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司礼监-第3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公于此时,方才抛出他今日到来的意图。

    即在自愿的前提下,江南镇守衙门和提督海事衙门欢迎学习班的东林师生实习。

    实习,即观政。

    本朝定,士子进士及第后并不立即授官,而是被派遣至六部九卿等衙门实习政事,待观政期满,由各衙门联同吏部考核后再行最终分派。

    因“观政”乃进士特有待遇,公公这边自不能犯忌讳,所以对师生们宣传的就是实习。

    无论是在职进士,还是举人或秀才,甚至无有功名,都可以在自愿的前提下进入两大衙门实习。

    考虑到举人和秀才们还要参加会试和乡试,所以不能耽搁他们太长时间,公公特意将实习期定为一年。

    这样可以最大程度避免耽误士子科举。

    毕竟,哪怕他魏公公这里能够直接保官,但最多不过六七品文职,吸引力肯定不能和科举相比。

    别看这些师生现在能够勇敢站出来批斗他们的师长高攀龙,并对魏公公的理论佩服透顶,但骨子里,科举为官的诱惑绝不会低于他魏公公的栽培。

    上千年的灌输,绝不是区区半年时间就可以洗去的。

    而魏公公,也希望这些接受了他理念,在学习班受过良好教育和劳动改造的师生们,能够按部就班的进入大明朝的政府之中,无论中央还是地方。

    因为,想要打倒旧的官僚集团,新的官僚集团就不能少。

    哪怕,这个新的官僚集团叫阉党。

    对此,公公也是有心理准备的。

    即便这百名师生中最终大部分还是站在了他魏公公的对立面,但哪怕只有一个坚持他在学习班所认知、所接受的一切,坚定无疑的拥护魏公公,对魏公公而言,就是胜利!

    一穷二白,从无到有,本身就充满成就感。

    为了尽最大努力留下更多的师生,魏公公再次将万历的虎皮扯出来,声称这也是皇帝陛下的意思。

    陛下希望朝廷之中能够多一些务实、务事的官员。但效果如何,就不是公公能掌控的了。

    至于在任官员,则来去自由。

    如程正己这个吏部主事,他可以选择到两大衙门干上几个月,也可以选择呆上几天就回京。

    魏公公没有强制在任官员必须实习的原因就是万历那道旨意。

    以“实习”名义曲线留下一批师生,已是公公能够想到的最好办法了。

    留下的是自愿,皇爷那边就好交待。

    要不然,只有全放了,那未免损失太大。

    半年时间的投入,公公付出的心血和期望可不少。

    以高攀龙为首的几名顽固分子很快被秘密送出特区,却不是被送到苏州,而是直接用船拉去了扬州。

    公公还他们自由,但也不希望他们的存在影响师生的选择。

    所以,滚的越远越好。

    很快,两大衙门招入实习士子的工作就展开了。

    江南镇守衙门开出40名实习名额,提督海事衙门则给出30名实习名额,另外,考虑到军队方面缺少文书,公公又特开皇军实习生10名额。

    这些实习生一旦录入,就要承担两大衙门和皇军文书系统的运转,还要涉及钱粮、人事、民事等操作。

    若用公公前世的眼光看待,这些实习生的岗位应当称之为办事员。

    因为前期宣传力度甚大,公公也多次接见表现突出学员,光座谈会就举行了三次,因而,公公满心以为这些各额一定会瞬间被抢光。

    然而,结果却给了他当头一棒。

    东林师生报名的热情并没有公公想的那么高涨,报名人数也比预计的要少。最终江南镇守衙门只录了14人,提督海事衙门录了9人,军队那里则录了3人。

    一百多人,只有25人响应公公号召,自愿在特区实习,比例不到四分之一,这个结果显然是很打击人的。

    公公分析了这个原因,得出的结论有两方面。

    首先,就是师生们对于回家科举的渴望超过了实习的诱惑,半年时间没有回家,不少师生还是颇想念家人的。

    其次,是他魏公公太监的身份和两大衙门都是宦官体系,使得师生们难以决择。毕竟,世俗的眼光中,替太监干活的都是奸人。哪怕这些师生其实是接受魏公公的理论,接受他们在学习班的改造,但真要下定决心替魏公公办事,很多人还是迟疑的。

    因公公有言在先,一切以自愿为前提,那么这个结果他固然有些意外和不满,但也不可能食言。

    除却黄尊素和阮大铖二人外,点将录列名的涂一臻与程正己都报了名,并且都是选择在镇守衙门实习。

    涂一臻尚未中进士,其选择倒好理解。程正己这边,可能只是先看看再说,实在不行就回京当他的主事。

    那日第一个站出来批评高攀龙的生员苏州生员孔明德也在名单之中,他报的是提督海事衙门。

    总体上,这二十多人都是学习班的先进分子,半数都当过正副组长,是觉悟意识较高的存在。

    但让魏公公最意外的是,他发现被他下令打了十板子的一丈青孙必显竟然也报名了,且还是报的皇军文书。

    这个真让他老人家百撕不得其姐了,莫非这一丈青大胡子有打屁股的瘾不成。不过人既然主动表现,公公自是要给其机会。

    说不得,这一丈青真就是叫板子打醒了,奋发做人了呢。

    定下实习人选后,余下师生自是要放回家。

    这是一开始就注定的事,公公改变不了,他没有胆量抗旨。

    在这些获得“自由”的师生临行前,魏公公特意带领镇守衙门及提督衙门、皇军将领前来为他们送行,并召开了一场热闹的欢送会。

    欢送会是公公以前世标准搞的,弄的十分热闹,让师生们大开眼界,也深为感动。

    酒过三巡之后,在黄尊素等人的再三恳求下,公公勉为其难上台发表欢送辞。

    他举杯来到高台,对着众师生充满深情道:“诸位即将离开这里,咱内心十分不舍,但,咱却十分骄傲。因为,咱的面前都是我大明朝未来的栋梁之材啊!你们是咱大明朝的骄傲,也是咱的骄傲!”

    说完,公公举杯痛饮,众师生忙举杯也饮。

    公公脸色微红,看着这些他心里其实想骂上一番的师生们,继续他的演讲。

    “咱尊重你们的选择,咱也知道你们的想法…你们要继续读书,要继续考试,要当官,要出人头地……这种想法很对,人的一生很短暂,读书很重要,考试很重要,当官更重要。但是咱要告诉你们的是,除了这些,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东西更重要,那是什么?”

    公公的右手向半空中斜斜的划去。

    “是信仰!…信仰是什么?就是做个从百姓中来,到百姓中去的好官!”

    情绪一到,公公眼眶立时红了,他挥了挥手:“去吧,不管你们身在何方,咱家都希望你们能够永远记住这半年的时光,记住咱家与你们说的每一句话……咱很骄傲,真的很骄傲,虽然你们没有选择和咱一起走下去,但咱是真心为你们骄傲…”

    公公的声音突然停顿,但师生们却听到了一丝哽咽声。

    “你们知道咱看到了什么吗?咱看到的是一张张年轻的脸庞,是一个个胸怀热血的年轻人。少年强,则大明强!诸位,答应咱,不要让热血冷却,不要忘记信仰,好吗?如果有那么一天,咱,魏良臣,希望和诸位能够在朝堂之中并肩携手战斗!”

    “诸位同志,大明万岁,皇帝万岁!”

    声情并茂的演讲之后,公公照例端着酒杯下去一桌桌的敬酒,并将最新补充版的《魏公良臣文集》递到每一个学员手中。

    这个最新版的文集险些把阮大铖胡子都熬白了,天晓得这魏太监哪来这多废话的。

    东林学习班的尘埃落定之后,公公迎来了新的一天。

    这一天,有好事。

    阳光解冻资本运作工程在经过三个月的时间运转之后,成功走上良性轨道。

    阳光解冻工程委员会主任赵全联同首任委员胡仕海亲自向公公汇报成绩。

第八百五十五章 造福天底下的有钱人() 
自出任阳光资本工程委员会主任以来,赵全就忙的团团转,大过年的都不曾和妻小团聚,而是在镇江为朝廷大计奔波。

    这也是士为知己者死。

    须知道,魏公公可是给赵全向皇帝求了个正六品的入流官,还有承直郎文散阶,这对于快到四十岁却还是个秀才的赵主任而言,无疑是上天赐予的机会和福份。

    人过中年,份外懂得珍惜。

    为了报答魏公公对自己的厚望和栽培,赵全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当然,赵主任如此卖力卖命,也是希望能够乘魏公公的东风,再上一层楼。

    这也是人之常情,近水楼台先得月,魏公公乃天子内宠,前途远大,他赵主任只要牢牢抱紧这条大腿,将来亦可腾云驾雾,光宗耀祖。

    为了向魏公公证明他没有选错人,也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赵明拿着魏公公以专款名义特拨的五百两经费,带着四个护卫启程来到镇江,于东城租了间三合小院,就开始了他废寝忘食的工作。

    条件虽简陋,但意义却非凡。

    正如魏公公对赵全的寄语——有困难要上,没困难制造困难也要上!

    苍天不负有心人,在首任委员胡仕海的积极帮助下,赵全入住镇江城的第七天就迎来了新的成员——镇江城专营茶叶的林三江。

    在听了好友胡仕海有关阳光解冻资本运作的详细事宜,及得知皇帝有意北伐解冻铁木真宝藏这一秘密消息后,林三江果断决定加入,投入四千两成为委员会的五品委员。

    四千两于做茶叶生意的林家而言,不是什么大数目,以林家的家底,莫说五品了,就是直接成为二三品委员也不算什么。

    但,林三江还是只投入四千两成为五品委员,这也正是他的狡猾与聪明之处。

    因为,在仔细研究了阳光资本运作结构后,林三江发现他根本不必一次投入数万两成为一品委员,而是可以用发展新委员的方式间接使他不断晋升,直至成为一品委员。

    这个方式和直接重金砸入相比,可是能省他林三江好几万两银子的。聪明人,就当懂得如何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回报。

    在缴纳四千两纹银后,林三家得到了一份由魏公公签名盖印的五品委员专任状以及一份特许文书。

    凭借这纸专任状和特许文书,林家便可以在镇江府内同胡仕海一样发展新委员。但不论哪方率先晋级为四级委员,则可以向委员申请负责一块新的区域。

    新区域至少为三府地盘,并且负责此区域的四品委员还可以享受新委员特别运作费的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三十的维持费。

    林家之后,又陆续有数家富商被胡仕海和林三江说服加入委员会,但总体进度还是较慢的。

    这主要是因为魏公公于镇江名声不好,商人富户们前番又叫他老人家公然带兵“勒索”过,因而不少人对魏公公心存怨望。

    但转机很快到来,年后突然传来皇帝于江南设镇守太监,且镇守太监人选正是那依仗水师在大江南北横行霸道的魏太监后,镇江城内接触或听说过阳光解冻资本工程的富户士绅们一下就火热起来。

    截至赵全和胡仕海前来特区汇报,委员会已经成功发展56名委员,其中九品委员31人,八品委员12人,七品委员5人,六品委员4人,五品委员2人,四品委员2人。

    计为魏公公筹措资金九万六千余两。

    可喜的是,委员的名额和资金仍在不断增长中。

    “若非公公高升,委员会的工作怕还是没有多大进展呢。”

    赵全说的是实话,那些从前他接触过却不愿意加入的委员们之所以突然就把钱捧了过来,还不是因为魏公公高升江南镇守么。

    “还是你们的功劳更大一些啊。”

    魏公公欢喜极了,就差眉开眼笑,只让人上好茶,要赵全和胡仕海坐下说话。

    赵全并未坐下,而是将账册递上,公公翻了翻后便放下,对赵全道:“你办事,咱家还是放心的。”

    言毕,于那胡仕海道:“胡老爷也辛苦了,咱听赵全说了,若非胡老爷极力帮扶,委员会也不会有现在的成绩。”

    “都是沾公公的光,托公公的福。”胡仕海摸着山羊胡,一脸恭维状,丝毫不以眼前这小太监比他儿子还小而有所怠慢。

    赵全欠了欠身:“公公,委员会于镇江工作已小有成绩,故属下这次回来一是向公公汇报,二是则请示公公会馆事宜。”

    “这事件咱早想着咧…”

    阳光工程是个大工程,可以无限发展下去,只要这世上富人一天不消失,就能一直干下去。

    所以,年前公公准备建设的宝藏委员会会馆肯定要建,建设资金就从委员会的账上拨就是了。

    会馆修的越好,人员越是专业,这项工程就越能为人相信。

    公公是不怕崩盘的。

    因为,万历还有几年就驾崩,到时天子都没了,北伐不北伐的就两说了,不北伐怎么解冻?

    等着呗。

    并且,那些加入进来的委员们也不会希望崩盘,哪怕日后他们发现这是场骗局,也会主动维护,而不是群起向他魏公公维权。

    这就是人性。

    接下来,公公又仔细询问了一些工程开展中遇到的困难,再三交待赵全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不管遇到什么人,都要及时向他魏公公禀报。另外则是再次强调,委员会发展的委员必须是有一定资产,有一定名望的士绅富户,普通百姓绝不许加入。

    赵全和胡仕海听的不住点头,理应如此,阳光工程是皇帝陛下秘密开展的大工程,事关朝廷和国家,能够参与其中的当然得是有头有脸人物,普通百姓要花点钱就能加入,那这工程岂不太过儿戏了。

    “总之,天塌下来有咱家给你们顶着,你们只管放手去做!”公公豪情万丈。

    赵全忙道胡仕海和林三家如今都已晋为四品委员,按制度可以独立负责辖区,如何规划,还请公公决定。

    “很好嘛,依咱看,镇江、常州、苏州三府就给胡老爷,嗯,扬州、泰州、淮安三府给林家。”

    公公还是偏心的,谁让胡仕海是他的第一个客户呢。

    “咱家衷心希望阳光工程能够造福更多的士绅,也希望委员会能够组织委员们前来特区参观,更希望将来有一天,能够有委员北上京城觐见天子!”

    。/1_

    。。

第八百五十六章 陆军吞金兽() 
天天万更,新增订阅在七千左右彷徨,骨头在此立誓,若每日新增订阅能够突破一万,则每天更新数量再增两更!

    若有盟主大珰出现,则必加更三章以上。

    洗心革面,打了鸡血的我,誓向人民币屈膝到底!

    ………

    赵全和胡仕海前脚走,后脚公公就叫来了郑铎。

    “咱的钱都你管着,花了多少咱也没数,也不问,你就告诉咱现在还有多少银子?”公公长话短说,他这是要盘点家当。

    清点家当的原因是,接下来有一蹲吞金兽等着公公呢。

    而这蹲吞金兽却是公公必须打造,且一点也不能偷工减料,要以最大物资供应的。

    这吞金兽便是武装力量的扩编。

    五月,按公公与四明相公沈一贯的计划,大明皇军将南下澎湖,与浙江、福建军事力量联合讨伐东番。

    讨伐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征服东番岛上的土著,击退或剿灭有可能存在的西洋诸国和倭人势力,并在东番建立至少两处军事基地,以水陆兵马联合驻扎,从而可以隔绝南北海域,凭强大的军事力量向来往海船收税。

    同时,东番也将成为大明海商前出的据点和中转站,如果有可能,福建地方还将向朝廷上书,于东番改土归流,迁移内地汉民至岛上繁衍,以使东番能够彻底为大明领土。

    占领东番之后便是出兵琉球,用兵性质与占领东番是如出一辙的。

    计划的核心其实就是坐地收钱。

    此计划能够得到沈一贯和万历的支持同意,根本也就在于魏公公向他们描绘出了东番于海贸的重要性,描绘出了坐地收钱的美好场面。

    于沈一贯为代表的闽浙海商集团而言,取得东番对于他们的利润增长是有极大好处的,对于海贸的扩大也是呈几何级增长的。

    所以,哪怕魏太监横空出世过来和他们发生利益冲突,但要是魏太监能够说服皇帝批准东南拓海,使得他们的利息不受损的同时还能增长,他们也能忍气吞声。

    毕竟,做生意的绝不会和钱过不去,况还是四明相公首肯的。

    于万历而言,他不管东南拓海怎么个拓法,要动用多少人力物力,他只知道坐地收钱,源源不断流向内库的白银就是天地间最美好的事。

    为此,他可以默默支持,甚至可以升任那个假太监做江南镇守,但要是到期之后,皇帝陛下看不到他想要的东西,秋后算账是万万跑不了的。

    魏公公这头呢,是想跑也跑不得,老爹、大哥可都在老家呢,京城里还有三大相好和一个认他人为父的亲儿子呢。

    不能跑,公公就必须把这第一步,或者说第一枪打响。

    那么,大明皇军陆军的扩编就势在必行了。

    现有陆军力量,大致只有六营三千余规模,这点陆军在大江南北横行霸道,逼的应天巡抚敢骂不敢动可以,但想要应对即将到来的东番征讨战肯定是不够的。

    要知道,东番土著再差,也是几十万级别的,还不提有可能会出现的西洋诸国和日本势力,因而三千余陆军规模是完全无法应对这场战事的。

    公公算来算去,把海军的力量也加上,得出的结果也是至少需要一个师团编制的陆军,方能马马虎虎把台湾拿下。

    对于扩编之后以师团编制定名大明皇军的陆军力量,并非公公的恶趣味,而是深思熟虑之后的结果。

    公公希望有一天,他能够带领联合舰队敲开江户幕府的大门,精锐的陆军师团登陆之后以锋利的剌刀开路,向日本的都城和人民展示来自大明军人的力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