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大明新帝国-第2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他根本就没有想过自己还能往太孙的身边靠。

    不过他也不觉得失落,那个他原本看不起的二儿子杨道,如今已经是太孙的人。

    自己与太子成就一番君臣之谊,同样能在太孙那里刷出好印象。但是如果他朝三暮四,现在撇开太子想要投靠太孙,恐怕太孙第一个就要拿他出气。

    不管怎么说,太子和太孙都是亲生父子。想在他们之中首鼠两端,那是不可能的。

    朱瞻基的到来,最开心的就是张氏了。

    虽然丈夫失势,但是这丝毫不影响她的地位,更不影响她的心情。

    得知朱瞻基的到来,她不等朱高炽,就急匆匆地迎到了主殿。“今日不是送皇祖出征,怎地这个时辰就从应天府过来了。”

    皇宫距离别院刚好六十里地,即便是骑马,也要一个多时辰。如今刚到申时,张氏一算,就知道朱瞻基是没有耽搁就来这里了。

    “送走了皇祖,孩儿心里觉得空荡荡的,想了母妃和父王,就过来看看。母妃这些时日住的可好?”

    张氏笑道:“这里被你修整了一番,如今变得十分宜居,我倒是觉得比在皇宫住的还舒服。只是瞻基和瞻壑,嘉兴你们都在京城,心里不时挂念。”

    皇子皇孙都有严格的教育制度,虽然朱高炽被贬谛,但是朱瞻壑他们这些已经开始进学的皇孙,学业是不能中断的。

    朱瞻基笑道:“孩儿这次来,也是想接母妃回宫。皇祖特命母妃主持宫中大局,母妃不在,孩儿心里没底。”

    张氏对这里毫不留恋,立即说道:“你父王已经安顿下来,我也该回宫了。瞻基今日住一晚……不妥,你如今身份不同,不可在宫外过夜。”

    张氏伸手替朱瞻基理了一下一缕飘散下来的头发,颇为自豪地说道:“瞻基当以国事为重,我今日就让人准备一下,明日回宫。”

    朱高炽这个时候被何纯搀扶着从外面进来,看着身材高挺的儿子,心里却是百味杂陈。

    “你皇祖走了?”

    朱瞻基连忙迎了过去,亲自扶着朱高炽让他坐在了那张宽大的椅子上。“皇祖今日坐船启程,到运河口转河船到苏州,应该会在苏州游玩数日,下旬出海。”

    朱高炽望向张氏说道:“既然你已准备回宫,就去收拾一番吧。”

    他们夫妻二十多年,双方都已经习惯了对方的存在。但是朱高炽身为太子,女人自然是不缺的,为他生孩子的女人也不是一个两个。

    他跟张氏之间的感情,早就由爱情转为了亲情,虽然偶尔朱高炽也会留在张氏的殿中,但是两人早就没有了夫妻关系。

    张氏照顾他安顿下来,帮他把后宫那一帮女人管理好,留在别院这里也就没什么事了。

    张氏也知道父子俩有话要说,她对着朱高炽福了一福说道:“那我去了……瞻基,你父王身体不好,不要拿那些国家大事来烦了他。”

    朱瞻基躬身应是,朱高炽却有些吹鼻子瞪眼睛了。但是他也不忍去说张氏,化为了一声长叹。

    张氏离去,父子两人面对面而坐。朱高炽摆了一下手,何纯就连忙退下。

    李亮是个懂时务的,不用朱瞻基招呼,他就跟着何纯一起退下。

    因为朱棣隔着朱高炽让朱瞻基监国,父子两人之间也是有一些尴尬的。

    在权力的宝座面前,任何人都不会无动于衷。

    如果朱瞻基不是有着后世的记忆,他不会急不可待地就像要掌权,他很怕朱高炽将大明带回了老路。

    虽然他知道,如今的大明已经不是历史上的大明,在漠北,在南洋,在西洋,大明都呈现出了不一样的态势。

    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在变化之中,无数人想要去南洲开发金矿。

    朱瞻基已经勾起了所有人的贪婪之心,现在的大明上层人物要不是因为朱棣西征,恐怕早就一股脑地向南洲跑了。

    但是,朱瞻基这个人就是一个权力比较重的人,他更愿意把一切控制在自己的手中,由他来主导这一切。

    朱高炽看着平静的朱瞻基,忍不住又叹了口气,才说道:“如今你皇祖离去,你有没有想过如何将一切笼络到自己的手中?”

    朱瞻基胸有成竹地说道:“父王,如今一切都在孩儿掌控之中。即便是孩儿插手最少的朝政,如今有各部堂官细心辅佐,也不足为虑。孩儿不用费尽心思,一切尽在斛中。”

    “各地总督,巡抚,知府,你可有了解?”

    朱瞻基笑道:“孩儿身为监国,管的是整个天下,只需要审时度势,因势顺导就足够了。若是事事都要操心,那孩儿到底是监国,还是知府呢?”

    朱高炽早在前几年就一直在想,如果自己监国,应该如何笼络百官。他对自己没有信心,所以就把许多问题看的比较严重。

    听到朱瞻基如此心大的话,他没有觉得朱瞻基是自信,只是认为他考虑的不周全。

    他温和说道:“为父这些年根据大明的情况,也编了一份治政的册子,现在为父用不上了,也正好给你。”

    朱瞻基看他手旁边放着的一本厚厚的册子,心里不以为然,但是依旧恭恭敬敬地接了过来。

    “父王费心了。”

    朱高炽摇头苦笑了一下,说道:“可惜这些再也用不上了……。你皇祖乃马上帝王,对儒家的一套不屑一顾,你也随他,总是相信武力能解决问题。为父心忧啊!”

    朱瞻基摇头笑道:“父王,孩儿从不认为武力能解决治国问题,但是,更不相信儒家能解决治国问题。孩儿只想问一句,这什么是儒?”

    朱高炽楞了一下,觉得这个问题很容易回答,却也很难用三言两语来说清楚儒的本质。

    他也知道,朱瞻基不是向他求教,所以一时之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朱瞻基本来也不需要他的回答,接着说道:“在孩儿看来,儒是思想意识,是个人修养,是为人立身之基。儒家学说,其根本意义是教化,所谓里。

    但是治国,仅仅有儒是不够的,因为儒家根本就不是治国之学说。人一上百,千奇百怪,想要让所有人都变成一个样子,这是儒家一直在努力的。

    这也是符合帝王之利的,所以自汉以来,儒家一直备受重用。

    但是事实证明,作为开化民智之教化,儒家是可取的。但是治国需要是的海纳百川,需要的是平衡,需要的是竞争。这些方面,儒家就不够看了。

    孩儿会重用儒家,但是绝不会让儒家成为控制一切的言论和思想。”

    朱高炽摇头说道:“这只能说明你对儒家的了解还不够……”

    “那父王如何解释几百年朝代更迭,天下兴亡?那父王如何解释这天下除了大明和周边几国,其他国家都没有儒家依旧活的好好的?儒家有用,孩儿不会否认,但它不万能的啊!”

    朱高炽并没有跟朱瞻基争辩的意思,他也知道,在爷孙两人的眼中,自己才是愚蠢的。

    他沉吟了一会儿,才又问道:“那你准备如何对付孔家?”

    朱瞻基笑了笑,说道:“父王在别院信息不通,可能还不知道,山东近来大乱,乱民已经打死了四个县令,十几个官吏,他们也冲撞了孔府,将孔府烧了三分之一。”

    朱高炽大惊,忍不住坐直了身体,问道:“可否抓住那些暴民?”

    朱瞻基摇了摇头说道:“那些乱民虽然打死父母官,却都原地不动,主动接受朝廷审讯。而那孔府完全是咎由自取,何须抓人?在父王眼里,那些是暴民,但是在孩儿眼里,他们却是良民。”

    “良民会以下犯上?良民会杀人?良民会引火烧屋?”

    “那些县令和官吏吃着朝廷俸禄,享受朝廷特权,却不为百姓着想,欺上瞒下,罪有应得。百姓哪里错了?他们只是想要活下去,孩儿愿意看到他们像个人一样活下去,而不是像条狗一样苟延残喘。”

    朱高炽被这个消息震惊的有些心烦意燥,他瞪着朱瞻基问道:“我不想跟你说这些大道理,我只想问你,你准备拿孔府怎么样?”

    “孔家被抬举不过是宋代一些文官为了给自己脸上贴金才抬举起来,即便那个时候,他们不过是从五品。但是因为他们投靠蒙元,就封了三品,到了太祖那里,为了拉拢人心,才把他们封为一品。但是这个家族不过是墙头草,蛀虫,根本就不该享受祖宗的余荫。”

    “他们是圣人之后!”

    “孟瑛还是孟子五十六代孙呢,还不是在孩儿麾下任职。更何况,圣人是圣人,孔家是孔家!我朱家儿孙都还有削为平民之人,何况一个隔了几十代的圣人之后?”

    朱高炽忍不住指着朱瞻基说道:“瞻基,你这样做会出大乱子的!”

    朱瞻基摇头说道:“父王放心,孩儿不急,孩儿会等他们的名声被他们自己败坏干净了,再对付他们。一个孔家,还不值得孩儿放在心上。在孩儿的心中,他们还不如一个会做蒸汽机的工匠重要。”

    朱高炽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大怒道:“一万个工匠,也比不上孔家的名声重要!”

    “侵占良田的名声吗?刨他人祖坟的名声吗?因私废公的名声吗?”

    朱高炽忍不住一拍案几,大怒道:“你滚回宫去,我不想看到你!来人啊,送我回去。”

    一帮内侍本来在外面谈笑风生,听到里面的争吵声登时面面相觑起来。

    听到朱高炽的呼喊,何纯与两个内侍连忙小跑着进了大殿。

    朱高炽见他们进来,自己站起身来,朱瞻基要去扶,被他一巴掌拍开。

    其他人向着朱瞻基讨好地一笑,扶住了朱高炽。

    朱高炽这才又说道:“这次放过孔家吧,毕竟他们也是因我被卷入……”

    朱瞻基问道:“父王,他们为了一己之利,抵制南洋粮食,让山东难民高价从他们手中买粮,也是你授意吗?”

    这件事当然不是朱高炽授意,他只是被利用而已。

    但是这个时候,他还是承担了下来。“瞻基,这是我第一次求你!”

    朱瞻基也无语了……

    两个内侍扶着朱高炽,何纯端着朱高炽的水壶和茶杯跟在后面。

    朱瞻基喊道:“何纯,我这里还有给父王准备的一套调养内方,药我也抓来了,跟你交待一下。”

    何纯看了看朱高炽,见他不置可否,站定了脚跟。

    等他们离开,朱瞻基开口问道:“最近孔家又有人来打扰父王吗?”

    何纯低着头,眼睛却四周瞟了一眼,才低声说道:“那个孔乐南前日又来了一趟。”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去吧,用心服侍父王。以后有什么消息让人通知我。”

    “是!”接过了朱瞻基递过来的药方,他立即低着头小跑离开。

    这个时候,李亮他们才来到朱瞻基的身边,朱瞻基吩咐说道:“去让丰城侯李彬来见孤。”

    李彬是明初大将,骁勇善战,早年镇守西北,杀的蒙元部落皆俯首称臣。

    后来西北各部归附,他被调回了京城,任西军都督府左都督,职府军前卫指挥使。

    府军前卫是京师直卫比较特殊的一卫,因为府军前卫同时兼任了挑选兵源的任务,一直是京城各军卫中最大的一卫。

    他德高望重,早年一直在西北,与太子一系关系并不亲近,所以朱棣挑选了他来软禁朱高炽。

    “臣李彬见过殿下。”不一会儿,李亮就带着李彬进了大殿。

    朱瞻基早有准备,不等他拜倒就扶住了这个老将的臂膀。“老将军不必多礼,你当初叱咤西北时候,孤就对你仰慕已久,只是这些年一直无缘得见。”

    今年朱瞻基回来,倒是见过他,不过两个人并无私交。他这种边军大将,在京城虽然位高权重,但是因为换了环境,一直比较低调。

    李彬虽然跟朱瞻基并无私交,但是他是武将一系的中坚力量,所以自然对偏向武将的朱瞻基更为亲近。

    而英武雄壮的朱瞻基,自然也比连走路都要人扶的朱高炽更受李彬的拥护。

    请了李彬坐下,朱瞻基才说道:“皇祖当初既然让将军来别院驻守,自然也是信得过将军的。如今我父王身体虚弱,受不得刺激,今后还望将军能严格执行军令。”

    李彬当初接到朱棣的命令,内心还有些不安。毕竟太子是太孙的父亲,自己要是太严格,怕太子不高兴,在太孙面前也落不到好。

    现在听了朱瞻基的话,他立刻明白了过来,犹如吃了定心丸一般抱拳说道:“臣定当谨遵殿下之命!”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据说令公子李贤如今回京,还未安排职司?”

    李彬心中一喜,抱拳说道:“此子野惯了,不愿在京卫消磨度日,想要回西北边军,被臣阻挡了下来。”

    “他此前在西北军就是指挥使,且英勇善战。只是不知道愿不愿意屈就我幼军第四卫指挥使一职……”

    这一次李彬立即单膝拜倒,抱拳道:“臣谢过殿下赏识!”

    如今朱瞻基的幼军要重编,三万五的幼军,目前只有不到七千人,要补充兵源两万八,而且增加的军卫,每一个职位都被抢破了头。

    现在朱瞻基直接许了一个指挥使,李彬简直是喜出望外。这可是未来的陛下亲军指挥使啊,十个边军指挥使也比不上!

    朱瞻基提拔李贤,当然不只是因为要拉拢李彬,这父子两人都不同凡响,战绩彪炳。

    李贤在京城年余都没有谋职司,恐怕眼睛也是盯着朱瞻基的幼军。

    朱瞻基手底下就缺这种一直在战场上历练的大将,所以也算看了李贤对眼。

    现在收获一员大将,又把李彬拉拢住。

    今后这个别院,内外的信息渠道,就被朱瞻基控制住,朱高炽再想得到什么消息,见到什么人,都要看朱瞻基的心意。

第五十八章 东洲计划() 
软禁朱高炽当然不是朱瞻基的意思,他只是让李彬将朱棣的命令执行的更加完善一些而已。

    李彬也当然知道这个锅绝对不能让朱瞻基来背,他今天敢让朱瞻基背锅,他们丰城侯李家的命运也就完蛋了。

    所以他即使要重新肃清防卫,也不是从今日开始,他必须要找一个借口,以此为契机将防卫变的更加严密。

    朱瞻基不在乎李彬会怎么做,他只在乎结果。

    朱高炽是他父亲,他没有办法直接对付他,但是可以对付他身边的人。只要斩断了这些人的信息渠道,朱高炽就变成了一个聋子,瞎子。

    现在,就看李彬这个老将,在政治上敏不敏感了。

    从别院回到下马桥的时候,天就已经暗了下来,他没有在下马桥耽搁,带着羽林卫直接进了朝阳门。

    城门道里面已经被肃清,不管是进城还是出城的百姓,没有跪下,只是蹲在了道路两边。

    在这些人群中,两个身穿锦袍的中年显得格外显眼。

    朱瞻基的马匹驰到近前,两人一同躬身行礼。“见过殿下。”

    朱瞻基看了看笑容满面的孟瑛,将目光盯在了有些不安的易信身上。“跟着入宫吧!”

    自有护卫让出了两匹马,两人跨身上马,跟在了朱瞻基的后面。

    皇宫位于应天府的西南角,进了朝阳门还有连续两道城墙和城门,东安门和东华门。

    入了东华门,朱瞻基在瓮城落马看了看天色,距离皇宫关门还有一个时辰,足够他跟两人叙话了。

    三月的天气已经不冷,朱瞻基也不想在黑暗的屋子里跟他们说话,就带着他们来到了东宫的花园里。

    “易信,孤是有些失望的,三年了,你竟然还没有探索到东洲的位置。孤已经给了你坐标,给了你气候图,你竟然到现在才探索到中途岛一带。”

    朱瞻基口中的中途岛,就是后世的阿留申群岛。这一串长达两千公里,超过三百个小岛的岛链,连接着从北海道岛一直到北美大陆的通道。

    易信这三年间,已经探清楚了北方的白令海峡,一直到后世的阿拉斯加地区,但是却一直没有能向南一步。

    其实他的成绩已经很不错了,在没有蒸汽机的时代,航行受天气的影响太大了。

    但是因为出了一个山东大案,所以朱瞻基也要敲打他一番。

    易信双膝跪下,俯首道:“臣无能……”

    “你不是无能,你只是因为获得了中连岛作为家族基地,如今心思繁杂了。你倒是跟孤说说,这三年来,你究竟有多少心思放在公务上?”

    虽然天气还不热,但是易信脸上的冷汗冒的更快了,他不仅没有起身,反而将头埋了下去。“臣罪该万死!”

    朱瞻基转过身来,看着跪在地上的易信,说道:“抬起头来,看着孤。”

    易信不敢违逆,仰头望着高大的朱瞻基俯瞰着他,那张冷肃的脸庞让他胆战心惊。“孤不在乎你跟纪纲攀比,将伯爵府修建的富丽堂皇。孤也不在乎你大半时间都在忙着私人事务,可是你不该荒废政务,让山东水寨形同虚设,你不该畏惧艰险,只是坐在家中遥控舰队出海探险。

    孤之所以没有让人拿你,是因为怜你之才,不忍你中连伯府刚建成,就此破败。这三年,孤不在大明,未能时刻监督你,你虽有过错,孤也愿给你一个机会。

    你的目光不该只放在中连岛那狭小的海岛,也不该只放在东瀛,或者北地,孤要你将目光放的更远,向东方望去,那里还有一片远比大明大上数倍的大陆,等着我大明去占据。”

    易信拜伏了下去,大声道:“臣四月北风停下,就亲自率队前往东洲,这一次,不将东洲探个清楚,臣誓死不还。”

    朱瞻基这才暗暗点了点头说道:“你去寻候显吧。这次东洲探险,将以候显为首。第二舰队抽调一万五千士卒,另有南疆抽调一万士卒,孤这次要你们将孤所有想要的东西都给孤带回来。”

    易信楞了一下,他没有想到这次要探险的规模如此之大,这简直都跟郑和下西洋的时候的规制一样大了。

    来不及细想,他就叩首道:“臣遵旨。”

    阿拉斯加的金矿,美洲的银矿和金矿,现在都不是朱瞻基想要的。朱瞻基想要的是玉米,是土豆,是南美的橡胶树。

    粮食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