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放肆!为父岂是那等人?”
杨道长叹了一口气,拜伏下去,坚定说道:“父亲,孩儿如今更加肯定了要继续跟着太孙殿下的决心,希望父亲允诺。”
杨士奇冷笑了一声说道:“为父岂是糊涂之人,又怎会让家族陷入险境?你要去,就去吧。不过待封赏之后,就随你母前往解家提亲。”
杨道一听就明白了过来,父亲原本在解家小姐与蹇家小姐之间犹豫不决,如今算是拿定了主意。
他父亲虽然官职不显,只有五品,但是身为太子殿下第一辅臣,又文采风流,在文臣中的地位不低。
他身为家中次子,原本是不可能跟达官贵人家结亲,就是结亲,最多也是大家族的庶女。
但是在大哥杨稷被处死之后,他就是杨家唯一的儿子,现在他的婚事,就是配大家族的嫡女也配得上。
蹇义就曾提过自己有一个侄女,豆蔻之龄,尚未说亲。而解缙之兄,太学博士解纶家中也有两个嫡女。
杨道自己是中意解家的。在下西洋途中,他跟解祯期,解桢亮都接触过,那解祯期人中龙凤,不仅样貌出色,更是文采绝伦。
他父亲是太学博士,母亲是欧阳修后人,他这么出色,他的妹妹,应该也不会差吧。
反倒是蹇家,除了蹇义身居高位之外,其他人都算不上出色。
跟着殿下走了大半个世界,杨道现在的眼光也更高了起来。
如今父亲选择了解家,是不是看中了解家如今跟殿下走的很近呢?
这恐怕是有很大一部分原因。
但是这也正合杨道的心意,他对跟解家结亲,没有半点不满,甚至还很期待。
因为揭破了父亲心中的一点,他同意了自己选择的道路,这也算是因祸得福了。
他并不怕父亲会一条道走到黑,将自己变成太孙殿下的敌人,能够从建文帝时期到永乐时期依旧得到重用的人,都不会是那种死脑筋的。
像方孝孺那种人,早就死干净了。
因为解决了这个难题,第二天醒来,杨道显得格外开心,吃完早餐,他跟母亲说道:“娘,你将我从罗马带回来的那套铜器找出来,今日放学,我准备去一趟芸娘那里。”
他大嫂刚好从门外进来,听见杨道的话说道:“一个贱妾,那里还用的上你这个爷们去照拂?”
杨道无心改变这个大嫂,只是说道:“芸娘自从离了大哥,在羽林卫学安居了下来。她勤快,能干,在羽林卫学饱受好评,追求者众。这次回来,才知道她嫁给了羽林卫一个丧偶的把总当继室,据说那把总对她宠爱有加,我杨家以前对不住她,她夫君前程远大,自当缓和一下双方的关系。”
坐在上首的杨道奶奶开口说道:“那芸娘也是个苦命的人,如今有了好归宿,自当为她庆贺一番,将我箱子里的那一支牡丹金簪,一并给她送去。”
听到那芸娘竟然嫁给了一个把总当继室,正妻,而自己如今却要守寡,杨道他大嫂的脸上露出了似笑非笑,似哭非哭的怅然,颇有一种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物是人非的感觉。
而杨道将携带的礼物挂在了马鞍旁,骑身上马,径直向城东的下马桥农庄行去。
今日耽搁了一些时间,出门有点晚了,但是杨道也不敢在城中纵马。
应天府内严禁纵马,不管你是超品勋贵,还是二品大臣,纵马都难逃处罚。
罚金倒是小事,凡是纵马都要斩杀其马,这就让所有人都不敢违例。
如今虽然因为皇上大力养马,大明不缺马匹,但是一匹骏马依旧价值不菲,因为一时放纵就要被斩杀,谁都会心疼。
出了朝阳门,杨道遇到了好几个同窗也都骑马出城,几人结伴而行,聊着最近的人事变动。
他们这批追随太孙殿下一同下西洋的六百羽林卫学学员兵,五百个都被朝廷各方要走,目前只剩下了一百人,随着人员的减少,各人也都重视起了同窗之谊。
现在,勋贵子弟和那些孤儿出身的士兵也都没有了剑拔弩张的气氛,看到低年级的学员们依旧分成了勋贵子弟和孤儿子弟,他们只会感到好笑。
只有上了战场,才会发觉,所有的身份都是虚的,只有同窗之谊是真的。
不管是勋贵,还是孤儿,以后都是敢把后背交给对方的战友。
留下来的一百人,自然都是朱瞻基精挑细选,能够胜任中层将领的精兵,除了有少数文臣子弟想要继续走科考路线,大部分都会在这段时间选定未来的道路。
“正路,你说服你家老爷子了,今日怎地如此快活?”
正路是杨道的字,他笑着点了点头说道:“正是,想到今后能指挥战舰,纵横四海,吾就喜不自禁。”
说话的男子叫郭昂,是成安候郭亮的后人,他是勋贵世家出身,以后的发展道路本来就在军中,没有杨道的烦恼。
见杨道嘚瑟,忍不住嫉妒地说道:“你能加入海军,可惜我却不能,以后只能进幼军了。”
他是成安候第三代长孙,即使从军,也只能在陆军。家族不可能让未来的成安候冒险出海,一年到头不落家。
“幼军乃是殿下亲军,以后发展不比海军差。”
“可是却见不到壮观的日出日落,无边大海,还有那椰林沙滩的美景。”
武城候世子王澹笑道:“你怕是舍不得那异域美人吧?”
郭昂一愣,几人相视了一眼,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作为都是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他们期待加入海军,当然不是因为喜欢在海上漂泊。
能忍受几个月的漂泊,固然有年轻人爱冒险的特质,更主要是因为海外的奇景,还有那各式的美人。
进了羽林卫学,低级的学员们已经在进行早操。他们几人来到军机处点卯后,就一起来到了图书室看书。
他们这批人虽然现在近乎毕业,已经不用在每日上课。但是因为太孙殿下如今忙碌不堪,还没有来得及安排他们。
他们如此积极,是因为过几日他们就会举行一场考试,通过文比,进行操典,谋略,天象等考核,然后决定他们的职位。
根据羽林卫学的规矩,他们进入军中,最少都会是一个副千总。但是留下来的人,最高也只能担任千总一职。
即便如此,大部分人依旧愿意留下来,在幼军担任一个千总,也比到其他军中当一个守备强啊!
人多,位置少,那就要经过考核。
大家都是同窗,现在是平级,自然不愿意到了军中,他当千总,我当副千总,去了就要矮一级,还要受管。
所以到了这个关头,所有人学习的劲头更大了。
第三十章 选择()
“外面那帮小兔崽子又精力没地方发泄,打架了。”
外面传来了一声吆喝,图书室里面原本安静的众人立刻骚动了起来。
王澹丢下了书本,抱怨道“这书看的老子头晕,去看看小兔崽子们打架。谁去?”
众人也都学他一样丢下了书本。“奶奶的,听天由命吧。”
一个尖细的声音慢条斯理地说道“王澹,郭昂,袁祯,三人不珍惜书本,罚银元一枚。”
这一下,惹得众人立即轰然大笑起来。
坐在门口的老太监依旧不急不缓地说道“图书室请勿喧哗,否则罚银!”
众人立即又赶紧闭上了嘴巴,谁也不会跟自己口袋里的银子过不去啊。
王澹和袁祯不以为然,袁祯如今已经广平侯,家中的大权他父亲袁容已经逐渐交到他的手里。
而王澹则是因为其父镇守宣府,他自己带了几个随从在京城生活,自由度比较大。
只有郭昂爷爷成安候郭亮还在活着,家族庞大。其父郭晟又是武夫性格,讲究棍棒下面出孝子,虽然不会短缺了他的用度,却也不会给他太多零花。
他一个月就只有三枚银币,一下子上交一枚,可够他心疼的了。
王澹和袁祯各自掏出钱袋,将一枚银币交给了房间门口的年老太监,还陪笑着说道“刘爷爷,不用记在月册上了吧?”
老太监点了点头说道“只是一时兴起,非有意为之,不用记入月册记罚。”
郭昂摸了摸身上,只掏出来几枚当五十的铜币。他向着老太监求饶道“刘爷爷,你看我这囊中羞涩,不如以劳代罚。”
老太监点了点头说道“那就去挑半个月的大粪,不用罚银了。”
众人又嘿嘿笑了起来,只有郭昂愁眉苦脸地犹豫了半天,回身向大款袁祯求救。“广平侯,你老宽裕,先借我一枚银币,待我明日还你。”
袁祯笑着掏出一枚银币,替他交到了老太监的手里。“我还想着你能选择去挑大粪,为了这个奇景,我愿意多花几枚银币。”
“滚蛋……。”郭昂对着袁祯的肚子来了一拳,嘴硬地说道“我怎可与那些平民子弟抢活干!”
杨道哈哈笑道“我看你刚才颇为意动,差点就答应了下来。”
一个孤儿出身的同窗赵毅说道“侯府家也没有余粮啊!”
众人出了图书室,这才放肆地大笑了起来。
郭昂对袁祯可以放肆,对原本是对头,现在是战友的寒门子弟反倒要客气了许多。
他装作恶狠狠地箍住了赵毅的脖子。“你小子祈祷不要分到我的手下,要不然,以后我每年都让你去挑一次大粪。”
众人来到了演武场上,看到人工山坡那里聚集了近百人,双方剑拔弩张,大战一触即发。
羽林卫学是武学,自然不禁斗殴。
只要不使用武器,不打向致命位置,不论摔跤还是竞技,在规则允许的范围之内,都可以动手。
卫学内孤儿的数量与勋贵差不多,论武力,是勋贵子弟略微领先,但是在文比的时候,勋贵子弟就占不到什么优势了。
他们出身富贵,从小就有个好底子。但是因为起点高,自然也就没有孤儿们的学习动力足。
孔武有力的王澹走在最前面,忍不住大声笑道“看到他们,就想起了我们前几年的傻样。打吧,打吧,打的越狠,以后就会觉得越亲。”
吴克勤从背后踢了他一脚,笑道“你以为谁都能跟俺们一样,这群小蚂蚱,还要经过一番历练。”
袁祯在哪里都喜欢充当众人的中心,这个时候哈哈笑道“你以为谁都像你们两个变,态!”
王澹和吴克勤在武力上绝对算幼军最强,王澹的祖父王聪就是朱棣军中的一员猛将,完全依靠战功获封武城候。
他们祖孙三代都是身宽体长的外型,外人想假冒都假冒不了。
因为身体宽的像个门板,脖子很短,偏偏又长了一双长手臂,练的还是家传的长臂拳,这让他在羽林卫学里,在个人武力值上一直遥遥领先。
吴克勤则是蒙元人,其父吴允诚原名把都帖木儿,官至北元平章。
永乐三年,吴允诚与同党伦都儿灰率领妻儿以及部落五千、马驼一万六千匹,受宋晟的招安来归附明朝。
朱棣因蒙古人多同名,赐给他们汉人姓名以示区别。尚书刘俊请照洪武时期的惯例,把他们编为用勘合(符契)调遣的队伍。于是把都帖木儿被赐姓名为吴允诚。
当时吴允诚的两个儿子已经成年,小儿子才三岁,他根据自己的名字,给小儿子起名叫吴克勤。
吴克勤小时候一直在甘肃长大,永乐十三年随西域使团进京,后来就一直留在京城。
其父吴允诚作战勇猛,在两次北征期间都立下大功,他杀起蒙元人来,比汉人都狠。
更重要的是,他的归附让许多蒙元小部落都跟着开始学,降附的人越来越多,边境日益安宁,这都是从吴允诚开始的。
所以朱棣特许了吴克勤进入羽林卫学,以示嘉奖。
他跟王澹可以说是羽林卫学的一代双骄,两人的武力值高高在上,勋贵子弟过去几年占尽上风,他们两个人的作用占了大半。
这个时候,一帮十四五岁的孩子在教导的安排下,已经决定好了比斗的方式,是众人最喜欢的大乱战,只要不把人打的留下重伤,可随便出手。
袁祯看到一帮孔武有力的高学级教导以看热闹的心态看着一帮孩子闹,忍不住叹道“曾经我们最恨就是这帮喜欢无事生非的教导,但是现在我们却也变成了这样的人。”
王澹点了点头说道“要不是舍不得银子,当初我就想狠揍这帮教导一番。可是等我们长大了,他们却都离开了。过年时候我还在夫子庙那里碰到了曾经教过我们的熊奎,小时候我最恨的就是他,但是这次见到他,还有一种亲切感,请他在酒楼吃了一餐。”
郭昂跟他关系亲近,笑道“你就是个贱骨头,挨打上瘾了。”
杨道摇了摇头说道“不,这是因为我们都成了同样的人。”
袁祯点了点头,风度翩翩地说道“是啊,真的上了战场,才知道,还是我们这样的人才最值得信任。”
这时候,袁祯看到一个半大的孩子不仅没有开始脱衣裳,准备战斗,反而哭哭啼啼地跑向了操场另一边的山林。
他奇怪地说道“怎么回事?这个小家伙哭什么?”
众人都认出了这是比他们晚了四年进入羽林卫学的二狗子,倒不是因为二狗子魅力大,而是因为他有一个好师父杨章德。
杨道因为跟杨章德两家都是江西,又都是姓杨,两个人曾经还有过攀谈。今年回来,他还到杨章德家中去拜年,两人保持了友好的联系。
他也见过二狗子,挺喜欢这个小家伙的,开口说道“我去问问他怎么回事。”
那一边,一帮小家伙已经脱了外套,开打了起来。看起来挺热血的,但在一帮上过战场的高级学员兵面前,这种打斗也仅仅算得上热血。
如今有高年级的学员兵充当教导,在他们热血上头的时候拦住,也不怕真的把人打坏了。
杨道绕过了战场,来到北方的山林里,看到二狗子对着一棵树正拳打脚踢着。
“精力不错啊,为何不在操场上打,却一个人躲在这里?”
二狗子回身一看,脸上还挂着泪滴,连忙不好意思地擦去眼泪。杨道虽然只是比他大几岁,但是跟他师父平辈相交,他恭恭敬敬地喊了一声“杨世叔。”
“这是在羽林卫学,叫我师兄即可。为何开战了你一人跑开?”
二狗子有些不好意思,也有些委屈。“他们都不要我……”
只是略微思索,杨道就想通了这里面的门道。
二狗子虽然出身贫寒,但是他进羽林卫学却是通过杨章德的关系,也算是个勋贵子弟。
但是他这样的身份很尴尬,勋贵子弟不会真正认同他这个锦衣卫关系进来的,而孤儿群体也不会认为他跟他们是一路人,所以导致了这个局面。
杨道笑了笑,上前拍了拍他的头说道“这说明你以前做的不够好。”
二狗子委屈地说道“面对勋贵子弟,我都百般讨好,面对贫寒子弟,我也照顾有加。论学业,我每次都名列前茅,论武力,他们没有几个是我对手,难道我做的还不好吗?”
杨道摇了摇头说道“你认为的好不是好,反而更让双方都讨厌你,认为你是墙头草,风吹两边倒。”
二狗子有些懵了,不过很快醒悟了过来,长揖拜道“还望师兄教我。”
杨道笑了笑,搂着他的肩膀出了山林,他们的位置在半山坡,可以清楚地看到远处的百人混战。“你说,太孙殿下为何故意要在卫学里面树立对立的阶级?”
二狗子摇了摇头,以他的阅历,当然不明白这背后的意义。
杨道肯定地说道“这是殿下故意要让我们看清楚自己的位置,勋贵子弟,要有家族的荣誉感,贫寒子弟大多是父兄战死的孤儿,一切只能靠自己,所以想要出头,就必须要对自己狠一点。
两个群体有了比较,才会有竞争,有竞争,才会进步。如今你们还在学习阶段,这种竞争能促进你们进步,也能让你们看清社会的本质。”
二狗子疑惑地问道“殿下不怕我们永久对立起来吗?”
杨道笑着摇了摇头说道“等你真正上了战场,再来说这句话吧!那个时候,你们才会明白什么是战友。何况……殿下未必不希望我们一直对立。”
二狗子问道“师兄,那我应该怎么办?”
“选边,不能两边讨好,坚定地选择一边。既然你武力高,学识又好,其实他们嫉妒你,但是也愿意接纳你这个强者。”
相比二狗子的选择容易,黄渊这个时间也面临艰难的选择。
因为这次选择,会是他人生道路上最大的一次选择,也将会直接影响到他的一生。
有一个好父亲,是黄渊最大的宝藏。
黄福精明能干,不论在工部尚书,还是在行军调度上,都有着一般文人不能比的执行能力。
黄渊从小受父亲熏陶,加上自身机敏稳重,在这方面也表现出了非常优秀的能力。
所以他才能在来到京城之后,就迅速被朱瞻基和海军都督刘江看重,成为海军最出色的后备将领。
在朱瞻基下西洋期间,他负责整个舰队的物资调度,处理的井井有条。不论什么事到了他的手上,都变的易如反掌。
大明不缺会行军打仗的将领,但是像他这样的将领,却少的可怜。这也让他受到了各军的重视,如今的五军都督府就下了大本钱,想要将他从海军调到陆军。
他的父亲黄福现在是兵部尚书,负责陛下西征的后勤事宜。而且他也很清楚,今后的两三年,海军不会有大动作,到了陆军不能能帮助自己的父亲,也能参与进这次的西征。
殿下那边好说,不管是在陆军,还是在海军,都是为大明效力。
但是如果去陆军,就难免愧对一直提拔他的都督刘江了。
他同时也知道,大明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是海军。
虽然近几年因为西征,战场的重心会在陆军。但是等到平定帖木儿国,西北各国归附,大明就会开始着重发展海军,将天下无主的土地变成大明的。
去陆军是短期作用大,在海军对长期发展好。
这似乎不难选择,但是父亲因为西征已经两年没有归家。他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