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李毅已经冲入城中,于冰、张英等率领着大军,也迫近城门,而下曲阳的守军却未做充分的准备,援军迟迟不能增派。见城门之畔李毅大军占了七八成,陷入苦战的黄巾军被伐树一般,成排成队的倒下,张宝知道大势已去,他心中暗叹:完了,一切全完了!
正在张宝暗自叹息之时,李毅也已经攻上城头,他见到张宝,便想起石庚等一众死难的弟兄,真是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大枪一抖道:“把张宝让给我,李毅要为成百上千的死难者报仇雪恨!”
面对旧主,管亥也不好痛下杀手,他正在犹豫该不该砍掉张宝的头颅,李毅的出现,巧合解决了他的尴尬,便闪到一旁。李毅大叫道:“张宝,你倒行逆施,可曾想会有今天?”李毅大枪直奔张宝左眼刺去。
手中还有数万弟兄,却被李毅轻易破城,见仇人就在眼前,张宝恨得咬牙切齿,他晃头躲过一招,破口大骂道:“小贼李毅,你助纣为虐,甘做朝廷鹰犬,我恨不得食汝之肉,寝汝之皮!”手中钢刀砍向了李毅。
“你做梦去吧!想茹毛饮血,做畜生行径,也需得胜得过我手中之大枪!”李毅躲过张宝的刀,用蔑视的眼光,扫了一眼张宝。二人你来我往战了几合,张宝刀的分量轻,招法也缺乏灵活性,逐渐落了下风。见张宝渐渐不支,李毅急攻几招,迫得张宝手忙脚乱。李毅双膀用力,大枪突然一抖,幻出了个枪花,将张宝的上半身罩在枪阵之中。
“啊!”看到上下左右都是枪尖,张宝惊魂出窍,他大叫一声,却不知如何破解,急切间奋力向旁躲去。李毅这招可实可虚,见张宝一跃并未逃出大枪的控制范围,他挺枪如影随形跟了上去,只听一声惨叫,正刺入张宝的心窝。
地公将军的死尸倒于城头,一旁的管亥心中一阵悲凉。此时城门被李毅军牢牢的控制住,于冰率领大军,冲入了下曲阳,张英都统着后军,源源不断的涌上来。
下曲阳的黄巾军,被这突如其来的打击,惊得是目瞪口呆。那匆忙冲上街头的兵马,形成了零零散散的阻击,遭遇到李毅的大队人马,只一冲便散将开去。处于半梦半醒的黄巾军,士气低落,军无斗志,被各个击破,落入了李毅军的控制之下。
“张宝被就地正法!”“张宝毙亡了!”这呼喊声从北城门响起,迅速传遍大街小巷,黄巾军听到地公将军阵亡,最后那点斗志也被摧毁得烟消云散了。随着李毅军遍布城中的每一个角落,黄巾军全部被俘,下曲阳城又回到大汉的版图。
于冰入城后,便直奔下曲阳的府库,粮食堆满仓库,看来张宝是想打一场持久战,但他未能如愿。金银财宝也有几十箱,绝不能留给官兵,于冰传下命令:“速将钱财装箱抬出城墙,运往毋极太史慈的大营!”
每次大战必有奖赏,这些金银财宝,便是人手有份。“绝不留给袁绍和皇甫嵩!”将士们边窃窃私语,边执行着于冰的命令。过不多时便将偌大一个库房,收拾的干干净净。(。)
第三百六十四章 收获人力放弃官位()
听到北方喊杀生震天动地,皇甫嵩和袁绍均派斥候打探消息,得知李毅大营得被黄巾军突破,皇甫嵩便是一惊,袁绍则幸灾乐祸。
斥候又报:李毅恼羞成怒,领军穷追不舍,身陷重围,战死沙场!皇甫嵩大惊失色:“未开战而伤大将,此战吉凶难测矣!”他急忙点起兵将,奔赴李毅大营。
袁绍闻报李毅战死,盟友遭到重创,他却有一种兔死狐悲之感,也领军前往北大营探望。
二位中郎将还未递进北城,又得战报:李毅死而复活,下曲阳北城门被攻破,已经为李毅军所掌控!
袁绍愣了片刻,这才恍然大悟:“李毅这个小狐狸崽子,他故弄玄虚,却在耍阴谋诡计!”袁绍急忙奔回自己的东大营,带领人马入城,分享胜利果实。
皇甫嵩也是一惊,他心道:“怪不得张英放出大话,要智破下曲阳,果不其然是奇才能士!”皇甫嵩也忙回营盘,领人马入城接应。
李毅、张英、于冰等,将皇甫嵩、袁绍接入城池,此时大局已定,除了剩下些铜钱,余下的钱财全部转移。出了为数不多逃出城外的黄巾军,城内战俘也全部为李毅军所掌控。
见李毅的将士,四处出榜安民,对普通百姓秋毫无犯,皇甫嵩禁不住点了点头。众人进入县衙,分为次落座,皇甫嵩哈哈大笑道:“清刚真是言出必行,竟兵马到达不满一天,便斩将夺城,立下赫赫战功!”
恐李毅说出的话语不入中郎将的尊耳,于冰微微一笑道:“此乃皇甫将军统兵有方,才使我军气势高涨,虽遭敌兵偷袭,却能随机应变,将计就计拿下这冀州最后一座失陷的城池!这都是皇甫将军的功劳,我等弟兄只是中郎大人驱使的马前卒!”
见于冰句句不离自己,皇甫嵩已是眉开眼笑,他摇着手道:“非也,非也!此战首功非清刚莫属!”
张英微微一笑道:“我弟兄三人,决意解甲归田,回奔乡野过与世无争的生活。皇甫大人表奏朝廷,毋提我等半字!”
皇甫嵩犹豫半晌,见三人去意已决,再多说也毫无用出,便只得遵照三人的意愿。如此破下曲阳的功劳,便由皇甫嵩与袁绍瓜分。受了这份大礼,袁绍也不好再难为李毅,皇甫嵩更是做出让步,俘虏皆不予追究,只是派快马呈递捷报,并把张宝的人头送往洛阳。
北线万人以上的大匪尽数剿灭,袁绍、皇甫嵩先后带领人马离开下曲阳,李毅等与皇甫嵩作别时,张英微微一笑道:“常山赵云与东莱太史慈,在此次剿灭黄巾军中,立下了赫赫战功,望皇甫大人入京后,为这二人美言几句,也好了却我等心愿!”
之所以在分别在即才提要求,那是怕袁绍从中作梗,他袁家根基深厚,做酒不成做醋酸,只要在皇帝面前进几句谗言,便会让张英等人的愿望成空。
皇甫嵩先后收了两份大礼,他怎好再行推辞,而这三人高风亮节,不为自己考虑,却想着患难弟兄,真乃大仁大义者也!皇甫嵩爽快的答应下来,但他不敢保证二人是否蒙得皇恩!
这当然是要为二人铺路的钱财,皇甫嵩也是老谋深算,明知三人卷空了府库,因他得到加官进爵的阶梯,便睁一眼闭一眼,未把事情挑明。如今三人抬出了两位弟兄,那赵云、太史慈进阶的钱,他皇甫嵩也不想自掏腰包。
明目张胆的索要人事,被李毅撞个正着,钻营投机方面,他头脑并不灵活,但也能听出话中之意。若是换做别人,李毅定立即发作,而皇甫嵩为人宽厚,善待下属,这样体恤属下的将领,在官场上也不多见。虽相处时日无多,李毅对这个忠厚长者还是很尊敬的,便装作不明其意,来了个顾左右而言他,岔开了话题。
有上一次血的教训,张英、于冰也不好接口,恐把脸撕破,反而弄巧成拙。皇甫嵩心中冷笑,好你个李毅,在这里和我装糊涂,那可别怪我受人之托,而不能终人之事了。
李毅等又忙碌十数日,终于处理了一切善后事宜,这才离开下曲阳,奔赴了毋极。李毅、张英、于冰转战南北,获得全胜的消息,早已传回了甄家。李毅等竭尽全力,终于剿灭了冀州的黄巾军,使得毋极获得安定,甄逸率甄家老少,众星捧月一般,将三位大英雄迎入府中。
三人乃甄家常客,入府也是无拘无束,与甄逸、甄俨详谈,考较甄家众女武功。
在逗留的一天中,于冰观察太史慈与甄姜眉来眼去,心中暗自欢喜。找了个适当的机会,于冰微微一笑道:“太史兄弟已近弱冠,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我观甄家长女,与太史兄弟年龄相当,甄姜才貌俱佳,与弟兄乃是天造地设的一对!若是太史兄弟有意,我愿做月老,为你俩牵线搭桥!”
太史慈闻言大悦,但封建社会羞于谈男女之事,太史慈虽然豪爽,也不免脸上一红,微微的点了点头道:“甄姜知书达理,好求上进,只是甄家乃豪门大户,岂是我这寒门之士所能攀附?”
于冰微微一笑道:“令尊曾任黄县令,甄老伯也只做到上蔡令,你两家可谓门当户对。有我于冰出马,老伯也得给个面子,况且太史兄弟文武兼备,前途不可限量,甄家女若能配与将军,那是她甄姜的福气。太史兄弟只管把心放在肚子里,我必让将军抱得美人归!”
太史慈为父报仇,除了苦练武功,便是寻找江洋大盗陈鹏,便是投奔李毅后,也没有与年轻貌美女子相见的机会,更不要说谈婚论嫁。自从与甄姜见面后,他逐渐被甄姜的柔情与聪慧所吸引,早就与她心心相印了。想到于冰等三人与甄家相交至厚,有她牵线搭桥,甄家上下都要礼让三分,看来婚事便**不离十了,太史慈脸上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第三百六十五章 郎才女貌美满姻缘()
于冰又找到甄逸,她满面春风道:“令千金芳龄二九,我有位太史兄弟年近弱冠,二人年龄样貌都很般配,于冰有心成就这对美满姻缘,不知老伯意下如何?”
女过二八便进入婚配年龄,但甄姜性格泼辣,眼光又高过于顶,前后错过几门婚事。随着甄姜年龄渐大,也不免成了甄逸夫妇的心病。当得知甄姜与李毅两情相悦,甄逸怦然心动,他真是十二分满意。不想李毅匆匆来去,而此次回来,甄逸还未张嘴,却被于冰抢先开了口。
未来的女婿,突然从李毅变为太史慈,甄逸感觉这一落差确实不小,他不禁犹豫起来。甄逸不好当面拒绝,思虑再三道:“太史慈样貌人品俱佳,得他为甄姜夫婿,是孩子的福气,但终身大事不可草率,待我与夫人商量后再做答复!”
于冰猜得出甄逸心中在想什么,为了断绝他那不切实际的幻想,于冰微微一笑道:“我兄弟三人,与子舒亲若兄弟,自然视姜儿为妹妹。刚刚我们还在商量姜儿的终身大事,两位哥哥一致希望促成二人美好姻缘,这才委托我这个当弟弟的出面挑明。”
听了于冰之言,甄逸心中已然有数,他与夫人好女儿商议后,不想得到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甄姜竟然偷偷喜欢上了太史慈。真是不可理解,人言女大十八变,看起来果然不假。
于冰得到了肯定的答复,把好消息告知太史慈,太史慈听了差点跳起来,只是于冰在旁,他还是暂时忍住了。当于冰离去后,太史慈纵马出城,在旷野中大声喊叫:“能娶姜儿进门,乃是太史慈的福气,我太史慈终生必不负你!”
甄姜与太史慈的婚事定下,李毅等与甄家告别后,接着甄姜往建平,太史慈准备禀报母亲,二人便举行婚礼。
就在李毅班师回奔建平之时,皇甫嵩也回转京师,他各方奔走,上下打点,写了奏报呈递朝廷,并让随行人员带上丰厚的财物,打通了张让、赵忠等中常侍,以及三公九卿等朝中重臣。
外庭内侍上下齐言:“皇甫嵩平乱居功至伟!”刘宏颁布圣旨升皇甫嵩为左车骑将军,领冀州牧,封槐里侯。食槐里、美阳两县的租税,食邑共八千户。
赵云、太史慈得皇甫嵩进言,虽是分文未献,却是大树底下好乘凉,赵云被汉帝为辽西郡守,太史慈却只得了个广阳令。一小小的县令,又不与建平接壤,李毅当然不能让太史慈就任。
南线的朱儁也基本将大的乱军平灭,右车骑将军朱儁载誉回京,被任命为光禄大夫,增加食邑五千户,改封钱塘侯。孙坚、曹操等也有相应升赏。
建平以及通县,自春天到夏天,不断接收黄巾军战俘,春天埋下的谷子、高粱种子发芽,小苗钻出地面,逐渐生长壮大。夏天来到,松嫩平原人员翻了一倍,由于过了耕作时令,只能种生长期较短的黍子,到后来更是只有荞麦可以选择。但这些后来人,感恩之心更重,他们帮助还未来到之人,将种子播下,一直侍弄到后来人到达为止。
在互帮互助的精神,每一个来到的新人,都有生长着禾苗的土地迎接他们,没有一个人为下一年的口粮而发愁。
由于黄巾叛乱,致使皇帝权力下放,各州郡可以扩军,地主豪强也趁机养私人武装。汉帝刘宏又被迫恢复州牧,负责一州军政事务。这被迫实行的一系列制度,大大的消弱了汉中央政权。
李毅因为料敌在先,又合理的制定战略战术,将一场空前规模的大战役,打得是有声有色,人口凭空增加了一倍,由于赵云、贾诩、素利等能臣智将,都在战斗中取得了大胜,李毅从带回的财物中,取出部分赏赐了作战将士以及有功之臣。凡是参与作战,或者劝降、安置黄巾降兵的军政民商,或多或少皆有奖励。
为太史慈主持完婚事,钦差也来到了辽西郡,赵云、太史慈等代表平灭黄巾军的将士,接受了朝廷的封赏。赵云名正言顺的当上了他的辽西郡守,太史慈则依照李毅的命令,辞去了广阳令的职务。只等蜜月过后,便升任水军校尉,带领他的八骠将,组建李毅势力的第一支水兵。
辽西的海岸线较长,又有渝水、濡水等几条大小河川过境,因此会撑船,识水性者颇多。
临渝港基本建成,新打造的海船可以通行无阻。由于已进入深秋,招募水手兵士立即展开。李毅军待遇丰厚,辽西郡百姓又不富足,招兵告示贴出后,报名征召者络绎不绝。每一名报名者都经过严格的检查,从身体状况,到水下船上功夫,再从中挑选优越者留用。
由于挑选极为严格,首批人员只选中了一千多人。由于水温度越来越低,李毅令太史慈停止与水有关的训练,带领这些人回到建平,训练这些人的身体力量,以及教授他们的武功,同时太史慈也能与甄姜团聚。
在太史慈组建水军的同时,李毅、于冰、张英也筹划着一下浩大的工程。经过一年多的准备,又有清剿黄巾军,带回来的巨额资金,再加上安置的百万余民众,这项利民工程,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齐占,顺理成章的摆上了台面。
乌侯秦水、饶乐水流域的灌溉水利工程,正在有条不紊的展开,在勘察施工的进程中,李湛基本了解了建平一带的水文与水资源情况,他也在建平官员的陪同下,勘察了松花江至辽河流域,虽是走马观花的看了个概况,却也是了然于胸。
秋高气爽,景色宜人,三人跨马奔行于河水之边,欣赏着秀美的风光,探查百姓疾苦,一路走下来,不知不觉便进入了通县。自浮桥之上过了大辽水,进入了人烟稠密的地区,田里的庄稼都已收获,汗血宝马撒开四蹄,奔驰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三人享受着无尽的快乐。(。)
第三百六十六章 仁德广布四方来投()
通县沃野千里,肥田沃土,是粮食生产基地,随着水利设施的逐步完善,培养良种得到突破,粮食产量将稳步增长,余粮越积越多,卖粮难的问题会日益突出。而建平因良田已经开发殆尽,只能发展工商业,非农业人口的比例逐渐增加,粮食不能自给自足的矛盾日趋严重。
通县、建平具有极强的经济互补性,建平粮食短缺,可以靠通县供给。但建平距离通城千余里路程,在依靠畜力运输的时代,不论是畜力车,还是畜力驼队,每天只能行走几十里路程。由于车辆落后,道路状况不尽如人意,运输量十分有限。
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将粮食从通城,运到千里之外的建平,未到达目的地,所运粮食经人吃马喂,便消耗殆尽,因此靠个人的力量是做不到了。建平郡沿路造下官仓,采取分段运输的方法,才勉强的运到终点,但所耗人畜功力极大,损耗粮草巨多,运送成本大,运输效率低下。
在这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年代,水运是唯一能够解决,损耗大运力差这一突出弊端的方法。经过李毅等人,进行激烈的讨论,通过了建设松辽运河的方案。
松辽运河计划联络辽河与松花江,其全长四百余里,中间贯穿伊通河、饮马河等大小水系。若修成这条运河,不但利于发展航运,促进商贸往来,还能发展水利灌溉,改造大量的旱地为水田,大大促进农业发展。
李毅三人一路听着感人的故事,大多是百姓互帮相助,通力合作共渡难关。那些为新来户盖房搭屋,耕地播种,不要一分报酬,做到真正的无私奉献。也有助贾诩、素利大军抗侵略平叛乱的,还有护送黄巾降兵,一路赶到新家园的
像这各种各样的感人肺腑的故事比比皆是,每到一个村庄,就有数不清的奉献者。面对淳朴无私的百姓,李毅感慨万千,他对张英和于冰道:“我们施德政,缔造了朴实敦厚的民风,把这互帮互助的风气留住下来,让其延续并发扬光大,我们将要迎接诸多困难和挑战!”
“万里长征只走出第一步,我们任重而道远,以后的日子将更具挑战性,我们要有前瞻性,便如修建松辽运河,在百姓还未遇到困难之前,我们便想出解决方案!急百姓之所急,想万民之所想,才能留住民众那可火热的心。”张英微微一笑道。
“玉海酒楼生意红红火火,连锁店开到了沿途的数座城镇,所赚利润相当可观,攒下来一笔不小的积蓄。哥哥死守亲民路线,闹得我们有钱无处花,那只能扩展大经营规模,拓展待开发项目,做一些利民的善事。”于冰言语虽有抱怨,却也对未来提出了畅想。
李毅构想一个大的筹划,他要在运河通航前,建造粮仓采购民众的粮食,再将粮食运出大平原,这样将缓解官方的压力,也能舒缓民众的精神负担。李毅道:“我想了很久,咱们也打造一个保障体系,在通县购进余粮,再运抵建平卖掉,只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必须两位贤妻大力协助!”
“丰年购进粮食,灾年再以平价卖出,遭遇大灾便开仓方粮。此乃开明君主所为,有前例可循,我等不妨将其发扬光大,在官仓的基础上,再配以私仓,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弥补了制度上的漏动,与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的弊端!”张英不但赞成,还做了补充。
官府也需要平衡粮价,赈济灾民,但为了防止官员监守自盗,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须得呈报户司,经主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