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和玉种田记-第1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天佑点点头说道:“玉儿一连做了还几天的噩梦,再加上害喜,现在瘦了很多!”刘天佑一想起前段时间才把和玉养得稍微胖一点,现在有瘦的下巴尖尖的。

    皇帝刘擎宇也听说和玉怀孕了,还要遭受噩梦,还有即将出现的黄河决堤这等灾难,心里一定备受焦虑,身子不受影响才怪!皇帝刘擎宇想起前段时间对和玉的怀疑,心生惭愧,一个女子任劳任怨为皇家增添子嗣,用自己的智慧,推动了明硕国农业的大发展,现在又预知明硕国的国运,自己却遭受着折磨。

    “天佑,这件事情,朕知道了,至于怎么处理。父皇自有决断,你好好的陪玉儿吧。”皇帝刘擎宇关心说道,两人感情这么好,尤其是和玉有身孕,绝对是希望天佑能多陪一会儿。

    刘天佑把知道的全部说了,至于怎么做,相信父皇会决断,不会让那些百姓无辜丢命。

    “父皇,儿臣愿意为父皇分忧解难,只要用得着天佑的地方,父皇尽管说。”刘天佑毛遂自荐说道,在外面游历十年,对百姓们的生活状况非常了解,知道天灾**对于一个普通的家庭是个非常大的打击。

    刘天佑走后,皇帝刘擎宇在想着怎么把这个消息,名正言顺的让朝臣知道。当然,这不能说是太子妃预测的,那只能找其他人了。对于预测这种事,只有占卜预测的,貌似佛家,甚至道家都有此一说。

    “六福,这件事情,怎么处理比较好呢?”现在皇帝刘擎宇习惯性的问一下六福的建议,有时候六福还真能给出非常好的解决方法。

    六福见惯了大风大浪,脑子一转,就想到了一个主意:“启禀皇上,像云罗国,好像有一个预知吉凶的国师;像南诏那样的小国,也有;不如我们找一个信得过的人,假扮成高人,把这个消息散播出去,一旦他说的预言吻合,那就封他为国师,以后太子妃再有什么预感,直接转给国师,不就名正言顺了,成为太子妃的挡箭牌。反正这国师大家都有所耳闻,也不会觉得突兀!”

    皇帝刘青云再一次点点头,这六福又一次和自己想到一起了,笑着说道:“朕也是这么想的,就在暗卫里面,找一面相比较有仙风道骨的人,假装成四处游历的高人,路径明硕国,夜观天象,发现异样,把这个消息呈给朝廷。就这么办,毫无纰漏!”

    六福不敢居功,推辞说道:“老奴也是说说,能和皇上想到一起,是老奴的荣幸。”

    皇帝刘擎宇笑着说道:“六福,我还不了解你啊。我们从小一起长大,相扶相持这么多年,你的能力,我还不知道。等黄河决堤的事情决绝了,我也准备把皇位传给天佑。我们就找个地方,好好享受清闲时光。”想到了一个好法子,皇帝刘青云的心情才好一点。看着六福苍老的斑白的发髻,皇帝刘擎宇意识到自己也不年轻了,该把权利给刘天佑了。不管怎么样,只要皇帝在,刘天佑的皇位就不会出现问题。做了太上皇,还能在背后指导天佑,这样,天佑处理朝政也不会手忙脚乱。对比于自己刚登基那会,真是天壤之别,为了平衡各方势力,纳了很多妃嫔;有时候压力大的,睡不着觉,只能通过发泄原始的****,来麻痹身心。

    “六福愿意一辈子伺候皇上!”这是六福的真心话,因为六福没有亲人,要说关系深厚,也就一个皇上了。早上还在腿上涂了和玉给的药膏,很不错,现在关节的地方,已经不疼了。对于和玉的细心,六福也心存感激。

    “你也跟着我,辛苦了一辈子,也该好好的休息了。”皇帝刘擎宇在和六福单独交谈的时候,经常会你我想成,除了六福,还真找不到第二个人,能让皇帝刘擎宇放下心房。

    第二天果真有一个道人,头发,胡子花白,从外表上看,的确是一副得道高人的样子。来到京城的县衙,开始击鼓。

    天子脚下,很少有人来击鼓,除非是出现了天大的冤情。京城的知县可是正五品,比地方上的知县品级高多了。毕竟是皇上,就按前世北京市长,比地方上的一个市长拉风多了。

    “堂下何人,为何击鼓?”郑大人很是迅速的升堂,生怕晚了一步,人家跑到达官贵人轿前喊冤的话,估计自己这官也干到头了。

    “在下是全真子,在长白山之巅修行,四处云游,路经京都,观天象有异,有祸事发生,特来击鼓!”灰发老人像模像样的说道。

    郑大人虽然不相信,但也没有武断赶人,问道:“真人,到底发现有何祸事!要是情况属实,有重赏!”毕竟对于天象预知祸福,貌似有这个说法,不全信,但也不能不信。

    全真子把手里的浮尘,很潇洒的往后一甩,说道:“今年夏至,黄河会决堤!”

    “什么!”郑大人嗖得一声从椅子上站起来,呵斥:“何方妖人,竟然口出狂言。我明硕国一向风调雨顺,黄河已经有二十年未发生水患,每年投入到兴修黄河水利的银两,怎么能会决堤!”

    全真人像是早就预料会得到这样的待遇,也没有生气,心平气和说道:“大人;你污蔑本真人是小,但要是耽误险情,将会有无数百姓遭遇洪水,到时候很多人会流离失所,甚至丢掉性命,家破人亡。这个责任不是大人能承担得了的,在下奉劝大人赶紧把这个消息,上告朝廷,早作打算的好。”

    郑大人一听全真人的话,心里腾腾的跳动,真是棘手啊。这个道人说的煞有介事,要是没发生道人所说的话,那还好说,就当是这人招摇撞骗,居然跑到衙门来造谣;一旦要是发生祸事,自己在之前有人提示的情况下,不作为,那这个责任,就算脑袋搬家也付不了,说不定会弄个诛灭九族。

    郑大人用衣袖擦擦额上的汗水,心里七上八下,不知道到底怎么办。下面的道人,悠闲自在的站在堂下,和郑大人的样子恰恰相反。

    “你怎么能保证你说的是会一定发生?”郑大人急声问道,事关民生,开不得半点玩笑。当今皇上,对民生的关注程度超过任何一位皇帝,不能拿自己的前程和身家性命开玩笑。

    全真人轻笑,很是镇定的说道:“本真人刚才说了,观天象而知,大人要是不相信的话,本真人愿意以项上人头作保,要是没发生,大人只管砍了本真人的脑袋。但是事关重大,还需要大人赶紧上报朝廷,解救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全真人情真意切的说道。

    郑大人一听全真人的话,犹豫不决,不知道如何做决定。

    “我乃方外人士,为了黎民百姓的安危,都能豁出去性命。郑大人身为朝廷命官,不是更得把百姓的安危放在第一位。迟迟犹豫不决,岂不是愧对朝廷和百姓!”全真子咄咄逼人,用激将法,希望郑大人早下决定。

    这要是被有心人散播出去,不顾黎明百姓的安危,这辈子的仕途算是到头了,郑大人瞪大眼睛看着全真人,的确,人家一个方外人士都能够豁出性命,自己要是不做表示,这可不是妥当的处理方法。既然这个道人愿意以项上人头作保,正好给自己一个上报朝廷的理由,为何不将计就计呢。要是黄河真的决堤,那这位道人是个高人,一举成名,一定会名利双收;要是没有的话,那也是和自己没关系,有人上报祸事,还以性命做保,要是不上报朝廷,就是罔顾这个道人的生死。思虑半天,郑大人终于做了决定。

四百三十九章挡箭牌(续)

    四百三十九章挡箭牌(续)

    “既然真人这么说了,那么本官会重视真人的劝告,但是毕竟事关国运,本官要是直接上奏朝廷,真人能否在留下府衙做客,等一切定下来,真人才可以自由出行,不知本官的建议如何?”郑大人心里千回百转,只想出这个折中的想法。要是这个真人跑了,到时候责任不是全要自己承担?

    全真人看向郑大人的眼神,笑眯眯的,心说:就知道你们这些做官的,喜欢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明哲保身,这郑大人深谙为官之道,这一招用的可是炉火纯青。

    “大人请放心,本真人自愿留在府衙的监牢里,若今年真的黄河决堤,再放本真人出来;要是未发生,那就随便郑大人处置。”全真人信心百倍的说道,在这个时候,所有人都被全真人的话骇住,难道这老道说的是真的。郑大人的头上的汗刚擦完,又冒出来。为了保险起见,还是把这个道人关起来吧。

    郑大人紧张归紧张,但没有落下重点:“真人既然这么肯定黄河会决堤,那真人能否再指条明路,告知到底什么地段黄河决堤?”要是朝廷问下来,自己一问三不知,皇上和大臣一定会对自己能力有所怀疑。

    全真人点点头,拿出一本地理志,用手指指向永兴州府的沿着黄河的部分,说道:“就是这个地方!”

    郑大人刚有点相信这道人,一看所指的地方,心里又开始怀疑:“真人,这个地方从来没有决堤过,更没有发过水患,说出去谁信啊?”

    “大人,正是因为没发生过水患,证明这个地方的水利做得很好。人们为了防止决堤,一味的加高堤坝,黄河的河床自然也跟着加高,要是洪水稍微大一点,决堤也不是不可能。本真人亲自去看过,事情属实,所以火速赶到京城,就是想在第一时间,向朝廷汇报!”劝着人解释说道,方外之人,耐心很好,要是凤阳子,根本就懒得说,就算说了,你听不听是你的事情。

    “那真人为何不在永兴州府报官?”郑大人疑问道。

    全真人现在被郑大人盘问的有点不耐烦了:“大人,连京城脚下,官府的办事效率这就这么慢,等永兴州府把这个事情上报朝廷,等到批复的时候,大水估计已经淹过来了,本真人的本意不是付之东流?”

    郑大人被全真人的话,呛得满脸通红,一脸尴尬。不过做官的,哪个不是把《黑厚学》运用的炉火纯青。很快就恢复正常神色:“那真人就在监牢住下,好酒好菜招待,本官这就上奏朝廷。有什么消息,本官会告知真人进展。”

    “那就一切拜托郑大人了。”全真人抱歉,“捕快大哥大陆,衙门的监牢,本真人还第一次坐,就当是到此一游了。”

    郑大人吩咐捕快把全真人呆到了“贵宾”牢房,在京城脚下,遍地都是达官贵人,难免会关押一些比较有势力的人,要是和普通牢房那样,估计有一部分人在里面受苦,出去之后,说不定会报复。更何况,还有很多人向衙门施压,好好照看所关押之人,所以贵宾牢房由来已久。

    捕快很是麻利的按照吩咐把全真人带到贵宾牢房,准备了可口的饭菜,全真人脸色这才好一点。

    师爷见郑大人已经准备上奏朝廷,便说道:“大人,这件事情,直接报于皇上,恐怕不妥。”

    “哦?师爷有何想法,但说便是,事关重大,的确应该从长计议。”郑大人一向看重师爷,所以也非常愿意听师爷的建议。师爷是京城本地人,对于京城大大小小的事情,可是说是了如指掌,对事情看得比一般人深刻。

    师爷想了一下说道:“大人应该先去几位皇上重用的大臣家里,先说明这件事情,像王大人,周大人。毕竟事关重大,也不知道这件事到底是不是真的,知道的官员越多,我们之后承担的责任就越小。要是真有此事,也是大人的功劳最大;要是无此事,知道的人,那么多,也不会直接拿大人说事,毕竟大人也是关心黎民百姓,才积极奔走的。没有功劳,还有苦劳,谁又会责怪大人呢!”

    郑大人仔细想了一下,这个法子好,正所谓法不责众:“就这么办,此事要是顺利过去,本官一定会重谢师爷!”

    师爷那两只小眼睛,眯成一条缝,说道:“这是下官应该做的!”

    郑大人奔走于几位朝廷重臣的家,说了此事。尤其是王大人一听黄河有水患,这是怎么没听玉儿说过,看来还是要去东宫见见太子妃,要是真有此事,的确应该早作准备。

    周大人想的比较多,但还是准备把这个消息上报朝廷,一起决策。

    第二天上朝的时候,朝廷上被这个消息炸开了锅,大家议论纷纷,不知该怎么。王大人在没得到玉儿,确切答复,也不便表态。

    下完朝之后,王大人没有立即离开,周大人好奇问道:“王大人,怎么还不走?”

    “这不是太子妃怀有身孕,我这个做义父的,当然要去看望。这一胎好像很辛苦,人都瘦了好些!周大人,本官就不和您一起走了。”王大人就以看看怀有身孕的太子妃为由解释。

    “王大人好福气,那我们明天见!”周大人抱拳告辞。

    王大人快步来到东宫,见到玉儿,直接问道:“玉儿,今天听郑大人接到人上报黄河永兴州府地界,会发生水患,不知道这件事情,是真是假?”

    和玉见四周无人,点点头。王大人一惊,问道:“那这个消息,是你放出去的吗?”

    和玉摇摇头,说道:“义父,这件事情,只有天佑,父皇知道。父皇说,这件事情他会去安排。”

    王大人又是一惊,皇上也知道了玉儿的能力,旋即一笑,皇上那样聪慧的一个人,怎么可能猜不中呢。那这件事情由皇帝处理,这是怎么回事。难道这个消息是皇帝放出去的,而那个道人也是皇帝安排的?王大人满头疑问,看向玉儿。

    “义父,这件事情,既然有人提出来,而且却有此事,那就赶紧提早准备,至于父皇那边,一定也会有所动作。”玉儿安慰王大人说道,皇帝刘擎宇不是不顾黎民百姓安危的昏君。

    王大人从玉儿这边得到了确切的消息,想起当年在向阳州府发得那次洪水,清水县因为提前准备了,损失非常少,不仅保住了田地,而且连地里的收成也没落下。王大人便下决心,明日早朝的时候,一定会力挺此事,反正这样的事情,之前也不是没做过。

    “玉儿,那你保证身体,不要多想,这些都是我们这些官员担心的,你就好好的养身体。义父回去准备奏折,明日要用,尽快把这个事情定下来,拖一天就浪费一天,就多一分凶险!”王大人告辞,希望明日能通过提前准备的决议。要是这个消息始皇帝刘擎宇放出去的,那就好办了,里应外合,那还有不通过的道理。

    和玉笑着说道:“义父,你也注意身体,好好照顾自己。至于黄河水患,我已经尽力了,其他的事情就拜托你们了。”希望这次能够顺利通过。不知道皇帝刘擎宇怎么处理呢,真是期待。

    第二天的朝堂上,分为两大派,认为全真人妖言惑众,应当处以极刑,以防煽动民心,引起骚乱;也有人认为这件事情,要从长计议,不能这么草率行事,要是真的发生水患,朝廷在之前知道消息,却没有任何行动的话,百姓也一定会对朝廷失望。下面的人吵得不行,皇帝刘擎宇看着朝堂上的大臣们,幸亏之前已经想好了对策,一旦出现问题,能有个应变的措施。

    “各位爱卿,不要吵了,不管是真是假,朕不能拿一个州府的百姓性命开玩笑。全真人的确是个世外高人,不可能会满口胡言,但事关重大,还是先把沿河百姓迁徙到离黄河远一点,确保百姓们性命无忧。至于田里面的收成,就有府兵们代为照看。一旦黄河发生水患,府兵立即投入抢险。”皇帝刘擎宇及时制止了下面的争执,先发制人,先把之前相好的法子,说出来。

    众人见皇帝这么说,算是折中了两派人的想法,没人反对。

    “那这个事情,谁自愿去处理?”皇帝刘擎宇一脸平静的问道,下面顿时变得鸦雀无声,这个差事比去年那个地震还难处理,毕竟地震是已经发生的事情;但这黄河水患这是根据一个道人推论的,不一定是真的,要是谁领了这个差事,相当于把自己仕途的赌上了。

    好一会儿,还是没人请愿。王大人因为之前地震事宜,功劳很大,要是再处理好这个水患,功劳大得估计朝堂上半数之人都会嫉妒。王大人也怕自己功劳太大,以免功高盖主,引起皇帝刘擎宇的猜忌。

四百四十章升小抑老

    四百四十章升小抑老

    王大人的本意是要是有人去的话,自己也不会跟着抢,但现在的情况很不妙,没人去,这次差事是有困难,但要是处理好了,那就是大功一件啊。这些人为什么就看不清楚了呢。没办法,还是我这个老头子去吧,这次差事办完之后,就辞官吧。也没什么,就是功劳太大了,只能提前告老还乡好的的步伐。这样也好,能够安心休息,看夕阳红霞,群鸟乱飞。

    王大人上前一步,沉声说道:“启禀皇上,微臣愿意请命,督促此事,一来微臣曾任向阳州府的知州,参与过治理水患,也算是有经验;二来,微臣孤身一身,没有牵挂,义女义子,非常争气,不需要微臣担心,担任这差事正合适!”

    皇帝刘擎宇怎么可能猜不到下面大臣的想法,每个人都是想明哲保身,也只有王爱卿愿意。之所以迟迟不站出来,里面也有一些不得已的理由,不想自己的功劳太多。要是换做别人,皇帝刘擎宇早就开始想办法收拾了,但要是王大人,就是另一回事,这王大人处理灾难的经验丰富,最重要的事,一如既往的公正廉明,暗卫传过来的消息,对王大人的情况,知道的很多,所以相信王大人的为人和德行,不会做出坐上犯下的事情。

    三王爷看向王大人的眼神,非常专注,但朝上没人去,这王大人自愿请缨,也不能拦着,至于其他事情,可以等他完成这次任务再说。

    “王爱卿,去年参加地震的灾后重建,半年不到,又要去永兴州府,这身体不要紧吧。王爱卿是国之栋梁,更要注意身体才是。”皇帝刘擎宇脸上露出笑容,要是朝阳上的人,都像王大人这么有担当,就好了。

    听皇帝刘擎宇的口气,王大人听出了其深意,坚定说道:“微臣,年龄虽然很大,但身体很好,真所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更何况,真是微臣的长项,微臣自认为是最合适的人选。”

    “那好,这件事情,就交给你去办,至于怎么操作,就按你今日奏折上面说的做吧,至于出现一些意外,只要出发点是一民为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