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大明新帝国-第3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下马桥农庄里面,一直有一条生产线,在小规模的生产,调试,朱瞻基的卫队,使用的就是新式火枪。

    所以想要生产新式火枪,只需要赶制出几条生产线就可以了。

    只有手枪的生产,是真正被封存了,先全世界仅有的两把新式手枪,在朱棣正统三年去世以后,全部回到了他的手里。

    朱棣比原本历史上多活了两年,他在禅让之后的第一年,没等改元,就跟舰队去了南洲。

    去南洲的时候,他将自己的后妃全部带走,都住在了那条永乐号上。

    正统元年,他在南洲转了一大圈,正统二年,他从海龟岛沿着赤道线,一路向东,勇闯东洲。

    不过到了东洲,他的身体就有些不太好了,在后世的秘鲁那里,一年四季无雨,气候炎热,这对他的风湿老寒腿很有好处。

    所以他就在那里住了下来,住了一年,在正统三年五月返回大明。

    六月底返回大明,他就开始让人著书。这个时候,他已经感觉自己时日无多。

    但是过来不到一个半月,八月十二,他的一生故事才写了一半,就已经在皇宫东北角的九五飞龙殿归天。

    听到徐有贞的回答,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生产线调试好了以后,全力生产。除了给郑宏先运十万火枪,五百万子弹,其余生产的火枪,按照京卫,京军,边军,边卫,地方卫所的顺序换装新式火枪。”

    “那海军呢?”

    “海军可以稍晚一些,在海上我大明舰队有对手吗?”

    众人都笑了起来,现在的大明都能生产铁龙骨,内木外铁的铁甲舰了,但是其他国家,连四千石以上的大船都造不出来。

    更何况,大明的火炮发展也没有停滞不前,现在已经有了炮弹分离真正的火炮,其他国家还在玩填装跑。

    这个他们是真的想偷学都学不去,因为化学原材料可不是看了就能学会的技术,就是把新炸药放在他们面前,没有那个技术和思路,他们也造不出来。

    对新炸药,各种药品,新式化工原料,橡胶,陶瓷,石油提炼等技术,朱瞻基都是以最高等级封锁。

    就连各种化学知识,理工学院也从不传授,只有各种经过选拔的良家子弟,才能学到这些知识。

    而凡是学到这些知识的子弟,基本上都是不允许去他国的。就连出大明本土,也会严格控制。

    这个反科技树,朱瞻基绝对不会轻易让他国点燃。

    解云清了清喉咙,又继续汇报道:“淮王封地受飓风,暴雨侵袭,损失惨重。他通过南洲总督府向朝廷求援,却因此前修建王府,拖欠税金,被几位堂官否决。”

    朱瞻基点了点头道:“着当地官府妥善安置百姓,至于淮王,限令他秋收之前补交税金……”

    。

第三章 克太子() 
朱瞻基兄弟十人,但是只有五人有后,其余五人不是未婚就死,就是死后无子。

    当初的五兄弟分封南洲,以至于九个兄弟又全都封了过去,现在还空了一个地方。

    空下的地方就是原本封给越王朱瞻墉的西北澳,那里环境恶劣可耕种土地稀少,而原本成为经济发动机的铁矿石,如今还没有被开挖出来。

    这主要原因是如今真正的钢铁货轮还没有造出来,货船的运输量有限,从澳洲拉铁矿石的成本,远远高于内地的成本。

    只有等到真正的十万吨级以上货轮建成,那里的铁矿石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

    因为那片土地荒寂,在朱瞻墉过世之后,那里就被空了下来。

    当初老四朱瞻垠抽到了墨尔本一带的肥沃地区,可惜的是,他还没有到南洲,就病死了。这里后来就被封给了老七,淮王朱瞻墺。

    朱瞻墺也在正统二十三年去世,他的嫡长子朱祁铨继位淮王。

    朱祁铨生于正统十二年,在应天府长大,到了二十八年,十六岁的时候,才被朱瞻基送到南洲淮州府就藩。

    也许是被朱瞻基当初管教的太严,也可能是淮州府与应天府的差距太大。到了淮州府之后,他开始变的喜欢奢华起来,除了行事不敢逾规,变成了一个纨绔王爷。

    淮州府也就是后世的墨尔本,那里到处都是河流,肥沃的土地,还有不少小型金矿,当地非常富足。

    但是那里有一个极大的天气灾害,那就是飓风。

    那里的飓风虽然不像风城惠灵顿,芝加哥那么出名,但是大风却更暴虐。

    特别是每年的夏季,十天有八天有风,还经常有飓风。今年那里就遭受了多次暴风袭击,当地种植的秧苗,都被飓风连根拔起。

    更主要是当地入夏以后普降暴雨,到处洪水泛滥,除了牧场收获了不少好处,农田几乎都遭殃了。

    朱祁铨寅吃卯粮,现在账目补不上了,就开始着急起来了。

    朱瞻基没有心思给他擦屁股,即使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他亲儿子身上,他都不会照顾,何况是这个侄儿。

    但是该照顾还是要照顾,不能让皇族的形象损害了。

    在这个时代,谈民主是不可取的,没有了阶级的存在,老百姓自己都不依。

    从底层向高层攀登,是每一个老百姓发展内心的渴望和追求,是每一个大臣奋斗的目标,是每一个工匠改进技术的动力。

    你真要来个万民平等,只会让社会大乱。因为人人都平等了,还奋斗个什么劲儿?

    自由和民主,都是西方社会的上层,在占据了食物链顶端以后,给老百姓的蜜糖。

    他们占据了社会的大部分资源,然后故作大方,说给百姓自由和民主,其实不过是用资本代替了权力和阶层。

    以后世西方国家里面最具特色的美国和沙特为例,美国鼓吹自由民主,实际上还是少数人领导多数人,大部分人被代表。

    而沙特,更是典型的大政府,阶级分明,王室掌握所有资源的分配权。

    有真正的自由和民主吗?当然没有!

    什么时候,社会的组成都是有阶层的,不满足,才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

    就像那所谓的共产主义,都共产了,我还干个屁啊,为什么不天天享福呢?

    所以,这些只是理想主义,永远不会变成现实主义。

    解云的声音再次响起:“东洲南大陆上,秦王殿下与苏王殿下因为边境发现的银矿,如今对峙已经超过半年。总督东海公调解失败,只能等陛下圣裁。”

    东洲现在有一个总督府,两个提督府。

    总督府驻地后世的巴拿马,管辖范围包括所有港口,还有墨西哥城以南,亚马逊森林以北,加勒比海的广大海域。

    他们整个东洲的海军舰队,包括沿海港口,负责整个东洲的海上贸易,但是不参与东洲内部管理。

    总督杨道是朱瞻基信赖的老人,他除了在正统十年到十五年之间回大明履任了一段时间,大部分时间都在东洲主持大局。

    四十年过去了,他已经从当初的一个千总,成为了大明东海公,权倾一方。

    剩下两个提督府,分别掌管东洲南北大陆的官府系统,包括陆军,矿产,驿道等事务,都是由提督府管辖。

    他们虽然管着这些,但是不参与东洲大陆上面七十多个封国的内部管理,他们也管不了朱瞻基的那些儿子们,主要负责的是协调。

    如今北大陆的提督是章德公杨章德,他从锦衣卫指挥使到现在的章德公,管着后世包括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的大部分土地。

    但是因为各个封国都有自己的军队,他管辖范围虽然大,管理职权虽然宽,但是实际上受到的制约也很大。

    提督府的驻地在东极府,这里也就是后世的美国诺福克海军基地所在的位置。

    东洲虽然矿产众多,但是长久发展,还是那里的广袤土地最吸引人。

    诺福克这里虽然不像后世的纽约,费城,华盛顿这些城市一样繁华,但是地理位置更好。作为辐射整个东洲北大陆的贸易中心,是非常合适的。

    而杨章德守在这里,还有一个重要目的,那就是防范欧洲人前往东洲。

    而南大陆的提督是朱瞻基的表弟张武,他在正统元年前往南洲,由于西征的功勋,一开始就担任了海军指挥佥事。

    正统二十年,他被朱瞻基擢升为梁国公,派往东洲南大陆。

    而南大陆的提督府管辖范围是亚马逊森林以南的区域,驻地在后世的里约热内卢。

    总督府只管海军,贸易,提督府只管陆地上的商业,各个封国之间的协调,而封国内部的权力,被朱瞻基的儿子们自己控制。

    为了利益,他的儿子们如今也是斗的不亦乐乎,不过一切都是在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

    因为他们手里直接控制的大明军队并不多,每人只有六千人。他们的势力大小,更多是依靠当地的土人人数多少。

    秦王是朱瞻基的三十四子,苏王是朱瞻基的六十七子,他们的封地在后世的玻利维亚一带,在他们封地的边界线上,是后世的波托西城。

    而那里,有三座世界级的金银矿,还有好几座储量非常丰富的金银矿。

    两个儿子因为利益之争,一直明争暗斗,但是没有谁敢真正发动战争。

    听到解云的汇报,朱瞻基沉吟了一下,说道:“着令让他们回返应天府述职,朕亲自调解。”

    一件件事务,在众人的合力斟酌下处理完毕,到了午饭的时候,这一天的事务就处理完毕。

    下午的时间,属于朱瞻基的自由时间,不是大事,大臣们一般都不会来骚扰朱瞻基。

    朱瞻基跟朱佑樘玩了一会儿,等他午睡了,又跟几个妃子在一起说说话,看看书,时间就消磨了过去。

    到了傍晚的时候,火车就进入了应天府。没有人来欢迎,只有看到挂着皇家标志的火车进了应天府,那些老百姓才知道,他们的皇帝陛下回来了。

    如今的应天府人口已经超过了四百万,城市规模扩大了两倍有余。

    原本的夹江工业区是大明最大是工业区,但是现在,更像是一个研究基地,而不是工业基地了。

    大部分工厂已经搬迁到了上游的武昌府,如今留下来的工厂,除了少数供应应天府的物资工厂,主要就是研究基地。

    工厂搬迁,是朱瞻基在十年前开始实施的,目的就是为了调节大明经济的失衡。

    因为重视海贸,大明的经济失衡在这些年越发严重。

    大明的沿海地带,如今发展的都非常兴旺。但是内地和北方,虽然也在向前发展,却发展缓慢。

    如今的东部,南部地区的经济,占据了整个大明经济水平的七成以上。

    也就是说,从中原开始向西,占据了大明本土八成以上土地,四成的人口的区域,经济收入只占了三成。

    东南地区的经济兴盛,已经开始影响朝局了。朱瞻基开始考虑过迁都,但是因为还要控制东洲和南洲,他又一直下不定决心。

    南洲和东洲的外领土对大明本土的经济促进是十分巨大的,粮食,橡胶,石油,矿产,羊毛等等,都是如今大明工业腾飞的原料。

    而迁都,涉及的问题非常大。

    而且,朱瞻基也没有考虑好,到底将首都迁移到哪里才合适。

    如今的大明不仅仅是个大陆国家,更是一个海洋国家。首都绝对不能考虑长安,北平这样的城市,必须要有便利的航运。

    从这个角度考虑,长江上游的武昌府非常合适,那里是腹心区域,辐射性更好。

    但是,如今的长江可不是后世经过多年治理的长江,云梦湖还在不停地向南移动,每年水灾不断。

    虽然现在每年耗费巨资在治理河道上面,但是也只是修修补补,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而且更重要的是,武昌府那里没有龙脉,几乎所有的大臣都不会支持迁都武昌府。

    所以,朱瞻基目前只是准备将武昌府建成大明最大的工业中心,依托那里便利的交通条件,将工业产品畅销全国。

    这些年,黄河上面已经修建了四座桥,但是长江上面,只修建了武昌长江大桥。

    后世的南京长江大桥建成了以后,万吨巨轮就不能再进长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栓塞,这个经验教训朱瞻基记的很清楚。

    在还没有实力修建跨度更高的桥的时候,在长江上修桥,是不利于后代发展的。

    所以,大明的火车南北交通,目前只有武昌长江大桥可以直接过,那里也成为了真正的交通咽喉。

    如今,武昌府的发展非常迅速,汉口已经超过了应天府,成为大明发展最快的地方。

    但是,朱瞻基想要依靠这种政策性的倾斜,发展中西部地区的计划,依旧任重道远。

    火车穿过了应天府,直接停在了东华门外的皇家医院门口。

    朱瞻基从车上下来,就被等候在那里的于谦迎进了医院。“老总理的情况非常不好,从昨天到现在,都没有醒过来。”

    朱瞻基叹了口气道:“潜九为了大明殚精竭力,朕愧疚于他。”

    于谦道:“老总理求仁得仁,臣以为,他并无遗憾。”

    朱瞻基看了看头发花白的于谦,笑道:“朕记得廷益与朕同寿,今年也六十五了。”

    于谦点了点头道:“臣已见老态,但是陛下依旧龙威不减……”

    的确,六十五岁的朱瞻基依旧如同一个壮年,除了饭量略减,依旧可以夜御两女。

    这都是因为长期练功的缘故,可惜的是,虽然皇室依旧大力推行道家养生功,但是能练成的人寥寥无几。

    在众人的簇拥下进入了医院,朱瞻基摆了摆手,其他人停下了脚步,只有于谦和李亮几人,跟着他进了抢救室这里的走廊。

    东平公主看到父皇,小碎步走到了朱瞻基的跟前,福了一福,挽着他的手臂撒娇说道:“父皇,如今家翁病重,能否给英国公发电报,让他们通知申直,让他早点回来?”

    因为成本的缘故,大明如今的电报线路在东部比较密集,但是西南和西北只有寥寥的几条。

    英国公府镇守着后世的印度东部地区,驻地英扬府,也就是后世的孟加拉国吉大港。

    那里虽然不是大明最远的区域,却是大明本土西南最远的地方,有一条电报线路。

    从应天府发电报过去,他们遇到出使的舰队,可以通知黄挺早点回来。

    但是朱瞻基却摇了摇头说道:“东平,你心思单纯,就不要管这些事。在府中伺候好老夫人,照顾好孩子,朕就欣慰了。福国公夫人近来可好?”

    后一句话是面向黄渊的妻子芸娘问的,黄渊身为福国公,超品大员,年龄又比朱瞻基大,他的妻子也当得起一声夫人。

    芸娘向朱瞻基福了一福道:“多谢陛下垂询,老身一切都好,就是潜九这一病,生死未卜,心神不安。”

    “福国公这都是为了大明,四十多年来,他鞠躬尽瘁,朕心里都记着。”

    芸娘垂首道:“这是身为臣子的本分,当不得陛下挂心。”

    朱瞻基又看向自己的外孙黄轩说道:“你祖父病重,父亲出使在外,你也大了,这个家里,现在要撑起来。”

    不是正规场合,黄轩也没有自称臣,低头应是。

    由于这个外孙在应天府长大,平日见的多一些,朱瞻基也知道,因为其母性子憨直,他自幼成熟,还算是个能靠得住的。

    只是他有些娇生惯养,性格软了一些。

    进了抢救室,黄渊躺在病床上,只是小小的一团。

    朱瞻基看着他那被插着氧气管的苍老面孔,内心也是感叹不已。

    自永乐十三年,到现在已经四十八年了。曾经轩昂的大汉黄渊,现在变成了一个瘦弱的老头。

    他的一生心血,全部奉献给了大明,当得上国之栋梁。

    沉吟了半晌,朱瞻基收回了心神,问了医院的院正,太医曹素黄渊的病情,只能干巴巴地安慰了芸娘一番。

    黄渊这个人是非常聪明的,正是因为聪明,他殚精竭虑,用脑过度,导致了进入老年以后,心血干枯。

    五十岁以后,他就百病缠身,能捱到现在,已经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如今他已经七十岁了,这一次怕是凶多吉少。

    众人也都有了心理准备,现在只盼他能醒过来,能跟亲人告个别。

    从医院出来,朱瞻基打发了于谦回去休息,将闻讯赶来的李子风叫上了自己的车。

    李子风虽然出身微末,但是因为自小跟朱瞻基的缘分,从十一岁,就开始接受精英教育。

    此人重情又果决。因为念旧情,他放弃了成为一个海军将领,进入了锦衣卫,因为重情,当朱瞻基的妹妹嘉兴因病去世,他二十年未娶。直到李源大了,成亲了,才纳了两个小妾照顾自己的生活,不再孤苦伶仃。

    因为果决,如今的锦衣卫在他的管理下成为大明最强大的执法机构,不管是皇子皇孙,还是纨绔子弟,在锦衣卫面前都不敢耍特权。

    而文武百官,也因为锦衣卫的存在,不敢贪赃枉法。

    负责对内的锦衣卫,稳定民心,负责对外的通政司,让人闻风丧胆。这两大机构,就是大明的联邦调查局和中央情报局。

    “陛下,上月的理工学院化学院失窃一案,臣已经查明是朝鲜方面的手脚。只是现在还没有查清楚,到底是属于李瑈团体,还是李弘暐团体。如今臣已经将案子移交给了通政司,让他们调查清楚。”

    朝鲜世宗李裪永乐十六年继位,正统二十七年去世。他的长子李珦继位两年就死了,传位给了十一岁的李弘暐。

    这个时候,朝鲜的朝政大权都被李裪的弟弟李瑈掌控。

    正统三十年,李瑈想要篡夺大权,朱瞻基派辽东总兵孔力率领两万大军进入朝鲜,李瑈见风使舵,连忙又还政给李弘暐,并且承诺再也不敢篡位。

    李弘暐孤儿寡母,被叔父这样一搞,吓的要举国归附,却被朱瞻基拒绝。

    他不让李瑈篡位,是为了保证嫡系继位,保持正统。

    但是他故意留李瑈一命,也是想让叔侄相争,不想让朝鲜的日子好过。

    但是朝鲜对大明来说,却是一个负担,那里山多地少,人口又多,要了之后反而会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