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弟弟知道媚儿姐辛苦…”
张媚儿瞥了眼那银票,微哼一声:“你们这些臭男人,就知道拿钱哄人开心。”说话间,却将银票随手放进了梳妆台上的锦盒中。
“那咱家就不打扰媚儿姐了。”
良臣得了想要的东西,一刻也不想在这兔儿大佬这里多呆。
“哟,这么急就走,多呆一会会死么,我张媚儿还能吃了你不成?”张媚儿说着,突然“呀”了一声,“你怎么又来了?”
嗯?
良臣掉头一看,愣在那里。
只见陈默正痴痴看着媚儿。
………
打源鑫居出来,良臣一刻也没停就回了办事处。
陈默耷拉着脑袋跟在后面,始终不敢说话。
他喜欢上了张媚儿。
上次见到对方的第一眼,就喜欢上了。
他不知道魏良臣怎么看这件事,同时也知道这是件不可能的事,因而心里既忐忑,又难过。
良臣是怎么想的呢,关他鸟事。
你陈默喜欢兔儿哥,你自己想办法去追求就好,愁眉苦脸的咱家也帮不了你啊。
就刚才张媚儿那态度,怕是你陈默要凉啊。
再说,他自己还有堆麻烦没解决呢,暂时真没心情替陈默做月老。
原以为秀芝姐正拿着擀面杖在办事处的院子等他,却发现风平浪静。
一进院子,良臣就叫来飞虎兵的队长陈广睿,吩咐他去锦衣卫的北镇将田刚和李维二人叫过来。
张媚儿提供的这百人名单是大有价值的,能不能扳倒李三才得从这些人身上下手。
不过,良臣是没有时间去查这些人的,田刚和李维也没这个胆量。
他叫二人过来,是想问问一些事。
等侯时,有封信送了过来。
良臣拆开一看,喜上眉梢。
信是便宜老师杨镐写的,这位老师答应了他的请求,给他派来了四百六十名辽东降倭。
人由辽东都司派兵押送,但只能在山海关接收。
因为杨镐不想惹麻烦。
第五百二十三章 关门接兵(下)()
把四百六十名降倭送到京城,是要担巨大政治风险的。
在此之前,不是没有降倭入关,但那都是以炮灰形式直接发往宣府、大同以及蓟镇的。
直接送往京师的也有,且还都是被俘的日军军官,人数有六十一人。这六十一人的命运是被皇帝交付所司正法,命砍头颅传送天下。
除这六十一名日军有幸踏入大明帝都外,其余被俘降倭及逃来倭人不是为矿工苦役,就是为炮灰,命运稍好的恐怕就是刘铤帐下那几百倭丁了。
刘铤是私藏降倭,以家丁名义带在身边,并且这些降倭在西南平播战事中表现杰出,才换得了明朝安身之所。
除此之外,大明内地再无任何降倭存在。
因而,冒然将降倭送到京师重地,还一次就四百多人,说实在的,即便杨镐身为辽抚,心里也不免打鼓。
接到便宜学生书信时,他对答不答应还是很踌躇的。
答应吧,怕担风险。
这种事可大可小,要是御史风闻往大了说,他杨镐会很麻烦。
不答应吧,这便宜学生虽说舍人不干了,但摇身一变成了太监,侧面说明这便宜学生与宫里关系更近一步。
如果皇帝和贵妃不看重他这便宜学生,岂能将出海重任交于他呢。
杨镐可是走贵妃这条线方得起复的,他可不愿因小失大。
再说,他那便宜学生也对得起他这老师,半个月前,皇帝已经允准麻贵调任辽东总兵。
只待麻贵一到,杨镐便要发起土蛮之役,这是他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酝酿了好一阵了。
事实上,麻贵调任和魏良臣没有半点关系。
他倒是想替杨镐帮忙,可刚一入京就惨痛“掉鸟”,土蛮炒花部和麻贵的事压根没顾得上说。
完全是万历本人的意思,或许万历也觉得辽东的将领是时候要换一批人了,要不然李成梁的影响太大。
宽甸六堡的事,万历还是有很大意见的。
选来选去,也就是和李成梁同样资格老的麻贵能够镇得住辽东了。
杨镐左右为难时,在魏福记有一份大干股的蒋方印出了主意,说不如让魏良臣自到关门接人,这样,就能两全齐美了。
关门之外,是辽抚的事,出了事杨镐兜。
关门之内,是魏良臣的事,或者说是宫里的事,和他杨镐又有什么关系。
杨镐采纳了这个主意,一纸公文将本安置在沈阳中卫的降倭调拨精壮,计得四百六十人发遣关内。
名义是备海。
原因是他的便宜学生是海事太监。
海事太监征调降倭备海,自是再合适不过。
良臣很兴奋,十分的高兴,他等这一天可是等了好长了。
“快,随咱家去关门!”
迫不及待就出了办事处,让小田他们赶紧随他去山海关。
杨镐这封信不是走的八百里加急,而是普通驿传。因此时间上算起来,降倭这两天也能赶到关门。
这些降倭可是魏公公做东亚海霸王的基础,当真是看重的紧。
这会去山海关肯定赶不到的,一行在永平住了一夜,第二天才到达关门。
山海关是一点不陌生的,前后经过两次。
一次是关门军变那晚只身入城,另一次则是打建州回来大张旗鼓入关。
上次关门军变的领导者,山海关参政王邦才和参将李获阳等人已经调离,虽然没有对他们进行任何处置,但良臣认为他们的仕途大概也就到此为止了,尤其是他们的靠山李成梁归京养老。
不管出发点是好还是坏,身为领导约束不了部下,还参与在内,光这两条,王邦才和李获阳也得完。
二人能够只落得调离,已经是极大的幸运了。
亦或,背后有什么说不得的交易。
恐怕,当初这二人挑头,是得到了什么保证及利益的。
现在负责山海关防务的是辽东副总兵祖承训,此人随李如松参加过援朝之役,立下不少战功。
祖承训的父亲是曾为镇守宁远的援剿总兵祖仁,不过其从军以来,一直是随李氏父子征战,因而可以说是李氏将门的一员。
良臣对祖承训一点也不陌生,知道此人不但是抗倭之役中的勇将,还有一个叫祖大寿的儿子。
换言之,万历以后的祖氏将门其实是李氏将门的延续。更准确说,是辽东地方军头势力的延续。
无论是谁做皇帝,无论谁来当督师、经略,最后实际驻守及指挥辽东军队的都是李成梁一系的将领。
包括日后的吴三桂。
长期驻守必然导致地方利益崛起,从李成梁的养寇自重到祖大寿坐观客军覆没,及至吴三桂“开门请兵”,无一不是建立在保护自身利益基础上的。
良臣没有见到祖大寿,听祖承训说他这儿子如今二十一岁,在靖东营任守备。
对待这位从京里过来接倭的魏公公,祖承训态度十分恭敬,事事都给予方便。
其实,这也是应有之义。
李成梁归京养老注定李家这一系的将领都是人人自危,李如梅辽东总兵一职由麻贵取代之后,祖承训这辽东副总兵的压力更是可想而知。
祖承训很担心杨镐也将自己撤换,因而对杨镐颇是有些巴结。表现在最近不管辽东巡抚衙门有什么公文差遣,他都小心对待。能干成八分,他定要干到十分,唯恐给借口给杨镐罢免于他。
接收移交降倭这件事,祖承训里外安排得让良臣十分满意。
在山海关住了一天后,四百六十名降倭终是在辽东都司派遣的兵马押送下,出现在关门之下。
拨来这批降倭有良臣当舍人征召时的老部下,如第二军的的旗奉行山本幸二、兵粮奉行安国寺、独眼龙久木等。
成员也从原先的第一军和第二军增至第三军、第四军,一个个都是魏福记的股东蒋方印亲自选出来的,看着都是精锐。
拿着花名册,要小田和真田还有原飞虎兵的大岛等人去接收,良臣则和祖承训在那闲聊。
“不知魏公公要这些降倭做什么?”祖承训对此实是有些不解。
良臣笑了笑,然后正色告诉祖承训,这些降倭是他的卫队。
第五百二十四章 咱家要给天皇赐姓()
卫队?
你一太监搞卫队?
我大明自立国以来,何曾有太监卫队的?
难不成你这小太监还想领军征战沙场,学那西厂的汪直赚取边功?
祖承训有那么一个呼吸的失神,旋即神态自若。
心中好笑归好笑,不屑归不屑,他祖副总兵还是知道轻重的,他对这位前舍人的经历还是多少了解一些的。
且不说这小魏公公和杨镐的关系,就冲这小子从舍人摇身一变成为内监,侧面就说明这小子和宫里关系很近。
舍人是官不假,可相对于内监,和宫里关系仍是疏远了。
要说恰当,从舍人变太监,好比民间表亲做亲——亲上加亲了。
祖承训没兴趣,也不想管这小太监弄些降倭是做卫队还是做什么,他现在只想把人赶紧送走。
便是这些降倭出了什么事,也是杨镐的事情,他祖副总兵只不过是领巡抚衙门公文做事而矣。
良臣也不想在山海关多呆,他时间紧,任务重,真是一天也没法多呆,
一边让陈默和关门这边办理交接手续,一边则让小田张罗饭食。
降倭们从沈阳中卫一路押解过来,一个个看着都是筋疲力尽的样子。
交接时有些麻烦,因为魏良臣是内官监监丞,本身只有监丞印和腰牌,不具备接收降倭的主体资格。
因而,在请示良臣以后,陈默在交接单上落的款是武骧右卫后营旗军。
后营旗军的印牌是一概没有的,好在那押解降倭过来的游击得过蒋方印的嘱咐,祖承训这里也是一路绿灯,请魏公公签字画押算是勉强把手续给办了。
热腾腾的米饭端出去,虽然没什么菜肉,但降倭们一个个吃的都很香。
狼吞虎咽的,如同多少天没吃过饱饭般。
不少降倭吃米饭的时候,都把眼泪吃出来了。
小田和真田了解了下情况,过来跟天使公公说了同伴的苦。
降倭们是苦,虽然杨镐卖便宜学生面子,将人安置在沈阳中卫靖西营中。
可是,不管是驻防明军还是当地百姓,都对这些降倭嗤之以鼻,十分看不起。
他们习惯性的称呼这些倭人为“倭奴”,靖西营的将领也只将这些降倭当贱役使唤,不是喝去种地,就是拉去伐木,反正变着法子把这些降倭当免费奴隶使唤。
这也是辽东数千降倭十年来的一贯待遇,碰上些亲友战死在朝鲜的军官,降倭的日子更是难过。
十二年来,至少有一半降倭是活活累死的。
换位思考,倘使战败的是明军,下场怕更不堪。
因而,降倭们在沈阳中卫生活条件很差,待遇比之辅兵还不如,也就是比在矿场稍好。
这个稍好不是工作强度,而是剩饭馊水还是有的吃的,不至于饿肚子。
毕竟这帮降倭是新任巡抚大人发落的,下面的人总要顾虑抚尊的想法。
要说起来,随大明魏舍人讨伐女真奴归来时吃的那顿猪肉条子,算是降倭们这十二年所吃到的最美味食物了。
长胜堡的胡三炮还算地道,在魏良臣去建州以后,留在长胜堡的这众降倭还是过了几天安生日子的。
………
听了小田他们所说,良臣自是要去“慰问”一下他的卫队。
一听魏大人要过来看他们,那些随魏大人在草帽顶子上杀过女真奴的降倭们立时激动起来。
人数最多的第二军山本幸二和安国寺等人找到第一军、第三军、第四军的几个低级军官,简短说了几句,等到骑在马上的魏大人在小田、真田等人的簇拥下出现在他们面前时。
一幕让魏大人没想到的场景出现了。
“主公!”
四百六十名降倭竟然全部跪在地上,将头深深的磕在泥上,发出齐呼声。
喔?
良臣惊讶的张着嘴。
“公公,是这样的…”
小田在边上解释,主公是日本国内下级对于大名以上贵人的敬称,而对一般官员的称呼是姓氏在前,官职在后,最后冠以大人。有时则呼为殿下,
“他们称呼公公为主公,是表示为公公誓死效命的意思。”真田补充一句。
“是么?”
良臣笑了起来,“主公”这个称呼让他有些飘飘然,没想到咱家也能当上曹孟德啊。
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侧脸问小田:“这么说,丰臣就是你们的主公了?”
小田连忙摇头:“丰臣殿下是我们日本的战神,除了关白没有任何一个敬语配得上他。”
说到丰臣时,无论是小田还是真田还是其余的降倭保镖,一个个脸上透出的都是无比敬崇。
“这么说,关白真是让人向往啊。”
良臣悠悠然,目视东北方向。
小田他们不知道,他却知道,丰臣已经咯屁了,十二年前就咯屁了。
关白?
小田他们目目相窥,饶是他们对天使公公再忠贞不二,也对天使公公竟敢窥视关白感到不安。
良臣自是不会和小田他们说他除了想当关白,还想渡海去给你们的天皇陛下赐姓朱呢。
天皇等于国姓爷,这是多么荣耀的一件事。
“愿为主公效死!”
沉默中,有尖利的声音响起。
顺着那声音所在方向看去,良臣眼前一亮。
因为他看到了明晃晃的飞鱼服。
如果他没有记错,那件飞鱼服是他从李维身上扒下赏给手刃费扬古的那个降倭。
噢,那个好像叫兵次郎。
是兵次郎在叫喊,发自内心的呼唤,发自内心的忠诚。
“愿为主公效死!”
不管是第一军还是第二军,亦或是第三、第四军的降倭们,都下意识的重复了兵次郎的呼喊。
小田等人在这情绪的感染下,也从马上跳下,向着天使公公发出了效死的呐喊。
飞虎兵出身的大岛看着他这些军中同僚,他知道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他们和自己一样,都想回家。
良臣缓缓策马上前,望着跪在地上黑压压的人头,以及那一双双注视自己的目光,久久无语。
许久,他抬起了手臂,扬声说了一句:“诸君,我来晚了!…从现在开始,你们便追随于我,我将带领你们踏上归国的海船。”
第五百二十五章 良臣奏折 中日一体()
接后营旗军坐营官伍福铭奏报,提督南海子太监王永寿公公决定亲自去草场确认一下。
结果正如伍福铭所奏,魏良臣真的从关外弄来了几百倭人。
王永寿坐不住了,急忙找到了魏良臣,准备质问他弄这些倭人到他武骧右卫来做什么。
到地时,后者正在提着毛笔写东西,地上废稿散落了一地。
再抬头朝帐中看去,不知何时,墙壁上竟然挂了一面红红的旗帜,旗帜正中是一个鲜艳的太阳,太阳当中则有一个大大的明字。太阳下部却是四个大字——“武运长久”。
王永寿幼时净身,入过内书堂,知道“武运长久”四字出于《晋书•郗文超传》。当时赵革打了胜仗,郗文超打了败仗,恒温新春祝语中用春秋笔法评定二人,给赵革的便是“武运长久”,给郗文超的是“武运昌隆”。不论是长久还是昌隆,都是祝福语,期赫赫武功一直相伴。
这突然出现的旗帜让王永寿生出古怪,暗道你魏良臣不过海事太监,期盼什么赫赫武功呢。
但他还是很欣赏魏良臣的字的,对魏良臣能写出这么好的字也不感到奇怪,因为他知道魏良臣未净身前曾为河间府试案首。
大明科举选士,这字体尤为重要。倘学问再大,字体难看,多半不是取下,就是不取。能为一府案首,这字写得好与不好,自是不需多想的。
除了墙上挂着的这面武运长久太阳旗,地上还散落着十几张草稿纸。因为过于专心写字,魏良臣都没注意王永寿进来了。
王永寿见魏良臣写的专致,倒也不急着上前质问他,弯腰从地上捡起两张草稿纸来看,发现一张上面写的是“武士道”三个大字,一张写的则是“东亚共荣”四个大字。
眼角余光瞥在魏良臣脚下一张纸上,上面似乎写着什么中日一体。
莫名其妙!
王永寿真是莫名其妙,不知道魏良臣写的这些是什么玩意。又其其趴在那专心写字,似是奏疏什么,不由好奇心起,轻手轻脚上前凝神细看。
果然是写奏疏,没有抬头,顺着第一行字看去,竟然写的是:惟欲征服大海,必先征服日本。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南洋。倘日本、南洋完全为我国征服,则其他如小中亚细亚及天竺洋、欧罗巴等,异服之民族必畏我敬我而降于我,是世界知亚州为我大明之亚州,永不敢向我侵犯。
陛下之利计亦于大海之上,以武力征服,以平等对待,改土归流,假以时日,则陛下子民万,钱利亦能万万千……
今奴婢以降倭备海,养其精,蓄其锐,收其心,服其劳,一则二,二则四,四则八,无穷无限,待良机至,则发其军入其国以为先锋…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世界只能有一个皇帝,便是我大明天子。其余皆为伪帝,降者罢其号,封之公,不降者,灭其国,诛其族…
洋洋洒洒上千字的征服奏折出炉后,良臣很满意的放下笔,这才发现王永寿在旁边看了许久。
“王公公几时到的?”
良臣哈哈一声,想藏稿子也没法藏了,索性让王永寿看全。
这奏折可是他盗版改进而来的,他的理想也是东亚共荣,黄种人当自强嘛,没什么不好。再说,万历想要发大财,就得走向大海。而走向大海,势必触发战争。
主动发起战争和被动迎战可是两个区别,当下之日本,还是同文同种的,魏公公乐意提携他们一起走向新时代。
以我为主,改土归流这八字原则落实到位,未来定然是光辉灿烂的。
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