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挽明-第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由检抛出了他一直思索了很久的想法,“从福建水师中挑选有能力的军官,和经验丰富的水手船长,然后以登莱、天津水师为基础,挑选一部分漕军,建立北海舰队,同时在天津设立海军学院,培养航海人才。”

    许心素心存疑惑的问道:“以登莱、天津水师为根基,成军自然迅速。但是卑职听闻,当初袁节寰巡抚登莱三载,厉兵秣马,积有战船四千艘,军士五万余人的水陆师军队。

    不过袁巡抚离开登莱之后,登莱水师便大半而废了,仅仅只剩下了运粮的船只。陛下要以此为根基建立北海舰队,恐怕和重建一只水师也相去不远了。

    且今后北海舰队要是还要担任辽东海上运粮任务的话,恐怕这舰队的战力也未必能剩下多少啊。且北方少大木、造船物资和造海船的工匠,陛下打算在那打造船只呢?

    且陛下调离卑职等人离开福建之后,没有了海外贸易的收入,这建造船只就只能依赖朝廷拨款了。卑职想要请教,陛下打算如何筹措这笔巨额费用呢?”

    朱由检思索了一阵后说道:“我大明原有山东临清卫河船厂、南京龙江船厂、淮安清江船厂,能建造内河漕船、遮洋总船、及海上各种航行的船只。

    然而到今天,卫河船厂、龙江船厂皆已荒废,而清江船厂也只能建造和维修内河用的漕船了。因此想要建立海军,就必须先用重建能够建造海船的造船厂。

    南京靠近长江出海口,既能方便建好的船只出海,且依靠长江可以从四川等地运输适宜造船的木头,因此恢复龙江造船厂势在必行。

    而临清虽然有旧厂作为基础,但是这个地方不适合造海船,且也缺乏木料,因此朕不想恢复。朕认为在天津这个位置修建一个新船厂更为合适,辽东、朝鲜的木料可以从海路运到天津。

    未来的北海舰队只负责战斗,不再负担给辽东运粮的任务,辽东运粮的工作应该交给商船队去做。

    至于造船及组建北海舰队所需要的费用…”

    朱由检突然把目光转向了俞咨皋,“接下来的事,朕想和许把总单独交谈,俞总兵和其他人都出去候着吧。”

    在朱由检的目光之下,俞咨皋不敢说个不字,乖乖的同王承恩和其他太监一起退了出房门。

    不过俞咨皋虽然出了房门,但并不敢远离,他拉着王承恩担忧的说道:“王公公,陛下虽然令我等避开,但是这许心素毕竟是个鄙贱的外臣武夫,若是冲撞了天威,我等百死莫赎啊。”

    王承恩看了看左右,就把连善祥叫了过来,“连千户,你在门口守着,若是有什么不对,就进去保卫陛下。有什么麻烦,我给你担着。”

    连善祥赶紧点头应是,他悄没声息的贴到了门边,王承恩也放不下心,站在了连善祥的对面。俞咨皋也只和两人差了一步的距离,三人紧张的关注的房间内动静,唯恐会出什么意外。

    朱由检对着许心素招手说道:“许把总你且上来,走进一些也好说话。”

    许心素有些惶恐的走到了距离朱由检3、4步的距离,就不敢再向前了。

    “你可知道这日本、朝鲜、辽东、琉球等地的海图吗?”朱由检示意许心素继续上前,口中继续问道。

    “臣略知一二。”许心素小心的回答道。随即在朱由检的示意下,他以茶杯、玉佩、汗巾、银两、铜钱等物,在朱由检身边的茶几上摆出了一个粗略的东亚地形图。

    看着许心素摆出的图形,朱由检按照自己的记忆,又略加修改了一番,加上了勘察加半岛、库页岛、北海道等地形。

    随后,朱由检便开口说道:“筹集海军的费用,朕以为还是要依靠海外贸易。”

    许心素很是疑惑的说道:“陛下,京城所用之物,无不来自于南方,北方向来没有什么物产可以用于海外贸易。朝鲜贫瘠,日本多金银,这两地所需要的大宗货物一般为生丝、棉布、铁器等物。

    不管生丝还是棉布,都是南方为优,数量也较为充足。而本朝一向严禁铁器出海,因此臣实在想不出,要在北方经营何种物料出海贸易,可以筹措足够的资金修建舰队。”

    “松江虽然衣被天下,但是棉花却以北方种植的最佳,也最为大宗,特别是山东、河南两地为北方诸省之冠。以往都是南方运输棉布北上,而北方运输棉花南下。

    朕已经命人从南方寻找熟练的织布工匠,和悬赏解决北方织布断线的问题,只要能解决这个问题,今后棉花就不必再运到南方进行纺织成布了。而棉布也将会成为北方的物产,可以供于海外贸易。” 

第179章 如何制造市场需求() 
崇祯的话顿时让许心素恢复了一个商人的本色,他迅速的开始了盘算,大明的棉布大都出于松江、嘉定、常熟三地,有松江布、嘉定布、常熟布之称,而又以松江的棉纺织业为最盛。

    按照松江府的标准,棉布又分为三等,松城之飞花、尤墩、眉织不与焉。上阔尖细者曰标布……俱走秦、晋、京边诸路。每匹约值银一钱五、六分,最精不过一钱七、八分至二钱而止……其较标布稍狭而长者日中机,津湖广、江西、两广诸路,价与标布等。

    也就是说棉布的大宗,基本就是被称为松江标布的这一等级的棉布,其在大明国内的价值为每匹标布一钱五、六分。但是江南缙绅转手收购之后,卖给他们这些海外贸易商人的价格却是每匹标布三钱,过手赚取一倍的价值。

    而在日本棉标布却可以卖到6…9钱每匹,也就是2…3倍的利润。日本是产银之国,银价便宜,因此这个价格连普通市民都负担的起。

    对比起麻的不保暖,皮毛和丝绸的昂贵,价廉色彩丰富的棉布正好补充了普通民众的需求。但是日本的棉纺织业远远落后于大明,一向都仰赖于大明的棉布输入。

    日本每年输入的棉布大致有上百万匹,从登莱或是天津出发,不仅运费可以节约大半,而且没有了江南缙绅从中过手,棉布利润还能获得更多的收益。

    只要能获得日本一半的棉布进口贸易数额,每年也最起码有20万两的利润。

    这笔钱已经勉强可以建立起一支不小的舰队了,每年20万两更是足以让新建的舰队在数年之内超过原先的福建水师。

    如果再加上朝鲜之地,那么他背后的漳州海商们,未必不能找到一条新的出路。而且控制了北方的产棉区,也等于是避开了江南缙绅对于他们的控制。

    许心素终于颇为动心的朝着崇祯看了一眼,压制住了激动的心情,以还算冷静的语气说道:“陛下的计划固然不错,但是想要在北方建成和松江等地媲美的棉布生产聚集之地,恐怕没有3…5年之功不可成啊…”

    “棉布之业当然不能解决现在急需的资金问题,想要解决目前的资金问题,某过于向辽东、朝鲜、日本、琉球等地出售铁器和食盐。

    原本北直隶有遵化官办铁厂,为北方冶铁之最。不过万历九年因为附近铁矿石被开采殆尽,蓟督梁梦龙奏请工部批准,停止冶铁业,现在遵化倒是变成了一座普通的县城了。

    不过朕不认为附近就没有铁矿了,已经下令重新在遵化附近勘探矿产,准备重建铁厂。”朱由检打断了许心素的担忧,直接了当的说道。

    重建铁厂同样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但是和棉布生产不一样,北直隶原本就有很多小的私人冶铁工坊,倒闭的不过主要用于打造兵器甲胄的官办铁厂罢了。

    对于铁器的出口,主要在于人为的限制而不是货源。在大明一口铁锅价值三钱,但是在朝鲜、日本就价值一两,辽东则更贵。日本一根铁针价值7分,这几乎是大明市场上的7倍左右。

    许心素立刻就认可了崇祯的意见,不过铁器解禁事关重大,他为了坚定崇祯的心意,不由小声试探的说道:“陛下,铁器之利巨大,只要陛下能够放开这条禁令,自然可以获得相当的收益。但是朝廷大臣们一向都严禁铁器出海,也有不法奸商私下贩卖兵器甲胄,要是管理不善,恐怕会引起物议啊。”

    朱由检答非所问的说道:“是啊,走私兵器甲胄的利润更大,所以朕打算实施牌照制度,每年规定若干品行良好商人,可以进行铁器和兵器甲胄的贩卖。其实在朕看来,只要控制得力,火炮和火枪一样可以贩卖。”

    许心素眼睛有些停滞了一会,虽然他并不介意贩卖兵器给海外番人,但是这话从崇祯嘴里说出来,似乎有些不大合适。

    他低头不语,想当做没听见。朱由检看了眼许心素,大大咧咧的说道:“朕说的是实话,除了辽东的建奴之外,朝鲜、日本都可以卖兵器甲胄,甚至是火炮、火枪于他们。

    只要大明的海军控制着海洋,这些武器在他们手中,也只能用于自相残杀罢了。甚至于挑选的贩卖武器的对象得力,也许我们可以向战斗双方出售武器,这对于商人来说难道不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吗?”

    许心素有些担忧的回答道:“恐怕到时,士林中人会有所非议啊,陛下。”

    朱由检只是撇了撇嘴,不以为意的说道:“士林非议,那是因为你们没有找对宣传的方式。大明的无耻文人朕看也不在少数,只要花一点银子出去,自然就有人替你们洗白了。

    把武器卖给叛军,那是为了支援正义的人民反抗暴政。而卖武器给政府军,那就是秉持圣人正道,镇压没有伦常礼法的叛逆。”

    许心素低着头不敢看崇祯的脸色,如果自己面前的不是大明的皇帝,他一定会击节叫好,能把如此无耻的事说的如此正大光明,这实在是很适合他们这些海商的心意。

    看着不敢开口迎合自己的许心素,朱由检心里不无恶意的想着:“难怪你不是郑芝龙的对手,身为一名海商,居然还介意旁人的道德评价,实在是让人无语。”

    听到崇祯停下了话题,许心素赶紧转移话题说道:“刚刚陛下说,要放开对于海外贸易中盐铁的禁止令。陛下恐怕有所不知,这铁器在海外价值高昂,但是盐就未必了。

    朝鲜、日本、琉球都是滨海的地区,特别是琉球诸岛,阳光充足,四面滨海,更容易晒制食盐。除了辽东盐价尚可,往其他地区贩卖食盐利润微薄,或是根本不赚钱啊。”

    朱由检有些奇怪的看着许心素说道:“许把总,我大明建立海军是做什么的?”

    崇祯的话语有些没头没脑,许心素感觉有些不明所以,他呆呆的望着崇祯。

    朱由检恨铁不成钢的说道:“我大明疆域辽阔,除了沿海的海盐之外,还有四川的井盐、山西的池盐。但是朝鲜、日本地方狭窄,他们所依靠的唯有海盐。

    想要制取海盐,不管是晒还是煮,难道不都要在沿海进行的吗?我们既然要仰仗海外贸易的利润来组建海军,那么海军当然也要保护大明商船在海外的贸易活动。要不然我们组建海军干什么?”

    许心素这下是真正被震撼了,虽然他在海上进行贸易的时候,有时也会客串一把海盗。

    但那也只是一时的贪欲,不是什么有组织有计划的行动。而崇祯现在提出的计划,通过打击和摧毁朝鲜、日本的盐场,仅仅是为了出售食盐,这种思维方式同许心素的认知出现了抵触。

    许心素觉得自己应该劝诫一下皇帝,虽然他曾经是一名毫无顾忌的海盗商人,但是自从投奔了官军,穿上了这身官服之后,他平日里可是非常慎重的维护自己的形象的。

    “陛下,食盐之利不过几何,为了些许蝇头小利,就动用大明的水师舰队,恐怕不妥。大明朝廷和陛下的声誉可比这些钱财重要的多了,天下藩国若是知道了大明水师的行为,恐怕陛下今后的声誉将会被人攻击啊。”

    朱由检并没有接受许心素的好意劝告,他看着许心素摆出的地形图后说道:“这建奴的辽东盐场在营口和盖县之间,因此水师只要毁坏此处盐田,则辽东之盐就要仰赖于我。

    琉球藩国向来恭顺,只需要大明水师抵达,藩国国主定然不敢违逆朝廷的命令,则琉球之盐业当可纳入大明的控制,以琉球盐之低价,自然可以畅销日本,海军到可不必大动干戈。至于这朝鲜吗?”

    许心素现在约莫清楚了,崇祯为何要单独和自己商议事情,皇帝这是逼着自己去做海盗啊。

    许心素心中顿时有些不乐意了,他好不容易穿上了这套官服,可不想再成为海上声名狼藉的一名盗匪。

    看着崇祯看着代表朝鲜的杯子迟疑不决,许心素小心的进言道:“朝鲜国一向对大明忠心耿耿,陛下要是对其用兵,似乎有所不妥啊。”

    已经查阅过最近大明和朝鲜之间的往来情况的朱由检,比许心素对朝鲜要了解的多,他嘲讽的说道:“上一代朝鲜国王光海君和后金眉来眼去,暗通款曲。这一代的朝鲜国王李倧,虽然对大明态度恭顺,但是却毫无用处。

    朝鲜虽小,但是其南面却是适宜种植粮食的平原地带。今年初后金入朝,朝鲜毫无抵抗,就答应了入质纳贡、去我大明朝号、和后金结盟宣、和后金约为兄弟之国。若是让后金得了朝鲜的粮食物资,我大明岂不深受其害?

    朝鲜国就算再恭顺,现在也成了后金的后院。吾终不能心慈手软,而让大明百姓受害。”

    涉及到辽东军国大事,许心素顿时闭嘴了。他不过是区区一介商贩,对于这些朝堂政事,哪有什么插嘴的余地。 

第180章 连善祥的南下报告() 
许心素正默然的时候,朱由检突然挑了挑眉头说道:“这郑芝龙升了游击将军,你可有什么想法吗?”

    许心素心中顿时一酸,这郑一官当初靠姿色上位,他从来就没把郑一官放在眼中。在他心里,当初郑一官不过是个娈童玩物罢了。

    但是短短几年时间里,先是夺了团伙在台湾的基业,又马上被朝廷招安,当上了游击将军。要说许心素心里没想法,那才真是说笑咧。

    不过许心素纵然满腹酸楚,现下在崇祯面前也无法表现出来,毕竟这是朝廷的安排,他一个区区把总又能有什么意见,又敢有什么意见呢?

    看着许心素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的窘迫模样,朱由检突然开口说道:“听说你当初和郑芝龙在八闽海商中,也算是并驾齐驱的人物。这郑芝龙既然受了招抚当了游击将军,朕以为你也不能落于其后,朕打算在朝鲜和日本之间设置一个游击将军的防区,你可愿意替朕分忧吗?”

    许心素先是一喜,但是随即他便期期艾艾的说道:“陛下,可是大明在这片海域并无领土,卑职如何去管制这片海域?”

    朱由检指着朝鲜半岛下方那个大岛说道:“这个耽罗岛本是蒙元养马之地,我太祖开国之后,将此岛赠给了高丽国。

    现在朝鲜国王李倧向后金屈服,约为兄弟之国,我大明自然就要取回此岛。耽罗岛、琉球群岛、加上山东半岛,这片海域自然也就纳入了大明的控制之中。

    耽罗岛距离朝鲜半岛不到200里,且靠近朝鲜的产粮之地,以此岛作为基地,只要摧毁了朝鲜南部沿海的盐场,则朝鲜的食盐必将落入我手。

    拿食盐、棉布去换取朝鲜人的粮食,一来可以减轻从登莱、天津送往皮岛的军粮运输;二来也可以避免后金从朝鲜征集足够的粮食作为壮大自己。

    不过你刚刚说的也不错,用大明水师去攻击朝鲜,传出去对朝廷的名誉的确不太好。从耽罗岛往上,在日本和朝鲜之间的岛屿,就是对马岛,我听说这里向来都是倭寇集结成堆的地方。

    你带着水师占据了耽罗岛之后,就要想办法控制对马岛。大明水师为明,对马岛倭寇为暗,对于朝鲜半岛的盐场,和那些不愿意同大明商人进行交易的地区,自然有倭寇去收拾,而大明水师则要保护那些对大明保持敬意的地区。”

    许心素只是微微注视了桌上的示意图一会,就了解了崇祯心里设想的计划了。他甚至能够更进一步的想到,如果日本对于大明水师出现在耽罗岛表示反对的话,他同样可以从朝鲜招募流民去袭击日本的沿海地区,然后以保障该地区的商船为名驻扎下来…

    朱由检和许心素在房间内整整待了近半个多时辰,连善祥、王承恩、俞咨皋三人,也从刚开始的全神戒备变得开始松懈下来了。

    当许心素一脸神情恍惚的走出了房间时,王承恩赶紧朝着开启的门户中看了进去,发觉崇祯正好好的做在上首的位置上,他这才松了口气。

    许心素跟着俞咨皋走出了都督府的大门后,站在台阶上的他看到四周无人,就不由小声的说道:“大帅,我…”

    俞咨皋忙不迭的打断他的话说道:“噤声,陛下既然不愿让本帅知道,自然有陛下的用意。白石你把陛下吩咐的话埋在心底就可以了,千万别到处招摇,免得害人害己。”

    许心素于是就闭上了嘴,跟着俞咨皋沉默的离开的五军都督府。这一天对于他来说,是个不坏的体验。

    走进都督府时,许心素是满心的怨恨,一心想着要和郑芝龙在京城里决出一个生死出来。

    但是走出了都督府之后,从坐船北上那一天起,就笼罩在他心头的阴霾,这一刻都被驱散不见了。就连北京冰冷干燥的天气,都让他感觉空气异常的清新。

    有了崇祯给他筹划的蓝图,许心素就能说服那些漳州海商,把福建的基业搬到山东、天津去。

    虽然山东、天津缺乏海外贸易的传统文化,但是这正好说明了,这一地区缺乏经营海外贸易的世家大族,正是一片没有开垦的处女地。

    从福建的退去,无疑会让这些漳州海商损失巨大,毕竟一条成熟的供货渠道不是那么容易建立的。

    但是同样也给了这些海商,脱离了闽粤地区缙绅豪族控制的机会。那些缙绅豪族仅仅派出了几个下人,登记了几个牙行,就轻松的割去了海外贸易中巨额的利润,早就被海商们所不满了。

    许心素以为,这些海商中的大部分人还是会选择,跟着他在北方重建海外贸易的航线的。

    许心素和俞咨皋离开不久,连善祥就被传召进了房间,除了王承恩之外,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