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第1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或者说,这是毫无意义的,历史上这样的事情有很多,却又无法避免的就这么发生了。

    可参与其中,即便得利,也只是眼前的利益,并不一定就会获得什么好下场。

    何之韵见杨怀仁不知是何原因发起愁来,便走到他身边询问。杨怀仁也不知该怎么跟她说这件事,只是说,也许不久之后我们就该回京城了。

    何之韵并不觉得杨怀仁是因为流连家乡而不愿意回到京城,她也知道杨怀仁不喜欢和京城里那些庙堂高官和权贵勋戚们打交道。

    不过她明白,她的官人是与众不同的,他做过的很多事情,他的很多奇怪的想法,她作为一个娘子都不能理解,但是她会义无反顾毫无保留的支持他。

    算了,杨怀仁心道,回了京城,也不代表就不能躲,大不了躲在杨家庄子里种菜,朝堂之上的两位大佬,他们爱怎么斗就怎么斗去,跟哥们无关。

    他勉强挤出一丝笑脸,对何之韵问道:“韵儿,要是官人舍了这一切的爵位和钱财,让你跟着我去乡野里种菜,你愿意不?”

    何之韵想也不想便点了点头,“我愿意。”

第354章:男人是猪肉() 
杨怀仁来到大宋之后第一次过年,比他想象的要累不少。

    说到底不能怪别人,每个厨子都有这样的毛病,在他们心里,别人做的东西永远没有自己做的东西好吃,所以要吃上好东西,还是得自己动手。

    在自个家也就算了,大不了做几个人的分量,可过年走亲访友,杨怀仁也免不了自己亲自下厨。

    在老家的亲戚们眼里,杨怀仁贵为侯爷,能自己动手做菜做饭给他们吃,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极大的荣耀。

    在杨怀仁眼里,他自从“被”选择了厨师这个职业之后,就注定了他是一辈子要伺候人的命了,不管他如今的地位如何。

    伺候自己的家人,自己的族人和朋友,其实杨怀仁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舒服的,而这种伺候换回来这些人极大的感激和尊重,就说明了他付出的劳动没有白费。

    赵煦初七的寿辰,杨怀仁作为侯爷,是有给他准备贡礼的义务的,原本最好的礼物,或许就是能亲自给他做一顿丰盛的生日宴。

    只可惜他人在齐州,实在是鞭长莫及。他能做的,只能是提前写信给黑牛哥哥,让他去杨家庄子里准备了几样最新栽培的大棚新鲜蔬菜,然后让赵頵给赵煦送到宫里让他尝尝新鲜。

    这份礼物看上去普通的很,实际上在赵煦眼里却非常珍贵,比如那十个鲜美又多汁的西红柿,赵煦就宝贝了好久,也没舍得吃掉,说是等杨怀仁回京之后让他亲自做成了菜,他才肯吃。

    杨怀仁是打算回京了,可起码也要过了正月十五之后才能起程,也不知道真到了那时候,那二十个西红柿烂了没有。

    咦?二十个?不是十个吗?原来赵頵这小子学坏了,哥们送给皇帝的生日礼物他都敢截留,实在是……有进步啊,有哥们的三分风范。

    西红柿的大名其实早就在贵族圈子里流传了,起因还是吕大防和范纯仁两位宰相,当初杨怀仁给他们做的那一道西红柿炒鸡蛋,这俩老头不知在人前显摆了多少次。

    赵頵早先听说了之后就跟杨怀仁要过,不过当时西红柿要留种,只勉强给了他两三个,这小子回家就吩咐归雁楼的大厨用了二十个鸡蛋炒了个一个西红柿,吃完了说没尝出个什么味道来。

    如今有了十个西红柿,或许能好好带着老婆孩子好好品尝一番。

    杨怀仁这边,也正准备着过了正月十五就回京。他要回京,金菊堂属下的百十名内卫自然要跟着,这可苦了他们。

    毕竟他们的新婚蜜月才过了一半多的时间,这事就这么提出来确实有点不近人情。

    杨怀仁也十分理解,大家都是男人,很多事情不用说,自然都懂的。

    打一个比较实在的比喻,一个男人在没吃过猪肉的时候,看着人家吃眼馋,但起码还能做到眼不见心不烦。

    可等他吃过了猪肉之后,要让这个男人起码半年吃不到猪肉,道德的约束让他又不能吃旁的猪肉的时候,那问题就来了。

    这种事,杨怀仁喜欢和何之韵讨论,女人在感情方面比男人更有智慧。

    不过杨怀仁把自己这个比喻一讲,大腿里子的嫩肉上就被何之韵掐了一把,还被教育道:“妾身不是猪肉,妾身很苗条。”

    这一把掐下去,或许何之韵只用了三成的力道,可还是疼得杨怀仁像杀猪一样的惨叫。

    这比喻好是好,就是天生爱美的女人听了肯定不会喜欢,韵儿气鼓鼓的表情就说明了这一切。

    “那好吧,娘子和所有的女人都不是猪肉,为夫和所有的男人才是猪肉总行了吧?”

    这比喻的好处就在于替换了性别之后,说出来还是一样的说服力,在那方面有句俗话叫“三十如狼四十如虎”,男人当一下猪肉,被虎狼惦记着,总不是坏事,没有人惦记的猪肉,才是悲哀的。

    何之韵觉得这句俗话理由不充分,因为这些内卫的大老爷们娶回来的新娘子们,大都是还不到二十岁的年轻小娘子。

    杨怀仁只好叹气,某方面的问题,何之韵的确没有他这么精明,她的理由根本算不上是个好理由。

    二十岁的女人,就算不是豺狼虎豹,是个可爱的兔子,不是还有句话说“兔子急了也会咬人”的吗?

    要真是整年的见不到自己的新官人,这些兔子们也早晚变成猛兽。所以为了猪肉们的安全着想,不如就让他们带着自己的新娘子也跟着回东京城。

    杨家庄子的新房子也盖了不少,光庄子里的人家是用不了那么多新房子的,给这些新组建的小家庭居住,也差不多足够了。

    这决定一出,这帮内卫的心笼络的也差不多了,用他们的话说,把大宋来回翻个遍,也找不出杨怀仁这么好的主子。

    杨怀仁将来无论要干什么事情,都要用到各种各样的人才,这帮内卫就是一种特殊的人才,让他们逐渐从属下变成家将,将来用起来的时候,也会顺手许多。

    僧儿姑娘是铁定要跟在她的姐姐莺儿姑娘身边的,而莺儿姑娘刚在齐州城安定下来,过了几天好日子,有点对这里依依不舍。

    这可急坏了连子庚和柯小川两个老爷们。连子庚殷勤献的还真不少,把自己吃奶得劲儿都使的一干二净,看着内卫里的其他兄弟们大都成双成对了,他心里急的跟热锅上蚂蚁一样。

    柯小川就更不用说了,连子庚好歹还在热锅上,他是直接光着膀子跳进了锅里边,男人痴迷了一个女人之后,还真是不怕死得多么难看。

    杨怀仁在一边看热闹,倒是旁观者清,稍稍看出点门道来。莺儿姑娘现在已经是良家妇女了,可有些从小养成的习惯,一时半会儿的还没有彻底改掉。

    她从小就学会了怎么去抻着男人,因为这样,她在男人心中的地位才更高,才会让男人愿意付出更多来得到她。

    只可惜她忘记了一点,以前旁的男人对她付出的是钱财,如今的男人对她付出的是真感情。

第355章:廉希宗的嘱托() 
好戏看够了,杨怀仁决定亲自出马,替自己这两位兄弟搞定这个问题。

    他脸上带着窃喜的笑脸,背着手走进莺儿的房门,只需要把莺儿的想法和做法的问题之处简单的摆出来,她们就明白了什么人是该珍惜的。

    在连子庚和柯小川眼里,杨怀仁只用了三句话的工夫,就笑着走出来了,莺儿和僧儿跟着走出来的时候,就决定了跟着大家一同进京了。

    连柯二人狂喜得跟三岁的孩子第一次吃到冰激凌一般,当然,杨怀仁在他们心中如今简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她们在热锅里煮秃噜皮也没想出办法,人家三句话就搞定了,这不是神是什么?

    连子庚赶忙找来大木箱子帮忙收拾行李,柯小川则开心的凑到僧儿面前傻笑,这小子现在一天不被小丫头一日三餐似的按点喷一回,他心里就空落落的。

    僧儿对柯小川这块猪肉了解的很透彻,同样喜欢上了他俩之间这种相处的方式,以前她见过的男人都是装大爷高高在上,如今一个男人给了她这种被高举在上的感觉,她心里也真的如柯小川当时计划的一样,养成了一种习惯,一天不念叨他几句,吃饭都吃不香甜。

    “发什么呆啊,你属木头的啊,赶紧去找箱子帮我收拾东西去!”

    “哦哦哦!呵呵……”

    看着小川弟弟屁颠屁颠的样子,杨怀仁不得不感叹这世道变了,按小川弟弟的条件,他明明可以靠脸把妹,可他偏偏把自己一张帅气的脸上天天的整的全是吐沫星子,但就还把到妹子了,你说诡异不?

    杨父的新坟修得非常豪华,起码齐州地界上是独一份的,杨母很满意,全家隆重的祭拜完之后,这件事也算告一段落。

    眼看着要走了,杨怀仁亲自到李格非府上去跟他和廉希宗前辈告别,二丫当然也跟着哥哥一同前往,她现在跟李清照那关系,就是一对异父异母的亲姐妹。

    二丫从家里带了好多好吃的,都是哥哥做给她的零食,她都毫不吝啬的送给了清照妹妹,李清照也准备了好多她读过的觉得喜欢的书作为还礼。

    两个小丫头就这么默默的看着对方,一句话也不说,都撅着小嘴默默的流泪。

    杨怀仁见她们这个样子也是心中凄凄然,自己的妹子是个什么个性他最清楚了,平时贪吃又贪玩,两只老虎轮流当坐骑骑着满院子里跑,全大宋,甚至是上下五千年这样的妹子也找不出第二个了。

    本来杨怀仁觉得他这个妹子长大了必然会成为一代天下闻名的女汉子,可自从她认识了李清照之后,竟然开始变得斯文了,自己就知道读书写字了,前段时间还吵吵着要跟嫂子学女工,吓得杨怀仁觉得自己真是见了鬼。

    二丫未来的女汉子之路,看来是从这一刻起已经跟她渐行渐远,至于将来她会不会成为个女才子,现在还真不好说。

    根据杨怀仁的记忆,赵煦收回皇权之后,李格非就受到了重用,这也就是大半年之后的事情,他好像是进了太学当了个教授,之后凭借着他的才华,数年之后他最高能官拜礼部员外郎。

    所以说两个小丫头的分别,也不过是暂时的,一年之内,她们就会在东京城重逢。

    可对于廉希宗的将来,杨怀仁就不清楚了,这一别,不知道将来还有没有机会见到这位有趣又豁达的前辈。

    在齐州城里,能把杨怀仁这位侯爷真正当平等的朋友看待的,也只有廉希宗一个人了,所以杨怀仁也特别珍惜他们之间的忘年之交。

    既然传授了内功秘籍给杨怀仁,廉希宗少不了要问一问他最近的修炼情况,有没有遇到什么瓶颈之类的难题。

    杨怀仁心说他哪里能遇到什么瓶颈,因为他根本不相信自己能修炼出什么高深的内功来,平时也只当是强身健体的普通锻炼身体的方法来练一练罢了,所以某种程度上讲,他一直就卡在瓶颈上。

    不过练气功的好处还是很明显的,且不管练到了什么层次,杨怀仁最近的脸色和气息都好了不少,瘦弱的身体感觉二次发育了一样,开始感觉到身上的肌肉也开始变得结实了。

    廉希宗听了微笑着点点头,他也清楚杨怀仁什么情况,一开始也没有寄望他真的能练出个什么气候来。

    李光普被他一把火烧死的事情,杨怀仁没有隐瞒,整个过程都跟廉希宗交代的清楚,不管李光普是好人还是恶人,他起码曾经跟廉希宗学过艺,算的上是他的徒弟。

    廉希宗听了面不改色,并没有表现出对他这个徒弟的痛惜之情。

    其实他早料到了李光普会有这样的结局,野心,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诱惑的,同时又是有危险的,既然他要那么做,就肯定要提前想到后果。

    杨怀仁也同意廉希宗的看法,NOZUONODIE,想平静的过一生,就不要没事瞎作死。

    从这件事情上,廉希宗其实也看到了杨怀仁要成就一番大事业之心,他不能对一个人的志向发表什么评论,只是也意识到大宋的气数,真的要尽了。

    廉希宗主动提出来一件事,廉家村里他还有上百个徒弟在学艺,无论是学习算学,恪物学,医学还是农学的弟子,有不少跟他学艺的目的,也是为了将来有一天出世的,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他一样能够超脱凡尘。

    既然看透了杨怀仁将来要成就事业的一颗心,不如就让这些愿意出世证道的弟子们跟着杨怀仁一同回东京城,在杨怀仁这位侯爷的关照之下,他们或许能谋个前程。

    杨怀仁觉得这是好事,各色各样的人才他正缺呢,他这样的职专毕业的厨子也没那么大知识量去装逼,既然有这么多人才能为他所用,他再次表达了对廉希宗的感激。

    廉希宗似乎也看到了杨怀仁这个人的弱点,他一些思维模式是比较新颖,人也足够聪明,只可惜很多事情,他还是太仁慈了,所以临别是他送给杨怀仁一句话。

    “要开辟一条新路,免不了沾一脚泥;要成就一番大事,免不了双手沾满鲜血。”

第356章:内心的矛盾() 
听了这句话,杨怀仁深受触动。作为一个现代人,他身上具有一个二十一世纪小青年的显著特征。

    每个这样的年轻人,生活中总会遇到许多不公,许多看不过眼的事情,可是大多数人只不过发发牢骚来表达不满,最多只不过是在网上做嘴强王者乱喷一气就算了。

    真正愿意付出努力去改变现状的,有能有几个?人都是自私的,遇上不平事喷几句舒服了就算了,很少有人真的去拔刀相助。

    杨怀仁也曾经搞不清自己究竟要怎么去做。北宋到了这个时期,国家羸弱,开始走向衰落已是必然,作为一个知晓未来的先知者,他的内心里不愿意看到国家和民族未来要背负的屈辱。

    所以他决定依靠自己的力量来改变这一切,他做了那么多事,似乎都和这个理想是有关系的。

    可是做这些事,绝对不是一帆风顺的,各种各样的困难排着队来找他,让他时常觉得自己焦头烂额。

    朝堂上那些为了一己私欲的党争,他现在没有能力也没有实力去管,每每想起这些烂事,他便抑郁难舒。

    想想自己已经不差钱了,为什么不轻松愉快的享受生活呢?反正现在是古代,像别的有钱人一样多娶几个媳妇,生一帮孩子安享天伦不是更好吗?

    每当这样想的时候,内心里又不甘心就这么庸庸碌碌度过一生,第二次生命,他觉得应该过得轰轰烈烈一点。

    他正陷在自己内心矛盾的漩涡里不能自拔的时候,或许廉希宗的这句话给他提了个醒,想洁身自好,就不要想做大事;想做大事,就不要想着做好人了。

    比起一个正常的古人来说,杨怀仁已经很妖孽很邪性了,一开始觉得赚钱很难,可后来他发现他一张利嘴和一身做菜的本事,在大宋这个“全民腐败”的时代,竟然可以这么简单。

    无论是皇帝还是太皇太后,不论是贵族还是平民百姓,耍点小聪明就忽悠来了家财万贯。

    回一趟老家,也是全程忽悠,怀里揣着只有一个字的圣旨把自己忽悠成一个钦差似得人物,几句话加几道小菜忽悠的几百人的一个山贼窝里斗的你死我活。

    这样丰富多彩的生活,是他以前不曾经历过的,他喜欢这种感觉,这也让他意识到了,他本身就是一个根金手指。

    阿基米德说只要给他一个支点他可以撬动地球,那么对于杨怀仁来说,他这个小人物如果也有一个支点,那么大宋的历史是不是也能让他撬动一下?

    在齐州城过完了元宵节,杨怀仁便起程返京。带来的钱财都留在了新府邸里,再留下几个人留守齐州,吩咐他们杨家村的书院如果缺钱,族长可以随时来取用,不必告知于他。

    本地的内卫负责盯着柴致祖,自从梁山覆灭,很奇怪的是柴致祖这一个月来都没有什么特别的动静,不知道韩曹二人联合剿匪的事情,他信还是不信。

    这件事韩腾和曹飞虎肯定是要往自己脸上贴金的,肯定也早就上报了朝廷,让这件事成了一个官方的说法。

    柴致祖不管信是不信,他都小心翼翼地面对这件事,看来蛰伏一段时日,是必然的了。

    廉希宗的上百弟子也按照约定与杨怀仁同行,这帮人年龄跨度从二十来岁到五六十岁,他们如果愿意出仕为官,杨怀仁可以负责联系几个和他有点交情的王公和朝中大臣举荐。

    如果不愿意做官的,那么就安排他们去杨家庄子继续做学术研究,比如精于农学的,就可以跟着他种菜嘛,比起出仕为官,他觉得种菜丰富百姓的餐桌更有意义。

    出京的时候带着大大小小十几车财物,回京的时候却是轻装简行,只用了三四天时间就回到了东京城。

    踏入东京城的那一瞬间,看着繁华的街道和如织的人流,杨怀仁竟然有一种恍若隔世的错觉,虽然他离京才只有两个月。

    城里的杨府实在是太小了,住不下这么多人,他原来的打算,是让大家进东京城去随园吃个饭,然后下午就安排人送他们去杨家庄子。

    不过没想到廉希宗的弟子们对东京城的繁华毫无兴趣,杨怀仁只好安排如今已经带了家眷的内卫们先送他们去杨家庄子里住下,而他则和家人先进城回家。

    杨怀仁本来想让莺儿和僧儿先去府上住几天的,可二人一路上听说了杨怀仁用大棚寒冬腊月也能种蔬菜的事情,非常感兴趣,所以也要直接去杨家庄子。

    连子庚和柯小川自然要跟着的,玄参也不想进城,所以就陪他们一起去,只剩下天霸弟弟和小七这俩随身保镖兼吃货跟着杨怀仁进城。

    一行人刚走到蔡水河边,就看到随园门外等候用餐的食客们不畏寒冷站在冷风中排队,杨怀仁就找到了那熟悉的感觉。

    等走到门口看到黑牛哥哥山一样的雄壮身体坐在门口收签子的时候,杨怀仁就乐了。

    现在东京城里只要是吃货,没有人不知道随园的大名,可在他们心中随园里最牛的人物,不是东家杨怀仁,也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