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技师-第2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得那么见外。”李牧笑了一声,看似无意般,说道:“我这个人啊,对土特产什么的,没有多大兴趣。倒是我听说高昌与西域诸国贸易,有很多稀奇古怪的玩意。我这个人啊,猎奇的心比较重。若是有什么中原没有的种子,珍惜的物件儿,送给我一些,让我能出一出风头,我便不胜感激了。”

    “这也简单!”鞠智盛满口答应,道:“小王回去便为侯爷搜集,侯爷要种子是吧,无论什么种子,只要高昌能见着,小王就给侯爷送来一份,稀奇古怪的玩意,只要是搜罗到了,也一并给侯爷送来。土特产也不能少,高昌有两种土特产,一黄一白,侯爷一定会喜欢,万物推辞。”

    “哦?一黄一白?”李牧挑了下眉,道:“实不相瞒,我还就喜欢这两种颜色,那我就却之不恭了,一样来个千八百斤就够了,千万不要太多,多了没地方放!”

    鞠智盛暗骂不要脸,千八百斤,也不怕风大闪了舌头?一千斤白银是多少钱?一斤十两,一千斤便是一万两,这也罢了,黄金你也要一万两,你怎么不去抢啊!

    鞠智盛咬着后槽牙,道:“侯爷喜欢就行——不知这‘诚心’二字?”

    “哦,这诚心啊,呵呵——”李牧看向鞠智盛,笑意盈盈,道:“我也是猜的啊,若高昌愿为大唐藩属,奉大唐为宗主,应当够表诚心了吧?”

    “藩属”鞠智盛心里一沉。

    高昌自汉以来,一直都是独立的国家,还未有过侍奉宗主国的先例。这与朝贡不同,朝贡的意思是,我承认你比我强大,愿意缴纳保护费。而藩属,则有一丝屈辱在里面。作为藩属国,名义上保有主权,实际上在内政、外交和经济等方面一定程度上从属并受制于宗主国。就连继承王位,都要请宗主国册封。

    对于高昌如此羸弱的小国来说,一旦确认了藩属关系,便立刻成为了砧板上的鱼肉。大唐可以借用任何借口,对高昌指手画脚。若大唐君臣不仁,高昌将要面对的状况,并不比现在好多少。

    李牧的这番话,无异于是让鞠氏父子做一场豪赌。你是选择马上就死,还是赌一把大唐君臣的人品。

    若是不答应,大唐很可能出兵。若是答应了,高昌就是大唐经营西域的马前卒,大唐也省去了刀兵。无论是哪种选择,大唐都不吃亏。而高昌,则要赌一赌大唐的人品。当丝绸之路畅通之日,高昌就没有利用价值了,被吞并成大唐的一个州,也不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李牧看得出鞠智盛的挣扎,也明白这么大的事情,不是他能做的了主的,便道:“此事不急,世子可以回去,深思熟虑之后,再给我答复。我这两日也挺忙,对了,正好告诉世子,我即将在平康坊开一家青楼,若是有机会,世子可要多多捧场啊。”

    “青、青楼?”

    “对呀、”李牧递给鞠智盛一个男人都懂的眼神,鞠智盛恍然,也报之以同样的笑容。心里却在想,没想到逐鹿侯好色到了这种程度,不过也好,他有这个弱点,父王准备得那件礼物,倒是非常适合他。

    思及此处,鞠智盛又道:“若有机会,自当捧场。今日多谢侯爷提点,小王这便回去与父王商议,再来之时,除土特产外,还有惊喜送给侯爷。”

    李牧只当是什么奇珍异宝之类的东西,他也不客气,他刚损失了马场、还有盐业、矿业的份子,正是需要‘回血’的时候,值钱的宝贝,自然是多多益善了。他也不说透,只是笑了一下,起身道:“我送世子。”

第538章 旁观者清() 
鞠氏父子的决断并没有拖太久,次日临近晌午,两车金银已经送到了凤求凰。鞠智盛也是非常懂礼数,得知李牧去了工部,连门都没有进,让随从把金银抬进了库房,便告辞离开,去工部等李牧了。

    李牧开完会,正打算到西市吃个羊汤胡饼,瞧见鞠智盛来了,便带着他一起,连同独孤九三人,来到了西市的汤饼铺。

    李牧吃东西,没有一定之规,想到吃什么,就吃什么。他还特意嘱咐过二狗留意长安城各种各样的美食,得空便要尝一尝。实在也是没办法,大唐的食物,多数都淡出个鸟来。想找到一些合口的东西,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若不是这段时间事情接连到了一起,李牧早打算学一学烹饪技能了。不过这也不算耽误事,吃,对一个大厨来说吃和做一样重要。先把长安城吃遍,再研究怎么做,这叫磨刀不误砍柴工。

    羊汤和胡饼端了上来,李牧跟鞠智盛客气了一下,然后便不理他,低头猛吃了起来。鞠智盛心里揣着事情,心急如焚,但看李牧吃得正香,也不敢打断他。只好有一口没一口地喝着羊汤,算是作陪了。

    终于,等李牧干掉了两个胡饼,一碗羊汤之后。鞠智盛终于等到了机会,忙道:“侯爷,土特产已经送去了府上。由您的二夫人亲自点验过了,每样都是一千斤,应当是够侯爷吃一阵了。”

    李牧哈哈笑,道:“我的胃口好得很,正是长身体的年纪,吃得有点多不过这加起来两千斤的土特产,也是够吃一阵了。我们是朋友嘛,若是我吃着好,你还能不再送来点?”

    “侯爷说的是,咱们是朋友,侯爷吃多少,小王送多少,断不能让侯爷失了胃口——”忽然他话锋一转,道:“只是昨日提起的事情,还要麻烦侯爷多多帮忙。”

    李牧瞪着一双无辜的大眼,疑惑道:“昨日的事情,昨日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鞠智盛差点晕过去,不会这么无耻吧,我可是刚把钱给你送去,眨眼就翻脸?鞠智盛强压下心中的怒火,道:“侯爷,关于藩属之事,昨夜侯爷提起,我与父王连夜商议——父王相信天朝信义,已经做出了决断。若大唐皇帝陛下能应下高昌三个条件,此事便可成行。”

    李牧紧皱眉头,道:“世子,这不对吧。能做我大唐的藩属,那是多少小国提着灯笼都找不到的好事啊!高昌不欣然接受大唐的美意,反而还提出三个条件?你当这事是我大唐上赶着么?罢了,此事就当没发生过吧,休提了,我可不去陛下面前触霉头!”

    鞠智盛此番的态度,没有之前那么卑躬屈膝,闻言长叹了口气,道:“既然侯爷如此说,那我们父子也不再强人所难。明日便一道回高昌,最多也就是身死国灭,我父子已经做好准备了!”

    李牧眨巴眨巴眼睛,余光撇着鞠智盛,见他的态度坚定,又笑了起来,道:“世子怎么还开不得玩笑了呢?事情是我提起的么,我怎么可能袖手旁观,再说你我是朋友,你还给我那么多土特产,是吧?看在土特产的面上,我也得帮你忙!你先说说,三个条件都是什么?”

    鞠智盛正色道:“第一个条件,请大唐皇帝陛下晓谕四方,高昌为大唐藩属,称藩纳贡,受大唐册封。大唐承诺保护高昌,并承诺不会干预高昌内政。”

    “内政?保护?”李牧没有表态,示意鞠智盛继续。

    “第二个条件,高昌不能接受驻军。”

    李牧笑道:“这倒是难办了,既要我大唐保护,又不接受驻军。那怎么保护?”

    “高昌可在边境划出地盘,供大唐军队结寨,并提供军饷粮草。但大唐军队,不能进入高昌腹地”鞠智盛担心李牧发怒,赶紧解释道:“高昌小国寡民,若大唐军队进入高昌,祖宗基业形同覆灭,便算是我父子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吧,请侯爷请体谅!”

    李牧和稀泥道:“这跟我有什么关系,我是个闲官,传声而已,得看陛下体谅不体谅。”

    鞠智盛连声称是,又道:“这最后一个条件,事关小王自己。高昌想与大唐永结秦晋之好,小王希望能够迎娶大唐公主”

    “你放屁!”李牧登时喷了鞠智盛一脸,骂道:“陛下的女儿,最长者不过十二岁,你都多大了,也敢开这个口?”

    鞠智盛没想到李牧如此大的反应,只当他对和亲之事不了解,耐心解释道:“侯爷,这和亲之事,古来有之。再者说,也不是立刻就要成亲,可以先定下婚事,等公主及笄之后再完婚,小王可以等的”

    “那也不行,这事儿我帮不了你!”李牧直接把话说死了,从小读书,学历史的时候,他就对和亲之事,非常不满。纵观历史,和亲往往伴随的是屈辱。历来只见把女儿嫁给蛮夷和亲,却少见皇子迎娶蛮夷公主,由此便可知道,和亲这种事情,对女性,尤其是公主来说,是莫大的不公平。

    李牧打心眼里反对这种事情,他就是下意识地觉得这种事情就不该发生,若是国家足够强大,有无数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亲,绝对不是一个好选项。

    况且,就算是要和亲,高昌也没有这个资格。

    李牧冷下脸道:“三件事,我能帮你的,就是头两件。第三件,我帮不了你,也不可能去陛下面前找这个晦气。你要是不死心,你就自己上表,看看陛下能给你个什么答复。”

    鞠智盛见李牧变了脸色,心中虽然不明白是为什么,但也不敢再说了。而且和亲这件事,本就是为了锦上添花,多一层保险而已,即便不成,也无伤大雅。只要大唐皇帝答应了前两个条件,事情就算成了。

    中原王朝,历来讲究脸面。只要这两个条件晓谕四方,让周边的国家都知道,就等于是为高昌上了一个最佳的保险。师出必有名,古往今来,也少见宗主无缘无故征伐藩属的事情。虽然不够保险,但也是高昌目前情况下,能得到的最好结果了。

    当然,若是和亲能成,就更好了。

    当下鞠智盛便道歉,言明只好前两个条件能成即可。而和亲之事,鞠智盛也没有放弃。这些日子他与长孙冲厮混也不是白混的,见过长孙无忌几次。他打算通过长孙无忌这位国舅爷的渠道,再努力一把。只是这个心思,却不能跟李牧提了。

    二人分别之时,鞠智盛对李牧说明,三日之内,他们父子就会离开长安返回高昌。李牧也给了保证,三日之内,无论成或不成,都会给他一个答复。

    鞠智盛再拜而别,李牧上了马车,想了一下,让独孤九赶往河间郡王府。如今什么事儿,都没有他的赚钱大计重要。鞠智盛的事情,还是明天再说吧。

    李牧晌午过后来到河间郡王府,李孝恭竟然还没起床。李牧在书房等了好半天,李孝恭才打着哈欠进来。下人端来一碗醒酒汤,李孝恭一边像咽药一样喝着,一边斜睨着李牧,道:“小子,这么早来干嘛呀?”

    按照前世的时间算,这会儿怎么也得有下午两点了。就这还早?

    李牧懒得跟他掰扯,拿出一沓地契,递给李孝恭看。

    “这是什么玩意”李孝恭翻了翻一下,眼睛越来越亮:“美仙楼的地契?唔、美仙楼不错,美仙楼的三娘吹拉弹唱可是一绝环采阁?环采阁也好啊,里头有一对双胞胎姐妹——”

    见李孝恭这副如数家珍的模样,李牧心中暗道,你个老色鬼,还说只是春风楼的常客,看这样子,平康坊你是睡遍了呀!幸亏老子洁身自好,否则岂不是跟你成了连襟?想想都有够恶心!

    李孝恭翻了一遍,把地契还给李牧,道:“你小子够能耐呀!短短两日工夫,你便买下了半个平康坊。本王实在是好奇,你是怎么做到的?这可不是用钱能解决的事情!”

    李牧便把用股份置换的事情说了,李孝恭惊道:“这岂不是赔钱买卖?你小子傻了不成?有下蛋的母鸡不养着,非得杀鸡取卵,你打得什么主意?”

    李牧笑道:“能有什么主意,您说过的,明哲保身啊!”

    “明哲保身”李孝恭想了想,忽然笑了起来,道:“是极是极本王竟没有你想得透彻,小子,本王还是小觑了你,如此大的一块肥肉,说舍了便舍了,如此气魄,本王自愧不如。不过也是好事,你也不缺钱,少担一点干系,往后也少一些掣肘。”

    李牧没有言语,而是岔开话题,把刚刚鞠智盛找过他的事情说了。李孝恭听罢,眉头紧皱,好一会儿才道:“李牧,你若问我的意见。我的建议是,你不要参与这些事情。”

    “为何?”

    李孝恭不答反问,道:“李牧,你可知道为何你夹在各方势力中游走,却没有哪个势力真正豁出去针对你吗?”

第539章 心机() 
李牧想了想,道:“圣眷?”

    李孝恭笑了,道:“圣眷很重要,却不足以支撑。你看史记便知道,得圣眷者,固然能够权倾一时,却不能够被接受,被承认。而你却已经等到了这份承认,这可不是圣眷能够给予的。”

    李牧笑道:“那就是我的能力呗,毕竟我是一个天才!”

    “你确实是一个天才,但古往今来的天才也不少。”

    李牧蹙起眉头,道:“这也不是,那也不是,那您说是因为什么?”

    李孝恭沉声道:“因为你做的事情,对他们有利,也因为你没有争权夺利之心!”

    “你不要觉得,你给过长孙无忌难堪,甚至打过王珪,就真当自己是个人物了。你还差得远,因为你没有根基。”李孝恭毫不客气,直言不讳道:“你现在拥有的一切,都如同空中楼阁一样。长孙无忌忍下你给的难堪,你当他是因为你?不,他在意的是陛下对他的想法。王珪被你打一拳,为什么会忍下,那是因为,他肩负着整个太原王氏,而太原路还有大唐矿业,缺了你不行。”

    “你是如今朝堂上,各方势力的交叉点。他们想通过你,达成他们期望的合作。但这一切,都要遵循一个前提。那便是,你的手,没有伸到他们的碗里。”

    “碗?”李牧凝眉寻思了一下,道:“郡王,这‘碗’何解?”

    “长孙无忌的碗,在于吏部和军方。王珪的碗,在于刑部、礼部、和地方的宗族势力。而山东士族么,情况有些复杂,他们自成一派,便是连陛下都要忌惮。各方势力,有各自的地盘,互相都有明确地界限,各自安分,则井水不犯河水。但若有人伸手到他们的地盘,触及了底线,谁都不会让步。”

    “现在他们默认了你有一块地盘,也就是内务府和工部。但这种默认,是看在陛下的面上。凭你自己,根本不可能站稳。这个时候,你还要走出自己的地盘,他们会怎么想?”

    “他们会觉得你不满足于现状,他们会觉得你有更大的野心,他们会开始对你有所防备会产生什么后果我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你以后的路,会不好走。”

    李牧默默听着,忽然一笑,开口道:“郡王不参与朝堂中的事务,却对朝堂了如指掌,着实厉害。只是我很奇怪,郡王深谙明哲保身知道,为何会对我说这些?”

    李孝恭哈哈一笑,问道:“李牧,你觉得我这府邸如何?”

    李牧如实答道:“郡王的府邸,冠绝长安。只比东宫稍微小些,内部的景致,却要胜过东宫数倍。放眼长安,再也找不出一个。也唯有这样,才配得上郡王的功绩。”

    李孝恭叹道:“是啊,本王的功绩”他苦笑一声,又问道:“你觉得崇义如何?”

    “崇义这孩子,性情直爽,秉性纯良,生了一副好体格,日后必成大将。”

    “问题就出现在这里!”李孝恭看着李牧的眼睛,正色道:“我的子嗣不兴旺,嫡子只有崇义一人,庶子都还很幼小。崇义随我,不喜读书,一心向武。但是你也看到了如今的形势,本王的子嗣,有机会领兵做大将吗?”

    “这”李牧不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涉及禁忌,他不敢乱说话。

    “你不用回答,本王知道你能听懂。”李孝恭又笑,道:“李牧,你猜我心中有没有恨意?”

    李牧硬着头皮道:“郡王,这个问题,小子同样无法回答。”

    李孝恭摆了摆手,道:“那就不提了,说回崇义崇义好武厌文,却不能领兵。可以预见,若我身死,河间王一脉必定没落。陛下念旧情,也许会让崇义袭王爵,但也有可能,按规矩降等,崇义便只能袭公爵了。”

    “陛下在时,本王在时,河间王一脉不会失了圣眷。下一代呢?一朝天子一朝臣,太子继位之后,形势又会如何?本王料不到,陛下也料不到,就算陛下有心照拂,他也照拂不了。”

    李孝恭长叹一声,道:“这座宏丽的大宅,你也说了,长安城再难找出一个。陛下在时,本王住在这里。若太子继位,还会有一个太子属意的人住进来,还不如换个小宅子,诸子有才,守此足矣。如果这些犬子不才,也免得这么好的大宅子便宜了别人。”

    李牧劝道:“郡王不必如此消极,我相信一定有办法——”

    “你说对了!有办法!”李孝恭打断李牧的话,道:“办法就在你和重义身上!”

    “啊?”

    李孝恭盯着李牧,道:“你把本王堵在了青楼,如此大辱,你可知为何本王轻轻放下?”

    李牧被盯得有点心里发毛,道:“我想过,许是郡王发现,被阴弘智设计了?”

    “是一个理由,但两码事。阴弘智设计本王不假,本王自会去找他的麻烦。但你让本王受了奇耻大辱,本王放过你,却不是这个原因。”

    “那我就不知道了。”

    “你不知道,我便告诉你,这也没有什么可隐瞒的。”李孝恭道:“因为你是陛下看重的人,而且你还这么年轻。你的出身,本王早有了解。底细清白干净,性格虽然油滑了些,却能知道进退,沐浴皇恩,知道报答,非常忠诚。陛下纵容你,培养你,对你寄予厚望,这份厚望,你可知道是什么?”

    李牧懵道:“越听越糊涂了。”

    “陛下,是想把你培养成,太子的宰辅之臣。”

    “啊?”李牧惊讶道:“郡王是不是猜错了,陛下如今春秋鼎盛,太子也还年岁尚幼,接班的事情,是不是考虑得太早了些?”

    “早么?”李孝恭笑了笑,道:“不早!”

    “如今陛下有三个心腹大患,一曰门阀,二曰士族,三、便是勋贵。门阀和士族,你应当有所了解。我只跟你说说这勋贵,勋贵的隐患,一在于我,二便是长孙无忌。我从江南来到长安,放弃兵权,算是解除了一个隐患。但是长孙无忌是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