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在他临死前答应了他,怎可食言?”柔娘把眼睛闭上又睁开,“王官人不愁没有好人家的女儿肯嫁,我又是个寡妇……只消等上个一年半载,也许,他就会当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说完,感觉心中就像千万头蛇蚁在撕咬一般,痛的她喘不上气来。
王小麦先去了一趟宋老三家里他从酒坊派些人手过来,又敲遍了左邻右舍的门,却没找到合适的地方。不是人家不肯卖,一是明天就搬走确实有些急,而是他也觉得那些院子有些破旧,怕亏待了柔娘,正打算在这几家中矮子里拔将军随便选一户,旁边的刘达却开口说话了。
“官人不如买一处大宅院,一来这些小院确实小了,又没有后院,这些粗人平日里没个正行,怕言语上冲撞了两位娘子;二来官人也该换套院子了;三来,一旦柔娘搬过来,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朝夕相处之下……”
王小麦闻言觉得刘达说的有道理,笑着说道:“这个办法好,你去转转,看附近有没有大宅子卖,不要在乎价钱,务必明日能让他们搬过来,这套小院就送你了,这么大年纪该娶一房媳妇儿了,不要整天吊儿郎当的胡混。”
刘达心里憋着笑,心道阿郎还说我年纪大不娶娘子,你不也是一样吗?不过好不容易看着王小麦守得云开见月明,心里也高兴,忙答应一声:“好咧。阿郎不知道,咱后面的大院刚空出来,原主人受前一阵子裴仁基案子的牵连,被贬去淮北了,正在着急发卖,怕是比平时还要便宜些,我这就去问问。”
提到裴仁基王小麦就想到了罗士信,他昨日刚带兵出征了,出征前派人送来了一封告别信,信的很隐晦,不过王小麦还是看出他这是彻底死心了,王世充此时派他带兵,已经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了。
突然又想起刚才柔娘刚才的异样,王小麦心头一阵纳闷。莫非她有什么心事?自己和她说暂避的事,她却莫名其妙的来了一句没想好。那天晚上向她袒露心怀,她却说要考虑考虑,难道……她之所以心焉,是因为在回避这个问题?
想到这,王小麦心里刚燃起的火焰不免又冷了下去,没想到自己做了这么多,到现在还没有换来她的感情。但是这些日子与她的接触,总感觉她对自己是有意的,难道这一切都是自己的一厢情愿吗?还是她一直就是在敷衍?
女人心,海底针,王小麦啊,王小麦,你今时今日才想起这个道理来吗?品尝着粱三端上来的葡萄酿,却满嘴的苦涩。……,、、,11
第六十四章 盛会 下()
王世充登基以来第一次没有上朝,因为准备多日的儒门经学辩论会今日召开,洛阳城中如今是儒者如云。有人讲了个笑话,城内的一堵砖墙不慎倒塌,砸死了十人,其中有八个是学问人,还有一个是宗教人士。因此可见这次盛会影响力是多么盛大,翻遍史书,也找不出第二个能与之比肩的来。
与会的人员除了名门士族,学者大儒,道门的袁守城、李仲卿等人也会到场,听说佛门的慧乘大师也会驾临,这场盛会的影响力不止局限于士林了,已经成了一件天下瞩目的盛事。想不到,孔颖达当日的一个提议,竟然能引起如此之大的震动。
直到前两日有人上奏请求增加洛阳的巡察兵丁,王世充才注意到这个盛会的影响力远远的超出了他的想象。本来只打算派个代表出席的他,如今却急不可耐的要亲自上阵了。想想这么多有名望的人对自己鞠躬行礼,他就兴奋的全身发抖,这种成就感比起登基那一刻也不逞多让。
王世充既然决定亲自去参加开幕式,那文武百官自然也要随行了。一大早,天街上的人就络绎不绝,都是朝国子监的方向前行,比大朝会还热闹许多。
待在休息区域的王世充上看着络绎不绝的人群,笑的合不拢嘴,一个劲的夸国子监这次立了大功。正在此时,一个骑马的士兵却高喊着什么冲向坐在辇驾上的王世充。
卫兵赶紧把这个胆大妄为的家伙拦住,王世充也是满脸的不悦,不过却看到士兵手里拿着一块露布,以为有捷报传来,不敢怠慢,急忙唤士兵上前。
士兵跪倒在地,双手呈上军情,贴身的太监急忙接过,检查了一番确认没有问题,这才递到王世充手上。
王世充接过来一看,脸色立马由晴转阴,下面的百官看着他的表情,皆是大气也不敢出,静静的等候消息。过了许久,王世充才平复下愤怒的心情,却没有向百官通报这件事,而是交给旁边的鹰扬郎将张继,对他低声吩咐了一番。
百官此时更是战战兢兢,这张继一直是王世充的狗腿,名义上是一个将军,手底下却没有多少真正的兵士,而是单独向王世充负责的一个情报头子。前一阵子独孤家、裴氏父子的谋乱被诛,都是和此人有着分不开的关系,很多人评价他就像一只隐藏在黑夜中的狼,每次出动,都必然会见血。只是不知道又有什么事需要他出面,不知道何人又要倒霉,一时之间,有些人心惶惶。
王世充发现百官的异样,不想就这么扫了性,又吩咐张继此事不要牵连过广,张继了然的点点头退下。
盛会终于开始,万人的朝贺终于让王世充重新打起了精神,亲自开口宣布了盛会的开始。
礼乐表演过后,礼部的司仪宣布,国子监助教王小麦上台,要表演最后一个节目。观众顿时响起一片议论之声,这王小麦一个官员,竟然学那些倡优一样上台表演取悦于人,真是哗众取宠。
饶是王小麦胆大,看见这么些人似乎对自己有所不满,上台的时候腿肚子也是开始有些打颤,不过他很快镇定下了心神,身后跟着王二月和梁三两个学生,以及对这件事热衷非常的李淳风。
袁守诚皱着眉头看着李淳风,自打这少年来了洛阳,便对道门的事一问不问,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天天演算算学,还隔三差五的往国子监跑。旁边的慧乘老和尚见他脸色不好看,便笑道:“这小道士倒是生的唇红齿白,相貌堂堂,袁道长收了一位好徒弟。”
“哼!”老道士哪听不出他话中的讥诮之意,“大师广邀天下宗门来洛阳展示什么佛宝,没想到却被人捷足先登,恐怕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我佛宽宏,不会在意这些俗事。”慧乘面色不变的说。
“佛祖慈悲,和尚倒不一定。”
两人在这夹枪带棒的说着话,却感到头顶似乎飘来了一大块乌云,场地里的光线暗了许多下来,忙向上看,却见不知道何时,场地上面蒙了一层黑纱。
王小麦向众人施礼:“大家不必惊慌,下面的表演需要暗一些的光线才能看的清。”他的话沿着两侧的回音壁传到众人的耳朵里,这才消弭了人的疑惑。
王世充坐在最高处,手里拿着一支望远镜,饶有兴趣的看着台上的王小麦,这件事他早已经知晓,只是不知道这王小麦究竟要给诸人带来什么样的表演。
只见王小麦手里捧着一个透明的琉璃瓶子:“长久以来,人们一直知道我们周围是有气的存在,今日我便捕捉到了气中的两种成分,展示给大家。”
“荒谬!”“可笑……”“胡言乱语!”一时之间,顿时场面有些失控,此时无论台上如何说话,上面的人也不会有人听到,只是一个劲的咒骂台上的王小麦。
好在王小麦对这种情况早有准备,通道两侧侍候的侍从忙让众人安静下来,听王小麦说完。
“素闻道家对气颇有研究,我想请教一下袁道长,为何大家认为气不可捕捉?”
场面安静的放佛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到,就连王世充也竖起耳朵听袁守城怎么回答。
“老夫并非认为气不可捕捉。”袁守诚年纪虽然大,说话却是中气十足。
“那道长何故发笑?”
“今日你拿一个琉璃罐子说捉到了气,这天下间人都可以做到,老道实在不知有何特别,故而发笑。”
“原来如此,”王小麦点点头,把手中的玻璃瓶举国头顶,“但这一罐却与平日的气有所不同,它有起死回生,死灰复燃之效。”
“什么?”人不可置信的看着他手上的罐子,脸上的表情都是惊疑不定之色。
“诸位稍安勿躁,我这就通过几个实验来展示。”
王世充不敢置信的瞪着眼睛,难道这王小麦也是个道门高人不成?竟然捉到了这种神奇的气。
袁守诚心里却极为不安,他不会怀疑王小麦在大庭广众之下会愚弄众人,除非这个人疯了,如果他没疯,那就是说,此人真的捉到这种堪比灵丹妙药的气了么?
这时候王小麦身边的粱三点燃了一根木棍先放入了一个同样透明的玻璃瓶中,然后盖上了盖子。
“诸位请看,木棒正在渐渐熄灭,这说明此瓶中的气已经渐渐没有了,或者说,瓶中助燃的气没有了。”王小麦说完不待众人反应,便让梁三掀开瓶盖,取出冒烟的木棒。
“诸位请看仔细。”
王小麦掀开手中的玻璃瓶盖子,梁三的将刚熄灭的木棒扔了进去。不可思议的一幕出现了,木棒瓶内迅速复燃,并且绽放出比刚才更加耀眼的光芒,将王小麦的脸都映的光亮一片。
人群中再次爆发出一阵比刚才更热烈的议论声,虽然木棒燃烧的时间很短暂,但大家却是都看到了无疑。
王世充攥着拳头,双眼通红,喃喃自语:“朕要得到这种气,一定要得到。”
袁守诚面色惨白,只觉得天旋地转,双眼发昏,一歪头,竟然晕倒了过去。
不知过了多久,袁守诚才悠悠的醒来,睁开眼,发现李淳风就站在床头侍候,打起精神的开口询问:“我睡了多久了?”
李淳风忙扶他做起来:“师父已经睡了三个时辰。”
“这么说,今天的盛会已经结束了?”
“马上就要结束了。”
“唉……”老道士闭着眼睛,竟然滚落了两行清泪。
“师父为何伤心?”李淳风关切的问道。
“可笑我一生追寻大道,竟然被一个弱冠少年抢了先,此事过后,怕是我道门信徒离心离德,都跑到那儒门脚下了。”袁守诚老泪纵横的说道。
“啊?”李淳风不解的看着袁守诚,“师父这是何意?这气王小麦已经公布了制法,而且哪有他说的那般神奇。”
“你休要骗为师。”袁守诚闭着眼。
“这气是我亲眼看着他制作出来的,”李淳风忙解释道,“就是加热丹砂得来,不会有假。”
“加热丹砂?”袁守诚闻言摇摇头,“怎会如此简单?”
“师父若是不信,我可以现在就做给你看。”李淳风说完就跑出了门外,不多时,拿着一根长管子,一只玻璃瓶和一个小炭炉走了进来。
“这根管子是皮制的,外面裹了一层松香塑形……”李淳风将制氧气的所需的工具对着袁守诚介绍了一遍,又当着他的面演示了一遍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随后重复了一遍今天王小麦的实验,熄灭的木棒果然再次复燃。
“如此简单?”袁守诚拿着玻璃瓶仔细的观看,怕中间漏了什么。
“师父大可以自己一试。”李淳风说道。
“好。”袁守诚顿时来了精神,在李淳风的提示下,一次又一次的收集氧气做着这个死灰复燃实验,直到屋子里充满了难闻的烟火气,这才罢手。
“王助教给这种气命名为氧气,他认为万物皆离不开这种气的滋养,因此而得名。此外他还发现了一种能点燃的气,把这种气充在牲畜的尿脬中,一放手,尿脬就会飞上天,比孔明灯飞的还高,他认为这种气体很轻,因此命名为氢气。”李淳风一边说,一遍拿了张纸将“氢”字和“氧”字写出来。
“备车。”袁守诚说道。
“师父要去哪?”
“国子监。”】,、、,
第六十五章 炼金术师()
丹砂这东西,无论欧洲的炼金术士还是中国道士都很早就在用了,其实就是汞矿经过一些原始的初加工形成的含汞混合物。丹砂之中含有的氧化汞,经过加热,达到一定的温度,就会分离出氧气和液态汞。
而氢气的制备更简单一些,就是利用高温下铁原子的活跃性上升,此时加入水,水分子中的氧原子就会和铁原子发生结合,从而置换出水中的氢。
氢氧这两种元素也是人类发现最早的元素之一,它们特点十分鲜明,又很普遍,水就是由这两种元素组成。
王小麦今日表演的氢气和氧气实验让人过目不忘,如果他是一个神棍,或许此时创建一个宗教,手下已经有了数千信徒。但他却随即对外公布了这两种气体的制法,就是消弭人们心中的不安,以及为元素说铺路。这两个制备实验操作都很简单,相信在场的每个人回去之后都会迫不及待的验证,亲自试过之后,就再也忘不掉。如果其中有些人身怀好奇心,就会探究其中的奥秘,发现更多元素界待揭开的谜题。
现代科学体系形成的过程中,化学不同于物理学,甚至可以说走的道路截然相反。物理学多数时候是一个假设到验证的过程,比如日心说,开普勒提出假设,伽利略为假设可以证明的先决条件,牛顿是集大成者。而化学往往相反,历史上一个个新元素的出现基本上都是在实验中被发现的,这其中的功劳离不开那些想把稻草变成黄金的炼金术师的功劳。
中国的炼金术士就是这些道士,他们是化学世界最早的开荒者之一,值得玩味的是,这些人对社会的贡献却不是那些让他们引以为傲的丹药,而是炼丹的副产品。火药是其中之一,它的作用不必多说;豆腐据说是淮南王刘安烧药炼丹的时候偶然得来的,王小麦记得,一档很火的饮食纪录片评价它“补充了农耕民族急缺的蛋白质”。
元素说和牛顿的天体运行论是组成现代科学世界观的两大支柱,一个解释微观世界的构成,一个解释宏观世界的规则,二者相得益彰。
看到袁守诚到来,王小麦丝毫不感觉意外,他要的就是这种震动效果,能唤起人们重新认识这个世界求知欲的效果。
老道士推却了茶水,开门见山的说道:“王助教今日的言行不知有何目的?还请直言。”
王小麦笑了笑:“道长说笑了,这不过只是一些哗众取众的小玩意儿,哪有什么目的可言。”
“你开个价钱。”袁守诚第一想到的就是花钱解决。
上次道门花天价买了天文望远镜的制造之法,没想到却陷入到一场内部纷争之中,借助于天文望远镜,道门几百年来一直信奉的浑天说如今竟然有人提出质疑,幸好发现及时,那台望远镜已经被禁止使用,算是暂时把事情压了下去。但没想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今天王小麦的两个实验直指元气说,这无疑在动摇道门的根基。不知道这王小麦究竟是何意,凡事都要与道门作对。
“想必道长有所耳闻,在下并不缺钱。”王小麦坦然的说道。
“王助教陶朱公的本领老道听说了,既然阁下不为财帛,为何要事事针对我道门而来?”
“非也,在下的所作所为也并非有意针对道门。”
“小子,勿要惺惺作态,我道门到底有何事得罪于你?”旁边的李仲卿按捺不住,开口叱问。
“两位何必要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王小麦自嘲道,“这件事对道门,对几位道长,都是有益无害,又何必对我一个籍籍无名的小吏苦苦相逼?”
“简直一派胡言!”
李仲卿还要再说,却被袁天罡拉住:“我等就要听听王助教的高论,此事到底对我道门有何好处?”
王小麦悠悠的叹了口气:“诸位请随我来。”
几人随着王小麦的身影来到院中一看,两个十多岁的少年正忙碌的满头大汗。袁守诚瞧了半响,也没看出两人在摆弄什么。只听到旁边的袁天罡说道:“莫非这就是今日王助教所言的氢气的制作方法?”
“不错,”王小麦点点头,“中间这根铁管现在已经被炭火烧的通红,现在就可以开始了。”
只见王二月将一瓢水缓缓的倒在铁管的一头,铁管另一头连接的皮管泡在一个大水桶里,不多时,皮管出口处便有气泡升腾上来,梁三拿着一只玻璃瓶倒扣在出口上,随着时间的流逝,玻璃瓶中的水渐渐被排空,梁三飞快的用玻璃板堵住瓶口不让气泄露出来。
王小麦将一根点燃的木棒迅速扔入刚掀开的玻璃瓶内,众人只看到瓶中耀出炽烈的光芒,同时听到一声爆裂之声,宛如闷雷。
氢气的点燃实验袁天罡等人白天已经见过了,如今近距离观察,更有一番感触。袁守诚却是第一次见到这种情况,顿时又是一惊。
“元气论实在是太粗糙了,真实的世界要复杂的多。几位道长都是道门高人,想必一定深有感触。”王小麦说道。
“阁下到底想说何事,不妨直言。”袁守诚皱着眉头问道。
“很简单,这个世界需要一门更精细的理论来支撑万物的存在。”
“阁下的意思,是想让我们道门推翻元气论?”
“不错。”
“好大的口气。”三人看向王小麦的眼神就像在看傻瓜,转身就要拂袖离开。
“你们今日不做这个决定,来日必当后悔。”身后传来的声音却又让三人停住了脚步。
“阁下这是在威胁我等?”袁守诚的笑容让人不寒而栗。
“岂敢?”王小麦拱拱手,“元气说并非道门一家之言,但道门却从中受益最多,譬如风暴中的大树,将来有何变故,也一定是首当其冲。”
三人低着头,都在思索王小麦话中的意思。
“如果道门能够在变故中首先革新自身,那将来受益最多的也会是你们。”王小麦递给袁守诚一本薄薄的册子,“这上面详细记录了我总结的一些观点,今日赠予道门,看完之后,再请三位定夺。”
袁守诚翻开第一页,三个字映入眼帘——元素论,再往后翻是第一篇“气体”,头两条便是今日刚见过的氢和氧,上面不仅写了制备过程,还有总结了特性,非常详细。第二篇“液体……,第三篇“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