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帝图-第1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大减少,你还非得说定居以后,人们的生活会大量改善,大幅度提高。骗鬼的吧?

    反正拓跋力微自己是不相信。

    对于刘璋这边来说,确实还没有准备好去接受周边外族的依附。

    刘璋本人对这种依附不感冒。在刘璋来看,真要依附,那你就得真心实意的依附,而不是回头又翻来覆去的造反。依附的太轻易,以后反叛的也会太轻易。过于容易得到的东西,往往都不够珍惜。所以,哪怕是人为设置一些障碍,刘璋也要制造些困难出来。

    虽然益凉有不少士大夫,倒是很喜欢这种外族来投的心理满足感,但是益凉,尤其是凉州,已经早就受够了异族来归的祸害,深受其害,心里深处有自然的排斥。以前都是朝廷说了算,地方上没有什么话语权。现在不一样了,现在益凉的政治氛围相对比较宽松,大家基本上都能说上话,所以,现在真正帮拓跋力微说话的人基本没有。

    拓跋力微走了又来,来了又走。

    随同拓跋力微一起的,还有益凉新发布的一条法令,动物保护法令。

    法令的大概内容:禁止益凉治下的百姓随意猎杀狼;禁止在益凉境内买卖狼的毛皮。

    官方给出的理由,竟然是滑天下之大稽的:狼是人类的好朋友。

    ps:给狼来几只羊吧!!!(未完待续。)

第24节 绝计划11() 
“刘璋怎么说?”拓跋诘汾问道。

    拓跋诘汾是拓跋力微的老爹。

    后世史家有句话:诘汾皇帝无妇家,力微皇帝无舅家。

    按照北魏后来编纂的皇帝谱系,拓跋诘汾被追为圣武皇帝,拓跋力微为神武皇帝。

    这句话的意思是,拓跋诘汾没有老婆,拓跋力微没有母族。

    传说,拓跋力微是拓跋诘汾和神女所生。

    《魏书》记载:圣武皇帝讳诘汾。献帝命南移,山谷高深,九难八阻,于是欲止。有神兽,其形似马,其声类牛,先行导引,历年乃出。始居匈奴之故地。其迁徙策略,多出宣、献二帝,故人并号曰“推寅”,盖俗云“钻研”之义。初,圣武帝尝率数万骑田于山泽,欻见辎軿自天而下。既至,见美妇人,侍卫甚盛。帝异而问之,对曰:“我天女也,受命相偶。”遂同寝宿。旦,请还,曰:“明年周时,复会此处。”言终而别,去如风雨。及期,帝至先所田处,果复相见。天女以所生男授帝曰:“此君之子也,善养视之。子孙相承,当世为帝王。”语讫而去。子即始祖也。故时人谚曰:“诘汾皇帝无妇家,力微皇帝无舅家。”帝崩。

    这个魏书不是汉末三国的魏,是其后南北朝北魏的魏。

    上面的献帝,也不是汉献帝,而是拓跋诘汾的老爹,鲜卑人的老首领,是拓跋力微的爷爷。

    其实,抛开这些神话外衣来看,拓跋力微跟耶稣差不多,都是私生子,一个是有爹没妈,一个有妈没爹。神话外衣,很多时候都是遮羞布。

    鲜卑人南移,跟匈奴人在北方的整体力量崩灭有关。匈奴人分裂以后,北匈奴西迁,南匈奴归汉,等于是北方草原出现势力真空。所以,鲜卑人开始南移,填补了相应的势力真空。

    拓跋诘汾带领族人南下后,刚好赶上汉末诸侯分起,鲜卑人对朝廷情况不太了解,而如今几大势力中,袁绍公孙瓒在北,按说这两个都应该可以接触。不过,眼下这两方打得热火朝天,根本无暇他顾。再有就是刘璋、曹操,刘璋治下的益凉,跟草原有大量的接壤;而曹操则控制着朝廷。拓跋诘汾派人接触刘璋,也是经过深思熟虑过的。

    “刘璋能说什么,还是以前那套说辞,还是要求我们先定居下来,然后再说。”

    “他没说我们定居后,怎么生活?”

    “别提了,他先说了一大推花言巧语,结果又告诉我说,还是让我们伺候牲畜,不过方式要改成汉人的方式,改成圈养方式。我真不明白了,这刘璋在想什么呢,他也太自负了,还真以为自己什么都懂阿,就算他真能召来天雷,但是在畜牧方面,我们才是老师,就算是匈奴人,也不配当我们的老师。”拓跋力微愤愤不平道。

    结果,没想到拓跋诘汾却没有多少情绪波动,根本没把拓跋力微说的这些当回事。在他看来很正常,有人来要依附,那么提什么条件都是合理的。不过,通常这个提条件的一方,应该是请求依附的一方才对。

    “刘璋强势,也许有他强势的道理。益凉治下,多与其他地方不同,单就这个以皮换粮来说,在其他地方就断断不可能,但是刘璋却能一弄就是几年,这绝对是令人难以想象的。虽然说给我们草原带来了争斗,但也确实带来了粮食。也许刘璋真的有什么畜牧方面的才能也说不定。你还是详细说说他都是怎么说的。”

    “你还真信他的鬼话。他说了,只要我们定居下来,就会有膏粱之食,锦绣之衣。我问他膏梁锦绣哪里来的时候,他又说得靠我们自己劳动所得,这不是明着耍我们的吗。还说,我们草原人,根本就不懂怎么创造什么价值,天天靠老天爷赏赐活着,牛羊牲畜再多,该穷还是穷,该吃不饱还是吃不饱。我都怀疑这家伙根本就没有诚意想要接受我们。阿爹,我们为啥不能去投靠袁绍,他应该很快就能统一北方汉境了,或者我们去找曹操也可以阿,毕竟曹操掌握的才是朝廷,大汉的皇帝在曹操手里。我们干嘛在这里受刘璋小儿的侮辱。”

    “不是我不想去找。”拓跋诘汾有些无奈,“那个袁绍,目空一切,根本就看不上我们,再说了,乌桓早就抢到了前边去讨好他了,我们再去,就沦为下乘了。而且,这个袁绍,喜欢用手段,我们投靠他,很可能要被抽丁参战,帮他四处征讨打仗。至于曹操和汉廷,曹操这个人更是可怕,听说为人十分阴险奸诈,名声很差,若是我们投靠他,估计下场跟呼厨泉刘豹他们差不多,容易被他们利用来对付刘璋或者袁绍,到时候,不管如何,我们很难自保,恐会惹来杀身灭族之祸。匈奴人的殷鉴不远,我们可不能行差踏错。

    刘璋这个人,按你之前所说,以及我们了解的情况,这个人虽然骄狂,但还算不错,尤其是对治下之民甚好。在他治下,听说全面废除徭役,而且赋税也轻。官府想要百姓做事,还得付报酬,这跟汉地其他官府,大相径庭。这才是我想要阖族加入益凉的原因。而且,听说益凉本来就多异族,汉人不多,听说刘璋的夫人祝融氏,就是南蛮异族之人,并非汉人。既然,别的异族能在刘璋治下很好的生活,想来刘璋不会对我们区别对待。”

    “可是刘璋对接纳我们,根本就没多少兴趣,不是儿子我不努力,我是真的已经卑躬屈膝好话说尽了都。那混蛋老是推说说什么,没有相应的律法,要立法,结果我回来的时候,听说他们那个什么法曹,刚刚又发布了一条新法令,叫什么动物保护条例,专门禁止大家猎杀狼,至于什么立法移民什么根本就没当回事,刘璋那混蛋完全就是在推脱。根本就是不想要我们。”

    “你说什么?什么条例?保护什么?”

    “动物保护条例,他们说狼是人类的好朋友,所以要保护,禁止猎杀狼。这个刘璋不会疯了吧,这样的人还能当州牧,大汉看来还真是到头了。”

    ps:狼来了狼来了,狼终于要来了,请准备好猎枪或者羔羊!

    ps:写作陷入艰难期,求支持(未完待续。)

第25节 绝计划12() 
(请多支持正版原创,多谢!)

    “保护狼?!”

    “对,没错,就是保护狼,禁止猎杀、贩卖。百姓违犯要罚钱甚至判刑,商家违犯,则要取消营业执照。”

    “保护狼?”

    “就是说嘛,这也太离谱了,狼用得着他刘璋去保护吗?再说了,你保护点儿什么不好,你去保护狼,不知道狼是很危险的吗?”

    “保护狼?”老拓跋显然对这个消息十分震惊,嘴里不断重复着这句话,似乎是难以相信。

    “难怪别人都叫他疯子,这样的人我们还敢去投靠他吗?”

    “投靠?对,对对对,投靠,马上要求投靠。你再跑一趟,无论刘璋提什么要求,都要答应,唯一的条件就是我们要投靠他,我们要求加入到他的治下。去,快去!”

    “阿爹,你疯了吧?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

    “我让你去再求见刘璋,什么条件都答应他,只要让我们加入到他治下就行。”

    “为什么?到底为什么?就因为刘璋弄了个保护狼的法律?”

    “傻瓜,那不仅仅是保护狼那么简单。那背后肯定隐藏着非常非常歹毒阴狠的计谋,汉人喜欢用计,你得想想看,这狼跟他们有什么关系,他要专门保护狼,还要通过律法的形式。就像你说的,他连外族依附的相关律法,都排到了狼的后面,可见这条律法,绝不简单只是保护狼那么简单。”

    “那还能有什么?难道他刘璋还指望通过狼,来消灭我们草原人吗?他那条律法能保护几头狼,可笑。”

    “有什么好笑的。如果刘璋有办法弄出成群成群的狼的话,你还会觉得好笑吗?如果刘璋没办法弄出狼群的话,他干嘛要弄出这个狼的律法?在觉得别人可笑之前,先想清楚再说。你试想一下,若草原到处都是狼群,那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还会有我们吗?还会有我们的族人吗?我们辛辛苦苦南下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种族延续,为了生存?

    我们是草原人,难道我们不比刘璋更了解狼?

    草原人对狼又敬又畏,为什么?

    因为狼,才是草原的主人。

    匈奴人,以狼自居,就是想告诉大家,他们是草原的主人。

    现在,刘璋准备驱狼为军,他这是要将草原人赶尽杀绝的前奏,他这是宁肯让草原荒芜,重新回归狼的主宰,也要将草原人赶尽杀绝。所以,他才对我们的依附要求推三阻四,爱搭不理的。

    去,你得立即再赶回去,他说什么都答应他,就一条,我们要加入到他治下。”

    “有你说得那么可怕吗?我看那个刘璋,也就是个纨绔子弟,年纪跟我差不多,可是远远没有我结实,一副养尊处优的样子,他有你说得这么可怕吗?古往今来,中原王朝,哪一个朝廷,不想将草原人永绝后患,可是又有谁能做得到呢?”

    “以前做不到,不代表现在做不到,别人做不到,不代表刘璋也做不到。快去,就你话多。什么时候,等你也能跟刘璋一样,也能召来天雷,再跟我说什么做到做不到。我再给你加个条件,这次再见刘璋,我要你跟刘璋要求,留下来去凉州学府学习,学成以后再回来。”

    “阿?可是刘璋这个家伙油盐不进,万一他死活不答应我们怎么办?若他真像你说的,那么厉害,他当然不用答应我们了。”

    “不会的。汉人讲究再一再二,不能再三再四。我们诚心求附,他也不能不考虑影响,毕竟这凉州四周,又不止我们一个异族,四周皆是外族,益凉之内还都到处都是异族之人。刘璋他得考虑影响,不能寒了外族投奔依附之心。这一次,我相信,他有很大可能会应下我们的请求。”

    刘璋这边为有人想来发愁,徐州的曹操则在为有人离开烦恼。

    “见过丞相,不知丞相单独召见诩有何要事?”

    “文和请坐,不必拘礼。找你来,就是想问问你,对刘备南下汝南有何看法?该如何应对?”

    “自然是丞相高瞻远瞩,早知汝南有黄巾余孽,这才派了刘玄德率众南下,到汝南剿匪。只需派一二将军率少量精锐前往协助即可。”

    “是吗?”曹操似笑非笑的看着贾诩,又继续道:“可外间皆传,都是因为某一时不察,刘备才得逞私自逃离战场,还拐走了我一万多兵马。”

    贾诩一本正经道:“外间庸碌之辈,如何能知丞相之良苦用心以及深谋远虑。外间猜疑之心,皆以为刘玄德有枭雄之志,丞相轻纵如放虎归山,却不知,丞相根本不在意刘备,丞相在意的是陈宫。丞相只不过是顾念陈宫昔日相救之情,所以才放其一马,刘备不过适逢其会。此诩个人之浅见,让丞相见笑了。”

    “哈哈,不愧是文和先生,眼光果然毒辣。众人皆以为是我不察,才有刘备外逃;等到刘备杀将夺军,转进汝南,又说老夫过于轻忽,只派了一小队人马前往追击。

    其实,刘备如何,我确实没有太多放在心上。

    我和公台之间,外人很难知晓内里根由。公台是第一个追随操的,当初我有刺董之心,却没杀董之能,只身逃离长安时,危难之际为公台所救。他舍官弃家,一路追随于我,后来更是助我夺得兖州。虽说后来公台与我分道扬镳,我却不忍随便害了其性命。

    刘备南窜,我确实无意追剿,也只是派人稍作驱赶而已。

    我放纵刘备南下,确实有驱虎吞狼之意。

    刘表在荆州深耕多年,若是真要割据自立,朝廷短期内是无能为力,而且朝廷也无甚水军,也只有让刘备南下,才能搅动这一池深水。

    当然,最主要还是我军精锐不能随意轻动。

    北边有袁绍虎视,南边有袁术孙策觊觎。最重要的是,刘璋在凉州,迟迟不动,目前看似乎根本无意去西域,据报其近日聚集手下,密谋多日,形迹十分可疑,其意甚为叵测。今日召先生来,就是因为先生先前曾有言:刘璋虽强,想要对付之却不难。请先生来,就是想请先生不吝赐教,如何对付之。”(未完待续。)

第26节 绝计划13() 
(请多支持正版原创,多谢!)

    “原来如此。丞相,以诩之浅见,丞相过虑了。诩倒觉得,刘璋似根本无意东向。按正常来说,刘璋早就应该攻取长安,甚至在出兵凉州之前,就应该先取长安。攻取长安,据函谷险关以临天下,此秦制六国、高祖威加海内之形胜之势。刘璋做事,向来喜欢取势,手下更有徐庶庞龙等智谋之士,按说不会对长安视而不见。迟迟不动手,唯一的理由就是,刘璋自己短期内,无意东向。所以,诩以为丞相过虑了。”

    “刘璋自己无意东向?”

    “具体缘由如何,诩也不知。但是,观刘璋用兵,向来是动如雷霆,若有意长安,早就动手了,万无可能拖到现在。诩也曾熟思过,想来这刘璋大概是别有机杼。也许其不想过早和朝廷对立,引来天下侧目,以致成众矢之的。”贾诩斟酌着答道。

    贾诩当然无从得知,刘璋不打长安,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自己的儿子在长安,在曹昂手上。但是贾诩确实是厉害,竟然能分析出刘璋现在无意东向。

    “文和一番话,让老夫轻松不少。虽然元常先生和昂儿都信誓旦旦说长安无忧,某却总是放心不下。现在好了,经你这么一说,还真像是这么回事。

    不过,日前有消息过来,说刘璋众人闭门密议多日,密议内容外间无法得知。这是最新的线报,说是刘璋又新发布了一条律法,先生如何看?”说着,曹操将一份密报拿给了贾诩观看。

    “刘璋发布了一条保护狼的律令,先生如何看这件事?”曹操又重复问道。

    贾诩仔细看罢密报,这才抬头,回答曹操的问题:“恐与换粮之计同,乃为绝户之计。”

    曹操闻听,抚掌大笑:“果然是英雄所见,某也如是想。”笑过之后,又正色道:“都说刘璋性子绵软,没想到却是如此阴毒,我辈正义之士虽是甚为不齿,却也不得不佩服之。就是不知这刘璋欲用何策?难道欲养狼成军不成?”

    “丞相之猜测,即便不中,想来亦不远矣。”贾诩附和道。

    “说了这么多,尚未说到正题。先生曾言,刘璋虽强,却不难对付。请问先生,何以见得,又有何良策?”曹操又把话题转到了这个他最关心的问题上了。

    “只怕丞相是早有定见,不过欲考校属下耳。”

    “文和先生不必过谦,操诚心求教,万请细言之。”

    “外人观益州,兵雄足以克顽敌,大杀四方;财广足以养天下,兼济万民;人才济济,源源不断自成都学府而出,治平理乱,皆可胜任。然,兵精粮足,人才济济,刘璋为何不速取天下?非其无此能为,乃心性不足,缺少王霸之气。虽然刘璋前面的换粮、狼律看似阴狠,实则是刘璋想要讨巧,不欲多伤军卒,欲以奇技淫巧胜而已。反而说明其有妇人之仁。

    这样的心性,想要对付自然不难。”

    “请先生备言之,操当洗耳恭听。”曹操正襟危坐,一副虚心受教的样子。

    “诩有上中下三策,未知丞相欲取何策?”

    “有劳先生先一一道来。”

    “诺。

    上策:自古兵家有云:擒贼先擒王。刘璋虽然看似清闲,益凉六曹两署一主看似稳定,看似刘璋不问政事,益凉依旧运转自如,实则不然。益凉新政,多出自刘璋之手,成都学府也由其所创,外来势力骤起甚至乍富,本地世家委屈蛰伏,刘璋在时,尚能压服一二,刘璋若去,必生内乱,争权夺利必定先于其征伐天下。所以上策就是,去一刘璋即可。”

    “据闻刘璋向来怕死,想要谋其身,恐非易事。”

    “这是自然。所得者大,自然也就难度高。

    中策:用间。刘璋新政,看似甚得民心,其实得利的多是些黔首百姓,黔首百姓埋头乡野,少问世事,更少人问津。是以,刘璋惠民新政甚多,却风评甚差,益凉多有怨之者。此为我用间之基。一来,谋刘璋新军兵器之密,以拉近敌我两军之战力;二来,也可相机,剪去刘璋左膀右臂之重臣,如徐庶者,若能除去,其内必生大乱;三来,在益凉内部,培植反对刘璋之势力,关键时刻,变生掣肘,使刘璋空负勇力,难以施展。”

    “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殷。用间自古多奇诡,难以测度,更甚于两军征战。非朝夕可立就。”

    “丞相所说不错。自古智能之士,多善用间。

    下策:谋远。所谓谋远,即谋其身后,谋其根基,谋其继承人。刘璋之基,其实乃其所行之新政,此犹如变法者也。变更祖宗之法,其利其弊,丞相自然深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