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第一猛人-第1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良玉怒哼一声,对着白杆兵朗声说道:“白杆兵的弟兄们。大明兵部右侍郎朱大人说你们只配在西南剿匪,不配和正规军作战”

    白杆兵一个个脸色铁青,这是不认识朱由诚,要是认识他的话,估计他们的口水能把朱由诚淹死两遍。

    朱由诚暗自苦笑,上辈子肯定欠了秦良玉不少债。一个普普通通的鞠躬,被她当众质问,险些下不来台;一句“西南第一强兵”,让她替自己在白杆兵中拉了不少仇恨。

    “你们服气吗?”

    “不服!”

    震山撼岳的回答声响起,吓得信王差点从马上跌下来。

    信王嘀咕道:“声音大就有用吗?一轮弓箭。前师尽墨;两轮弓箭,整军崩溃。”

    朱由诚听了这话,悄悄向他竖了竖大拇指,不愧把他带在身边这么久啊,长枪阵的缺点被他看出来了。

    出战的当然不止是白杆兵,后面还跟着许多四川部队,不过是呈梯队排列的。看样子,如果敌人数量少,就是秦良玉一个人出战;如果敌人数量多,后面的队伍就跟上。

    ……

    来的估计真的是叛军。川兵严阵以待了半天,还没看到敌人的踪影。行军速度如此之慢,一定不是正规军。就是不知道哪支部队这么不开眼,在安邦彦全军覆没。贵阳城兵强马壮之时,前来找死。

    过了许久,朱由诚注意到,后面队伍的士兵有些开始摇晃起来,大概是站不住了,而白杆兵却依然像标枪一样挺立。

    “果然是西南第一强军。”朱由诚心中暗道,“如果能说服秦良玉将军在白杆兵中增设弓箭手的话,那么白杆兵的战斗力将大幅度上升,到时即使对上建奴,也有一战之力。白蜡杆做枪不错,就是不知道能不能用来做弓身。”

    看着白杆兵站着空耗体力,朱由诚催马上前,对秦良玉说道:“秦将军,白杆兵果然勇武。不过现在敌军暂且还没到来,是不是让他们先休息一下,到敌军出现再列阵迎敌呢?”

    秦良玉冷笑了一声,不搭理朱由诚,转头对白杆兵喊道:“弟兄们,你们累不累?”

    “不累!”又是一阵山呼海啸般的回答。

    朱由诚讪讪地退回信王旁边。

    “死要面子活受罪。”信王愤愤不平地说道,刚才朱由诚和秦良玉的对话,他听得很清楚,见朱由诚吃瘪,他当然心里不舒服。

    朱由诚点点头,附和道:“是啊,我早说过,会休息的人才会工作。白杆兵现在站得很整齐,体力消耗必然很大,对敌之时战力会大打折扣。所以,我一直认为将军应该有种超脱世事的心态,不可因怒兴兵”

    远处渐渐响起杂乱的步伐,敌军终于出现了。

    朱由诚举起望远镜一看,见来的人的确是叛军,不过他们的衣着却比较奇怪,有人穿夷人的服装,也有人穿着汉人的服装。看来,这支叛军是由汉化颇深的夷人组成的。既然仰慕大明文化,融入大明不就好了,为什么还要造反呢?难道当奴隶就那么舒服吗?

    叛军还带着许多旌旗,应该也是向大明军队学的。不过那些旌旗的形状和材质就非常粗糙了,有方形、三角形、条形,还有肚兜形嗯,还真是肚兜形的,不会是从哪个受害妇女身上扒下来的吧?旌旗上还有字,不过不是夷人的文字。这倒不是夷人太不自信,而是夷人根本没有文字。

    旌旗上的字歪歪扭扭,写的尽是汉字,朱由诚仔细辨认了半天,总于认出了几个:太明一勇军、古、金、温、梁

    这个“太明一勇军”应该是“大明义勇军”吧,这个名字似乎很熟悉,几天前,他似乎和某些人提过,是哪些人呢?一下子想不起来。

    “古”、“金”、“温”、“梁”四面旗帜应该是领兵将领的姓,这四个姓很熟悉啊。

    “朱大人,”吴虎平说道,“古、金、温、梁,像是四大侠客的姓啊”

    “快和我一起找找四大侠客,这可能是我们的队伍,可千万别大水冲了龙王庙啊。”

    三个人一齐在对面的队伍里寻找四大侠客的踪影?哪三个人?朱由诚、吴虎平,还有信王。

    收服四大侠客的时候,信王还困在贵阳,根本没有见过那些人。而朱由诚抵达贵阳后,也没来得及说明这件事情。

    为什么信王会对这件事情那么上心?全是“四大侠客”这个外号惹的祸呀。

    信王的搜索基本可以无视,吴虎平一番搜索下来,找到了大侠金庸,而朱由诚视力更佳,找到了两个——金庸和古龙。

    吴虎平问道:“大人,还找不找温瑞安和梁羽生了?”

    “找什么找呀,再耽搁下去就要搞出人命了。”

    朱由诚派吴虎平快马向朱燮元报信,告诉他来的人是他留在龙里城的俘虏,而他自己则奔向秦良玉。

    “秦将军,且慢动手。前面的队伍不是叛军,而是锦衣卫的俘虏。”

    “哦,你们家的俘虏还真特别呀,没有人押送不说,还带着刀剑。”

    朱由诚拱拱手说道:“给我片刻,我给你证据!”

    说完,朱由诚单枪匹马向前面的队伍冲去。接着,后面又冲出一匹马,那是信王的白马。

    秦良玉愣住了,朱由诚是不是要疯啊,一个人去抓几万俘虏,他真当自己是李元霸呀。

    更让秦良玉惊讶的还在后面,见朱由诚过去,那些叛军突然跪了下来,齐声高呼道:“见过朱大人!”

    声浪之大,连贵阳城的城墙似乎都被声音震动得摇晃了一下。

    ps:  (感谢呆c=呆的月票)

第二百七十一章 倒霉的四大侠客() 
掉了一地的眼珠,谁能料到朱由诚一人一骑,呃,再加上信王,两人两骑居然把数万夷人叛军吓得跪倒在地。。 平板电子书

    片刻后,朱由诚回来了,带着四个穿着大明服饰的青年回转本阵。

    白杆兵暴怒了,这帮叛军,实在太不够意思了:“我们都在这里站了半天了,好不容易把你们等来。没想到你们一来就投降,什么意思嘛?你们就不能坚强一点,等我们暴打一顿以后再投降?”

    秦良玉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无力地挥挥手,让白杆兵回营休息。

    朱由诚没有让其他叛军俘虏进城。虽说这些叛军已经被他洗脑,成为新大明人的典范,但他还是怕这些人野性难驯,惹出泼天大祸,于是让他们就地扎营。

    四大侠客身高普通、长相普通,穿着也普通,基本属于丢掉人堆里就会不见了的那种类型。信王上下打量他们几遍,也没有发现他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四省总督朱燮元见得多了这类人,一开始并不以为意。

    “朱大人,这四位是前夷人”朱由诚解释道。

    朱燮元打了哈欠,今天早上发生太多事情,他都有点困了:“什么前夷人,后夷人的等等,你是说他们是夷人?”

    “他们以前是夷人,不过现在是大明人。”朱由诚坚持他的观点。

    “好,好,这样的夷人”

    “大明人!”

    “对,这样的大明人,本官喜欢。”

    朱燮元热切地看着四大侠客,就像饥饿的人看到了面包,当然朱由诚心里其实还有更下流、更贴切的比喻,所以他的脸上露出了坏笑。

    朱燮元问道:“你们真的是夷人?”

    四大侠客一齐摇头。铿锵有力地回答道:“不,大人,我们是大明人。”

    朱燮元笑了。看来朱由诚说得很对,夷人非常愿意变成大明人。欢迎大明的文明之光普照大地。

    不过他看到朱由诚脸上的坏笑,心里一紧,疑心他们和朱由诚串通一气,编故事给他听,便说道:“你们四个,跟本官去二堂,我有机密事宜问你们。”

    他本来想让闲杂人等退出大堂,让他可以单独盘问夷人。可是当他想到朱由诚的一串官职。不由立刻萎了,谁是闲杂人等,敢说未来的大明首辅是闲杂人等,是不是嫌退休后的生活不够精彩?

    朱由诚就如同一座不可逾越的山峰。既然山不动,只好自己动了,所以他把四个人带到二堂问话。踏进二堂大门,朱燮元回头看看,发现朱由诚并没有跟上来的意思,心下不由更信了七分。

    信王问道:“朱燮元把四大侠客带进去干什么?请教功夫吗?”

    朱由诚正在思考如何撺掇朱燮元一起去掏安邦彦的老巢,也没听清楚信王问些什么。随意地点了点头。他不知道,这个无意识的动作即将要让四大侠客倒大霉。

    一刻钟后,朱燮元出来了。他容光焕发。心里就像是放下了一块大石头。

    四大侠客随后跟了出来,就听“啊打”一声怪喝,信王飞腿向四大侠客中的金庸踢去,金庸立刻倒地;信王的动作行云流水,接着一个肘击,古龙倒地;再接下来一个过肩摔,温瑞安倒地;最后一个叶底偷桃,梁羽生倒是没有倒地,而是抱着小腹。腰弓成了一只虾米。

    朱由诚大惊失色,问道:“信王。你怎么了?是不是这几个家伙招惹你了,要不要帮忙?”

    四大侠客都快哭出声了。这个陌生的年轻人突施偷袭,他们纷纷倒地不起,朱由诚作为他们的上司不作主不说,还问那个年轻人要不要帮忙?到底还让不让人活了?

    信王拍了拍了手,摆出一副高手的模样,仰头,以45度的角度望着天空――室内看不到天空,只能看到天花板。他说道:“唉,欲求一败而不可得呀。你不是说他们是四大侠客吗?即然是侠客,那么武艺一定很高,就连朱燮元都找他们请教武学问题。于是我便想称量称量他们的武艺,想不到啊,想不到,我一不小心也成为武林高手了,不费吹灰之力便打倒了四大高手。”

    朱由诚哭笑不得,道:“谁告诉你,这四个家伙是武林高手了?”

    信王一指朱由诚,道:“不是你吗?说什么四大侠客,不是武林高手,能称为四大侠客吗?”

    朱由诚觉得头有点痛,揉了揉了太阳穴,说道:“所谓的四大侠客,指的是他们的名字很像侠客的名字,和他们的身手没有任何关系。这四个人的名字分别叫做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你说像不像侠客的名字?”

    信王喃喃地念着四个人的名字,忽然说道:“不对,温瑞安这个名字很普通,不像侠客的名字呀。”

    朱由诚有点哑口无言了,他总不能说后世有个爱写武侠家起的笔名就叫温瑞安吧。

    信王一拍脑袋,道:“我知道了,一定有故事。这四个家伙的名字是不是和故事里的四大侠客的名字一样?要讲给我听哦,很久没有听诚哥哥讲故事了。”

    朱由诚点点头,从口袋里摸出四枚银币,递给四个人,说道:“打你们的人是信王,我的兄弟。他见你们的名字实在是太威猛了,忍不住一人赏了你们一下。信王既然有赏,本官也不能小气,这个拿去吧。”

    四大侠客是机灵人,知道朱由诚的意思:打人的是信王,而且还是他的兄弟,报仇雪恨之类的事情是提也别提了。好在朱大人够意思,发了一枚银币,可以安慰他们脆弱的心灵。

    一枚银币可是一笔巨款啊。夷人生活艰难,一年收入也不过三五枚银币,这可是相当于三四个月的总收入,怎么不让他们喜笑颜开。

    其他三个人的表情还算单纯,被偷袭小弟弟的梁羽生的表情就很精彩了,那是一种蛋疼和惊喜交织的复杂神情。

    金庸有些胆怯地问道:“朱大人,我们要不要改改名字?否则谁见我们的名字威猛,都来赏我们一顿狠的,我们还活不活了?”

    “不用吧你们为什么不能化危机为动力,趁机练好身手,成为真正的四大侠客,那样不就不怕别人挑战了吗?锦衣卫可是高危工作,身手练好一点,对你们没有坏处的。”

    朱由诚又安慰了他们几句,便让吴虎平把四大侠客送回营地。

    这时朱由诚才发现,堂上诸将和朱燮元都目瞪口呆地看着他。大家心里都蹦出两个字,护短。不,不是护短,简直是太护短了。朱由诚对信王真是没得说,瞧见没有,连欺负人也是组团进行的,一个打,一个说,硬是把四个夷人欺负得打落牙齿和血吞。看来,就算信王杀人,朱由诚也绝对是帮忙挖坑的人。

    朱由诚尴尬地笑笑,看来,自己最大的缺点被大家发现了。

    朱由诚咳嗽一声,问道:“朱大人,看吧,夷人对大明文化深深向往,我们解放他们,一定会受到夷人欢迎。这些夷人就是我在龙里城俘虏的,经过改造,已经翻然悔悟,不仅不再参加叛乱组织,反而组织义勇军打击叛匪。当初我只留下一万四千俘虏,现在已经暴增到四万多人。他们一边收拢被欺压的白夷,一边抓捕溃兵,短短几天功夫已经发展到现在这个规模了。虽然还不能做到如臂使指,但至少不会出现指东打西的情况。”

    朱燮元疑惑地问道:“你究竟给这些夷人灌了什么迷汤――咳、咳,说了什么话,让夷人这么信服你?”

    “其实也没什么。我不过是告诉他们,大明不是他们的敌人,而是他们的救星,能免除他们劳苦,赋予他们财富。”

    “很普通的话呀,他们会相信吗?”

    “话不在多,而在于诚。另外,我还有这个”

    说着朱由诚递给他一本小册子,封面上写着几个字:白毛女。

    朱燮元翻了几页,迅速沉入故事之中。他读的速度很快,不过一刻钟便草草翻完,不过他并没有把书还给朱由诚,而是揣入怀中,道:“这本书写得不错,本官晚上再好好看看。朱由诚,本官以前一直有点小看你,可是现在看你写的书,觉得你真有状元之才。此书当得千军万马,有了此书,西南之乱旬日可平。”

    ps:(谢谢呆c=呆的月票。一更求人气)

第二百七十二章 收租院() 
其他将领听朱燮元把白毛女一书夸得像花儿一样,都想一睹为快。可惜,朱燮元在还没夸赞之前就预定好了书籍的使用权,将领们的脸上不禁露出万分遗憾的表情。

    朱由诚笑道:“诸位不要失望,晚上我们会公演这场戏,开两台,一台在俘虏营地,另一台就在这贵阳城里。俘虏营的戏用夷人俚语,而贵阳城里的戏用的是大明官话”

    话还没说完,朱由诚就成功地获得了一片鄙视,对,不是掌声和感谢,而是鄙视。

    秦良玉鄙夷地问道:“朱大才子真是风|流,打仗还带着歌|妓。”

    朱由诚愤怒了,说道:“秦将军,虽然我敬重你,但如果你想侮辱锦衣卫将士的话,我还是会告你诽谤的。”

    秦良玉问道:“难道说短短的几天,你已经教会贵阳城的歌|妓|表演你写的新戏吗?”

    “谁规定戏一定要歌|妓|来表演的?锦衣卫一向提倡一专多能,我们的医护千户的医护人员,既会护理包扎,又会洗衣做饭,还会表演戏剧”

    秦良玉讽剌地说道:“还会暖床陪睡,这不就是歌|妓吗?”

    朱由诚愤怒了,泥人还有三分土性,就算他再钦佩秦良玉,也不能忍受她一而再,再而三地当面挑衅。

    他冷冷地说道:“秦将军,你也一大把年纪了,稍微积点口德。如果你不知道锦衣卫医护千户的职责,大可以发问,犯不着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锦衣卫医护千户两大神圣职责,一是治疗全军将士身体上的伤痛,二是治疗全军将士心理上的伤痛。”

    秦良玉听他这么说反倒没有生气,而是饶有兴趣地问道:“身体上的伤痛,我们清楚,但心理上的伤痛是怎么回事呢?”

    信王插口道:“这个我知道,诚哥哥说过的。战斗过后,杀人的负罪感、同伴被杀的愤怒与悲凉、受伤后的哀伤各种负面情绪交织在一起。会使战士的心灵备受摧残。歌舞表演有益于战士的身心调和,提升军队的士气。打仗可不光是拼人力、物力,还拼士气。否则南北朝的陈庆之,怎么能以七千破十万呢?”

    秦良玉点点头。士气对战局的影响她是身有体会的,想当年在辽东大战的时候,她经常看到几十个建奴追着几百甚至是上千明军砍,其实那些明军一转身就可以把建奴砍个稀巴烂,可惜竟然很少有明军敢转身迎敌。

    想到这里。秦良玉心中生起小小的期盼,期待朱由诚的演出队的表演。

    见秦良玉不再说话了,朱由诚转向蔡复一问道:“我一直有个疑问,贵阳城位于夷人的腹地,为什么城里连一个穿着夷人服饰的人也没看到?是夷人全部改用大明衣冠,还是贵阳城里根本没有夷人?”

    “贵阳城是贵州第一大城,城里怎么可能少得了夷人,不过”说到这里,他略微有点脸红,因为接下来他的话可能会让人认为他胆小怕事。“开战之初,我怕夷人开门献城,所以把夷人全部抓起来,关在大牢里。”

    朱由诚不以为意,道:“没关系,特殊时期,特殊刑罚。为了贵阳城的安危,任何法令都不为过。不过,现在贵阳解围,可以把他们放出来了。我有些事情还得着落在他们身上。”

    蔡复一问道:“什么事?”

    朱由诚道:“建造一个收租院。”

    众人大惊,朱由诚在贵阳并没有田产土地,建收租院做什么?

    朱由诚解释道:“这个收租院不是我的收租院,而是黑夷的收租院。我计划在贵阳城的中心建一个夷人苦难纪念馆。就以黑夷的收租院作为切入点,展现黑夷的骄奢|淫|逸,白夷的痛苦挣扎。”

    说着朱由诚让侍卫搬来水牌,他用手醮着茶水在水牌上写写画画,把收租院的结构和意图画给大家看。

    朱由诚说道:“黑夷霸占白夷的劳动成果,过着奢华的生活。而白夷却衣食无着,朝不保夕,甚至连生命也无法得到保障,这些都要在收租院里展示。我原计划是用泥塑作品来展现黑夷的罪恶和白夷的痛苦,可是现在来不及了,城外的四万大明义勇军急需接受教育――一部白毛女教育不了全体俘虏,加上收租院应该可以了――我们暂时用真人扮演塑像,泥塑作品也加紧动工,慢慢用泥塑作品一件一件地代替真人,直到全场都是泥塑为止。收租院可以长期保存,作为贵阳城的景点之一,不光要给夷人看,还要给汉人、苗人所有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