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挽明-第5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地方治安,加强了朝廷对这一地区的控制力。

    而这样规模巨大的水利工程的完工,又为朝廷锻炼出了一大批水利人才。毕竟治理海河时,还只是中央督促,而地方各自为战。但导沭整沂工程的特殊性,使得一开始水利工程的建设实施就掌握在了总项目部内,统一测量,统一规划,统一施工,为大明的水利官员提供了一次难得的统筹规划大型水利工程的实验和学习。

    这对于大明现在南北各地正在实施的水利项目,提供了相当重要的经验。也使得大明水利官员们,把目光从治理河流上升到了治理水系的层次。当初对成立水利部的质疑声开始淡去,职业化的技术官僚,在水利部任职资格终于被重视了起来。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导沭整沂工程的完成,令鲁南、苏北1400万亩田地从此不再遭遇普通洪水的祸害了。这一数目比工程修建前的预测,足足多了数百万亩。这些多出来的土地不仅安置了山东漕运分流出来的漕工,还令当地的山贼响马开始重新下地种田了。

    而下一步就是沂沭河洪水东调入海工程,如果这一工程可以完成,那么鲁南、鲁西及徐州、淮河下游,又有上千万亩田地可以极大的减轻水害了。这两项工程完工之后,增产的粮食几乎可以超过,每年从江南调拨的400万石京城漕粮了。当然第二步工程的造价估算也是极为惊人的,几乎是导沭整沂工程造价的三倍,约500万元。

    由于此次治理再无大面积的荒地可以开垦,想要通过出售土地租约来换取水利治理资金已经不太可能。朱由检不得不让内务府把马六甲城获得的战利品筹措出了150万元,用于东调工程的前期工作。

    不过即便是如此,朱由检也觉得是值得的。这一地区如果能够成为出产商品粮的基地,那么不仅可以极大的减轻南粮北运的压力,还能就近调拨粮食到西北及河北地区,减轻江南士绅对于朝廷的影响力。

    朱由检兴冲冲的跑回了京城,至于几位嫔妃和儿女则都被他留了下来,对比起无聊而又格局森严的紫禁城,勺园倒是难得让这些嫔妃感到少些拘束的地方。特别是对周后和田妃,这里倒是更像南方故乡的景物,每次带她们过来,都能明显看到她们活泼了许多。

    朱由检显然没有把自家家人关在紫禁城的癖好,他自己都觉得乾清宫还不及西苑精舍更适合人类居住,更别提这些嫔妃所在的宫院了。

    只不过,回到京城后还没来得及前往天津,崇祯希望能够亲自举办新军舰的下水典礼,他已经被孙承宗拦截在了西苑精舍内。

    看着老先生一脸凝重的神情,朱由检也不得不放下了手中的事务,邀请他坐下慢慢商谈。崇祯亲自为孙承宗倒了一杯茶水之后,方才坐回自己的椅子询问道:“孙先生这么一脸严肃的找上门来,可是我国的边疆哪里出问题了吗?”

    孙承宗双手捧着茶盏先谢过了皇帝之后,才回道:“就眼下来看,我大明四方边境还算安稳。

    目前稍稍有些摩擦的地方,一是我大明驻会安的两艘军舰协同广南国的水师击退了北面的郑家水师,也许北面的郑氏大约会向我朝抗议。

    卫拉特绰罗斯氏准噶尔部首领哈喇忽剌向我国递交了一封国书,言去年顾实汗图鲁拜琥入藏熬茶,听说不知何事为我大明所擒拿,他请求我国释放顾实汗图鲁拜琥,以维持两国之间的和平关系。

    另外,他还代表卫拉特部向我大明质疑,去年陛下您主持召开的忽里台大会的合法性,和陛下您统治漠南蒙古诸部的正当性。他说,即便是林丹汗就此失踪不在人世了,但林丹汗还有弟弟和儿子,不应该由大明成为蒙古诸部的天可汗。

    至于外喀尔喀三汗,土谢图汗、扎萨克图汗、车臣汗联名写了一封回信给忽里台大会,他们声称自己并没有勾结后金一起进攻林丹汗,只是请求后金派人前来调停林丹汗和他们之间的冲突,但是没有想到后金居然会出兵偷袭林丹汗的宿营地。

    另外他们并没有扣留或是软禁林丹汗,自从那次大战之后,林丹汗就失踪了。漠北地方不比漠南,不仅地方广阔,且风沙更大。若是林丹汗迷失在戈壁滩内,那就只有长生天才能找到他了。

    三汗最后在信件上还写到,忽里台大会固然是蒙古旧俗,也是推举蒙古大汗的合法会议。但去年召开的忽里台大会部族,最多也只是漠南诸部总数的三分之二,既没有漠北诸部也没有卫拉特诸部,这样的会议决议恐怕难以服众。

    因此他们暂时难以接受去年忽里台大会的决议,但愿意派出代表参加今年的蒙古地方议会,和漠南蒙古诸部的兄弟进行沟通”

    朱由检听完后颇为诧异的说道:“就这些?这些问题总参谋部和内阁商议下,朕看似乎都不难解决吧?”

    孙承宗放下了手中的茶盏后说道:“当然不止是这些问题,这只是让陛下了解下我国周边的状况。接下来才是臣要报告的事务。”

    孙承宗将放在茶几上的文件打开后,推到了崇祯面前说道:“根据沈阳传出的消息,后金这边,大约在八月底或九月初,预计要出兵征讨朝鲜。一是为了掳掠人口和财物;二则是想要让朝鲜王国彻底称臣,成为后金的属国。

    据说黄台吉对本次出征极为重视,不仅会亲自出征,动员的兵力也不会少于五万,约是后金国内军力的四分之一。不过具体出动和留守的军队,现在沈阳那边还没有确切的消息传来。”

    朱由检坐正了身体,看着孙承宗认真的问道:“那么总参谋部对于后金出征朝鲜,打算如何进行应对?”

    孙承宗迟疑了许久,方才说道:“此前沈阳传回的消息,就已经提到今年后金大约会出兵朝鲜,只是还不十分确定而已。

    当时臣令总参谋部对后金出征朝鲜的状况下,我国应当如何反应作出推演。在确切的情报抵达前,总参谋部已经有了一个结论。

    那就是,如果后金大汗亲自出征朝鲜,动员的兵力超过后金国兵力的四分之一,那么动员起河北、京畿、承德、辽西、宣大所有新军和半数以上的蒙古诸部自卫军,我们可以一口气攻到沈阳城下。

    然后调集地方部队在沈阳城外围城,以主力伏击从朝鲜赶回的黄台吉所部,则有可能一举击破后金,收复辽东地区。”

    朱由检在心中计算了一下,便表情平静的回道:“按照这个计划,野战部队加上辅助部队,动员的兵力超过35万人,民夫大约不少于10万人。

    每日的物资消耗不少于5万元,这还不包括在路上运输损耗的物资。以现在北方的物资供应能力,战争超过3个月就会让北方的民众开始饿肚子,超过4个月北方的经济就会崩溃。

    我们集结这样的大军需要一个月,将这只大军开动到辽西需要一个月,然后从锦州进攻到沈阳城,并击败后金主力,时间不能超过一个半月。

    赢了这场战争,我国自然去了一个北方的大患。但万一要是出来了什么岔子,这数年的辛苦可就都要白费了。孙先生,您对总参谋部的作战方案是什么看法?”

    孙承宗再次沉默了许久,方才开口向皇帝说道:“虽然臣很希望能够看到辽东光复的那一天,但臣以为现在进攻后金确实还不是时候。

    我军的改制不过才全面铺开,各只野战军的战斗力参次不齐。京畿附近的野战军在总参谋部的管束下,操练最为严格,也不过是每两日一操。

    而其他边镇的野战军,现在还在配备军官和组建作训体系,对于军士的训练,好的每三日一操,差的五日一操,其战斗力还不足以有快速的改变。

    而且,哪怕是我们真的侥幸取胜,恐怕也是两败俱伤的格局。如此一来,草原上的蒙古诸部将再次失去控制。一旦让他们联合起来,经过我们和后金训练过的蒙古将士,就变成了我朝更大的隐患”        

第430章 决定() 
孙承宗的看法虽然只及于军事角度,但是他隐隐透露而没有直接说出的意思,朱由检倒也是很快就领悟了。

    现阶段的军制改革,拓荒内蒙,改造蒙古诸部的诸多政策,不仅仅是大明的国力在恢复,更重要的是后金的威胁摆在那里,使得边军和蒙古诸部都不得不在外部威胁下接受了这些政策,两权相衡取其轻罢了。

    虽说朱由检、孙承宗等人都认为,现在的后金已经不如两三年前的后金这么令人可畏了,但是其他人可没有他们手中这么完整的对后金国力的分析情报,他们对于后金实力的推断只能从过往后金战绩上去衡量。

    哪怕是后金这两年对明国进攻不利,但是后金军队几乎没什么损失,又轻易的以偏师击溃了林丹汗的大军,让其至今下落不明,可见后金的实力依然不是可以小看的。

    正因为担忧后金的力量,所以漠南蒙古诸部及一些明军将领才迫不及待的想要提升保护自己的实力,他们才会忍受朝廷的改革政策。

    而同样的,也正是因为有后金的威胁和光复辽东的期待,北方士绅的精英才会容忍朝廷对大明体制进行变革,先保住大明这个国体再说。

    朱由检托着下巴思考了许久,方才对着孙承宗说道:“朕是认同孙先生的看法的,平金复辽的时机还不成熟,以目前的政策继续实施下去,消灭后金恢复辽东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倒是不必急于一时。俗语说的好,心急可吃不了热豆腐。那么眼下最为关键的是,后金攻打朝鲜王国,我们也不能无动于衷,总是要做点什么,不能让海外属国对朝廷失望吧?”

    孙承宗虽然来之前已经隐约猜到了皇帝的回答,但是能够亲自听到这样的回答,总算是让他放下了心来。毕竟总参谋部中的年轻参谋们,都是极力支持着打这一场国运之战,想要一战定乾坤。如果不能得到皇帝的支持,他还真的难以将这些年轻参谋的主张压制下去。

    孙承宗松了口气,随即便回道:“陛下说的不错,朝鲜王国这些年来一直没有向后金完全屈服,对于我国来说也算是颇有贡献。若是对其置之不理,恐怕将会令朝鲜君臣转而投向后金,这对我国长期削弱后金国力的战略是不利的。

    虽说朝鲜和我国的陆上通道已经断绝,但是现在两国之间的海道却是畅通无阻。八、九月份正是海上台风渐渐少去的时间,适宜于大规模舰队的行动。

    所以臣以为,应当派遣一只部队前往江华岛驻扎。若是后金军队入侵朝鲜,我军则协助朝鲜防御汉江,消磨掉后金军队的锐气。然后令王化贞、毛文龙从皮岛、铁山郡分兵抄掠后金军的后路。

    若是这一战略能够成功,则后金军队自然退去;若是后金军还是突破了汉江防线,那么我们也有机会将朝鲜君臣撤离汉城,不给后金彻底掌控朝鲜的机会。

    此外,我军也要在义州和金州方向做出进攻的姿态,给黄台吉制造压力,让其将出征朝鲜的军队调回”

    孙承宗将自己的设想合盘托出时,朱由检却没有立即点头赞成,而是说道:“朕记得当年日本丰臣秀吉入侵朝鲜,朝鲜王被打的快要逃入我国时,也是对我国极为恭敬的。

    只不过这种恭敬并不出于真心,否则也不会有我大明军队帮助朝鲜抵抗日军,朝鲜王国的小朝廷反而坐山观虎斗,连后勤都要我国从国内调拨了。反倒是那些普通的朝鲜百姓,在日军撤退之后,反而还记得我大明的好处。

    今日之情形,和日军入侵朝鲜的局势也没什么区别。这朝鲜是要救的,但是也不能让大明百姓流血又流泪。朝鲜毕竟是属国,不是我大明之领土,我军没必要去担负什么守土之责,我们只是需要一个不能被后金利用的朝鲜而已。

    我们只需要朝鲜君臣不落入后金之手,这一点便足够了。调派大军过去设立汉江防线没什么必要,反而会令朝鲜君臣生疑,以为我国要借机控制朝鲜。这些蠢货搞不好会向后金出卖我们,期待我军和后金军队两败俱伤,一起从朝鲜退出。

    所以我们只要派出一支小部队前往江华岛,并带上一些火炮用于防备。另外让朝鲜大使沈器远带一支部队回汉城报警,局势不妙时令他护送朝鲜王前往江华岛就是了。再令林庆业率朝鲜水师将朝鲜南部的存粮和库藏运往济州岛,那么后金就算是打下了整个朝鲜,也不会有多少收获了”

    孙承宗听了顿时心中一紧,他没想到皇帝竟然是打着这样的主意,在后金入侵之前,先劫掠了朝鲜库藏。可是这样一来,后金军队便会将目标转向朝鲜的民众,到时不要说普通平民,就是那些两班贵族也一样逃脱不了后金军队的屠刀。

    后金这次入侵也许能够有所收获,但是想要让朝鲜成为后金控制下的属国,恐怕是难以实现了。因为朝鲜不可能再有人为后金卖命,就像当初日本入侵朝鲜一样,不加区分的屠杀和劫掠,只能迫使朝鲜进行全民的反抗。

    “陛下,这么做是不是对朝鲜百姓过于残忍了?”孙承宗终于忍不住向皇帝劝说了一句,显然他在心里还是有些过意不去,即便是刚刚皇帝说了朝鲜人在日本侵略朝鲜战争期间的恶劣行为之后。

    只是朱由检体内的灵魂可不是从小学习儒家天下观教育长大的,作为一名在现代的民族和国家观念教育下成长的公民,他对于中国和外国的认知是非常明确的。对于朝鲜这样单一民族的国家,是不可能融入到中国以内的,因此他也绝不会为自己的想法背上什么负担。

    “孙先生为何会这么看?保卫朝鲜难道不是朝鲜人民应尽的义务和权利吗?作为朝鲜的宗主国,我们可以支援武器和物资,也能派出军队协助朝鲜人民抵抗后金的入侵,但是我们无权剥夺朝鲜人民抵抗后金的光荣权利。如果我们这么做,那么在朝鲜人眼中,和后金入侵者又有什么区别?”

    孙承宗立刻睁大了眼睛,看着崇祯惊讶的说道:“这怎么会一样?我大明义师跨海帮助朝鲜抵抗后金军队入侵朝鲜肆虐,我们怎么可能一样”

    朱由检依然语气平静的回道:“只有对朝鲜无所求,打完了后金入侵者就撤退,才称得上是义师,我大明真的对朝鲜无所求吗?”

    孙承宗顿时哑然,先不说东江镇从朝鲜强行租借了铁山郡,光是现在大明商人在朝鲜推行的自由贸易,就不能说是无所求了。新军的军费和军器监研制武器的经费,一半以上来自于海外贸易的税收和内务府获取的商业利润。总参谋部为这些商人保驾护航还来不及,怎么可能开口让他们放弃自己的生意。

    看到孙承宗沉默了下去,朱由检便岔开了话题说道:“不过先生刚刚说的,动用锦州和金州之兵以作为佯攻,迫使黄台吉从朝鲜撤兵的主张,朕还是赞成的,不过朕以为可以不仅是佯攻。

    金州南山防线现在已经完成大半,旅顺、大连已经可保无恙,但两地的人口还是太少了些。特别是现在大连成为了外洋渔船和商船的中转港,更需要可用的劳动力。

    这一地区从前对于后金来说犹如鸡肋,他们得之无益,守之却又要分兵。可对于我大明来说,这不仅是护卫山东半岛挺进辽东的桥头堡,更是联系东北地区最重要的转运港口。因此后金一旦放弃了入关的企图,必将会把重点放在此处,以确保辽东的安全。

    所以我们今后数年里,必须要加强这一地区的防卫建设。趁着这次机会,顺便检阅一下当地守军的战斗力也好。朕的意思是,从这一地区抽调一只精干的军队扫荡营口以东的盖州、复州地区,将这一地区的人口迁移到大连、旅顺地区。

    至于锦州方面的佯攻,朕以为是不足的。应当动员起承德、辽西地区的军事力量,并号召起附近依附于我大明的蒙古各旗兵力,将义州地区拿下。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我们训练了新军这么久,总要试一试军队的成色。也要让那些蒙古人知道,他们效忠的是谁。”

    孙承宗思考了一下,便有些迟疑的说道:“动员承德、辽西两地的军队,倒也算是正常。但是蒙古各旗心思未定,现在动员他们,是不是会泄露给后金方面?如果临时动员的话,臣又担心到时难以集合他们”

    “那也没什么,提前给各旗送去邀请,在承德召开那达慕大会就是了。要求他们各自带上一个大队以上的骑兵与会就是了,重要的不是他们能够在这场作战中发挥多大的作用,而是他们是否愿意和我们站在一起对抗后金。”

    在一番商谈之后,孙承宗终于起身向崇祯告辞,朱由检却再次出声说道:“这次攻打义州的战争,朕希望孙先生就不必前往主持了,还是交给总参谋部的其他人负责吧。”

    孙承宗顿时有些惊讶的问道:“陛下属意谁来负责?”

    朱由检想了想微笑的说道:“茅元仪和孙传庭两人朕看都很合适,既然不是赌国运的战争,朕想也应该让年轻人去锻炼锻炼,先生坐镇京城也就是了。

    让茅元仪和孙传庭各自拟定一份作战计划,总参谋部全体进行评定,优胜者主持义州作战,另一位坐镇山海关指挥二线部队做好接应的准备”        

第431章 太湖号() 
朱由检站在天津造船厂的三号船坞前,观察着面前的庞然大物,恩,只是这个时代的大明人所认为的,和后世的邮轮相比,眼前的木帆船大约只能算是个玩具吧。

    不过朱由检还是很欣赏面前这艘已经接近后世军舰格局的帆船,这艘帆船长约2个篮球场,宽约三分之二的篮球场宽度,浮在水面以上的部分大约有2…3层楼这么高,整条船外形有着优美的弧线,喜爱帆船的人很难把目光从这艘工业的杰作造物身上挪开。

    当然这艘帆船和西欧各国现在流行的船型有着很大区别,首先船只去掉了笨重的船首楼,还将船尾楼高度降低,使得整个船顶部变成了平顶形状,显然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船的重心,以获得更好的抗风浪能力。

    而船首的斜桅却比其他船只更长,布置了更多的艏三角帆和支索帆,这是一艘标准的三桅帆船,不过采用了大量的纵帆布局。在前来参加典礼的英国人、西班牙人、荷兰人、葡萄牙人眼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