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大明新帝国-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要解决了草原问题,大明就没有了心腹大患,而朱瞻基也就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攻略其他地区上了。

    而且他还拥有最佳的条件,那就是在他的前面,还有一个替他挡风遮雨的朱棣。

    虽然不能直接掌权,不能肆无忌惮地施展自己的抱负,但是同样,他也不需要直接面对社会各界的压力。

    不过,想要永久解决草原问题,这件事可急不来,欲速则不达,越急越要缓着来。。。

    能够用十年左右完全统一草原,五十年的时间彻底解决民族问题,他就心满意足了。

    虽然在现代他就已经成为了一代枭雄,但是当皇帝,毕竟还是第一次啊!

    而且在现代,他以商业聚势,自由自在。但是现在,他感觉一张网套在自己的身上,不可能再为所欲为了。

    哪怕是以后做了皇帝。

    因为现代的时候,他手下的人都是为了一个明确的目标聚在了他的手下。

    那就是——钱。

    可是现在呢?许多人根本不是为了钱环绕在他的身边。而他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只为了协调各方的利益。

    朱瞻基摇了摇头,抛开了那些烦心的空想,向朱棣邀战。“皇爷爷,要不要与孙儿比试一场?”

    朱棣哈哈一笑,双腿一夹马腹。“想跟我比,你还要多练几年!驾……”

    五月十六日,中路军七十万大军与柳升的二十万东路军在斡难河中游的一处窄堤处汇合。

    斡难河也就是后世的克鲁伦河,这里是蒙古高原上最大的河流,但是因为地质的原因,这条河虽然不会断流,却也小的可怜。

    大军的人马可以直接过河,辅军用了两天的时间,就在十几米宽的河面上,搭建了五座木桥,方便运载辎重的军车,大炮过河。

    这处窄堤东距蒙元宗教圣地克鲁伦四百里,西距蒙元第一座首都大翰耳朵两百里。

    两百年前,成吉思汗就是在这里出生,又在这里建立起来最初的蒙元政权。

    而现在,那里被改名叫作忽兰忽失温,马哈木率领三万瓦剌骑兵正在那里以逸待劳,虎视眈眈。

    正月十六从应天府出发,今日已经是五月十六,为了这场战争,大明的百万大军已经在路上走了整整四个月。

    大战终于要开幕了。

    只有三万精锐骑兵的马哈木也不想与大明军队硬碰硬,即使他把瓦剌所有能打仗的人拉出来,也不到二十万人,跟大明的兵力差距悬殊。

    但是,他们已经不能再退,因为再退,一百多万瓦剌人失去了牧场,将会实力大损。

    而且,在游击战方面,他相信自己有丰富的经验,能够让大明军队损失惨重。

    获知马哈木不再逃避,大明一方的上下都兴奋无比。半年的准备,四个月的行军,现在终于会有一个结果了。

    朱瞻基也见到了给大明造成数十年伤害的阿鲁台,这个人朱瞻基在现代的时候从来没有听说过,但在这个时代,他却是草原数得上的枭雄。

    朱瞻基对这个时期的草原,唯一知道一点的就是瓦剌统一了草原,有个叫也先的瓦剌首领赢得了土木堡之变。

    但是这几十年里面,草原上的权力变化他一点不知,就连这个也先是谁,朱瞻基也不知道。

    来到这个时代以后,他也查了一下也先这个人,却没有在瓦剌当权者中,找到这个人。

    朱瞻基猜测,如果不是他还没有崛起的话,那就是他恐怕还没有出生。

    毕竟现在距离土木堡之变,还有三十多年。

    阿鲁台相貌粗豪,身体强壮。虽然年纪看起来比朱棣还要大,但是这只是饱经风霜而已,论年纪,他比朱棣要小十岁。

    中军大营将领数百,阿鲁台虽然给朱瞻基还送了礼物。但是在这关乎到鞑靼人生死存亡的关头,他并没有太在意朱瞻基这个皇孙。

    这次战争如果仅仅是大明获胜,对鞑靼来说也是不够的。如果不能达到削弱瓦剌人的目的,大明军队一撤,鞑靼人就要面对瓦剌人的怒火和兀良哈部落的趁火打劫。

    所以,鞑靼人比大明更加重视这次战争的结果。

    十六日抵达翰难河,第一日骑兵和步兵就越过了小河,开始在河两岸安营扎寨,然后大军休整。

    十九日,火炮和粮草运过了翰难河,前锋军队就开始向忽兰忽失温方向进军,进行初步的试探。

    五月二十二日,都督刘江、朱荣率领的前锋营抵达忽兰忽失温,但是马哈木却放弃了忽兰忽失温这个祖宗之地,率领大军躲进了北部的特勒吉山区。

    刘江占领了忽兰忽失温,并且以忽兰忽失温的土城为基地,建立了大本营。

    随后,在朱棣率领中军驻扎完结以后,一万鞑靼骑兵在神机营的监督下,沿着翰难河继续向西挺进。

    六月初三,刘江的前锋营在挺进到康哈里孩的时候,才第一次遇到了瓦剌人的试探军队,斩首数十,自己的伤亡也超过了两百。

    忽兰忽失温就是后世的温都尔汗首府成吉思市,而三河口位于后世的乌兰巴托东南方。此时的乌兰巴托还没有建立,三河口就是北元中部的交通枢纽,这里是两条河的交叉口,距离忽兰忽失温四百里。

    随后,前锋大营并没有贸然前行,而是沿着河边扎下了大营,与大本营前后呼应。

    瓦剌人见大明军队稳步推进,他们无计可施,又不能让大明军队肆无忌惮占据草场。

    在初五这一天,他们的大军终于出现在了忽兰忽失温北郊的山岗上。

    (母亲做手术,在医院陪床,祝天下母亲身体健康)

第四十八章 备战() 
六月初六一大早,三米高的土城城墙之上,朱棣手撑着精心打造的望远镜,向北望去。

    良久,他才放下了望远镜,问道:“基儿对此情此景可有体会?”

    全副武装的朱瞻基大声说道:“孙儿以为此战大明必胜!”

    同样穿着戎装的朱棣挥了一下手说道:“我不是要你说这些好听的话来哄我,我只问你,瓦剌明知我大明军队士气正盛,为何不逃了,只能跟我军对阵?”

    “大势所迫而已!忽兰忽失温一直到和林,这里位于斡难河及鄂嫩河之间,水草茂盛,是瓦剌人最重视的牧场。如果他们一直逃窜,不顾牧民死活,那么刚投靠他们的鞑靼牧民就会转而投向阿鲁台。他们必须要跟我们打一场,来证明自己的实力。”

    朱棣点了点头说道:“真正的战争,从去冬瓦剌侵占鞑靼人的牧场就已经开始,我大明军队虽然只与对方一场遭遇战,伤亡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其实,瓦剌人已经受到了最严重的伤害。我们占据了他们的牧场,他们的牧民不能在水草茂盛时放牧,到了秋冬,他们的日子就过不下去了。所以,我们此次北征,不在于杀死他们多少人,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无路可走。”

    朱瞻基看了看四周,低声说道:“可是孙儿认为,这是杀敌一千,自伤八百。如果不能给对方致命的打击,我们的战略目的就达不到,得不偿失。”

    朱棣摇了摇头说道:“吾何尝不知。不过元人逐水草而生,人人都善骑善射,如果他们真的转身就跑,我大明军队根本追不上。”

    “孙儿以为,可以做出攻击和林的架势,逼着瓦剌人跟我们决斗。”

    “大军粮草不济啊!”

    近百万军队的数千里挺进,在这个靠马拉人推,用木板车运输的年代,后勤供应的确捉襟见肘。

    大明军队不敢分兵,那就追不上瓦剌人,分兵,就有可能被各个击破。

    这一刻,朱瞻基恨不得大明军队人人手里抱着一杆火枪,那个时候,瓦剌人的骑术再厉害,弯刀再锋利,也不足为惧。

    他不知道,这场战争将会是大明军队与北元各族之间,少有的一场阵地战战。也不知道,这是大明针对北元最辉煌的一场胜利。

    因为这场战争,北元各族再也不敢跟大明正面对阵,朱棣后几次的北征,不管是鞑靼,还是瓦剌,都是一直跟大明玩游击战了。

    朱瞻基单膝跪拜道:“孙儿不才,也愿意为皇爷爷分忧解难,望皇爷爷准许孙儿出战!”

    朱棣哈哈笑道:“不怯于战是好事,但是此时大军数百将领,哪里用得着你亲自出战!”

    朱瞻基又说:“若皇爷爷亲自上阵,孙儿愿为皇爷爷左膀右臂。”

    他记得在哪里看到过,说朱棣这个战争狂最喜欢的就是亲自上阵,北征的时候亲自上阵砍杀。

    上一次北征他没有亲自上阵就赢了,把本雅失里追到了北海,也没有抓住对方。

    这一次,说不定朱棣就会亲自上阵,所以他要先请战。要不然,他这个皇孙根本不可能有上战场的机会。

    朱棣哈哈笑道:“准了!”

    虽然担心朱瞻基的安全,但是他也不认为处于中军,被数百卫兵保护着的的朱瞻基会受到伤害。

    而自己的孙子跟自己一样喜欢上战场,这让他非常开心。

    他不需要朱瞻基成为一员勇将,更想要朱瞻基具有充足的智慧,能够看清楚战争背后的根源。

    而这一点,朱瞻基做的比他想的还要好。

    几十万大军驻扎在十余里宽的河滩边,举目望去,一眼望不到边,视野里全部都是大军支起的帐篷。

    天气已经热了起来,瓦剌人两骑一组,用破布兜着一具具尸体,丢弃在大营的外围。

    这些尸体都是瓦剌人患天花死去的孩子,他们利用这些尸体,然后再将老弱病残染上天花,专门用来对付明朝大军。

    天花在这个时代,是极为普遍又致命的病源,无药可救。这也是这个时代最残酷的生化战。

    不过,这些尸体对汉人的威胁并没有瓦剌人那么危险,在人体基因和医疗措施上,汉人都要强于瓦剌人。

    但是也没有人敢疏忽大意,往往瓦剌人丢下了尸体,大明的士兵就会派出辅军,就地挖坑将尸体埋下去。

    外围的军卫严阵以待,但是在河边的内环里面,伙头军仍然一如既往,支起了数以万计的大锅,开始做饭。

    如今两军已经接触,大战一触即发,伙食也好了许多,最起码人人管饱,不让人当一个饿死鬼。

    太阳完全升起来的时候,大明军队的早饭也做好了。

    看到大明军队以逸待劳,瓦剌人右军就进行了一次试探性进攻,双方各丢下了几十具尸体。

    大明军队死去的士兵被抢救了回来,而瓦剌人的尸体则被大明给剥光了衣服,高高挂在了专门支起的木杆上。

    瓦剌人眼见占不到便宜,他们又绕到了大军军队的上游,在河里丢下了几十具病死的尸体,想要破坏大明的水源。

    不过大明军队也早有准备,安营扎寨的时候就已经在河滩上挖了数百了蓄水池。这个时候,军队做饭和饮用水都不是直接从河中取水,而是靠蓄水池过滤出来的水。

    初六下午时分,已经杀到三河口的都督刘江得到了大本营的情报,知道了瓦剌人的大军出现在了忽兰忽失温,就开始向东回军。

    这个时候,瓦剌人就必须要行动了,因为如果让大明军队两面夹击,他们这总共才三万人的军队,根本不够大明军队包饺子的。

    而在大明这边,通过斥候只查到了马哈木率领自己的十几个儿子和下属,率领了大约三万到五万之间的骑兵,军马十五万匹应战。

    因为一人三马甚至是四马,所以瓦剌人具体的人数很难确定,不过可以肯定是不少于三万人,却也不会超过五万人。

    就这么一点人数,若是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硬碰硬,只够给大明军队塞牙缝的。

    但是他们的机动性更强,草原广阔,他们占了天时地利。大明军队想要大胜,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瓦剌不能不战,这一点双方都心知肚明。

    何况如今的瓦剌对大明并没有畏惧感,崇尚个人武力的他们,一致认为汉人只能靠人多势众来欺负他们。

    中军营帐中,十几只火把将近百平米的大帐照的灯火通明。

    数十位将领围着一个简略的沙盘,各抒己见,用自己丰富的经验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完善着各种计划。

    这个时候,朱瞻基才真正明白,能在古代当上一个将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里的所有人无不是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风土人情,每个人都还拥有着一套个性化的管理经验。

    没有一点真材实料,根本不可能在这个时代冒出头来。

    而且,这种各抒己见可不是一个人一个意见,而是围绕着对战的计划,每个人来完善。

    这很有一点后世的总参谋部的作用。

    这个时候,即使是朱棣也不会一言独断,因为这一场大战,出动的士兵都是几万几十万,想要发挥出每个战斗团体的最大战斗力,根本不是一个人能完全操控的。

    这次大明出动了上百个军卫,每一个军卫出动的时间,担负的任务,在战场上出现任何意外的时候该如何协调,这都需要各个军卫共同协调好。

    要不然,等到战争一起,士兵们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那就是笑话了。

    虽然现在的战争模式很落后,但是也有一套属于这个时代的完整规则。

    朱瞻基拥有的未来战斗经验在这个时代根本不适用,他对这个时代的战争模式又不熟悉。所以他并没有任何的自满自得,而是一直细心观察,从他们的安排之中来学习这个时代的战术要领。

    “报,幼军,羽林左卫斥候营传回消息。”

    中军统帅郑亨抬起头来,看了看朱棣,又看了看朱瞻基。“念!”

    “瓦剌大军后备队约三万人在杭爱山南麓和林集结,分成了两军,一南一北向东进军。同时大批瓦剌牧民转移地也被查明,如今约二十万牧民隐藏在杭爱山中,约八十万牧民转移到了北海南侧岭北行省的色楞河流域放牧。另有约四十万牧民分散在了北海西部,其余人等则向西逃窜到了亦力把里等地区。瓦剌南部只剩下不到十万老弱病残,在这里等死。和林也只剩下了不到一万骑兵,驻扎在鄂尔浑峡谷一带。”

    幼军和羽林左卫的斥候营这次的主要任务就是摸清楚瓦剌国内的人员分布情况,如果想要追击,也要有明确的方向。

    所以他们进入草原以后,就一路向北,向西进发,中间也只是通过大军的通讯网络传回来了两次信息。

    大帐里的人都有些惊讶地看向了朱瞻基,斥候营能够传回信息不难,但是想要摸清楚这些情况,等于他们的活动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了这次大军的势力范围。

    朱棣他们都没有想到,朱瞻基竟然会把人派那么远!

    (谢谢各位书友的祝福,也祝大家家庭幸福,身体健康。)

第四十九章 迎敌() 
一时之间,所有人都有些不敢相信情报的真实性,因为这里面包含的信息量实在有些太大了。

    还是朱瞻基首先平静了下来,问道:“幼军斥候何在?几人回报?”

    传令兵拿出一封信举在头顶回禀道:“此人来回奔波万余里,如今在前锋营休养。卑职前来大营的之时,只见了他一人。此乃此人回信,吩咐要太孙殿下亲收。”

    前锋营距离忽兰忽失温还有三百余里,这个时候恐怕是见不到斥候本人的了。

    朱棣忍不住问道:“左都督竟将斥候派的如此之远,他们以何生存?如何传信?”

    在军营大帐中,朱棣称呼他为左都督,朱瞻基上前接过了斥候递上来的信,也以左都督的身份回禀说道:“幼军平日训练主要以野外生存和隐蔽为主,他们一人双马,来去如风,不以战斗为目的,遇大军则避,遇敌则杀,隐匿行踪,以战养战。”

    柳升忍不住问道:“深入敌后数千里,如何进行情报传送?”

    “直入敌后,有回无去。”

    虽然朱瞻基说的简单,但是大部分人一听就明白了。也就是说,这些斥候得到了情报以后,只有回,不会再派回去。

    柳升又问:“如何确保信息的准确,不为敌军篡改?”

    “一次会分别派回三位斥候,三份信息一样。首先保证信息不出意外,其次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

    朱棣道:“此事稍后再论,先看看密信里面说了什么。”

    朱瞻基来到了朱棣身边,打开了蜡封,将卷成一卷的密信展开。

    这是几张地形图,每一张上面,除了北元的人员分布,重要的山峰和河流都还标注了经纬度。

    这个经纬度当然不会以后世的本初子午线为标准,而是是大明应天府的皇宫为经线的起始点,纬线倒仍然是以赤道为标准。

    所以,纵然地图的绘制不算精确,朱瞻基也能很轻易地判断出合理的方位以及地形。

    有了这些地图,不仅知道了北元人目前的兵力分布,还能知道向哪里行动才能给对方造成更大的伤害。

    将这些情报介绍了一遍,郑亨有些狐疑地问道:“殿下……不,左都督。幼军的斥候都有能绘制地图的能力吗?还都会牵星术!”

    周南反问道:“如果不会这些,还是合格的斥候吗?”

    郑亨无话可说了,但是他现在对朱瞻基的幼军兴趣立刻大增,回身向朱棣禀告道:“陛下,殿下此举无疑是开创了军中行伍的侦查能力,希望陛下能允诺将牵星术在军中传播。”

    朱棣却笑道:“此事以后再论。幼军的牵星术我也略知一二,与司天监的牵星术并非一样。只是知晓的人不多,所以现在还没有推广开。”

    因为“麦哲伦”的出现,朱棣知道了六分仪和依靠六分仪来定位的大致原理。不过这门技术朱棣并没有想要推广开,却不防朱瞻基却已经传了出去。

    不过现在看来,在军中推广这门技艺,能有非常大的作用。

    他的心里也有一些压力,在大明固然可以继续将牵星术和这种六分仪定位保密,但是这技术是从西夷流传过来的,他们已经掌握了这门技艺,只是大明保密已经没有意义了。

    只是这个话题在两军对垒的时候,就有些不合时宜了。

    所以,众人的注意力很快就又回到了即将到来的大战上。

    今晚瓦剌大军若不动,明日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