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谋动三国-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了蔡文姬的说明,秋明心中愤懑无比,一群老学究有什么资格考察我的才学?你们懂因式分解么?你们懂方程式配平么?就算秋明读书的时候只是个被人看不起的学渣,胸中所学所会的也要甩这个时代的人几百条街好么。

    听见蔡文姬接下来说出的两个名词,正在作清越激昂状的秋明马上蔫了下来:“诗经还听过几首,尚书那是何物?我一个字都没见过。”

    蔡文姬没好气地道:“我早知你这狂徒不学无术,特地把书都带来了。这两天你把两本书都背熟,过几天我再来帮你述典解义。”

    秋明眼睛一亮,哇,美女家教哦,这应该是制服系还是素娘系呢?口中却花花道:“谁说我不学无术?我是不学有术,诗经有什么了不起的,听我这个:屏山隔断相思路,子规啼到无声处。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蔡文姬念了两遍,突然双颊飞红,啐了一声道:“不理你了”,转身飞逃而去,秋明看着她的背影,不由得哈哈大笑,乐不可支。

    黄忠求见的时候,秋明正抱着一本比青砖还厚的大部头愁眉苦脸地念着:“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予则孥戮汝。”蔡文姬折了根青竹条,一本正经地站在旁边,一看他贼眉鼠眼地到处乱瞄就是狠狠一下抽过去。

    秋明一看见黄忠,就好象久旱逢了甘霖一般,两只眼睛都闪起了泪花:“汉升,你总算回来了,可担心死我了。”

    黄忠又是吃惊又是感动,连忙拜倒道:“黄忠耽搁日久,累县丞挂念了。”

    秋明道:“不妨事不妨事,汉升起来说话。”他转头瞥向蔡文姬道:“文姬,我们要谈些军机大事,你是不是回避一下?”

    蔡文姬冷哼一声:“有什么了不起的,请我来听,我还不乐意听呢。”就这样挥着竹枝走了出去。

    秋明看见她浅嗔轻颦的模样,虽然看不见面容,心中也是一荡。他忽然坐直身子正色道:“汉升此去可有所得?”

    黄忠道:“那太史慈受伤甚重,我本以为他会觅地养伤,却不料他铤而走险又混入商丘城中,劫持乔瑁逼出印章交还给刘岱,现在据说已逃去辽东避祸了。他母亲据说也已经搬去北海附近,我并没有找到。”

    秋明追问道:“那你有没有往泰山一行?”

    黄忠道:“有的,那诸葛珪现为泰山郡丞,我依县丞嘱咐,言其子孔明与县丞有宿缘,县丞欲收其为徒,诸葛珪只是不信,还令人将我打出门来。”

    秋明心中暗叹,果然诸葛亮没那么容易拐到手啊,现在也无可奈何,只能等等再看了。这时又听得黄忠道:“我在泰山时杀退山贼,其中一人名吴敦者见我武艺,愿随我牵马执镫。我想县丞正在用人之际,便带了他同来。”

    “吴敦?吴敦?”秋明念了两声,发现没什么印象,就轻轻放下不管。他深吸了一口气道:“你在商丘可曾见到什么?”

    黄忠双眉一扬道:“周旌已回沛国,许攸现已投奔冀州刺史王芬,梁国相郑泰出城征缉太史慈尚未归家。”

    秋明默念这三个名字,眼中尽是暴戾之色,却马上目光柔和下来道:“那座山上的小径,你也去看过了?”

    “是,小径偏僻尚无人踪,我已将墟中焦尸就地掩埋,并具三牲祭奠。”

    秋明默然良久,忽然垂下泪来:“如此甚好,今后等我手刃了周旌,再去厚祭他们父女吧。”

第102章 圣经() 
本来在卫觊的计划中,是要邀请天下鸿儒名宿共襄此文坛盛会,一来可以狠踩一把秋明,二来自己也可以借机出出风头。谁知道请贴发出以后,大多如石沉大海,十之八九都借故推托不来。

    卫觊开始还以为是自己声名不显,可是请贴上面还有蔡邕的落款呢,难道那些人也不给蔡邕面子?他再一打听,几乎把鼻子都气歪了,原来前几天豫州刺史王允上书弹劾中常侍张让等勾结黄巾私相授受,请天子严查。

    这一下好象捅了马蜂窝一般,满朝满野人人自危,要么撇干净和黄巾之间的关系,要么撇干净和王允之间的关系,个个都忙得团团乱转,哪有时间来赴这个文会?要不是蔡邕面子足够,最后终于还是赶来了五六个闲云野鹤般的泉林隐士,卫觊几乎怀疑自己都要成为笑柄了。

    当秋明走上前厅时,看见的就是七八个或老或少的儒士正襟危坐于高台之后,一个个须仰视才见,简直要压出他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秋明嘟囔道:“不就是个文会吗?怎么做成个论文答辩的派头来了?”

    蔡邕也觉得这样的做派似乎有些太严肃了,不过卫觊坚持秉田午稷下之风,成师旷论学之台,颇有古贤者之意境,蔡邕也就随他弄去了。但是考虑到文姬的反应,他又忍不住出声道:“则诚,今日只是谈经论道,述典阐文,你也勿须太过拘谨了。”

    秋明答应一声,却笑嘻嘻地对坐在正当中的白胡子老头道:“玄翁,许久不见了。”

    这老头正是当世大儒郑玄郑康成,他哈哈一笑道:“是啊,自从汝南一别,不觉又是数月。这些日子来听说秋小郎做得几件大事,今日特来一晤耳。”

    卫觊一听,原来你们两个是借机来叙旧了,心中便有几分不愉,可是郑玄是当今硕果仅存的经学大师,就连卫觊的老师见了也只能执弟子礼,卫觊更加不敢在脸上表现出丝毫不满来。

    蔡邕见郑玄待秋明如此亲厚,心中又惊又喜,问道:“玄翁何以知秋明?”

    郑玄笑着把秋明在许子将府中对句之事说了一遍道:“此子年纪虽小,却善打机锋,老夫这次来,只为看各位如何出题难他。”

    众人都是心中大骂,你刚才说秋明曾经对句称老畜生怎能出蹄,现在又叫我等出题,这不是等着看我们的笑话吗?当下都是眼观鼻鼻观心,各个如老僧入定,就是没人肯抢先做这个老畜生。

    卫觊见大家都不出声,心知此事要糟,他灵机一动,把蔡邕问自己的话原样问了出来:“未知秋则诚平日治何经典?”

    他一开口,厅中众人都松了口气,原来是这个小畜生先出了题,当下人人微笑,静等秋明回答。

    秋明这些天诵经背典,被蔡文姬蹂躏了个惨,最后终于悟出来一个道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胖子不是一天吃成的。在强烈的逆反心理下,他决定出其不意,反其道而行之,不再跟着卫觊的套路来走。

    看见卫觊掩饰不住的得意笑容,秋明谦逊地道:“秋明平日所学,唤作圣经。”

    蔡邕一下子愣住了,自己不是很巧妙地让文姬去准备诗经和尚书了吗?怎么迸出来个圣经?这个圣经又是什么经?

    在座的各位鸿儒大匠互相交换着眼色,纷纷摇头,卫觊看在眼里,大声道:“秋则诚欲效乌有先生以对子虚乎?圣经之名,闻所未闻,定是你胡编乱造出来以搪塞我等。一个人无知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还不承认自己无知。”

    秋明仰头望着天花板:“一个人无知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还不承认自己无知,这话说的真是妙极了。你闻所未闻,就可以说圣经是子虚乌有吗?”

    卫觊怒道:“不仅是我闻所未闻,就连在座的各位大儒也都闻所未闻,难道还不是你编出来的吗?”

    这时郑玄右首一个老者忽然开口道:“这圣经,我曾经听说过的。”

    卫觊一看,此人乃公羊派鼻祖胡母生之后胡母班,为人刚正不阿,似乎不象个会说假话的。胡母班道:“吾曾祖作《公羊春秋》时,得董仲舒献极西大秦之地圣经一部,期间多有借鉴者,此事在我家中书卷多有记载。”

    蔡邕问道:“此经现在何处?”胡母班道:“王莽乱政时已经遗失了。”

    卫觊讶然道:“只凭家书记载,又未见实物,何以能肯定必有此经。”

    胡母班忽然正色道:“其实,这实物,我也见过的,在河伯洞府。”

    众人皆是动容,原来这个胡母班也是个传奇人物,曾经为泰SD岳大帝向黄河河伯投书,曾入阴曹地府也曾赴河伯酒宴,既然他说在河伯洞府见过圣经,想必不是做假。

    郑玄道:“古人云内圣外王,这圣经想必为前圣所著,不知其义如何,秋小郎且试述一二。”

    秋明见他们认可了自己的胡说八道,心中大喜。他曾经有两个信教的室友,每日里在他耳边叽叽歪歪的传教,虽然秋明一点也不感兴趣,但是或多或少总记住了一些词句。当下就把一些类似“君不以兵多得胜,士不以力大得救”、“舌虽柔可胜骨之坚”等句子一一盘出,引得这些大儒赞叹不已。

    卫觊听秋明所说圣经,自己一句也未曾听过,终是忍不住道:“这圣经乃是西方大秦传来,于我华夏衣冠何益?秋明你切不可误入歧途。”

    秋明只求过了经史典籍这关,若是真要斗起嘴来,又怎么会怕了他,当即笑道:“古人今人如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这圣经讲的是人生世间至理,岂分东方西方?”

    郑玄抚须道:“秋小郎此言不错,不错,刚才那句诗貌似有些意思,不如再作一首如何?”

    秋明想了想道:“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郑玄哈哈大笑:“好一个泰山不要欺毫末,蔡伯喈,我看你这个泰山就不要再欺秋明于毫末了。”

第103章 迎亲之礼() 
秋日的暖阳透过漏窗照进花厅,投下各种奇异的图案,给花厅里平添了几分生气。蔡文姬扭着衣带边走边念:“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这句是什么意思?”

    秋明涎着脸凑到她身边:“就是字面上的意思了,你看我离你这么近,可不就摘得你这朵月牙儿?至于易为春嘛,卿卿,叫声夫君来听听看。”

    蔡文姬又气又羞,回了个大大的“呸”。

    秋明继续纠缠不放:“现在你父亲正在前厅与玄翁商讨我们的婚事,你还扭捏什么呢?快除下蒙面青巾,让我看看你的真颜。”

    蔡文姬本想答应了他,却又感觉十分不妥,正在犹豫纠结,丫鬟小璃兴冲冲跑来道:“阿姊,你还不回去准备吗?后天你就要做新嫁娘了哦。”在她身后,是蔡文姬七八个未成年的小妹妹,最小的几乎才刚会走路,也跟着屁颠颠欢快地叫道:“姊姊姊姊新嫁娘,新郎新郎快发糖。”

    秋明和蔡文姬都是吃了一惊:“后天?怎么会这么快?”

    小璃道:“听说皇甫车骑已经亲自送王氏女来陈留了,若是让她先过了门,阿姊可就做不成大妇了。大人为阿姊计,这才决定一切从简,抢先入了秋家门再说。”

    蔡文姬一听,抢做大妇,这可是原则问题,一点也马虎不得。当下瞪了秋明一眼道:“看你惹出来这些事,我不要再见你了。”说完,她掩袖而走,完全不理秋明的连声呼唤。

    秋明想要去追,却被一群小蔡姑娘围住,他不知道其中哪个会是今后名将羊祜的亲娘,只好都不得罪,个个给了赏钱,于是一群小姑娘银铃般笑着跑开了。

    果然,不一会蔡邕即叫他过去询问结亲之事,秋明自然是满口答应,喜上眉梢。蔡邕却是对他满眼的看不惯,如此轻浮孟浪怎成佳婿?不过事已至此却也无可奈何,反正蔡邕女儿多,过几年再寻个稳重少年继承家业吧。

    秋明却不知蔡老头已对自己放弃了治疗,乐陶陶地去找黄忠商议,黄忠道:“蔡家诗礼传家,县丞又是首次结亲,切不可敷衍了事。不如由吴敦陪县丞去采购迎亲之礼,我却替县丞奔走以告亲朋好友,图个热闹喜庆。”

    秋明寻思了一会,后天就要成亲了,邓州那拨人肯定是赶不到的,附近也没什么熟人朋友,恩,夏侯渊是要通知的,华陀要是在家的话也一并请来,曹操么,自己承了他的情,请柬也是要送上一封的,其他人自己就想不到了。

    黄忠快马加鞭去谯郡通知夏侯渊,秋明却带着吴敦在陈留大街上溜达。说起来,这还是秋明第一次逛陈留的市集,以前不是匆匆路过就是病居于蔡府,难得这般有闲有心出来乱走。

    陈留郡,武帝元狩元年所置,接南北控西东,雄据中原,经数百年发展,如今已成为人口超十万的通城大邑,完全不是邓州百里小县能够比拟的。吴敦自幼在泰山中长大,往好了说是个山贼,实际上就是个没开过眼界的土包子,如今在市中左瞧右看,什么都要问问,什么都感到新鲜,引得路人纷纷侧目。

    秋明恨不得立刻和吴敦划清界限,摆出一副不认识此人的样子,想自己当年走南闯北,无论王府井、南京路、解放碑、天河东门都留下了自己逛吃逛吃的脚步,就是依旧是被人当成土包子,也是个升级版的土包子,和这种初级土包子就不是一个档次了。

    鄙视了一阵吴敦后,秋明忽然发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自己是出来采购迎亲之礼的,可是谁知道大汉朝的迎亲之礼是哪些呢?什么几金几银,万里挑一,万紫千红一片绿之类,总也该有个说法吧。

    吴敦也是两眼一抹黑:“俺还没娶亲呢,怎么会知道这个?再说俺们山里人家也不讲究这个,直接一捆柴两只鸡就能换回个媳妇。”

    一捆柴?两只鸡?秋明几乎可以想见蔡老头吹胡子瞪眼的样子,他摇了摇头,把这恐怖的画面赶出了脑海。

    正在挠头,忽然听见有人叫道:“则诚,你如何在这里?”秋明回头一看,居然在人群中发现了两张熟悉的脸,颖川名士荀湛和郭图。

    荀湛是个自来熟,一见到秋明就嘘寒问暖亲近无比,郭图却是尴尬得手足无措。秋明看见郭图的脸,就忍不住想到他手执钢鞭将你打的模样,也是憋笑憋得很辛苦,两人相对无言,只想尽快打完招呼各自走开。

    荀湛却丝毫没有感觉到空气中弥漫着的难堪气氛,先是说明了自己两人受冀州刺史王芬征辟为幕僚,正要经过陈留北上,一听说秋明即将成亲,他马上哈哈大笑道:“如此美事怎能错过,王冀州那边稍待几日也无妨,则诚这杯喜酒我是喝定了的。”

    秋明心想自己也不知道哪点入了荀湛的眼,一直对自己都是这么热情,不过他乡遇故知也是人生喜事,秋明望着荀湛的笑脸,心中油然而生一股暖意。

    秋明刚提出自己不懂迎亲之礼,荀湛笑道:“幸好你遇到了我们,郭公则颇知周礼,万事皆可问他。”

    看见秋明向自己恭身行礼,郭图阴鸷的脸上终于显出一丝笑容:“周礼甚是烦琐,如今只有两天的话,许多物事都已不及备齐了。不过铜雁是必须要的,同牢礼也要提前准备,另外赞者何人,御者何人,媵者何人,都定下来了吗?”

    秋明象呆子一样大张着口:“啊……啊?你说的这些都是什么呢?”

    郭图心中快意,总算体会到了一丝智商上的优越感,对秋明的嫉妒之心也就少了几分:“铜雁是贽礼,表示今后对新妇诚信尊重;同牢礼是新人对席而坐吃的同一种酒肉,此时位置男西女东,意指阴阳交会;赞者是新郎的长辈,御者和媵者是沃盥礼时分别为新郎新妇浇水盥洗的。”

第104章 洞房三关() 
秋明好不容易才把下巴合拢,荀湛笑着拉住他道:“这些繁琐事,全部交给公则即可,我们且去饮酒论诗吧。”

    秋明于是对郭图再拜道:“秋明愚钝,还请公则兄多费心了。”郭图恩了一声,正想得意一下,却听到秋明继续道:“秋明过几日还有一场亲事,烦请公则兄每样置备两套吧。”

    荀湛郭图都是无语,第一次看见连着成亲的,难道这个还有买一送一的?听完秋明的解释,郭图变色道:“皇甫嵩,不,皇甫车骑要来?我不能见他,等为你们办完迎亲之礼,我马上离开陈留。”

    郭图带着吴敦去采购了,荀湛拉着秋明走进路边小酒肆里,热情地问他最近可有新作。秋明摇头道:“我这段时间历经磨难,几乎是死去活来,哪还有什么心情做诗文?”荀湛点头道:“合肥侯之事,我也听说了,如此恶形恶状,确实不似皇家做派。”

    秋明叹了口气,不愿再提起此事,荀湛却不识趣地继续道:“我在家时,曾听文若和公达谈论此事,文若道合肥侯素来骄横,虽然此次被曹孟德坏了事,但是必然不会就此收手,日后定会再出毒计对付你。”

    秋明心道,就是他不对付我,我也一定会去找他算帐的,他好奇地问道:“公达如何评价此事?”荀湛本是个全无机心的梗直书生,笑着道:“他只说了六个字:郑伯克段于鄢。”

    “郑伯克段于鄢?”秋明默默地念了两遍:“什么意思?”

    荀湛道:“公达那家伙智计百出,我哪猜得透他的心思?不过他对你好象印象满不错的,屡次在文若面前夸赞你的沙盘推演之法,说的多了,文若似乎也对你有所兴趣。”

    秋明的心猛的一跳,荀彧对自己感兴趣?这可是曹操手下首席谋士哇。不过以自己现在的身份地位,想要招徕荀彧那就是痴心妄想,不如先和荀湛打好关系,到合适的时机再让荀湛以兄弟情谊说之,岂不是事半功倍。

    想到这里,秋明马上换上笑脸与荀湛推杯换盏,一醉方休。

    郭图虽然很快离开了陈留,可是在他的教导下,秋明总算大致了解了婚礼的相关流程,在蔡邕面前一一依礼而行。蔡邕眼见秋明居然蓦地开了窍,居然懂得了纳采、问名、纳吉等诸多仪礼,让自己在亲友面前不至于丢了脸面,对秋明不由得又高看了几分。

    此时王允的弹劾奏章已送达御前多日,天子却出人意料地没有任何反应,于是所有人的心又慢慢放回到了肚子里。既然风头已过,蔡邕嫁女,附近有头有脸的人家怎么会不登门道喜呢?于是这两日蔡府迎来送往喜气洋洋,连门厅里都堆满了各式各样的礼物。

    到了婚礼当天,前来赴宴的客人更是络绎不绝,不但包括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乔瑁、济南相曹操、济北相鲍信等地方官员,还有郑玄、王匡、韩融、襄楷等地方名士。秋明不停地施礼,不停地敬酒,很快就醉态可掬,又被荀湛等人鼓噪起哄,在堂前高歌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