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辜百姓枉死,那可是你这个大公无私的教主的罪孽了。”
“废什么话,说尔等的条件,若是不成。大不了大家鱼死网破。”
“好,听清楚了,张公祺,主公说了。交出那些给尔炼丹的,主公放尔一条生路离开。可别耍花样糊弄主公哦,那些人我可都认识。”
这一次,张鲁那边没有立即回绝,而是几个亲信围着张鲁。讨论商议了起来。
刘璋这边,魏延实在忍不住了,问道:“主公,你不是根本就不信那些劳什子的修仙炼丹吗,怎么想起来要那些炼丹的了?”
大家也都不解。
杨松也不解,这不是明摆着要放张鲁一条生路吗。主公太妇人之仁了。可惜他是新投靠过来的,不太敢多说。
刘璋现在嗓子不好,不想跟大家多解释,只是摆摆手,让大家稍安勿躁。以后自知。
过了一会,对面有了回话。
“条件教主答应了,不过教主也有两个条件,尔等若是允了,大家和平收场,若是不允,只能一拍两散,继续打生打死。”
“说,什么条件?”
“第一,放还教主的家眷。准予一起离开。”
刘璋点点头,杨松喊道:“这一条允了。”
“第二,凡是自愿追随的教众,准予一起离开。”
刘璋又点了点头。杨松再次喊道:“这一条也允了。张公祺,主公已经仁至义尽,做出了最大的让步,现在是尔该表现尔的诚意了。”
……
汉中问题,最后就这样了局了。
张鲁带着他的家眷和追随者走了,离开了汉中。离开了蜀地。留下了几个道门的炼丹人士给刘璋。
剩下的事情,刘璋都交给了张任魏延甘宁等人处理,而张任正式接任汉中太守职位。魏延甘宁负责汉中东州兵的整编问题,张任则负责处理五斗米教留下来的烂摊子,清除五斗米教的隐患和影响。
刘璋所以最后会放张鲁一马,并不是什么心慈手软。
这种精神领袖,总有一些死忠分子追随,杀了以后麻烦更多。不如把他撵走,到别人的地盘上去让别的诸侯头疼去吧。而且,张鲁走了以后,他的追随者也大都会跟他一起走,这样清除起五斗米教在蜀中的影响就容易得多。
最重要的是,张鲁在汉中深得人心,民望甚高。杀之不详。
张鲁在汉中实行了一些异于其他地方的治政措施:
比如设立了很多义舍,义舍内放有食物,供路人自己取用。这在东汉末年,天灾战乱频仍,很多地方百姓易子而食的时代,张鲁在汉中的这种做法简直是不可想象。所以百姓对其拥戴也是可以理解的。
再比如,张鲁教民诚信不欺诈。若民自首其过,则可宽宥三次,若再犯,则施以薄惩。而且通常都是小惩大诫,比如修路百步以赎罪。
总之,张鲁在汉末诸侯中,是个异类。
但张鲁的很多做法,跟刘璋相悖,刘璋自然不能容他。他弄什么义舍,让百姓没有进取心;他刑名以宽,跟刘璋要的以法治理的理念不合;他还在春夏两季禁止屠宰,禁止饮酒,这和刘璋繁荣商贸大搞经济的思路也不合拍。
反正两人就是不对路。
撵走了张鲁,刘璋自己,休息了两天,然后才开始接见大家,正常理事。
刘璋在汉中府衙召见了杨松杨柏兄弟。
杨松算是刘璋此次平定汉中的最大的功臣了。
怎么处理这个人,让刘璋还是有些头疼。
杨松是三国时期,最著名的经济犯。以索贿受贿贪财成性卖主求荣而著名。先是刘备收买他让他出卖了马超,后来曹操又收买他让他出卖了庞德,出卖了张鲁。等到投降了曹操,本以为抱住了大腿,结果曹大大可能是害怕自己有朝一日被出卖,又或者是害怕杨松的贪财传染给其他人,所以就直接给咔嚓了。
曹大大对杨松这个功臣,明显太不公平了,太不够意思了。
曹大大是人治,刘璋不能学他。
刘璋要搞法治。
杨松有功,赏多赏少的另说,至少你不能随便就给人咔嚓了。
而且杨松还挺有才的。
问题是毛病也大呀。
经济犯,在这个缺少有效监管,做事全凭自觉的时代,经济犯的破坏力也是很大的。
这样的人才,不太好用。
“属下杨松,杨柏,拜见主公。”
“免礼,请落座。”
“谢主公。”
“杨松,杨慕艾,我有个小问题,不知道先生可否教我?”
“愧不敢当,主公尽管问来,松知无不言。”
“日前,张公祺曾论及我益州新政,尤其是我定的高粮价政策,张公祺甚为不满,大加挞伐,慕艾如何看?”(未完待续。)
PS: 2更求订阅,求点支持安慰安慰
第12节 经济犯是不是人才,很苦恼2()
“张鲁,不过是井底之蛙,眼界太过狭小。张鲁所以严重反对,不过是因为主公的高粮价政策,严重的影响到了他吸收教众。民众手里有余粮,自然希望卖个好价钱了。民众的粮食都拿去卖了,就没人给他上缴了,他自然是不乐意的。”
“慕艾还未尽知我意。我的意思是,此政民间也多有议论,张鲁之论,也是持中之评,市井民间皆是此论,先生如何看,先生觉得此政是善政,还是恶政?”
“主公高瞻远瞩,自然非世俗凡夫所能尽见,松也不过能略窥其中一二而已,当或不当请主公不吝赐教。
粮价高,自然对农人有利。奈何农人皆乡野之人,其即便有称颂之声,亦难达于市井官府之内。于市井小民来说,粮价高,自然对他们不利,多有不满,多有怨言,亦是常理。然则,纵观我大汉天下,民之为农,十之八九。是以,为农人好,即是为天下好。只要农民不乱,天下自安。所以,市井小民再怎么抱怨抨击,都不能掩盖此政之善。”
杨松说完,有些得意的看着刘璋。
没想到刘璋面无表情的问了一句:“完了吗?”
杨松一怔,难道我说了这么多还不够?还没说到关键地方?眉头皱了皱,又急忙说道:“尚有未尽之意。我想主公的真正用意,大概不在世人所计较的锱铢之间,而是在控制粮食流动。防止粮食外流,而且还可以吸引外部粮食进来。”
“还有吗?”刘璋继续面无表情的问道。
还有?杨松有些头大,还有什么,我这都绞尽脑汁了。但是他不敢轻易说,完了没了。很明显这是刘璋在考较他,要是成绩不好,很影响仕途钱程的。想了想,杨松硬着头皮接着道:“还有一点点浅见。其实以属下观察,那些嘴上抱怨牢骚满腹的。其生活并未因粮价上涨而有所影响。主公调高粮价,外间牟利商人,会外运进来大量的粮食。粮食一多,那些质量差的。或者要赶时间的,或者急等用钱的,只能低价处理。所以,对于市井小民来说,想要买到便宜的粮食。还是很容易的,因为粮食变多了。”说到这里,杨松抓了抓头,头上有些冒汗,还不忘送上谀辞:“主公这一善政,真是太高明了,属下若不细想,还真不知道这里面还暗藏这么多玄机。”
“还有吗?”刘璋面无表情的继续问道。
还有?杨松要崩溃了,不带这么玩的,还能有什么呀。老杨可怜巴巴的四下望了一圈。没人搭理他。又转回来看了看刘璋,刘璋还是面无表情。老杨没办法,咬了咬嘴唇说道:“属下愚钝,只能想到这么多了。请主公恕罪。”
刘璋这才放松表情,哈哈一笑:“慕艾不用紧张,别老是什么罪不罪的,今后我蜀中,不会以言获罪,只会因法而罪。若有违法,当罪不饶。所以慕艾。你我言语之间,完全可以放开,无需拘束。
先生刚才说的其实已经很全面了。
不过,其中之关键。实不足为外人道也。此为我蜀中最大之机密,诸君不可外传。”
说到这里,刘璋住口不说了。
众人还等着听他说说这个机密到底是什么呢,结果没下文了。
其实,杨松说的第二点,已经基本涉及到了刘璋的真正用意。只是杨松没有分析透彻而已。刘璋的目的,就是为了控制粮食不外流,最好还能让外部的粮食流进来。乱世当中,粮食最值钱。曹操以为乱世当中,应该多去弄金银,其实错了,粮食才是根本。
刘璋把粮食价格抬高,而且是通过报纸广而告之天下,自然会引来外来粮食。有粮在手,自然天下我有了。只要有粮,百姓就不会乱。只要百姓不乱,生活安定,就会有更多的外地商人把粮食运进来,试图赢利,因为其他地方环境差,即便有价也无市,不宜做生意。
这些东西,刘璋当然不会很直白的说出去了。
显然杨松的应对,已经十分接近了。
看来这个杨松还真是个人才,经济人才。
喜欢钱财的,于经济之道都是很精通的。
在这方面,刘璋现在手下这些人,徐庶,石韬,庞龙,张松,黄权,王累,等等等等,比之杨松可是差远了,都不善于经济之道。
现在商学院的院长还是刘璋挂名呢,副院长是原来那个蔡家纸坊的蔡老板。可见刘璋手下的商业人才是如何之匮乏。
如今蜀中的商业越来越繁荣,但一直缺少合适的商业人才。
刘璋一直挺苦恼的。
现在眼前倒是遇到了一位,可是这一位问题很大呀,爱财如命啊。
这一位可是为了钱财,可以出卖一切的呀。
就连曹大大那样自负的枭雄,都不敢把此人留在身边,而是直接咔嚓了。
刘璋觉得自己应该不如曹大大吧。
可是商业人才,一直以来他也没遇到什么人,徐庶他们都是读的圣贤书,说点儿道理还可以,于钱财往来商业经营方面,完全是门外汉了。
现在好不容易遇到一个,怎么可能不用呢?
但是,经济犯也很可怕呀,尤其是现在缺少有力的监督监管。让杨松去管商业管钱财,那不是把美味送到老鼠嘴边吗,想让他不偷吃,怎么可能?
刘璋现在更苦恼了。
没有人才的时候苦恼,有了人才更苦恼。
想来想去,没啥好办法。
最后,刘璋还是决定先把两人打发到成都学府去培训,培训完了再说。
“慕艾,这样,你等先去成都学府完成培训,培训完再根据情况委以重任,如此可好?蜀中所有官员都要走这一遭的,不培训的话,你等今后也无法胜任将来的工作。”
“谨遵主公吩咐,我等定不负主公所托。”
“慕艾,如果我和你弟弟杨柏同时落入水中,你先救哪个?”临了的时候,刘璋给杨松开了个玩笑。
“当然是先救主公了。”杨松立即奉上马屁。
“错了吧。”刘璋哈哈一笑。(未完待续。)
PS: 码字累成狗,求抱养
第13节 仇1()
“错了?”杨松一愣,难道自己的拍马屁功夫下降了?
“错了,当然是要先救不会水的。”刘璋哈哈笑着,拍着肩膀,将杨松兄弟送出府衙。
网上曾流传一句话:武有潘凤,文有杨松,得一可安天下。
刘璋现在还没有体会到得杨松之弊,还没有被出卖。
不过已经体会到得杨松之利,有人被出卖给他了。
被出卖这个人叫阎圃。
阎圃算是张鲁手下的头号谋士了。
史书上有记载,说张鲁主政汉中的时候:民有地中得玉印者,群下欲尊鲁为汉宁王。功曹巴西阎圃谏曰:“汉川之民,户出十万,财富土沃,四面险固。上匡天子,则为桓、文,次及窦融,不失富贵。今承制署置,势足斩断,不烦于王。愿且不称,勿为祸先。”鲁从之。
显然,张鲁想自立为王的时候,阎圃把他给劝住了,劝他‘愿且不称,勿为祸先’。从这点看,阎圃还是有些眼光的。
话说前日夜里,刘璋放张鲁一条生路的时候,这阎圃打算蒙混过关,冒充五斗米教众,跟着张鲁一起跑路,结果被杨松火眼金睛,一把揪出,就成了阶下囚了。
阎圃,字文苗(笔者自取),巴郡人。
“文苗先生,先问你个问题,你觉得杨松如何?”
“卑鄙小人,贪财无度,卖主求荣,恨不能手刃之。”
“看来你很不喜欢他,给我一个不杀你的理由吧。”
“某为甚要给尔不杀某的理由?”
“因为我现在在堂上坐,你为阶下囚。”
“据说刘季玉号称凡蜀地之民,无罪不罚,不犯法则不罪。未知某身犯何罪,罪该当死?”
“有点儿意思。不过,你说的这个原则,适用于我治下的蜀地之民,而你从张鲁欲自外于蜀中。怕不能算是蜀地之民。不从蜀地之政,不遵蜀地之法,你现在跟我谈什么无罪不罚,不是开玩笑的吧?”
“使君说的是。是某高看使君了,余闻夫子言:不教而诛谓之虐。汉中乃使君新得之地,使君杀几个试试刀立立威,也未尝不可,某愿为使君试刀。”
“试试刀。不错,这是个好理由。来人,拉出去砍了!”刘璋阴险的一笑。
“诺!”两个侍卫,立即抢上前来,拘了阎圃就要往外走。
阎圃一看这架势,却面不改色,甩掉侍卫的手,高声喊道:“刘使君,咱们真人面前不说假话,没必要弄这些虚的吧?”
日。演技还是没修炼好,这么容易就暴露了。
刘璋无奈的摆了摆手,让侍卫退下。
“文苗先生,你先前从张鲁,我没啥好说的。现在呢,要是想走,我也不留,不过以后再见面也许就是敌人,到时候可别想着要我手下留情。要是想留下,继续从政。那只能去成都学府了,凡我治下官吏,今后一律出自成都学府,你若不能顺利通过的话。那就只能怪自己了。何去何从,自己选吧。好了,你走吧。”
“这就放某走了?”阎圃有些不太敢相信。
“难道你还想怎样?把我臭骂一通,然后让我请你吃饭?”
“某不是这个意思。某还以为使君留我,是因为有用得着区区在下的地方。”
“我不是好好先生,更不是杀人狂。有没有用。这得你自己说了算,看你自己的本事了。至少现在我觉得杨松比你有用,蜀地的一些新政,他比你理解的深刻。我不管他是卖主求荣也好,还是贪财无度也罢,不管他是君子还是小人,只要不违蜀地之法,有作为,这就是我要的人。你若选择留下,现在就是和他在一个起跑线上了,所有益州的旧有官吏,目前可以说都在一个起跑线上。未来会怎样,全看你们自己表现了。”
刘璋摆手送客。
刘璋所以跟阎圃这么多废话,所以要留下阎圃,是想找个人盯着杨松。
杨松这样的人要用,关键是怎么用,不能太放纵了。
必须有人盯着。
用阎圃来盯着杨松,很合适。因为阎圃恨杨松,所以刘璋需要他。
汉中是蜀中门户,刘璋不得不在汉中亲自坐镇了一段时间,和张任一起梳理汉中的一些政务。
汉中也是蜀中日后,进出关中,争霸天下的跳板。
所以,汉中的发展和建设是重中之重。
刘璋给张任的要求是,把汉中建设成一个基地,粮食和物资基地。
三国时期,蜀汉最大的问题,一直就是补给问题,补给跟不上。
为了解决运输补给问题,诸葛亮还研制了木牛流马。
对于刘璋来说,现在问题更严重。
刘璋的新军,还有无当飞军,虽然用的也是冷兵器,但是却全是弓弩之类的易耗品,尤其是箭支,而不是刀剑之类的可以用很长时间的。所以,对军资补给要求更高。但是蜀地最大的问题,恰恰就是运输补给困难。
发展农业,修桥铺路,这些必须做,但远水解不了近渴,都非一日之功,非得十数年,甚至数十年数百年才能见功。
所以,必须另辟蹊径。
刘璋采取了以下措施。
首先是在汉中建立剑南春酒的分厂。就是要把剑南春的一大部分产量放在汉中。酿酒需要粮食,这样就可以在汉中大量收购粮食而不显得突兀。实际上刘璋酿酒需要粮食只是做给外人看的,刘璋的剑南春都是蒸馏来的,绝大部分都是买了市面上的水酒,蒸馏勾兑而成的。把酒厂建在汉中,从商业经营上来看,也是顺理成章的,因为这里营销方便。
其次,就是在汉中建立部分必须的军工单位分厂,如弓弩箭支的生产,军服生产等。
再有,刘璋还把国渊从成都调了过来,让他负责组建成都学府汉中分校。为汉中就地解决人才培养问题,毕竟这里离成都比较远,路途不便。
最后,就是要把汉中的商业繁荣起来。有了各种紧俏商品,刘璋开始让人在大汉新报上给汉中大做广告,以招揽四方来客。只要商人过来了,蜀地需要的东西也就跟着过来,什么粮食,铁器,马匹,毛皮等等,都会大量进来。有了这些东西,汉中自然而然就成为了一个物资基地。
另外新军和飞军也会把汉中作为最主要的军事基地。刘璋所以要在如今整编东州兵的紧要关头,拉着魏延甘宁两个人同时来汉中,其主要目的也是在此。
以后蜀地对外用兵,不管是关中还是陇右,或者关东,必走汉中,既然如此,不如趁着现在就把军事基地建在汉中,以后对外用兵也方便。刘璋准备,以后现役的主战力量,都会拉到汉中,至于蜀中,除了一些主要位置由少量一线部队驻防外,其余则全部是新兵还有二线部队。(未完待续。)
PS: 求多多支持本书,再三拜谢
第14节 仇2()
刘璋在汉中待了两个月。
帮张任料理政务,帮国渊组建分校,帮魏延甘宁整编东州兵,建立军事基地。
等到一切料理的差不多了,刘璋也准备返回成都了。家里还有新婚不久的小娇妻,还有刚刚丧夫的老母亲。刘璋打算到街面上,买些本地的玩意,回去当礼物,好堵一堵家里一老一小两位女人的嘴,免得被骂死。
穿了便服,带了黄忠,两人就出得府衙,在街上溜达。
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