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挽明-第2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泰不能在会议上联手。

    比起年富力强而以严厉出名的莽古尔泰,因为年老而行事有所顾忌的代善,显然更好对付一些。而当代善提出了撤兵的主张后,黄台吉也并没有直接出面反驳,而是以目视岳托。

    在这种状况下,不管谁出声反驳代善,都会被这位大贝勒所嫉恨,从而造成黄台吉和代善之间的决裂,这正是黄台吉所极力避免的。但是岳托不同,作为代善的长子,就算他再怎么不招代善喜爱,他的身份也不会让别人以为黄台吉和代善之间出现了不可弥补的隔阂。

    在黄台吉的注视下,岳托不得不硬着头皮出声反对了代善的说法,他认为虽然现在进攻遵化受到了小小的挫折,但是这并不代表明军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觉得明军依然还是那只怯懦而不敢战的军队,现在遵化城内的明军不过明**队中偶然出现的一个异数,就如同在浑河血战中出现的浙兵和川兵一般。

    浙兵和川兵当日在浑河边上被数倍于己的女真兵马包围,先后击败围攻的两白旗和两黄旗,杀死了2、3千八旗精兵,打的各旗人马不敢上前一战。

    但天命汗就是不肯放这只明军离去,最后收买了沈阳炮手以大炮轰击这只明军的阵列,乱其阵而扑杀之,此后明军就再无敢于同八旗大军野战的军队了。

    后金大军绕道入关伐明,就算是再险峻的长城关口也是一鼓而下,这遵化城虽然是入关以来遇到的第一座坚城,但城内明军不过万余,不可能阻挡住数万八旗精兵的进攻,胜利最终还会是属于后金的。

    但是如果今日在遵化城下小受挫折,就轻易的撤兵回国,那么无疑就等于是向明军示弱,告诉那些明人,后金军队畏惧攻城战。今后明军只要有城池可守,就不会轻易投降。

    明人拥有无穷之人力和物力,他们可以不断的用堡垒向沈阳推进。此前这种战术之所以会失败,完全是因为明人从没有觉得自己能够战胜女真军队,只要明军被切断了后路,他们就迫不及待的开始逃亡了。

    但是如果让这些明人知道,他们有正面作战击败女真军队的一线可能,哪怕十个明军中有3、4人抱着这种念头作战,明国组建起来的大军也不是区区数十万人口的后金能够抵挡的。

    因此为了震慑明人,就必须要将遵化城攻下,以维护八旗兵百战百胜的威名,哪怕因此损失的人马再大一些也是值得的。只有将遵化城攻下,把那些敢于抵抗的明人统统斩首,下次入关之后,才不会有明人的城池再敢抵抗后金的大军,这也算是效仿天命汗的旧例了。

    岳托的这番话语倒是说服了不少人,虽然最早跟随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的一批女真亲贵已经故去,但是现在大帐内就坐的这批人,依然是经历过后金创立战争的将领,也是此时女真各部中最为杰出的一批人才。

    太过平庸或是见识不足的女真亲贵,是无法安然活过后金对外战争和后金内部的政治斗争的。以数十万人口之新建之国对抗人口兆万的明国,还有其两个盟友蒙古及朝鲜,这种庞大的压力,不仅稳定了女真内部矛盾始终处于斗而不破的境地,还让迫使女真最杰出的人才不断的涌现出来。

    今日后金能够东盟朝鲜,西压蒙古各部,南和明国,并不在于后金有多么兵多将广,而是在于后金在辽东数次击败明军、蒙古主力的威名,使得蒙古各部及辽东各部族都不敢再起反抗后金的念头而已。

    一旦后金失去了军事上战无不胜的威慑力,围绕后金的相邻各国必然会再次蠢蠢欲动,特别是一旦让明国失去了对后金军事力量的敬畏之心,哪怕是以十人交换一人,也能把建州女真各部从东北平原赶回赫图阿拉的老林子里去了。

    而今日之女真,早就不是努尔哈赤起家时数百人的小部落了。一旦失去了东北平原退回赫图阿拉,那么被努尔哈赤强行吞并的女真各部,必然会再次分裂。到时恐怕一小队明军就能将他们抓捕回去,让明国皇帝告捷太庙了。

    大帐内的女真亲贵都知道,岳托站出来反驳自己父亲退兵的主张,也许有保全自己,讨好黄台吉的意思。但是他说出的理由,还是相当正确的,也的确是众人所担心的一件事。

    此前没有入关进攻明国也就罢了,既然入了关却又不能继续震慑明军,那么就等于他们这次作战是失败的了。

    有了岳托打开了局面,几个同样拥戴黄台吉的小贝勒,也纷纷站出来支持了岳托的说法。黄台吉这才开口说道:“我觉得诸位贝勒说的很正确,如果我们稍一受挫就撤兵,恐怕会让明军小瞧了我八旗劲兵。

    下次我们再入关,明人如果都誓死抵抗的话,对我后金国来说是不利的。明国有这么大的地方,要是我们一个地方一个地方的打过去,哪怕就是将八旗人丁都打光了,也未必能够征服明国一小半地方。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继续在明人心中竖起,女真满万不可敌的信念,那么明人在恐惧我军威名之余,必然会有人选择束手待擒。如此一来,诸位不必动用刀兵,就可从明人那里获取想要的财物,难道不是一件好事么?

    更何况,我们入关以来遇到的明人百姓都说,在明国京城以东的区域,最为富饶的便是这遵化城,城内外不仅居住了近2万户百姓,此地还是蓟州段长城守军的物资转运之所在,城内外都建有大量的仓库。

    只要我们打下遵化城,光是城内几个仓库储备的各种物资,都足够我们这支军队使用两、三年了。更不必说,打下遵化城之后,我们是继续向明国京城进攻也好,守在原地也罢,出关返回沈阳也好,都不必担心有军队跟着后面阻扰我们了…”

    黄台吉接下来主要是描述了一段遵化城内的富饶景象,这些情报来自于被他所收买了的明国商人,因此他形容的城内景致简直是栩栩如生。这也是为了让这些女真亲贵们不能忘记城内的财富,从而选择支持继续打下去。

    虽然黄台吉利用岳托扭转了会议上对他不利的局面,但代善这次显然并没有退让的意思,他继续说道:“岳托说的也许有些道理,为了维护女真军队的威名,的确不能在遇到挫折后就撤退。

    但是,即便是为了维护我八旗军威,也没有拿八旗子弟充当苦力,让那些蒙古人和投降的明军站在一边看戏的。

    所以,我以为就算是要攻城,也应该先找些明军俘虏和蒙古人来清理,遵化城外围城厢的建筑和百姓。像现在这样,拿我八旗子弟去填明人的陷阱,我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特别是右路军的固山额真岳托,行事无状,导致右路军接连损失了十多个牛录,我以为应当加以惩戒,免去其右路军固山额真一职。”

    代善跳出来对自己儿子下手,黄台吉虽然乐见此事,但还是出面维护了一把。不过代善建议用明国降军和蒙古人替代女真八旗进行遵化城外的巷战,也是赢得了在场大部分人员的支持。

    在这种大势下,黄台吉不得不收回了优待明人的命令,并安排他们进行明日的攻城战。但是对于蒙古兵的使用,黄台吉还是坚持己见,蒙古兵马主要用于监视战场附近的形势和外围的哨探任务,并不拿他们当做可以随时拿来牺牲的炮灰。

    会议结束之后,岳托固然不得不交出了右路军固山额真的位子,但是这个位置也没有落到代善手里,而是被安置给了济尔哈朗。 

第644章 围城战事十一() 
因为攻城战事的不利,后金军队在四日下午召开了一次女真亲贵参与的军事会议。这次会议一直召开到了晚上,当大会结束之后,不仅右翼四旗的固山额真换人了,就连此前的攻城计划也作出了变更。

    这场会议虽然没能动摇黄台吉对这只出征大军的控制,但是此前一直被压制的代善、莽古尔泰一系亲贵,终于夺回了一些话语权。

    那些一直不满于黄台吉更改努尔哈赤留下成例的女真亲贵们,比如严肃八旗军纪,严禁出征时私下劫掠,保护投降的明人;设立八旗固山额真,以分八旗旗主对于本旗的管制权力,从而加强了后金大汗对于八旗军民的控制权力等。

    最重要的还是,在这次出征之后,黄台吉一改后金作战的旧俗,没有把附庸军和投降的明军当做炮灰消耗,而是让女真八旗承担了所有最艰苦的战事,蒙古附庸军和明人的降军反倒被分配到了外围最轻松的任务,而那些蒙古人居然还能获得一份丰厚的战利品,这实在是太不符合女真人的传统了。

    借着攻击遵化战事不力的机会,代善等人趁机联络了这些希望恢复女真旧俗的亲贵将领,从黄台吉那里夺回了一些话语权力。

    到了这个时候,黄台吉也不得不作出了妥协,同意让蒙古附庸和明国降人去清理遵化外围,那些战力不高却总是躲在阴暗角落里,时不时给后金进攻部队制造陷阱的明人。

    十一月五日,围绕在遵化城东、北、西三面的后金军队没有发动进攻,而是在营地内修整了一日,重新安排了作战序列。

    在这之前,蒙古两营及被征召来的科尔沁及其他蒙古附庸军,大都被安置在控制夺下的各长城关口,西进的堡子寨、石门寨要道,和进攻迁安等次要方面的作战任务。而明国投降的军民,除了带出一部分青壮作为后金军队的辅兵外,大多都被安置在原地,用于维持秩序,并利用他们征发粮秣,支应大军。

    现在八旗亲贵们决定让这些蒙古附庸和明国降人到遵化城下,替后金大军扫除城池外围的抵抗力量,自然要把这些人抽调上来。

    蒙古左右营的任务仅此于攻打遵化城,毕竟只有封锁了蓟州和山海关方向的通道,才能把遵化城孤立起来,因此在黄台吉的坚持下,这两营人马都没有进行调动。

    这样一来,能够抽调的人马,就剩下替后金防守后路的科尔沁部及一些蒙古附庸部落了。科尔沁部土谢图汗奥巴本次出兵5千,其中有3千人驻扎在从龙井口到大安口的各处关口,监视当地明国降人;另有1千5百人调给了左路军,用以遮蔽三屯营外围,配合左路军攻打三屯营;奥巴自己带着500人留在了黄台吉身边。

    想要把这些人马抽调上来,又不能失去对后方明国降人的控制,即便是打老了仗的女真将领们,想要制定出一个妥当的计划,也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

    而黄台吉可没有什么总参谋部替他计划方案,后金的军事指挥系统虽然比明军高效,但这种高效是建立在简陋和不完备的组织上的。会议决定把防守后路的蒙古附庸军队和明国降军抽调上来,但又要保证大军后路的安全,这道命令很快就下发到了长城各关口要道的驻军将领手中。

    但是如何去执行这道命令,完全视乎于收到命令的将领的个人理解。一些女真将领按照比例抽调蒙古军队和投降明军的人手,放弃一些不重要的地方,把几个次要据点的军民集合到一个较大据点内,以便于利用较少的军队进行控制。

    而另外一些毕竟蠢笨一些的,则干脆把区域内的军民都驱赶出了家园,让他们变成了军队的辅兵,一起带去了遵化。有些将领还担心明人在路上会逃亡回家,临走之前干脆一把火把空下的村子都给烧了。

    后金军队的所作所为,顿时让原本已经安心于投降生活的明人清醒了过来,除了那些软弱而不敢反抗的明人,相当一部分投降后金的明人,在迁移的路上只要找到机会就会逃亡。一些逃亡的明人,甚至还开始袭击落单的后金士兵了。

    原本计划两天内把后方蒙古军队和明国降军调到遵化城下的计划,也因为这些投降明人的不断反抗,而变得无法实现了。甚至于在马兰营,因为后金将领命令投降明军出城集结而不告诉目的地,使得一些明军以为后金试图调他们出城进行屠杀,因此一整只小部队出城后发动了哗变,袭击了队伍中监视他们的后金骑兵,然后翻山越岭向着黄崖关逃亡而去了。

    十一月六日,后金中军收到了各地传来的投降明人反抗行动的消息,一些从各处抽调出来的人马,现在又不得不再次回头,返回镇压明人的反抗行动。

    鉴于已经有一千二百多蒙古骑兵,两千余投降明军,五千多投降明人抵达了遵化城下,再加上此前后金军队在遵化附近的村子和攻城战中俘获青壮,也足有八、九千人。在黄台吉的坚持下,女真亲贵们终于同意暂时终止从后路抽调人手的命令,以安抚后方投降明人。

    对于如何控制附庸兵马作战,后金的女真将领们倒是轻车熟路。八旗旗主以摆牙喇兵监视八旗兵丁,再用女真八旗监视蒙古附庸,蒙古附庸控制明国降将,明国降将在前方指挥降军和降人进行作战。

    这个指挥层级一旦确立之后,只要不断往里面充填人手就是了。在辽东时,努尔哈赤就利用这种作战序列连续击败了女真各部和蒙古各部。最终统一了建州女真,建立了后金国。

    这种战术用于攻打明人堡寨时尤其有效,守御的明人将士看到冲在最前方的是自家百姓时,都会产生犹豫的心理。而被后金屠刀逼迫裹挟冲锋的明人百姓却不敢停下自己的脚步,一旦被这些百姓冲破了防线,就是整个堡寨沦陷的结果。

    在那些女真亲贵看来,这套被努尔哈赤发明的战术的确是相当有效,他们在辽东时已经验证了不下数百次,未曾失败过几次。想来这些关内的明军,特别是夹杂着大量平民的遵化城厢守军,应当更加不忍对自己人动手了。

    女真将领们的猜测果然不错,十一月六日上午,休息了一日的后金军队改变了战术,驱使大明百姓和投降的明军为前锋,对遵化外围的城厢进行了攻击。

    后金军队依然是东路佯攻,但是却加强了北面进攻的力度,从而变成了西、北两个方向的主攻。守备各个街区和民宅的民兵和明军,对于喊着乡音进攻的乡里乡亲,大多犹豫了起来,没有及时的开炮点雷。

    于是混杂在这些明人中的铁杆投降派和蒙古人,顺利的冲过了埋雷区,夺取了守军安置在街上的虎蹲炮,成功的夺下了一条又一条街区。不少投降的明军本就熟悉*和虎蹲炮这类火器,他们很快便找到了*的引信并加以割断,又利用缴获的虎蹲炮对据守于房间内的明人进行轰击。

    在这种局促的狭小空间内的作战,这些投降的明军显然比女真人和蒙古人更为适应。短短一个上午,后金军队就从西面和北面向遵化城墙推进了5、60米,让守卫两处城厢的明人损失了2千余人。

    了解了后金的战术后,周三畏随即下令向各防区守备的军民进行宣传,让这些遵化军民了解,这些替后金卖命的投降明军是如何欺骗守备军民,并在近身后袭击守军的事迹。并再次提醒众人,他们身后的遵化城内,不仅仅有着其他大明百姓,还有着各人的家属。

    一旦城破,他们的家人就会成为对面这只军队的战利品。如果他们还想要保护自己的家人,就应当听从于上官的命令,对目标进行攻击。

    此外他还从赵率教那里借来了300辽东军士,用于充实各处防区,指挥守军作战。这些辽东军士的家人都不在遵化,他们自然也就少了一些无谓的心理。

    而在一些军官的建议下,周三畏还在前线设置了一些安全区,当后金军队进攻时,派人向这些降人喊话,让他们脱离队伍逃往安全区,等待明军派人甄别后进行保护。

    在这些举措之下,后金采用新战术的攻势终于减缓了下来。经过喊话步骤之后,守军对于这些冲锋的降人开炮的心理障碍也少了许多。

    后金把一万六千多投降的明国士兵、百姓,同一千六百蒙古兵,一百六十女真兵混编为10队。北面进攻为4队,西面进攻为6队,这些人马被称之为新附汉军。

    后金编制新附汉军用以进攻遵化城厢,主要依仗的还是守备军的恻隐之心。一旦守军失去了恻隐之心,接下来的战斗便成为了双方的消耗战。

    新附汉军原本就是被后金用武力强迫粘合起来的一只炮灰部队,除了少数彻底投降的人员之外,大多数汉军士兵仅仅是因为过于恐惧而不得不服从于后金军队指令。如果对面的明国守军没有对着他们开炮的勇气,或是打的不够坚决,这些汉军士兵是不会想着要逃离队伍,去寻找什么安全区的。

    但是一旦对面的守军采用了毫不留情的攻击手段之后,这些汉军士兵立刻记起了对面守军的喊话,纷纷逃离了自家队伍,去寻找对方说过的安全区去了。虽然有不少汉军士兵被监视的蒙古人所射杀,但是随着守军对于虎蹲炮、*、火器的娴熟使用,大多数站出来维持队伍秩序的蒙古人都是明人守军第一个被打击的对象。

    在连续打残了两队新附汉军之后,敢于出头的蒙古人和女真人顿时就少了不少,而十一月六日的战斗也终于结束了。 

第645章 围城战事十二() 
就在黄台吉同其他女真亲贵召开军事会议调整对遵化城的作战计划时,莽古尔泰正端坐在三屯营西面八百步远的一处小山丘上,观望着两白旗列队从北、西两面攻城。

    莽古尔泰抵达了三屯营前线后,便从贝勒阿巴泰手中拿过了军队的指挥权,他并不知道黄台吉正召集女真亲贵商议作战事宜,因此一心想要早点攻下三屯营,又或是早点证明无法攻下三屯营,然后尽快返回遵化去,同代善一起商议怎么撤兵的事宜。

    围攻三屯营的左翼四旗除了镶黄旗在中路军后,剩下的便是正蓝旗、镶白旗、正白旗三旗。作为正蓝旗旗主,莽古尔泰可不会在意两白旗攻城会死伤多少人。

    在他的布置下,两白旗就成了攻城的主力。三屯营城高3丈,周长7里,城上建有5座角楼和9座敌楼,两处水关东西相向,城中央建有钟鼓楼,据说有72条胡同。扩城河、草料场、演武厅和阅武场,这些军事设施三屯营一应俱全。

    位于滦河南岸的三屯营城,实际上要比遵化城大了五分之一,但是城内的守军加上百姓却还不到万人。这座蓟州镇的镇府所在地,原本是蓟州三协根本之地。

    不过因为遵化城的快速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