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携美女闯三国-第1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官府也需要平衡粮价,赈济灾民,但为了防止官员监守自盗,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须得呈报户司,经主管部门批复,才可以开仓赈灾。而这一来一往,不知要耗去多少时日,而灾区民众饥肠辘辘,嗷嗷待哺,若不及时救助。

    光和三年的真定水灾,劫后余生的灾民得不到赈济而死,当时的惨状深深地烙在了李毅心中,他时刻想着如何完善制度上的不足。如果空喊救民于水火的口号,却没有具体措施出台,当自然灾害来临之际,一切都将成空。

    “好!咱们说干就干,趁着农闲时节,将粮仓修建出来,商队再交给李通慢慢组建!”李毅毫不犹豫的给予了肯定。

    这一望无际松辽平原,若是连降暴雨,洪水难于排出,所受灾害必定极重。李毅三人未雨绸缪,为救民于水火,制定并完善了一系列措施,并且逐步落实到位。

    三人达成了共识,便马不停蹄的赶回建平,李毅三人着手,同时在官私两方面抓紧落实。大批建造粮仓涉及到户、工两司和各县的所属官吏,各方面需要协调,李毅对扯皮拖拉很是反感。但无论是什么形式的官府,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这一弊病,做事效率大打折扣在所难免。

    而私人则不存在这一现象,由于建平的各项制度还不健全,李毅要建造粮仓,根本用不着谁来批准,只要资金到位,就可以招人开工。春暖花开之时,挖赵峻的墙脚,李通招到了技术成熟的泥水匠。

    首先从通县开始入手,再逐步向建平延伸,以商贸带动民生,这样才可持续发展。李通领人奔赴松嫩平原,根据李毅的要求,地势尽可能选在高处,为了防止水患,又给粮仓加了个高高的底座。

    由于李毅仁德之名广为传颂,李通每到一处,民众都争先恐后慕名而至,希望用自己的力气,报答主公的恩德。粮仓竣工后,百姓一哄而散,悄无声息的隐遁了身形。

    见百姓都不愿接受报酬,让李通伤透了脑筋,他哪里可能一家一户去寻这众多百姓,只好将工钱留给地方的三老,或者亭长、里正,麻烦他们帮忙将酬劳逐一发放到个人手中。

    有了前面的教训,李通只好调整雇工规章,提前把工钱付给百姓。不占乡亲们一文钱,这是李毅再三叮嘱的,若是无法落实到位,让他闻到风声,定会按克扣雇工薪金论处。因而李通丝毫都不敢马虎,这样一丝不苟的贯彻执行,才不会损害他千辛万苦留给百姓的形象。(。)

第三百六十七章 狡猾狐狸露出尾巴() 
不论是酒楼还是粮仓,李毅三人都没有管理经验,但他们却有高人可寻,甄家苦心经营十数年,将小本生意,发展成超大规模的商业网络,其经营手段自有独到之处。作为甄逸的忘年交,又与自家并无利害冲突,老人家便说出来自己的秘密。从甄逸那里取来了真经,为李家的私产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将赵峻、樊秀接来建平,李毅等本热衷于发展刺绣产业,但后来出现共企弊端,湮灭了三人的热情火焰,此事便一拖再拖,如今终于有了空闲,这才提上了议事日程。

    赵峻、樊秀二人忙里忙外,一年下来收入不菲,但要筹建刺绣作坊,还是缺乏资金的支持。

    于冰微微一笑道:“不就是缺钱吗,这并不难,我们可以实行股份制。有樊秀的技术在,子峰只需象征性的出一点,剩下的我们来凑。若是再不够,可以去找子龙,他屡立战功,所受奖赏颇丰,虽常把自己的赏赐分给部下,却也小有积蓄。”

    每个人都秉承清正廉洁,是一件极难的事,每个人都有私欲,**小的依靠俸禄便可以生活,但难免会有贪心之人,仅靠李毅所给的辛苦钱,无法满足其虚荣心和享受欲。

    李毅三人不想让这些为自己卖命,贡献青春的文武,都过清苦的日子,他们要重点扶植,把赵云、贾诩等优秀人才,都想方设法拉进股份制企业,让他们的生活得到改善。

    随着樊秀的刺绣工艺厂筹建开工,赵云便是第一个受益者,有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做后盾,军功赏赐便可以随意分给手下将士。这也为赵云打造一支钢铁之师,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而李家也有了新的收益,他们可支配资金越多,想办的事情便可以逐步推行。资金到位后,第一家私人长途商队,在建平成立了。由于陆运效率低下,只李毅这一支商贸队伍,无法满足两县的供需矛盾,李毅更大力倡导,发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中平二年春夏之交,两队使者不期而至,首先到达的使者,生着一头卷曲的黄发,长着一双碧蓝的眼睛。李毅一眼便认出,来使是白种人。

    但苦于言语不通,使者呜哩哇啦说了一番,李毅一句都没听懂,好在使团队伍中,有一人勉强会讲几句鲜卑话,其操着生硬的鲜卑语,描述了半晌,李毅等人终于明白其来意。

    征讨扶余未能捕获真凶,令老奸巨猾的槐头逃出生天,其后便悄无声息的人间蒸发了。最初张英等判断,槐头带领亲信,前往沃沮、挹娄隐秘起来,等待时机再现身伤人。便派出暗探,前往挹娄、沃沮探查,经过一阵明察暗访,却没有槐头的消息,便又转移方向,慕容寺、柯最、阙居等部落,也未发现其下落。能排查的势力都想到了,之后也只能不了了之。

    没想到销声匿迹了几年,槐头终于现身了。当年槐头见势不妙,便惶惶如丧家之犬,带领着部众一路逃向极北。但槐头等无法适应极冷的气候环境,只好一路翻山越岭向西南行进,最终到达了北海之畔。

    北海为后世的贝加尔湖,这里生活着敕勒人。敕勒民众是白种人,在北海一带纵马牧羊,其性情淳朴善良,少与外界交往,与世无争,偏安一隅,也算逍遥自在。

    槐头到达北海之畔,好客的敕勒人,拿出酒肉马奶,热情的款待这些来自异乡的客人,丁零国王也亲自接见了他。谁想槐头狼子野心,乃屡教不改的典范,见敕勒人善良淳朴,软弱可欺,突然发起了进攻,杀死了国王,他登上了宝座。槐头露出了残暴的本性,对敕勒人盘剥压榨,使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敕勒人不甘遭受欺压,立老国王的儿子巴楚为新国王,组织兵马驱赶这群强盗。但槐头狡诈多谋,又纠集了众多的敕勒人,兵马过万所向无敌,打得巴楚部望风而逃。那些终于国王的臣子,保着巴楚逃到北海之西。

    而槐头还是不依不饶,领兵一路追赶,大有赶尽杀绝之心。由于槐头补给线过长,两次远征都以失败告终。巴楚获得了短暂的安宁,但其忧心忡忡,恐槐头养精蓄锐,还将卷土重来。

    自国王到平民,上下都陷入了绝望。一个偶然的机会,从鲜卑俘虏的口中得知,李毅是槐头的最大敌人,李毅军曾打得槐头屁滚尿流,最终将其打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这才慌不择路,逃到了蛮荒之地,搅扰了丁零的安宁。

    知道槐头的底细,又得知他的天敌是一个叫李毅的汉人,有臣子便献计与汉人取得联络,南北夹击消灭槐头势力。

    巴楚年幼并无主见,便听了臣子的计策,派盖提出使大汉。实则出谋划策者,并没有搞清楚,李毅与大汉不能轻易的划等号。这其实是一个馊主意,大汉自顾不暇,更不要说距离北海数千里,哪能为一个槐头,去和毫不相干的敕勒人结盟?派兵征讨就更无从谈起了。

    谁知盖提误打误撞,他穿沙漠过草原,没能寻到大汉,却撞到了真佛。槐头先杀素利家小,又伤王仁等性命,他是恶贯满盈,不论鲜卑与汉人,只要提起槐头二字,没有不欲将其生擒活捉,祭奠亡灵的。

    还未等李毅决定是否出兵,素利第一个站了出来,他带着一脸忧郁之色道:“老贼槐头就是逃往天边,素利也不会放过他,末将愿为主公分忧,领兵剿灭此贼!”

    素利话音落地,刘平、张盛等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也都希望李毅派兵擒贼,槐头犯了众怒,众人无比切齿痛恨。

    刘平等人哪里知道这趟浑水的深浅,北海与建平之间,又大漠于中间阻隔,当年武帝北征匈奴,倾一国之力,才敢远涉大漠,与草原强敌决战。李毅迟迟不敢出兵剿灭慕容寺,便也出于后勤补给不利的原因。(。)

第三百六十八章 消耗殆尽休养生息() 
安置黄巾降兵,几年积累下的家底消耗殆尽,如今官私全力运粮,也才将建平的粮仓刚刚盖上一个底。这么点粮食,如何敢远征数千里,穿越沙漠戈壁,去与狡猾的槐头争长短?

    李毅思索了半晌,他皱着眉头道:“当年大汉与匈奴作战,所需军粮之巨惊世骇俗,远征军耗费不到一成,九成多都被运粮的军民白白消耗掉了,而我建平兵精粮少,是半点也浪费不起啊!槐头一天不灭,天下苍生便一日不宁,我不是不想出兵,可真是无能为力啊!”

    听了李毅之言,刘平等人都泄了气,想一想也不无道理,素利虽是不甘心,但他也常听李毅三人谈及历史,知道卫青、霍去病、李广等远征的战例,那消耗听起来骇人。凭建平现在的力量,绝对无法发动长途奔袭的战役。

    不想就在不了了之的时候,沉默许久的张英微微一笑道:“此次兵行军万里,若想打一场无补给之战,我军还是能够成行的。我等曾远赴西域,带领小队穿行过沙漠,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了凌峰、怀德等人的血海深仇,我便冒一次风险又当如何!”

    张英乃是建平的灵魂支柱,在军事方面她一言九鼎,没有七分把握,她是不会轻易开口的。见峰回路转,素利转忧为喜,他跪倒在地道:“素利愿随军而动!”

    “此次出兵危急重重,必须由经验丰富的将领统兵。我知凌锋报仇心切,但为了顾全大局,凌峰只能留守,维护建平的安危。”

    要讲到经验丰富,无人能与李毅三人相提并论,不要说这三人博学多才,天文地理无一不晓,便是前往大宛国往返两万余里,曾穿行沙漠与风暴搏命,又乘船出海抗击惊涛骇浪想不到三人还未经历什么样的危险?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张英又是神机百变,令素利不得不折服。

    见见此行目的已经达到,丁零使者盖提告退离去。见并无外人,张英微微一笑道:“此次有敕勒人相助,我军并不需大动干戈,粮食匮乏便不是此次出兵的软肋。根据情势分析,槐头所带亲信,也不过两千余众,余众均是敕勒人。槐头对外族奴役摧残,敕勒人定会与他貌合神离。因此我等带两千人马足矣!此次劳师远征极为不易,因此行动上要十分隐秘,不能让槐头这个老狐狸提前探知情报,若是他再来个不战而逃,再想捉住他势必登天还要难!我军兵发丁零后,只能见机行事,只要妙计引槐头上钩,便可一举而歼之!”

    正在此时城门官来报:皇帝派来使臣,已到建平城外。

    “刘宏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李毅对刘宏的成见甚深,一听到洛阳来了人,便断定他居心叵测。

    贾诩微微一笑道:“我主之言所料不差,汉帝得知我主收得大片疆土,便生了觊觎之心,定是明降雨露之恩,暗收建平为其所属!”

    张英沉思片刻,她微微点头道:“贾先生料事如神,但他刘宏又是如何得知我占了建平?定与这次出兵平义军相关联,此次打过交道的人物有限,无怪乎皇甫嵩、袁绍两位中郎将,以及十数位郡守、县令。而这些人中,袁本初最为可疑。”

    “凭借主公让出的功勋,袁绍奔赴渤海做了太守。其与辽西隔海相望,定是闻到了建造港口的风声,才会派人探查,继而扩展至我建平,看来主公一切行为,都逃不出此人的眼睛了。”贾诩分析得条理清晰,令众人不得不信。

    “袁绍有渤海太守可做,还不是蒙主公的恩惠!此贼却恩将仇报,当真可恶之至!”刘平愤愤不平。

    见朝廷派来使臣,众人非但不出城迎接,却在此讨论这不相干的事情,蔡邕终于沉不住气了,他缕了缕胡须道:“当今圣上遣使降恩,我主当立即前往迎驾!”

    迎接昏君佞臣,李毅宁可不做这个主公,也不会干这等没有原则的事情,也就是出自蔡邕之口,李毅尊重他博学多才,年老忠直,不与他计较,若是换成旁人,早就勃然大怒,将其骂个狗血喷头了。李毅压了压怒气道:“我与刘宏相性不合,若恐冲撞了当今圣上,累得他短命而奔赴黄泉,岂不是欺君犯上?还是与他老死不相往来的好!蔡先生是刘宏的旧臣,可率领众人前往迎接,李毅却没有闲心,与他刘宏扯犊子!”

    蔡邕与李毅初次相见,便是因为真定水灾,大汉朝廷处置不力,他便将刘宏骂了个狗血喷头,又差点一言不合,而与自己翻脸。对李毅这耿直纯厚的性情,蔡邕早已见怪不怪了。但李毅当众对天子不尊,乃有失大体,但他又拿李毅毫无办法。

    于冰自始至终还未发一言,见李毅态度鲜明,根本没把刘宏放在眼里,她皱着眉头道:“皇帝派来使臣,无论如何也是要见的,若是他提出无理要求,我们可以据理力争。倘若皇帝的旨意合情合理,尊他大汉也未尝不可!”

    “尊不尊大汉,与我毫不相干,但刘宏慢待了我鲜卑一族,素利可就第一个不答应!”素利最初是降李不降汉,但经过几年的汉化,他对汉文化的博大精深甚是叹服,也逐渐放弃了原来的想法。若是归了大汉,失去了汉与鲜卑一家亲的民族政策,还是会触及素利底线的。

    有素利打响头炮,烈帆等鲜卑将领也七嘴八舌的随声附和。鲜卑将士这一闹,正和张英心意,她微微一笑,摆了摆手道:“我们数年间生死与共,说句推心置腹的话,刘宏若剥夺各位兄弟的权益,我张英便不尊他这个皇帝!”

    若是没有素利、烈帆等反皇派,蔡邕、阮瑀、路粹等保皇派定会趁机掀起波澜,这样有各方势力相互平衡,建平这艘大船在风浪中,才能平稳行驶。

    洛阳来使乃是刘陶,字子奇,颍川颍阴人。为人简朴,不修边幅。其任京兆尹时,应出修宫钱一千万,刘陶素清贫,又耻于以钱买官,被皇帝贬为谏议大夫。(。)

第三百六十九章 迎接挑战将计就计() 
刘陶也是清正廉洁之辈,因其直言上谏,不得皇帝赏识,更为宦官权臣所记恨。而此次袁绍探得建平虚实,得知这个胆大妄为的李毅,所占地域堪比幽、冀二州,他心下骇然,便表奏了朝廷。

    皇帝刘宏见到袁绍的奏章,心中十分惊骇,暗想道:怪不得李毅平乱贼,如探囊取物!原来他所据两州之地,又收留百万计的汉民,如今是兵精粮足,真乃我心腹大患!便召集文武商议对策。

    司徒袁隗揣度圣心,见灭李毅有机可寻,便冷冷一笑道:“圣上休要担忧,可将李毅征召入京,赐予他高官厚禄。李毅做了陛下的臣子,他的属地便自然而然归我大汉统辖。”

    调猛虎离深山,再敲掉其爪牙,割掉他的尾巴,他李毅就是一条温顺的绵羊!到那时他便任人摆布了,若是再顽劣不化,便根除他了事!刘宏越想越美,但他忽然想到,闻此人桀骜不驯,若是不服诏安,那又该怎么办?刘宏微微皱了皱眉头道:“李毅奉旨来京有几成把握?若是他不奉旨意,寡人该当如何?”

    若是文招不成,也只有武攻建平了,但袁隗深知李毅了得,不知朝廷发兵能有几成把握。

    见袁隗吟片不语,大将军何进哈哈大笑道:“若是李毅不朝,便扣他一个欺君罔上的叛逆重罪,再以王师擒之!陛下天威所至,李毅螳臂当车,他焉有命在?”

    李毅居于蛮荒之地,他偏于一隅,一介草民又有何能为?刘宏与何进对视一阵大笑。

    恰巧刘陶不得皇帝欢心,又招宦官厌恶,张让便进言,由刘陶为钦差前往建平。

    刘陶并不知自己已入死局,若如愿以偿招李毅入京,在李毅遭谋害之时,他也必落一个引贼入室之罪,而遭受株连而亡。若李毅抗旨不尊,刘陶便顺理成章的被剪除。

    将刘陶让入城中,来到议事大厅,一番客套之后,刘陶便要宣读圣旨。李毅微微一笑,他起身拦阻道:“李毅敬重谏议大夫,乃清廉中正之士,才恭迎贵客的到来。多年之前,我李毅曽发下誓言,只要大汉弊政不除,便不会踏入朝堂。因此李毅所欢迎的只是忠直之士,而非钦差大臣!”

    什么?高官厚禄不为所动!刘陶闻言便是一愣,这等歪理邪说,他还闻所未闻,真是惊诧莫名。自己的耳朵是不是有了问题?

    刘陶打量着李毅半晌,见他样貌一般,但其威武雄壮,气度不凡,不愧为大将之才!刘陶微微一笑道:“承蒙李将军如此看重,刘陶愧不敢当!”刘陶顿了顿又道:“将军此言差矣!学得文武艺,货卖帝王家,闻将军常有忧民之心,却为何不入朝疏言政事,扭转当前危局?”

    李毅心道:就我这性子,进了勾心斗角之所,不知有多少人欲取我性命而后快,便是死了都不知被何人所害!若是想寻死,也不选这种死法,况且我活得如此滋润,干嘛自寻死路呢?但又不能直接戳穿自己的弱点,那只好难为一下这钦差大臣了。李毅微微一笑道:“若要我入朝夜不难!只要皇帝答应我三个条件。首先,他必须爱民如子,减免天下百姓的赋税。其次,鲜卑兄弟,还是乌桓、扶余等各民族兄弟,都需与汉人等同对待。第三,亲贤臣远小人,将朝中奸佞一并铲除,乱政阉党全部诛杀。此三条若有一项不满足,我李毅便不不能成行!”

    除了第二条不能苟同,其余两点倒与刘陶不谋而合,他也曾直言上谏,但都石沉大海。刘陶摇了摇头道:“李将军不可勉为其难,你如此狮子大开口,当今圣上如何能应允?”

    李毅无奈的摇了摇头,意思是他无能为力了。见李毅难倒了钦差,张英微微一笑道:“朝中奸佞横行,不是我等能够清除,而我等皆一介草民,也无心逆势而为。请谏议大夫回禀当今圣上,便说我等均是乡野村夫,没有入朝为官之能!”

    期盼封赏已久,今日美梦成真,谁想被李毅、张英一口回绝!“不能啊!”于冰心中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