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明便是第四日!”王仁十分的懊悔,他说完不禁叹了口气。
东方泛起了鱼肚白,现在已经是第四天,与李毅在一起生活多年,张英当然知道他的脾气秉性。李毅是说到做到,他既然定下今日启程,就算没见到王仁等赠马,他也会离开小村。张英还不知王仁等居住在何处,距离此地还有多远的距离,因此仍抱有一线希望,她面色焦急道:“全速赶回村子,要多少时间?”
王仁、刘平、宋智相互对望了一眼,三人对时间和距离,都没有具体概念,一时给不出精确的答复。三位徒弟大眼瞪小眼,最终还是宋智勉强开口:“我们来时步行一天多,估计放马狂奔,回到太平村也得两、三个时辰!”
两、三个时辰已经是半天了,那不是接近中午,才能赶到村子了吗?张英心急如焚,若不是三个徒弟在身旁,恐怕要哭出声来。她强忍着没让自己流出泪水,她瞟了一眼刘平道:“把马借给我,你与宋智共乘一骑!”
见师父急不可耐,刘平哪还敢说半个不字,他溜下马背,把缰绳递给了张英,乖乖的爬到宋智的马上。
张英问明了道路,找到自己的那匹马,一人三骑马歇人不停,打马狂奔不止。张英恨不得肋生双持,煽动一下翅膀,就飞到太平村。但随着天光放亮,日头渐渐升起,张英还在茫茫草原上驰骋,望不到村庄、山岭,她的心在慢慢下沉。李毅为人鲁莽倔强、生性多疑,恐怕此时早已离开太平村。
但只要有一线希望,张英便决不能放弃,她宁愿相信自己的判断失误,仍然拼命打马飞驰。
当张英冲进太平村时,已是正午时分,她的一匹马已经倒在了草原上,另一匹也已筋疲力尽,趴在了龙岗岭和凤尾山之间的谷底。仅余的一匹马,也是疲惫不堪,不论张英如何抽打,也提不起速度,奔至客栈门前,一个马失前蹄,摔倒在大门之外。
好在张英有了经验,她见事不妙,急忙飞身跃起,这才避免在人前,被战马甩出去的尴尬场面发生。张英不及解下马背上的包裹,便飞奔入太平客栈的院内。
战马摔倒的响动传出老远,客栈的小伙计李三,正在为大哥离去而伤心哭泣。突听外面的声音,抹了把眼泪,急忙奔出迎接客人。见到小伙计,见他眼睛红肿,噘嘴庞塞,像谁欠了他两吊钱不还一般。张英不禁勃然大怒,她圆睁二目,一把揪住李三的衣服,厉声喝道:“李毅呢?快叫他出来!”
由于一夜未睡,身体的疲劳外加心力交瘁,使得张英的眼睛布满了红丝。李三本看见一副俊俏的面容,却瞬时变得狰狞可怖,圆睁着猩红双目,如凶神恶煞一般。就是以残暴著称的胡人,也没有她这等穷凶极恶。李三吓得面色惨白,他哆哩哆嗦的答道:“李大哥走了,他去了洛阳,已走了两个时辰。”
自己的预感得到了证实,张英突然像换了个人似的,紧绷的神经彻底消散,心里也是空落落的,全身酸软无力,突然向后一个趔趄,如不是她强撑着,早已瘫倒在地上了。张英眼神散乱的望着小伙计,见他吓的面无人色,这才意识到自己情绪失控,她忙撒开手,有气无力道:“李毅走了?他真的走了?”
李三终于缓过神来,见张英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知道李毅对她关系重大。李三恨极了这个蛮横无理之人,本想骗她一骗,但见她可怜兮兮,又生了同情之心。加之李毅对他极好,李三才将恶作剧收了起来,他勉强一笑道:“大哥确实离开了太平村,他走的时候,我和薛信送出村口,眼看着大哥向南走了,直到消失了影踪!”
听李三的语气,他已将李毅当做亲哥哥,定然不会有假,张英仅剩的一丝希望也破灭了,她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突然坐倒在地上,双眼直愣的望着南方。
此时张英疲倦不堪,尤其是战马,没有一匹能够站立,让她拖着疲倦的身子去追李毅,那怎么可能?
见张英无故跌倒,李三出于好心,他紧走两步俯身出手,要扶张英起来。自从遭受四名暴徒袭扰,张英有些神经质,把李三的好意,当成了图谋不轨,立即飞起了一脚,将他蹬出了一溜滚。
但脚踹出去,张英也后了悔,她叹了口气道:“给我来一间上房,再将马喂饱饮足,钱不会少你一文!”
太平客栈全是茅草屋,但李三学乖了,他也不敢明讲,又不敢多言,急忙爬起来,小心翼翼的引着张英进入房间。
第二十九章 苦苦追寻无功而返()
“王仁、刘平、宋智若是回来,别忘了喊我!”张英嘱咐完,却躺在榻上,翻来覆去无法入睡,她脑子里全是李毅。
李三答应一声,便带上了房门。见张英伤心欲绝、失魂落魄的样子,李三实是不忍,他心道:这位客官急于见到大哥,定是至近亲属,大哥待我不薄,需帮助她把人找回来才是。但听张英之言,王仁等应还在路上,如今能帮上忙的,也只有薛信了!李三想罢飞也似的跑出了客栈。
过不多时,李三带来了薛信,二人进入张英的房间,见她的眼睛眨也不眨的盯着房梁。李三指着薛信轻声道:“这位大汉名叫薛信,也是大哥的徒弟,张爷若有什么吩咐,尽管说便是!”
李毅的徒弟!张英心中一阵惊喜,她看到了些许希望,打量着面前的胖子,见他膘满肉肥,身体粗壮,这样的身材能长途跋涉吗?本来好转的心情,立刻懈怠下来。
看来也只能,死马当作活马医了!有一丝希望,便不能放弃,张英强打着精神,挤出一丝笑容道:“王仁、刘平、宋智盗马被抓,因为我救了他们,三人全拜我为师。你不必担心,他们太阳落山前,都能平安回村!你师父的功夫,都是我所传授,若是你能把他找回来,我也可以收你为徒!”
见薛信面露疑惑,张英看得出他是一根筋,无怪乎被留在了家中!张英心道:自己不拿出点真本事,无法让这大胖子信服。
为了尽早寻找李毅,张英强打精神,她走出客栈,见门旁有一棵白杨树,主干有一围粗细,树干光滑圆润,三丈以下无一枝杈。便暗自取出短剑藏于怀中,绕着大树走了几步,见树干遮挡了二人的视线。张英一声轻啸,向前疾奔出去,两脚便踏上树干,张英接着冲力迅速上蹬,随着冲力减弱,她迅速将身子贴向树干,双手不停的向上移动,顷刻间便已攀上了枝杈。
薛信初时不知张英是何用意,李三更以为她精神出了问题,但张英一声喊喝,却见她如身似猿猴一般,飞快的攀上了大树。李三不觉心中称奇,薛信更是一阵大喊大叫的喝起彩来。
张英已是身心俱疲,强打精神卖弄一下,见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她便顺着树干慢慢向下滑落,眼见要触及地面,才将一双短剑收了起来。
薛信已是心服口服,他一脸羡慕的神情道:“咱们一言为定,如果找回师父,你就教我绝世武功!”
张英郁闷的心情,听了胖子的话语,不觉清爽了许多,她微微一笑道:“这是自然,你尽管放心,我们一言为定,绝不反悔!”
薛信得了张英的承诺,便是心满意足,称“喏”后正要离去。张英恐其没有计较,大声叮嘱道:“如沿大路南去无果,定要从山中返回!”薛信点头答应,便拎着大枪迈着大步离去了。
望着薛信的背影,张英心中暗想:这个大胖子心眼实惠,确是个真心可靠之人,但其缺乏灵活度,恐也是徒劳无功!
回身进入客栈,只听房中传出呵斥之声,随后便是李三唯诺的应答声,张英一听即知,是客栈老板在申斥李三,怨他只会多管闲事,却不留住客人多赚些钱。
张英不禁心中火起,她推门进了房中,从怀中取了一串钱,扔到了老板的面前道:“都拿去吧,李三我留用了。”之后便不容分说,一把拽着李三出了屋子。
见李三一脸惊诧之色,张英安慰他道:“兄弟不用怕,老板收了钱,便不会难为你了。薛信我有点不放心,需要你再帮忙跑上一趟,事成之后,我自不会亏待于你!”
李三聪明伶俐,一点就通,张英话一出口,他立即心领神会,应了声“诺!”也拿着武器随即离去。
先后派出两个人,张英心情稍安,多少天没好好吃过一顿饭,见饭菜已经在面前,她感到腹中饥饿难耐,也勉强吃了一些,向榻上一倒合衣卧下。此时张英疲劳至极,头接触到枕头,便已酣然入梦。
不知不觉过了两个时辰,王仁等返回太平村,三人直奔客栈。喧闹声惊醒了张英,她从榻上爬起,揉了揉眼睛,感觉身上有了些气力,便翻身一跃,大步闯出房门,见马也恢复了几成体力,便大喝一声:“王仁、宋智、刘平,咱们走!”
张英话音未落,已经飞身窜上了坐骑,打马出了客栈。见十分急三火四,丝毫不容喘息,王仁、宋智、刘平相互望了一眼,都无奈地摇了摇头,不得不紧跟在张英的马后。
四人一阵疾驰,出去了几十里,不见李毅的踪影。此时天已经渐黑,张英只好恨恨作罢,带着无尽的失望回到客栈,见薛信、李三也无功而返,真是失望至极。
王仁等休息了一夜,张英却彻夜未眠,只要闭上眼睛,便是李毅的影子,以至于翻来覆去,无法入睡。
终于盼到了天明,张英带着一脸倦容,推开了房门,却见王仁、宋智、薛信、刘平都等在外面,并且又多出了十余人。
见师父精神不振,徒弟们暗自叹息,上前与师父见礼。
张英望着眼前的众人,她心有感触:这几位徒弟,都是热心肠,对自己这个新师父鼎力相助,竟然找来这么多帮手!张英满腹的感激之言,她眼含着热泪道:“多谢各位”不想自己着急上火,一夜的时间,满嘴都是燎泡,嗓子也嘶哑难言,全力喊出的几个字,只有她自己感觉得到!
见师父说不出话来,机警的刘平忙开口说道:“平代表恩师,向各位兄弟表示谢意!”说完刘平垂手站立在一旁。
队伍壮大了数倍,令张英无比的欣慰,但李毅早走了一天,以他那身体素质,行出几十里山路,应该不成问题。眼前只有几匹马,大部分人员只能步行。虽然都是精壮汉子,但希望他们徒步追赶飞毛腿,张英知道太不现实。
有效用的只是几个人,张英心中清楚,但她希望能发生奇迹,更不想打消众人的积极性。
由于这些人多是王仁的朋友,也都为他马首是瞻,因张英很难说出话语,王仁便代表师父传达命令。
王仁熟悉太平村周边的地理环境,他将人员分成数组,薛信、宋智、刘平、李三各带人员离去。
张英心情烦闷,只喜欢清静,见王仁还等在身旁,她苦笑着摆了摆手,示意他自便。张英独自一人,信马由缰踏上了寻夫之路。
过午时分走出了百里,仍不见李毅的身影。张英心想一个人步行,定然走不了这么远,若是穿山越岭,走进了山中。望着茫茫丘陵,便是成百上千人,进入那山岭树林之中,也难寻到蛛丝马迹。
张英垂头丧气的回到客栈,见众人都是无功而返,次日的寻找以失败告终。
第三天希望更是渺茫,众人均不抱希望,但师命难违,大多抱着应付了事的态度,走出了太平村。张英身心俱疲,她行出数里,突觉一阵眩晕,便昏倒在山路之旁。当她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荒郊野外,太阳已经偏西,幸好没有狼虫虎豹来袭,算是捡了一条命。
庆幸之余,张英终于恢复了理智,她静静地躺在草地上,仔细的进行了分析,即便按照每天走五十里山路的速度,李毅现在应走出百里之外,看来是有缘无份,是不易相见了!
第三十章 纠徒勘误登门拜师()
张英回到村中客栈,她终于心中坦然,吃了些东西,美美的睡了一觉,直到日上三竿,才从榻上爬起来。经过一整夜的恢复,张英的体力和精神都有很大改观。几位徒弟都付出了辛苦,自己该兑现承诺了。
让李三叫来王仁、刘平、宋智、薛信,指导纠正五人的枪法。俗话说:严师出高徒。由于接连遭受打击,张英的性情大变,隐藏了和蔼友善的一面,对人严厉近乎于苛刻。
休息了一夜,张英的嗓子还是有些沙哑,她基本上用枪杆传递命令。若是招法不到位,便用大枪敲打。如果一再犯同样的错误,便是一枪杆劈头盖脸的砸下。
李三等五人遭到的责打,至少也有几十下,薛信最为木讷,恐怕要在百次以上。几人饱受着煎熬,心中都后悔,拜了个变态的师父。但为了学到真本事,却不得不挨下这一天。
还有帮忙的十几人,张英也有心报恩,点拨他们三招五式,却被王仁婉言谢绝了。张英绝顶聪明,立即明白了徒弟的小九九,这些人是他请的,他会处理善后。张英急于赶路,也不想坚持己见,又歇了一夜,便与众人道别。
薛信挨的打最多,却十分感激这位新的师父。临别在即,张英扳着面孔叮嘱道:“你大字不识几个,要多看书多认字,我们师徒再见之时,你若是没有长进,小心你的皮肉!”
拿起书本就发愁,这是薛信的致命弱点,但他被打得服服帖帖,听了张英的话心中就发颤。薛信不敢有丝毫抱怨,忙称了个:“喏!”垂首站在一旁。
张英用眼瞟了一下宋智和李三道:“还有你们俩,不许再偷懒,如果没有长进,休怪师父无情!”
宋智、李三都比薛信聪明,两人不敢怠慢,急忙点头称是。
张英离开了这片热土,她仍抱有一线希望,每日计算着李毅行走的路程,盼望老天开眼,能与他再见面。张英走走停停,有时还进入山中转上一遭,但无论张英花样百出,终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随着时间的流逝,张英的心也逐渐淡漠了,她失去了耐性,只盼望洛阳能够再会。
一个月之后,张英终于到达了都城,她没有心情欣赏美景,待在客栈更是烦闷。想到李毅只靠两双脚底板,至少要多用一倍的时间,张英百无聊赖,信马由缰在大街闲逛,却意外发现燕越武馆。
燕越武馆的主人姓王名越,生于辽西柳城。王越自幼好武,终日练习不辍,少年时便在辽西小有名气。王越出道后,更有百变剑法闻名于世,他曾经单人独骑闯入贺兰山,剑斩羌族头领首级,无人敢与之争锋,其勇堪比昔日的楚霸王项羽。
随着年龄的增长,王越周游华夏,拜会当世高手,与之相较者,无人能出其右。
收了大弟子史阿,王越也盛名远播,他来到京师,却因出身寒微,而郁郁不得志。为了立足京城,师徒俩开了家武馆,命名为燕越武馆。
武馆广收门徒,三教九流、五行八业的子弟齐集王越门下。徒弟多了,王越的名声,在京城中也更加响亮,最终传入了皇帝耳中。桓帝刘志图爱虚名,将王越聘为帝师,自此燕越武馆便交给弟子史阿打理。
刘志请得王越,只是博一时之名,实非真心学习剑法,不过对王越还是以师礼相待。而桓帝驾崩,刘宏继承大统,他终日只知享乐,早就把王越忘之脑后。王越不满之情日渐强烈,愤而辞掉帝师虚名,又回到了燕越武馆。
但朝政日益**,特别是鬻官卖爵大行其道,致使世风日下,人人只知钻营,越加不注重个人能力。王越的武馆也受到波及,人才凋零,弟子纷纷退走,他最终只得关门谢客。
张英经过探访,对王越进行初步的了解。拜师学艺张英志在必得,但面对心灰意冷的王越,如何才能达到目的呢?张英心中实在没有成算。
带着礼物,张英敲开了燕越武馆的大门。一位年过三十,目光炯炯的汉子,打开了大门。张英打量了此人一眼,微微一笑,施了一礼道:“弟子久慕王虎贲威名,张英特来拜师学艺,望兄台予以引见!”
史阿上下打量了张英几眼,他摇了摇头道:“家师遣散了弟子,如今闭门谢客,张贤弟还是回去吧!”说着便要关门闭户。
张英早有准备,她微微一笑道:“难道兄台不是王虎贲的弟子吗?”
“不错,史阿蒙师父垂青,被留在身边侍候他老人家。如今偌大一个武馆,仅我师徒二人而已!”史阿言外之意,便是让张英知难而退。
必须使出杀手锏,张英是有备而来,她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打感情牌。王越生长于柳城,与张英是地地道道的老乡,有这得天独厚的条件,张英当然不会放过,她一笑道:“张英自幽州辽西至京城,千里迢迢,一路奔波,十分的不易,看在弟子一片赤诚之心上,还望史兄长通报一声!”
这个年轻人来自辽西!与恩师乃是同乡,史阿与师父相处日久,幽州口音他自然听得出。闻张英之言,史阿心中一动,但他得师父吩咐,不论任何人,一律打发了事。史阿犹豫片刻道:“师命难违,弟子只能遵命而行,请兄弟见谅。”
真是好事多磨,看起来不拿出杀手锏,恐怕通不过史阿这道关口。好在张英有精心准备,她从怀中拿出义父的传家宝,随着拔剑出鞘,一道寒光闭人二目。
“真是一柄好剑!”看到这把传世之宝,剑术名家史阿,不禁脱口而出:“只是稍稍短了点。”
“一寸长一次强,一寸短一寸险,各有各的妙处!此剑做工精良,是稀世宝剑,只有王虎贲这等绝世高手,才配使用此等绝品!”见史阿眼中硕硕放光,张英心里窃喜,她还剑入鞘,双手递了出去。
用传世珍品作为敲门砖,是张英早已深思熟虑的。果不其然,史阿不由自主的接剑在手,他摆弄多时,对张英微微点头道:“有此宝物,师尊或许能破这个先例!张兄弟真是有心之人!”
第三十一章 艺满买菜欲报师恩()
张英已是眉开眼笑,她紧随史阿进入武馆。张英入院后,见院内冷冷清清,真是今非昔比,人去楼空,与传言迥然不同。
两人前后进了大厅,只见一位须发皆白,精神矍铄的老人,他穿了一袭粗布青衫,脚下蹬着一双云鞋,居中正襟危坐,紧闭双目,对陌生人的到来,好像并无察觉。张英心道:此人便是天下第一剑,王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