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和玉种田记-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喜根本没有发觉有东西靠近她,继续在田埂上摘小野花,哼着“太阳出来喜洋洋哎······”。

    眼看着那只发狂的牛要撞到何喜身上,旁边的人都在大声的叫何喜离远点。当何喜听到叫声,那头牛已经跳起来扑向何喜,吓得她,叫都叫不出来。

    只见一道黑影闪过,一手抓起何喜,脚尖蹬地,跳出三丈,几个起落,远远的甩掉了那头疯牛。

    何喜像个树袋熊一样,趴在铁牛的怀里哭。

    从那以后,村里的乡亲们看和玉家的眼神不一样,家里有个武林高手,谁还敢找麻烦。不过,有很多小孩想和铁牛学武功,但是铁牛只会在那边傻呵呵的笑。时间长了,铁牛的那惊鸿一瞥,就被淡忘了。但是在何喜心理,铁牛根本就不傻,在他身边很有安全感。

    和玉猜测,韩姨和铁牛的真实身份并不是像他们所说的那样简单。从韩姨的举止来看,大方优雅,根本就不是普通的农妇。

    既然他们不说,和玉也不问。从韩姨的眼睛,和玉相信他们是好人。

    田里的活忙完了,和玉没什么事做,就和韩姨学习绣花。刚开始学习绣出来的,属于抽象派,在付出十指被戳了几针的代价下,终于绣得有点眉目,最起码让别人看了,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很大进步。

    这天和玉正在绣一个荷包,眼前不断的出现闪电连连,倾盆大雨,一直下个不停,一直下了二十几天。

    和玉知道自己有预知天气变化的能力,但是说出去谁信啊。现在天气这么好,提前和村民们说,他们还不得把自己当妖怪给烧了;不和他们说,和玉自己心理过不去。

    民以食为天,这个时代的人民,靠天吃饭。如没有及时排水,今天要有多少人颗粒无收,流离失所,挨饿受冻。

    权衡下得失,不管怎么样,和玉在在自己提前知道的情况下,不能眼睁睁的看见有人饿死。

    心理默算了一下,大约的降水量,需要挖多深的排水沟。这个工作量,仅凭和玉一家是完成不了的。

    和玉盘算一下,还是准备和族长伯伯谈一下,由他出面更合适。

    和玉来带何文清的家里。族长的两个儿子也被送到镇上学堂读书,何志英,何志勇和他们在同一个学堂。家里只剩下何爽一个小孩子在家。看到和玉来自己家,拉着何玉,非要和玉讲故事。

    和玉边讲故事边等族长伯伯。和玉就给她讲了小红帽的故事,听完之后,还要听。这时,族长伯伯从外面干活回来了。

    族长伯伯喝了口水。

    “小玉,大忙人呀,今天怎么有空来看伯父呀?”何文清笑呵呵的问。

    “族长伯伯,昨天先人又托梦给小玉了,说今年降雨量很多,我们现在的田里的排水沟太浅,根本排不完下雨水;而且村南面得河堤太矮了,一旦上游的降雨流到下面来,很有可能会淹没我们村的所有田地。”

    何文清,听完和玉的话,“嗖”的一声,站起来,来回走动。显然还没有从和玉的说的话中醒过来。

    清水县有多少年没有天灾了,以至于很多人不曾想到疏通河道。风调雨顺很多年,每年都是丰收年,所以清水县比其他的几个县富裕的多。

    以前,何文清对和玉的话,是有点怀疑。之前有几次,村民们都在晒小麦,摊得场上到处都是。太阳高高的,谁都不会想到有雨,但是小玉说有雨。自己心理也不是很相信和玉的话,但是不好当面拒绝和玉的好意,招呼家人开始堆粮食。

    大家一看族长家开始堆粮食,也开始把自家的粮食堆到一起。但是也有一些人,认为何文清脑子有问题。冷嘲热讽的说着风凉话,尤其是赵****和和玉大伯母顾氏,两人看这天上的太阳大大的,不相信会下雨。

    等大部分的人堆的差不多了,天空开始变黑,闪电花开了乌云,哄隆隆的雷声叫嚣着,提醒着人们,马上要下雨了。

    这下赵****和顾氏脸“唰”的吓白了,手忙脚乱开始堆粮食。看着她们“鬼哭狼嚎”的可怜相,有几家堆好的,过来帮忙。这是一年的口粮呀。保护不好,可能要饿出人命的。虽然顾氏和赵****在村里不受待见,但是善良的乡亲们没有视而不见。

    从那之后,只要族长做什么,下面的村民就跟着做什么,反正不吃亏,何文清到哪都受到村民的尊敬。

    在何文清的心里,也在暗暗的感激和玉,是这个小姑娘让自己和乡亲们少受损失,族人比以前团结很多。不管和玉的借口:祖先托梦,是不是真的,何文清下决心要保护好和玉,也许这个小姑娘就是帮助家族兴盛起来的贵人吧。

    “小玉,伯伯相信你说的话,但是加深排水沟,加高河堤,这可是不小的工程,怕是有部分乡亲们不愿意弄呀。”族长何文清说道。

    “族长伯伯,我知道很多人不愿意弄。但是族长你要相信我,今年雨水真的非常多。不及时清理排水沟和河床,加高河堤。要不然,大水过境,到时候大家颗粒无收。真的是有很多人没法活。伯父,如果和玉不知道这件事,大可以不多管这个事;但是和玉知道呀,难道还要让乡亲们受灾受难,流离失所?”和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族长。

    族长何文清是个很正直,很负责的族长,时时刻刻以壮大本族为己任。现在家族有难,怎可藏头露尾。听了和玉的话,显然被说动了。

    “小玉,我让你伯母(何文清妻子),去请几位长老,我们一起商量如何动员大家?商量一个有效,省力的法子。”何文清说道。

    “伯父,和玉知道自己是个毛丫头,不敢参与族长伯伯和几位长老商议。”和玉推辞道。

    族长摸了把胡子,笑道:“鬼丫头,你以为没有几位长老的默许,你以为伯父我有那么大的权力带领族人做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我已经向几位德高望重的长老们,说明了情况。既然是祖宗显灵,应该让长老们知道。你放心好了,只有我们这几个人知道真相,绝不会在向任何人透漏。”

    和玉听了,放下心来。

第十八章 王县令微服私访

    因为几位长老要过来,刘氏做了一顿比较丰盛的晚餐,杀了一只鸡,和玉给刘氏打下手,帮忙做饭。

    由于晚上不回去吃了,让族长女儿何爽去和玉家说一声。何爽高高兴兴的跑去了,找何喜一起玩。

    吃过晚饭,刘氏快速的收掉餐具,给每个人倒了一杯茶水。知道几个人要谈大事,默默的退出去。

    其中一个最年长的大长老,按辈分,和玉得叫他祖父,抿了一口茶水,看了看和玉几眼,对何玉慈祥的笑笑,显然知道之前和玉和何文清之间所有的事。

    大长老轻声问道:“文清,今天召集我们来,有什么重大的事?”

    何文清把刚才和和玉讨论的问题说了,完完整整的说了一遍。当说道祖先显灵的时候,大长老的眼睛紧盯着和玉。

    对于大长老探寻的眼光,和玉才不放在心上,现在打的就是心理战,表现的越自然,就越能够证明自己说的是真的。和玉平静无波的眼神,迎上大长老的目光,两人对视了好一会。

    大长老心想:和玉这下丫头不简单,居然在我的眼皮底下,都能这么淡定。居然不像个不到十四岁得姑娘。想起之前几件事已经证明,这个小丫头能够提前知道天气变化,希望真的是祖先显灵。

    大长老说道:“事关重大,小玉,祖先托梦的事情,只能我们这几个人知道。要是被有心人抓到把柄,我们何家可担不起妖言惑众的罪名。”

    其他人都表示赞成,这位长老,之前已受到和玉的照顾,山芋卖了好价钱,对和玉很关心,放心。

    族长伯伯看看,大家已达成一致,就开始商量,如何操作。大家不约而同看向和玉。

    和玉掏出之前准备好的方案,上面是何家村以及附近田地的布局,以及河流的深度,都有标明;每块田地都根据具体地形标明排水够的宽度和深度。

    几人边看边点头,又加了几条细节性的建议。最后,就是明天如何动员大家参与这项堪称好大的工程。

    第二天一早,族长召集族人开宗族大会,动员大家要居安思危,引经据典,大体意思就是,我们现在十几年没有天灾**,感谢祖宗保佑;但是不能松懈,正因为现在年景好,更应该时刻警惕灾难重演,更应该及时清理河床,以及加深田间的排水渠。

    下面的族人村民们都是勤快人,纷纷响应族长的号召,表示听从族长安排。

    何文清心理很激动,自己额号召力,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强了,还是这么大的工程,都是小玉的功劳。

    何文清拿出之前设计好的图纸,吩咐下去。由于现在是农闲,人手是够的。

    第二天一早,按照之前分配好的,开始分头行动。一部分人,去清理田间的排水渠,一部分熟悉水性的去清理河道,双管齐下。

    今年的夏天非常热,但是挡不住村民们捍卫自己家园的心情。有一些有经验的农人,也开始感觉到,今年的天气不正常,已经是六月了,往年正式雨水多的时候,现在却很少见到雨滴。

    和玉的养鸡场,虽说是山脚下,但是地势还是蛮高的,看到小山上郁郁葱葱的树木,和玉不担心泥石流的出现,那么茂密的树木和植被,出现泥石流才怪。

    风调雨顺的年份,何家村自发组织村民,大规模的整理河道和田间,不算是小事。不久就传到了直线老爷的耳朵里。

    这位知县老爷,就是之前不听和玉劝告要下雨了,结果淋成了落汤鸡。这位县令,姓王,南原人士,为人正直,为官清廉,经常微服到民间走动,近距离接触百姓,及时了解民间疾苦。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值得一提的是王县令由于刚正不阿,得罪不少人,一直不得升迁,但由于政绩比较突出,别人也不敢拿他怎么样。

    王县令的搭档,杨文博,自十年前被王县令搭救,两人意气相投,一直做周县令的师爷,倒也尽职。

    “文博,你、、看这个何家村,是不是很奇怪?风调雨顺的年景,他们干嘛多此一举,浪费人力。要知道,现在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王县令问杨文博。

    杨文博,打开折扇,思考一会儿回答道:“老爷,文博实在想不出原因。可能他们是真的只是单纯想清理河道。”

    王县令微笑着说:“不如我们两个去看看,到底是什么状况?”

    “那好,我去收拾下东西,明日一早,我们到民间走走。嗨,老了,天一热,就不想出去,生活有点安逸了。”杨文博和王县令开玩笑说道。

    第二天一早,两人坐着马车赶往何家村。快到何家村额时候,两人下车步行,让车夫先行至何家村。

    看到一块块的山芋田,碧绿色的山芋叶随着风,一起一伏的,掀起一**碧浪。两人相视一笑,想起了去年淋雨的事情,不听那个小姑娘的劝告。当时一个小姑娘家就种的这个东西,去年就一家做,今年居然家家户户都种,真的这么好吗?那个小姑娘叫什么来着······

    两人漫步走在田间的小路上,王县令主动和村民们说话,看到田间挖的比别处深的排水渠,王县令好奇的问:“这位小哥,年景很好,应该不会下很多雨水,为什么非要挖这么深啊?”

    这个村民正好是周婶的大儿子何志雄。何志雄,身材高大,为人直爽,很有眼力,看出他们不是一般的农人,大声回答:“两位老爷,我们族长说了,这叫居安思危,越是年景好,更应该做好准备,一旦有灾,把损失降到最低。”

    王县令,文博师爷听了何志雄的话,很是吃惊。小门小户的族长,居然有这等见地,两人都有结交这位族长的想法。

    何志雄看他们谈吐不凡,一听说想见见族长,立马带他们去见族长何文清。

    何文清正在丈量沟渠的深度,听见何志雄的叫唤,站起身来,看到何志雄身后两个身穿布衣,但举止不凡的中年人。

    “不知两位如何称呼?找何某有何事。”何文清有礼的问道。

    “我等是过路人,看见贵村,大兴土木的,不知意为如何?”杨文博师爷问道。

    “无非是想防患于未然;如果灾难发生了,再做这些,也挽救不了已造成的损失。”何文清回答道。

    “何兄,事事考虑在先,值得在下好好学习。一些灾难发生,我们只想着去补救,很少会想到提前预防,王某受教了。”王县令向何文清行礼一礼,并向何文清告辞,到处看看。

    两人向何家村走去,天热口渴,去村里讨口水喝。

    ————————————————————————————

    抱歉,网络出问题,老是上传不上去。

第十九章 原来她叫和玉

    越靠近村子,朗朗的读书声,越发清晰。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

    和玉家就在村头,王县令,杨师爷不由自主的被读书声吸引过来。小孩子背诵的东西,听着简单,仔细一想,对仗工整,押韵,不失为好文章。

    “大家拿起笔,跟我学写字哦,大家抬起头,看看上面,这就是天,“人”字上面加两横,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天”。”和玉拿起烧火的炭,磨成此小条,作为粉笔,在竖着的大石板写下一个“天”字。

    院子树底下,十几个小孩子,有男有女,每个人面前放着一个木头做的一个小盒子,上面铺了一层细沙,小孩子拿着树枝在沙子上面练字。

    两个人从和玉教的长短句上惊醒过来,因为看到了和玉写在石板上的字。和现在的通用文字,相差太多。

    现在的字体和中国古代的篆体字像是,比较圆润。和玉教的是标准的瘦金体,苍劲有力。

    和玉写好字,转过身来。

    原来是她。王县令,杨师爷同时认出和玉。

    和玉让孩子们照着石板上的字体抄写,放下手中的炭笔,走到两人面前。

    “请问两位有何事?”和玉第一眼看到他们,就想起去年在田里遇到过他们,当时对自己的提醒不上心,十有**淋雨了。

    杨师爷拱手说道:“姑娘大才,刚才的词句非常精炼绝妙,敢问是何人所作?”

    和玉假装天真的笑道:“是小女子闲来无事,瞎做的,哄哄小孩子;当不得真的。”

    “姑娘此言差异,要是这不算什么,就没有什么好词句了。”王县令也夸奖道。

    “谬赞谬赞,和玉是个农家女子,粗识几个字,当不得什么的,小女子,只会种种田,过过小日子。”和玉谦虚的说道。

    杨师爷,擦擦脸上的汗,问道:“姑娘能否给口水喝?天热,渴的不行!”

    和玉端出从水缸里舀出两碗水,放在院子的石桌上,并请两人坐下,休息会,喝点水。

    “多谢姑娘。”王县令感谢道。

    “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就是一碗水嘛!”和玉笑道。

    “刚才听姑娘说,会种田,王某有个问题,还请姑娘解答。”王县令说道。

    “有问题,尽管说,小女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跟这些读书人讲话,就是费事,有问题,直截了当的问,不就行了。

    “一路走来,看到你们何家村的田地中间都有一个不大的坑,里面放着蓝树叶,动物粪便,这种秽物,怎么可以放在种吃的东西旁边?”王县令问道。

    乖乖,这个老古董,典型的“清洁主义者”。和玉梳理下思路,慢慢道来:“粮食的干净程度和这些没有关系。这些秽物,是促进粮食作物快速生长的好东西。操作得当的话,一亩田可以多收一担。这些东西可以说成肥料,这和粮食的干净程度没有关系。不信的话,等粮食收上来,大可以和没上过肥料的比一比,没有想像中的臭味。”

    和玉是没办法,这能这样忽悠,难道要给他们讲元素,有机物,无机物等现代生物学。和玉还担心他们听了把自己当妖怪,架火上烧了。

    听了和玉的话,王县令摸着胡子的手,不觉一抖,不下心揪掉几根胡子,疼的王县令“嘶嘶”吸冷气。

    “一亩可多产一担,有此等事?”王县令和杨师爷,两眼炯炯有神的看着和玉。

    “我们村得人已经试验过了,一亩可以多产半担到一担,增产的多少和肥料的多少,施肥的时间有直接关系。”和玉回答道。

    王县令,杨师爷听了和玉的话,还没有反应过来,亩产多一担的话,可以让多少人吃饱饭呀。

    和玉已经把如何沤肥,以及施肥的方法,写给王县令和杨师爷。

    天色不早了,两人向和玉告辞。

    王县令和杨师爷,相对无言的坐在马车里。过了好一会,王县令说道:“此女非常人也。还记我们第一次见她的时候,不卑不亢的谈吐,绝非一般农家女子能做到的。”

    “老爷说的是。此女聪慧,胸怀丘壑,于民有利的事情不私藏,惠及百姓。若是男子,定为栋梁之才。”杨师爷接着说。

    两人又陷入沉思。

    “老爷,我看何家村的大力兴修水水利,和这个姑娘有关系吗?真的很少有人真的能做到,居安思危,尤其是对待自然灾害。除非提前知道。难道······”杨师爷前后联系下,推测说道。

    王县令闭着眼睛,摸着胡子:“此时蹊跷,回去找个人,去何家村探探口风。为什么这么心甘情愿的大热天做着无用功?”

    杨师爷也赞同王县令的想法。

    两天后,王县令接到一个扮作卖货郎的探子报告,从去年开始,做的事情有时候没有道理,但事后证明都是正确的。尤其是那个姑娘,名叫和玉,从去年落水后,变得聪明伶俐,又是一大奇怪的疑点。

    比如今年收小麦的时候,丽日当空的好天气,他会莫名其妙的让大家赶紧盖好粮食,有的人没有照着做,不一会就下起倾盆大雨,损失很严重。

    又是倾盆大雨,这个何家村不简单啊。

    “既然是连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