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夜色之中,一切鲜亮的色彩都褪去了它本来的颜色,只剩下一个个似是而非的轮廓。
五王子府的大门已经关闭了,边上一个偏门,当他真准备上去敲门的时候,那边上的小门却自己开了……
(本章完)
第120章 红玉簪子()
自从有了五郎与六郎,武则天处理的政事少了,自然上官婉儿需要从旁伺候的事情也少了许多。
从前,武皇游园的主题,都是各路类似宋之问这般的御用文人,哄着她开心,现场作些诗文由婉儿品评。上官婉儿对诗文颇有造诣,这皇家的娱乐活动好歹有些正儿八经的文学气息,但是,如今自从有了五郎与六郎,连这般像样的诗文活动都成了两个油头粉面的小后生戏弄诸位文臣博得女皇欢心的欢乐场。
武三思倒是常常来找上官婉儿,碍于武则天的命令,婉儿也只得应付着他。
“听说前些天,皇上召见了庐陵王与王妃,不知皇上她……”武三思试探着问上官婉儿。
“那日婉儿不在皇上身边,这段日子,皇上也从未提起庐陵王的事情了。”上官婉儿滴水不漏地回答着。
武三思原本略微前倾的姿势往后靠了靠:“三思有个想法,婉儿这样不明不白地跟着三思,是委屈了婉儿了,不若,本王向皇上请旨,将婉儿明媒正娶,你看可好?”
上官婉儿一直没有看过武三思的双眼,此时忽而抬眼看着他:“不必了,婉儿不在乎。”
“是不在乎还是觉得三思配不上婉儿?三思这些日子,对婉儿也算是以礼相待了吧?”
上官婉儿默然无语,武三思说得没错,这段时间,他确实表现出了他寻常显有的耐心和礼节,曾经有些时刻,她的心里是感激的。
即便这段时间,她因为安金藏的事情,常常冷脸对着他,他倒也不生气,但是,若说嫁给他,她做不到,这其中,当然也不光是感情的因素。
她已然渐渐清楚了现在的情况,武三思几次三番暗示他的那些拥趸上书请求立武三思为太子,但好的,是石沉大海,不好的,如从前的王庆之,被李照德鞭笞至死。但是,女皇始终没有把这些算在武三思头上,在武三思看来,这就是他立太子的事情还有指望。
当然,上官婉儿知道,他误会了女皇的意思。这些年,武皇血洗李唐,深知若是没有这些她苦心扶植的武家势力,要得善终实在很难,所以武三思做得再出格,只要他对姑母的忠心还在,武则天是不会拿他怎么样的。
况且,他的这些“司马昭之心”正好可以让那些一心想着恢复李唐的文臣们既焦急又不敢轻举妄动,岂不是很好。
婉儿苦笑了一下,就算武三思再精明再有野心,也终究摆脱不了成为女皇棋子的命运,而此时他扔不自知。而她上官婉儿又岂能嫁给一枚棋子。
此时,武三思从怀中取出了一枚簪子:“这是我托了西域商人,用了最好的红玉找了最好的玉匠雕琢的簪子,你喜不喜欢?”
上官婉儿一看,红玉雕成的的梅花栩栩如生,拿在手里还有温度。
“三思知道你喜欢梅花……”武三思说着,一脸的诚恳,“这些话三思从未和你说过,三思是真心喜欢婉儿,从第一次见到你开始就喜欢你了。”
婉儿什么都没有说,只是默默自己把发簪插在了头上,而对面的武三思见到这个情形,已经喜不自胜了。
心满意足回到了自己府中的武三思刚坐下来,没顾上喝一口茶,就问着身边的人:“人来了么?”
边上的人立刻应着:“已经来了。”
不一会儿,门外进来一个少年的身影,宽肩窄腰,身材出挑。
“最近,郡王们有什么动静么?”武三思这才端起边上的茶,问着。
在他面前的,不是别人,正是安金藏时时记挂着的高力士。
高力士拱手行了个礼:“郡王们自从搬入了五王子府,得了自由,每日游玩寻乐,并无异常。只不过近日庐陵王回了京城,他的儿子李重润倒是来找过他们,叙了叙旧。”
“哦?庐陵王的儿子,可不是当年的皇太孙?”武三思当然记得这个李重润,当时高宗在的时候,李显被立太子,特封了李重润为皇太孙,还曾考虑为尚未成年的李重润设立官署,可见对他的宠爱,只是没想到这个当年受宠的皇太孙因为父亲被废,差点成了庶民,“他们只是叙旧,没有说别的么?”
“都是和力士一般大的孩子,只是见了欢喜,彼此玩闹了许久,不曾说些别的。只不过……”
“嗯?有话直说。”
“只不过说起皇嗣他时常抱怨,不愿意做这辅国的事儿……”
“哦?那李重润怎么说?”
“李重润他说他父亲这些年也是怕了,不想再涉足朝政了……”
……
那一晚,在五王子府,安金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只是为了这个答案,一夜没有睡觉。
自从狄仁杰回来之后,刘幽求消失的时间就多了起来,安金藏不知道他在做什么,但是他猜一定和狄仁杰有关。
而仙瑶倒是依然在官宅中待着,只是,偶尔见到安金藏忙紧忙出的,会催他什么时候回六狐州。
说实话,安金藏现在真无心管那什么六狐州的事情,只能答应她,等这里的事情安定下来之后,就和她去一趟六狐,而眼下,他还需要她帮他做些事。
第二天如常,去往宫中做他的安校书。也是如常,高延福来宣宋之问觐见武皇了。
宣旨完毕了之后,宋之问屁颠儿屁颠儿入宫去了。
而安金藏拉住了完成任务后正要返回的高延福:“阿福,我有话和你说。”
高延福微笑着:“安校书有什么事吩咐杂家?”
“阿福,你上次和我说的关于力士的事情,我考虑过了,我了解了一下,这位庐陵王和咱们皇嗣一样,是个宽仁的主子,如果皇上有意要把皇位传给庐陵王,那我们皇嗣让给他便是,这样,皇上也不需要找什么借口,皇嗣也不用担心因为这个原因获罪了,你说呢?”
高延福听了,似乎脑子有些转不过弯儿来:“安校书的意思是说咱们让皇嗣把这继承人的位子让给庐陵王?这,这哪能呐……”
安金藏笑了:“那日在紫宸殿的情形你也看到了,皇嗣本来就无心皇位啊,只是如今身边没人给他出主意,告诉他如今处境的风险呢!”
高延福微微张了张嘴巴,随即也跟着笑了:“既然如此,那是最好不过的了。”
(本章完)
第121章 百烛之夜()
紫宸殿中,一向都喜欢“按时上下班”的艺术家李旦这日难得“工作”到了很晚。一百多盏烛灯照亮了的深夜大殿之中,李旦煞有介事地看着手里的奏章。
忽而,靠近门口的烛灯成排地忽闪了一下,一股很急的气流从窗户缝中窜了进来了,继而一把凌厉的剑直飞向了李旦,一场突如其来的行刺皇嗣行动在这深夜里发生了。
烛光中,一轮银环闪现,在电光火石间,吞没了那飞刺过来的利剑。
“留活口!”在一个男人的喊声中,原本用来杀人的剑哐当落地,继而听到一声沉闷的呻吟,黑衣的刺客瘫倒在了地上。
李旦看得都傻眼了,烛光中,穿着紧身夜行衣、手持弯刀的仙瑶越发显得五官精致,宛如异域女神,站在那个翻到在地的刺客面前。
刘幽求已经上前掐住了刺客的两颊,防着他咬舌自尽。
仙瑶一手斩灭了边上的一枚蜡烛,用刀背一拍,蜡烛头准准地飞入了刺客被刘幽求掐成O形的嘴中,成了一个绝好的塞子,他无论如何也咬不了舌头了。
刺客的年纪不大,也不过十七八岁的年纪,李旦惊魂未定,从未见过这等场面,吓得腿软得都没法从案几后面站起来,此时,李隆基从李旦身后的屏风出来,扶起了李旦:“父亲莫怕,此人已经不能伤害您了。”
“三郎……你们为何不告诉我有人要行刺?”李旦哆哆嗦嗦问着。
原来,日间,安金藏骗李旦说今夜武皇要派人来检查李旦这个辅国的皇嗣是否当得勤恳,让他务必认真处理政务到深夜。
李隆基还没有回答李旦,安金藏就笑着说:“我说皇嗣,就您的心理素质,如果告诉您有人来行刺,肯定就吓懵了,不可能这么完美地骗过刺客,还请你见谅了。”
“我,我是那个诱饵?这人是谁?为什么要行刺我?”李旦一脸懵逼,不知道从何问起的样子。
“这人我见过……”李隆基忽然说,“那日重俊哥哥来龙池找我们的时候,这个人是跟着来的。”
“重俊?这个人是七哥府上的人?!”李显不敢相信地说。
安金藏看着那人脸上的神情,拔下了他嘴巴里的蜡烛塞子。
他被仙瑶击中了后颈,浑身瘫痪了,嘴巴还能说话,只听他大声说着:“没错!我就是庐陵王派来刺杀你的!只有你死了,庐陵王才能做太……!”安金藏防着他又要咬舌自尽,还没等他说完,立刻将蜡烛塞子塞回了他的嘴里。
李旦听了,脸色煞白,直摇头:“七哥若是想做太子,我,我让给他便是,他,他何必如此!”
“此人是个死士。”刘幽求撸起刺客的袖子,一道浅浅的刀伤出现在那人的臂膀上,“歃血起誓的标志。”
“七哥还养了死士?这些年他在外到底发生了什么?怎么不是我认识的七哥了?”李旦还在震惊中没有缓过来。
安金藏走过去,很没尊卑的拍了拍李旦的肩膀:“你放心,你七哥,还是那个七哥。话说皇嗣在宫中待了几十年,怎的这孩子自己说是庐陵王的人你就信了?”
“可是三郎也说,他是重俊身边的人,重俊是我七哥的儿子……”
“据说庐陵王流放在外,境况凄惨,衣食起居全靠自给自足,这所谓的随从也不过是他来了这里安排的,如何才几日的功夫就成了他的心腹了?这事儿不是很奇怪么?”安金藏笑着。
而李旦这时候渐渐反应过来,看着眼前这些人,问:“你们是怎么知道今晚会有人来……”
“呵呵,恐怕这人日日在找机会,只是今日我们故意支走了那些守卫,留了个空档给他。”刘幽求用脚轻踢了一下地上的刺客,说着。
“你们说他是我七哥的人,又说他不是我七哥的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李旦茫然地看着他们。
安金藏勾搭着李旦的肩膀,和他并排坐在地上:“艺术家,这么和你说吧。事情要从有人劝我考虑下保住你皇嗣的位子这件事说起,因为各种原因,一开始呢,我确实因为这件事情很焦虑。而提醒我的这个人,仿佛提前知道我的心情似的,在这样恰当的时刻和我说了那些话。
幸亏呢,我去找了狄公,是他点醒了我,我们现在的处境,不是你或者庐陵王当这个太子的问题,而是大周朝的将来,是还给李唐还是交给武氏一族的问题。
而曾经和我说那些话的那个人,从前都是谨言慎行,不会多说一句僭越的话。一个人做些和自己惯常的风格不相符合的事情,这事儿就透着蹊跷了。”
“你说的这个人是谁?”李旦问着。
“宫中近侍高延福。”安金藏说着,语气中多有惋惜,“我当时也不确定,因为阿福,毕竟和我有很深的交情,而且我一直认为他是个好人。我看人一向很准,竟然从一开始就看错了他……”
“高延福……”李旦喃喃着,“我想起来了,很多年前,他是从武三思家出来的。但是这么多年,他都尽心服侍着皇室,想不到……”
“不过,貌似有人比我更早发现了这件事……”安金藏把目光投向了一直陪在受惊的李旦身边的李隆基。
李旦顺着安金藏的视线,也望向了他:“三郎?”
百盏烛光的映照下,李隆基双目炯炯,这个少年在此时,终于显露出了他的非凡之表。而在白天,他只是个鲜衣怒马,在长安城贪玩的郡王吧了。
“我也是力士在我身边之后才知道这件事情的……”李隆基平静地说着,“我得知力士的养父是高延福,记得他是武三思府中的人,本来只是想让力士多去武三思那儿走动,不成想……”
“不成想武三思和你有一样的心思?”安金藏笑着说。
“是,所幸的是,我和力士如此投缘,我信任他,他也全心向着我。”李隆基说着。
(本章完)
第122章 年轻的刺客哪里来的()
“三郎,你们刚才说,武三思,也和你们有一样的想法?”李旦终于开始搞明白现在到底是什么情况。
李隆基回答着:“是的,父亲,没有错,当我知道力士的养父是高延福的时候,我就想到,高延福是从武三思府中出来的人,的确,一开始的时候,我也怀疑过力士,好在,我们两人能彼此坦诚布公的,谈开这件事情,力士感念我的知遇之恩,所以,告诉了我,高延福确实叮嘱他打探五王子府的消息,时时告诉武三思。当孩儿知道了这件事情以后,孩儿便想,既然武三思这么想,我们何不将计就计?就让力士事实告诉他孩儿的动向。于是,力士便常常往来于武三思府和孩子这边。一面告诉武三思孩儿和四个哥哥们每天纵情享乐,无心关心朝廷的事情,一面也让力士时时事报告武三思府中的情况。孩儿本来就年纪小,再加上父亲亦是个无心争权夺利的人,所以此事想来还没有引起武三思的怀疑。”
安金藏在边上笑着说:“临淄王好计策,就连经常我都没有看出来,那武三思这个暴发户,肯定,也不知道我们的力士做了一个双面间谍。”
虽然听不懂安金藏说的双面间谍什么意思,李旦听了还是频频点头,继而又问道:“那么,今天晚上,这又是怎么回事儿呢?”
“这,是我们的又一次将计就计。”安金藏说着,“自从那天晚上我看到力士从五王子府里出来,去了武三思那里。当时误会他背叛了临淄王,一直等到他从武三思那里出来。也是因为,巧了,我跟力士的关系。若是换成别人,我大概会把这些事情藏在心里,但是,力士是我一手从岭南带过来的,所以,一时激动,气愤之下就找他理论了,想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然后力士就把我带到了临淄王那里,我才知道了事情的始末。这样这件事情就对得上了,这越发让我确定,那一天在弘文馆高延福找我并不是偶然提起,而是有武三思授意的,想借我之手对付刚刚回来的庐陵王,好让您跟庐陵王两个人鹬蚌相争,他这个渔人得利。想必皇上若是知道两位皇子,为了皇位互相使手段的话,必然勃然大怒。您跟庐陵王谁都得不到好处。而高延福利用我对高力士的关心,想让我为了保护力士而帮着您保住皇嗣的位置。“
李旦听了,叹了口气,说:“真是想不到,高延福这么多年来,勤勤恳恳,竟然是这样一个人……”
安金藏也不无唏嘘地说:“其实,我最不愿意知道阿福是武三思的人了……”
“那这个人,我们怎么处理?公子?”仙瑶在边上问着。
安金藏看了一眼嘴巴里还塞着那一截蜡烛的刺客说道:“这是我们重要的人证,先留着吧,到时候,跟武三思对峙的时候,也好有个佐证。要不是为了这个活口,也不需要让皇嗣冒这个风险了。”说着安金藏拍了拍李旦的肩膀说:“皇嗣对不起了,这事儿,没告诉你,你可不要怪我。”
李旦可是宽容地笑了笑说:“怎么会?你们这么多人都帮着我,我感激还来不及呢,如何还会怪罪于你们?只是恐怕武三思既然会对我下手,今夜没有得手,反其道而行之,去伤害的七哥,可不得了了。“
李隆基听了,立刻对李旦说:“父亲放心,我们来这里之前,一派了人暗中保护皇叔和重俊哥哥他们了,想来应该不会有什么事情。”
正在说着的时候,原本瘫痪在地上的那个刺客忽然浑身抽搐了起来,两眼开始翻白,在烛光下,苍白扭曲的面容显得格外可怕。
刘幽求立刻冲上去检查这个刺客,看着他发紫的嘴唇和不断的从嘴中流出来的白沫,顺手拔下仙瑶头上的一支银钗,挑了一点那刺客嘴角的白沫,放在烛光下看,只见沾了白沫的地方微微发黑,于是对着安金藏他们说:“这家伙竟然是事先服了毒药过来的,看来就没有想要活着出去的打算,本来就是要杀了皇嗣死在宫中,这样才好让大家都知道他是从庐陵王的附中出来的。”安金藏,失望极了,站起来对着瞬间已经毒发身亡的刺客,跺了一下脚,说:“花了这么大力气,抓到的活口竟然就这么死了。哼,这毒药,也不知道是不是他自己服下的,还是被人悄悄下毒算准了时间,无论任务成功与否,都死在宫中。”
刘幽求搓了搓手,说:“是呀,死无对证,这人说到底还是原本就放在庐陵王府中的,就我们不计较,皇上知道了,也很麻烦。看来,咱们俩又得干起来原来的那件事儿了。”说完冲着安金藏使了使眼色。
安金藏见了,知道他在说他们初次见面时候毁尸灭迹的事情,忽而想起了很久以前的事儿,黑衣服,十七八岁的青年,身手了得的刺客,当初那一件悬而未决的让他心惊胆战的刺杀的事情,如今鲜活地浮现在了他的脑海里。那个留在神都赁宅院子里牡丹花圃下的那具年轻的令人惋惜的尸体,仿佛就是今天躺在这里,烛光映照下的这个人。
他忽而又想到了什么,就是那一天,他从狄仁杰的偏殿里走出来的时候的感觉,所有的一切,仿佛都是偶然发生,但是,又好像彼此联系着。
这些年,他辗转奔忙着,好几次死里逃生,竟然没有时间,去深究当年那一个深夜里面刺杀他的黑衣人,到底是谁派来的。他一度以为那个刺杀他的人,是因为他救下了皇嗣,如今想来或许并不是。或许他派人杀他仅仅是因为知道了上官婉儿对他有意。
而武则天让上官婉儿跟着武三思的想法,是从哪里来的?或许武三思曾经暗地里向武则天请求过将上官婉儿许给他,而上官婉儿成了武则天稳住武三思的又一枚棋子……
(本章完)
第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