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挽明-第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许心素以为,这些海商中的大部分人还是会选择,跟着他在北方重建海外贸易的航线的。

    许心素和俞咨皋离开不久,连善祥就被传召进了房间,除了王承恩之外,其他人依然被关在了门外。

    朱由检随即就轻声问道:“上次在宫内谈话不便,朕也就没有问。今天朕想问问你,福建的事都办妥了吗?”

    连善祥赶紧回话道:“回陛下…”

    朱由检打断了他的话,略显急切的说道:“停,你走近一些,小声说话。”

    连善祥赶紧小走了几步,快要挨着朱由检了,才停下继续说道:“臣安排了两人留在了南安,全是按照陛下吩咐,都是选的福建本地的锦衣卫军士,家世清白,并无疑点。

    不过陛下,这两人祖上属于南京锦衣卫,但是自从靖南之后,成祖爷以自己的亲兵建立了北京锦衣卫之后,这南方锦衣卫因为效忠于那一位,已经被遣散大半。

    这两位虽然位列名册,但是三代之前就已经没有服役了,现在一个本业是木匠,一个是小商贩,他们没有经过锦衣卫的训练,未必做得了密探之事啊。”

    朱由检不在意的说道:“不过是下两手闲棋冷子,今后也未必用得上,用不着这么战战兢兢。你可对他们交代了,只要你不派人联络他们,就不许他们暴露自己的身份?他们之间认不认识?”

    连善祥赶紧回答道:“臣已经和他们交代明白,除非臣主动找他们,否则他们就如常过活。这两人之间互不相识,就是南下的众人之中,也只有臣和李百户见过两人。”

    朱由检松了口气,随口吩咐道:“把这两人的名字从锦衣卫名册中消去,今后就由你掌握这两人的行踪,其他人等一概不得过问。”

    连善祥小声答应着,不过他还是有些放心不下的说道:“可是陛下,难道我们不用安排一下,让他们直接进入郑府吗?这么留在南安县,要是进不去郑府,岂不是白费了力气?”

    朱由检只是思索了片刻,就摇手说道:“现在郑府都是些旧人,一下安排两个新人进去,未免太过显眼。

    郑芝龙既然已经受了招抚,必然是要衣锦还乡,大修府邸的。到了那时,让两人混进去就比较不引人注目了。”

    在一旁侍候的王承恩原本还没听明白两人谈论的什么,不过南安郑家,一下让他想起了什么。

    王承恩的脸色顿时变了变,这不就是郑芝龙的老家吗?陛下大张旗鼓的招抚十八芝海盗团伙,又嘱咐卢九德在京城好好照顾这些北上的海盗首领。

    有这么一刻,王承恩都以为陛下对这位海盗是另眼相看呢。他也想着是不是找机会,向这位被陛下看重的海盗首领示个好,为自己捞取些好处呢。

    没想到,这招抚还没成功之前,陛下居然已经想着要往郑家下钉子了。

    王承恩瞬间打消了同郑芝龙攀关系的念头,同时这些天因为东厂再度被启用,而有些膨胀起来的内心,迅速的缩了回去。

    在王承恩的记忆里,崇祯没有登基之前,可从来没这么不信任别人过。相反,一旦被崇祯亲近的内侍,那么不管他说什么,崇祯都会毫不怀疑的相信着。

    对于在皇帝身边的内侍们来说,登基之前的信王殿下正是他们理想中的大明皇帝。而现在这个崇祯皇帝,就有些令人畏惧了。

    王承恩正在默默的想着心事的时候。朱由检提起来另一个关心已久的问题。

    “这壬辰战争中为我大明立下大功的,史世用、郑士元、许仪后、郭国安、朱均旺、陈申、苏八这些人现在都怎么样了?他们的后人又在做什么?”

    连善祥马上回复道:“史世用之子史汝梅,承袭了南京锦衣卫指挥使一职。郑士元止有两女…”

    朱由检听了完了之后,思考了半响,然后说道:“这些人都可算是大明的功臣,这许仪后、郭国安流落日本无法寻找也就算了,其他人问问他们有些什么想法,能解决的就给他们解决了。

    他们的后人喜欢习武的,就给他们一个陆军军官学校的名额,喜欢读书的,就特招进入燕京大学…”

    朱由检和连善祥继续谈了一会,就带着王承恩等人返回了宫城之内。

    穿过了长安右门的宽敞门洞之后,朱由检忽然停下来返身对着身后的连善祥说道:“让你接任护驾侍卫亲军副指挥使,整训大汉将军的谕令,你已经接到了吗?” 

第181章 来自营州的报告() 
连善祥赶紧趋身上前回答道:“是的陛下,臣准备明日就开始整训大汉将军,不知道陛下有什么额外的嘱咐吗?”

    朱由检只是简单的吩咐道:“整训的事情,朕没有什么要说的,这方面你应该比朕了解。不过朕想改几个规矩,这大汉将军隶锦衣卫,向来选躯体丰伟有勇力者为之,允许子弟世袭,非50不得出官,朕觉得不好。

    你接手大汉将军之后,年满30者一律剔除,愿意继续从军的,调入京营升一级使用。不愿意的,就发给1年俸禄的折色,调入京城的各部担任小吏,或是调到顺天府下的州县担任小吏。

    今后大汉将军不得世袭,缺额由京中各卫、或是边军中各有功将士递补,京营取3成,外军取7成。选小旗以下者,年龄不得超过25岁,总旗以下超过30岁即调离。

    所有的大汉将军都必须进行识字教育,并且要进入陆军军官学校学习。选拔标准,不再以躯体丰伟有勇力为要求。而是要求忠诚、诚实、正直,能识字者为优先。”

    连善祥毫无窒碍的答应着崇祯的命令,站在他身边的王世德听了倒是变得有些若有所思了。

    得到了崇祯的命令之后,吕琦便兼程赶到营州左屯卫卫所驻地。到达当天就四下派出了从东厂调出来的记者,他自己也在近处巡视了一天,和当地的一些村民小吏聊了聊。

    当晚他又和田尔耕、叶柒、崔应元等人,闭门谈了一晚。在营州待了三天之后,认为已经完全了解了事情经过的吕琦,便带着人又匆匆赶回了京城。

    一来一去,刚好用了5天时间。吕琦入宫之后,也没有梳洗,就匆匆的赶到乾清宫向崇祯进行覆命了。

    看着眼眶深陷,眼圈发青,一副灯枯油净模样的吕琦,正在准备用午膳的朱由检,于是开口阻止了吕琦立刻就想要汇报的意思。

    “你把调查记录交上来,先让朕看看。王承恩,赏吕琦一份膳食。吃完了你先回去休息一会,等休息好了,再来向朕报告。”

    吕琦有些感动的说道:“陛下,小臣不碍事,可以汇报完了再去休息。”

    朱由检摇了摇头说道:“朝会也是明天的事,现在还有时间。你休息下,晚汇报一会不碍事。再说了,朕要是没看过调查报告,也想不出要问什么问题。吃了午膳,你先去边上的值房休息一会吧,有什么问题朕会让人叫你过来。”

    崇祯的善意让吕琦不再推辞,他也的确是到了体力的极限,疲惫而没有食欲的他匆匆喝下了一碗粥,就去了边上的太监值房。几天没怎么休息的吕琦,几乎一沾上枕头就昏昏睡过去了。

    当他被人摇醒的时候,才发觉房间内已经点上了蜡烛了。就着橘黄色的烛光,吕琦有些焦虑的向摇醒自己的小太监问道:“现在是什么时辰了?我究竟睡了多久了。”

    小太监递给了他一块拧好的热毛巾后,一脸恭敬的回答道:“回总管大人,现在是戌时初刻了,您休息了大约两个时辰多的时间。陛下让我叫醒总管大人您,吩咐你用过晚膳再去见他。”

    吕琦看了一眼,边上的桌子,看到一海碗热气腾腾的三鲜面条搁在桌上,这几乎让他立刻感受到了自己的饥肠辘辘。

    接过毛巾胡乱的摸了把脸,随后在两名小太监的服侍下,更换了衣服。吕琦这才端起面条吃了起来,虽然此时他感觉自己腹内的饥饿能把这碗都吞下去,但是在两名太监面前,他已经保持着进食的礼仪。

    压制住了腹内的饥饿感之后,吕琦就住口不再进食了。他生怕吃的太饱,会在皇帝面前做出打嗝之类的失仪动作来。

    边上侍候的小太监立刻上前收走了桌上的碗筷,另一名小太监则取过了一面铜镜,举在手中让吕琦检查身上的服饰。

    弄妥当了这一切之后,吕琦对着小太监吩咐了几句,才走去了上书房,晋见崇祯皇帝。

    在崇祯面前,吕琦一个字都没有添加,完完整整的说了一遍他在营州左屯卫的所见所闻。

    听完了吕琦的汇报之后,朱由检心情不错的评价道:“想不到啊,这田尔耕、崔应元两人,做起事来倒是雷厉风行的。虽然有些小瑕疵,但是瑕不掩瑜。他们自己对这件事有什么想法,可有什么对策没有?”

    “陛下,臣返回时,叶柒总旗曾经提出了一个建议。他说虽然卫所的良田被地方缙绅、豪族、勋贵之人侵占乃是大罪,但是这种侵占良田的行动,不是最近几十年才发生的,而是成化年间就已经开始。

    在这百多年间,这些田地转手也不知几回了。想要从头追查实在是困难重重,牵涉面也过于广泛了。缙绅、豪族、勋贵出头,不过只是一个开始。

    接下去,那些从他人手中购买了,属于卫所土地的小块良田的普通百姓,要是也被这些缙绅、豪族、勋贵煽动起来,则事态必然会一发不可收拾。

    因此叶柒提议,不如承认这些人对土地的所有权,然后以市价进行赎买。若是不愿意赎买的,则将其编入军户。”吕琦转述了他认为最靠谱的一个解决方案。

    朱由检不置可否,他想了一会,就问道:“顺义知县是谁?他又做了些什么事?”

    吕琦绞尽脑汁想了一会,才记起了顺义县令的名字,小心的回复道:“回陛下,是上官荩。此人倒是出面安抚了和卫所有田地纠纷的顺义百姓,但是并没有做其他事。”

    朱由检听完之后,沉默了许久,才低沉的说道:“购买一事绝不可行,营州三卫不过是卫所改制的试点。如今国有不足,哪来的这许多银子购买这些土地。再说了,给他们养成了习惯,今后岂不把侵占卫所土地当成了有利可图之事?这些地方缙绅、豪族谁跳的最厉害?”

    吕琦马上回答道:“当地豪族以吴、王、徐三户大族为首,吴家家主从知府任上退仕,王家现有2个举人,徐家出了3个生员,他们三家也是姻亲世交。他们带着其他侵占卫所土地的地主,鼓动自己的佃户,反对清算侵占卫所的土地。徐家还纠集了顺义的生员20余人,围住了顺义县衙,要求县令主持公道。”

    朱由检深呼吸了一口气,压抑住怒火,咬牙切齿的继续问道:“那么顺义的百姓是什么表现?是围观看热闹,还是觉得卫所收回土地是正确的?”

    似乎感受到了崇祯的怒气,吕琦低着头,看着面前的地毯,更为小心翼翼的回答道:“当地的百姓大部分认为,这卫所清理侵占土地实在不可理喻,这么多年过去了,就算是侵占的土地,到了这个时候,也应该承认是现在的地主所有了。而且…”

    “而且什么?”看着吕琦吞吞吐吐的模样,朱由检终于不耐烦的追问了一句。

    “而且顺义不少百姓认为,他们之所以要承担繁重的徭役,就是因为要运输边境军队物资的缘故。卫所的土地被侵占,他们反倒有了一种幸灾乐祸的情绪了。”吕琦硬着头皮,把他打探到的消息都说了出来。

    吕琦说完之后,就听着崇祯的气息突然就急促了起来,就在他以为皇帝就要发泄怒气的时候,崇祯的气息突然变得和缓下去了。

    深呼吸了几次,恢复了因为焦虑而急躁的情绪之后,朱由检终于冷静对着吕琦说道:“你这趟差事办的很好,朕已经完全了解了,现在你先回去休息吧。除了王伴伴,其他人都下去吧。”

    一群人悄没声息的退出了房间,王承恩屏住呼吸,等待着崇祯的下令抓人的命令。在他看来,崇祯虽然拼命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但是这些缙绅豪族的行为,实在是太过于挑衅了。

    如果真的被这些缙绅豪族挑起了当地百姓和卫所的对立,则肯定会酿起民变。在京畿附近出了这么大篓子,朝廷里的那些官员们,肯定会借这个机会攻击卫所改制,清理侵占军田的事。

    毕竟大明驻守各地的卫所有近500之数,要是照这营州三卫的方式清理侵占土地,则各地的缙绅豪族必然利益受损。

    朝中的官员之所以此前隐忍不发,一是没找到借口,也不了解崇祯的脾性;二则是清理侵占军卫土地的事情,并非没有人干过,最后还不都是不了了之。

    他们没想到田尔耕这些锦衣卫,居然真敢实打实的清理缙绅豪族、勋贵侵占的土地。那么只要找到了一丝借口,这些官员肯定是要跳出来阻止的。

    对王承恩来说,解决这种问题,无非就是一个抓人而已。敢于抵抗皇命,有了这个理由,东厂和锦衣卫就已经可以动手抓人了。

    当然,事后会否因为朝臣的继续抵制,而导致卫所改制和清理侵占卫所土地的事草草结束,他是不在乎的。

    作为东厂的厂公和皇帝身边的第一近侍,王承恩只在乎是否能让皇帝的心情保持舒坦。 

第182章 夜入东厂() 
然而王承恩屏息等了半天,都没有等到崇祯怒气冲冲的命令。他不由有些疑惑的抬头望去,发觉崇祯额头青筋直冒,咬牙切齿的不知在想什么。

    王承恩有些骇然,他不由猜测着,“陛下不会是急怒攻心,一时被痰迷了心窍吧。”

    他正想着,是不是要上前唤醒崇祯时,朱由检终于恢复了平静的样子,长长吐出了一口气,对着他问道。

    “朕听说锦衣卫的诏狱之内,有不少妖言惑众之辈,这其中可有什么出名之辈吗?”

    王承恩虽然提督东厂,但是他最近都忙着熟悉司礼监的事务,并改组着东厂的诸多事务,因此对于锦衣卫都没怎么关心过,更别提锦衣卫内的诏狱了。

    除了上次崇祯把一些待罪官员转移到了信王府,王承恩稍稍了解了下这些官员的名字外,其他普通的囚徒他根本就不清楚。

    因此听到崇祯这个问题,王承恩支支吾吾了一阵,就老实交代了,他还没看过诏狱内普通囚徒的资料。

    朱由检到没有发怒,毕竟王承恩是人不是电脑,不可能他提出任何问题,都能得到解答。

    “上次朕去诏狱看望杨经略的时候,那个管理诏狱的锦衣卫看起来对囚徒们很熟悉啊,你现在派人把他召进…奥,现在好像已经关了宫门了…”

    看着崇祯一脸苦恼的样子,王承恩想了想,就小心的建议道:“陛下可以出东华门在皇城内的内东厂等候,微臣可以用入值宿卫的名义,把许显纯召入东厂问话。”

    “行,就这么办,让人拿一套太监的衣服过来。”朱由检松开了眉头,立刻首肯了王承恩的主意。

    赵春华正兴致勃勃的躲在值房内,就着烛光看着他从内经厂顺来的一本小说。他正看到如来把猴子压在五指山下时,一名军士从外面匆匆走了进来。

    赵春华立刻警觉的合上了书,“怎么了,这个时候,还有人要出宫吗?”

    “是的,百户大人。您最好出去迎接一下,是王厂公来了。”走进来的军士,有些慌乱的说道。

    赵春华立刻丢下了书,手忙脚乱的戴上了自己帽子,然后匆匆走出了值房。

    上次他跟随张彝宪出京接几个人,结果就冲撞到了陛下,他就被发配来守门了。这次他可不想再得罪厂公,然后连京城都待不下去了。

    赵春华走下城楼的时候,正看到王承恩带着两名太监站在门洞内等着开门。

    在门洞前有点着两只火盆,主要是用于夜间照明。赵春华走过门洞,正想着对王承恩行礼时,突然看到了他身后站着的两名太监,这让他大吃一惊。

    看着赵春华不赶紧行礼,反而颇为无礼的看着王厂公。先前去通知他的小旗,赶紧不露行迹的拉了拉他的后襟,想要提醒他。

    朱由检看到匆匆赶下来的锦衣卫百户,直勾勾的看着自己。心想他大约是认出了自己,虽然他并不知道这名百户的名字,朱由检感觉有些不妙。

    果然认出了王承恩身后的崇祯之后,赵春华便打消了开门的念头。王承恩身为东厂厂公,是有资格夜间临时出东华门处理东厂事务的。

    但是带着崇祯在夜间出宫,而且还是易服而出就不可能了,要是崇祯出了点问题,这可是灭九族的大罪。

    王承恩压抑着怒气,不敢大声呵斥,以免引来更多的麻烦。不过他也知道,这里不能久待,因为每天晚上有8个走更官巡视四门,一旦被人发现了崇祯夜间穿着太监的衣服想要出宫,那么就算是王承恩也承担不起。

    王承恩正想着是否应该回身劝说崇祯,先返回乾清宫去。崇祯突然在他耳边说了几句话,王承恩脸上露出了些诧异的表情,但是他很快就收敛了自己的表情。

    “赵百户,杂家只是去皇城的内东厂处理一件急务,如果你觉得有什么不妥,就跟杂家同去好了。这件急务杂家今晚必须要处理,如果你一直从中作梗,要是出了什么问题,杂家可是要唯你是问的。”

    王承恩的话语让赵春华踌躇了一下,他有些侥幸的想着,如果崇祯不出皇城,那么他就不会有多大的罪过,而且有他护卫在身边,皇帝也应该不会有什么危险。

    随后赵春华便看到了崇祯意味深长的目光,他脸色顿时微微发白,终于还是下了开门的命令,但是点了一名军士陪同自己,护送王承恩三人前往内东厂。

    抵达了内东厂之后,王承恩吩咐了当值的总旗,把已经降职为锦衣卫百户的许显纯带到内东厂来。

    一个多时辰之后,神情恍惚脸色发白的许显纯,就被带到了王承恩面前。

    听说原来不是东厂要抓拿他问罪之后,许显纯很明显的放松了下来。

    很快一名小太监从屏风后面的内房走了出来,在王承恩耳边说了几句。

    王承恩便开口问道:“许百户,你管理诏狱这么久,这诏狱内关押的可有蛊惑百姓,祸乱大明的奸邪之辈?”

    许显纯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