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司礼监-第4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这同乡之情,魏公公肯定是不屑打出的。

    他是为公事而来,讲什么私情呢。

    并且,他是为了扶贫而来。

    宝钞司上下对于这位天降贵人必然是持热烈欢迎态度的。

    果不其然,宝钞司上下听闻东厂临时钦差提督官校太监兼江南镇守中官魏大老爷上门后,少监及监丞都是惶恐不安,进而以隆重礼节开大门欢迎这位皇爷跟前的红人来宝钞司视察。

    宝钞司没有掌印,更不可能有提督,只有少监负责,而这少监是正六品。品级上,魏公公和对方是相等的,但那位马少监是绝对不敢和魏公公平起平坐的。

    一个管造擦屁股的能和代管东厂,领皇军的的比么?

    张炳认出了魏公公,这一刻,他的内心很悲凉。

    悲凉不是因为他在宫里混了十多年才熬个监丞,而是悲凉于他下次再返乡时一定得不到县里的重视了——衣锦还乡的前提是本村混的没有比自己好的。

    魏公公坐在了宝钞司大堂的首位上,一点也不客气,因为他根本不必客气。长话短说,魏公公直接给宝钞司摊派了任务。

    规定宝钞司以后每年都要给大胆皇军提供数万人用量的草纸,并且还要派出相关人员到江南建立宝钞分厂。有关生产原料和建厂资金由大明皇军及海事提督衙门提供。

    大明皇军另外提供给宝钞司五个监军太监名额,并每年给予最低分红一万两。当然,这个最低分红并不是固定的,会按宝钞司的造纸能力和规模进行调整。

    “咱话讲完了,谁赞成,谁反对?”魏公公大刀阔马,凌厉的目光扫视着那马少监和张同乡。

    “公公是说,每年给咱们一…一万两?”

    马少监在得到确定答复后,深深呼吸了一口气,一躬到底:“公公能够提携我等,实是我宝钞司上下的福气,我等绝无异议!”

    张炳以下更是无有疑议,别看他们列名四司八局之一,可除了收稻草内库会拨些钱外,他们根本没有进项,只能领取固定死“工资”,现在突然有个大佬过来说拉他们一把,一年给他们一万两分红,还能给他们监里五个监军太监名额,这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

    不过张炳却想到了手续问题,皇爷同不同意此事。

    魏公公大包大揽,你们只管签字,其余的事情都归他。

    很快,便书了协议,在宝钞司上下热情的欢送下,魏公公又去了混堂司。

    这个机构是专门负责宫中热水以及通下水道等事的,按理说这个司对于魏公公的皇军建设没有任何帮助,但魏公公却仍然前往该司和少监等人达成了合作备忘录。

    每年,由混堂司向大明皇军提供十万个木桶,皇军按市价结算,并也给予混堂司五个监军名额。另外,混堂司要派出技术人员协助江南海事特区进行下水道营建及维护工程。工程款另行结算。

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四司八局(二)() 
没有工程要开发工程,没有项目要立项目,没有资金要找资金。

    只要肯干肯想,这世间没有什么不可能的!

    着眼于未来,魏公公要团结好每一个兄弟单位,绝不让任何一个兄弟单位游离于海事大业之外,也绝不让任何一个兄弟单位享受不到大明皇军的开拓之利,更不能让任何一个兄弟单位对他魏公公有不满。

    自古以来,唯有团结才有力量!

    十万只木桶是魏公公给混堂司的团结红利,虽然木桶还分大中小各种规模,各种用途,但一个木桶顶天就几十文,这一笔最多也几千两的开销。

    不过这笔钱花的也不冤,几万人的皇军,吃饭的家伙、洗脸的桶、洗脚的盆,伙兵用的饭桶,洗澡用的大桶,哪个不需要采办?

    正如要在全军使用皇家卫生纸一样,置办木桶同样也是新生活运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一支文明威武之师,洗脸的盆子和洗屁股的盆子能混用么?

    所以,必须要买。

    如此一来,于其费心费力的一家家商户去谈,不如打包给混堂司。开销大点不要紧,重要的是这个兄弟单位以后能和皇军牢牢一体,跟他魏公公始终一条心。

    再加上海事特区的下水道铺建、维修工程,混堂司这个处级单位未来是大有油水可言的。要是发展的好,弄不好能摇身一变成为皇家建筑开发总公司呢。

    当然,魏公公这边限于时间紧迫,只能和混堂司达成一个合作框架,具体的合作事宜还是要有专门人员负责对接落实的。

    下一个要拜访的兄弟单位是钟鼓司。

    这个单位跟混堂司相比,要高一些,至少是副厅级单位。

    因为这个单位首要职责就是负责上朝钟鼓,这玩意就跟后世的新闻联播一样,音乐一响就要谈国事的。

    但仅仅是负责敲鼓,肯定够不上副厅单位。魏公公高看他们一眼的根本原因就是这个单位是大明朝的中央歌舞剧团。

    也就是说,凡是宫内需要的乐舞、演戏、杂耍等娱乐事项,都由钟鼓司负责。他们的负责人也是常常可以见皇帝、太后及各宫嫔妃的。不冲别的,就冲这个,一个副厅级肯定错不了。

    怎么和钟鼓司合作,怎么发挥他们的长处为皇军建设出力呢。

    魏公公在路上就想了,钟啊鼓的这些玩意肯定是用不着,但娱乐这一块,皇军将士是需要的。

    一支战地歌舞团的存在,无疑是能够振奋军心,为将士们枯燥的生活注入新鲜剂的。

    不过,魏公公也想了,这钟鼓司还有家外联单位,就是归礼部管的教坊司。宫内需要乐舞有的时候并不都是宫女在训练,而是外包给教坊司,由教坊司的姑娘们表演。

    教坊司的姑娘们来源比较复杂,国初都是罪犯之女和俘虏少女投充。不过承平久了,这方面来源倒是少了,可教坊司的职责还在,所以渐渐的倒是妓女成了教坊司这个单位员工的主要来源。而眼下的教坊司也不再是受人鄙视所在,乃是十分吃香的热门单位。

    如南都名妓董小宛、李香君、顾横波、卞玉君、陈圆圆这些,都是主动花大钱才能于南都礼部教坊落籍。当下科道清流名士们也特别喜欢教坊司的歌妓,这就使的教坊司歌妓的地位越来越高。

    由此也说明一个更古不变的道理,越是太平年代,这娱乐业就越吃香,行业人员的地位也就越高。

    也幸亏这教坊司只是钟鼓司的外联单位,倘若是一家的话,那这个合作恐怕就不好谈了。但是单位级别,至少得提到正厅,加上人本身就是油水颇丰,未必就愿意跟魏公公合作了。

    思来想去,钟鼓司这边最合适的就是劳军慰问团了。

    到了地方,人家衙门正在吃晚饭。同样,魏公公架子拿的很高,唤来人管事的少监,几句话就将来意说了。

    “公公是要我们钟鼓司组织一个皇军歌舞团?…这个歌舞团是?”钟鼓司谭少监不是太懂歌舞的意思。

    魏公公简单说了歌舞团的意思,大致要钟鼓司抽派人员组成一个三百人规模的演出团,唱戏、跳舞、杂耍都可以,男女团员不限。

    “这个歌舞团成立后跟咱家去江南,以后皇军到哪他们到哪。人员们,定期轮换…”

    魏公公根本不问人家谭少监肯不肯,就把歌舞团的具体事项说了,包括待遇什么的。当然,跟兵仗局、混堂司一样,魏公公大方的拿出了六个监军太监名额给谭少监,并给出同样一年一万两的红利。

    谭少监迟疑了下:“这么大的事,咱做不了主,得问过金公公才行。”

    魏公公乐了,没想金忠是钟鼓司的负责大珰,当下便道金公公那边绝计没有问题,你谭少监这边有什么问题。

    “要是皇爷和金公公都同意的话,这个歌舞团我们钟鼓司倒是能组织,但是这去江南的话…”谭少监提出了外差费用的问题。

    魏公公当对方能提个什么问题呢,闹半天还是个出差报销的事。钱不是问题,当下便和谭少监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具体内容他这两天会安排人过来专门落实。

    出了钟鼓司,天色已黑,魏公公肚子饿着,可想四司都定了三家,索性把最后一家也落实的好,这么一想便奔惜薪司去了。

    惜薪司这个单位便是负责宫中薪炭的,其名惜薪,乃取珍惜薪炭,节省度用之意。

    但千万不要小瞧这个单位,就其重要性来讲,这个单位恐怕仅次于锦衣卫。

    莫道薪炭事小,但在宫中却是必不可少的物资。惜薪司的人每天都要往宫中送炭,因此他们有个便宜行事的特权,那就是司中有特许进入的近侍牌子。

    凡持这牌子的人,于大内是通行无阻的。

    景泰年间“夺门之变”时,徐有贞、朱祁镇等人就是持了惜薪司这块牌子,才成功进入皇城,直抵东华门的。

    因此,若有人想宫变的话,这个惜薪司的近侍牌子是必取之物,否则,入不得皇城。

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四司八局(三)() 
感谢“无泪懒虫”大佬的百元打赏!

    ………。

    也正是因了这块牌子,魏公公才一定要将惜薪司笼拢好。

    大内禁地开后门的特权,可不是哪个单位都有的。

    而惜薪司最风光的还不在于这块特权牌子,而是在于他曾成功压过东厂、西厂,成为大明朝特权机关的顶级存在!

    惜薪司就是正德年间的内行厂,执掌人刘谨,职:监视百官、百姓、物价、锦衣卫、东厂、西厂。

    本朝初,大珰冯保也曾想再现内厂风光,所以他以司礼兼厂事,于惜薪司东上北门之北复建内厂。不过,这个内厂存在仅仅两个月就罢撤了。

    冯保再牛,也牛不过张江陵。

    因这段辉煌过往,便不能单纯以看烧炭工的性质来看惜薪司,这家兄弟单位可是当过国正级的。哪怕眼下掉格成了厅级,瘦死的骆驼依旧比马大。惜薪司的员工人数是二十四监最多的,达八百余人,职事太监六十余,无职事伙者七百余。

    名列第二的是御马监,有职事太监一百余,无职事伙者五百余。

    人数最少的则是二十四监的老大司礼监,掌印、秉笔不超十人之数,随堂十余人,提督下辖文书房、通奏处也仅百多人。

    除本职工作外,宫中守夜打更也由惜薪司负责。

    魏良臣当年误入皇城时于夜中躲避的就是惜薪司的打更人。这些打更人同时也担负宫城一定的守卫巡逻任务。

    职责大,有特权后门不算,这家单位还是个正宗肥口子。

    宫中用炭量甚大,用的还是优质木炭,产于通州、涿州、宛平、大兴等地的红罗炭。这种炭不冒烟,没有味,不污染宫中空气,所以为皇家专用,每年宫中用炭量为二千六百八十六万斤。如此大的用炭量,自然就有可供上下其手的机会。

    所以如何和这家资源公司洽谈合作业务,倒是让魏公公头疼。他总不能花大钱从惜薪司购买木炭南下吧,这玩意是好,但不实惠,他又不烤串买来做什么。要说炭,还是煤炭实在。

    思来想去,只有将他们引入南方的炭矿行业了,争取打造一个大明煤炭集团来。

    惜薪司这边也很重视深夜来访的魏公公。

    除掌印周公公外,还有领热火处的张公公,领薪炭处的江公公,领烧炕处的陆公公。

    “不知魏公公深夜至此,有何贵干?”

    周公公正当盛年,又是一监掌印,虽权势不及司礼大珰,但对于魏良臣的到来除了惊讶疑惑外,也没什么可怕的。

    张、江、陆三位公公都是准备歇了睡觉的,这会被叫来一个个都莫名其妙。

    “咱奉皇爷之命在南边提督海事并办大江南北矿税事,只这矿炭业咱家不是太懂,所以么便想贵司派些人帮咱打量这矿炭业,所得利润除上交内库外,余下你我对半如何?”

    魏公公抛出了诱饵,这是个大诱饵。

    惜薪司众位公公都愣住了,这还真是个肥的流油的好事。只从前宫中不是没想过往南边派矿监税使,可屡屡碰壁。要知道南方那帮人可不是好惹的,尤其是南方的矿炭业半数以上都被南都的勋贵们把持着。他们要是冒然插一脚,怕是没有什么好果子吃。

    魏公公自个就跟南都那帮人干过,当然知道惜薪司的顾虑,所以紧接着抛出了皇军保护这一待遇,表明只要惜薪司愿意合作,大明皇军就以武力保护他们在南方的开拓事业,同时请惜薪司参与大明皇军的建设。

    魏良臣给了惜薪司十个监军太监名额,这是考虑到这个单位员工人数众多。

    一听能够在皇军中得到十个监军太监名额,周掌印眼睛立时亮了,江、张三位公公也都精神一振。

    没别的原因,正困为司中人数众多,可晋升名额却有限,所以突然能有十个外差监军的名额,这无疑能让惜薪司中下层多一条出路。

    有好处的事情,傻瓜才不会干。

    周公公和手下几位公公商议了之后,觉得这个合作不错,原则上认可魏良臣的提议,但他却没有当场答应,而是表示要请示司礼监并上报皇爷才能决定。言语间也是有些担心上面通不过此事。

    魏良臣没有逼着人家立即签字画押,因为这件事的确需要司礼监大珰们的同意,尤其是万历那边不能有意见。

    这也是他的疏忽了,或者说太性急了。这么大的事,哪能光靠他直接接触各单位就能落实的。

    万一哪个秉笔大珰阻止,或者万历那边通不过,他不就白忙活了么。

    出了惜薪之后魏良臣没去国丈府,而是回了左安门办事处。

    内廷有二十四衙门,他如今接触的包括御马监不过才六个,余下还有十八家,他很难一一接触,所以除了重点单位外,其余的都有人帮他过去谈。谈又不能光嘴说,得有实际的东西。

    具体就是如何个合作法。

    他先从八局下手,八局之首的兵仗局已经入股皇军,自不需多言。

    银作局是专门打造金银首饰的,魏良臣给他们入股的方式是共同成立皇家金属集团。

    初期,大明皇军需要的赏赐品及军中所需金银器具,包括军官佩带的饰品等都可以打包给银作局,以吸引他们合作。

    未来,从海外获得大量财富也都可以由银作局进行二次加工,如象牙、玉石之类的。

    通过这种方式,银作局和皇军的利益就牢牢绑定。

    巾帽局专门负责宫内使帽靴,驸马冠靴及藩王诸旗尉帽靴,说白了就是专门做帽子的。这个合作就简单了,皇军的军帽统统可以打包给他们。

    另外一家针工局专门掌造宫中衣服,还有一家内织染局是染布行,这两家兄弟单位和巾帽局合体的话,就是一家从原料到生产到销售一体化的军服被厂。

    魏良臣相信这三家肯定会和他合作,因为数万人军队的军服、军帽、被子是个大头。

    太后他兄弟武清侯就是靠垄断宣大军镇的被服厂发家致富的,如此巨利,巾帽局、针工局、内织染局不可能不动心。

    最后剩下的两家是酒醋面局,这家专掌宫廷食用酒醋、粮酱、面豆等物;司苑局则负责宫苑中种植的蔬菜和瓜果。

    这两家单位也可以化身成为大明皇军的后勤供应单位,油盐米醋、瓜果蔬菜、军用干粮什么的,都能让他们打包。

    定下了这几家的合作方式后,魏良臣叫来陈默,给他看后又细细讲了番,要他负责和这几家对接,这才去睡了会。

    天刚亮又急急进宫去了,却是找万历直接说这事。

    。。妙书屋。

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小别胜新婚(上)() 
万历不喜欢魏良臣老往宫中跑,因为这小子底细不干净,他老人家瞅着就不放心。可这小子说有要事来见,他这皇爷也不好不见,怎么说这小子还是有用处的嘛。

    命内侍宣进后,万历放下手中的朱笔,抬头打量了对方一眼,不等魏良臣开口,忽的先问了他一句:“你去通州做什么?”

    “啊?”

    魏良臣一愣,不假思索便如实说道:“回陛下,奴婢是去见恩师杨镐大人的。”

    “见他做什么?”万历微哼一声,“朕不喜欢你这老师。”

    魏良臣知道万历不喜欢杨镐,可你最后不还是启用了人家。鉴于皇爷耳目众多原因,他也不敢隐瞒,当下便将自己请杨镐帮忙弄降倭的事说了。

    “…原飞虎军一部数百人,奴婢也想把他们编入皇军,以为陛下继续效命。”魏良臣说完,有些紧张的看着万历。

    降倭的事算刨灰发热,物尽其用。这飞虎军的事却关系高淮了,他不确定万历会不会因为高淮藏银的事迁怒飞虎军。

    万历却道:“那个张虎朕是知道的,还算堪用,他既不敢回来你就带着吧。”说完,顿了顿,又冷笑一声,“你帮朕做事,许了人家承诺,朕要不帮你把这承诺履行了,你这差事办的怕也不上心。”

    “奴婢不敢!”

    魏良臣低头不敢说话,不知万历怎么知道他许诺张虎他们入编亲军的事。

    “你都做了,还说什么不敢?”万历微哼一声,“不过降倭这一块,你可得看紧。皇军是朕的亲军,你弄这么多倭人在里面算什么?”

    魏良臣忙道:“陛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倭人虽是海外之人,但于我中国乃一衣带水关系,更受我中国文明教习,故奴婢以为不当视倭人为王土之外,因将其视为陛下子民看待,以使他们诚心归化为我国之人,如此陛下既可收千万子民,又可收倭国之土,岂不美哉?……试问,若连倭人都死心踏地为陛下驱使,这天下还有谁不愿为陛下效命呢!”

    “你用倭人就用倭人,莫要说这些来哄朕,哼,一天到晚正事不办,就知道给朕弄些妖蛾子,什么尊皇讨奸,合着给你钱的就是忠臣,不给你钱的就是奸臣了?”

    “陛下,奴婢弄的钱都上交了。”

    万历听后无语,不耐烦的摆了摆手:“行了,你既做了,朕也不管…不过你那老师对你倒是不错,私下为你做了不少事啊,哼,他来通州却不敢进京来,是怕朕与他算账么?”

    魏良臣知趣不语,这是你皇帝和杨镐的事,他不插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