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图清-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今次就算能干翻他们,这一方必定会损失惨重,但张无易却利用官兵的身份,把他们逼入绝地,以两人轻伤的代谷就全歼了他们,最后还是利用官兵的身分,不仅大摇大摆得到许天实的钱财,还把他的房产、田地卖掉,总计得到二十万两以上的钱财,还有八千多石的粮食和数十头牲畜,鸡鸭鹅也有上百只,这次可说是战果辉煌,首功就是张无易。在众人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有一个如此聪惠之人带领他们,他们心里也踏实多了。

    到晚上时,众人回到河边的驻扎地,留守在这里的四十多人眼见张无易一行人带着如此多的战利品回来,顿时欢呼起来,得知此次出行径过后,一个个对张无易的态度大变,看他的眼神都充满着佩服,可以说,现在他们才视张无易为他们的真正首领。

第15章 招收人员() 
对于众人的变化,张无易也是心中高兴,他此行的目的除了获得钱财外,就是树立威信,只有树立威信,他才能彻底掌控整支队伍,按着自己的意愿改造。

    战利品自有人去处理,张无易把申良、陈怜月、张含仓、魏怀远与周林启等五人找来,开始讨论以后的行止。

    众人先是恭贺张无易此次大获全胜,表示以后视张无易马首是瞻,这样确立了张无易首领地位,然后才进入正题。

    “现在,我们得到大量的钱财物,还多了十五杆火枪和大量的火药及材料,实力大增,不知各位对我们以后的行止有什么建议?”张无易说道。

    申良作为资格最高的人自然第一个说话:“无易,之前你不是定了两个目标,我们是不是立即去对付庄家?”

    “是啊,我们还可以装成官兵,到时一举拿下庄家。”魏怀远也说道。

    “庄家可不是许三实那种江洋大盗,他的护院虽然比许三实还多,但实力绝不可能那么强,我们只要像对付许天实那样,应该能轻松收拾下他们。”

    众人七嘴八舌说起来,最后看向张无易。

    张无易说道:“各位的提议都不错,对付庄家的手段也要使用冒充官兵的手段,不过,我们虽然以官兵对付庄家,但最终要以另外的身份出现。”

    “哦,以什么身份啊?”陈怜月问道。

    张无易笑了笑道:“兴夏会。”

    “兴夏会?那是什么?”申良惊讶地问道,其他几人也惊讶地望着张无易。

    张无易说道:“兴夏会,自然是一个组织的名称,就像江湖上的帮派一般,我们虽然出身于虎威镖局,但却不可能用虎威镖局的名称来行事,以后,我们会壮大队伍,就必须要有一个高大上的组织名称对外,兴夏会,顾名思义,就是振兴华夏民族。这民族,就是指一个种族,比如汉族、满族、苗族、回族等,虽然各自种族不一样,但我们都有共同的祖先,都是炎黄子孙,所以这些种族应该统称华夏民族。与之有别的就是洋人,白皮肤、蓝眼睛、黄头发,那就是另外一个种族。兴夏会是目标就是振兴华夏民族,兴夏会是华夏民族的先锋队,代表广大华夏民族的根本利益。兴夏会现阶段的宗旨是:推翻鞑虏,恢复中华,各族一家,共建大同。我们的最终目的是: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人人有房住,人人有田产,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张无易的话说完后,众人一阵沉默,良久后,陈怜月疑惑地问道:“我知道大同社会,《礼记。礼运篇》里就有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其意思与师兄你所说的差不多,但这只是理想社会,自三皇五帝后就再也没有实现过了。”

    张无易也知道陈怜月所说的三皇五帝,通常指的是夏帝之前传说中的帝王,三皇为燧人、伏羲、神农,五帝一般是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五人,那是一个传说的时代,讲究天下为公,连帝位都是禅让制,《礼记正义》解释说:“天下为公,谓天子位也,为公谓揖让而授圣德,不私传子孙,即废朱、均而用舜、禹也。”《正义》是以大同为五章故事的,所以举出尧不以帝位传其子丹朱而传给舜,舜又不传其商均而传禹的事例以资证明。那时的体制是包括中央与地方的。天下既然是天下人的天下,地方更是地方人的地方。地方事务由地方民众选举贤能之士负责管理。这里的选举指的是民举,而不是官举,这已经与后世的****相当。那时的社会是人人敬老,人人爱幼,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这就是传说中的大同社会。当然,这只是传说,不一定真实,后世人可能会怀疑,但这个时代的人在读书人的长期宣传下,可是深信不疑的。

    “三皇五帝后是没有人实现,但三皇五帝时期不是实现过吗,只要存在过,就表示有可能实现,而我们兴夏会,就要为实现大同世界而奋斗!”张无易激昂道。

    “只是,我们现在才几十个人,能实现大同世界吗?”张含仓问道。

    张无易笑了笑道:“我们现在确实只有几十个人,但我们以后会有千千万万与我们志同道合之人,当然,现在就说要建立大同世界确实有点唐突,无论怎样,我们先是有一个对外称呼,至于兴夏会的宗旨,你们可以慢慢理解,我这几天写出了兴夏会的一些章程,包括兴夏会的宗旨、目的、组织形式,还有会旗、会徽、会歌等内容,你们看看,对了,申老,我只是写了主要内容,你文笔很好,以后还需要你帮忙润色一番。”

    申良笑着道:“没问题,能为创建大同社会贡献一分绵力,乃是我的荣幸啊!”

    接着,几人把张无易写的兴夏会章程传阅了一遍,个个都面露惊色,因为上面不仅有兴夏会的章程、宗旨、会旗图样,会徽图样,会歌歌词,还有组织结构,包括总部、分部的人员、部门结构,还有怎么去发动百姓,包括宣传,组织百姓等,虽然几人对人民的力量并不很了解,但看上去还是觉得很有道理。

    张无易等几人看完,说道:“兴夏会是我组建,我自为会长,现在邀请你们加入,当然,加入兴夏会本着自愿,兴夏会现在只是为了方便对外称呼,加不加入也无大碍。”

    申良笑着道:“我看你写得很有道理,虽然我不知道你所说的人民的力量是世上最强大的力量,看似懦弱的百姓,一旦发动起来会打倒一切敌人是不是真的,但还是知道唐太宗所说的一句话:水可载舟,也可覆舟。这样吧,反正我已经是反贼,就跟着你干了。”

    张含仓也说道:“我也活了多久,能为创建大同社会出一分力已经满足了。”

    “我也加入。”陈怜月说道。

    魏怀远、周林启眼见申良等人都同意了,也点头同意。

    张无易暗喜,他是打算让众人加入兴夏会,但是,他却打算自己当会长,所以,先就以自己成立兴夏会为由直接把自己放在会长的位置上,虽然他如果让大家选,大家依然会选他,但他不想出现意外,他可是知道政治斗争有多残酷,权力会蒙蔽世人的眼睛,如果不一开始就当老大,或者让几人与自己平起平坐,一旦以后兴夏会势力强大了,那时要想当独裁者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而只有他才知道这条路该怎么走,才有可能发动百姓推翻满清王朝,他不希望下面的人置疑他的决定。

    点点头,张无易说道:“大家都愿意加入兴夏会,我也感到无比高兴,至少,我们已经有六人愿意为实现大同社会而奋斗,我相信,以后我们会有更多志同道合之人。不过,大家可能对兴夏会的一些章程还不是很了解,我们立即把兴夏会的章程大量复印,先一人一份认真研究一番,等你们有所体会后,我们再正式宣誓入会。我打算在这里住一段时间,一方面制造火器,一方面训练队伍。最重要的则是招人,等我们的实力壮大后,我们再去对付庄家。”

    接下来几天,张无易整顿这支队伍,之前,这支队伍并没有名称,自称虎威镖局的人,在张无易的提议下,称为兴夏军,兴夏军分为两部分,一是战队,二是后勤队。其实上,这支队伍本来就是两个部分,三十一名青壮年和选进来的六名身材较为健壮的中年,共计三十七人,就是战队成员,剩下四十一人,则归于后勤队。

    三十七名战队成员,张无易编为一个战斗排,包括四个班,三个战斗班和一个侦察班,战队成员称呼为战士,这也是张无易按照后世的军队编制制订的,他对古代的编制并不清楚,而且后世全世界都那样编制,必定有其原因,哪怕现在没有后世的武器也是一样,至少,张无易觉得很清楚,人员清楚,军官等级清楚、武器装备清楚,反正他看不懂古代的军队的编制。

    张无易很无耻地自任排长,申良为副排长。每班十人,一名班长,一名副班长,八名成员。一班班长为申良兼任,二班班长为魏怀远,三班班长为周林启,三个班,一班的人员武功相对高一点,暂时使用冷兵器,不过,却带着手榴弹。二班、三班则为火枪队,现在虎威镖局,不,兴夏军拥有二十三杆火枪,子弹无数,火药数百斤,足够装备两个班的战士。侦察班暂时只有六人,都是会骑马、武功较高、头脑灵活的战士,班长为猴午细,副班长为陈明略,他们一人拥有一匹马,暂时没有配备火枪,但却每人带着数颗手榴弹,一把大刀,一杆长枪,平时他们作为斥候使用,在关键时候,则可以作为骑兵使用。

第16章 宣传() 
后勤队那里,队长由陈怜月担任,副队长由张含仓担任,下设数个组,分别承担相应的工作,比如火药组,专门制造火药的,兵器组,制造和维修武器。还有财务、保管、厨师、伺养、工具、医疗、清洁、洗涤等组,总之,后勤组就是把杂活做完,而且还包括一些军事上的后勤活。当然,这是因为现在人员太少,如果以后队伍壮大,张无易会把军政分开的。

    以张无易的要求,除了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七岁以下的儿童,所以人都必须参加训练,当然,这训练内容还是要分人的,后勤组人的只是训练一些基础,其目的是加强他们的体质,以免在关键时刻跟不上队伍。

    战队的训练就严格多了,早上必须跑上十公里,吃过早饭后,就开始训练立、列队、行走、正步走、转向、集体跑步等,然后是体力训练、举枪训练,射击队列训练。下午则训练拼杀,由于火枪没有刺刀,现在火枪兵除了一杆火枪外,都背着一把大刀,这让张无易也感到无奈,毕竟,大刀重在七八斤,如果换成刺刀,就能减轻四五斤,又能多携带弹药和其他东西了。

    在所有人都在训练的同时,张无易派出侦察班的人,让他们带着银两去一些大镇H县城,要求买来青壮年,犹其交待,第一首选就是买那种被满清官府和劣坤害得家破人亡的人,其次则是生活极其艰难的人,这一部分就不是买人,而是给钱买命。最后则是收留那些乞丐,男女老少都要,给他们讲明,到这里就有吃穿,从此不会挨冻受饿。

    对于张无易要收留那些老弱乞丐,兴夏军的人很不理解,现在张无易还没有宣传兴夏会的宗旨,他们自然不知道兴夏军到底想干啥,有疑问也很理解,只是作为后世人,并不会因为这些老弱没有生产力和战斗力就不要他们,以张无易的说法,哪怕一砣屎,也有一砣屎的用处,这些老弱虽然没有生产力和战斗力,但还是能做一些能所力竭的事,比如当清洁工、洗衣工,做点轻工活等,何况,那些老头中也许会有一两个工匠,到时说不定会拣到宝。

    当然,张无易之所以敢收留这么多人,那是建立在他现在有钱有粮的基础上的,天胜镇那里可是有八千多石粮食,那天只拉走几百石,连零头都不够,八千多石粮食,现在一石约为五六十斤,换成后世重量大约为五十万斤左右,以一人一天一斤粮计算,足够一千人吃上一年多。

    兴夏军的训练按布就班继续着,一时间不可能出什么成就,但猴午细等人出去招人却收获颇丰,现在确实是康熙盛世,但只是指****很强大,体现在军队强大,但百姓的生活并不富裕,以张无易的了解,大多数百姓全赖红薯、土豆、玉米等高产作物才能勉强填饱肚子,这还是指一般的年头,一旦遇到灾荒,百姓一样会逃荒要饭、卖儿卖女。而今年,信江就发过一次大水,虽然不是什么百年难遇的洪水,但也决了堤,让铅山、贵溪、弋阳等县受了灾,虽然不是什么大灾荒,还是有无数人家遭了难。当然,天灾并不可能,最可怕的还是人祸,那些财主趁着灾荒年,正好放高利贷、催债等,强迫有田的人家出售田地,从而把田地收入囊中,这就是典型的发灾难财。所以,在铅山、贵溪、弋阳、上饶等地有大量乞丐,其中还有的因为欠债被送进监狱。这一些人听到兴夏军的侦察员说有吃的,立即朝着兴夏军的驻地蜂涌而来。

    张无易也没有想到会收集这么多人,第一天,也许是那些乞丐并不相信这里有吃的,也许远处的人还没有消息,所以来的人并不多,大约一百多人,张无易并没有让他们进入兴夏军的营地,而是让他们驻扎到信江下游数百米外的河难上,在那里,他已经建造了一个草棚,里面是一排炉灶,数人在那里升火煮饭。

    当来了一队人时,就可以在那里喝一碗稀饭,老弱可以休息,但青壮则得到一把刀或其他工具,到各处去砍竹子,收集枯草。

    砍下竹子和收集了枯草后,所有人一起努力搬回来,在河滩上搭建草棚,同时,又开始建造竹铺,让众人可以住宿。

    第二天,又来了两百多人,他们吃了饭后,也加入了工作的队五。

    第三天,来了四百多人,他们的经历与前两天的人一样。

    第四天,来的人少了许多,只有一百多人,而猴午细等侦察队的人也一一回来,虽然张无易很想继续招收人员,但他知道清兵还在找他们,一旦这里的事太过张扬,必定会让清兵找到他们的踪迹,当然,就算现在,清兵很快就会找到他们的踪迹,但张无易也顾不了那么多,他必须在短时间内壮大自己,否则,他们这一支队伍不是被清兵消灭,就是被山匪吞并,或者逃出一少部分人从此隐姓埋名,默默地度过一生,也许在某一天被人官府的人发现身份,来一个全门抄斩。

    张无易在这几天内一直在招人,他并没有招当兵的人,而是招收有技术的人,最需要的是识字之人、懂管理、算术等人、铁匠、木匠、泥匠等,总之,只要有一技之长的人,他都招收,而且给了高薪。这一来,还真招到一些人才,比如,一个叫任大启的中年人,就是一个铁匠,他还带着老婆和儿子,他之前就在ZY县城开了一家铁匠铺,被人计设,财产被人夺走,只能离开ZY县到处乞讨,眼见冬天就要到来,正在走投无路中,听到这里有吃的,就带着一家人到了这里。另外还有一位木匠,叫谢子石:五十一岁,没有亲人。还有一位制瓷师傅,名叫宁生元,以前是景德镇一名陶瓷师傅,此人的情况竟与虎威镖局相似,他有一个女儿,长得不错,被一恶少看中,遭到陷害,丢失了一件高级陶瓷,陪掉甩的家财,恶少要抢他女儿顶债,他只得逃出来,一路乞丐,正走投无路,听到这里有吃的,就一路乞丐过来。另外,还有几位识字的,懂算术的、编竹器的、懂建房的人,虽然不是什么高手,但也算是行业中人,对张无易来说,还是很有用处的。

    四天来,这里共来了九百多人,张无易默默观察着,这里面,青壮年有四分之一,足有两百多人,剩下的就是老弱妇孺,老弱妇孺里面,一些中年人和年青妇人虽然不能上战场,但做一些轻体力工作还是没有问题的,这类人不知有多少,现在这些人因为饥饿一个个瘦骨嶙峋,还真看不出他们原来的身体情况,但张无易估计至少有两三百人。

    张无易看中的就是那两百多个青壮年,这两百多人中竟有三分之一带着家属,如果是古代的造反头领,必定不喜他们带着家属,但张无易却无比欢迎,只要那些青壮年加入兴夏军,他们的家属自然也会加入兴夏军,有了家属的牵绊,那些青壮人必定会成为自己忠诚的拥护者。

    九百多人,说起来好像不多,但住在河滩上,却是一大片,整个河滩上都是人头涌涌,前两天在最先来的人的努力下,已经建造了大量的草棚,后来的人只需要建造少量的竹床就行了,至于被单等,那些人在流浪,自然有穿的,虽然很少,但现在还在秋天,还算能挺住,此外,张无易弄到大量的布匹,顺便就给他们一些,那些老弱者,还得到一些棉花御寒。只是令张无易头痛的则是一些人生病了,他还真没有办法,这里竟没有郎中,他只能吩咐去买了一些医治感冒的药煎好给那些病人服用,那些人是死是活,只能凭天由命了。

    当然,这四天,张无易也不可能只是养活那些人就不做其他事,他派出人一一调查他们,把他们的家庭成员、来历、以前的家境、逃荒的原因一一了解,然后进行汇总。

    通过一番研究,张无易锁定了七十多名青壮年,七十多名青壮年及家庭基本上是被官府、劣坤、恶霸等迫害才家破人亡,流落四方,他们对满清官府、劣坤、地主、恶霸有着深刻的仇恨,只要给他们一颗种子,必定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剩下一百多名青壮年,只是因为遭灾,没有吃的,才不得不出门乞丐,他们对官府、劣坤、恶霸等的仇恨就少多了,总的来说,只知道怨自己命苦,这一切是因为天灾造成的,这一类人,要想把他们绑架自己的战车上,还需要一定的诱导才行。

    第五天,张无易让人贴出告示,兴夏会招收护卫队,用以保护灾民们的安全,一旦被招收,安家费银五两,包吃、包住、包穿,初期一个月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