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秀妍?郑秀晶?”郑观音念了一遍,点点头,道:“好听,还不谢谢哥哥?”
李婉顺和李婉言齐声道:“谢谢哥哥。”
“小事小事,对于我大唐第一才子来说,起个名字还不是手到擒来”
对于起名这种事情,他还是改不掉自己的一点恶趣味,不过也没什么,前世的事情,只有他自己知道,也不用担心会露馅。
不一会儿到了慈幼局,李牧昨日已经吩咐好,连夜做了匾额挂上了。慈幼局挂靠在内务府的名下,一切他都可以做主,想什么时候开张,就能什么时候开张。
今天就是个好日子。
李牧带着郑氏母女进了院子,先带她们去后宅把行礼放下,然后吩咐下去,所有人都到庭院中集合。
在此之前,慈幼局已经有几个人在了。这么多孩子,总得有几个人做饭、管理的人。还有昨日来到的,李世民派过来的护卫。这些孩子都是吃惯了苦的,用不着人伺候,很多事情,如刷碗、洗衣,不用人说,自己都能做好。
李牧带着郑氏母女来到众人面前,所有人的目光都聚拢了过来。小石头等几个小男孩,则是不住地往李婉顺姐妹身上瞄。他们倒不是有了什么龌龊的心思,而是这孤儿院中,一个女孩都没有,他们好奇而已。
在这个时代,能活下来的孤儿,没有女孩。有些穷苦人家,生了女孩,便直接掐死了。
李牧瞪过去一眼,几个顽皮的小子都赶忙把目光收回去,不敢再看了。
李牧清了下嗓子,道:“给大家介绍一下,我旁边这位端庄贤淑的女人,是我的一个本家姐姐。”
郑观音瞥了他一眼,话到了嘴边,却也没有出声打断,算是默认了‘本家姐姐’这个称呼。而众人听到郑观音是李牧的姐姐,顿时肃然起敬。逐鹿侯的姐姐,可千万不敢得罪了。
李牧的脸皮厚,根本不在乎,自顾说道:“我的姐姐命苦,丈夫在与突厥人的战事中,为国捐躯了。留下她们孤儿寡母,生活十分不易。我得知了事情,岂能袖手旁观?便差人把她们接过来,买了宅子供她们居住。但是,也不知道是谁,跟我的姐姐说起了慈幼局的事。我的姐姐心善,听说有这么多孤儿需要照料,便找到我,说也想出分力。我本不愿姐姐操劳,但无奈姐姐一再坚持,作为弟弟,也只能顺从。”
李牧扯着脖子吹牛逼,已然进入了状态,继续道:“我李牧的才情文采,你们心里都是有数的。我的姐姐,比我只高不低。琴棋书画,无所不精。诗词歌赋,无所不能。有了她的言传身教,对你们来说,绝对是一件幸事。从今往后,慈幼局的一切,便是我的姐姐说了算,你们这小兔崽子,若是谁敢惹我的姐姐生气,我就打死他,再剁碎了喂狗,清楚了吗?”
留在慈幼局的都是十岁以下的小孩子,哪里懂得什么是真是假,听到李牧这样说,他们便都信了,一个个惊恐不已,赶忙道:“我们一定听话,不敢惹侯爷的姐姐生气。”
“什么侯爷的姐姐,我的姐姐名字叫做李幼娘——哈,这名字倒也贴切。你们都是失去父母的幼童,以后她就是你们的娘亲。来,跪下叫声娘亲!”
一群孩子都跪了下来,高呼“娘亲”。
郑观音看到这么多孩子,被李牧呵斥来呵斥去,眼中那畏畏缩缩的神色,早就心疼不已了,又听他们叫娘亲,眼泪瞬间涌了出来,赶忙来到跟前,扶起几个孩子,连声道:“都快起来,跪什么?不用跪。”
孩子们哪敢起来,都眼巴巴地看着李牧。郑观音才知源头在哪,瞪了李牧一眼,道:“还不让孩子们起来?这里是你耍威风的地方?”
这么快就融入身份了?看来我这招挺好使么!
李牧心中窃喜,赶忙道歉,摆了摆手,让孩子们起来。
但他还是不忘警告:“你们这群混账小子,都离我的外甥女远一点。谁他妈要是敢动歪心眼,老子就割掉你们的小丁丁!送你们进宫当太监!”
第536章 脆弱的交情()
如此狠辣的威胁,并没有起到预想中的效果。大唐的孩子,到底还是要比李牧前世的小孩纯洁一点。李牧让孩子们散开,为郑观音介绍慈幼局的工作人员。
两个厨子负责做饭,他们的妻子也跟着帮工。还有一个郎中带个徒弟,四个附近居住的老妈子,算是临时工,三不五时过来帮忙缝缝补补。目前慈幼局上下,一共也就这点人。
李牧本打算再给郑观音找两个伺候的丫鬟,但被她给拒绝了。这些年在宫里,她已经习惯了一个人带孩子。况且李渊那边,还要给她派来两个人。天上人间的服务员都是原来太极宫的宫女,伺候人可是专业的,比他能找到的丫鬟肯定是要好得多。
李牧听说了这件事,便也不再坚持。从厨子手里要过账本,核对无误,交给了郑观音。如今慈幼局的账上,还有四百多贯钱,短时间内不用担心没钱使用。
至于之后的事情,等他倒出手来,会再想办法。
郑观音把食盒中的菜拿出来给孩子们吃,李牧没有留下凑热闹。上百号人,那么几个菜,能吃一口都算多了,他要是再凑热闹,孩子们一口都吃不上,还不至于那么丢人,
郑观音送李牧到门口,李牧再三嘱咐,有任何事情,派人去京东集通知,他一定第一时间赶到。郑观音应下,目送李牧的马车离开,返回院里跟孩子们一起吃饭。她很喜欢这份工作,把每一个孩子的名字都一一记下,有的孩子没名字,只有个小名,她也记在心里,打算统计之后,再帮这些孩子取个名字。
李牧回到京东集的时候,天色已经暗了下去。他先悄悄地到王鸥的店铺后门,把马车归还了。又跟王鸥温存了一会儿,才晃晃悠悠地回家。
刚进门,就看到李知恩杵在门口。看到李牧进来,小丫头二话不说扑了过来,在李牧身上嗅了起来。
“干嘛呀?”李牧心虚,赶紧躲。但是已经晚了,李知恩的鼻子灵敏得很,已经闻出来了。
“就知道!”
李牧把她抓进怀里,威胁道:“要是再跟夫人乱说,明年我就让天爱插队了。”
李知恩急道:“不行!”
“那就乖乖听话。”
李知恩眼珠一转,道:“我不能背叛夫人。”
“少拿夫人当借口,你不会说你没看见呀?”正说着话,白巧巧从前院过来,看到李牧便问:“夫君今日去哪了,连九儿都没带着。”
“去了慈幼局,陛下吩咐的差事,当然要抓紧。”李牧偷着在李知恩的屁股上拍了一把,迎上白巧巧,揽住她的纤腰:“先去了天上人间接人,然后就去了慈幼局。晌午就随便吃了张饼,现在肚子饿的呱呱叫。娘子,有没有好吃的?”
“这就吩咐人做我先给你拿点糕点来。”
李知恩在旁边看着,翻了个大大的白眼,我的傻夫人啊,你就一点也不怀疑吗?
这时小梅从前院跑过来,口中叫着夫人,看到李牧在,赶忙跑到他面前,道:“侯爷,你快去看看吧,咱们都关门了,有个人一直在敲,喊他停下也不听,一直喊着要找你。”
“大胆狂徒!”李牧冷下脸,道:“我的买卖也有人敢闹事,叫小九过去,把人抓起来剁碎了喂狗!”
“不能杀不能杀!”小梅急道:“赵国公世子再旁边。”
“长孙冲?”李牧恍然,他知道是谁了,肯定是那个高昌世子鞠智盛。
李牧在白巧巧脸上亲了一口,道:“夫人为我准备好吃的,等会我处理一下事情,咱们一起吃想吃夫人包的馄饨了——”李牧油腻腻地撒娇,小梅看得直皱眉,白巧巧却很吃这一套,连声答应了下来。
李牧大笑一声,跟着小梅来到前院铺子。独孤九已经在了,李牧示意他把门打开,鞠智盛应声扑了进来,看到李牧,连滚带爬地来到他的脚边,眼泪哗哗地流。
李牧见他把鼻涕都抹在了自己的裤腿上,心里一阵恶心,抬脚要踹,想了想又忍了下来,道:“世子这是怎么了?为何如此悲伤?”他看了随着进来的长孙冲一眼,又道:“可是我的徒儿没有陪伴好?真真是竖子不可教也,吃喝玩乐都做不好,半点不能为我这个恩师分忧,有这样的弟子,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了。”
长孙冲见牵扯到了自己身上,顿时怒了:“李牧——”忽然想到自己是人家徒弟,赶紧又把怒气憋回去,堆起一副笑脸,道:“恩师,跟我有什么关系啊,这几日我奉师命招待世子,没有半点不周到啊。谁知刚才也不知怎么了,世子忽然找到我,非得要见恩师,我怎么劝也劝不住,只好带他过来。我连发生了什么事情都不知道,实在是赖不到我身上。”
鞠智盛也道:“不能怪世子,是小王的家里”话没说完,鞠智盛又哽咽,哭道:“小王家里出事了,小王的兄弟,全都全都——”
李牧一听,心里明白了,乌斯满杀人的消息传过来了。不过李牧看鞠智盛的样子,虽然在流泪,却是满脸的笑意,正是所谓‘欢喜的眼泪’,可见这孙子好像也未见得多伤心。
李牧给长孙冲递了个眼色,弯腰把鞠智盛扶了起来,叹息一声,道:“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是何人作为?”
鞠智盛咬牙切齿,道:“现在收到的消息,据说是乌斯满的兄弟,快一步把消息传递了回去。乌斯满的旧部,趁着没有防备,猝然发难,可怜我的兄弟,全都惨死在这些恶徒的刀下。”
“嘶”李牧倒吸了口冷气,道:“这些贼人,着实可恶,现在情况如何了?贼人是否已经伏诛?”
鞠智盛摇摇头,叹气道:“高昌小国寡民,武力羸弱。且我与父王都不在国中,兄弟们又都惨死,众臣失了主心骨,如何是那群恶匪的对手?他们抢了府库,烧了粮草,扬长而去,不知所踪。”
“可恨!”李牧气到跺脚,怒气冲冲:“可恼!这些该死的马匪,死不足惜。世子放心,你是我的朋友,我不能坐视不理。明日我亲自上朝,与我皇言明。我大唐出兵五万,把这群该死的马匪全都剿灭!让高昌再无此患,为你的兄弟们报仇!”
“不不不,侯爷误会了,我不是这个意思!”鞠智盛连声说道,可把他给吓坏了。若真是大唐出兵,那还了得?乌斯满的旧部,毕竟只是匪,虽然隐患不小,却不足以动摇高昌国本,但若是大唐出兵,高昌还能保存么?鞠智盛虽不学无术了些,这点道理却还是明白的。
李牧一脸疑惑,道:“世子来找我,不为了出兵的事情,却是为了何事?难道世子不想报仇?”
鞠智盛收起戚容,正色道:“侯爷的心意,小王领受。但男儿大丈夫,报仇的事情,当亲力亲为才是。我这次来找侯爷,一是为了告别。父王知道此事,已经做出决定,要小王立即返回高昌,主持事宜。他也会尽快处理好邦交事宜返回,家门不幸,遭此厄运,失礼之处,还望上邦海涵。二来小王有一个不情之请。”
李牧爽快道:“你我之间,还用得着这么客套,有什么需要,但讲无妨。”
鞠智盛目光闪动,道:“听闻侯爷复原了诸葛连弩,高昌小国寡民,正缺少此等神器,还望侯爷能大发慈悲,赐予此物,也好助我报得大仇!”
“这个么”李牧面露犹豫之色,心中大骂,你还真以为老子是你兄弟了,当我是傻子?
鞠智盛扑通跪了下来,道:“求侯爷助我!”
“唉实不相瞒,这不太可能。”
鞠智盛忙拉住李牧的袖子,哀求道:“侯爷刚刚说过,但讲无妨,这”
李牧像看傻子一样看着他,道:“本侯是说了,但讲无妨,你刚才不是讲了嘛,我没拦着你,对吧?但是我有说过,你讲了,我就会答应么?”
李牧的语气冷了下来,道:“世子,说句实话,你刚才讲出这句话的时候,我还以为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到底是你傻,还是你觉得我傻?国之重器,岂能交付于他人之手?你我交情归交情,但毕竟你是高昌人,我是大唐人。若是高昌归附我大唐,那自然是好说,但是似乎你的父王没有这个打算。如此情况之下,你怎么好意思找我要诸葛连弩?难道把东西交给你,让你有一天,反过来用在我大唐将士身上?”
鞠智盛面色如土,慌忙辩解道:“绝无此意,小王怎么有那么大的胆子!”
李牧笑了起来,低头看着鞠智盛,道:“既然没有这么大的胆子,就不要乱说话,否则咱们的交情,也会变得很脆弱。”
李牧摆了下手,独孤九把长孙冲拉走了,只剩下了他和鞠智盛二人。李牧找了把椅子坐下,又指了指旁边的位置,示意鞠智盛坐下,道:“现在只有你我二人,交情,咱们还是有的,但是不切实际的事情,最好还是别提了。你有什么难处,不妨讲讲,能帮,我还是会帮。大家相识一场就是缘分,我毕竟不是绝情之人。”
第537章 我为刀俎你为鱼肉(恭贺“尘年旧诗”荣升盟主!)()
气氛一度非常尴尬。
这也不能怪鞠智盛,任何人的心思被当面戳穿,反应也都大体如此。同时他也明白,李牧没有赶他走,事情就有缓和。只是一时之间,他不知道说些什么。
李牧也不着急,他知道鞠智盛终将妥协。
“侯爷”过了很久,鞠智盛终于开口,显得有些颓唐,叹息道:“这次的事情,虽有匪类猝然发难的缘故,却也暴露出了高昌的国力,小国寡民,便是区区两千马匪,都可在高昌纵横无忌。小王不敢再与侯爷绕弯子,再遮掩便是愚人所为了。”
“高昌的地理位置,侯爷应当清楚。西有西突厥,南有吐谷浑,北侧金山、结骨、薛延陀,东侧便是大唐。原有东突厥在时,牵扯诸方势力。高昌游走于夹缝之中,尚能喘息。但自大唐陛下登基以来,励精图治,仅四年便灭掉东突厥。东、东北、东南,大唐一家独大!”
“大唐皇帝陛下,乃是一代雄主,志向广大,父王心知肚明。历朝历代,中原王朝强大时,无一不经营西域。高昌地处西域门户,首当其冲。或许在大唐君臣看来,高昌小国,疥癣之地,不足为虑。但我鞠氏一族,自汉以来,经营高昌之地,已有数百年。祖宗基业,怎忍相弃?此番朝见天子,便是想,尽己所能,保全而已。”
“如今看来”鞠智盛叹息一声,道:“子孙无能,恐做不到了。即便大唐皇帝不征高昌,西突厥东进也不会放过高昌。即便西突厥没有东进之意,陇右的马匪,高昌也应付不了祖宗基业,在我父子这一代,再难维系——罢了,此天意,如之奈何,唯有国灭身死,殉国以报祖宗了!”
说罢又是大哭,李牧在旁边看着,却想笑。
这个高昌世子还真是表演型的人才,一计不成又来一计,刚才是用骗的,现在改成博同情了。不过这也正合了李牧的心思,见他哭泣,李牧赶紧宽慰道:“世子不必如此悲伤,情况还没有坏到那种程度。刚才我听世子说起高昌所处的境况,有一件事疑惑不解。世子啊,你是听谁说,我大唐欲征高昌?我伺候在陛下跟前,为何从未听过此事?”
鞠智盛已经心灰意冷,道:“侯爷不要戏耍小王了,这不是明摆着的事情么高昌正处在大唐西进之路,大唐若想恢复古丝绸之路,如何会放过高昌?”
李牧不解道:“莫非高昌心向突厥,要与我大唐为敌么?”
鞠智盛急忙辩解,道:“这如何可能!高昌国人乃是汉裔,与夷狄怎能混为一谈!若高昌心向突厥,我父子怎会来朝见天子!高昌弹丸之地,小心侍奉还来不及,怎敢违抗上邦?”
“这便是了!”李牧奇怪道:“既然高昌心向大唐,为何还如此战战兢兢?我大唐是要恢复古丝绸之路不假,这与征伐高昌有何关联?圣天子不兴无名之兵,高昌若诚心归附,大唐乃中原礼仪之邦,必将善待,你的担心,完全没有必要!”
鞠智盛愣愣地看着李牧,他有点搞不清楚了。他不知道李牧是在侮辱他的智商,还是确实如此,但事到如今,就算是假话,他也只能当真的听了,喃喃道:“侯爷莫要说笑,大唐真无征伐高昌之意?”
李牧摆摆手,道:“我在朝中,算是一个闲散之人。你也知道,我管的是内务府,与朝堂不相干。朝中诸位宰辅如何想,我是不清楚的,但我观陛下的言语,没有听出想要征伐高昌的意思。前些日子听闻使者说,你与你的父王要来长安朝见的事情,陛下还龙颜大悦。说,自古以来,番邦朝见,都是忧虑重重,从无父子一同前来之举,而高昌国主却这样做了,足显高昌国主之诚意。世子觉得,这是好话,还是坏话?”
“自然是好话!”鞠智盛激动了起来,起身面向太极宫方向深施一礼,感叹道:“大唐皇帝陛下,果然是胸襟如海,可怜我父子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实在是大罪、大罪也!”
李牧笑道:“还是那句话,我说了不算,只是一些道听途说,还得世子自己掌握。不过以我看来呀,高昌若是诚心归附,帮助大唐与西域通商,再有我到陛下面前美言几句,应该问题不大。”
鞠智盛与李牧打交道多了,已经能听出点意思。李牧的这句话,有几个重要的点,一是‘诚心’二字,何为诚心,怎么才能算诚心。二是帮助大唐在西域通商,三便是要钱了。
这第二点和第三点,鞠智盛并不担心。通商的事情,本就是高昌的命脉,有无大唐参与都一样会做。而要钱,则更是小事。高昌有的是钱,除了几百年的积累之外,也跟西域诸国的货币有关。自高昌往西,如大食人、波斯人等,都使用金币、银币。而金银在大唐都是贵重金属,在数倍的利差之下,只要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什么问题。
鞠智盛小心问道:“侯爷伺候在大唐皇帝身边,想必对陛下的心思,能够猜到一二。不知侯爷以为,如何算‘诚心归附’,还请侯爷不吝赐教,小王绝不会让侯爷白帮忙。父王带有一些高昌土特产,侯爷一定会喜欢,明日一定早早送来。”
“说得那么见外。”李牧笑了一声,看似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