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朝之梦-第1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次是部队需要严格的训练,不仅是这三万几千“洪兵”,连朱济世从广州带来的两万几千人都缺练。毕竟现在的大明陆军是很短时间内从两万余人的基础上扩充出来的,没有几个月的严格训练,这些新兵根本不能对付真正的强敌。

    想到这里,朱济世就立即提笔给洪秀全写了回信,答应在三个月内送一万支洋枪、两万支鸟枪(佛山造)、五十门大炮(也是佛山造)和铁弹、铅字、火药各万余斤去郴州。还答应在一年之内送几个西洋美人去太平军营中——物色西洋美人的事情比较花时间,得差人去伊斯坦布尔购买。(未完待续。。)

第289章 林系湘军? 求月票

    呜呜,又被爆菊了,悲惨啊!好不容易看到一点希望,呜呜。。。。。。各位大大还有月票能支援一下罗罗吗?

    。。。。。。

    公元1847年10月12日。

    大清天子居停北京。

    隆宗门外的军机处内。几个顶戴花翎整齐的大臣,正拿着僧格林沁和赛尚阿的刚差人送上来的请罪折子嘘溜溜地吸着凉气。大家的脸都给吓白了,你瞧瞧我,我瞅瞅你。

    领班军机大臣穆彰阿就坐在炕桌边上,呆呆地望着一杯没了凉气儿的清茶,动也不动一下。

    底下几个大军机议论的声音渐渐起来了。

    “……怎么就败了呢?怎么就败了呢?几日前不还报捷说斩了一万个朱逆会匪的首级,圣上还龙颜大悦,预备要封僧格林沁当亲王呢,怎么转眼就败了呢?”

    “这回乱子真是要闹大了,一个朱逆会匪已经不好收拾了,现在又多了个粤匪。瞧这样子,这些粤匪好像比朱逆会匪还不好对付……”

    “粤匪是白莲教的路子,用西洋上帝的名义蛊惑愚民,朱逆会匪是三藩的路子……要是一个个来还好对付,可是一块上来,事情还真不好办啊!”

    “看来是得加快实行‘撤绿营、扩八旗、编新军’之法了!穆中堂,不如今儿您就领着咱们一块上奏,催皇上早点下明旨吧!”

    “撤绿营、扩八旗、编新军”的事情已经在秘密办理了,不过没有下明旨,只是让西安将军、驻藏大臣、乌里雅苏台办事大臣、库伦办事大臣、伊犁将军在辖区内招募壮勇之民送到京师。要求重点招募蒙、藏、回民。汉民适当招募。另外还下旨调甘陕绿营到北京。交由钦差大臣奕山统领,实际上就是由奕山负责将他们改编成“新军”。不过这些事情进展很慢,几个接到旨意的大臣将军都磨磨蹭蹭——他们这些人办事的速度都是用年来计算的。

    听到有人提到“下明旨”,穆彰阿冷冷哼了一声,慢慢抬起头来:“都说什么昏话呢!真以为这大清天下能离得了汉人么?如果只有朱逆会匪一家反贼,咱们还能慢慢裁撤绿营,然后编练新八旗。可现在又出一个太平天国,他们是流寇。可不会像朱逆会匪那样慢慢经营地盘!现在僧王在湖南兵败,把湖广、江西的绿营兵丢个干净,现在两湖就剩下荆州旗营能战了。靠7228个满蒙八旗兵能挡住粤匪的十几万大兵?真当他们是200年前的八旗劲旅啊……徐仲升,你是兵部尚书,你说说看现在能下明旨裁绿营吗?”

    徐广缙就是刚才嚷嚷要下明旨的那个人。现在大清朝堂上的汉臣各个都对“撤绿营”一事举双手赞成,比满人、蒙古人还要热情许多。而这个徐广缙更是每次上朝,都要建议道光皇帝尽快把既不可靠,又不能打的绿营兵全都撵回家里自己吃自己的。

    可是这绿营真要是撤了,他这个兵部尚书还留着干什么?八旗兵又不归兵部管!到时候他是不是也回家吃老米?他的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真只有天知道了。

    今儿穆彰阿一开口就没给这位兵部尚书留面子。徐广缙一愣,也只有灰溜溜地底下脑袋来。他可不是林则徐这样的刺头。可不敢和穆彰阿辩论。穆彰阿却犹自气愤不消,继续一拍桌子:“僧格林沁也是混蛋!丢完广东丢湖南,靠他的八旗兵再打下去,贼寇就要过长江打到中原了!还撤绿营、扩八旗……那是几个月能成的事情?那个什么太平天国能给咱大清那么多时间?”

    要是没有太平天国,就朱济世这一个行事慢腾腾的反贼,大清朝还有时间把绿营撤了扩汉旗,可是现在哪有这时间?

    最可气的是僧格林沁还在折子里说什么挑选绿营壮勇之士抬旗的……绿营有这种壮勇之士?就是有,也轮不到他们抬旗!现在的大清朝什么事情不是用银子铺路?没银子还想抬旗?做梦去吧!

    这个“撤绿营、扩八旗、编新军”的办法真要按照僧格林沁的办法推行开来,肯定是把绿营里面还能打的都撵去投靠朱济世和太平天国,把一帮能吃不能打的货抬进汉军旗。大清朝要靠他们来保卫,就俩字儿,没戏!相比之下,还是把甘陕绿营之外的绿营一并裁撤,再另招蒙回汉藏的质朴之民抬旗比较靠得住。

    穆彰阿一顿发火,屋子里面顿时就安静下来,几个军机大臣都明白穆彰阿的心思,但谁也不接这个茬,各自低头看着就的朝珠。正尴尬的时候儿,就听见门外一阵脚步声急响,就看见洋务大臣耆英大步地走了进来。他现在也入值军机当了军机大臣,是接替赛尚阿的空缺,同他一起入值的还有兵部尚书文庆(满尚书)和汉兵部尚书徐广缙。

    “介春,是不是洋务上面又出什么事了?”穆彰阿瞧见耆英容色焦急,不等对方开口就抢先问了一句。

    耆英朝穆彰阿拱拱手:“中堂,上海那边又出状况了,林则徐上折子参白斯文的,说他擅许英夷开禁鸦片,祸国殃民……还参了两江总督壁昌、江苏巡抚孙善宝、苏松太兵备道宫慕久私许英夷跑马圈地,丧权辱国。”

    穆彰阿一拍桌子:“这个林则徐怎么尽给朝廷添乱!都什么时候了还有功夫管开不开禁鸦片和上海租界的事情!?”

    耆英跺脚:“可不是嘛,要不是他,白斯文早就和英夷谈妥把朱逆驱逐了!”

    穆彰阿从耆英手里接过折子看了看,咬咬牙道:“不能再让林则徐留在洋务大臣任上了,要不然准保坏了朝廷大事!”

    祁寯藻插了句话:“穆相的意思是要革了林则徐的职?”

    穆彰阿冷笑了一笑:“革职?他是士林领袖,清誉满天下,做的事情都是堂堂正正,皇上怎么能革他的职?现在这个大清朝还要靠他来保呢!”

    祁寯藻擦了擦汗。心下已经明白穆彰阿的打算了。直接开革林则徐这个老刺儿头是不行的,朝廷做事必须要有理有据,得给林则徐按个罪名!比如上次鸦片战争的时候就给林则徐整个“善开边衅”的罪打发去了伊犁。这一次不能再用“边衅”了,所以不能让林则徐和英夷一直这样顶下去,但是罪名倒是有现成的。就是丧师失地!现在朱济世和太平天国已经闹大了,朝廷在两广、湖广的兵力几乎丢了个干净。这当口谁去当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都是摆明了要当替罪羊的。

    “要不让林少穆去两广剿匪?他是做过两广总督的……”兵部尚书徐广缙试探着开口。

    穆彰阿冷冷看了徐广缙一眼:“来不及了!还是让林少穆去当湖广总督吧!”

    现在从上海去两广得先坐船沿江而上到四川,然后再往南走贵州才能到广西。这一路少说就好几个月,到时候朱济世早就把广西夺去了。这林则徐没有赴任就没有失地之责,没有失地自然就不能革职查办了。

    ……

    “林则徐督湖广?”

    养心殿西暖阁内,已经急得六神无主的大清圣君道光皇帝听到穆彰阿等几个军机大臣的提议,连声地点头说好。

    “也只有林则徐能挽回湖广的危局了!此议深合朕意,深合朕意……”道光皇帝思索一下,又道:“再给林则徐一个钦差大臣,许他便宜行事!”

    这个便宜行事的权力可不小,如果给祁寯藻这样有权不会乱用的谨慎之臣也就算了,给林则徐这个刺头,真不知道他会用到什么程度?

    不过穆彰阿只是皱了下眉,没有表示异议,又建议道:“皇上,奴才建议速调僧格林沁所部并福建、台湾旗营入驻河南以防万一。命赛尚阿为江宁将军,整饬两江防务,命乌兰泰为荆州将军。”

    “准奏!”道光皇帝想了想,还是觉得不保险,又吩咐道:“江宁、荆州八旗驻军也要尽快扩编新军!荆州、江宁八旗新军的员额定为20000人(这两地是八旗驻防的重点,原先的额度就有七千多人)。让白斯文署理洋务大臣,着他尽快购买洋枪洋炮送去荆州、江宁应急。”(未完待续。。)

第290章 林则徐,李鸿章 求月票

    看来功亏一篑了吗?呜呜,罗罗只有继续爆发,第五更奉上,求月票

    。。。。。。

    广东,英德。

    嘹亮的口令声此起彼伏地响起,蒙蒙细雨当中,英德城外的明军大营内。六万官兵依然如往日一样出操训练,列成了一排排整齐的队形,依着各自军官的口令不断变换队形,或是反复进行着装弹和射击动作。远处的靶场上面,或零星或整齐的枪声、炮声也不断传过来。

    明军北路军的整编已经完成,同广州开来的明军第一师、第二师、锦衣近卫军混编后,扩充成了六个师,番号为大明陆军第一师、第二师、第六师、第七师、第八师和锦衣近卫军(师级编制)。每个师都辖三个步兵团还有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兵各一营,完全模仿西师陆军的编制。

    不过要将这六万大军完全变成如列强陆军一样的精锐之军,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办到的。因而扩编之后,就是严格的军事训练。

    而朱济世则亲自驻守在英德,一边督促练兵,一边处理朝政——英德距离广州并不太远,所以朱济世和左宗棠干脆将广州的那个“小朝廷”一起搬来了英德。

    朝政并不繁多,主要就三件事情,一是光复(朱济世的年号)元年的广东全省科举。

    二是督促《大明军授田制》的推行和扩充明军……全省大该有近四百万亩土地需要重新分配。不过所谓的分配,只涉及到土地所有权,并不涉及退佃。因为那些被抄没的土地。绝大部分都是出租给佃户耕种。现在只是交纳田租的对象发生变化而已。

    三是制定《大明工业矿业促进条例》、《大明商法》、《大明税法》等促进工商发展的法律规则。现在大明行的是君主独裁政治。朱济世的权威堪比昔日的明太祖朱元璋,出**这些法规当然没有多少阻碍。

    处理完了不算太多的政务,朱济世就同左宗棠一起来视察军队训练。也没有带多少扈从,而且都远远跟随。两人就各自打着一把西洋钢骨伞在军营里面信步而走,经过每一处,所有正在训练的官兵都会立正行抬手礼,朱济世则向他们微笑点头就算是还礼了。

    可看着眼前这副兵强马壮的场面,朱济世的眉头却都没有解开。

    “左相。满清终于走了一步好棋啊!把林则徐派到了湖广,他恐怕会成为咱们和太平天国的大麻烦吧?”

    “会有什么麻烦?”

    “满清在湖广的军队已经差不多被太平军打光了,只剩下荆州旗营的兵,旗营兵林则徐肯定是指挥不动的……而道光皇帝又要林则徐保湖广,还许他便宜行事,这摆明是让他自募团勇和咱们为难。林则徐是士林领袖,对湘湖士子的号召力大概不会低到哪里吧?登高一呼,恐有十万夫相从!”

    左宗棠淡淡一笑:“十万夫相从又能如何?咱们最多还有3个月就能挥军北上,太平天国顶多2个半月就要去攻打衡州、长沙了……林穆翁有天大本事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把十万农人变成精兵。”

    “这倒也是,道光皇帝让林则徐督湖广恐怕也没按好心吧?这林则徐要是丢了衡州、长沙。咱们再把汇丰银行的背景曝光出去,他的官大概就到头了。”朱济世的嘴角微微一勾。露出了一丝得色,这林则徐早入了自己的圈套。

    “这可不好说,拥兵十万的封疆大吏,恐怕不是道光老儿一张圣旨就能撸掉的。王上……属下觉得,这林穆翁是我们的麻烦,是太平天国的麻烦,也是满清的麻烦!”

    左宗棠捋了捋胡子,又道:“而且多了林穆翁这个对手,咱们和太平天国在短期内也不会翻脸了,少不得还要联手同林穆翁较量一二,如果能把他赶出湖广……呵呵,这个麻烦说不定就会变成助力了!”

    “把林则徐赶出湖广?”朱济世苦苦一笑,摇摇头:“真能赶得走就好了?”

    ……

    同一时刻,上海洋务衙门的签押房内,正和他洋务衙门的总文案,新科进士李鸿章对面而坐,手里拿着道光皇帝的谕旨翻来覆去地仔细看。李鸿章的身材高大,现在更是坐的笔挺,比他对面的林则徐几乎高出一个头,不过脸色却都是掩饰不住的兴奋表情。

    “你想随老夫一起去武昌?”

    他的表情早就被林则徐尽收眼底,林则徐放下手中的谕旨,淡淡地看着李鸿章。“少荃,你怎么看当今的天下大势?”

    “穆翁,当今天下已经是乱世了!”李鸿章深深吸口气,分析道,“如果只有太平天国或是只有朱明,这天下还不至于太乱,朝廷或许还能缓过口气……毕竟这太平天国难得天下士人之心,而朱明虽然用一个‘中学为本、西学为用’动摇了朝廷满汉一家的根本,但是朱济世毕竟是靠着洋人的支持起来的,而洋人又都是见利忘义之辈,若朝廷能许洋人厚利,就算不能灭了朱明,至少也能把朱明控制在西南一隅。可是现在太平天国和朱明一块儿闹起来,这朝廷恐怕是应付不过来了,这洋人的态度也会发生变化……”

    李鸿章的言语中竟然有“朱明”和“太平天国”这样的词语!而林则徐却丝毫不觉得惊讶,只是淡淡一笑:“朝廷应付不过来,老夫就能应付?朱逆已经据了广东,势力日张,今年推行了《大明军授田制》,明年又要开科举取士。这是要尽收广东人心,行的是他们朱家的‘广积粮、高筑城’之策,待广东梳理停当,就该挥军北伐湖广了!而粤匪更是难对付,短短时间就裹挟数十万众,灭了僧格林沁的几万大军,眼下湖广就只有乌兰泰的七千旗营能打,该如何是好啊?”

    李鸿章微微一笑:“学生的父亲已经在安徽募集了2000人,公子在福建募集了3000人,刘帮办在山东募集了1000人,现在都已经到上海了。另外,魏总办和曾总办在湖南募集了5000人,现在都在长沙……洋务衙门里面还有朝廷拨下来的造船、购械款项100万两。还有洋枪10000支,洋炮24门。还有新雇佣的法**事顾问12人。”

    林则徐瞪大了眼睛,只是看着李鸿章:“少荃,能是要老夫挪用这些人财物去守湖广?这可都是为八旗新兵准备的。”

    “穆翁是钦差,而且还有便宜行事之权。”李鸿章笑道,“想那白斯文总不至于这点方便都不肯行吧?”

    “他当然不肯了!”林则徐脸色阴沉地道,“不过这些东西一定得取走,要不然到了湖广可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林则徐是得到广州为朱明所取的消息后,才让李文安、林聪彝还有洋务衙门的一个山东籍帮办刘勋去安徽、福建招人,名义上说是工人和学生,其实是有招兵的意思在里面,他是担心朱明会从海路进攻上海。现在这些人正好为他所用,带去湖广算是一点基干武装。

    不过仅靠这6000人和曾国藩、魏源手中的5000人,还是守不住湖广,连长沙、武昌都是守不住的。

    “到了湖广还是要大办团练的,”李鸿章接着建议道,“曾总办曾经给朝廷上过个奏折,提出用旗将、汉儒合办团练的法子,学生觉得很不错,不如……”

    “少荃,你真的认为那些旗人能办好事情?”林则徐拈着胡须冲李鸿章笑道,“我老了,这份家业无论做到多大,都是带不走的,将来都是你、墨生、涤生将来的安身立命的本钱。”(未完待续。。)

第291章 世道乱,人心更乱 求月票

    第六更了,罗罗努力爆更,拼命求月票,各位大大们,还有月票吗?

    。。。。。。。

    曲江县城,看着武江对岸密密麻麻的灰色身影,向荣一口气沉沉压回腹腔,只觉得欲哭无泪。他现在的处境就只能用走投无路来形容了,真正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曲江北面的州县都已经被太平军打破,而曲江南面都是大明朝的地盘,就剩一个孤零零的曲江县城在两大股反贼中间屹立不动。

    说实话,这曲江居然能守那么久已经出乎他的意料了。两个月前,僧格林沁兵败郴州城前岭的消息传来,他就觉得曲江要不保了,如果有地方可以逃,他早就逃之夭夭了。他又不是英德镇总兵,也不是广东提督,没有守土之责,僧格林沁也只让他守曲江10日而已。可是朱明和太平军偏偏留着曲江不打,甚至都没有出兵包围曲江县城,当然也没有必要包围,因为他向荣和手下几千四川兵根本插翅难逃。

    “朱明,不!逆明势大,标下等求军门从长计议!”

    四川提标的几个参将都一同来进谏,对面起码有两三万之众!芙蓉山一战里,打败区区几千明军就动用两万清军,而且还借助大雨之利,让对手的火枪无法发威。而今天可是万里无云的好天气啊!难道还指望用不到五千人打败朱明的两三万军队,保住曲江县城?

    “希望能有条活路……”

    几个参将忐忑不安地想着。

    “向军门,曲江地势险要,城防坚固。我们应该坚守待援!”

    说话的是韶州知府余纯保。此人之前曾经当过广州知府。在鸦片战争后被罢官,不久之前才花重金走了穆彰阿的门路得到启用,放了韶州府,谁想到上任没几个月,朱济世就起兵打过来了。

    向荣扭头看了看余纯保,“余知府,团勇民壮动员了多少?军饷又筹集了多少?”

    看不见银子,大清朝的绿营兵是绝对没有一点士气的。所以向荣早在两个月前就让余纯保想办法筹饷了——他的兵被太平军和明军包围,饷道早断了,只能就地筹措了。另外,清军在守城的时候一般都会动员民壮来当炮灰,向荣也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