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技师-第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记得不是你营救他的恩情,是因为你救了我的命。夫君说,我们夫妻本是一体,你救了我,就等同救了他一样,所以他对你有所报答是应该的,姐姐不必太过挂怀。”

    听到白巧巧这么说,张天爱心里好受了一点,但又升起了一股说不清的滋味,既羡慕白巧巧得了这么好的夫君,又觉得自己好像是被人怜悯了,难以道明。咬了一下唇,张天爱又道:“不如这样吧,我这一份钱便不要了,等会让人搬回去”

    “哎呀,姐姐、”白巧巧无奈道:“姐姐不要太过于在意钱财的事情,再说姐姐也不是白拿的,这些毛皮不是值这么多钱么。不瞒姐姐,之前见夫君这样花钱,我也舍不得,也劝过他。但夫君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钱财只要留够了家用,多余出来的不花掉就是一堆铜铁,没有用处。只有花掉了,才能赚得更多。果然如他所说,现在这府里每日花钱如流水,但是进钱也如流水,我都不知道有多少,都是知恩那丫头在记账,我也乐得清闲。所以姐姐不必太放在心上,还是随我吃饭去吧,夫君等着呢,再不回去怕是要急了。”

    张天爱心里复杂难言的感觉更甚,不知说什么好,只好跟着白巧巧一起来到了后院。李牧看到俩人来了,点头示意了一下,手上不停,依旧在忙活。

    张天爱看着李牧摆弄的东西,完全认不出是什么。只见桌上放着一块石板,石板上放着一个火盆,里面燃着木炭,木炭上面架着一个铜锅,锅里还竖着一个冒烟的‘烟囱’,周边煮着浓汤,李牧正在往里面加东西。

    “火锅”这种吃法,古已有之。但不叫“火锅”,而叫“咕咚羹”,因食物入水发出的声音而得名。史料记载,战国时就有人用陶罐为锅涮煮食物。但是像李牧制作的这种后世常见的碳火铜锅,唐朝还是头一份。

    在这个时代,吃一顿火锅是极为不容易的事情。因为调味料很少,李牧也是到了长安遍寻了东西两市之后,才知道唐朝居然没有辣椒。

    没有辣味的火锅,是没有灵魂的。

    李牧研究了好长时间,才用茱萸、胡椒、姜、芥末、葱、大蒜,勉强调配出了一个相对可以接受的辣味汤底。其他调料还好说,价格都不算太贵。但是后世最常见的胡椒竟然贵得出奇,因为这个时代的胡椒也不是本地出产,而是从天竺来的舶来品,一两银子一两胡椒,像后世那样拿来炒菜烧烤是万不可能了,通常是拿来入药炼丹的,并不是当做调料来用。

    也就是李牧这种挣钱容易,往哪儿花都是花的人,才会想到用胡椒做火锅汤底。这铜锅是昨天才打好的,今天是第一次拿出来用,张天爱当然是没见过了。但是让张天爱惊奇的不是眼前的火锅,而是李牧竟然做饭这件事。在她的印象中,虽然也不是没见过男人做饭,但稍有点身份的男人,就不会做饭了。李牧如今已经是侯爷了,这侯爷做饭她实在是没有想到。

第179章 点破关键() 
“尝尝我的手艺,这可是我精心秘制的汤底,我和巧巧也是头一次吃,还不知道是什么味呢!”

    桌上摆着几个盘子,跟后世吃火锅的丰盛程度自然是无法相比,但也是有菜有肉。肉是羊肉,李牧让厨子挑肥瘦相间的好肉切成薄薄的片儿,一共切了五盘。眼下天气还不够冷,等再过些日子下了雪,肉能冻上之后,要吃肉片就容易多了。现在只能是一片一片的削,非常麻烦。

    而菜就只有菠菜和小白菜,这可不是李牧舍不得花钱。唐朝本来就没有什么菜可以吃,这也是让李牧倍觉心塞的地方。他来到唐朝后,本来还没意识到这个问题。定襄和马邑的人吃得都是野菜,他也只当是边境小城百姓贫苦,吃不起别的菜,没往深处想。到了长安之后,他才知道,原来唐朝蔬菜竟然如此贫乏。不但没有辣椒,西红柿、南瓜、红薯、豆角、土豆全都没有。

    有什么呢?

    常见绿菜五种,葵、藿、韭、菘、荠。葵即冬葵,藿是黄豆苗的嫩叶;韭就是韭菜,而且唐朝的韭菜和后世的韭菜基本没有分别;菘就是白菜;荠就是荠菜,根晒干磨粉就是芥末。这五种所谓的菜,李牧只吃过白菜和韭菜,其他三种,后世鲜少有人会吃。

    这五种是百姓吃得起的菜,还有五种‘贵族’菜。全都是舶来品,自波斯引进的菠菜和胡萝卜,自天竺引进的长豆角和茄子、丝绸之路上传进来的莴笋。

    除了这些之外,便只剩下一些百姓们就地取材的野菜,莲藕,蘑菇等等只在少数地方才有的菜了。

    听起来也不少,但是很多菜都是特定的时节才有的吃,而且因为种植水平和气候的原因,一年也就一两个月才有的吃。可把李牧给愁坏了,但他也能够理解。在这个时代,普通百姓果腹都是一个难题,哪还有闲情去研究青菜。他观察到的情况也印证了他所想,除了他之外,没有人在乎青菜吃什么。穷人喝粥,富人吃面,贵族吃肉,或者吃鱼青菜吃什么,好像没人在意,顶多也就是吃干粮的时候担心噎着,煮锅野菜汤罢了。

    要不是快到冬天了,李牧真的想把种植技能学了,把这些菜都给种出来。但后来他又一想,还好没冲动。不然突然莫名其妙多出十几种新物种,他也解释不清。就算要弄出来,也得找一个借口,例如重金求种、或者他国使节进贡时候交易过来等等,总得找个说得过去的理由才行。

    菜篮子问题是一时半会儿解决不了了,这顿火锅,也就只能煮一点小白菜和菠菜了。就这两样绿菜,还都不是李牧买来的,东西两市没有卖菜的这两样绿菜,是李绩府上的。也唯有国公府,在这深秋时节,还能有点绿菜吃。

    张天爱看到李牧把菜跟肉都放进了沸水里煮,有点懵。她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吃法,但她见过菠菜和小白菜,这个时节还能看到绿菜,让她心中颇为欢喜。她虽然长在马匪窝里,但却不喜油腻,反而喜欢清淡食物,绿菜她自然是喜欢了。

    张天爱记得李牧是喜欢吃肉的,而且中午吃饭的时候,也没有这些绿菜,很自然地,她认为这些绿菜是李牧特意为她准备的了。这让她心里产生了一种异样的感觉,从小到大,除了她父亲之外,还从未有过一个男子如此不求回报地对待过他。心中没来由地慌乱了起来,低着头,拿着筷子在碗里捣鼓。

    厨子的刀工还是不错的,羊肉片削的很薄,水已经沸腾,肉片入水便熟了。李牧把熟了的羊肉片捞出来,先夹给白巧巧,然后又夹给张天爱,见她在碗里捣鼓,笑道:“那酱料都是我已经勾兑好了的,不用再搅和了。”说着他把肉片放进张天爱碗里,道:“夹着肉片沾着蘸料吃,要是觉得辣,等会你便在左半边的锅里涮肉,中间有隔断,左边是清汤,不辣。”

    “哦”张天爱还是不敢抬头,看着碗里的肉片,偷瞄了一眼李牧如何吃的,学着他的样子夹起来沾了点酱料,放入口中。羊肉鲜嫩弹牙,略微有点辣,吃完了这口肉,脸颊都红了。

    白巧巧的脸也红了,李牧把准备好的水递过去,看了眼张天爱,张天爱摇了摇头表示不需要,但还是夹着肉片放到了清汤那边。

    李牧笑了笑,没有说什么。他早就猜到她们够呛能吃得惯,毕竟辣味在唐朝百姓的生活中,其实并不是常见的味道。

    这时李知恩处理完了前院的事情回来了,看到三人吃得正欢,吞了口口水,但没有上桌,而是乖乖站在了白巧巧身后,正好对着李牧。李牧吃完碗里的肉,正要伸筷子去夹,刚好看到李知恩站在对面。李知恩的眼神,锁定在了他的筷子上。李牧抬起筷子,她的小脑袋也跟着抬,李牧伸胳膊,她也跟着动,李牧夹起一片羊肉,她就咽口水。最令人无语的是,她还不说要吃,就这样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看着。

    最后还是李牧败下阵来,道:“自己去拿一副碗筷。”

    “谢谢主人!”李知恩欣喜地应了一声,腰身一扭,人已经跑了出去,没到三个呼吸,人又回来了。她住的地方就在旁边,屋里常备着一副碗筷。

    李牧对张天爱抱歉道:“这小丫头是我在西市买的奴婢,办事很得力,我不在家的时候,也多亏她陪着巧巧作伴,巧巧把她当做妹妹看的,平时吃饭的时候也都是在一起,没大没小惯了,你不要介意啊。”

    张天爱忙道:“怎么会介意,知恩这孩子很好的,下午我们聊得很投缘。”

    李知恩还是头一次听到李牧当着外人的面夸她,不好意思地吐了下舌头。白巧巧抬手摸了摸她的后脑勺,给她夹了两片肉。

    “前院安排好了?”

    李知恩点点头,嘴里塞着肉,含混不清答道:“煮了肉、还烤了羊,酒也搬了去,我告诉大个照应着了。”

    “那就好。”李牧看了眼李知恩,夹了片肉藏到铜锅的另一头,偷偷沾了点芥末粉,然后放到了李知恩的碗里,不动声色道:“辛苦了,多吃点。”

    “谢谢主人!”李知恩一脸天真的样子,当着李牧的面,把肉片夹起来又放到锅里涮了涮。

    李牧的脸登时黑了,李知恩冲他得意一笑,把肉塞进了嘴巴里。

    最近这小丫头越来越精,李牧的整蛊是越来越不灵了。白巧巧瞥见了,捂着嘴偷笑。张天爱不知她笑什么,投来询问的目光,白巧巧凑到她耳边小声嘀咕了两句,她也笑了起来。

    李牧吃了个瘪,有点没面子,好在李知恩没有拆穿他,他也就厚着脸皮当做什么事情也没发生,自顾地在涮肉吃肉,不再撩拨了。

    时间缓缓过去,吃得差不多了。张天爱犹豫了一下,开口道:“午间你说的”

    “我记着呢,正要跟你说。”李牧也差不多吃好了,擦了下嘴巴,道:“说到恩旨么,我是帮不上忙,义父那边我也无能为力。但是你说的这件事,如果只是想给张家寨老少一个良民的身份,我倒是能帮上一点忙。”

    “怎么帮?”

    “定襄城正在重建,这件事你知道吧。”

    “嗯。”张天爱点点头,她经常往返张家寨和马邑,路过定襄,每次都能看到有很多人在热火朝天地干活。

    “定襄城的县令李思文是我的义弟,他的父亲,便是我义父李绩大将军。他现为定襄县令,主持重建城池,招募流民等事,正是用人之际。张家寨的老少若是愿意,我可以给他写一封信。哪怕担着一些干系,看在我的面上,他也会同意张家寨的老少入籍的。”

    “李思文?”张天爱微微蹙眉,总觉得这个名字好像在哪听过。白巧巧见她没想起来,在额头前面比划了一下,提醒道:“那日哭我夫君那个,这里有个包的那个”

    “他?!”张天爱紧皱眉头,道:“你说的这个人他,他怎么能成事呢?”

    李牧赶紧道:“切勿以貌取人,我这义弟虽然看似不太靠谱,实则呃,有一片赤子之心,而且他很听我的话,只要我修书一封,他肯定会按照我的意思做的。入籍的事情,肯定没有问题。”

    听到李牧好像也底气不是很足的样子,张天爱心中的怀疑就更甚,道:“真的?”

    “我用我的信誉作保,入籍的事情肯定没有问题。”

    见李牧这次说得语气坚定,张天爱才算是信了三分,道:“那就试一下,反正也没有别的办法。”

    李牧想了想,道:“我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罢了,我还是说吧。听你说起这件事后,我就一直在想,你父亲可能跟你想得不一样,他似乎不止是想要张家寨老少入籍成为良民这么简单。入籍的事情容易办到,但若想以张家寨整体接受朝廷招安,谋求一官半职以目前的状况来看,可能性非常低,我希望你能劝劝他,最好打消这个想法。”

第180章 指点迷津() 
张天爱低头不语,显然李牧一语道破了她父亲张勋的心思。白巧巧没有插嘴,在李牧说起正事的时候,不管她能不能听得懂,她都不会乱说话。只有李知恩这个鬼丫头,抱着自己的碗,一边夹肉往嘴里塞,一边眼珠乱转,不知道心里在想些什么。

    “张家寨的事情,我也听说过一些。隋末大乱的时候,你的父亲张勋带着一些人从灵州出来建立了张家寨。这本来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情,生逢乱世,谁不想保全性命,像你父亲这样立寨自保的不在少数。但是大唐立国之后,平定四方之时,大部分立寨自保者都审时度势,归顺了大唐。太上皇也没有亏待他们,县令,都尉,甚至将军,刺史,没有吝惜过封赏。”

    李牧停顿了一下,道:“那个时候,张家寨为何没有归附?”

    张天爱答不上来,李牧替她回答:“我便直言不讳了,因为彼时突厥势大,甚至强迫大唐签下了便桥之盟。张家寨地处大唐与突厥之间,自然是哪边势大倒向哪边,但因你们不是胡人,与突厥人无法融合,即便想要投靠也是不可能。所以你父亲决定左右逢源,游走在夹缝之中,做起了皮货生意,如果我没猜错,那时应该是张家寨最兴盛的时候吧。”

    张天爱点了点头,李牧猜得一点不错。

    “今上登基之后,突厥与大唐之间形势逆转。突厥渐弱,而大唐渐盛。直到今年年初的时候,西域大雪封山,没了草场,突厥人冻死的冻死,饿死的饿死,大唐抓住了时机,果断出兵讨伐。”李牧叹了口气,道:“张家寨久居大唐与突厥之间,对突厥了如指掌。若能给提供一些消息,甚至直接派人做斥候,大胜之日,还能少得了一份封赏么?这本是张家寨最后也是最好的时机,但是很可惜,你父亲没有抓住。”

    “两军对垒之时,你们张家寨又做过什么?”

    张天爱紧咬下唇,她一句话也反驳不得,因为确如李牧所说的那样,张家寨自始至终都置身事外,没有出过一点力。

    “而在大军击败突厥主力,清扫余孽之时,你父亲却让你去找到我义父李绩大将军,试图以旧交之情打动他,让他在陛下面前为张家寨谋一个前程不要说我义父生性谨慎,即便是如我这样思维简单,没有城府的赤诚少年,恐怕都不会做这么傻的事情!王师不至,你们尚有推辞,王师已至,你们还隔岸观火,只等尘埃落定捡便宜,能有这等好事么?”

    “”张天爱对李牧说得每一句话都认可,但是突然听他用‘思维简单,没有城府’还‘赤诚少年’来形容自己,瞬间气氛便被破坏殆尽了,你说了这么多,还思维简单没有城府,那旁人都是傻子么?

    李牧浑然不觉,继续分析道:“如今突厥已灭,边境再无大患。本来算是疥癣之患的三大马匪,此时便显露了出来。但是区区马匪又不值得劳动大军。依我看来,转过年春耕之后,也许就近调派一两个折冲府,又或许不动朝廷军队,授意附近的门阀等,早晚都会动手。”

    见张天爱面色渐白,李牧赶紧又道:“当然我也只是猜测,没有什么根据。但是不得不提前准备啊,现在着手准备,尚有一些时间,等转过年来,万一朝廷动手,那就是风雷之势。从前还有突厥作为依仗和牵制,现在依仗谁来?大军一到,覆灭只在旦夕之间。因此我建议你,还是劝你父亲放弃幻想,让张家寨的老少入了定襄籍贯,往后成了大唐的良民,不也是一件好事么?而你张家也能就此摆脱贼寇之名,就在定襄做一个富家翁,还做毛皮生意,日子也未见得会差了。”

    李牧说完了,白巧巧才道:“夫君说得对啊,姐姐,哪有比平平稳稳更好的日子么?”

    张天爱眉头紧锁,道:“父亲的心意,我这个做女儿的也没法更改,但是我会努力去劝他的”抿了抿嘴,张天爱又道:“明日我便去西市采买粮食,然后就回去了,寨子里老少还等着呢。”

    李牧道:“你可以把我写的信一并带回去,如果你父亲改变了心意,你拿着信去找李思文,入籍的事情不要声张,悄悄完成就好。如果你父亲不同意,你就再来长安一趟,我帮你想一个别的办法。”

    张天爱喜道:“你还有别的办法?”

    “现在没有,到时候再想。”见李知恩也吃得差不多了,李牧抬手拍了一下她的后脑勺,道:“去叫人收拾一下,今天我很累了,想要早点休息。”

    “哦。”李知恩把最后两片肉也捞出来塞嘴里,出去叫四婢帮忙收拾。白巧巧看了李牧一眼,为难道:“夫君,天爱姐姐没几日便要走了,我想跟她多聊聊天,今天你就”

    “啊?”李牧瞪大了眼睛,道:“娘子,你该不会想让夫君我睡别的房间吧?”

    “夫君”

    巧巧红着脸央求,李牧无奈叹气,道:“好吧,就这一晚,明天可不行了。”说着又对张天爱道:“我这个朋友仗义吧,帮你的忙不说,娘子都一并让给你了。”

    巧巧抬手打他,嗔道:“胡说什么鬼话,烦人。”

    李牧抓着巧巧的手亲了一口,大笑着出去了。不能搂着老婆睡觉,漫漫长夜也不能浪费啊。正好皮革都运来了,研究一下制皮,累了就在工作室旁边的屋子睡了。

    四婢进来收拾了桌子,然后又拎来热水。白巧巧拉了帘子,让李知恩在门口守着,宽了衣衫拉着张天爱一起浸入水中。

    巧巧这些日子闲在家中无事,每日都会泡个澡。以前在马邑生活的时候,边塞风沙缭绕,气候干燥,条件也不允许,不能常常洗澡。到了长安之后,有了方便的条件,她便爱上了泡澡。睡觉之前泡个澡,身心舒畅,而且李牧也说很喜欢她泡完澡之后身上的味道。

    但这种羞人的话,巧巧是说不出口的。只是想到了,脸颊有些晕红,但不显眼,就算张天爱见了,也只当她是被热气熏的,不会想到别处去。

    与巧巧相比,张天爱作为张家寨的大小姐,从小到大倒是不乏泡澡的机会。说喜欢倒也谈不上,只不过是女子爱洁,有机会洗澡自然是好事。都是女子,水桶又很大,不会紧挨着,也无什么可避讳的。

    张天爱看着巧巧,只觉得巧巧相比上次见面的时候,好像又漂亮了不少。这种漂亮并不是眉眼之间有所改变,而是整个人的光彩不同了。就像得到滋润的青苗,充满了一种蓬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