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毕竟孙权是自己的亲弟弟,母亲吴夫人绝对不会允许自己对弟弟动手。
多行不义必自毙,走着看吧!孙策叹了口气。
有时候,身处高位,不一定就能够为所欲为。
位置越高,考虑的问题就越多,各方面掣肘的因素也就越多。
日子过得很快,孙策虽然人在秣陵城中,心却早已飞向了彭泽都督府。徐盛已经多次发来汇报,大战似乎一触即发。
三司衙门依然在调查宛陵郡和鄱阳郡极有可能发生的山越叛乱之事。
这一场战争,将是孙策与世仇的第一次对决。
如果孙策胜利,那么他将在今后征讨荆州的战争中获得极大的战略优势。与孙氏关系密切的长沙士族,荆州内部墙头草般的世家大族,他们都在关注着这场即将到来的战争。
这场战争之后,就是他们下注的时候。
然而,若是孙策战败,那么他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战略守势。
甚至可能让孙策前期迅速一统江东和北伐广陵所取得的威望全部大打折扣,严重影响到江东内部的团结和稳定。
孙策绝对不能允许这场战争出现任何差错。
北面的袁曹吕之战,孙策已经没有时间去关注了。
正所谓外行看装备,内行看后勤。
对于一场战争来说,后勤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
尤其是在在冷兵器时代,武器装备没有代差的情况下,后勤对于一场战争的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
江东虽说长期安定,但相比中原,开发依然不足。甚至相比荆州和益州也有所不如。
但好在孙策前期的积累比较丰富,严白虎、安氏和赵氏就犹如送粮大队一般。
江东的粮食储备完全能够支持这一次对荆州的作战。
但是,此次大战之后,孙策将不得不迎来长期的休养生息。短时间之内,将无力再对外发起战争。
战后的事情暂且不提。
为了打赢这场战争,孙策已经征发了近十万民夫,他们的任务就是向彭泽都督府输送粮草和武器装备。
一车又一车,一船又一船,络绎不绝。从秣陵前往彭泽的水陆交通极为繁忙。
而大量的侍卫司亲军也开始向彭泽进发。
经过一个月的补充和休整,7月上旬,侍卫司陪戎中郎将周瑜以及侍卫司校尉吕岱各领本部兵马,共计7000大军,向彭泽县进发。
7月中旬,沉不住气的孙策终于决定西巡。
之所以是西巡,而不是西征,主要是孙策前不久得到了两个好消息。
一个是秣陵郡石城县附近的马鞍山镇发现了大量的铁矿。另一个是宛陵郡泾县附近的铜陵镇不仅发现了铁矿,还有大量的铜矿和煤矿。
得到这两个消息的孙策,简直要笑得合不拢嘴了。
争霸、统一、战争需要三样东西,分别是武器、钱和粮食。
粮食先不提,武器和钱就是铁和铜。
这一次一下发现了大量的铁矿和铜矿,孙策怎能不高兴?
孙策一听到马鞍山镇和铜陵镇的名字,就知道绝对不会错。
后世天朝两个大名鼎鼎的工业基地,孙策怎么可能没有听说过?
马鞍山的铁矿和铜陵的铜矿,将会对孙策未来的战略部署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孙策必须要亲自前去查看一下,对这两处矿产的开发做出部署。
7月16日,孙策辞别了母亲和妻妾,开始西巡。
扬武中郎将韩当领本部兵马随行,虎贲校尉太史慈、以及最近才被升为侍卫司校尉的孙辅、宋谦和潘璋也一同领兵而行。
这阵势,不算已经先行的周瑜和吕岱,光是孙策身边的兵马就高达13000。
随行文官的阵容也十分庞大。
这一次由长史张昭坐镇秣陵县,从事祭酒张纮、军事郭嘉、主簿严畯、功曹魏腾、仓曹从事诸葛瑾一同随行。
引人注目的是,广陵郡海陵县县令徐宣以及广陵郡郡从事陈矫也被孙策征召一同随行。
孙策之所以带着这两位,自然是有他的打算。
这打算也不算什么秘密,明眼人都看的出来。甚至连徐宣和陈矫自己也都多少知道一些,不外乎就是将采矿之事交给二人罢了。
铁矿和铜矿的重要性二人自然是知道的,孙策能让刚刚投效不久的两人去负责如此重要的事物,两人说不感动那是不可能的。
至于孙策还有没有别的用意?
当然有。
史书中曾经记载过徐宣和陈矫的不睦。两人虽为同乡,关系却不怎么好。徐宣常常在众人面前谈论陈矫的过失。
而孙策就是要利用二人的不睦,来激起他们的竞争心理。只有竞争,才会有更好的成果。两人究竟能做到什么地步,孙策很是期待。
石城县距离秣陵县并不算远,约莫一天多的时间,孙策便到了石城县。
孙策甚至都没有进县城,便在石城县令的带路下,往马鞍山镇而去。
后世的马鞍山矿区位于长江下游宁芜——罗河成矿带,是中国七大铁矿区之一。孙策只记得一个大概的数字,已探明的铁矿储量在10亿吨以上。
马鞍山铁矿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得到了部分的开发。汉武帝曾经在此设立过铁官,炼铁的工人在这里并不缺少。马鞍山镇附近的百姓,很多都会炼铁。
对于马鞍山铁矿来说,采矿工人的缺少才是主要问题。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也只能是看孙策的了。
而孙策则把目标对准了山越人。
没办法,谁让山越人在历史上就一直是东吴的经验包呢?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37、孙策西巡 二()
此时的孙策已经到达了马鞍山镇。
马鞍山镇依山傍水,环境条件不错。镇子里约莫有数百户居民,其中懂得炼铁的就有数百人。
这些炼铁工人都是当年铁官的下属,一直定居于此。
自从铁官被废弃之后,这些炼铁工人也都一直居住于此,靠着种田打渔生活,也偶尔炼些铁打制农具以补贴家用。
孙策在河边仔细看了看,又沿着河边和山脚走了走,对于整个马鞍山镇附近的环境相当满意。
“宝坚,如果让你负责这边的铁矿,有没有信心做好?”一身甲胄的孙策,笑着对身边的徐宣说道。
徐宣身着一袭白衫,容貌坚毅,皮肤很白,此时的他正紧跟在孙策身旁。
“回主公的话,如果矿工充足的话,属下有信心在3个月之内让这里恢复到全盛时期的状态!”徐宣仔细想了想,谨慎的说道。
孙策点了点头,对于徐宣的回答,他还是比较满意的。
徐宣的话并没有说满,因为如今马鞍山铁矿最现实的问题就是缺乏矿工。孙策总不能让那些炼铁工人去挖矿吧!
要知道,虽然这个年代没有什么尊重技术的说法,可是也绝没有人会暴殄天物的让炼铁工人这种技术人才去挖矿。
“你放心吧,这次大战过后,恐怕会有不少的山越俘虏,所以矿工的问题不需要担心!”孙策笑了笑说道。
徐宣闻言颔首,心中稍稍安定下来。
“既然如此,属下有信心完成任务!”徐宣点了点头,坚定的说道。
这是孙策交给他的第一件任务,这是一次机会,也是一次挑战。徐宣绝对不允许自己出现任何差错。
孙策看徐宣说的如此坚定,便放下心来。
对于徐宣这个历史上的魏国重臣,孙策相信他的能力。
河上有一座木桥,通往对面的马鞍山镇,孙策上了桥,向镇中走去,其余众臣紧随其后。
马鞍山镇的村民可能从来没有见过如孙策这般的大人物,因而大多数人都是战战兢兢。为首一人,年逾六旬,倒不是很慌张,看其面色红润,身上的衣服也很整洁,显然日子过得不错。
“谁是镇长,过来答话?”凌统在孙策身后沉声问道,那模样颇有些吓人。
孙策挥了挥手,示意凌统不要如此。
只见孙策走上前几步,来到了打头的那老人身边,开口问道:“老人家,不知道这镇中有多少户人家?”
那老汉显然也是见过一些世面的,只见他赶忙行了个礼,开口答道:“回大老爷的话,我们马鞍山镇共有469户人家,2137口人。”
孙策点了点头,户数不少,口数也不少。
“这些人里有多少人会炼铁?”孙策又开口问道。
那老汉闻言一愣,随即面带喜色的开口说道:“大老爷,这你可问对人喽。老汉我就是马鞍山镇上最会打铁的人!”
孙策闻言,仔细瞧了瞧这老汉,只见其双手粗糙,骨节粗大,似乎确实是经常打铁的样子。
“哦,不知老人家贵姓啊?”孙策饶有兴趣的问道。
那老汉微微一笑,开口说道:“免贵姓陈,名石头。”
孙策点了点头,说道:“老人家可会炼钢?”
那陈老汉闻言,眯了眯双眼,最终还是笑了笑说道:“老爷这是问对人了,老汉我的确会炼钢,百炼钢法和炒钢法都会那么一点!”
孙策闻言,倒是有些吃惊,没想到这个其貌不扬的老头,竟然会炼钢。
而且,如今最普遍的两种炼钢法他竟然都会。看来,果然是高手在民间。
只见孙策微微一笑,对那陈老汉说道:“我是孙策,我打算重开马鞍山铁官,老人家可愿意出山?”
那陈老汉闻言,一时间大惊失色。
他显然没有预料到,站在自己面前的年轻人竟然会是这片土地的最高统治者。
“请将军恕罪,小老儿刚才无礼了!”陈老汉忙不迭的跪下请罪。
孙策拉起陈老汉,笑着说道:“老人家不必如此!”
那陈老汉见孙策如此,赶忙说道:“将军但又吩咐,小老儿无所不从!”
孙策点点头,指着身后的徐宣说道:“这位就是新任的马鞍山铁官,徐宣徐大人,希望老人家能够好好协助于他!”
陈老汉闻言向徐宣看去,深深的躬了一礼,开口说道:“小老儿拜见陈大人!”
徐宣赶忙扶起陈老汉,口中说着:“以后就要多靠老人家协助了!”
陈老汉听闻此话,自然是连称不敢。
却说那陈老汉知道自己面前的年轻人就是孙策之后,变得更加恭敬,同时心里还隐隐有些兴奋。
要知道,可不是谁都有机会能和孙策说会话的。
对于陈老汉来说,这是非常有面子的一件事。
陈老汉带着孙策,大摇大摆的在镇子里转了一圈,不时的给孙策讲解着镇中的情况。徐宣知道这是孙策在帮助自己了解情况,自然也紧跟着二人,将二人说的话不差分毫的记在心里。
“将军,我们马鞍山镇会打铁的有400多人,其中像我一样会炼钢的有27个。”
“将军,当年我们这边铁官兴盛的时候,大半个扬州的铁可都是从我们这出去的!”
“将军,只要矿工足够,很快就能恢复到全盛时期!”
孙策一边听陈老汉说着,一边也在观察着镇内的情景。
正如陈老汉所说的一样,这打铁的手艺,马鞍山镇的村民们还真是都没放下。
镇子不小,每隔差不多一百米远,孙策就能瞅见一个铁匠铺子,冒着黑烟,传出叮叮当当的打铁声。
所谓的“百炼钢法”就是反复锻打。
据记载,“百炼钢法”应该是在西汉中期就出现了的。如今,百炼钢法已经相当成熟,许多炼钢工人都能掌握这种方法。
相比于“百炼钢法”,“炒钢法”是更加高级的一种炼钢方法。
所谓的“炒钢法”,用生铁炒炼成钢的方法,主要是将生铁加热成半液体状态,加以不断的搅拌,利用空气中的氧使之脱碳,以获得不同含碳量的钢。
“炒钢法”是西汉末期出现的,如今也已经颇为成熟,也有不少工人能够掌握这种方法。
(第一更)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38、拔长剑兮倚长天()
孙策随意走进了一家铁匠铺子,这家铺子叫做“满强铁匠铺”。
“满强,石满强!”陈老汉在门外大声喊叫着。
陈老汉话音没落多久,院子里传来的叮叮当当的锤锻声便停了下来。
很快,一个浑身肌肉遒劲的精壮汉子走了出来。
这汉子**着上身,露出一身精悍的腱子肉,额头上绑着白头巾,汗水直流,下身穿着一条短裤,脚上是一双草鞋。
只见他手上还拿着一柄大锤,他正是在用这把锤头在敲打。
“陈叔什么事?我这边还有活呢!”石满强瓮声瓮气的说着,似乎有些不满。
陈老汉闻言,面色一沉,说道:“你这臭小子,老汉跟你说句话,还能耽误你干活不成?”
那石满强听了,也不答话,只是站在那里等着陈老汉继续。
陈老汉显然对此早已见怪不怪,只见他对孙策抱歉的一笑,走到了石满强的身边。
“走,快带将军去你铺子里看看,让将军见识一下你打铁的能耐!”陈老汉有些怒其不争的在石满强身边骂道。
石满强闻言,这才拿着铁锤回到院子里。
孙策晒然一笑,并不介意,倒是有些喜欢这石满强的憨厚个性。
进了院子,孙策发现,这石满强的技术应该不错。
整个铁匠铺是前店后家的模式,店里挂着不少打造好的武器和农具,穿过店面就是石满强打铁的院子。院子后面则是石满强居住的地方,大概有五六间房,房后还有一个后院。
不管是店铺里的摆设,还是院子里的陈设,虽然没有什么贵重物品,却也都置办的齐活整洁。
从这些都看得出来,石满强的生活水平还可以。
不是大富大贵,但也是中等人家、不愁吃喝。
石满强并没有什么话,沉默寡言的。
既然陈老汉称孙策为将军,石满强也知道孙策是个大人物,所以很快有再院子里叮叮当当的敲打起来,金属碰撞声和溅起的火花,在整个院子里呈现开来。
孙策看着石满强打铁的样子,暗自点头。
虽然孙策并不懂这技术,不过看那样子,显然是不错的。
陈老汉跟他说过,这石满强是整个马鞍山镇中仅次于他的铁匠。这话有没有水分不知道,不过孙策倒是确定,这石满强确实不同凡响。
因为,孙策拿起了一把随意挂在院中的剑。
剑鞘很普通,一般的皮鞘而已,剑柄也没什么特殊的地方,绑着几层麻布,看起来不过是一把普通的宝剑而已。
然而,就在孙策拿起这把剑的时候,石满强突然停止了锻打。
孙策一愣,却见沉默寡言的石满强竟然开口了。
“将军既然与此剑有缘,便把他送给将军好了!”
孙策闻言一愣,难道说这把其貌不扬的宝剑还有什么特别之处?
石满强看孙策发愣,又开口说道:“将军,可以一试!”
孙策闻言笑了,看来今天倒是真有可能捡到宝了。
只见孙策抽出宝剑,观其剑面,光滑锋利,寒气逼人,隐约间竞含有一股子杀气。
“这把剑是我用宿铁所打造,锤锻108天,以寒潭水淬炼,用我剑师之血祭炼,虽不敢说天下无敌,但也是少有的宝剑!”石满强淡淡的说着,瓮声瓮气的话语间,自然而然的带有一股傲然之气。
孙策听了这话,已经愣住了。
这么个憨厚的傻大个,竟然是剑师?
什么是剑师?
当年欧冶子铸造龙泉宝剑,这才是剑师。
既然石满强能开口承认自己的剑师身份,想来这把剑定然不同凡响。
只见孙策手中宝剑一挥,砍向了院子里的一块大石头,只听铿的一声,那石头竟然裂为两块,切面光滑,可见手中之剑的锋利程度。
孙策作为武人,得此宝剑,自然大喜,口中连连赞道:“好剑好剑!”
过了好一会儿,孙策才收回此剑,向石满强躬身行礼,开口说道:“孙策多谢石大师赠剑!”
石满强摇了摇头,淡淡的说道:“将军不必如此,好剑有灵,并非我赠你,只是你与其有缘罢了!”
孙策闻言,笑了笑,又问道:“石大师,不知此剑何名?”
石满强摇了摇头,说道:“我非其主,焉能命名?将军即为其主,便自己取名吧!”
孙策点了点头,想了想说道:“宋玉《大言赋》中有一句是‘拔长剑兮倚长天’,就叫他‘倚天’好了!”
徐宣在一旁闻言,不失时机的恭维道:“好名字好名字,主公虎踞江东、睥睨四方,此剑倚天,与主公身份正是相得益彰!”
孙策笑了笑,拿手指了指徐宣。
嗯,果然又是个马屁精。
孙策在心中暗笑,我才不会告诉你,我是剽窃的曹阿瞒!
收了一把好剑,孙策突然心中一动,想起刚刚石满强说,此剑使用宿铁打制。
于是,孙策开口问道:“还请问石大师,不知宿铁是为何物?”
这一次,石满强还没开口,乐呵呵的陈老汉倒是先开口了:“回将军的话,宿铁就是钢,乃是满强自己新摸索出来的一种法子炼出的钢!”
孙策听到这里,心中一动,开口说道:“可是灌钢法?”
石满强闻言,看了孙策一眼,有些惊讶的说道:“这个名字倒是不错,确实可以叫做灌钢法!难不成将军也懂得炼钢?”
孙策笑了笑,说道:“我不懂,但是昔日曾经听闻有人如此炼钢。”
石满强点了点头,叹了一口气说道:“看来是我小看了天下人!”
顿了一下,只见石满强继续说道:“所谓灌钢法倒是形象的很。我一般先选用品位比较高的铁矿石,冶炼出优质生铁。然后再把液态生铁浇注在熟铁上,经过几度熔炼,使铁渗碳成为钢。由于是让生铁和熟铁‘宿’在一起,我便把炼出的钢被成为‘宿铁’。”
孙策点了点头,开口说道:“石大师大才。我昔日听闻铁匠往往对自家的技术保密的极为严格,却不知大师为何要将此法对我和盘托出?”
石满强摇了摇头,开口说道:“这‘灌钢法’要比‘百炼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