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次,便是岐黄书院。
孙策向来是一个自私的人,他之所以建立岐黄书院不过是为了留下华佗罢了。至于为什么留下华佗?
那还用说嘛!自然是孙策为了自己的小命着想。在这个时代,有了华佗就跟有了第二条命似的。孙策能不重视?
当然,孙策虽然自私。但是在满足自己私欲的同时,孙策不介意为民族,为国家多做一些事情。
这就是建立岐黄书院的其他目的了。
一来,岐黄书院需要为孙策的军队培养大量的合格军医,以降低士卒负伤之后的死亡率。要知道,农业时代的士卒也不是随便拉来一个农夫就能很快适应的。所以,每一个合格的士卒都是宝贵的,降低死亡率从某种角度上讲,就是在提高孙策军队的战斗力。
二来,岐黄书院要对中医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中医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在后世却遭到了一大批不肖子孙的质疑。诚然,中医确实有许多不好的地方,但是并不应该全盘否定。在韩国和日本甚至其他西方国家受到热捧的中医,在国内却遭到了难以想象的寒冰,这让人心寒。
最后,便是秣陵斗兽场。
秣陵斗兽场表面上看,只是一个娱乐场所。
但是,秣陵斗兽场将会从民族性格的角度来发挥影响。在斗兽场之中,人兽相搏将会刺激人们的血性,使人们变得好战。
同时,孙策规定,斗兽场中的奴隶只能选择汉人以外的民族。
也就是说,为了不影响斗兽场的正常运转,就需要大量的其他民族的奴隶。而这些异族奴隶,正是汉人扩张的动力。
秣陵斗兽场,将会让汉人变得更加有血性,更加好战,也更加贪婪。
孙策并不认为好战贪婪是一件坏事,一个民族要崛起,必然要踩在其他民族的肩膀上。好战和贪婪,恰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正是这种动力,促使这个民族不断的向前。
汉人的历史长达数千年。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汉人或消灭,或同化了一个又一个的民族。
从一个黄河流域的小部落,发展到纵横千万里的庞大国家,靠的正是汉人的铁与血,正是汉人的扩张,正是汉文化强大的吸引同化能力!
秣陵县令步骘,作为秣陵城工程的总指挥,工作做得还是很不错的!
目前来讲,孙策对步骘的工作比较满意。
整个秣陵城工程已经进展的差不多了,孙策估计年前就能全部完工。
当然,秣陵城的三大附属文化建筑,距离完工的日期可能还要有比较长的一段时间。
秣陵港口,庞大的迎接队伍在欢迎孙策的胜利班师。
从港口通往秣陵县的大路上,不时有彩旗飘飘,不少百姓都拥在路旁,自发的欢呼呐喊着。
说起来,孙策在江东的名望早已是如日中天。
所谓的民心向北,明眼人都看的清楚。
而秣陵百姓对于孙策有着更多的热爱和支持。因为,当秣陵城被烧为白地的时候,正是孙策选择了与秣陵百姓同在,也是孙策帮助他们度过了难关。秣陵百姓们,发自内心的热爱孙策,感激孙策,支持孙策。
前来迎接之人,理所当然是从事祭酒张纮打头,有张纮坐镇后方,孙策很放心。
在张纮和一众文武官员的引领下,孙策领着张昭、周瑜等文武官员沿着大路,往秣陵城而去。
一路之上,孙策不时的与路旁的百姓打打招呼,脸上始终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孙策很高兴,他高兴极了。
民心可用,民心可用啊!
没过多久,孙策便进了秣陵城。
回到秣陵,孙策自然是先去见了见自己的母亲吴夫人。
给吴夫人请安之后,孙策少不得还要去安慰自己的三个妻妾。作为一个名动一方的大诸侯,孙策仅有三个妻妾,算是极为少见了。
当然,孙策妻妾少有妻妾少的好处。
一来,后室安宁,一些勾心斗角、蝇营狗苟的龌龊事少一些。
二来嘛,总有人会想着往孙策身边送女人。这对性?欲极为旺盛、十分好色的孙策来说,简直是再好不过。
所以说,可以肯定的是,孙策在未来,身边的女人一定只会比别的诸侯多,不会比别的诸侯少。
(第一更)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34、步练师()
回到秣陵之后的孙策,一点也轻松不下来。
作为一个合格的主公,孙策有太多的事情要去做。
当然,作为一个好男人,孙策还要孝敬母亲吴夫人,安慰妻妾,照顾弟妹。
总之,一直过了五天之后,孙策才稍稍松了一口气。
然而,事实证明,作为一个优秀的诸侯,他需要随时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比如说,有人要给他拉皮条。
不,应该是有人给他介绍妹子。
原来,步骘有个族妹,长得极为美丽。
没错,就是历史上嫁给渣权的那个步夫人,步练师。
关于步练师,陈寿在《三国志》中有着这样的记载:“以美丽得幸于权,宠冠后庭。”由此可见,步练师是个极为美丽的女子。
这一点,孙策也不得不承认。
虽说孙策的三个妻妾,顾滢、陈冰、锦纱都算是人间绝色,而且各有千秋。不过步练师的美不一样。
顾滢和陈冰都极美,但却都有些高冷,仿若是冰山美人一般,他们的美只属于孙策一人,对于他人都不假辞色。
而锦纱说是孙策的妾室,不若说是孙策的玩物。
毕竟,玩弄异族的美人对于征服者来说,是一件极为享受之事。
步练师的美则是一种安静的美,脸上总是洋溢着温暖的笑容,宽厚待人。也许正是她这样的特点和性格,才打动了孙策的母亲吴夫人。
事情的发展是这样一回事。
吴夫人,作为江东广袤地域的最高长官孙策的母亲,在江东自然有着相当特殊的超然地位。
如果说江东是一个**的王国,那么孙策就是国王,而吴夫人自然就是王太后。
汉室立国数百年,向来推崇仁孝。
时人可以无才,但不可以不孝。
所谓的举孝廉制度就可以从中窥测一二。要知道,把孝顺作为一个能否做官的重要标准,正是从汉朝开始的。
孙策也是极为孝顺之人,那么吴夫人在江东的地位也就更高了。
吴夫人为了儿子的江山和事业,也时常需要亲自出面去举办一些宴会,以和江东诸臣联络感情。
说白了,吴夫人的做法也就是后世官场中极为常见的“夫人路线”。
当然,这些宴会上所宴请的自然都是江东诸臣家里的女眷。
比如说张昭的妻女,张纮的妻女,郭嘉的母亲等都是常常被宴请的对象。
步骘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秣陵县令,可是谁都看得清楚,这秣陵县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要当做首都的。
换句话说,普通的小县令能和洛阳令相比嘛?
因此,步骘的身份也就水涨船高,再加上孙策的宠信,步骘家中的女眷自然也有资格参加吴夫人举办的宴会。
而正是在一次宴会上,吴夫人恰巧不巧的看上了步练师。
孙策当然希望这只是一次偶然,如果是步骘可以安排的这种巧合,那么孙策就要重新考虑一下自己对步骘的认识了。
当然,孙策并不是说对步骘有什么不满。
把自己的妹妹都送给主公做了小妾,还能有什么不满?还有比这更贴心的下属?
步练师为什么会出现在那一次宴会上,据内卫司的调查是这样的。
原来步骘尚未婚娶,所以每一次宴会都只能让自己的母亲独自一人前去参加。
步骘是淮阴人,也就是刚刚纳入孙策领地内的那个淮阴县。步氏为淮阴大族,其祖先在汉初为将,因功获封淮阴侯。
古代人都十分注重宗族观念,尤其是在汉代这个以仁孝治天下的时代。
步骘在江东混的不错,自然会有不少步氏族人前来投奔于步骘。
前一段时间,孙策北征广陵郡,江北战乱再起。
再加上两淮地区战乱不断,因而有大量的步氏族人南渡江东避难。
而步练师正是其中之一。
步练师如今年方二八,含苞欲放的年纪。
准确的说,步练师应该是步骘的堂妹。
甚至在步氏家族之中,步练师才是属于步氏嫡枝。而步骘如今虽然说混的不错,但是在步氏家族中血脉要偏远一些。
不过在世家大族之中,既论出身,也论功绩。
如步骘这般出身虽然不是嫡系,但是功绩足够大的族人,在家族中的地位自然也是水涨船高。
步骘对步练师这个堂妹不错,不仅仅是因为这个堂妹温柔大方、美丽谦逊。
更重要的是因为,当初步练师的父亲曾对步骘有恩。
步骘如今发达了,自然不能忘恩负义。
正好吴夫人要举行宴会,步骘为了让堂妹步练师能够融入江东上流社会之中,便让她陪着母亲一同出席了宴会。
也就是在这次宴会上,吴夫人恰好就瞅中了步练师。
孙策分析,这并不是偶然事件。
如果说这件事与步骘无关,孙策绝不相信。
准确的说,步骘只是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而这种可能恰好就实现了。
步骘只是给步练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而她之所以能被吴夫人看重,也是因为她的个人素养。
美丽大方、温柔和煦,这正是吴夫人最喜欢的性格。
孙策明白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只是淡淡一笑。
如此美人,岂能辜负?
既然如此,纳入门中又何妨呢?
有了母亲吴夫人的首肯,纳妾之事自然办的无比顺畅。
作为正妻的顾滢已经有了九个月的身孕,生产的日子也要快了。孙策自然感觉有些对不住顾滢,不过顾滢的表现倒不是特别在意。
的确,顾滢作为孙策的正妻,有庞大的顾氏家族作为他的后盾。况且,顾滢马上就要生产,若是生下嫡子,那么顾滢的地位将无可动摇。
顾滢又何必跟一个才即将过门的小姑娘过不去呢?
对于顾氏家族来说,也只不过是对淮阴步氏多加关注了几分。
世家大族做事,向来喜欢未雨绸缪,万一日后步练师对顾滢有了威胁,以步骘为代表的步氏家族就是顾氏的敌人。
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
此时的步骘还不知道,顾氏已经将他和步氏看做了潜在的威胁。
当然,即使步骘知道了,恐怕他也不会在意吧!
(第二更)'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35、孙权的恨意()
在步骘看来,步练师并不会成为顾滢的威胁。
步氏家族的兴盛,需要步骘和步练师的共同努力。步骘从不奢望,步练师能够动摇甚至取代顾滢在孙策后宫中的地位。
自有汉以来,外戚始终是汉代政治博弈中的重要一方。步氏家族虽然是淮阴大族,但在江东的影响力却是乏善可陈。
相比于吴郡四姓之一的顾氏,步氏显然不够看,对其构不成威胁。
孙策的性格是极为霸道的,他可以娶出身吴郡四姓之一的顾氏嫡女顾滢为妻,他也可以毫不犹豫的屠灭意图不轨的安氏和赵氏。
孙策之所以娶顾滢为妻,除了顾滢酷似刘亦菲的美貌之外,更因为他是顾氏嫡女,是顾雍的妹妹。
孙策需要考虑权力的平衡,也需要为自己的世子留下强有力的倚靠。
对于统治者来说,有时候母族和妻族要比同姓的宗族更为可靠。
这些算计且不去提,孙策极为相信自己的掌控能力,只要他能够稳坐一天,就绝不会发生他不希望看到的事情。
对于普通人来说,纳妾并不是什么大事。
而对于诸侯来说,纳妾就算不上什么小事了!
按说以步氏家族的地位和声望,是绝不可能允许自家嫡女为妾的事情出现。不过,这事还得分人。
给普通人做妾,和给一方诸侯的孙策做妾,那能一样嘛?
因而,步氏家族对此并无异议。
甚至,淮阴步氏对此还乐见其成。尤其是当作为步氏家族这一代中流砥柱的步骘给族人晓以利害之后,众人反而多了几分期待和欣慰。
纳陈冰为妾和纳步练师为妾,这也不一样。
步练师若被孙策纳入房中,那立马就会成为孙策后宫中第二人。无他,只是因为步练师的身后有步骘和步氏家族作为依靠。而陈冰只是孤零零的一个。
相比于陈冰被孙策收入房中时的简简单单,步练师的纳妾过程还是多少有些隆重和喜庆的。
步氏家族以此为荣耀,大宴宾客自不必提。
而孙策也例外的因纳妾而设宴款待江东臣属。
至于纳妾的仪式,与陈冰给主母敬茶一样,步练师也给顾滢敬上一杯清茶。
这意味着两人之间地位的高低和身份的从属,也意味着从此步练师就是孙策的女人了。
秣陵城中,讨逆将军府前院的宾客还在欢宴。
孙策却已经放下了酒杯,偷偷溜回了后院。
房中有佳人,何必与一群男人喝酒?
春宵苦短,孙策可不愿意浪费了。
在几个侍女的引领下,孙策很快便到了步练师的小院外。
这处院子倒颇为清雅,与步练师的性子也很合拍。
绕过院子里的水塘,穿过回廊,孙策轻轻望去,房中亮着灯,似乎能够看到一个模糊的身影坐在床边。
“你们退下吧!”孙策对侍女吩咐道。
说罢,孙策已经推开了房门,大步走进了房中。
孙策关掉房门,扫了一眼房中的情景,嘴角挂起了一丝笑意。
房中萦绕着一股股淡淡的馨香,味道很迷人,让孙策有些沉醉。孙策分不清这是香炉里的气味还是女人身上的味道,也许是两种的混合。
所有的家具都是崭新的,精致而又充满了贵气。
檀木玉屏风,金丝烛台,镂空镶银大床,每一件家具都价值不菲。
女人羞涩的坐在价值数万钱的镂空镶银大床边,有些局促和紧张。
这样的表情,孙策不是第一次看到,他在顾滢的脸上也曾经看到过。似乎所有的女人在这时候都会露出这样的表情。
既期待又紧张的矛盾感。
步练师坐在那里,美极了。
水蓝色的长裙托在昂贵的地毯上,粉红色的纱衣披在身上,显得格外诱人。
金质的发饰固定着女人梳好的垂鬟分肖髻,看起来很是端庄。
这种发式,将发分股,结鬟于顶,不用托拄,使其自然垂下,并束结髾尾、垂于肩上,亦称燕尾。
据《国宪家猷》记载:“汉明帝令宫人梳百花分髾髻。”
这种发髻就是垂鬟分肖髻。
金色的耳环在灯光下有些耀眼,脖子上的银项链挂着一颗红宝石坠子,腕上的翡翠镯子流动着青色的光芒。
孙策看着女人,竟有些呆了。
怪不得历史上渣权后宫无数,步练师却能够独宠于后宫。
步练师确实有这种资格。
“一起喝杯酒吧!”孙策笑了笑,开口说道。
女人闻言,轻轻的嗯了一声,似是在应答一般。
孙策自顾自的拿起酒壶和酒杯,斟好了酒,送到了女人面前。
步练师没有犹豫,自然而然的接过孙策递来的酒杯。
正要将酒杯递到唇间,孙策却拉住了女人的臂膊。
女人不解的看着孙策,却见孙策拿起酒杯,勾住了她的臂弯,笑眯眯的看着她。
步练师的脸更红了,她知道,这叫做交杯酒。
喝完了这杯酒,自然是好一场颠鸾倒凤,洞房花烛。
步练师虽然才16岁的年纪,尚未完全张开,可是身材早已经有模有样。加上娇躯的柔韧性极好,一时兴起的孙策竟然玩了好几个高难度的花样。
那其中的美妙滋味,自然不足为外人道也。
然而,没有人知道的是,孙策在这边一晚上爽了又爽。
而他的弟弟孙权却整晚未眠。不仅仅未眠,孙权还喝了一晚上的酒。
这酒可不是孙策的喜酒,而是孙权的闷酒。
没有人能够体会到孙权有多痛苦,钻心的痛啊,自己喜欢的女人却在自己兄长的身下婉转承欢。
孙权虽然才14岁,可是古人成熟的早,在加上世家大族往往会提早进行性教育,所以孙权早已知人事。
对于男女之间的那点事,孙权清楚得很。
孙权心中充满了恨意,他恨自己不是父亲长子,他恨自己无能为力,他更恨孙策抢走了他心爱的姑娘。
此时的孙权,只要一闭上眼睛,仿佛就能看到自己心爱的姑娘在孙策身下颤抖、娇喘和呻?吟。
他已经无法忍受下去,那澎湃的恨意仿佛如惊涛骇浪一般冲击着他尚未成熟的内心。
抢回自己心爱的姑娘,这是孙权喝醉之前脑海中闪过的最后一句话。
(第一更)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36、孙策西巡 一()
孙权并不知道,他早就成为了孙策的特别关注对象。
内卫司的人第二天就将孙权怪异的表现写成报告,放在了孙策的书桌上。
内卫司的人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可是孙策却看得分分明明,清清楚楚。
哼,这个臭小子竟然敢对他的嫂子有非分之想?孙策不满的在心中骂道。
他才不会管,步练师在历史上明明就该是孙权的女人。
嗯,反正步练师是现在是老子的女人。谁敢打老子女人的主意,谁就该死。孙策暗暗想着,眼中闪烁着丝丝怒火。
过了一会儿,孙策平息了一下心中的不满,仔细思考起来。
他在考虑这件事情对孙权的刺激有多大。
之前,孙策之所以将程普调往江北都督府,一方面是为了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给孙权一个机会。
毕竟孙权是自己的亲弟弟,母亲吴夫人绝对不会允许自己对弟弟动手。
多行不义必自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