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袁氏枭雄-第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伯符定然奉你为主公。”

    周瑜这话一出,当真是满座皆惊。

    韩当、吕范等江东文武更是勃然色变。

    孙策也是猛然蹙紧了眉头,只是出于对周瑜的一贯的信任,才强忍着没有当场发问,因为他知道,周瑜向来就不会无的放矢。

    相比江东文武的勃然色变,庐江士族和袁氏旧臣却是怦然心动。

    袁否环顾四周,将众人脸上的神情尽收眼底,就知道他刚才苦心孤诣营造出的谈判氛围已经被周瑜破坏得荡然无存了,尼妹,不愧是周瑜,谈笑之间就化解了他打出的感情牌,又将这场谈判拉回到了冷冰冰的现实中。

    当下袁否笑道:“都督说笑,袁否何德何能,焉敢窃据江东主位?”

    只有白痴才会相信周瑜的这番话,他袁否若真信他,去了江东,没准还真能当上江东的主公,只不过他这个主公的处境,却可能比曹操掌中的汉献帝都更加不如,因为汉献帝好歹还有天子的名号在,他却只是个傀儡主公而已,就跟刘琦,说死也就死了。。。

    

第136章 条件() 
被周瑜这么一打搅,袁否刻意营造的悲戚氛围顷刻荡然无存。

    “公子真是深明大义,在下佩服。”周瑜微微一笑,又说道,“有道是长幼有序,我家主公比公子年长几岁,为扬州之主也是理所应当,那么,庐江郡也是扬州治下之一郡,自然也理所应当奉我家主公为主,是也不是?”

    周瑜这最后的半句话,却是对在场的庐江士族说的。

    从法理上来讲,周瑜的这一席话可以说是无懈可击。

    当下庐江郡的一众士族豪强便不约而同的点头,表示认可。

    袁否发现他被自己挖的坑给卖了,之前说自己与孙策本是同根所生,那么论理,孙策自然也就具备继承袁术政治遗产的资格,而且孙策还要比他年长,是第一顺位继承人,由孙策继承扬州牧的官位,可以说顺理成章。

    当然,在这个时代的继承法理上,鲜少有义子继承爵位的。

    但若袁否不承认孙策的继承资格,也就不要再说什么本是同根所生、相煎何急之类的屁话了,大家打生打死,乃是各取所需,利益使然耳。

    到了这个时候,孙策也反应过来,知道周瑜的真实意图了。

    当下孙策也顺势改了口,笑着对袁否说道:“贤弟,你放心,之前是因为你我兄弟间有所误会,所以才会打生打死,而今却是说开了,误会也澄清了,今后自当和睦相处,这庐江郡。终究还是你的。你还当你的太守。”

    孙策语出至诚。是真希望袁否当庐江太守。

    袁否若继续当庐江太守,对于孙氏来说无疑是极有好处的,你想,连四世三公的袁氏嫡系都顺应了我孙氏,天下英雄又会做何感想呢?

    再有就是,袁否若是真成了庐江太守,彼时还不是随他孙策拿捏?

    周瑜的算计不可谓不精妙,只是可惜。袁否却早已经看穿了,又岂会答应?

    “哈,伯符兄的好意小弟心领了。”袁否笑道,“不过,小弟对当孙氏家臣,却是没有一点儿兴趣。”

    “公子此言,却是大谬不然。”周瑜笑道,“既然公子与我家主公本是同根所生,则我家主公为主,公子为从。乃是兄友弟恭之典范,又岂能说公子是孙氏之家臣?莫非公子此前所说乃是违心之言。内心其实仍然视孙氏为袁氏家臣?”

    孙策也不失时机的发怒说:“袁否,莫非我孙氏还辱没了你袁氏不成?”

    袁否笑笑,直接无视孙策,又对周瑜说道:“都督,本公子时间有限,你们就还是直说有什么条件罢?”

    到了这时,袁否终于撕下脸上伪装。

    与会的庐江士族、江东文武还有一众袁氏旧臣才恍然反应过来,尼妹,敢情公子否一直就在戏耍孙策,此等心计,当真是可怕!

    周瑜笑道:“我们就一个条件,只要公子献出庐江,万事好说。”

    周瑜说是就一个条件,其实这个条件却涵盖了所有,你想一下,整个庐江郡都成了孙氏的地盘,那郡中的大小事务,还不都是孙氏集团说了算?

    所以周瑜的这一个条件,就及得上一千个,一万个条件。

    袁否又问:“你们真就一个条件?”

    周瑜答道:“我们真就一个条件。”

    “我却有三个条件。”袁否竖起三枚手指,肃然说,“其一,献地之后,孙氏不得以任何理由、任由借口秋后算帐,无论是黎庶百姓、士族豪强还是自愿留下的袁氏旧部,孙氏都必须善待之,而且口说无凭,还得立字据为证!”

    听到袁否开出这么个条件,陪坐在侧的许留、乔玳等士族豪强一下就变了脸色,他们是真没有想到,他们逼得袁否让出了庐江,可袁否非但不怨恨他们,反而替他们说话,替他们的利益着想,什么是以德报怨?这就是以德报怨!

    一霎那间,许留、乔玳等人心里都涌起浓浓的愧疚。

    或许,他们真的不该逼迫公子让出庐江的,若他们不逼公子,庐江未必守不住,孙氏入主庐江,未必就一定是好事。

    周瑜回头看了孙策一眼,肃然说:“可以。”

    周瑜知道,孙氏据有庐江之后,还得依靠庐江郡的士族豪强来维持统治,所以,错非万不得已,孙氏是绝不会得罪他们的,至于黎庶百姓以及自愿留下的袁氏旧部,孙氏就更加没有苛待的理由,孙策也是有胸襟的,要不然也不会有今日的局面。

    当下袁否命乔玳呈上两封帛书,帛书上的内容是早就拟好的,孙策、周瑜看完,确认内容无误,先后摁上了自己的血手印。

    袁否再跟着摁上自己的血手印,协议就算是签好了。

    有了这一封摁有孙策、周瑜血手印的协议,孙氏集团除非甘愿冒天下之大不韪,甘愿背负背信弃义的骂名,除非孙策甘遭全天下唾弃,否则就绝不敢苟待庐江的黎庶百姓、士族豪强以及留在庐江的袁氏旧部。

    孙策非但不敢苟待他们,为了免遭物议,还得更加优待他们。

    不过,无论孙策如何优待庐江百姓、士族豪强以及袁氏旧部,他们内心感激的,却始终都是袁否,因为他们永远都记得是谁带给了他们这一切。

    而这,就是袁否最深层、最阴微的用心!

    周瑜虽然是三国时期数一数二的军事统帅,可在政治上却相对弱些,竟然没有看到袁否深层次的阴微用心,要不然,就绝不会答应签这份协议,既便要签协议,孙氏也绝不应该跟袁否签,而是应该直接跟以乔氏为首的庐江士族签。

    袁否又竖起第二枚手指,说道:“第二个条件,江东军后撤五十里。”

    这个也是题中应有之义,眼下的袁军早已疲惫不堪,而且伤兵满营,出城转进之时,当然得提防着江东军趁机追杀。

    当下周瑜便直接答应说:“可。”

    袁否又竖起第三枚手指,说道:“第三个条件,庐江郡可以给你们,但是寻阳小县,却必须借给我袁氏以暂时落脚,我可以明确答应你们,我只借寻阳六个月,待我休整好了,便一定引军离开寻阳县,再将完整的庐江郡让与孙氏。”

    “寻阳?”周瑜闻言顿时目光一凝,这个他却不能答应。

    周瑜在政治上的眼光或许稍弱一些,至少跟刘晔相比就要稍逊一筹,但是他在军事层面上的眼光却是无人能出其右!

    对于庐江的山川与地理,周瑜早已经烂熟无胸。

    袁否提到寻阳,周瑜脑子里便立刻浮现出了寻阳的地图。

    寻阳虽是小县,人口尚不满万,可是它的地理位置却十分重要。

    寻阳县处于庐江郡的最西侧,北边是大别山的原始丛林,南边是宽阔浩荡的长江,东边是一望无际的彭蠡泽,也就是鄱阳湖,只有西边却是狭长形的浅丘,直通江夏郡腹地,所以从地理位置划分,寻阳应该划归江夏。

    从军事角度看,寻阳简直就是扬州进入荆州的陆上咽喉!

    孙氏据有庐江之后,扬州六郡已经尽归孙氏,再接下来,那就必然会对荆州用兵,一旦孙氏对荆州用兵,寻阳的重要性便立刻凸现出来了!

    这样一个价值等同于军事要塞的县城,孙氏却是不能让!

    原因也很简单,袁否占据了寻阳之后,必然跟刘表勾结,届时寻阳背靠荆州刘表,就会变成另外一个宛城,袁否就会变成另一个张绣,曹操三征张绣直到不久前才平定宛城,完全可以预见,彼时孙氏为了拿下寻阳,也势必会有一场恶战。

    更何况,袁否的危险程度还远在张绣之上,这就更可虑!

    “这恐怕不行!”周瑜深深的看了袁否一眼,冷冷的说,“你要养兵,庐江北部六个县随便你挑选,而且,我们绝不设时限,你愿意休整多久都行,但是,寻阳却不在其内,公子趁早还是别打寻阳的主意了。”

    袁否盯着周瑜,沉声说:“我若是非要寻阳不可呢?”

    袁否之所以选寻阳落脚,也是与刘晔反复讨论过的结果。

    最主要的原因,寻阳左傍大别山,右接长江,前临彭蠡泽,背靠江夏,地理位置十分险要,可说易守难攻,江东军若来攻打,寻阳还能寻求江夏支援,刘表既然愿意给予宛城的张绣以支援,就绝不吝啬给予寻阳支援。

    至于北部六县,一来太贫瘠,养不了多少兵,二来北部六县与豫州接壤,豫州境内有两条古运河横亘而过,曹军的兵锋可以顺着古运河直达江北,从时间上看,曹操这会应该已经彻底平定宛城张绣,再接下来就要对徐州用兵了。

    此时,袁否若跑到庐江北部某个县,保不齐曹操就会在征讨徐州的中途,特意绕一趟远路来一趟江北,顺道先把他袁否给灭了。

    所以,袁否是断然不会撞到曹操的枪口上去。

    曹操,可是比周瑜更加可怕的存在,跟周瑜打都这么吃力,这么惊险了,跟曹老大打还不得尸骨无存?。。

    

第137章 痞赖() 
袁否盯着周瑜眼睛,说:“我若是非要寻阳不可呢。”

    周瑜却是毫不相让,说:“那就没有什么好谈的了。”

    袁否蹙眉不语,他在揣摩周瑜的决心,寻阳既可能是周瑜的底线,也可能不是,这就很考较袁否的眼力了。

    袁否在揣摩周瑜的决心,周瑜何尝不也在揣摩袁否的用意?

    老实说,此前周瑜并未想到袁否会选择寻阳做暂时落脚地。

    周瑜原以为袁否在放弃庐江之后,最大的可能还是从淮南郡选择一处靠北的小县做暂时的落脚地,待军队休整完毕,便离开扬州,取道徐州北上青州,青州眼下已经处在袁绍长子袁谭治下,袁否走这条道却是最近的。

    然而,袁否却偏偏选择了寻阳县。

    难道,袁否真就打算做刘表的看门狗?

    就在袁否和周瑜互相揣摩对方用意时,让两人最意想不到的事情却突然发生了。

    孙策忽然插进话来,对袁否说道:“袁否,寻阳可以给你,但是我也有一个条件!”

    周瑜闻言大急,寻阳的地理位置实在太重要了,一旦落入到荆州军手中,就会成为江东军西进的一道铁闸,当下就要开口劝孙策。

    孙策却猛然举起手,制止了周瑜,周瑜吐到嘴边的话便哽生生咽回到肚子里,无论如何孙策都是江东之主,私下里怎么说都可以,但在人前却必须维持孙策主公的尊严,这点政治觉悟周瑜自然还是有的。

    孙策说道:“袁否。寻阳可以给你。但我也有一个条件。”

    袁否说道:“愿闻。”

    孙策盯着袁否眼睛。一字一顿的说:“把原本就属于我孙氏的传国玉玺还给我!”

    “哈哈哈,伯符兄这话却真是新鲜。”袁否仰天打了个哈哈,又一正脸色说道,“传国玉玺分明就是皇家之物,是天子的器物,什么时候成了你孙氏的?难不成,你孙策也想效仿先父僭位称帝耶?唵?”

    “你?!”孙策顿时语塞,不过这话茬他却是绝对不敢接的。

    孙策内心当然有僭位之心。便是江东的士族豪强,对汉室也是谈不上什么忠诚,他们也多希望孙氏僭位称帝,因为只有这样,江东的士族豪强才能攥取更大的权力,才能凭借更大的权力攥取更多的利益。

    但是,内心想是一回事,说出来又是另外一回事,付诸行动就更是另外一回事!

    眼下的孙氏,虽已经据有扬州五郡。可是论实力,不要说跟公孙瓒、袁绍相比。就是相比曹操也是远远不如,这时候孙策若是胆敢僭位称帝,下场只怕比袁术好不到哪去,所以这话孙策是绝对不敢承认的。

    袁否哼一声,又接着说:“更何况,我早已经把传国玉玺交给曹公,再经由曹公上呈天子陛前,我却上哪找第二枚传国玉玺去?”

    孙策黑着脸,却拿袁否的痞赖无可奈何。

    所有人都知道袁否其实并没有把传国玉玺献给曹操,当初他献给曹操的不过是一个空匣子,真正的传国玉玺其实一直留在袁术身边,袁术死后又进了袁否手里,可袁否死不承认,又有什么办法呢?除非把这厮打败,抓起来,问题是,抓他又谈何容易?

    “好吧,好。”孙策无可奈何,只能退而求其次,又接着说,“传国玉玺你可以不给,但是太史慈,你却必须把他给放了。”

    “太史慈?”袁否眼着无辜的眼睛,茫然问左右,“太史慈是何人?”

    纪灵、徐盛都是满额头的黑线,不是吧,太史慈不是公子你的座上客么?最近你不是每天都与他研讨骑兵战术么?谁都知道你想招揽太史慈,可惜每每难以如愿,你居然问我们太史慈何人?这这,这,公子该不会是得了臆想症了吧?

    还是刘晔反应快,说道:“公子你忘了,你在下蔡斩杀的,便是太史慈!”

    “哦对,我怎么给忘了。”袁否猛一拍额头,对孙策说道,“伯符兄哪,你让我还你一个已经战死了的死人,这不是为难我么?”

    “死人?”孙策冷笑道,“哈,你还真敢说,张牛犊说了,太史慈没死,他已经被你给软禁起来了!”

    “张牛犊?”袁否说道,“你且叫他来对质。”

    “你”孙策再次语塞,张牛犊却是死了,哪里还能活过来对质?

    “你看。”袁否摊了摊手,说道,“张牛犊都不敢来对质,可见他是瞎说。”

    “哈哈,我今天算见识了,什么叫睁着眼睛说瞎话!”孙策怒气反笑,不过他也知道袁否是绝对不会放还太史慈的了,换成他是袁否,他也不会将太史慈这样的猛将放回去,若不能为自己所用,自然是杀了。

    周瑜又插话进来,说道:“公子不愿意放还太史将军,我们可以理解,但是叛将马忠,公子却必须交还我们,公子若是连马忠都不愿交还给我们,若是连这么一点小小的让步都不愿意,我们就得怀疑公子议和的诚意了。”

    周瑜已经知道马忠诈降,已经失败,所以想讨回马忠。

    不管怎么说马忠都是一员骁将,而且箭术尤其了得,还是非常有用的。

    “马忠?”袁否摊了摊手,说,“真是不好意思,我以为马忠是诈降,已经杀了。”

    袁否自然不会放马忠回去,马忠箭术了得,放他回去,那不是资敌么?袁否可不傻。

    “什么,杀了?”周瑜额头上瞬间也浮起了两条黑线,他也是见识了,袁否这厮的脸皮还真不是一般的厚,细作回报,马忠分明被关押在大牢里,袁否却就敢说,已经杀了,这尼妹的还能更加无耻一点吗?

    “对的,杀了。”袁否道,“交不出来了。”

    孙策便恼了,拍案而起说:“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到底还要不要议和?”

    袁否便也跟着重重拍案,跪坐起身喝道:“不行就是不行,没有就是没有,你要我无中生有却是办不到。”

    谈判到现在,之前的兄友弟恭却早已经荡然无存了。

    孙策森然道:“那么,和议之事就此作罢,你我两家还是战场上见分晓吧。”

    “要战便战,谁怕谁?”袁否针锋相对说,“孙策,别以为我真就想议和!”

    眼看两人要谈崩,周瑜和刘晔赶紧抢上前劝阻两人,好说歹说才让两人坐回席上。

    一段小插曲过去,和议总算是达成,不过孙策的条件终于还是没得到满足,袁否倒是如愿以偿的要到了寻阳。

    (分割线)

    一回大营,周瑜就埋怨孙策:“伯符,你不该将寻阳交给袁否的。”

    吕蒙也道:“是啊,主公,寻阳东临彭蠡泽,北靠大山,南接大江,西控江夏,地理位置十分之重要,我们只要控制了寻阳,就等于扼住了江夏的咽喉,扼住了江夏咽喉,就等于扼住了荆襄的咽喉哪,将来攻略荆襄,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

    不得不说,吕蒙连日跟随周瑜研习兵法,军事眼光已经大有长进了。

    孙策却摆了摆手,说道:“我岂不知寻阳的重要?但是跟传国玉玺相比,寻阳却又算不得什么了,说白了吧,寻阳虽然险要,却可以通过军事手段得到,但是玉玺,一旦让袁否小儿带到中原,甚至带到河北,我却永远都拿不回来了。”

    周瑜默然,心忖伯符终究还是放不下玉玺这个执念。

    吕蒙却眼珠一转,说道:“主公,要不这样,你和都督尽管率大军后撤,末将率一支精兵在必经之路设伏,一举攻杀袁否,夺回玉玺!”

    孙策颇有些意动,周瑜却摇头说:“此事不可,袁否狡诈,用兵却谨慎,要让袁否小儿中埋伏只怕是大不易,而且兵若少了,只恐奈何不得袁否,兵若是多了,却又断然骗不过袁否,更会招致天下物议,坏了孙氏名声。”

    孙策点点头,说:“公谨所言极是,伏兵之事就罢了。”

    冷冷的一笑,孙策又说道:“更何况,袁否小儿入了寻阳,却是自蹈死地,寻阳固然是易守难攻,可要想打出来却也是难如登天,只要把他困在寻阳,我们就有的是时间、有的是办法慢慢收拾他,旁的先不说,只要有了足够强大的水师,寻阳真就是天险么?”

    周瑜跟吕蒙对视了一眼,孙策说的对,如果江东军有足够强大的水师,寻阳的确算不上什么天险,因为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