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真是皇帝-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秦宫赋’,‘云州散记’还有柳慕白老先生的‘石潭记’,‘青阳子’。”王忠一一为他介绍。

    刘邦目不暇接,这些东西,如果放在后世,那都是国宝。

    如果真要出售,没有几亿,想都不要想。

    心中虽然欢喜异常,但无奈见识浅薄,不知道上面讲的是什么。

    他深吸了几口气,让自己变得冷静。

    走路都没学会就想飞?那是白日说梦,痴心妄想。

    刘邦清楚,自己如今的水平恐怕不比三岁孩童好到哪里去,要想练字,需得脚踏实地才行。

    读书识字。

    老祖宗造词水平高超,精辟无比,读书在前,识字在后,等书读的差不多了,字认全了,这才能谈的上练字。

    刘邦决定从零开始。

    他让王忠将这些字卷都小心收起,好奇地问他“朕见你说话,条理清晰,用词准确,对文人大家了如指掌,怎么?你也读过书啊?”

    王忠羞涩一笑道:“不敢欺瞒陛下,奴婢在进宫之前,曾在私塾先生那里听过几堂课,进宫后,又幸得黄总管赏识,赏赐了奴婢几本书册,闲日里无事就翻翻,只是打发时间罢了,算不得读书。”

    哟?

    还挺谦虚,刘邦笑道:“还说没读过,这酸溜溜的话一般人可说不出来,这样吧,你给朕挑选几本简单易懂的书籍,给朕当回老师,如何呀?”

    王忠跪道:“万岁爷折煞奴婢了,陛下若想读书,只需说一句话,朝中大臣哪一个不愿效力,奴婢哪能教陛下呢?”

    要能这么做,我用的着和你废话?刘邦暗骂。

    自己想找老师这事,绝对不能让太后知道,周崇是什么下场?她如今对自己防备甚严,这个时候,能少刺激她就最好少刺激。

    况且,即便太后同意,在他身边安插她的人,以后。。。还有何自由可言?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种事刘邦绝对是不会干的。

    “让你教你就教,啰里啰嗦的,朕的话你也敢不听,就这么定了,从今天开始,你就教我读书识字,不过你记着。。。这事千万不能让旁人知道。”

    刘邦大手一挥,就将此事敲定。

    王忠无奈只得答应,为免张扬,刘邦特意在内堂读书,把其他太监都赶了出去。

    (本章完)

第15章 没有权力,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人类的发展具有相似性。

    即便在不同的位面,不同的时间节点,历史,总是以相同的节奏缓慢向前。

    这里虽然与刘邦前世所在的世界不同,但文化的发展却没有丝毫差别。

    诸子百家的思想,早已在这片大地上发芽生根,只是换了几个陌生的名字而已。

    儒家是百家之首,儒学是当今显学。

    其创始人孔某(名字很拗口,刘邦便以孔某相称),孔某在诸侯征战,时代更迭的战火中,创立了儒学。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诸国中,终于还是有一个出来做了老大,很不凑巧,它也叫秦国,秦国一统天下,秦国的王成了秦始皇。

    和前世那个秦国不同,这里的秦国并没有作死。

    秦始皇选出来的皇帝也算合格,王朝持续了好几代,但最终也没能逃过历史的宿命。

    又是乱世。

    这一次,老天爷似乎吃了伟哥一样,多生了几个真命天子,一时间,九州大地上是你唱罢,我上台。

    反反复复,几百年过去了,谁也没弄死谁。

    儒学在这样的背景下,蛰伏,吸收,壮大。

    它像一个怪兽一样,不断吞食各家学说,终于在一百多年前,成了巨无霸,当时出了一个很了不起的人。

    燕武帝,萧衍。

    他不仅让燕国迅速兴盛,差点成了第二个统一天下的皇帝,还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学一时间成了这世上唯一的治世学问。

    朝中大臣,无一不修儒学。

    萧衍一命呜呼后,几个皇子夺嫡,很快燕国就衰落了,又过了数十年,燕国土崩瓦解。

    这才有了,大渝,北秦,梁,南楚,以及西戎这五个政权,并立的局面。

    燕国虽亡,儒学已兴。

    。。。

    转眼,已过了三天。

    这几日,刘邦除了每天去承乾宫,向太后请安,偶尔去虎眺泉泡泡温泉外,其余的时间都在养心殿度过。

    他一头扎进了书的海洋,像一块海绵一样恶补着这个世界的知识。

    好在,这里的历史,在某些方面和前世几乎没有差别,比如说,语言,文字。

    虽不能说已经精通古今,但他也不至于再像以前那样,一问三不知,双眼发黑。

    这让他感到几分幸运。

    好在穿到了自己还算熟悉的地方,如果到了欧洲,一张口便是南京话,保准露陷,说不定还会让人以为是妖孽上身,被扔到火堆里烤了。

    宗正寺卿接到了太后的旨意,五天后,皇帝便要大婚。

    大征,下聘。。。诸多繁琐的礼仪都已弄完,刘玄德神经兮兮地拿着一枚黑乎乎的龟壳给刘邦看,说是卦象大吉。

    吉凶祸福,自有命数,

    刘邦虽去过地府,但多年的习惯,让他对鬼神之说还是有些不置可否。

    小事不提。

    老子也要结婚了,刘邦心里感叹道。

    对于一个单身了二十七的老处男,这本该是一件天大的喜事,但刘邦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都说古代女子温柔贤惠,自己这个老婆却好像是个另类。

    前世里,他听过有罚丈夫跪搓衣板的,跪键盘的,像她那样,一言不合就用花瓶砸脑袋却是闻所未闻。

    下手不是一般的黑啊。

    刘邦双腿之间凉飕飕的,对两天后的婚礼再也不抱任何期待。

    王忠在收拾房间,那些书籍字卷被换成了名器古玩,一会儿会有客人前来拜访。

    谁呢?

    刘安,刘显,刘荣,刘策,刘阙,刘卓,六人分成两拨站好,一起鞠躬道:“臣,拜见皇上,陛下圣体安康。”

    刘邦端坐在御榻之上,看着眼前这几张陌生的脸孔,心中一边叫苦,一边咒骂。

    这六人就是他的好哥哥们。

    赵王刘安,齐王刘显,淮南王刘荣,献王刘策,楚王刘阙,中山王刘卓,刘邦按照王忠的描述一一对号入座。

    大渝规矩森严,皇帝至高无上,宫中皇子无论大小,见到皇帝都要以臣自称,但可以不行跪礼。

    已经分封的皇子回宫后,首先要做的便是向皇上请安。

    刘邦之前想过应对的方法,但他怎么也没想到的是,这几位哥哥竟不是独自前来,而是一起来了。

    人高马大的六人站在他面前,颇具压迫力。

    “串通一气,过来给我下马威吗?”

    据他所知,赵王刘安昨日午时就已经到了京城,齐王也是今天早晨就到了,他们也没按照礼制,前来拜见刘邦,而是先去了承乾宫。

    赵王,齐王。。。刘邦心中暗暗记下了这两人。

    不用多说,站在最前面的两个就是他们。

    刘安体型修长,面如冠玉,身着红色王袍,胸前一条五爪金龙张牙舞爪,嘴角时不时挂着一丝笑意,令人见之如沐春风。

    齐王王刘荣则穿着黑色武将服,身强体壮,面容冷峻,让人感觉倒像是一个将军,而不是皇子。

    其他四位皇子在他们的身后,却无特别之处。

    “这次一起来见我,定是这二人谋划的。”刘邦心如闪现,这些念头只是一瞬,六人向他行礼,作为皇帝自然不能失态。

    “几位哥哥快快免礼,来人,上茶。”

    几人在大殿两侧落座。

    赵王先开口了。

    “陛下,臣昨日回京,本想赶来面见陛下,不料宫里人说,陛下有午睡的习惯,故而没有打扰,而是先去了承乾宫给母后请安,失礼之处,还请陛下见谅。”

    刘邦道:“无妨,大家都是兄弟,何必拘于俗礼?况且为人子女,孝道为先,先去看望母后是应该的。”

    刘安微微一笑,正欲再言,坐在对面的刘荣就大声说道:“小季,我听说你几天前被人砸伤了头,现在好些了吗?”

    “三哥,那可是如今的皇上,你说话也要注意点。”

    刘荣一愣哈哈大笑道:“习惯了,一时没改过口,想必小季。。。皇上不会怪罪,是吧?”

    “当然不会。”

    刘邦无所谓地笑着,几人有一句,没一句地聊了一会,几位皇子呈上封国奏文,就是工作报告。

    大渝的亲王成年之后都要被派去封地,开府建牙,治理一方。

    除了节假日,以及皇帝的特许外,他们都不能回京,就算回京也要交一份奏文,向皇帝报告这段时间的工作成果。

    先皇在世的时候,这些奏折一般会提前五六天到皇帝手中。

    但如今。。。刘跃驾崩,新皇还未亲政,朝中大小事务都是由太后代为处理的,所以这些奏折都进了承乾宫。

    如今交给刘邦的这份,实际上只是一份副本,过过场子而已。

    几人坐了半个时辰,见话也说的差不多了,就各自出宫,刘邦将他们送出殿外。

    刘荣看着天空,伸了伸肩膀“哎呀,还是金陵好啊,哪像齐鲁那个地方,冬天冷的要命,夏天呢,闷的要死,春天也没个春天的样子,到处都是风沙。”

    “三哥说笑了,齐鲁大地,土壤肥沃,人杰地灵,自古以来就是各朝各代的粮仓,富庶得很。。。被你这么一说,倒成鸟不拉屎的蛮荒之地了。”

    刘荣道:“天下粮仓?那是以前的事咯,如今,肥沃的土地都被梁朝占了,北秦那帮狗杂种还时不时跑来搜刮,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哪里有你的江南舒服?九弟,要不咱俩换一下?”

    赵王刘安笑道:“祖宗社稷,封地宗庙,那都是由陛下决定的,我等怎敢私自调换?”

    “未必吧,只要你想换,跟他说一声就是了。”

    两位王爷你来我往,互相调侃。

    在一旁的刘邦插不上一句话,只有尴尬地站在一边。

    王忠实在看不下去了轻声对他们说:“两位王爷,陛下还在呢。”

    二人对视一眼,口说有罪,但一脸的淡然的样子,哪里像畏惧请罪的姿态?

    刘邦陪着笑脸说无妨。

    几人问安后,各自回去了。

    送走了瘟神,刘邦不由松了口气,他懒懒地靠在御榻上,翻了翻几人送来的奏折问王忠“你说,朕这个皇帝是不是当得很窝囊啊?”

    王忠道:“陛下何出此言啊?”

    何出此言?

    刘邦冷哼一声道:“宫里宫外,表面上人人怕朕,尊重朕,但实际上呢,心里怕是压根都瞧不上朕吧?”

    “怎么会呢,陛下乃万金之躯,上天之子,谁敢小视陛下?”

    刘邦将奏折拍在桌上冷笑道:“万金之躯,上天之子?狗屁,没有权力,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陛下息怒,不要气坏了身子。”王忠安慰道。

    刘邦挥挥手“行了,你们都出去吧,让朕一个人静静。”

    。。。

    刘邦感觉很不爽。

    自己不是皇帝吗?可为什么连出宫都要钻狗洞,朝堂上,那些个大臣各个心怀鬼胎,打自己小算盘的样子只让人恶心,听说,地方上,官员也是各自为政,丝毫没把朝廷放在眼里,屁大点地方,还封国林立,各占地盘。

    放眼天下,真正属于他这个天子的竟然没有一处。

    土地,人口,军队,钱粮,统统都和皇帝无关,长此以往,唯一属于他的龙椅怕也是要被别人抢了去。何止龙椅,就连性命恐怕都由不得自己了。

    刘邦心中突然感觉很愤怒,胸口里似乎有一团熊熊大火,那火是如此猛烈,几乎要将他烧成灰烬。

    必须掌握权力。

    他没有一刻像现在这样渴望得到权力,愤怒使人丧失理智,他一拳砸在床沿上,坚硬的棱角划破了手,顿时鲜血直流。

    (本章完)

第16章 今我不乐 日月其除 上() 
刘邦彻底受够了,随着春祭大典和皇帝大婚的日子一天天接近,朝中大臣,各州郡的官员,军中大将,依次进宫。成天应付这些家伙,明明心里千万个不愿意,头痛欲裂,但脸上还要陪着笑脸。

    其中滋味真是不足为外人道也。

    好在王忠还算贴心,每当刘邦支撑不住的时候,就会以陛下龙体初愈,需要休息的借口打发了。

    又是夕阳西斜。

    看着大殿之上,觥筹交错,一地狼藉地惨状,刘邦长长呼了口气,揉着脑袋走出殿外,看着已经不再刺眼的太阳,他问王忠“朕以后是不是每天都要这样啊?”

    王忠笑着说:“陛下为一国之君,召见众臣本就是常事。”

    刘邦疲倦地摆了摆手,示意让他下去,太监已经将殿中收拾干净,还有不少宫仆在擦拭地板。

    他坐在大殿门口,坐了许久才进了内堂。

    皇帝是个好职业,但不是一个轻松的职业,尤其是想做一个好皇帝就更是困难无比。

    刘邦本就是野路子,什么也不懂,就像一个搬砖的民工突然有一天被推上了总经理的座位,能一下子就适应才是怪事。

    没有人生来就是无所不能,一切都需要学习,从零开始,皇帝也是如此。

    坐在御桌前,刘邦从一堆奏折底下抽出一张纸,上面是一个个表格,还有许多条线。

    第一个表格的顶部标着‘中央’两个字。

    最下面的是五个小格子,从左到右分别写着:户部,工部,吏部,礼部,刑部。

    在每个小格子的旁边还写着几行小字,是用鹅毛笔写的,刘邦还是用不惯毛笔,所以就让王忠找个几根鹅毛,蘸着墨汁书写。

    户部掌管财政,工部掌管工程事务,吏部掌管人事,礼部掌管典礼事务,刑部掌管刑罚政令。

    在这六部之上便是宰相。

    与宰相并列的还有太尉,御史大夫,太尉旁边标着‘掌管军事’,御史大夫旁边标着‘监察百官’。

    这是刘邦半个月的成果。

    和机器一样,要想操控它,就必须了解它,国家亦是如此。

    将所有的事情标在纸上,思路就清晰多了。

    宰相为百官之首,是事实上的最高行政长官,权力很大,御史大夫具有弹劾权,某种意义上可以制衡宰相。

    以现在的形势来看,宰相与太后互撕,双方各掺沙子,势力盘根错节,实在是复杂的很。

    刘邦目光闪烁不定,他在仔细思考着。

    毫无疑问,自己要想夺回权力,首先就要扳倒太后,和宰相合作是必要的。

    但以后呢?

    扳倒太后,宰相一家独大,对自己真的有利吗?

    未必吧。

    俗话说的好,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刘邦心里很清楚,权力这种东西,别人多一分,自己就会少一分。

    留后手是必须的。

    林清徐不是太后的人,这一点很清楚,但他是不是霍政的人,却不能肯定,户部掌握财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一次将林清徐摘出去,户部尚书的位置就会空置下来,太后不会放过这个位置,想必霍政也不会放过,到时双方争夺,自己正好能河岸观火。

    拿起朱砂笔在写着户部的小格子上,画了一个叉,刘邦嘿嘿一笑,不由对自己的计策感到几分骄傲。

    朝堂之上情势不明,抛出一个林清徐就足够了,现在最重要的是,掌握军权!

    大渝共有七支大军,有五支驻守在边关,防御外敌,禁军驻守金陵,负责京城治安。

    还有一支,驻扎在河西郡。

    河西之地穷苦不堪,悍匪丛生,还经常有扯旗造反的乱徒,在这里驻扎军队是非常必要的,刘邦没心思管这些,他在意的是,这是离京城最近的一支军队!

    兵起河西,过潼关,其间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可谓是一马平川,大军开拔不到七日便能到达金陵。

    说它是金陵的最后一道屏障那也不为过。

    刘邦想起河西大军的守将,名字好像是叫做姜义,是一个性情耿直的汉子,人缘嘛。。。似乎不是很好。

    前日里,他和一干将军前来递交换防文书,宴会上刘邦发现,基本没人会和他说话,他呢也不多言,只是一个人坐在一边喝闷酒。

    “郁郁不乐的人一定是不会溜须拍马,不会溜须拍马的人一定有真本事。”刘邦喃喃自语着,心中已然有了主意。

    。。。

    林清徐下了马车,在仆役的服侍下走进大门,魏灵韫正在前院练武,剑花舞动,忽如银蛇,忽如莲花,身如流云脚底生风,柳絮随着他不停打转,剑吟阵阵,一时间,气势煞是逼人。

    无涯正坐在一边品着茶,看他舞剑,时不时指点两句,府中仆役不敢靠近,都站在一边,有几个丫鬟看着魏灵韫英武的模样,掩面偷看,面露桃花。

    看到林清徐回来,魏灵韫收剑入鞘,端端正正地在他跟前施了一礼,林清徐摆摆手笑道:“这一套断水剑法深得汝父真传,不错。”

    “空有姿势罢了。”无涯不屑一顾,弄得正在得意道谢的魏灵韫一脸恼怒,无涯指了指房间示意让他回去,魏灵韫也不多留,提着剑径直走进房间换衣服去了。

    无涯和林清徐坐在石凳上,两人各自倒了一杯茶,品了几口无涯问道:“陛下可曾召见你了?”

    林清徐摇摇头“今日见陛下脸色颇为憔悴,只说了几句话,就让我们出来了。”

    无涯只是叹息一声,也不说话了。

    两人坐在石凳上,各怀心事默默地喝着茶,直到仆人说饭菜已经准备好了,二人这才起身去厅房进食。

    后宅。

    林氏坐在林嫣面前,看着满桌的饭食笑道:“你明天就要进宫,这一去不知几时才能回来,做娘的,也没别的要说,只希望你进宫以后平平安安的,千万不要再耍小性子。”

    林嫣红着眼睛,朱唇动了动就泪如雨下。

    “我可怜的孩子。。。”林氏心疼地抱着她,这几天她天天以泪洗面,每晚哽咽难眠,做母亲的怎么会不知道她的心思。

    (本章完)

第17章 今我不乐 日月其除 下() 
半月时间匆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