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技师-第3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彻夜难眠,终于想出两个办法,可以遏制此事态的再度发生。”

    “头一个办法,效仿前朝,重开常平仓,关键时候发挥作用,调节粮价。”

    听到这个建议,管理民部的唐俭忍不住出声,道:“李牧,你有所不知,常平仓朝廷不是没有想过,奈何我朝开国不过十余年,又连年征战,百废待兴。如今每年产的粮食,年吃年用紧紧巴巴。没有余量,如何储藏?再说,朝廷也不种地,就算有粮食,也要从粮商手里收,粮商不肯卖,难道要去抢吗?”

    唐俭说完,立刻站出四五个附和之人,纷纷指责李牧空谈空想,不了解实际。

    李牧静静听他们说完,才继续说道:“唐尚书此言正说到了点子上,朝廷想建常平仓,却受制于粮商不肯卖粮给朝廷。那我们不妨想一想,粮商为何不肯卖粮?因为卖粮给朝廷,等于自断财路,傻子才会这么干!那么事情就没有办法了么?也不尽然,刚刚唐尚书已经说出了解决之法,朝廷不种地,为什么不去种?朝廷若种地了,得了粮食,常平仓不就可以建了么?”

    王境泽知道到了自己说话的时候了,适时站出来道:“逐鹿侯说得轻巧,种地需要劳力、耕牛,去哪儿找?!”

    “劳力,府兵啊!耕牛?有了贞观犁,只要是成年的男子就可以拉动,还要耕牛做什么?府兵里还缺壮丁么?至于不会垦田?不好意思,工部屯田司可听说过?掌握着大唐最新的屯田技术,包教包会!只要肯干,一年之内,几十万顷良田唾手可得!”

    王境泽败下阵来,嚅嗫了一下不说话了。另一边,侯君集张了下嘴,刚想说“府兵怎么可以去耕地”,忽然想起刚刚被怼回来的话,又把嘴给闭上了。还是甭说了,府兵都能做保镖了,屯田也没啥更丢人的了,一个羊也是赶两个羊也是放,面子都垫在鞋底了,也不要什么脸皮了!

    侯君集没站出来,但有的人却不得不站出来。因为屯田这件事,事关他们的切身利益。这些人便是朝中的门阀势力,尤其以山东士族为最。

    若是朝廷屯田了,那么过不了一年,朝廷就有粮食了。朝廷有了粮食,他们的粮食卖给谁去?当即有人站出来,高喊谷贱伤农,口水吐沫齐飞,也不顾得罪李牧可能带来的风险了,活脱一副豁出去的架势。

    李牧也不反驳,静静地看着他们表演,直到李世民听不下去了,断喝一声,道:“尔等当朕的两仪殿是什么地方?一个个如此大呼小叫,可还有把朕放在眼中?金吾卫,将这几个目无法度之辈拖出去,每个人责十仗,逐出宫门!”

    金吾卫应了一声,把吵嚷的几个人拖了出去。百官见李世民是真的发火了,都老实了下来,不敢再站出来与李牧吵嚷。

    李牧等安静下来了,才继续开口说道:“臣之所以提出这么一个建议,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据臣所知,如今朝廷施行均田制,每个男丁分天一百亩,但隋末大乱至今,人口一直不见起色。每个人分田一百亩之后,仍有大片土地荒芜。这些土地碍于‘均田制’所限,没有人耕种。直接导致朝廷巨大、不可估量的粮食损失。就算府兵不开垦田地,把这些荒芜的田地都种起来,对朝廷的粮食缺口,也是一个巨大的臂助。”

    此言一出,不少人欲言又止。

    这回李牧没有说对,而是他说错了,且错的离谱!

    如今朝廷施行均田制,这没有错。但真的是按照均田制实行的么?当然不是。像李牧所说,碍于均田制,每个人只能分一百亩地,导致良田荒芜没有人耕种,这怎么可能?

    若门阀这么听朝廷的话,李世民也不至于睡不着觉了。

    真正的情况是,如今天下的良田,都在门阀世家手里。例如太原王氏,太原境内的良田,十之八九都在王氏子弟的手里。而百姓们分到的百亩田,基本上都是‘边角料’,方方正正的良田,百姓哪有机会得。边角料能凑够数了,都算是不错了。

    李牧还有一个错处在于,当今天下真的缺粮食么?缺,是朝廷觉得缺。朝廷按照人口数和均田制计算现有田地,自然是不够。因为人口有瞒报,且田地的实数与报上去的不符。但实际上,人口比报给朝廷的要多,耕种的田地也要多。多余出来的部分,都掌握在门阀世家的手里,他们掌握这些,是想在于朝廷的博弈中占据优势。

    李世民对此心知肚明,百官也心知肚明,只是大家都不戳破而已。但李牧这个“天真”的家伙,竟然当真了。他还说得那么一本正经,正经到让人看着都想笑。

    有人想指出李牧说错了,但话到嘴边,却又不知道如何说。

    说,怎么说?谁戳破这层窗户纸,得罪的就是全天下的门阀世家。所以,这件事不能说。但若不说,看李牧的架势,他真的会让府兵去按照账面上的数目去屯田,那么屯的是谁的田?屯的全都是门阀世家的田!

    好歹毒的奸计啊!

    众人恍然大悟,再看向李牧,这才发现他的嘴角一直微微翘起,非常显然,这是他早就挖好的坑,就等着众人往下跳呢!

    如今前有狼,后有虎,进不是,退也不是。朝中的门阀势力,都不知道该怎么说话了。被李牧算计了一道,每个人的脸色都是铁青的。

    其中,自然也包括长孙无忌。

    长孙家虽然不像五姓七望那样,是千年的世家,但从龙之功也足以让他们成为朝中新晋崛起的新贵。长孙家的田地也不少,只是没有五姓七望那么多而已。

    数目,自然是超了的。若是按照李牧的算法,长孙氏也损失巨大。

    可是李牧不按照常理出牌,长孙无忌完全没有想到会是这个结果,一时间也是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他清楚的知道李世民对门阀的忌惮,李牧已经铺垫这么好了,李世民不会不明白什么意思,他会怎么做,已经呼之欲出了。

    长孙无忌绝不肯吃这么大的亏,就在李世民的嘴巴张开,刚要说话的空档。长孙无忌终于不再做缩头乌龟,一步站了出来。

    “陛下,兹事体大,还请陛下三思而行!”

第682章 敢于尝试() 
长孙无忌在朝堂之上,多数的时候都是寡言少语。因为以他的身份,有事大可在帮李世民看奏折的时候说,不必当着百官的面冒风险。若是开了口,被皇帝拒绝,对他的威信有损。也正因如此,长孙无忌才给人一种,他要么不开口,开口就能一锤定音的错觉。

    但今日,长孙无忌可是没有跟李世民通过气的。所以在他说完话之后,他便一阵后悔,但即便后悔,这些话他也不得不说,若是不说,万一李世民应允下来,那可就是金口玉言,无可更改了。到时候就算能说服李世民,也改变不了什么,难道要让皇帝把说过的话收回去?那皇帝的威仪何在?

    所以他必须得说,冒着得罪皇帝妹夫的风险他也要说!

    两仪殿鸦雀无声,所有的目光都投射在了李世民与长孙无忌君臣二人之间。李世民看着长孙无忌,长孙无忌也看着李世民,良久,李世民嘴角弯起一丝弧度,若有深意地笑了,随后收回目光,开口道:“辅机言之有理,此事不宜操之过急,今日朕乏了,明日再议,诸爱卿对此有什么看法,回去也都写个折子上来,散了吧。”

    说罢,李世民摆了摆手,自顾走了。

    高公公尖着嗓子喊散朝,百官依次退出大殿。

    长孙无忌汗如雨下,他注意到了李世民的那一抹笑容,旁人或许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长孙无忌与李世民一同长大,他太清楚李世民一举一动的含义了。只有在真正生气的时候,李世民才会那样笑。而且,这个笑容也表示,他已打定主意。今日没有当场下旨,是给了他一个面子,但这件事情多半,已经尘埃落定了!

    长孙无忌回头看了眼李牧,他以为李牧会得意,但李牧一点得意的样子没有,正撇着嘴向御史台的人挑衅,平时他也这副样子,今天他还是这副样子。

    长孙无忌不禁疑惑,难道这件事真不是李牧所主使?难道这件事是陛下的主意么?

    就在他疑惑的时候,王珪不知何时站到了身旁,长孙无忌收回目光瞧向他,皱眉道:“做什么?看我的笑话?”

    “国舅啊,这都什么时候了,咱们就别争吵了!还是想想怎么办吧,今夜我在府中设宴,国舅可否赏光?”

    由于派系不同,王珪府上的宴会,长孙无忌是从来不去的,王珪也很少会邀请他。但这次不同,李牧、或者说皇帝的屠刀已经架在了他们的脖颈上,无论是哪个派系的,都必须得联合起来,才能与皇权抗衡。

    长孙无忌犹豫了一下,道:“好。”

    王珪长出一口气,道:“多谢国舅!”

    话音刚落,高公公去而复返,道:“逐鹿侯留步,陛下召见!”

    还没走出大殿的人都看向了李牧,李牧愣了一下,笑道:“哎呀,陛下怎么又召见我,不是昨天才见过么,真的是唉,连口气都不让喘呐!”

    众人都竖着耳朵听着,顿时产生了无数的遐想。

    这话什么意思?昨天才见过?难道陛下面授机宜?是了,肯定是了!

    不少人面色大变!若是李牧与门阀作对,以门阀的能量,他们联合起来,有信心能斗得过李牧这一回。但若是李世民的意思,皇权压顶,可就不是门阀能够掰手腕的了。毕竟,这天下姓李,大唐的百万雄师也姓李!

    王珪和长孙无忌二人也听得清楚,脸色更加难看了。尤其是长孙无忌,他有一种预感,这次好像是做了一个错的离谱的决定。长孙氏的一切,都来自于圣眷。失了圣眷,长孙氏什么也不是。而今天的事情,若处理不好,将会让他与李世民的感情产生一道裂痕,裂痕一旦产生,即便后期弥补了,它也会一直存在。

    长孙无忌深吸了口气,对王珪说道:“抱歉,忽觉头昏脑涨,今晚的宴会,恕我不能参加了。”

    王珪顿时急了:“国舅,刚刚还答应的好好的,怎么”

    长孙无忌摆了摆手,不再听王珪的话,大步走出殿外。王珪看着他的背影,无奈地叹了口气,对今晚的宴会也不抱什么希望了。

    太极殿。

    来到殿门外,高公公就停下了脚步,示意李牧自己推门进去。李牧瞧了眼高公公,高公公躲避了他的视线,李牧便知道,李世民现在肯定是心情不好。

    这种时候,李牧实在也是不想见李世民,咧咧嘴,道:“高公公,咱能不能这样,就说我肚子疼,我、我”

    “给朕滚进来!”

    高公公耸了下肩膀,一副爱莫能助的表情。

    李牧叹了口气,推开殿门,硬着头皮走了进去。

    地面散落了一地的瓷片,李牧偷眼瞄了一下,摆在桌案旁边的两个巨大的瓷瓶已经粉身碎骨了。李牧不禁有些心疼,这要是有机会穿越回去,就这俩贞观年间的瓷瓶,少说也得价值千万吧,碎成了这个样子,真是太可惜了。

    “你那是什么表情!”李世民一肚子的气没地方撒,正愁找不到出口,瞧见李牧面色古怪,顿时就冲他来了,怒道:“你是在笑话朕吗?笑话朕,这满朝的文武都想与朕作对,笑话朕管不了臣子,就连朕的大舅子都不与朕同心同德?你说,你是不是这样想的?!”

    “哎呦、”李牧行了个礼,道:“陛下可冤枉死臣了,谁都可能这么想,唯有臣不会——”

    “哈,你是在说你比他们都忠心?有何凭证!”

    李牧强忍着,不让自己用看傻子的眼神去看李世民,摊手道:“陛下,这还用说么,主意是臣想的啊,臣若不忠心,怎么会为陛下想削弱门阀的主意呢?陛下莫不是气糊涂了吧?”

    李世民一愣,恍然也觉得自己有点愚蠢,面色有些尴尬。好半天,叹了口气,指了指原本是给长孙无忌看奏折预备的椅子,示意李牧坐下。

    李牧也不客气,直接就坐下了,管它是谁的座位,能坐就行啊,站着多累得慌。

    李世民长叹一声,道:“朕是生气了,朕能不生气吗?长孙无忌!朕与他”忽然停顿下来,李世民咬牙切齿,又叹一声,道:“罢了,说什么?唯有心凉而已。这个人变了,他变了呀!”李世民瞅着李牧,重复道:“他变了,你能明白朕的意思么?”

    李牧猛点头,道:“臣明白,陛下是感觉到了背叛。不过臣也劝陛下一句,这都是正常的。您想啊,国舅他也不是一个人,长孙氏上上下下也有千八百人吧?就算国舅是一心效忠陛下的,他作为一家之主,总得惦记惦记家里人,这都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像臣这样,毫无私心,发光发热只为陛下的臣子,真的是不多了呀。”

    李世民自动过滤掉了李牧的自吹自擂,自顾说道:“你说得也有道理,他为了家族考虑,朕不怪他。朕真正生气的地方,是唉、”

    李世民组织了一下语言,继续道:“即便这次损失到了长孙氏的利益,但他应该明白,长孙氏所有的一切,都来自于朕!他忠心于朕,朕还会亏了他么?这里损失的,那里会补给他。而他却第一个站出来反对朕,坏朕的事情!他变了!真的变了!”

    “”李牧不知道这话怎么接了,有长孙皇后在,只要长孙无忌不造反,无论发生任何事情,在李世民这儿,最终的结果一定还是原谅他。所以李牧不能给他上眼药,否则必定是里外不是人,还会得罪了长孙皇后。这种蠢事,他是绝不会去做的。

    李牧想了想,决定还是把话题岔开,否则这样下去没完没了了。

    “陛下,咱们还是说说正事吧。臣的不成熟的小建议,陛下以为如何呀?”

    “朕正要跟你说。”李世民毕竟不是昏君,虽然心中愤懑,却不会影响正事:“你是真不知道,还是装糊涂。哪有什么闲置的肥田,那些田地虽然不在账目上,但实际上都被门阀大户所耕种。不然那些粮商,哪来的那么多粮食?”

    李牧笑道:“陛下,臣怎会不知,当然是装糊涂。臣若不装糊涂,能把他们引入臣的陷阱之中,让他们进退两难么?”

    “你休要得意。”李世民正色道:“口舌之争,解决不了问题,若是把他们逼急了,真的让那些田地荒芜,天下可就真缺粮了。你可有完备的办法?”

    “陛下,您尽管放心就是。臣也没想要把田地收回来,臣只是想,让他们按照实数缴税而已。”

    “缴税?”李世民失笑道:“这怎么可能?他们绝不会承认的!”

    李牧故作不解,道:“为何不会承认呢?”

    “若他们承认了,他们就是犯了朝廷律令,给了朕口实,他们难道傻么?”

    “唔”李牧没有反驳,也没有解释,而是问道:“陛下,若臣有办法把税都收上来,还能让天下的耕地增加一成,陛下可否愿意把这件事全权交于臣来做?”

    李世民凝眉,道:“你这是夸口,这不可能。”

    “陛下,不试一试,您怎知不可能呢?陛下若不放心,要不这样,您不出面,让臣去折腾,折腾好了,就说是陛下的授意,若折腾不好,就说是臣揣度君心,大不了治臣的罪嘛,臣甘愿受罚。”

    李世民似乎有些动心,想了一阵,道:“朕不会与你抢功劳,若是事情成了,自会记载你的头上。可若不成,在外人看来,你就是把朕与百官都玩弄于鼓掌之中了,朕就算不想罚你,也必得罚你,你可想好了?”

    李牧自信满满,道:“臣想放手一搏!”

    “好!”李世民见李牧如此信心,也非常痛快,道:“你需要朕怎样配合?”

    李牧想了想,道:“陛下称病三日即可,哦,还有一道旨意,就说着令臣核算皇产,这样就可以了。”

    李世民狐疑道:“就这么简单?”

    李牧点头,道:“就这么简单,只是有一点需要格外的注意,陛下既然称病,就装得像一点,千万不要见任何人,包括国舅也不能见。不如这样吧,陛下与皇后来臣的山谷小住三日?正好修身养性,放松放松。”

    李世民心中暗想,这样也好,每天都能看到李牧,也好掌握事情的进展。但他也没有痛快答应,因为还没跟长孙皇后商量,便道:“此事不急,你先去办事,朕问过皇后,再派人通知你。”

    “诺。”

    李牧告辞退下,李世民看着满地的瓷片,心情更是糟糕。刚想叫小太监进来把地面收拾干净,高公公又进来,小声道:“陛下,国舅求见。”

    “叫他——”李世民刚想说‘叫他进来’,忽然想起李牧的话,改口道:“让他回去,就说朕身体抱恙。还有,通告百官,朕身体抱恙,急需调理,罢朝三日。”

    “罢朝?这”高公公吓了一跳,但话到了嘴边,又不敢说,怕落下一个太监干政的名声,抿嘴把话咽了下去,转身退下了。

    李世民拿起笔,亲手写了一道旨意,叫小太监送去了中书省,旋即便离开太极殿到立政殿找长孙皇后商量去山谷的事情去了。

    长孙无忌听完高公公的话,面色有些僵硬。

    在他的记忆中,这是头一次被李世民拒之门外。像是一盆冷水浇在了他的头上,让他清醒了不少。

    好半天,长孙无忌才回过神。他从袖子里摸出一锭银,塞到了高公公手中,问道:“陛下的身体如何?御医怎么说?”

    “这”都是明眼人,高公公也不愿演戏,挤出一丝笑,道:“国舅心里头明白,咱家也不说那些搪塞之语了。这回国舅可是办了件错事,陛下龙颜大怒了。再多的话,咱家也不便说,只有一句良言提醒。”

    长孙无忌忙道:“请讲。”

    “这事儿着落在逐鹿侯身上,国舅不妨去找他商量商量?”

第683章 区区薄礼() 
皇帝召见李牧!

    陛下身体抱恙,拒见长孙无忌,传令六部罢朝三日。

    有旨到中书省,着令内务府总管大臣李牧,核算、梳理皇产。

    一连三个消息,看似没有牵连,却又藕断丝连。让各方势力摸不着头脑的同时,又不得不猜测其中蕴含的深意。

    王珪府上,酒宴正在进行,但面对着满桌的好菜,却无一个人动筷,都愁眉不展地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