那样的毛病。娘也不必太过耽心,想来过两年娶了嫂子成了家,也就好了的。”

    一句话提醒了薛姨妈,自家这儿子岁数也不小了,可不是该早早的娶亲生子,或者就能断了外头那些小妖精也未可知。何况蟠儿比凤丫头还大一岁呢,凤丫头那闺女如今都那么大了 ,蟠儿还没个定性,想来都是自己疏忽了。

    因此第二日便四处托人打听,务要寻一位□□都比人强的姑娘,好给自己儿子去提亲。

    且说过了两日便是林侍郎第二回小登科大喜之日。 因着圣上夸过几回,林大人如今在朝中炙手可热,亲外戚中自然都是悉数到场,京里的同僚故交也来了不少。何况娶得又是忠顺王妃的表妹,那些趋炎附势之人唯恐巴结不上,连贾雨村大人都不迭的送了一份厚礼,这日又亲来恭贺。

    因此虽说是续弦,那份排场比起当日娶黛玉亲娘之时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贾赦和贾琏自然也在外头帮着陪客吃酒,凤姐只帮着在里头张罗几桌女客,邢夫人是有诰命的,只陪着忠顺王妃那一桌。

    贾政今日有事不能来,王夫人只说身上不爽利,也不能过来,只打发人送了些贺礼。 贾母就不必提了,心里更是不痛快,自然也不肯来凑这热闹。………倒是合了林如海的心。便是黛玉听说外祖母和二舅母都不过来,也松了一口气。

    黛玉如今是林府嫡出的大小姐,自然也要出来见客的。好在有郦嬷嬷和扈嬷嬷指教了这些时日,又是天生聪慧的人,并未出一丝一毫的差错。 且林妹妹生的绝代姿容风流婉转,又言笑晏晏,反教那些太太们纷纷赞不绝口,连忠顺王妃都笑道,“天底下竟有这样的美人,我今日才算开了眼了。依着我说,如今都夸说绝代佳人的那几家小姐,竟都不及你了。”

    黛玉忙笑说不敢。忠顺王妃笑道,“她们都知道我是最心直口快的人,若是你不好,我也不肯夸的,只是今日不曾预备表礼,倒是我疏忽了。”说着自腕上褪下一只赤色玉镯来,笑道,“这是茜香国的贡品,前儿我进宫,皇太后她老人家赏给我的。今日送给你罢 。”

    黛玉且不敢立刻接过来,只笑道,“哪里当得如此厚赐 。”忠顺王妃笑道,“往后咱们便也算是亲戚了,如何当不得。”

    说着拿起黛玉的手来,亲手替她戴上,笑道,“果然配得上这镯子。” 旁边几位夫人也都极口的夸赞。 黛玉便谢了赏,又陪着说了一会子话,才往凤姐这边来。

    凤姐也听说了忠顺王妃赏镯子之事。暗想这不过是要拉拢林如海,故而先要笼络黛玉罢了。况且这位新夫人是王妃的表妹,这位表姐自然也要替表妹先行打点一番的。 只是这样一来,黛玉的名声也就传出去了,也不知堪喜堪忧。

    见黛玉过来,便笑道,“妹妹如今可是出了名的美人了,只怕提亲的不日便要挤破门了。”

    黛玉便红了脸,道,“若不是今日,必要和姐姐好生理论一番。这样的话也能混说么。”

    凤姐笑道,“ 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见只有郦嬷嬷跟在身后,左近并无别人,才低声道,“听说这位忠顺王妃是个利害的角色,妹妹以后见了她,还须多多当心些。”

    黛玉也低声道,“那一桌子的夫人,哪一个是省事的,陪着说了这半日的话,我只觉得累的不行。亏得姐姐还能在里头帮着我周旋一二。”

    凤姐道,“这不值什么。只是往日咱们家和忠顺王府并不亲近,我也是今儿头一回见着这位王妃。 瞧着说话行事,只怕你那继母也是个能干的。妹妹是未出阁的姑娘家,若是继母能管家了,妹妹便只管歇着,不必多劳心了。”

    黛玉点点头,道,“姐姐放心,嬷嬷们也和我说过这些的。我自会当心的。”

    身后郦嬷嬷笑道,“这几日事多,倒忘了打发人去和奶奶说一声,前儿奶奶说的那件事,老奴倒是找了一个人来,只不知奶奶是否中意。”

    凤姐看她一眼,便想起前几日曾提过的要替大姐也寻个教养嬷嬷,早早行教养之事。忙笑道,“嬷嬷找的人自然是最妥当的。只不知是哪里的人呢。”

    作者有话要说:很喜欢余光中的那篇大借若还。

第82章() 
且说听凤姐问起;郦嬷嬷笑道;“说起来却不算外人。当日我们四个都是老太太拨过来伺候老爷的。后来这位郑姐姐在京里有个青梅竹马的表哥说要娶她;求了老太太便放出去了 。

    可惜造化弄人;待郑姐姐一家进京之后;那个男人家道变故;早已举家不知所踪。郑姐姐是个最要强的性子;便立誓终身不嫁男人,依旧找了一家大户人家进去当差。 去年我们林府进京;郑姐姐听说了;便从那一家告了老;依旧回来我们府里。

    那日奶奶说想给大小姐寻个可心的教养嬷嬷,老奴心里便想着;郑姐姐是最合适不过的了;只是不知她的意思,当时并不敢和奶奶提起。谁知郑姐姐久闻奶奶待我们姑娘诸般好处,又听闻大小姐伶俐乖巧,倒是十分情愿过去的。只是这些日子府里为了老爷的喜事十分忙乱,倒耽误了下来。若是奶奶不嫌弃,等下便命人传了郑姐姐过来和奶奶见一见。”

    凤姐想了一想,难得有这样没有家人拖累的嬷嬷,又是林府出来的,倒比别家更放心些,便笑道,“既然是这样,倒也不必看了。等你们这边大事毕了,打发人过去和我说一声,我派人来接郑嬷嬷便是。”

    郦嬷嬷笑道,“那便明日罢。也不必奶奶来接,我们命人把郑姐姐送过去也就是了。”

    说话间里酒席已毕,大家看戏。尤氏坐在那边桌上,这半日只抓不着人,见凤姐过来,忙拉住悄悄笑道,“又不是你老子办喜事,倒把你忙成这样。”

    凤姐也悄悄笑着呸了一声,道,“你老子才是办过这桩喜事的呢,倒好意思说这样的话。没得教我好笑。”

    一句话戳在了尤氏心上,讪讪道,“偏你这张嘴不肯饶人,专挑着人家心窝上扎。今儿这样大喜的日子,你们二太太和二老爷倒是没来?”

    凤姐道,“你都看见了,倒来问我。二老爷和忠顺府原本就不亲近,况且今日有事,不能来也是没法子的。二太太今日身上不大好,故此也不能过来。”

    尤氏笑道,“你只管拿这话哄别人去,怎的倒哄起我来。你当我是刚嫁过你们贾府的人么。”

    凤姐也压低了声音,笑道,“你既然都知道,又何必多次一问。姑妈如今贵为当今的岳母,哪里能轻易赏脸出来。”

    尤氏掩口一笑,道,“行了,宫里那么多妃子,圣上都去认亲戚,还认不过来呢 。谁不知道只有皇后娘家才是圣上正经的岳丈岳母呢。 外头这些别说咱们家了,就是吴贵妃那样得宠,也没见吴夫人在外头就趾高气扬起来,那才是正经人家的明白人呢。”

    凤姐道,“你不也是个明白人么。”说着两人都笑了。

    尤氏道,“可是你大哥哥他原先还糊涂着呢,非要搀和省亲的事儿。这回被老太太将了军,生生拿出去五万两银子。虽说也是应当的,可我心里总是觉得不大痛快。 按理说拿出多少来还不是随意么,偏生他好面子,胳膊折了往袖里藏。还是你们老爷心里有数,拿了五万两就应付过去了。要我说,分家你们也没占了甚么便宜,这五万两也是多给的。”

    凤姐道,“都是老爷做主的,我也不过是听听。再有珍大哥哥心里自有一个算盘的,嫂子也不必惹他才是。”

    尤氏道,“就他那性子,我还敢捋虎须么。如今还好有红蜻在他身边,肯瞅着机会时时规劝几句,倒是我也省了些心。只是那丫头终究比不了平儿,虽然待我也是恭恭敬敬的,那心里终究还是另有些想头的。”

    凤姐笑道,“这样也算很好了,总比前头那几个仗着大哥哥宠爱就忘本的小贱人强些。我听说蔷儿捐了个五品在身上,想必近来提亲的越发多了罢。”

    尤氏道,“正要和你提这事。蔷儿说了,既然捐了功名在身上,如今并不着急成家,倒要先立一番事业,才肯成家的。 你大哥哥也不知是怎么想的,倒也赞成。我也就不说甚么了。”

    凤姐知道贾珍因着那些旧事,偏爱贾蔷之心是要胜过贾蓉的,自然巴望着贾蔷日后能娶个体体面面人家的媳妇。 如今贾氏宗族里又出了个娘娘,贾蔷也捐了官,过些时日越发水涨船高了再提亲事,自是有更好的人家可以挑。

    横竖不能再使他和那些小戏子们亲近也就是了。因此笑道,“横竖蔷儿还小呢,再等两年也罢了。蓉儿的亲事又怎么样呢。”

    尤氏道,“如今倒是有两家门第略差一些的,姑娘听说都是不错的,你大哥哥已经使人在外头打听去了,务必要择个好一些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