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凳子摆满了金銮殿。不过金銮殿再大,也摆不下那么多椅子,所以金殿外也摆满了桌椅,那是五品以下官员坐的位置。说句老实话,初春的北京还是挺寒冷的,不过那些官员坐在外面还是高兴得紧。这可是皇上赐筵,是能够写进族谱的大事。官再大,也不一定能吃上皇上的赐筵,这得有运气。南京六部首长,地方封疆大吏,官大不大?能吃得上皇上赏赐的晚餐吗?
由诚的位置安排在天启皇帝的边上,那原本是内阁首辅的位置,不过百官也不敢有异议。他们预料到皇上有一句话可以堵他们的嘴:“想坐这里?可以,你也去砍四万建奴。”
四万建奴,不是四万头猪,更不是四万颗白菜。那是随便能砍的吗?别说砍四万建奴,就算砍四百、四十建奴,那也要了自己的老命。
侍们流水般地把一道道菜肴端到各位大臣的欣子上。不过虽说君臣的菜色一致,其实还是有差异的。皇上和朱由诚的菜是用小锅炒出来的。那青菜湛青碧绿,仿佛刚从菜地里摘下来,而大臣们的菜则是大锅煮出来的。叶子都泛了黄。
虽然君臣菜色有差异,但大家都是开怀畅饮。建奴损失了四万精兵,让大臣们都觉得大明中兴在即,不由笑逐颜开。
过三巡,菜过五味,兵部尚书王永光举杯站起,向天启皇帝高声祝贺道:“皇上,大明有幸啊,此次宁远觉华岛大战。居然出现两位名将。”
兵部尚书?不错,王永光也是兵部尚书。按照制度,六部长官――尚书应当只有一个,但天启年间朝政混乱,为了安抚各个派系的势力,除了阉党往六部安插了尚书之外,其他党派也往六部安插了尚书。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尚书满地走”。不过责任不全在魏忠贤,而是各方势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因为东林党提前倒台。所以尚书数量已经少了很多了。
启皇帝一愣,这次大战,功劳最大的就是自己的弟弟朱由诚,怎么又多了一位名将?
他不由地问道:“爱卿,是哪两位名将啊?”
“第一位当然是原锦衣卫西镇抚司镇抚使,现锦衣卫指挥同知朱由诚朱大人。他率领五千锦衣卫士兵坚守觉华岛。居然大破建奴五万大军,斩首近三万级,杀死敌军号称四万,实在令人佩服。”
“啵”的一声,朱由诚手中的酒杯被生生捏碎。什么叫号称杀死四万敌人,难道没有首级,就是自己吹牛吗?派你上场,你能保证把每一个死人的首级都拿回来吗?天启皇帝也有点不高兴,三万首级摆在这里,那没有被斩下的头颅的建奴尸体肯定少不了,别说打死四万,就算是说打死六万建奴,大家也会相信。朱由诚是个实在人,他说打死四万,那就是四万,还什么号称,你当人家和你一样喜欢吹牛撒谎呀。
王永光继续说道:“另一位名将就是坚守孤城的袁崇焕。他孤守、死守、固守宁远城,把奴儿哈蚩打得落花流水,斩首269级,杀死敌军达万余。特别是在天启六年一月二十八日凌晨,袁崇焕命令祖大寿率领一万名士兵缒城而下,偷袭位于宁远城外的建奴大营,全歼五千名建奴士兵,如果不是担心建奴其他军营救援,就把五千颗人头带回来了。正因为袁崇焕坚守宁远,有力地支援觉华岛战场,这才有宁觉大捷。”
百官们又一次交头接耳,不管是阉党还是其他势力都对于袁崇焕佩服得五体投地。
阉党佩服袁崇焕什么都敢说,明明只有269个首级却敢吹嘘杀敌万人,按照他的逻辑,那朱由诚不是可以说把建奴全族夷灭,建奴已经成为一个历史名词了吗?
而其他官员则点头赞叹,这才是大明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啊。虽说朱由诚已经成功地混入文官体系,成为龙图阁大学士,但他的武职是锦衣卫,属于皇上的走狗,是文官的天敌。更令人生厌的是,他居然还和阉党勾勾|搭搭,听说还与阉党头子――魏忠贤那个死太监有亲戚关系,所以文官体系并不太认可朱由诚。
不是所有的文官都不支持朱由诚,至少从大明行政学院出来的官员都是朱由诚的拥趸,可惜那些官员初入官场,太低,大部分人都只有在殿外吃饭的资格。即使为朱由诚站脚助威,也影响不到朝堂局势。
王永光的话终于让天启皇帝想起那个在战前发出豪言壮语的袁崇焕。
其实历史上,天启皇帝也只是被袁崇焕蒙蔽了一时,过后就醒悟过来。宁远大捷后,天启皇帝只把袁崇焕升为辽东巡抚,听起来官很大,但辽东全境已经没有多少地方属于大明了;而赏银更搞笑,只有区区的三十几两银子,和他宣称杀了万余建奴的功绩根本对不上。这当然不是天启皇帝小气,每年三四百万两的辽饷都如数拨过去了,还在乎小小的赏银吗?这证明天启皇帝知道袁崇焕谎报军功,用赏银点醒袁崇焕,让他脚踏实地,按实请功。
而一年后的宁锦大捷,更是在他宣称胜利后,直接打发他回家啃老米饭去了。
有人认为这是魏忠贤在背后捣鬼,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魏忠贤本人还是十分欣赏袁崇焕的,因为天启六年十月,袁崇焕上表赞扬魏公公,天启七年四月,为魏公公修建了生祠。这样的马屁精如何不招人喜欢呢?只是袁大人的马屁功夫了得,打仗本领却稀松平常,还喜欢变败为胜,终于惹怒了天启皇帝。他借魏忠贤的刀斩断袁崇焕的仕途,自己还落个好名声。
ps:(感谢读友偷菜大大、秋涅、苍蓝时空的月票。努力写作,努力求订阅、。第二更送到,似乎作者君的状态又恢复过来了。)
第二百四十三章 夜宴惊变(上)。
第二百四十三章 夜宴惊变(上) ,:
第二百四十三章 夜宴惊变(中)()
有朱由诚横空出世,天启皇帝提前知道袁崇焕欺世盗名的本质,便想撤掉这个以军民粮草换取战功的家伙,可是见朝廷百官对袁崇焕交口称赞,不由略微有些迟疑。
家皇帝非常好名,海瑞痛骂嘉靖皇帝,皇帝怕杀海瑞有损自己清名,只是将海瑞一关了之;万历皇帝想更换太子,结果百官一上书,计划流产,万历皇帝还被逼进深宫,从此不再早朝;天启皇帝修理东林党,不敢亲自出面,而是用魏忠贤这把杀猪刀
启皇帝有些奇怪,大明官场一向不睦,为什么袁崇焕的名声就这么好,百官都护着他?其实他不知道,文官一脉,少有知兵者,好不容易出了个袁崇焕,怎么也得保住,否则文官体系在皇帝面前说话就更没有底气了。特别是阉党中还出了个能砍四万建奴的妖孽,文官体系的危机感就更强了,就连一向挑剔的御史言官也对袁崇焕表。无。错。 w。。章中的漏洞视而不见。
启皇帝不肯死心,道:“朱由诚,今天文武欢聚一堂,你把觉华岛的战绩给大家讲一下,也让大家开心开心。”
由诚知道皇帝是想让他表功,然后趁机打压袁崇焕,所以也不推辞,站起来朗声说道:“这次觉华岛一战,锦衣卫上下一心,打死建奴四万有余,打伤更是无数,这里我就挑重点的几个贼首说一说。建奴造反的元凶首恶――老贼酋奴儿哈蚩被我一铳打掉子孙根,后来失血过多而死。”
由诚并不是想把何子宏的功劳据为己有,而是考虑到何子宏已经是锦衣卫的王牌神棍,如果把他毒杀奴儿哈蚩的事情说出来,有损神棍的形象。
百官一片惊叹声,奴儿哈蚩杀害了无数大明百姓。是大明的死敌,如果让他老死步,未免让人叹息他太有福份。现在听闻他死得如此凄惨,大家都在心底暗暗说,恶人自有恶人磨,你用令人发指的手段残害大明百姓。简直如同来自九幽的恶鬼,可是碰到朱由诚这个妖孽,被打得屁滚尿流,连死也死得无比可笑。
“除此之外,我们还炸死了老贼酋的第五个儿子莽古尔太。可惜老奴被他的侍卫抢回,而他的儿子莽古尔太被炸得粉身碎骨,锦衣卫没有得到他们的首级。不过不要紧,辽东的细作很快就会把老奴和他儿子的死讯带回来。”
百官又是一阵惊叹,这朱由诚还真是老贼酋奴儿哈蚩的冤家对头。没去辽东之前,就宰了老奴的一子两孙,赶去辽东,就把老奴连同他的第五个儿子一起干掉,看来,老奴碰到朱由诚还真是霉运连连呢。
“至于下面的将官那就更多了,无名无姓的不提,单说其中的一个蒙古鞑子。叫做武讷格,能带五千骑兵。不知道是何官职,被我的亲兵一枪给捅死了。锦衣卫的原则是,不留建奴俘虏。要不是考虑到提振民心士气,那一千余名俘虏也不会带到北京来。”
武讷格在历史上籍籍无名,但在边将的心中却是一个恶梦。此人武艺高强,残暴好杀。每打一仗,必定将一个俘虏的心肝挖出来生吃。想不到这个恶人居然被朱由诚的亲兵给干掉了。
“至于建奴的什么甲喇额真、牛录额真,那就更多了,我也懒得问名字。他们的衣甲在锦衣卫东镇抚司的手里,现在已经在解往京城的路上。到时候你们自己去看吧。”
什么,还杀了许多甲喇额真、牛录额真?百官们被一个接一个的好消息打得晕头转向,都忘了欢呼了。
“另外,建奴撤退后,锦衣卫衔尾追击,成功地将建奴部队全部击溃。可惜我的兵力不足,又担心建奴的后援,这才缓缓回撤。”
王永光跪下喊道:“恭喜陛下,获得一员虎将和一位能臣哪!”
百官也跟着喊了起来。
文东来眉头一皱,问道:“王大人,虎将指谁,能臣又指谁呢?”
“虎将当然是锦衣卫指挥同知朱由诚,能臣指的是宁前兵备道袁崇焕。”
“胡说,朱大人是龙图阁大学士,怎么在你嘴里变成了武将。”
明朝的文臣地位比武将高,文东来是朱由诚的老师,自然要为学生说话了。
朱由诚毫不在意地摆摆手,道:“大明文武并重,说我是文臣也罢,说我是武将也罢,我并不会在意。为了大明的利益,别说是变身莽夫,就算是化身恶魔,我也心甘情愿。”
说着,朱由诚用鹰一样锐利的眼神盯着王永光。
王永光不敢于朱由诚对视,偏了偏头,道:“朱大人在觉华岛历尽艰险,一定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不如讲给大家听听,也让百官感受一下朱大人的辛劳。”
朱由诚心念电转,王永光分明是袁崇焕的死党,刚才全是锦衣卫的功劳,与袁崇焕并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他都要生拉硬扯,把袁崇焕拉出来亮相,现在有那么好心替自己扬名吗?是了,他一定是想在自己的战绩中鸡蛋里挑骨头。算了,反正自己不说,也有别人说,与其让别人歪曲事实,不如自己先说了,即使挑错,自己也可以把他当场驳倒。
想到这里,朱由诚微微一笑,一口答应了下来。王永光觉得朱由诚的笑容是那么可恶,心中发狠,待会儿找到他的剌,一定狠狠地修理他,整死他是不太可能了,但恶心恶心他也是可以的。
朱由诚绘声绘色地说起觉华岛大战的情形,当然膛线后装火铳还是用了春秋笔法,只说先进火铳,而膛线、后装两个词根本没提。要知道膛线、后装两个词是人类几百年科技的结晶,泄露出去,不是让有心人省了研究的过程吗?
朱由诚的评书技巧得到过大明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柳敬亭指点的,这段战斗又是他的亲身经历,而且反复讲述,早已烂熟于胸,所以说得是龙拿虎跳,别说百官,就连已经听过一遍的天启皇帝和魏忠贤也听入了迷。
殿外的低级官员也听到了,不过不是朱由诚的声音,而是大汉将军的转述。大汉将军没有经过训练,他们只是把殿内奏对传达给外面的官员听,声音虽大,却没有感情。饶是如此,殿外的官员听得也是血脉偾张。
朱由诚的故事讲完了,但百官们仍然沉浸其中,有的热泪盈眶,有的激动的双手颤抖,有的张大了嘴巴
王永光不在其中,他是挑错的,正在认真寻找朱由诚的疏漏之处,根本没有听故事。
朱由诚的话音刚落,他就站起来说道:“刚才我注意到你说的那个先进火铳的射程有三百米,我建议朱大人把火铳的设计图纸拿出来,由兵部大量制造,列装全军。”
朱由诚看了一眼天启皇帝,意思是,现在是你出面的时候了。
天启皇帝说道:“锦衣卫的先进火铳是大明最大的军事秘密,不能泄露。本来朕也想列装全军的,但是火铳的造价太高了,每支火铳要一百枚银币,如果兵部出得起银子,我倒可以让锦衣卫转让一批火铳给你们。”
王永光倒没有怀疑天启皇帝骗他,自古以来,越先进的武器就越贵。比如宋朝的神臂弓射程奇远,造价也奇高。除了象宋代那么富裕的朝代有机会列装之外,其他朝代都是有心无力,到现在,神臂弓的制做方法干脆就失传了。不过武器从来不是决定兴亡的因素,列装神臂弓的南宋硬是被配备马弓的元朝给灭了。
王永光连连摇头,苦笑道:“兵部连边军的军饷都快掏不出来了,哪里还有闲钱买火铳。”
王永光退下,另外一个大臣站起来说道:“朱大人神勇无比,令人佩服,不过在下有个疑问,既然锦衣卫能够打败建奴,为何要强令军民士兵撤离觉华岛?而且在撤离之前,为何把岛上25万石粮草全部搬走?要知道,兵部费尽力气才把25万石粮食运抵觉华岛,这不是劳民伤财吗?”。
ps:(感谢读友秋涅又投了两张月票。作者君努力写作,努力求订阅、。今日两更妥妥的。)
第二百四十三章 夜宴惊变(中)。
第二百四十三章 夜宴惊变(中) ,:
第二百四十三章 夜宴惊变(下)()
由诚摇摇头说:“我这不过是在修正兵部的错误而已。古人有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我修正兵部的错误,正是做了一件莫大的善事。”
“兵部在水军逊一事上先天不足。觉华岛距离陆地太近,只要冬天过于寒冷,就会因为海水结冰和陆地连为一体。建奴没有水军,可是骑兵可利害得紧,觉华岛无险可守,只能把百姓先行撤走。”
“虽说后来锦衣卫大败建奴,但毕竟是后来的事情,谁能先知先觉?士兵由百姓供养,早有战死沙场的觉悟,而百姓何辜,为什么要让百姓承担兵败的危险呢?故而,我把觉华岛的百姓先期撤离。为了让百姓安心撤离,我发给百姓每户五到十枚银币的安家费,这些钱都朱某私人的。为什么我会这样做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朱某的部队是保护百姓的。”
“至于士兵离开觉;无;错; 3。。华岛,那是皇上的意思。皇上发现觉华岛将士中人才济济,便决定把觉华岛水军改编为锦衣卫东镇抚司,镇守大明海疆,他们的驻地在天津,所以他们不是撤离,而是换防。”
“至于粮草,足足有25万石啊。我是不知道这是哪位大人的主意,否则我要啐他个满脸星。把25万石粮草放在无险可守的觉华岛,这不是诱使建奴玩命吗?所以我费尽力气把粮草撤到天津,断绝了建奴的想头。”
王永光脸色大惭,25万石粮草就是他力主运到觉华岛的。这倒不是他与袁崇焕内外勾结,想把粮草送给建奴。而是关宁锦防线的守军之前不停地向兵部催讨粮草,王永光图事,便把一年份的粮食全部运到觉华岛。打算轻松一阵子。不过,他可不敢说出来。大家都知道朱由诚是个愣头青,如果真的说出来,朱由诚真的可能会啐他一脸口水。更糟糕的是,朱由诚武艺高强,他还打不赢。甚至连还手的力气也没有。
这名官员退下,另一名官员又跳了出来,道:“大人勇武聪睿,居然打死了老贼酋,令人不胜钦佩。不过咱们大明是礼仪之邦,而丧葬是人伦之大者,朱大人攻打建奴的收尸队,似乎有点不太妥当吧。”
由诚嗤之以鼻,道:“礼记有云。礼不下庶人。就是说连平头老百姓都可以不讲礼仪,那么对建奴这种畜生还需要讲礼仪吗?再说,建奴趁神宗显皇帝、光宗贞皇帝两位皇帝大行之际,偷袭我辽东,这又是讲的是哪门子礼仪?我看,这位大人真是很有宋襄之仁哪,如果把你放到边关,恐怕将士们都要被你坑死了。”
这位大臣掩面退下。另一位大臣厉声说道:“攻击收尸队是没问题的,大明以首级论战功。如果建奴把首级都收走了,那朱大人的战功到哪里去算呢?不过,朱大人,你的士兵残杀百姓,似乎不是件好事哦。”
“开玩笑,锦衣卫士兵爱民如子。怎么会残杀百姓呢?这位大人,别看你身居高位,如果胡乱攀诬锦衣卫,我可要跟你打官司的,哪怕把官司打到皇上面前。”
“这几天我听闻朱大人攻打墨尔迪勒的农庄。将墨尔迪勒家的男丁斩尽杀绝,而女眷全部掳走,可有此事?”
“有。”朱由诚没有推诿,立刻承认,“可是那是建奴人,不是大明百姓。锦衣卫衣食由大明百姓提供,是大明百姓的子弟兵,保卫大明百姓是他们的天职。但其他人,不在锦衣卫保护之列。何谓大明百姓?说明文、习明字、起明名、守明礼、遵明法,即为大明百姓。墨尔迪勒,一听名字就知道他是建奴杂碎。再说建奴有百姓吗?建奴人最喜欢带上弓箭,来大明抢劫。而老贼酋奴儿哈蚩创立的八旗制度,更是将建奴人组织起来。他们战时为兵,平时为民,兵民一体,哪有什么百姓。建奴人,年老的是抢不动的强盗,年轻的是正在抢劫的强盗,年少的是强盗的预备队,所以建奴的老幼全都该杀。而建奴的女人,罪孽更加深重,抢劫什么东西全是她们的主意。现在报应来了,难道她们就不该为自己的罪行付出代价吗?”。
说着,朱由诚将一本厚厚的书摔在地上,道:“这是建奴女人开出来的抢劫清单,每个建奴身上都有一份,我把它们装订成册,你们看看吧。这样的书,我的军帐里还有几十本,这都是建奴的罪证,你们好好看看吧。”
一位大臣捡起来,翻阅了一下,只见上面文字很少,尽是图形,图形所绘都是一些家庭用品,知道朱由诚没有胡说,不由怒目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