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技师-第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和好的可能,若养虎为患,必有一日为虎所伤,想到这里,魏征把心一横,道:“陛下,一码事归一码事。臣与逐鹿侯的争执,都是为了国事,无分对错。但逐鹿侯杀人,必须要给天下人一个交代,请陛下不要偏袒,依律法而决。”

    李世民眼中浮现怒色,厉声道:“魏征,朕已经答应了你的要求,你就当真一点面子都不给朕么!”

    “陛下,臣也怜惜逐鹿侯的才干,但是,法就是法,法不容情,若有法不依,要法何用!”

    “你”

    李世民被噎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死死地盯着魏征,魏征也看着他,俩人都不眨眼睛,似乎在做无声的交锋。

    “你只是一个秘书监,刑狱之事,与你无关!朕要听百官的意见,你起来,随朕去两仪殿,李牧之生死,今朕交给百官定夺!”

    说罢,李世民也不管魏征,自顾地走出了太极殿。魏征从地上爬起来,跪的时间有些长,膝盖酸麻,但他还是挺直了腰跟在李世民身后。他一点也不担心,事情到了这一步,李牧必死无疑,不用他再多说话,皇城门口的那些山东大儒会逼得李世民不得不答应,否则,他无法堵住悠悠之口。

    魏征背后冷汗淋漓,但他仍然非常镇定,因为他知道,这一次他又赢了!

第242章 反转!() 
“陛下驾到!”

    刚刚登闻鼓响,随后魏征就被叫走了,打乱了很多人的计划,都在交头接耳,商量对策。随着高公公一声喊,喧闹的两仪殿安静了下来。

    魏征回到队列之中,李世民在龙椅上坐下,看了眼地上跪着的御史和官员,也没有叫他们起来,魏征见状,只好也跪下陪他们一起。

    长孙无忌留意到了这个细节,心中微微一动。

    今日来到朝堂,长孙无忌本来是打算第一个启奏,力保李牧。但是登闻鼓响,长孙无忌虽然不知发生了何事,心中也猜了个八九不离十。随后魏征被叫走,更是确定了他心中所想。山东士族肯定是搞了一个大场面,陛下那边似乎要顶不住了,这才叫了魏征去商量。

    长孙无忌的决定是随着李世民的意志走的,因为他清楚,关陇集团全都是‘新贵’,就算玄武门之变后退居二线的‘旧贵’,说到底也是新贵。他们都是跟随李家起事才有了今天,传承不过三代,与传承千年的五姓七望在百姓心中的地位相比,根本不值一提。他们的荣光,全部来自于皇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李世民要把矿藏收归朝廷,虽然是伤害了他们的利益,但是却壮大了皇权。皇权壮大,他们也跟着壮大,门阀世家的势力就会因此减弱。这就好比一张饼,门阀世家吃得少了些,余出来的部分他们就能多吃一点。里外一算,因矿藏损失的利益,其实是可以补回来的。

    因此,昨日商议之时,长孙无忌决定力保李牧。但是登闻鼓一响,情况有变,若山东士族给李世民的压力过大,让李世民放弃保李牧,甚至放弃了收矿藏于朝廷的政策,那么一切前提都将不复存在,长孙无忌也就没有保李牧的理由了。

    可是若李世民真的不打算保李牧,他应该不会让魏征和这些山东势力的官员继续跪着才对,可是如今,魏征被单独叫去之后,回来仍然跪着,这就让长孙无忌有些搞不清状况了,这到底是保还是不保啊!他哪里知道,其实李世民就是被气得狠了,想让魏征多跪一会儿而已。

    在情况未明之前,长孙无忌决定先按兵不动。

    他瞥了眼旁边的王珪,心中暗想,煤石暴利,这个老家伙按道理来说必定是要保李牧的,可是登闻鼓响之后,他会不会豁出去跟山东士族撕破脸皮,也未可知。

    李世民看了百官一眼,见到了一些许久不上朝的老面孔,心中冷笑。他没有提登闻鼓的事情,直接了当道:“今日朝会,人来的很全啊,也好,近日发生了一件大事,正需要朝中宿老们给朕以指点。关于收矿藏于朝廷的新政,昨日朝议没议出结果,今日诸位有何新的见解?不妨说来听听。”

    顿了一下,李世民又补充道:“魏爱卿的高论朕已经听过了,魏爱卿让朕聆听民意,收矿藏于朝廷之事不可为,若众爱卿与魏爱卿的想法一致,就不必开口了。”

    “老臣有话要说!”李世民话音刚落,王珪举着笏板站了出来。一下子,百官的目光全都聚焦在了他的身上。

    刚刚的登闻鼓声,王珪也听到了,他心中清楚,事情有变,但他还是站了出来。无他,利益尔。这两日除了朝议的事情,他私下里还做了一件事,他把太原王氏在长安所有买卖的账房都聚拢在一起,估算了煤石会给王家带来多大的利益。算出来的结果,令他咋舌!

    若李牧的提议得以实行,太原王氏将超过从龙的陇西李氏,成为天下除了皇族之外的最大家族!五姓七望的排名,太原王氏将不再是‘前三’,而是第一,铁打的第一!

    利益面前,一切都要往一边靠。王珪担心他若迟疑,昨日已经说好的清河崔氏和赵郡李氏两家会变卦,因此李世民话音刚落,他就站了出来。

    “陛下,臣不知郑国公所谓民意自何处得来,臣只知道,太原王氏,赵郡李氏,清河崔氏,三氏族人都对新政翘首以盼,自得知陛下欲施行新政之后,三氏在长安的族人便相聚议论,无不赞颂陛下之英明。今有三氏族人及太原、赵郡、清河大小二十余族联名奏疏在此,委托臣奏请陛下御览,请陛下过目。”

    “哦?”李世民大感意外,不止是他,魏征,长孙无忌也都非常意外。他们都想到太原王氏会因为利益而支持李牧,但是赵郡李氏,清河崔氏为什么也支持?他们那里又开采不了煤石,难道是太原王氏与之结盟了?

    只有王珪自己知道,其实根本就没有结盟,他也不会把利益分出去。这个老狐狸为防止事情出现反复,昨夜聚会之时,早就把这道奏疏准备好了,当时各家都不知道会有人敲登闻鼓,又已经说好了要支持李牧,写一个奏疏也是题中应有之义,王珪既然已经写好,又没有什么犯禁的词句,跟着署名也就是了。

    现在被王珪拿出来,却像一道三大门阀与山东士族宣战的檄文似的,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

    高公公把奏疏呈了上来,李世民打开看了,奏疏的内容并没有什么亮点,无外乎陛下圣明,我等与陛下同心同德,虽然利益受损,但是为了社稷百姓,也都能接受云云。

    这些看起来与往日奏章千篇一律的话,如今在李世民眼中却分外的可爱。他被魏征以民意裹挟,如今太原王氏挑头,三大门阀二十余族联名上书,五姓七望各占一半,魏征那边一点优势也没有了。

    没想到还有如此反转!李世民强忍着没有笑出声,清了下嗓子,把奏疏递给高公公,道:“去拿给魏爱卿看一看,魏爱卿,你们都平身吧,都跪着像什么样子,起来!所谓偏听则暗,兼听则明。朕身为天子,不能偏听偏信,新政既然有不同的声音,还是要讨论才行。”

    魏征只好起身,其他山东势力的官员也都跟着站了起来。魏征从高公公手里接过了奏疏,打开看了一眼,只见奏疏上密密麻麻的指印,差点没背过气去。本来已经大局已定,没想到王珪这只老狐狸跳了出来。魏征措手不及,一时间也没了主意。

    殿内的其他官员也是有些搞不清状况,尤其是赵郡李氏和清河崔氏的官员,这里昨日也有在王珪府里参加聚会的人。他们可是再清楚不过了,昨日可不是这么说的啊,而且如今有人敲登闻鼓,情况有变。若李应和崔永仁在此,必然不会再坚持,王珪却把奏疏交上去了。这只老狐狸,他是摆了两家一道啊!

    但是奏疏已经给李世民看了,他们的职位都比王珪低,没有他们说话的份,虽然心里着急,但也只能干着急了。

    魏征看完了,把奏疏还给高公公,举起笏板道:“陛下,臣以为此事再过于纠缠也不会论出一个结果来,既然新政的反对者与支持者各占一半,不如自愿吧,朝廷在支持新政的地区推行新政,而反对新政的地区还按照原来的政策来,一年为期,一年之后,孰对孰错,自有分晓。”

    “好!”这个提议在李世民的接受范围内,凭自愿,谁也说不出什么来。李世民当即道:“爱卿所言,朕准了!那就任命逐鹿侯李牧掌管新政推行之事,王侍中可挑选”

    李世民的话还没说完,被魏征出言打断了。

    “陛下!逐鹿侯李牧,杀死御史赵元朗,身负命案,还请陛下另选贤能。”

    李世民和王珪的脸色都变了!

    李世民本以为,答应了魏征的提议,就能顺水推舟保住李牧的性命。但是没想到魏征竟然还是这么不给面子。而王珪则明白了魏征的意思,新政能否成功,如何赚钱,只有李牧知道,如果李牧为赵元朗抵命了,那新政该如何推行?钱从哪里赚?若没有新的赚钱门道,一年之后,这些支持新政的地区,将损失数十万贯以上。而这些损失,全都要算在他王珪身上!

    王珪正要出声,魏征已经先踏出一步,跪在了两仪殿中央,大声道:“陛下,昔年汉高祖入咸阳,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及盗抵罪,天下乃定。这是最基本的律法,今逐鹿侯李牧杀死御史赵元朗,按律法当抵命,臣请陛下勿徇私情,还赵元朗一个公道!”

    “魏征!”李世民站起身,怒目而视。

    “陛下!”魏征一字一句道:“同是朝廷命官,赵元朗死得,为何李牧死不得?陛下难道听不到登闻鼓声么!”

    李世民跌坐在龙椅上,无言以对。魏征见李世民不说话,重重叩首,一叩、二叩、再叩,没几下,他的额头便青紫了,但他仍然在继续,不一会儿,青紫的额头洇出血来。

    “魏征,你不要逼朕!”

    “臣请陛下勿徇私情,还赵元朗一个公道,斩李牧抵命,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

    “好!”李世民想到皇城门口那些山东大儒,终于还是顶不住了,闭上了眼睛,咬牙道:“朕就答应”

    “这是谁啊,喊打喊杀的,好大威风!”

    忽然两仪殿门口响起了一个苍老的声音,百官都觉熟悉,骇然回头,楞了一下,齐刷刷跪倒。

    “参见太上皇!”

第243章 二圣临朝() 
李渊大步走进两仪殿,身后,小陈公公紧紧跟随。李世民看到李渊,赶紧站了起来,脸上骇然之色闪现,但旋即又平静了下来,如今这宫城内外都已是他的人马,满朝文武也都大部分替换了,就算李渊出现在这里,也动摇不了他的皇位。

    稳定住心神,李世民赶紧从龙座上下来,来到李渊跟前,躬身行礼:“儿臣拜见父皇。”

    “哼!”李渊哼了一声,没有理他。李世民赶紧又道:“请父皇升座。”

    李渊不坐,在百官面前站定,回头瞥了那龙椅一眼,道:“算了,朕既然已经把这个位子给了你,哪有再坐上去的道理。”

    百官听到这句话,全都松了一口气。二圣临朝,本就亘古未有,若李渊再坐到龙椅之上,传出去,天下必定哗然。

    “朕今日来”

    “太上皇!”魏征见到李渊来此,心中慌乱,他知道李渊与李牧之间关系亲密,那日告祭太庙,李渊要收李牧做干儿子的时候,魏征也在场,亲眼见证了李牧入李氏宗籍。

    李渊出现在两仪殿,让魏征想起了这件事,李牧既然入了李氏宗籍,那便是皇族中人,皇族中人犯法,大理寺可管不着,得归宗正寺管,宗正寺卿是江夏王李道宗,他是李世民的堂弟,如此一来,李牧还死得了么?

    因此他不得不出声打断李渊:“太上皇!恕臣直言,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您既然已经退位,就不应该出现在这里!”

    李渊瞥了跪在地上的魏征一眼,道:“我当是谁如此大的威风,原来是当年降朕又夜奔而走的魏征啊!当年小小刀笔吏,如今也位列朝班了,呵呵,看来我大唐,还真是人才凋敝了!”

    一句话,尽戳在魏征的痛处,偏偏还发作不得,一张脸顿时憋成了猪肝色。百官也不敢作声,尤其是高士廉、尉迟恭、长孙无忌等参与过玄武门之变的人,个个都面有惭愧之色,不敢抬头与李渊对视。

    李渊看向李世民,道:“世民,朕问你,如今这天下还是李唐的天下吗?”

    李世民赶紧道:“父皇,这天下当然是李唐的天下,是父皇传给儿臣的天下。”

    “是么!”李渊冷笑:“可是朕怎么觉得,如今这朝堂之上,一点君臣之仪都没有了!世民,你为秦王之时,为朕征战天下,气度宏伟,有大将之风,一些老臣对朕说,你有明君的气象,朕因此才高看了你一眼,可是如今你做了皇帝,怎么畏畏缩缩起来了,竟被一个臣子逼到了这般境地,真是令朕好不失望!”

    李世民被说中了心思,既尴尬又愤怒,狠狠瞪了魏征一眼,低头道:“儿臣惶恐!儿臣一定会训斥郑国公”

    “不用了!”李渊摆了下手,道:“你是要做明君的,朕体谅你的不便。他惹了朕,朕亲自收拾他!朕这把老骨头还能动弹,不用假借他人之手!反正朕已经退位了,不在乎什么名声!”

    “父皇!”

    李世民正要阻拦,李渊已经越过他,来到了魏征面前。

    “把头抬起来。”

    魏征心中屈辱,但是面对李渊,他半点不敢放肆,只好抬头。

    李渊抡圆了胳膊,啪地一下,魏征左脸多了几道指印,登时肿了起来。

    “哼!这个巴掌,便是让你知道一下,为臣子者的本分!”

    百官见状,齐刷刷再度跪倒:“臣等知错,请太上皇息怒!”

    李世民也赶紧道:“父皇,都是儿臣之过,儿臣辜负了父皇的期望,儿臣对不起父皇!”

    李渊扫了一眼跪成一片的百官,道:“朕把话说得明白些,朕今日来两仪殿,就是为了李牧那小子。朕与李牧乃是忘年交,他这个孩子,脾气、秉性,朕都了解。他做的事情,朕也看在眼里。朕今虽老迈,但是不糊涂!朕可以说一句,满朝文武,于我大唐有功者众,但若说功劳超过李牧小子的,没有几人!”

    “旁的不说,只贞观犁一项,可养活多少百姓!尔等比得上吗?”

    “朕如今已经退位,朝中的事情,朕不想管,也不想知道。但是若是你们因一己私利,想残害我大唐贤才,朕就不得不过问了!朕今日把话放在这里,李牧,朕保了!谁有话说!”

    魏征听到这话,捂着脸跪爬了几步,以头杵地,道:“陛下,李牧所犯乃是杀人之罪,不可因太上皇一句话就饶过啊!”

    “你还敢说话!”

    李渊抬起一脚,把魏征踹了个四仰八叉,怒道:“魏征,你不要仗着背后有几个人支持,就敢在朕的面前放肆!你真当朕不敢杀了你么?朕逐鹿天下之时,可没有把任何人放在眼中!你又算个什么东西!”

    魏征爬起来,看到李渊目光森然,心底确实有些怕了。他敢在李世民面前放肆,是因为他知道李世民的弱点。李世民的皇位来路不正,这便是他最大的掣肘,他太想当一个明君了,因此无论他再怎么生气,也不会轻易下旨杀人。但是李渊不同,他已经退位了,而且满朝文武,因当年玄武门之事,对李渊都有歉意,他要杀人,没人敢拦着,就算李世民也不敢!

    但是如今事情到了这个地步,生死早已不重要了,魏征把心一横,还要说话,就在这时,他听到李渊开口。

    “李世民,今时今日你已经是皇帝了,按说李牧的生死,不该由朕决断了。也好,朕不决断,朕只问你一句话,你这个大唐皇帝,当真要杀死一个孝子吗?”

    李世民楞了一下,接着脸色大变,扑通跪在了地上,道:“儿臣不敢!”

    百官还没明白怎么回事,长孙无忌最先反应过来,高声道:“陛下,臣有话要说。逐鹿侯李牧杀死赵元朗,乃是因赵元朗辱骂他的母亲在先,逐鹿侯李牧乃是一名至孝之人,怒而杀之,也在情理之中。可罚,但不当死!请陛下明断!”

    魏征骇然看向长孙无忌,他不明白,为何一直没有说话的长孙无忌会在这个时候站出来,难道他想讨好太上皇?不对呀,因玄武门之事,他应该心里清楚,无论如何讨好也不会得到谅解,他这是为何啊!

    就在这时,李靖慢悠悠地走了出来,举起笏板,道:“陛下,逐鹿侯虽与臣只有一面之缘,但是他冒死逃出突厥大营,传递出来紧要的军情,让战事至少提前半年结束,为朝廷节省无数钱粮,也使我大唐将士保存了性命,臣不言其他,只是想提醒陛下,在决断之前,不要忘记他的功劳。”

    李靖也站了出来!魏征忽然觉得脑袋有些眩晕,他不是不参与朝中大事么,怎么会为了李牧开了金口?

    唐俭站了出来,道:“陛下,昨日分别之际,李牧对臣说,勿要忘记初见之约。臣当时不解其意,等到李牧杀人之后,臣才明白他的意思。陛下,臣曾与李牧谈论过忠孝仁义,他对臣说,忠孝之间若要他选,他会先选孝。他说他的生父过世得早,母亲生养他不易。若无母亲生养,他也不会来到世间,更谈不到忠、仁、义三个字。赵元朗辱骂他的母亲,他杀死赵元朗,臣一点也不意外。只是事出有因,请陛下明鉴!”

    李绩也站了出来,道:“陛下,臣为李牧的义父,本该避嫌。但事到如今”

    “够了!”

    眼见为李牧说话的人越来越多,而魏征一系的官员也在蠢蠢欲动,李世民不得不站起来喝止。

    “父皇,您放心,儿臣必会给您一个交代,您先回宫歇着,晚些时候,儿臣让李牧去给您请安。”

    李渊点点头,道:“如此甚好,朕老了,没几个看得上眼的人,少了一个,心里就不舒服。”

    小陈公公过来搀扶,李渊走向殿外,忽然他站下了,回头对百官道:“明天、啊,是后天,后天在崇仁坊,听说有个叫什么来着”

    小陈公公小声提醒:“太上皇,叫天上人间。”

    “啊,对!天上人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