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霸王孙策-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弟弟和尚香在我身边!”

    孙策起身,看了看母亲身后的四个兄弟,轻轻笑了笑,四人也算是都各有特色。

    孙权,字仲谋。确实像史书中记载的一样,“碧眼紫髯,方颐大口,长上短下”,如今的孙权不过才十一岁,却给孙策一种不好的感觉,有些阴沉,或许是有些少言,也或许是孙策前世的偏见。总之,孙策对于孙权的感官并不好。

    孙翊,字叔弼。陈寿在《三国志》中对其评价为“骁悍果烈,有兄策风。”如今孙翊刚刚九岁,却已经显得颇为壮实,身高已经和十一岁的孙权差不多了,而腰间也一直挂着一把短剑。孙翊在历史中死于亲信边鸿之手,也是发生在孙权即位之后,而孙策前世也曾怀疑孙翊之死与孙权有关。所以,对于孙翊,孙策更多了一些怜惜。

    孙匡,字季佐。《三国志》记载:“是时袁绍方强,而策并江东,曹公力能未逞,且欲抚之。乃以弟女陪策小弟匡。”孙匡不幸早卒,时年二十馀。此时孙匡不过五岁,显得颇为瘦弱,看着犹如小萝卜头似的幼弟,孙策颇为不忍。

    孙朗,字早安。孙朗乃是孙坚妾室所生,为孙坚庶子。孙朗刚刚出生,其母便去世,一直为吴夫人抚养,如今刚四岁。《江表传》将孙朗生平计入孙匡,裴松之对此订正。历史上吴黄武元年(公元222年),曹休出兵洞口,吕范率军抵御。当时孙朗为定武中郎将,命令放火,烧损茅芒,因此军用不足。吕范遂即启送孙朗归吴。孙权改其族为丁氏,禁锢终身。说起来,孙朗的命运也颇为悲惨。

    话又说过来,孙坚诸子之中,除了孙权一人,皆未善终,即使女儿孙尚香也被孙权嫁给一个可以做他父亲的老头子。孙策也不得不怀疑,这一切都与孙权有关。而孙权若真是在幕后操纵了这一切,对于孙策来说这实在是太可怕了。

    这些思量也不过是一刹那间,这边刚刚四岁的孙尚香已经小跑着抱住了孙策的小腿,脆生生的叫着:“大哥,大哥!”

    孙策抱起孙尚香,嘴角绽放开一丝微笑,或许是很久没有看到小孩子的缘故,或许是不忿于孙尚香真实历史上的不幸遭遇。

    轻轻的捏了捏孙尚香粉嫩的小脸,孙策暗自决心,不能让兄弟们和妹妹的命运重演,自己必须活下去,而孙策看向孙权的目光也慢慢冷了下来。孙权却仿佛是感觉到了似的,浑身莫名的一抖,看向了孙策。

    孙策心中一紧,面上轻轻一笑,左手抱着孙尚香,右手搀扶着吴夫人,招呼着身后的四个弟弟下船去。

    一下船,黄盖,韩当,程普,朱治,恒阶,陈端,秦松等老臣故属纷纷拜见老妇人。徐琨,孙辅,孙河,孙海,孙江,孙湖等亲属也都来参见吴夫人,而徐盛,贾华,宋谦,邓当,李襄也上前拜见。

    江边听香水榭,已经不是之前的样子了。

    又扩建了一番,面积变大了不少,亭阁楼台相互交错,看起来颇为壮观,一处曲廊竟是建在了水上,绕过廊道,却是一处水上的凉亭。

    走进一看,亭下却是石柱支撑着,倒也颇为安稳。

    凉亭里放着一张矮桌,这也是为了照顾几个弟妹年幼,孙策盘腿坐在一边,吴夫人坐在上首,几个弟妹也是随意坐着。

    孙尚香从母亲怀里挣脱出来,爬到孙策身边,小手抓着孙策的大腿,不住喊着:“大哥抱,大哥抱!”

    孙策自然不会拒绝,抱起小妹,放在自己腿上。

    很快,便有一溜侍女纷纷走近上菜。

    也许是前世生里来死里去的缘故,作为特工的孙策一直是一个享受主义者。

    穿越到这个时代,孙策依然改不掉这个毛病。

    不过,倒也无妨,谁让他穿越到了出身豪强,手掌雄兵的孙策身上。天生的钟鸣鼎食之辈,自当享乐。

    所以,为了享乐,孙策不得不搞出一大堆这个时代还没出现的调料,然后将自己前世练就的做菜手艺教给了庄中厨子,也只不过能够稍稍满足一下自己味蕾的欲望。

    然而这些在孙策看来还有些简陋的菜肴,对于吴夫人和几个弟妹来说,简直就是此菜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吃?

    吴夫人出身大户,嫁给孙坚也一直是衣食无忧,举手投足之间也是一股子大家闺秀的气质风范,虽然菜品的味道极美,吴夫人也依旧保持着应有的淡定从容。

    不过对于孙权,孙翊等这些个弟妹来说,在母亲和大哥面前,自然不需要那么多的虚礼。孙权还算是相对比较矜持,而孙翊在孙策眼中已经成为了纯粹的肉食动物,左手是一只叫花鸡的腿,右手是一直烤羊腿,左手咬一口,右手咬一口,那样子,孙策真是有些不忍直视。孙匡和孙朗不像孙翊那么疯狂,却也在不断消灭着盘子里美味的菜肴。

    抱着孙尚香的孙策自然不会让小妹坐在自己腿上干着急,一会夹给她一块葱爆海参,一会用面饼包一块蘸酱的烤鸭递到小妹嘴边。

    看着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样子,吴夫人心中极为满足,只是想到战死沙场的丈夫,又有些遗憾和伤心,又舀起一勺西湖牛肉羹,鲜美的味道不断冲刷着吴夫人内心的一丝阴霾。

    八月份正是热的时候,太阳毒辣的很,即使在这江上的凉亭里,众人也都起了微汗。

    却见孙策轻轻拍了拍手,很快便有几个侍卫司亲军端上了冰盆放在凉亭边,而侍女们则端上了冰镇的水果。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31、广陵张子纲() 
孙策陪着母亲和弟妹在江都游逛了几日,却不可能整日陪着他们。作为一方诸侯,孙策每日也是颇为忙碌。

    10月,这一日孙策给母亲请安之后,回到了军营里。

    孙坚与孙策都是靠军功起家,自然要将军队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所以为父守孝一年之后,孙策每十日便有六七日住在军营中。

    却见孙策刚刚走进帅帐坐下,便听帐外有亲兵来报,说是密碟司主事孙江求见。

    孙策命亲兵叫孙江进来。

    不一会儿,孙江便风尘仆仆的走了进来。

    孙策坐在案几前,看着孙江一身风尘的样子,开口问道:“阿江,让你一人撑起密碟司的事情倒是为难你了,这几日差事办得如何?”

    “禀主公,丹阳郡,吴郡,会稽郡是主公近来重点发展方向,这三郡密碟司已经筹备完毕,其余四郡还需要时间!”孙江恭敬的说道。

    孙策点了点头,原本还有些鲁莽的孙江,如今已经磨砺的颇为沉稳。

    “干的不错,坐吧!”

    孙江坐下,孙策又继续问道:“阿江今日来,是为了什么事?”

    “回禀主公,前些日子有了彭城张昭和广陵张纮的消息!”孙江回道。

    孙策闻言大喜,说道:“如此大善,不知二人如今在何处?”

    孙江说道:“9月初,曹孟德自兖州出兵徐州,曹军连下十余城,于彭城和徐州牧陶谦激战,大胜,斩首级万余。陶谦退守郯县,守城不敢出。曹操纵兵杀掠徐州百姓,坑杀数万人于泗水,泗水为之不流。又进军取虑(今江苏睢宁西南)、睢陵(今江苏睢宁)、夏丘(今安徽泗县)等县,曹军所过,鸡犬皆尽,乡邑无复行人。张昭为躲避战乱,欲南渡江东,不日便至江都。”

    孙策点点头问道:“那子纲先生呢?”

    “回禀主公,子纲先生昨日已至江都,不过据说正为母守孝!”孙江沉声说道。

    孙策点点头,说道:“来人啊,请徐盛校尉,恒主簿,秦功曹,陈参军,吕参军前来,与我一同拜访子纲先生!”

    未过多久,孙策便与四人一同进了江都城,身后是徐盛带领的200名侍卫司亲军。

    不一会儿,众人便到了张纮暂居江都的宅子前。

    张纮出身广陵世家,在江都的宅子也不算小。

    孙策与诸人翻身下马,看了看这宅子的大门,沉吟片刻,走近敲了敲门环。

    过了一会,便见两个一身皂衣的仆人前来开门。

    其中一个年长一些,像是个管家模样。

    那管家也算见过世面之人,推门而看,当先五人皆是不凡,身后的上百甲士也颇为雄壮,警惕的护卫着前面几人。

    只见管家先一躬身,恭敬说道:“不知贵客所为何来?”

    孙策拱了拱手,说道:“劳烦老人家通报一声,江东孙策前来拜见子纲先生!”

    那管家模样之人笑了笑,摆摆手,说道:“老人家不敢当,贵客稍等,小人自去通报!”

    却说这管家进了宅子,没过片刻,便又有数个奴仆婢女过来,为首的正是刚刚通报那人。

    宅门大开,那管家及身后众人都是躬身请孙策一众进宅。

    孙策笑着点点头,带着徐盛四人入宅。

    这宅子布局倒也精致,颇有一种曲径通幽的妙处。

    绕过一道长廊,竖着一堵楼牌,一个中年人身穿素服,正站在楼牌下,身后是几个仆人。

    那中年人约莫四十岁上下,身材欣长,颧骨微凸,看上去颇为硬朗,却是个极为刚直之人,正是广陵张纮,天下名士。

    孙策刚要上前拜见,却见张纮微微拱手,已经开口说道:“广陵张纮见过讨逆将军!”

    孙策一听大惊失色,赶忙上前几步,抓住张纮的手说道:“子纲先生当世大儒,名满海内,如此岂不是折煞小子?”

    说罢,孙策便退后一步,弯腰大拜道:“策拜见子纲先生!”

    张纮赶忙拉起孙策,笑着说道:“老夫可是当不起将军这一拜啊!”

    孙策微笑着答道:“子纲先生千万不要折煞小子,还是叫我伯符吧!”

    张纮点点头,左手一挥,说道:“既然如此,伯符里面请,我们进屋再谈!”

    孙策一喜,“先生请!”便跟着张纮进了客厅。

    这客厅倒也布置的颇为典雅,整个房间里都散发着一股宁神的淡淡馨香。褐色的雕花窗棂和紫檀木的案几,使整个房间的色调都显得极其和谐。华美的屏风边上放着一只装饰着走兽图形的博山炉,那股宁神的淡淡馨香就自此而来。

    精美的草席上,孙策与张纮相对而坐,徐盛,恒阶,秦松,陈端,吕范则坐在两人两边。

    孙策给张纮一一介绍了诸人,张纮听了也是暗暗点头。

    如今乱世,主择臣,臣亦择主而事之。张纮自然知道孙策的来意,所以也在暗中观察。就现在来看,张纮对孙策还是比较满意。

    作为广陵人,江东孙郎的美名早已传遍徐扬,张纮自然清楚。如今见了,也是如传闻中一样,温文尔雅,面容俊朗,气度不凡,非池中之物。

    当然,张纮也观察了孙策身后四人。

    孙策带这四人前来,说明这四人必定是他的绝对心腹。

    先说徐盛,徐盛是武将,这是一眼便能看出的。此时徐盛端坐草席之上,颇为沉稳,一言以蔽之,就是很有大将风度。

    然后是恒阶,恒阶是荆州人,曾经做过尚书郎,担任过长沙郡功曹,也曾是孙坚的主簿,做官经验老道。如今又是孙策的主簿,想必定然是孙策极为信任之人,张纮在心中暗暗想到。

    而秦松和陈端则有一个共同点,两人都曾经被孙坚举为孝廉,也就是说孙坚是两人的举主,对两人有恩。而这两人的做官经历也是颇有意思,秦松做过富春县令,陈端是江都县令。如今,秦松为孙策帐下功曹,陈端则为参军。张纮看二人都颇有风范气度,也是暗自点头。

    至于吕范,吕范曾经在袁术帐下效力,当然如今则是孙策手下参军。孙策宁愿挖袁术墙角也要把吕范拉到自己麾下,可见吕范此人也是极不平凡的。而且仅仅从容貌气质来看,吕范便绝不简单。

    不过是短短几个刹那的时间,张纮已经将孙策及其身后四人都评鉴了一番。

    (今日第二更)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32、张子纲席上对() 
沉默了片刻,孙策右手食指不断轻敲着面前的案几。

    张纮开口说道:“不知伯符今日前来,所为何事?”

    孙策沉吟了一下,缓缓说道:“不知子纲先生对天下大势有何看法?”

    张纮微微一笑,轻声说道:“看来伯符今日是有备而来啊,既然如此,伯符你就先说一说这天下大势!”

    孙策点了点头,说道:“如今汉祚衰微,天下纷乱,英雄豪杰们,都拥兵自重,各图发展。没有一个诸侯出于公心,扶危济乱。先父曾与袁氏共破董卓,可怜功业未遂,就不幸被黄祖所害。我虽然年轻识浅,但却有心要干一番事业。如今,我已经拥兵两万,手下有十数名大将,谋士也有数人。前些日子,我也率兵协助舅父丹阳太守吴景和堂兄丹阳都尉孙贲一同剿灭了泾县大帅祖郎。我希望能够东据吴郡、会稽郡,以报仇雪耻,做臣服于朝廷的诸侯。您以为如何?”

    听到孙策如此直接的招揽之意,张纮推托道:“我见识简陋,况且又服丧在身,对伯符之事,实在难以帮忙。”

    孙策一听,连忙说道:“子纲先生何必自谦,您的才识,闻名遐迩。四方之人,无不向往仰慕。我的这些打算,成与不成,由您一言而决。您一定要对我直言相告。如果我志向得伸,大仇得报,决不会忘记您的教诲之恩。”

    话已至此,孙策双眼竟然有些红肿。

    张纮见孙策言辞慷慨,神色间流露着忠义豪壮之气,心中有些感动,又一次暗暗点了点头,也算是最终认可了孙策。

    终于,张纮缓缓开口说道:“当年周朝王道陵迟,齐桓公、晋文公才能应运而起;王室一旦安宁,诸侯就只能贡奉周朝,尽臣子的本分。伯符继承了破虏将军的威烈,骁勇善战,如果能够栖身丹阳,召集吴郡、会稽兵马,那么,荆扬二州自可扫平,报仇雪恨也指日可待。那时伯符自可凭倚长江,奋发威德,扫除群雄,匡扶汉室,所建立的功业,绝不会亚于齐桓、晋文,一定会流芳千古,岂止作一个诸侯呢?目前时事艰难,如果您想要建功立业,就应当率军南渡,我将说服我的好友张昭一起去支持您。”

    孙策听了张纮的一番话语,心中激荡难平,没想到有了张纮,还有张昭。

    “子纲先生说的可是张昭张子布先生?”孙策静了静心问道。

    只见张纮一笑,说道:“正是子布,伯符也听说过他的名声嘛?”

    “子纲先生真是说笑了,子布先生与您都是名扬天下的人物,如果你们都能来辅佐我,那就再好不过。”孙策沉吟了一下,继续说道:“我刚刚得到消息,子布先生为了躲避徐州兵祸,正要南渡江东,这两日就会到江都!”

    张纮点了点头,心中对于孙策的实力又有了进一步认识。

    只见张纮说道:“伯符消息好灵通,此次子布南渡江东,正是要与我共寻一明主辅佐!”

    孙策心中大喜,拱手说道:“能够得到子纲先生和子布先生的辅佐,策三生有幸!”

    张纮摇了摇头说道:“子布是否愿意辅佐与你,还要看他的意思,不过我会尽力说服他!”

    孙策点了点头,他当然知道想要得到张昭的辅佐并不是那么简单。

    “如今我官职卑微,不过是个杂号将军,只能暂时屈就先生担任将军府从事祭酒!”孙策有些歉意的说道。毕竟以张纮的名声,确实算是屈就了。

    《三国志》中记载,大将军何进,太尉朱俊,司空荀爽都曾辟他为椽,不过都被张纮所拒绝。

    张纮在许都时和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见过一面。张纮称陈琳的《武库赋》写得好,陈琳则说:“自仆在河北,与天下隔,此间率少於文章,易为雄伯,故使仆受此过差之谭,非其实也。今景兴在此,足下与子布在彼,所谓小巫见大巫,神气尽矣。”陈琳的意思就是,自己与张纮相比,实在是小巫见大巫。

    张纮听了孙策的话,却是轻轻一笑,说道:“纮之所以愿意辅佐主公,是因为您的人而不是因为您的官职!”

    孙策再次向张纮施礼,表示感谢。

    两日后,彭城张昭至江都,孙策与张纮率众迎之。

    江都城,北门外,蜿蜒的小路上,七八辆牛车缓缓而行,牛车周围有十来个骑着健马的家丁,车后也跟着数十健仆,打头一人,骑在一匹没有杂色的白马上,一身青色儒衫,约莫有三十来岁的年纪,这人便是天下名士,彭城张昭,张子布。

    孙策看着远处隐约而来的车队,嘴角划过一丝笑意,大事可期矣!

    孙策能够看到张昭,张昭自然也能发现城门外黑压压的一片,那看上去至少也有数百甲士,再想想昨夜好友张纮送来的书信,稍微一联想,便能猜到这应该是最近名声骤起的讨逆将军孙策了。

    车队缓缓而来,孙策看了看骑在白马上的张昭,微微一笑,大步上前。

    “策见过子布先生!”只见孙策躬身行礼,颇为诚恳。

    张昭坐在马上,心中暗暗点头,脸上却不动声色,笑着说道:“将军无须多礼,昭如今只是途径江都而已!”这话里的言外之意便是拒绝了,张昭在暗示孙策,我只是途径江都,不会停留,所以别想让我为你效力。

    孙策两世为人,对于这些人情世故颇为熟悉,自然听得出张昭话里话外的疏离。不过,孙策早已料到不会如此轻松,毕竟人家可是天下有名的人物,如果自己稍微流露出招揽之意,人家纳头就拜,拿自己浑身上下的王霸之气得有多强?

    《三国志?卷五十二?吴书七?张顾诸葛步传第七》中裴松之注引《典略》:余闻刘荆州尝自作书欲与孙伯符,以示祢正平,正平蚩之,言:“如是为欲使孙策帐下儿读之邪,将使张子布见乎?”

    就是说,刘表写信给孙策,把信给祢衡看,祢衡看信之后讽刺刘表,像这样是想要让孙策帐下的孩童读吗,还是想要让张子布看到?可见,即使一向狂傲的祢衡对于张昭的才华也是极为佩服。

    如今天下乱世,主择臣,臣亦择主而事之。张昭来到江都,想来对自己是感兴趣的,不然何必来江东避祸,无论是袁绍还是曹操想来对于这样一个天下名士都会重用的。

    既然来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