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大明新帝国-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众人的注意力很快就又回到了即将到来的大战上。

    今晚瓦剌大军若不动,明日他们肯定就会动,绝不会拖到后日。因为如果前锋营从三河口返回,现在的三万瓦剌骑兵就更被动了。

    朱瞻基从大帐里出来的时候,已经是子时了,不过最少有一大半的将士都没有睡觉,一方面是防止瓦剌人劫营,更多的是面对大战的压力,让无数人难以入睡。

    特别是那些将领们,大部分都睡不着,反倒是那些身经百战的老兵们,该执勤的执勤,该睡觉的睡觉。

    从北平出发的时候,风花雪月四女就没有随行了,朱瞻基不得已让那些太监们帮自己每天烧水,煮了草药来泡澡。

    躺在滚烫的浴桶里面,炎热的天气,让他满头大汗。但是草药带来的酥麻的滋养,让他根本舍不得离开水里。

    对这场战争,他丝毫不担心,因为朱棣五次北伐都胜利了。

    但是这种憋屈,却也让他郁闷无比。

    明明拥有平推的实力,但是却因为生产力的低下,发挥不出来自己的实力。

    近百万大军不敢太分散,聚在一起却行动缓慢,只能用无赖的方式逼着瓦剌人来跟自己打。

    如果这个时候有方便好用的枪,这些瓦剌人,鞑靼人,加上兀良哈人一共才三百万。只要后勤供应跟得上,一支五万人的骑兵,就能把这些北元人全部干掉。

    看来这次回去之后,自己该把枪械改进的计划早点摆上台面了。

    工业升级可以晚一点,最少也要先造出一批好用一点的火铳出来。

    不要说后世那种现代化的步枪,哪怕就是跟后世土铳一样的火绳枪,也要比现在的火铳好用的多。

    现在最大的难题就是,枪管的铸造。

    没有电,没有电机,没有机床。想要造出合格的枪管,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

    现在大明的枪管,就只能靠熟练的技师,先浇铸成带凹槽的环形铁,然后用锉刀一点点打磨出来。

    然后再用另一块铁,封住这个凹槽,外面再用铁条封紧,等于是必须要有两层,才能保证枪管的封闭性。

    但是,这些枪管没有统一的标准,所以枪的质量参差不齐,技师的技能作用被无限扩大。

    可是想要统一标准,按照现在的科技,几乎不可能。

    朱瞻基从水里出来,穿上了贴身的长袍,然后就趴在桌子上写写画画。

    他不记得在哪里看到过用水车当动力来钻枪管,应天府靠近长江,有丰富的水力资源。

    可是等他真的想要设计出这套装置的时候,才发现此路不通。

    因为想要水车的动力达到要求,这个水车必须要庞大,坚固。而这样的水车,传动装置先不提了,光是核心的轴承就不是现在能造的出来的。

    甚至可以说,想要造出合格的轴承,比造枪更难。

    而那些传动装置的齿轮,也必须用钢铁来制造,木制的传动装置,根本带不动可以钻枪管的钻头。

    反倒是钻头,对朱瞻基来说没有难度。

    因为钻头最佳的材料是钨合金钢,主要成分钨,镍,钴,铌,钛,钽在大明都不缺。在要求不高的时候,钨钢的制造,无非是多试验一番而已。

    何况,现在不需要太复杂的工艺,只需要将钨和钢进行配比,比一般钢铁更坚固就好了。

    材料工艺靠记忆还能试验,但是机械加工工艺,仅仅依靠回忆,完全不可能解决。

    “殿下,该睡了。明日可能就会大战,要养精蓄锐啊!”

    朱瞻基看了看外面黑乎乎的天空,因为乌云密布,连一点光线也没有。

    “什么时辰了?”

    “差一刻丑时。”

    也就是十二点四十五了。朱瞻基想了想,将画的水车图收了起来。“孤去睡了,你将这些东西收到我的草稿箱里。”

    李亮应了下来,他不是第一天在朱瞻基身边做事了,朱瞻基立下的规矩,他都遵守的很好,也不怕他会泄密。

    朱瞻基进入了内账,在平摊在地上的褥子上坐了下来,开始打坐。

    气息运转,心无旁骛,按照道家的呼吸法,几分钟之内,朱瞻基就进入了人物两忘的境界。

    凌晨时分,瓦剌人又一次出现在了忽兰忽失温北部的山坡上,居高临下进行了一次冲击。

    不过虽然是凌晨时分,大明军队也早有准备。鼓声一响,值守的外围军士就以逸待劳,竖起了枪阵。

    他们见占不到便宜,在射程之外就又绕了一个弧线,回到了阵营。

    天色渐亮,看到出现在山坡上的瓦剌大军,所有人的情绪又有些压抑,所有人都知道,大战一触即发。

    不过,这数十万将士都是百战老兵,他们的人数又远远多于瓦剌人,所以此时此刻并不惊慌。

    他们的稳定也让那些民夫都放下了心来,那些伙头军也在有组织的安排下,准备着早饭。

    土城墙上,柳升看着远处扯成一条几里长的长龙的瓦剌骑兵,主动请战。“陛下,瓦剌人的大军已经全部出现,臣愿为先锋,率部给他们来个犁庭扫闾。”

    朱棣看着瓦剌人摆出的威慑阵势笑道:“不急……这个时候,该急的是瓦剌人。他们若不现在就进攻,我们就等士兵用过早饭再动手。”

    众人都笑了起来,但是这个时候朱棣又笑容一凝。“陈懋,王通。”

    两人立即出列,躬身拜道:“臣在。”

    “你二人领左哨,左掖,于西侧整军,等我号令。”

    “遵旨!”

    “李彬,谭青。”

    “臣在。”

    “你二人领右哨,右掖,替换五军营接替前营据敌。”

    “遵旨。”

    “柳升。”

    “臣在。”

    “你率神机营,于东侧整军。记住,驱阿鲁台部挡在前面,如有不从,直接动手。”

    “臣遵旨。”

    朱瞻基看着朱棣调兵遣将,内心不仅没有恐惧,反而有一种兴奋的愉悦感。

    终于等到开战时刻了!

第五十章 交战() 
山坡上的瓦剌人当然也注意到了大明军队的调动,军旗的移动,就意味着军阵的变化。

    他们等的就是这个时间。

    值守了一夜的军士们要被换到后面去休息,刚醒来的军士们还没有兴奋起来。换岗带来的短暂混乱,就是瓦剌人一直寻找的机会。

    但是,这个漏洞是大明故意暴露给对方的。

    看到瓦剌人从三里之外冲下了山岗,朱棣大声喝道:“擂鼓。”

    架在土城上的十余面大鼓被整齐地敲响,随后,连绵十余里的大鼓全部被敲响,鼓点逐渐一致,格外振奋人心。

    一块块整齐的军阵中,被腾出了几十米宽的通道,各骑兵部队从大营中间慢慢冲了出去。

    敌军未至,他们以逸待劳,要等到敌军进入一里之地,才开始加速。

    这种万马奔腾的场景是现代社会根本看不到的,马蹄溅起的灰尘逐渐扬高,给原本清新的草原清晨增添了一份灰黄的肃杀之气。

    瓦剌人自己都没有吃早饭,当然不会留给大明军队吃早饭的机会,哪怕是试探性的攻击,他们也要把战争的节奏给控制住。

    虽然看似来势汹汹,但是其实他们的攻击非常保守,冲出来的军队不到一万人,还主要集中在他们的右翼,大明军队的左翼。

    因为在大明军队的右翼,有着瓦剌人最畏惧的神机营。

    左翼那里距离中军足有四五里路,朱瞻基只看到瓦剌人冲了下来,不一会儿灰尘扬起,就挡住了视线。

    在整齐的大鼓声和奔腾的马蹄声中,连厮杀的声音都听不见。

    这让朱瞻基格外着急,他没有想到,自己就在战场上,竟然看不到战况。

    相比心里长草一般的朱瞻基,朱棣倒是还很镇定,只有轻拍着城墙的手,也暴露出了他此时的兴奋。

    一阵东风吹过,战场上的场景终于又露了出来。

    望远镜里,两军的接触并不深入,瓦剌人根本不敢穿插太深,都是骑兵的交战,他们想跑容易。

    但是如果被大明的步兵围住,固然能多杀几个人,但是想跑就不容易了。

    这只是试探性的攻击,瓦剌人还远远没有到孤注一掷的时候。

    这种短兵交接的场面虽然没有现代枪炮战的恢弘气势,但是在残酷性却更甚于枪战。

    因为枪战只用扣动扳机就好了,而现在,所有的人要用刀在对方的身上砍。

    一刀往往砍不死,还要补上几刀,许多人几乎是初一接触,就浑身鲜血。有些是自己的血,更多的是对手的血。

    不要说杀人了,让现代人去杀猪,杀牛,许多人都下不去手。而现在,他们杀的是同类。

    朱瞻基却一点也不畏惧,在现代他亲手杀的人就有几百个,当初杀那些索马里海盗,尸体就装满了一艘船。

    看到此情此景,他身上的暴虐细胞一个个全部活跃了起来。

    他的手也忍不住颤抖了起来,朱棣的眼睛盯着战场,余光看到了他颤抖的手。“怕了?”

    “不,孙儿不怕,只是兴奋。”

    朱棣哈哈笑道:“现在还不用你上战场,且看着吧!”

    这个时候,一队生力军又从远处冲了过来,想要跟左翼的瓦剌人汇合。

    朱棣一挥手,鼓点一变,在他的身边竖起了一个三千营的大旗。

    早就蓄势待发的三千营也驱马冲出了队列,直接迎向了敌军。

    三千营的前身就是收拢的蒙元人,因为最开始有三千草原勇士,所以被命名为三千营。

    虽然现在三千营已经扩大到了近万人的规模,但是名字一直没有改变。

    三千营与五军营不同,它下属全部都是骑兵,这支骑兵部队人数虽然不多,却是朱棣手下最为强悍的骑兵力量,他们在战争中主要担任突击的角色。

    担任指挥使的满都是个雄壮的蒙元大汉,平时看起来憨厚,打仗起来却奋不顾身,号称拼命三郎。

    此人原是蒙元奴隶,对蒙元人,他恨之入骨,在他手下,几乎不会有俘虏。

    这个时候的战场距离朱棣和朱瞻基只有不到一千米,即使不用望远镜,也能清楚地看清。

    三千营和瓦剌人的战斗力并无差距,他们都是同一个民族,也都是百战老兵,他们的交战,也显得格外惨烈。

    随着三千营的出战,朱棣的身边竖起一个个大旗,步兵方阵也开始向前进攻。

    与骑兵的散乱不同,步兵方阵一直保持着整齐的步伐,特别是前排的长枪阵,即使在进攻的过程中,也没有散开。

    这种纪律性让朱瞻基对明初的士兵战斗力判断也有了一个很大的提升,这种气势,几乎是完全颠覆了他对古代士兵素质的看法。

    他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部电影《角斗士》,大明的士兵或许在体格上比不上那些西方人,但是这种纪律性,比电影上的罗马军团也丝毫不弱。

    看到大明的前阵步兵出动,又有一队瓦剌骑兵冲了过来。按照进攻的规模来看,瓦剌人已经出动了将近一半,但是大明军队出动的还不到十分之一。

    不过,这支军队的加入不是为了进攻,而只是为了给大明的骑兵施加压力,然后让陷入战场的瓦剌骑兵退出战场。

    朱棣看到这一幕,忍不住笑道:“瓦剌人要退兵了。”

    朱瞻基问道:“皇爷爷,为何不让弓箭兵出动,反而要以骑兵出动,跟对方硬碰?”

    “我们有弓,对方也有。快马奔腾,近距离快射也不过两轮,作用有限。阵地战非接触战,双方斗勇,等瓦剌人进入射程,弓箭手作用有限。何况对方只有三万余人,我军却有十万骑兵,若不能正面把瓦剌人打服,他们怎么会认输?”

    “那为何不追击?”

    “现在我军还未进食,即使追击也不能持久,更怕他们逃逸不回,所以暂时给马哈木留一点希望,一会儿再好好收拾他们。”

    看到朱瞻基仍然有些不解,朱棣又加了一句:“放心,马哈木为了向其他部族证明他的能力,不会就此罢休的。”

    朱瞻基发现,自己以现代思维来考虑问题的时候,往往就会跟这个时代格格不入。

    一些很简单的认识,自己自认为优越于现在,可是最后却发现,根本不适合现在。

    而这些古代人的一些思维,更是让他觉得难以理解。

    还好他是太孙,他是皇帝最喜欢的孙子,除了少数几个人,他完全不必去迁就别人。

    要是他没有穿越成太孙,而是一个普通人,恐怕除了造反,只能去当个海盗了。

    不然的话,以他的性格,活在这个压抑的时代,他一天也忍受不了。

    对面隐约传来了号角声,在战场的厮杀声中,不注意根本听不到。

    而大明这边的鼓点也停了下来,敲起了铜钲,这也就是所谓的鸣金收兵。

    朱瞻基躬身抱拳说道:“皇爷爷,孙儿想去探望受伤军士,望皇爷爷恩准。”

    这个时候,可是拉拢人心的大好时机,朱瞻基虽然不能直接拉拢将领,但是在士兵面前卖好,朱棣应该不会管。

    听了朱瞻基的请求,朱棣迟疑了一下说道:“难得你有这个心思,摆出我的仪仗,代我问候受伤军士。”

    走进了战场,才能清楚地体会到这个时代战争的残酷性。

    在落后的医疗基础下,受伤,特别是重伤,内伤,往往就代表一个生命的结束。

    大明势大,人多势众,虽然在对战局势上处于被动,但是牢牢占据了战场的上风。

    瓦剌人的退兵,那些受伤的士兵,落马的士兵,也都被留在了战场上。

    那些重伤的士兵被大明的士兵直接补上一刀,然后砍掉他们的脑袋。

    他们丝毫不在乎战场的血腥,提着一个个还在滴血的人头,喜气洋洋地跟监阵官报备。

    这一个北元人头,可是实实在在的二十两白银,按照当今士兵收入来算,就是大半年的薪水。

    要是有哪个人杀上几个敌人,娶老婆,盖房子的钱就都赚回来了。

    而来到了伤兵营,这里的气氛登时就压抑了许多。

    虽然在朱瞻基的影响下,军队招收了不少军医。但是这些军医也只能治一些外伤,严重的内伤,或者断手断脚的外伤,只能听天由命了。

    所以,许多士兵的身边都围着亲近的同僚,趁着还没有死,将遗言带回去。

    朱瞻基摆出了一副后世电视上面领导探望英雄的架势,没有丝毫的架子,挨个慰问众人。

    他的出现也让所有人都激动无比,一些轻伤的士兵甚至激动地跪了下来,感动的痛哭流涕。

    其中一个还不二十岁的士兵,左手断了他都没有哭。但是朱瞻基只是和声和气地说了几句好话,他就激动地哭的像个孩子。

    而像他这样的人还占了一大半,对他们来说,太孙跟他们就是天与地的差别。

    在内心里,朱瞻基还是有些开心的,这种固化的阶级观念,对他这个人上人来说,是乐于见到的。

    交战不到一个小时,但是双方的伤亡人数都超过了五百人。

    大明的士兵当场死亡的近百人,另有近百人即使死不了,也变成了残废。

    但是瓦剌人的损失更大,他们足足丢下了最少四百人,其中只有少数几个被留下了性命绑了起来。

    不过,战争还未结束,等待他们的是锦衣卫的酷刑审讯,恐怕会生不如死。

第五十一章 绝不后退() 
突然一阵喧嚣声传来,随后战鼓齐鸣。

    朱瞻基抬头望去,只见刚刚收兵的瓦剌人竟然又冲了过来。

    此时的朱瞻基还在前阵,他身后的皇帝仪仗显得格外显眼。

    不用多想,朱瞻基就明白了过来,肯定是他身后的皇帝仪仗吸引了对方。

    瓦剌人恐怕是想来捡便宜,即使威胁不到皇帝,只要见到皇帝仓皇逃窜,也会鼓舞己方士气,打击大明士气。

    跟在朱瞻基身后羽林左卫指挥佥事赵永亮和太监李亮,包括玄真他们都紧张了起来。“殿下请暂且后退,敌军这次出动阵势不小,来势汹汹。”

    朱瞻基却一摆手,说道:“孤哪里都不去,绝不后退一步。韩成,竖旗!”

    他所处的左右两军分别是东胜卫和云川卫的步兵阵,两军的指挥使都单膝跪拜道:“殿下龙体为重,请暂且后退,待我卫军士迎敌。”

    朱瞻基大声说道:“难道你们就没有信心保护孤了吗?”

    众人一听,立即不再劝,大声应道:“誓死保护殿下。”

    朱棣让朱瞻基用他的仪仗来巡营,恐怕就有诱敌深入的想法。当然,这不是朱棣想要牺牲掉他,几十万大军如果还保护不了朱瞻基,那还来北征干什么!

    他更多是想让朱瞻基亲身经历一下战场,来锻炼一下朱瞻基。

    眼见敌军奔驰而来,朱瞻基兴奋的双手微颤。大声呼道:“马来!”

    但是这个时候,没有人敢让他上马了,一帮人连忙拦住了他,前面站了最少三排盾甲兵,将他保护了起来。

    而东胜卫和云川卫的战阵前移,很快就让朱瞻基他们落在了身后。

    这一次迎敌,骑兵没有直接出动,而是先出动了弓箭兵。

    第一轮,长弓抛射。每人只射出了两箭,敌兵就进入了百步以内。弓箭手们换成了一批短弓箭手,他们开始进行平射。

    在大明军队的如蝗箭雨下,瓦剌骑兵最少有数十人还没有临阵,就被射于马下。

    而他们的短弓射出了不到两轮,就冲到了阵前,对明军的伤害微乎其微。

    在一里左右长的战线上,瓦剌人的骑兵不会想到自己会被步兵抵挡住,还在硬冲。

    他们认为,只需要再努力一把,就能冲进大明的军阵,活捉大明的太孙。

    由于朱瞻基在阵前,两卫不得己将位于陷马坑后方的阵地前移,这就造成了前阵的枪盾兵失去了地利的优势,只能用身体和长枪来硬抗马匹的冲击。

    但是,哪怕是死亡也没有能够吓到他们,有朱瞻基在身后,他们每个人都义无反顾地英勇迎敌,没有半点退缩。

    大明军队抵挡住了,每个人不顾自己的生死,缠住了冲击而来的骑兵,用弱小的身体抵挡着几百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